第四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案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1、课程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落实三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关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防御机制,关注自身和他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与健康。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时间较长,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并为下一课时解释艾滋病的病因做准备。

4、设计思路:(1)理清脉络,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三道防线---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释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观念。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免疫调节(第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2(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1.课标解读1.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3调查亲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2 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2.1.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1.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2能力目标:2.2.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2.2.2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情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材分析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已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是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

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本节的内容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本课时是免疫调节的第二课时,中心内容有两点:1、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

2、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1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2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初步认识,而在第一课时中也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传,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学生应该会对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比较感兴趣。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本课的。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2、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3、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

24免疫调节第1课时

24免疫调节第1课时

2.4 免疫调节(第1课时)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铁馥荔授课班级高二(5)班【教材分析】(1)《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

人教版教材将免疫调节设置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节下,重点在于说明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之一,而这种调节的目的也是维持机体的稳态。

(2)主要知识点分析,本节涉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其中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重点和难点。

(3)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比如说疾病的预防等,可见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5)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尝试构建图解模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分析】(一)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动眼看、动手画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

(二)教法分析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合作活动也是一种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讨论学习法、成果展示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备注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上课前,咱们先来认识一下(拥抱),这个动作很简单,但是对于图片上的这个人却是一种奢望,因为他不幸患上了艾滋病,很多人都因为害怕而远离他。

第四节 免疫调节(1课时)

第四节 免疫调节(1课时)

第四节 免疫调节(1课时)1、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理(如癌细胞),以维持 的调节方式。

2、免疫系统的组成种类: 等免疫器官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等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疫 免疫细胞 种类系 (主要)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统 存在部位: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 、 、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免疫系统的防卫作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1)免疫类型(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第一道防线: (呼吸道、消化道)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体液免疫(相应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相应效应T 细胞裂解靶细胞) (细胞免疫消灭)等(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小试牛刀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黏膜B.血液和消化液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D.溶菌酶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A.牛痘病毒 B.细菌 C.癌细胞 D.自身正常细胞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10.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D .记忆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 11、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D 为 细胞,由 细胞分化形成,分化的原因是( )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中能分裂的有 。

2.4 免疫调节(Ⅰ)

2.4 免疫调节(Ⅰ)

2.4.1 免疫调节[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 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 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________________、溶菌酶等。

②来源:________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 遗传而来,________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__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无特异性、作用____、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________、时间长 基础 ____________防线(皮肤、黏膜)和____________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____________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问题探究1.结合下面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分析:(1)T 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造血干细胞在________中分化形成T 细胞,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经抗原刺激形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B 细胞的来源和分化:造血干细胞在________中分化形成B 细胞,转移至外周淋巴器官,受抗原刺激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调节的过程。

2. 知识总结: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列出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根据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模拟人体免疫过程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免疫问题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和补充资料中的免疫相关问题,学生进行解答,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照抄他人答案。

2. 小组合作:第二项作业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共同总结免疫调节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作业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寻求答案。

2. 知识总结:评价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总结是否准确、全面,能否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于免疫相关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反馈: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直接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小组反馈:对于小组完成的第二项作业,教师将抽取部分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 个别交流: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4. 集体讨论:教师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第4章 免疫调节-【必背知识】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背诵版)

第4章 免疫调节-【必背知识】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背诵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器官:(1)扁桃体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 脾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 胸腺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 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 白细胞 。

如: 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 树突状 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 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 皮肤 、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 上皮 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 吞噬 、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 吞噬 消化、抗原 处理和呈递 功能。

2. 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多种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合成)。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 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遗传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二、教学重难点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

2.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诠释和演示。

2. 准备免疫调节的实验材料,如抗原、抗体、细胞等。

3. 设计互动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制作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调节机制,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并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一、导入新课:起首,我们会提出一些关于免疫系统的问题,例如:“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免疫失调会导致哪些疾病?”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课的探索欲望。

二、讲授新课: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然后,我们会详细讲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包括抗原的识别、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我们会应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三、实验探究:学生将有机缘亲自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如淋巴细胞和脾脏等。

他们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诠释这些器官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

四、小组讨论:在学生对免疫调节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会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免疫调节课程设计

免疫调节课程设计

中学生物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防线)二、教材分析本章前三节已经介绍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基础。

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且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于免疫调节的一些知识会有所了解,注重对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防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概括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及其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当下热点问题,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实例,呼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理性对待谣言。

四、重点难点1.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线。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等六、教学过程1.从生活实际导入:引用新型冠状病毒的例子,从而导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新课教授:(1)“免疫系统”知识的教授:请学生们自行阅读书上的蓝色背景图片,带领学生们一起读图,并举适当的生活实例来加深印象。

(2)过渡: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病原体,但我们一般不生病,这是为什呢?(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知识的教授:通过举生活实例来讲述三道防线的内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概念的教授;由此过渡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请学生们先自主阅读书上的相关内容,老师在学生的讲述下在黑板上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

在画图的过程中,详细讲解该过程(如抗体、抗原的特点;二次免疫),并要求学生在下面跟着老师一起画图。

3.新课结束:老师根据书上资料分析的案例来巩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

七、设计感悟:1.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于机体免疫调节的认识。

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比较强的,联系实际生活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科学地认识实际生活,能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伪科学。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3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3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 3 第二章第 4 节免疫调节(第 1 课 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必修 3 第二章第 4 节免疫调节(第 1 课时)》

本节的学习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
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
教材分析 生物的学习中、社会热点关注中有所了解,对于学生来
评、引导的作用,我们应该转变思路把学习的时间、空
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做到真正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 P35-P36 这一部分内
容,然后完课件上展示的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问题。
【多媒体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
活评讲解。
老师活动:引导、点评
老师讲解补充:1、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
脾等免疫器官;
2、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说有知识的铺垫,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体液免疫的过
程。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注重免疫学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生物学基础
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科学思维和落实社会责
任;
2、倡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
本节内容多为记忆,理解部分不多,免疫系统的组
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然后同
学之间再进行纠错修正,这样可以重分调动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体液免疫和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后
课例研究综 分组讨论画图写出流程,在本节课中不足之处在于内容

较多,学生理解消化时间不够。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 ------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过程?
2、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分别起什么作用?
3、抗体由什么细胞(器)产生?
4、记忆细胞的特点与应用?画出二次免疫抗体 产生量的图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 目 作用对象 体液免疫 抗 原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靶细胞
产生效应 浆细胞(效应B细胞) 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接触,使靶细胞破裂, 与抗原结合 方式 释放淋巴因子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6.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有何区别?
第四节:免疫调节
第一课时:
•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对外) •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对内)
第二课时:
• 免疫功能异常与疾病 • 免疫学应用
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你听说过吗?看书进一步了解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症等
1. 过敏反应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 (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
(2)风湿性心脏病: 抗体
进攻
进攻
酿脓链球菌 表面的抗原
相似
心脏瓣膜 上的一种 物质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3. 免疫缺陷症
•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引起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含答案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含答案

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A.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D.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答案A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都是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B细胞都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答案A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A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髄中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很多体细胞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3.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编码抗体的基因C.淋巴因子D.溶菌酶答案B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编码抗体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题型二免疫防卫的三道防线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B.皮肤C.体液中的溶菌酶D.淋巴因子答案B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因此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C不符合题意;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符合题意;淋巴因子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5.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和泪液的杀菌作用,在生物学上叫做()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故泪液、胃液和唾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上课)

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上课)
(分布)
T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人 非特异性免疫 体的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 三道 和吞噬细胞 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
第三道防线: 疫细胞借助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
呈递
T细胞
淋巴因子
B细胞(识别)
增殖、分化
.... . ...
(效应B细胞)
反 应 阶 段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反应
浆细胞(效 应B细胞)
分泌
抗体
效应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阶段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系 统
当我们体内失去免疫系统的话会怎么样呢?
第4节 免疫调节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通过这种功 能,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系 统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作用的细胞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 原料,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 少,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激素A _ 和B的浓度 上升 ,从而使甲状 腺代偿性增生、肿大。如母体缺碘, 可使胎儿甲状腺发育不全,易患 ﹣ 症。 呆小

_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 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 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 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人教版]《免疫调节》教学课件1

[人教版]《免疫调节》教学课件1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一道免疫防线: 皮肤和粘膜
(1)防卫功能:第二道免疫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三道免疫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 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 环而组成
特异性免疫
(2)监控功能: 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
(3)清除功能: 清除人体内已经衰老的或因其他因素
而被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免疫 调节》 教学课 件1(完 整版PP 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免疫 调节》 教学课 件1(完 整版PP T)
9.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 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 10.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11.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 B细胞 D.记忆细胞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免疫 调节》 教学课 件1(完 整版PP 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免疫 调节》 教学课 件1(完 整版PP T)
( ) 6.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 挥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ppt课件 (4)

免疫调节ppt课件 (4)

产生效应T细胞(可 存活数月至数年) 产生记忆细胞
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
灭之
效 作用
抗原
应 对象
阶 作用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 段 方式 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靶细胞)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 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 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48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
5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完成的。
6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发挥免疫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单核细胞
用的细胞)
巨噬细胞
快 点 呀 怎 么 办 呢?
41
抗原
细 胞 免 疫
T细胞 淋巴因子 吞噬细胞
被抗原侵入的组织细胞 (靶细胞)
靶细胞破裂死亡
42
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 藏的抗原 决定簇暴

T细胞
(识别)
43
细胞免疫
2)反应阶段: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 原刺 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29
D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ACD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抗体 淋巴因子
B、抗原
C、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D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 A、免疫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记住免疫系统的组成。

2.了解并记住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并正确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 了解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人体三道防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学习指导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

2、对照下面的自学内容二次阅读课文,从课文上划出,然后记住并填写。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明确免疫细胞的种类、淋巴细胞的位置、T(B)细胞成熟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2、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淋巴细胞起源于。

(2)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叫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明确人体三道防线的内容并能准确判断,
如唾液、泪液、鼻液、血液、组织液中都有溶菌酶,它们具有抗菌作用。

如何判定属于第一还是第二道防线?
(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有什么作用呢?分析课本资料《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3)自主学习内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细胞(_______成熟)(位于:)(_______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一】
下列哪组的内容不完全属于免疫系统()
A 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 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 骨髓、扁桃体、胸腺
D 抗体、B细胞、T细胞
三、自主学习内容二: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1、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引起的。

2、艾滋病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______细胞,最终导致人体丧失_______功能。

3、艾滋病病人的间接死因是死于____________,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____-年。

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二】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 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 艾滋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4)自主学习内容三:
1、自身免疫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_______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

3、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四】
1、给健康婴幼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 浆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记忆细胞
D 抗体
2、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四、自查反馈、当堂训练
(1)自查反馈
优秀良好合格较差
目标达成
内容掌握
习题理解
学习状态
备注:存在的问题
(2)【课堂检测】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3、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
4、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5、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 )
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特异性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