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合集下载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罗·罗宾·克鲁格曼百科名片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

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保罗·罗宾·克鲁格曼外文名:Paul R. Krugman别名:保罗·克鲁格曼国籍:美国民族:犹太出生地:纽约长岛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职业:教授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目录个人简历追求理想主要成绩获诺贝奖获奖原因魔咒再现主要著作学术名望自由贸易经济危机危机状况盛赞救市“倒布”言论荣誉奖励展开人物概述个人简历追求理想主要成绩获诺贝奖获奖原因魔咒再现主要著作自由贸易经济危机危机状况盛赞救市“倒布”言论荣誉奖励展开编辑本段人物概述保罗·克鲁格曼1953年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保罗·罗宾·克鲁格曼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1991年年轻的克鲁格曼获得被视为诺贝尔奖重要指针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2000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学院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

保罗·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贡献述评

保罗·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贡献述评

现象的新 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不 否定 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 国际 贸易产生 的动因之一 , 但更认 为即使不存 在比较优势 , 规模经济 和不完全竞争也会导致分工和国际贸易。他认 为规模经济是 内
生于企业的 , 即随着企业 产量扩张 , 其成本会相应下 降 , 市场不 可能是完成竞争的 , 不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体现在规模经济上 , 也 可以体现在差异化产 品上 。随后他发表了一系列 的论文。 K uma (9 0 在《 rg n 1 8 ) 美国经济评论 》 上发表 了“ 规模经济 、 产 品差异化 和贸易模式” 9 1年在《 。18 政治经济学杂志》 上发表了
二战后 , 国际贸易的模式发生很大 的变化 , 发达 国家问的产
业 内贸易发展迅猛 。基于完成竞争假设 的传统 国际贸易理论无 法解释这一贸易新动向和新趋势 。对于这一新贸易模式的解释 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K uma (9 9 ) rg n 17 a在迪克西特( kt和斯蒂 Di ) 格利茨 (t l ) 型( — 模型 ) s gf 模 ii 2 DS 基础上首先较为 系统地将产业 组织理论 和市场结构理论嫁接到国际贸易理论中 , 国际经济 在《 学杂志》 发表 了“ 上 收益递增 、 垄断竞争和 国际贸易” 一文 , 该文 虽然只有短短 1 0页的篇 幅 , 理论模 型也较 为简单 , 但却包含着 个重大 的理论突破 ,创立 了一种能够较好地解 释产 业内贸易
“ 业 内专 业化 和得 自贸易 的利 益 ”K uma ,9 1 ,9 3年 在 产 ( rg n 18 )1 8
《 国经济评论 》 发表 了“ 美 上 工业 国家 间贸易的新理论 ” K u— ( rg n 18 ) 通 他 不完全 学” 在国际金融上 , ; 他建立 了第一个 “ 汇率 目标 区理论” 的规范 ma ,9 3 等 , 过这些论 文 , 深入 阐述 了规模经济 、 创立 了有别 于传统 贸易理论 模型 , 在宏观经济方面 , 他提 出了第 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本文将 竞争 市场结构 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成功地解释了战后 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克鲁 主要从 以上四个方面对 克鲁格曼 的贡献做个 客观 的介绍 和评 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 格曼 的新贸易理论 的具体观点如下 : 价。 1 . 克鲁格 曼认 为 国家之 间的 贸易, 尤其是 经济特征相似 国 新 贸易理 论 家同类产品的贸易,代表 了这些 国家根 据规模收益递增原理而 国 际 贸 易 的 原 因 和 方 式 是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的 两 大 核 心 问题 。 与国家生产要素 禀赋差异关系不大。 传统 国 以亚当・ 斯密 的绝对成本论 、 大卫 ・ 李嘉 图的相对成本说 、 赫克谢 发展专业化 的结果 , 际贸易理论 的基点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 。新贸易理论 的 尔一 俄林 的资源禀赋理论为代表 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成本 认为市场结构为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 , 这正 差异是 国际贸易的主要原 因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斯密和李嘉 图 假设 则与此相反 , 是当代产业经济的流行特征 , 是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的假设 。 在规 的基于技术差异 和 自然资源差异的 比较优势理论和赫 一 俄基 于

亚洲奇迹的神话

亚洲奇迹的神话

保罗·克鲁格曼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成功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

数年后断言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政策终将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在业界有“国际乌鸦嘴”的绰号。

克鲁格曼著名的1994年文章《亚洲奇迹的神话》是Jim Chanos对中国的看法的基石。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

其主要观点是只靠投入推动型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只有技术进步,提高效率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动力。

亚洲奇迹的神话?保罗·克鲁格曼著张曦译张兆杰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刊 2000 年第一期原文发表于《外交》杂志(11 月/12 月,1994)(62-78 页)。

一个警世寓言曾几何时,西方一些舆论领袖发现,几个东方经济异乎寻常的增长速度不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令他们感到畏惧。

尽管那些经济和西方经济相比还穷得多,经济规模也小得多;但是,它们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速度、它们持续地以数倍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的能力、它们在某些领域内挑战甚至超越欧美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这些看起来不仅对西方的实力,也对西方观念的支配地位提出了挑战。

那些国家的领导人并不认同我们对自由市场或不受约束的公民自由权利的信念;他们越来越自信地宣称他们的制度更为优越:他们的社会承认强权乃至独裁政府,为了共同的利益愿意限制个人自由,现在政府管理着国家经济,牺牲消费者的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增长,他们的社会最终能超越西方那些越来越混乱的社会。

越来越多的西方知识分子同意这个观点。

西方和东方的经济绩效差距最终成为了一个政治话题。

在一位年轻、精力充沛的新总统带领之下,民主党再次入主白宫;新总统发誓要“振兴国家”--对于他和他身边的顾问来说,这个誓言的含义是加快美国的经济增长以迎接东方的挑战。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反新自由主义理论分析与近几十年所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相比,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当今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全球正陷入百年未遇的金融大海啸之际,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客观上预示着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与非主流经济理论的易位,即国家干预理论将取代市场原教旨主义理论。

我们不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是否意识到这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点即使对被认为成功地预见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克鲁格曼本人来说,也是始料未及的。

因为克鲁格曼在其《美国怎么了?》一书中明确指出:今天的美国问题重重,但我们并不身处一场大萧条或一场世界大战之中。

故此,像70年前那样剧烈、突然的转变,并不会在美国发生。

就西方经济学而言,市场原教旨主义在美国的泛滥,显然应属于“今天的美国问题重重”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克鲁格曼也是这样认为的)。

自2007年夏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大海啸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像70年以前那样剧烈、突然的转变”,即从基于新保守主义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转向了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的经济政策。

由此,势必像70年前那样,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学说会取代市场原教旨主义。

借用克鲁格曼的话说,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其实只是棵虽死犹立的树,一旦被金融海啸击倒,就会发现里面早已空空如也。

严格地说,克鲁格曼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预见到凯恩斯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只不过他未曾想到会发生“金融大海啸”,从而也就不可能预见到这种回归来得如此的“剧烈、突然”。

无论如何,西方经济学即将出现“拐点”,而克鲁格曼的理论显示了西方经济学将“拐”向何方。

这点正是我们研究克鲁格曼理论的意义所在。

克鲁格曼从贫富差距的视角解读美国的政党与社会思潮的轮替,值得我们关注。

他利用三组关键词浓缩了跨三个世纪的美国政党轮替和社会思潮的转变,这就是:从大萧条到大压缩;从滞胀到大分化;从大衰退到大缓和。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保罗·克鲁格曼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他因其对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并担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克鲁格曼出生于1953年,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等。

他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带来的重要影响,改变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

克鲁格曼还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探讨了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松紧度方面的影响。

他的“新开放经济宏观模型”为我们解释国际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动提供了新型框架。

他的研究成果在解释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等重大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学术研究,克鲁格曼还以其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公开观点和评论而闻名。

他的专栏作品经常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他以其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观点而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关注。

他在专栏中对政府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战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然而,克鲁格曼的观点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他与其他经济学家在一些政策问题上存在分歧,尤其是对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理解。

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偏向于自由主义,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以及对公众经济问题的评述都体现了他对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总的来说,保罗·克鲁格曼作为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通过其学术研究和公开观点的介绍,为我们理解国际经济和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宝贵的观点和见解。

他的贡献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对我们认识世界经济和应对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尽管他的观点有时会引起争议,但他的学术地位和贡献仍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学习。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二、保罗· 克鲁格曼已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
• ※《地理和贸易》,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0 • ※《汇率的不稳定性》,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 • ※《流行的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 •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译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 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 • ※《萧条经济学回归》

1982年,费尔德斯坦邀请他去华盛顿担 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 在1982年-1983年期间,在里根当政的白 宫经济咨询委员会工作。1983年的总统 经济报告就是由克鲁格曼主笔的。

1987年,克鲁格曼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 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 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并开辟一个 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 他在1991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给40 岁以下年轻经济学家的约翰· 贝茨· 克拉克 奖,目前他是既获得克拉克奖又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12人之一,也是全球最 有影响的50位经济学家之一。

1988年,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 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 各大公 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 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 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 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 使 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 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 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地理学保罗·克鲁格曼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并且由于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3日晚19时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55岁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

面对荣誉,克鲁格曼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利,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

”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在对经济现象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克鲁格曼提出了一些空间经济模型,如贸易模型、工业集聚模型、历史和期望对区域发展影响模型、垄断竞争模型等。

这些模型均参考了许多前人的成果,其中受规模经济的相关观点影响最为明显。

在规模经济研究上,马歇尔认为,专业化社会劳动分工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

克鲁格曼承认这种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但在国家与区域尺度上,他更强调区域(或地方)尺度上外部经济的重要性。

在解释小尺度的工业区位和集聚时,他更强调金钱的外部规模经济。

认为技术影响在小尺度上是十分有限的。

基于收益递增的三种不同方法(外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下的平均成本定价和垄断竞争),克鲁格曼等人于80年代中期建立了贸易分析模型。

对于生产要素相似的国家之间同一产业的“相异产品”的贸易,进行了理论解释。

通过贸易理论,克鲁格曼发展了他的集聚经济观点。

他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收益递增。

通过对收益递增的研究,他于1991年提出了收益递增空间模型的一些观点,之后,在另外两本著作中,又进一步发展了相关模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090609姓名:海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克鲁格曼1953年2月28日,保罗·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克鲁格曼的有关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在1979年让他一举成名。

1987年,克鲁格曼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

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

1988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

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

各大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做商业咨询。

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

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1996年,克鲁格曼出版的《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

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

他认为,亚洲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将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大规模调整。

1997年该预言成功验证,有力奠定了克鲁格曼作为“新一代经济学大师”的地位。

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总印数达120万。

同时,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在2005—2006年间,美国经济让人摸不着方向,此时的克鲁格曼嗅到了经济危机的味道。

“在出现拐点时,那些通常代表经济风向标的各种指数往往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2006年底,克鲁格曼发表了一篇名为《经济风暴的征兆》的文章,提前预测到了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

2007年,克鲁格曼又开始著书立说对布什政策上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提出潜在危机的重重危害,还发出警告,“那些以为美联储或者任何人会有一个计划让金融危机过去的人,将会失望。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解读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解读

2009.01理论视野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以表彰他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方面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1953年2月,保罗·克鲁格曼出生于纽约长岛。

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终身教授。

自1999年起,还一直担任《纽约时报》论坛版专栏作家。

他在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国际金融理论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一、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二战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

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先进工业化国家之间,同时,大量的贸易不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之间,而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

现实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贸易理论的困境。

克鲁格曼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工业国家之间愈加紧密地贸易,以及普遍存在的差别产品之间的贸易均无法根据标准理论得出结论。

结果,许多人认为应该有一个新的分析贸易的理论框架。

这样一个理论框架的主要要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的可能性和不完全竞争——已经被一些学者所讨论,……但许多年来被‘束之高阁’。

我组合这些要素提出一个简单的规范分析,并看看它是怎样有助于说明那些传统模型无法解释的问题。

尤其包括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的原因,以及一个鼓励出口的大国内市场的作用。

”克鲁格曼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关于企业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是与现实不相吻合的。

事实上,很多行业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特征。

同时,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结构就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

诘问美国 挑战世界——保罗·克鲁格曼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诘问美国 挑战世界——保罗·克鲁格曼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创立 “ 国际 贸 易理 论 ” 这 为 他 获得 约 翰 ・ 新 , 贝茨 ・ 克拉 克 奖 受 阵 痛 的人 们却 不 得不 要 反思 一 个 问题 :我们 在 多大 程度
经 济问题 , 于 18 年主 持完 成该 年度 总统 经济 报告 。 并 93 18 年 , 97 克鲁 格 曼开辟 了一个 崭 新 的经 济学 研究 领 域 ,
比 自己的预 言得 到 证实 和 理解 更 能享 受 到所 谓诸 葛 亮 式 的 快 乐—— “ 我料 到你要 走这 一 步” 呢? 而正在 金融 危机 中饱
■文 / 竺又 金
美 国 自由主义 经 济学 家 保 罗 ・ 克鲁 格 曼 摘 取 了 2 0 0 8年 度 诺 贝 尔经 济学 奖 。瑞 典 皇家 科 学 院诺 贝尔 奖 委 员会 在 颁 奠定 了基 础 。 18 期
代 》 国际经 济学 》 与 奥伯 斯法 尔德 合著 ) 部学 术 著作 , 与《 ( 两
曼 的 自由 主义 思 想 , 国经 济 取 得 持久 、 足 的发 展 , 以 美 长 可 说 克鲁 格曼 是美 国得 以领跑 世界 的功 臣之一 。 19 9 4年亚 洲经 济蓬 勃 发展 , 欣欣 向荣 , 克鲁 格曼 却 慧 而
在 多 中 。高 中毕 业后 , 被 著名 的麻 省 理 工学 院 录取 , 业是 经 所 周知 的是 , 克林 顿 长 达八 年执 政 时期 , 有接 纳 克鲁 格 他 专 济 学 。然而 , 大学 期 间 , 鲁 格曼 对 历史 学 的兴 趣 要超 过 在 克 经 济学 ,以至 于他 在 大学 期 间修 的历史 课 学分 要 比经济 学 多 得多 。他 的这种 历 史基 础 和史 学 眼 光与 经 济学 的结合 成 为 他 以后对 世 界经 济 发展 作 出卓 越 预见 的内在 潜 质 ,并 且 以特 有 的人文 气质决 定 了他在 经济 学界 必将 独树 一 帜。 大 学 毕业 后 , 由于著 名经 济 学 家 、 耶鲁 大学 史 特林 经 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主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注释】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注尾】在全球经济学理论界享有盛誉。

该书是美国商务部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的一次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初版于1986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发行,至1995年已重印七次。

该书共收录了15位经济学家撰写的12篇有关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力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路”。

一、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绝对优势说”堪为自由贸易理论之滥觞。

鉴于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论”存在着明显缺陷,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了修正,创立了“相对优势说”,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突破。

但该理论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以“资源禀赋说”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成了赫俄理论的一统天下。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种交换了,如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有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不发达国家则出口原材料,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的技术差异和资源禀赋仍然主要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但相当部分国际贸易不可简单地归因于出口国的自然优势,相反,越来越多的贸易来源于规模经济和因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人造优势。

这说明国际贸易形态的历史性变迁对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

只有在现有贸易思想基础上发展一套新理论,才能重新解释国际贸易领域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

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学提出了分析寡头竞争产业的新方法,从而催生了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以及他对“新经济学”的贡献和对研究浪潮的影响。

克鲁格曼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经济学家,他在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研究。

他的贡献促使了广泛的学术讨论和研究,对经济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克鲁格曼的生平和学术背景,并对他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述,最后对克鲁格曼的贡献进行评价。

1. 克鲁格曼的生平和学术背景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自1987年起,克鲁格曼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治评论员。

他还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过教授职位。

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学方面。

他的学术研究以其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他多次获得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奖项,包括1991年的约翰·贡萨雷斯国际贸易研究奖和200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内容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他对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假设了完全竞争、恒定比例生产技术以及相对资源禀赋的差异。

然而,克鲁格曼认为这些假设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贸易模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克鲁格曼提出了一种新的贸易模型,即“新贸易理论”,该理论综合了规模经济、垄断力量和产品区别化等因素。

他认为,产品区别化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规模经济和垄断力量则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除了国际贸易领域,克鲁格曼在区域经济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地理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因素。

克鲁格曼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阐释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和分散。

3. 克鲁格曼的贡献和影响克鲁格曼的研究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和理论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
许统生;涂远芬
【期刊名称】《理论视野》
【年(卷),期】2009(107)001
【摘要】本文介绍2008年经济学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基本情况并阐述了其主要学术成就,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贸易政策、新经济地理、国际金融理论等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许统生;涂远芬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0
【相关文献】
1.美国迷失了方向——评保罗·克鲁格曼的力作《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 [J], 郭宪纲
2.保罗·克鲁格曼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质——兼评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非议 [J], 方兴起
3.保罗·克鲁格曼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质——兼评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非议 [J], 方兴起
4.保罗·克鲁格曼理论体系的二重性质——兼评克鲁格曼对中国的非议 [J], 方兴起;
5.保罗·克鲁格曼把脉富迪—记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广州行[J], 陕丹;覃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经济学家介绍:保罗·克鲁格曼

国外经济学家介绍: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省理⼯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起令⼈赞叹的深刻⽽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步研究。

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瞩⽬的贸易理论家之⼀,⽽他在1994年对亚洲⾦融危机的预⾔,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中天。

他⽬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

1991年,他成为⿇省理⼯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青年经济学奖章的第五⼈。

⼈们普遍认为,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个时间问题。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钵传⼈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他们三⼈同处⼀个办公套间)。

但同时,克鲁格曼⼜是⼀位急先锋,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

在过去⼗余年间,他出版了近⼆⼗本著作,发表⽂章⼏百篇。

他的⽂笔清晰流畅,深⼊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员的必读之物,更是普通⼤众的良师益友。

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位不可多得的⼤众经济学家1953年,克鲁格曼出⽣于⼀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

他在纽约的郊区长⼤,从约翰·F·肯尼迪⾼中毕业后,他来到了的⿇省理⼯学院,学习经济学。

⼤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

不过,是⾦⼦总会发光。

⼤学⼆年级的时候,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即邀请他做⾃⼰的助⼿。

⼤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了研究⽣院攻读博⼠学位。

这个期间,由于个⼈问题,他的情绪⽐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论⽂以后,他奔赴耶鲁⼤学任教去了。

克鲁格曼在耶鲁⼤学也不得志,由于性格太强,他得罪了不少⼈,连研究奖学⾦也丢掉了。

1978年,他去探访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的作者),多恩布什的⿎励使他找回了⾃信,他发现⾃⼰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

克鲁格曼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一 模型 可 用 来 表 明 , 对 外 贸易 不 仅 会 在 ( 如 传统 理论 中所 说 的 ) 彼 此 不相 同 的 国家 之 间发 生 , 而且 会 在 以对 技术 的可及性 与要 素察赋 而论 为完全 相 同 的国 家之 间 发生 。 此外 , 还 可 以 证 明行业 内贸 易会 大 范 围地 发 生 。 事 实上 , 一 个 国家专 业 化制 造 一种 特定 品牌 的汽 车 并 为整 个 世 界 市场 而生 产 、 而 另一个 国家专 业化 生产 另一种 不 同品牌 的汽 车将会 是 一种 好 的安 排 。 这将允 许每 一个 国家有效 地利用 规 模经 济 , 这 也意 味着 : 与每一 个 国家仅为 自己 的国 内市场 生产 而不展 开 国际 贸 易 的情 形相 比 , 全 世界 的消 费者会 因低成 本 和更大程 度 的产品多样 性所导 致 的更 大福 利而 受益 。
克鲁格 曼最初 那篇 论文 既简 洁又直观 。 由于它 的简 洁性 , 国际理 论界 很快认 定 , 它道 出了经济中的 一些 至关 重要 的机制 。 在很 多后来 的论文 和论著 之 中 , 克鲁格 曼本人 以 及 其他 的研究 者 赋 予 其理 论 以 更大 的现 实性 。 今天 , 一般 的观点认 为 , 由克鲁格 曼 所指 出 的那些基 本机 制构成 对传统 的赫 克歇尔 一 俄 林理 论 的重要补 充 。 如众 多其他 的例子所 表 明的那 样 , 真正 的情形 是 , 现 实 世 界 囊括 了两 种 理 论 的 特 点 。 这就 导致 了 活 跃 的 经验 性研 究 , 这 些 研究 旨在 确定 对 外 贸 易 能 为 早 期 的理 论 ( 与 新 的理 论 相 比 较 )所解 释 的程 度。 一 般而 论 , 新 的 国际 贸 易 理 论 已 经创造 了一个 巨大 的研 究 领 域 , 这通 常是 理论 品 质 的一个 可靠指 标 。

认识,保罗·克鲁格曼

认识,保罗·克鲁格曼

认识,保罗·克鲁格曼保罗·克鲁格曼是一位经济学家,在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创建了一个叫新国际贸易理论,来研究现代经济对国际贸易之间的话题。

他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到了一个故事,这是大卫李嘉图在200年前所讨论的,大卫李嘉图也是一位经济学家。

故事这样的,有一个地主,有四块土地,分为较好的土地,一般的土地,很差的土地,最差的土地,这些土地根据品质分别种植不同数量的粮食。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每片土地上工作的农民能够获得多少粮食?,他的回答是,在最差的土地上粮食产出量。

你会问这为什么?因为,假设一个在较好土地上耕种的农民,要的比这个在最差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多,那么地主完全可以把它换掉,而雇佣在最差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假设一个土地主想要付给这些农民比这还少的粮食,那么这个地主就会把这最差个土地出租出去。

尽管这个故事不是很完美。

克鲁格曼讲述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你所得到的等于你为经济创造的价值,是整体的,而不是你个人的价值,农民所获得的是在最差土地上粮食的产出量,而不是最好土地上的产出量,这是一个关于收入分配的故事,收入与分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但在经济中,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抛开道德来讲就是人们得到的东西与公平无关。

他还提出了两个经济学思考原理,一是,1张100元的钞票不会在街上躺很久因为有人会捡起它,换句话来讲就是人们容易对奖励做出反应。

第二个就是,每一次销售都对应一种购买,你不能把经济想象成一个卖的多买的少的世界。

另外在此也记录下他所讲的一句话,经济不等于钱,钱只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所研究的是人的行为。

通过相关的媒体查询,我得知了克鲁格曼预言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是来源网络上的一些新闻报道,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

1994年克鲁格曼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认为仅靠增加投入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即亚洲国家的增速很快就会回落,甚至还可能还会因繁荣时期要素的投入过多带来反噬。

保罗克鲁格曼 IT经理世界概要

保罗克鲁格曼  IT经理世界概要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如果经济学界也有莫扎特的话,那就 是克鲁格曼。” ——奥博斯特弗尔德(宏观金融学家)
“他就是这样一个有独立人格魅力的经 济学家,虽然被人叫做‘乌鸦嘴’,但是他 犀利的观点,独到的判断,往往在最后被印 证。此外,他的文采之好,在诸多当代经济 学家中也首屈一指。” ——梁小民(经济学家)
垄断竞争的、生 完全竞争的生产 产差异化产品 同质产品
劳动力可以流动 劳动力要素不可 流动
有“冰山成本” 农产品无运输成 本 ——运输成本
萧条经济学
• 预言亚洲经济危机:
“东亚各国以往藉由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因素‘数 量’的不断增加使用,所造成的经济奇迹,已因生产因素 的衰竭,技术无法提升而接近尾声,将与1930、50年代的 苏联奇迹那样消逝。”什么是流Leabharlann 国际主义?华而不实的说法:
“(1)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因为今天的美国是一个 真正的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2)为了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美国现在必须学会在一个 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市场上竞争。 (3)这就是为什么高生产率和优越的产品质量已经变的至 关重要的原因。 (4)我们需要把美国经济转移到高价值的部门 (5)这些部门能给未来创造就业。 (6)我们能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变得具有竞争力的惟一途径, 就是在政府和商界之间缔造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2)“为了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美国现在必须学 会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市场上竞争。” 谬论:像同行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一样,国家之间也 相互竞争。权威经济学家莱斯特 瑟罗的畅销书中 写到:“适当的竞争是双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长处,没有人会破产。针锋相对的竞争却是你 死我活的。”
驳斥:国际贸易不是竞争,而是互惠的交换。贸易 的目的是进口而不是出口;也就是说,一个国家 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是获得了进口它想得到 的东西的能力。出口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国 家必须承受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保罗-克鲁格曼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

通过揭示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他的观点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方向。

1.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克鲁格曼的获奖评语是:
通过将规模经济融入清晰的一般均衡模型,克鲁格曼加深了我们对贸易决定因素和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解,他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体现在1979(a)和1980发表的关于新贸易理论的论文,以及1991(a)用新的方法研究经济地理学的论文。

他与Helpman、Fujita和Venables 合写的著作展示了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2.学术贡献之一:规模经济导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学家们如克鲁格曼(1979,1980),迪克希特和诺曼(1980,第9章)以及兰开斯特(1980),各自独立地形成了一些思想,即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条件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带来贸易的。

在通往国际贸易理论革命性的新方法的道路上,是克鲁格曼首先给出了最明确和有力的证明。

1979年他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表了名为“收益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文章,建立了一个严谨而精炼的模型,表明了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多样性是如何创造新的贸易的:每个产业都有许多企业,所有企业都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因此市场结构是张伯伦垄断竞争的),因为存在规模经济,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世界上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

各个国家只专业化生产同一组产品内的某些产品再进行产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品种。

由于自产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所以,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国际贸易,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的规模经济。

因此,一个国家为世界市场专业化生产一种品牌的汽车,同时另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另一种品牌的汽车是有益的。

此时各国都得到了规模经济的优势,与各国都独自地为国内市场生产而不参与国际贸易相比,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将为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

这就说明,国际贸易除了要素禀赋以外还有另一个渠道——由规模经济导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

3.学术贡献之二:运输成本与贸易模式——本地市场效应
克鲁格曼于1980年在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发表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模式》一文,通过引入萨缪尔森式的冰山成本,扩展了他1979(a)的模型,对本地市场效应提供了严谨的证明,解释了早在1961年林德提出的为什么会有贸易格局偏好的问题。

规模经济使得每种异质产品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国家再到国际市场上去交换,但哪个国家生产哪种产品呢?或者说,贸易量确定了,贸易的方向如何确定?克鲁格曼用一个本地市场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两个国家对产品的偏好有相当的不同,每个国家都会专业化生产在本国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那种产品,并且每个国家都会成为这种产品的净出口国;如果两国具有相同需求模式,那么较大的国家将会成为其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产品的净出口国。

于是,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由本国市场决定的:每个国家都倾向于出口其具有较大本国市场的产品。

这篇文章的价值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不仅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同时也在经济地理理论方面,因为本地市场效应本身就是经济地理的重要特点。

只要存在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就会激励企业接近大的市场,生产要素就会向大的市场集中。

因为生产集中能实现规模经济,而定位于大的市场,运输成本也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样,本地市场如果对某种
商品有特别大的需求偏好,就会吸引生产要素向本地集聚。

因此本地市场效应可以导致新的经济地理格局。

4.学术贡献之三:规模报酬与新经济地理
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者们开始把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纳入区位和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早期学者的口头分析给予精确解释并加入了新的重要的观点。

这些工作形成了今天人们所说的新经济地理学或者空间经济学。

许多研究人员为此做出了贡献,但最有影响力的贡献当属克鲁格曼。

克鲁格曼1991年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发表“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一文,通常被认为是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山之作,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种子早已能够在他1979年的文章中找到。

克鲁格曼在文章中建立了一个中心—外围模型,回答了为什么起初两个人口规模差不多的地区,一个地区的人口会向另一个地区流动,企业会迁移,最终一个地区变成了工业化的中心,另一个却成了农业外围地区?假设有两个地区,起初这两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差不多。

但是,现在假定是,偶然地,这种均衡被人口流动打破,从而使一个地区人口略大于另一个。

如果本地市场效应与实际工资的影响足够强大,最初人口变化的扰动将进一步刺激人口迁移到更大的区域。

这将启动一个累积循环的过程,移民人口的增加和市场的规模再次扩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际工资和刺激移民。

特别是当运输成本下降到一个阀值时,集聚的力量会突然更加强大,出现集聚的“瞬间突变”。

此时,新的均衡不再是原来的情况,区域性的不平等内生地形成,一个地区成了工业化的中心,另一个地区变成农业外围。

但是,也有相反的力量。

企业的大量迁移会导致当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口的大量迁徙必须有足够高的实际工资来维持,也会产生企业从中心向外分散的动机。

因此,也有可能是走向一个分散的均衡,工业生产发生在这两个地区。

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消费偏好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较低的运输成本、较大的规模经济和较大的制造品份额是维持集聚的条件。

克鲁格曼的分析使我们方便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化,经济地理是如何演化成中心—外围结构的,以及运输成本下降和技术的报酬递增是如何强化了这种趋势的。

这些工作后来都出现在诺奖评委会特别提到的他与Fujita和Venables合著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一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