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 性 备 课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也称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即hidden curriculum、latent curriculnm或implicit curriculum) ,隐性课程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分析了教室中的团体生活,报偿体系和权威结构等特征,认为这些不明显的学校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气氛,从而构成了潜在课程。
潜在课程由规则、法规和常规构成,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并揭示学校是如何潜在地传递和强化各种态度和行为的。
该术语所提供的新的观点超越了传统的对行为对象、涵盖内容、保持秩序、提高考试成绩等的关注。
同时,隐性课程也提出了一些难题,包括如何知晓、证明和理解被掩盖的力量的存在。
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或官方课程(office curriculum)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介绍和研究隐性课程方面的论文。
时至今日,隐性课程研究已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使课程研究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隐性课程”一词已成为“教育论文中的一个公认的术语”,但对此概念的把握却众说纷纭,尚无一个一致的见解。
道德教育理论家认为,隐性课程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课程理论家则认为,隐性课程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不少哲学家则从哲学的角度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进行澄清.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隐性课程定义: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隐姓埋名三十年》教案三篇
【导语】《隐姓埋名三⼗年》是S版语⽂教材第五单元的⼀篇精读课⽂。
⽂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闻⼯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在我国原⼦弹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王承书在新中国刚成⽴时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撤”等5个⽣字,学会12个⽣字,积累“渺⼩”等词语。
2.初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理清⽂章的条理。
3.读⽂,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准备 1.⽣字词语卡⽚。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揭⽰课题,质疑探究 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读。
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瞒⾃⼰的真实姓名,不让别⼈知道。
) 3.教师把题⽬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年? ⑵这个⼈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年? ⑶这三⼗年的时间⾥这个⼈都做了什么? ⼆、读⽂释疑,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读课⽂。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笔画出来。
2.检查⽣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字词语卡⽚,集体读⼀读。
⑵教师进⾏再强调。
字⾳:“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
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
⑶教师再次出⽰词语卡⽚,开⽕车指名读。
渺⼩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 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舞 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谁隐姓埋名三⼗年?(王承书) 4.引导学⽣展⽰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
隐性课程名词解释(共3篇)
隐性课程名词解释(共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隐性课程名词解释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1、学前教育课程:它是处于终生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
2、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绪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
塑造儿童的完整性,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道德个性意志兴趣态度等有机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使儿童成为完整儿童,使教育成为完整的教育。
4、潜在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
5、课程(课程的本质):是指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6、教育价值: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是教育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7、理想价值:是对价值的期望或构想,是处于理念状态的价值,但理想价值并非纯粹的理念产物,而是具有现实性的。
8、现实价值:是已经显现出或客观化了的价值,是事物实际发挥的作用或实际用途的大小。
9、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就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成为所理想的人。
10、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体,其最基本成分是人的自信心、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最核心的成分是创造性。
11、根基性: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最基本的特性,它是作为教育目标的基础的学前教育目标基础性在学前教育内容方面的必然体现,同时也是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的要求。
12、启蒙性:是根基性的深入和具体化,它主要指人的精神或心理的启动和萌生,是心理中理性的发端,而不包括身体的生理方面。
13、人文性:课程内容中所反映的人的本性以及与人的本性有关的文化特色,它强调课程内容要重视人的因素,其核心是重视学习者。
小学教育中隐性课程功能及其发挥
而然产生的态度 、 情感 、 价值等_ 1 J 。我 国对隐性课程 学 生 学 习动 机 ; 隐性课 程 全面 性 、 差异 性 的 特 点 , 启 示 的研究 是从 2 0世 纪 8 O年代 中期 开始 的 , 但是对隐l 生 小 学教 师要 培养 “ 完 整 的人 的个 性 ” , 等等 。
课 程概 念 的界定 并没 有达 成 一致 。综 合 看 来 , 学 校教 育 中的 隐性 课程 是指 : “ 学 校通 过教 育环 境 ( 包 括 物质
学生 的非 公开 性教 育经 验 ” 。 ( 一) 提 高小 学生 的学 习效率 隐性课 程 能够 帮助 学生 掌握 学 科 知识 , 提 高学 习
素 。同时 , 隐性 课 程 的教 育 目的十 分 全 面 , 旨在 培 养 们 的学 习效率 。有 效课 堂 的氛 围是 安 全 的 、 鼓 舞 人 心 民主 的 、 适度竞争 的, 班 级 风 尚是 积 极 向 上 、 合 作 “ 完整的人的个性” 。第二 , 潜隐性。隐性课 程具有潜 的、 隐性 , 它通 过 隐蔽 的方式 , 潜 移 默化 地影 响学 生 , 在 无 团结 、 相 互 尊重 、 鼓 励 个性 成 长 的 。在 这 样 的课 堂 氛 围中 , 教 师专 心 授 课, 心情舒畅 ; 学 生乐 于 学 习 , 认 真 声 无 息之 中使 学生受 到 教育 。第 三 , 差 异 性 。 隐性课 程中, 教 育工 作 者 会 尊 重 学生 的个 体 差异 , 根 据 每 个 听讲 ; 师生之间畅所欲言 , 关系融洽; 生生之间友好合 学生 的个 性 发 展 特 点 , 开 展不 同 的课 堂 或 课 外 活 动 。 作, 共 同进 取 。这 样 的课 堂 教 学 , 势 必 会 收 到 良好 的 第四, 依 附性 。在 学 校 教 育 中 , 隐 性课 程 有 其 客 观 的 教育效果 , 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然而然地会有所提高。
德育与隐性课程
德育与隐性课程一、隐性课程概念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指这样一些教育实践及成果,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它“也许被看做是泛泛而随意的,隐含的或根本不被承认的”。
“这一术语是描述那些构成学生进行非学术性的,无法评定的学习活动的各种影响。
”≠与隐性课程概念相近或相等的概念还有非正规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未期待课程(unexpected curriculum)、隐藏或潜在课程(covert/implicit curriculum)、辅助或附带课程(subsidiary/concomitant curriculum)、未研究课程或自然课程(unstudied curriculum))等等。
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结构功能论者认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环境里有意或无意中经由团体活动和社会关系习得的“显性课程”所未包含,或者是不同,甚至相反的认识、规范、价值和态度。
现象诠释学者认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班级的“生活世界”中不断与教师或同侪团体产生存在经验的对话而使其对教育环境主动产生价值或意义上的解析,并进而扩展其存在经验的非限定和创造性的无意学习。
社会批判论者认为,隐性课程是将影响或决定“正式课程”内涵和特性所含的价值、规范、态度内化于教学过程(无论有意或无意)而使学生习得这些经验,借以完成其社会化,或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自我意识的反省、批判,进而产生对现状改进的实践活动的经验≡。
虽然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还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但是关于隐性课程的描述还是有相对共性的东西。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从影响结果上看,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外的非学术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影响上。
②从影响环境上说,它是一种潜存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自然性的影响。
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
结论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创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以 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发掘、管理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促 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 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高校开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本次演示将探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涵、形式、重要 性、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什么是隐性课程?简述隐性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3、如何在教育中实施隐性课程?阐述教师在教育中如何融入隐性课程,并探 讨其实现方式。
1、什么是隐性课程?简述隐性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要在教育中实施隐性课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注重班级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则和纪律,引导学生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要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课 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合作、尊重他人以及解决 问题的方法。
内容摘要
总之,隐性课程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我们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隐性课程的重视,积极探索开发与实施的有效途径,为培养 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作出贡献。
引言
引言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价值观和态度等非学 术性内容。相较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能够渗透到学生的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发掘、管理和利用民族高校隐性 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问题: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
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
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
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隐性课程概念解释
隐性课程概念解释研究中有很多类似的名称,如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潜在课程(laten curriculum)非正规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未研究的课程(unstudied curriculum)、未预期的课程(unanticipated curriculum)。
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隐性课程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或官方课程(office curriculum)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正是由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首先,优化学校的的整体育人环境;其次,要特别重视学习过程;最后,通过隐性课程的实施,塑造与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社交隐性课程的教学实践
师生互动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与教 师的交往中受到关爱和引导。
同伴互助合作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家校合作共育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
05
德育隐性课程的挑战与对策
德育隐性课程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化素质课程
文化素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如文 学、艺术、历史等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 养。
社交隐性课程的案例分析ຫໍສະໝຸດ 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提供学生社交的机 会,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传递德育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如文艺演出 、讲座、展览等。
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德育隐性课程概述 • 德育隐性课程的分类与内容 • 德育隐性课程的教学设计 • 德育隐性课程的教学实践 • 德育隐性课程的挑战与对策 • 德育隐性课程的案例分析
01
德育隐性课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德育隐性课程是指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融入德育内容,对学 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 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 实践操作。
教师言行
教师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社交隐性课程
学生关系
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包容和支 持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校园氛围。
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和合 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如何发挥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如何发挥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学校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又叫显在课程或正规课程,是指课程计划中排定的课程,或者没有排定但有计划的活动.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或隐蔽课程,是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课程.隐性课程有物质文化层面,包括校园硬件设施、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制度风气层面,包括各种规章制度、校训、班训、校风、班风等;心理层面,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隐性课程具有二元性,有时与显性课程的目标一致,对显性课程的教育影响起积极的补充促进作用,有时与显性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对显性课程的教育影响起消极相反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加强学校硬件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大量投入,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学校校园面积狭小,校舍布局杂乱,学校建筑设计缺乏美感,运动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实施学校规划发展时,应考虑校舍建设规划的和谐统一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建筑物的设计除安全实用外,还应力求美观大方并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运动设施的建设应力求规范完善并上一定的档次.应该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具有艺术性,使学生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使学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二、加强学校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团组织及班主任在学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党组织要切实抓好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武装教师的头脑,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保持先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党员在教师中起到充分的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工会要切实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工之家”的建设,组织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的独特性质与路径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的独特性质与路径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指的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准备教案、教材和教具之外,还进行一些额外的准备工作,以提升教学效果。
这些额外的工作可能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设计学生反思问题、准备辅助教学素材等。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的独特性质和路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风格等都不尽相同。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的路径可以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强调互动与合作:中学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3. 注重思辨与创新: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4. 结合现实与文化:中学语文课程也强调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
中学语文隐性备课可以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和文化传统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隐性备课的独特性质和路径在于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互动与合作、思辨与创新以及结合现实与文化。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班级文化——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
体 的表 现 形 式 ,隐性 课 程 是 班 级 文 化 普 遍 意 义 上 的一
个上 位 概念 。
二 、班级 文 化 的 隐性道 德 价值
( ) 发 展 道 德 认 知 一
健 康 的 班 级 文 化 能 够 以 健 康 、优 良 的班 风影 响 班 集 体 的 每 位 成 员 ,促 使 学 生 确 立端 正 的学 习 动机 、形
必 须 学 习适 当 的角 色 ,通 过 角 色 学 习 进 入 社 会 ,获 得
一
提 高等 ,发 展积 极 的道 德认 知 。
■
( 二) 升 华道 德 情 感 健 康 的 班 级 文 化 具 有 凝 聚 和感 染 的 功 能 ,能 有 效 地 协 调 班 集 体 成 员 的人 际 关 系 ,形 成 团结 、友 善 、健
■
能 力 。社 会 是 一 个 教 育 检 验 的大 平 台 ,同时 也 是 生 存
[ ]马 克思 恩 格 斯 选 集 ( 1卷 ) [ 1 第 M]. 京 :人 民 出 北
版 社 . 1 9 . 7 956 .
教 育 的 大 熔 炉 ,社 会 也 应 该 注 重 大 学 生 这 方 面 的培 养 与 塑 造 , 以便 大 学 生 能 够 更 好 地 适 应 社 会 ,为 社 会 做
班 级 文 化 是 一 种 隐 性 课 程 ,也 有 三 种 表 现 形 式 。 班 级 物 质 文 化 包 括 班 级 的 桌 椅 板 凳 、班 级 的 各 种设 备
仪 器 等 。班 级 制 度 文 化 包 括 班 级 的 各 种 制 度 与 纪 律 要 求 等 。班 级 精 神 文 化 包 括 班 级 的 励 志 名 言 警 句 、班 风
这 样 ,班 级 文 化 才 能 真 正 解 放 自 己 ,从 教 育 权 力 的
浅谈隐性备课的重要性上课讲义
浅谈隐性备课的重要性摘要:备课绝不等同于写教案,更不是照搬别人的成功教案,我们唯有坚持练好隐性备课的“内功”,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备课成为高效的备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隐性备课;重要性G623.2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提出: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会与“写教案”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当前很多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教材都来不及去仔细研读,就照着教案书去抄,甚至有些老师直接照搬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
这些备课虽然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后小记都书写得很“认真”,但是完全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根本没有考虑过是否本班的实际。
老师付出的劳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正比例。
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给领导检查的,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的。
因此,我们教师的备课观念应该与时俱进,需要升级更新,亟待转变。
备课绝不等同于写教案,最早隐性备课的说法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的。
他认为显性备课是指写教案,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
显然,隐性备课比显性备课重要得多。
关于备课我听过一个经典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
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
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仅仅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的真谛。
隐性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
隐性课程
里发呆。后来,笔者接手了这个班,首先制止学生们叫她的外号和讥笑她,然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的字写得漂亮,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相信她数学成绩也能提高……笔者的一切言行都表现出不鄙视她,不放弃她,处处用善意的鼓励来激发她的上进心。教师的示范表率,带动了全班同学对她的尊重。她逐渐地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玩耍了,期末考试得了70分。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同学们跑到她家去报喜。交谈中,她说:“以前人家都说我傻,我也认为我傻,不识数,学也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考试时胡乱写,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由此可见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心理共鸣,学生就会为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懈努力。因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环境可以育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富有艺术之美的它应该是师生眼中的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一幅充满温馨的全家福,而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牢笼”。所以,优美的教室环境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在布置教室时,笔者特别注意室内各种
幼儿园环境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幼儿园环境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作者:张彩玲来源:《师道·教研》2013年第02期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可以概括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方面。
显性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诸如我们的主题活动,五大领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非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外所受的教育”。
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如幼儿园建筑、设备等)、文化情境(如活动室的布置、园内文化等)、人际情境,家庭及社区的相关活动等因素。
隐性课程对幼儿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能够促使环境教育取得事半功陪的效果,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创设有效的幼儿物质文化环境幼儿园不仅仅是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种与幼儿密切相关的物质环境来影响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园内资源,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接近自然的绿色环境。
幼儿园应该在结合本地气候特点,考虑园内地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开辟既有小桥流水、竹林小径、种植园地,又有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场景特色的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观察、了解、感受不同的生态环境的机会。
在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树立一些富有情趣的儿童化的环保标志牌,将这些标志牌有针对性地布置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上,时刻提醒着幼儿参与到我们的环保行动中来,做个环保的小卫士。
公共地方以及各个班级小环境的布置,可以体现出一个环境的文化氛围。
我们可以将环保的理念、环保知识等内容变成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儿童宣传画等来装饰布置我们的环境,通过一种文化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例如在开展“我喜欢动物”的主题教学时,我们可以在主题画板上用废旧材料做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展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既可以激发孩子喜欢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习到生活当中的这些被称为垃圾的东西原来可以做出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积极参与到变废为宝、装饰环境的行动中来。
课程的显隐性
课程的显隐性从性质上看,课程分为显性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就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建议学生必须自学并通过考核,达至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
例如学科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活动课程。
具备特定的目的性:达至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并使学生以获取一定的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
明显的特点:以教学为根本途径,轻易教学(例如课堂教学),间接教学(例如网络教学、影像教学)隐性课程就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赢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并不做为以获取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也即为一种教育文化或校园文化、体验性教育经验。
具备特定的目的性:并使学生赢得特定的教养,并使学生沦为一个存有特定教养的人。
明显的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根本途径,如进入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就会体验到一种环境美,并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从而自觉地讲究环境卫生。
三类隐性课程:1.物质性隐性课程。
例如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校园生活。
2.制度性隐性课程。
例如人际关系准则。
3.心理性隐性课程。
如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1.两者关系密切,可谓难分难解,而学校经验的成功与失败,愉悦与伤悲,就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中进行的;2.正式宣布课程较侧重于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而隐性课程则主要就是情、意方面的自学,但两者之间也互相影响;3.显性和隐性并非紧固一成不变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变。
某些隐性部分一旦被人充分认识,通过分析、反省,给与注重和确实,可以变为显性。
反之,显性的某些结果被指出不关键或不能获得注重,也可以变为隐性;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互动互补的,而非主从关系。
这种互动关系,使学校课程由显性到隐性的深层发展,范围也不断扩大(司琦,1989:350);5.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影响可以就是反面的,也可以就是负面的;既可以阻碍正式宣布课程的发展,也可以推动正式宣布课程的发展;既可以毁坏正式宣布课程,也可以充任补足、健全正式宣布课程。
浅论学校隐性课程
浅论学校隐性课程一、研究隐性课程的现实意义1.扩大课程研究的视野,完善我国的课程体系潜在课程是一个与显性课程有密切关系又相对独立的领域,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比显性课程更加具有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程研究领域,尽管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效果在短期内尚无法精确测量和评估。
对潜在课程的深入研究必将扩大我们的课程研究视野,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课程理论体系,更加全面地、深入地认识课程这一概念。
2.顺应时代的发展,丰富课程研究的内容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现代化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等能力,而隐性课程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势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重视潜在课程,加强对潜在课程的深入、全面的研究,这将进一步丰富我国课程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3.利于重视学习过程,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显性课程的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
仅仅靠这种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潜在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逐渐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对隐性课程的本质和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将使人们认识其重要性和作用,进而使我们更加重视环境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4.有助于人们课程观念的现代化对潜在课程的认识、研究和宣传,能够促进人们对学校课程的科学理解以及对学校教育各种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够促进人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思维模式的科学化,有利于全面贯彻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隐性课程的含义及特点1.隐性课程的含义关于隐性课程的含义,有多种表述方式。
尽管人们对隐性课程的看法不尽相同,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并非易事,但其中的共同点还是非常明显的,即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学校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1.教材内容分析:为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学生需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本节课也是《人类性别遗传》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拟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常见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学习,其中运用了数学上的统计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将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教材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此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以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禁止近亲结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法律条文。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2)理解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四、教学难点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
六、课前准备: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八、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1.相对性状:2.基因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DD、Dd变现显性性状dd变现隐性性状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二、禁止近亲结婚1.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2.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隐性课程也被称为
隐性课程也被称为
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课程按照呈现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这个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当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易错点,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
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其次,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与“显性课程”相对。
与其相连的教育实践有: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其效果体现在政治社会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的习得、权力观念的形成、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
区别与联系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计划性。
首先,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而显性课程则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
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
其次,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
再次,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
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为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程。
教师备课检查简报
教师备课检查简报1.如何写优秀教案案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简报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2.如何培养孩子朗读能力集体备课活动简报一、吃透教材的策略:教师如果不真正了解教材及其编写意图,就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更难掌握放、收的时机和火候,因此教师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弄清教材内在的联系、以及每一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哪些内容有利于实现认知目标、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有利于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分清哪些先学、哪些后学,从而确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才能从全面去把握,例如:人教版第九册第25课《珍珠鸟》一课,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感悟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固然是珍珠鸟逐步信赖作者的关键,但珍珠鸟的聪明、机灵、通人性在信赖作者的过程中则尤为重要。
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去感悟,那么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听一听小珍珠鸟告诉你,它和作者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指名概括故事的内容并指导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备课”
才是真正的备课
单县张集镇光彩小学时坦
2011年9月22日
“隐性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
【单县张集镇光彩小学时坦】
全县组织观摩全国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及讲学,当我们被她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折服时,我们谁能想到她们所付出的的努力?这让我想起了冰心奶奶的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句话用在她们身上再恰当不过。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三天的听课中让我记忆颇深的是全国优秀教师刘秀英老师,她的课犹如清风扑面给人特别舒爽的感觉,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当我们沉浸在那精彩的课堂中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之间缺少了什么?在此我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
“功在课前、效在课上”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用一生来备课”教师备课重要的不是写文字教案,而是“隐性备课”。
隐性备课是一种隐而不露却对上课具有极大潜在形象的备课方式,是教师“一辈子”的准备,是上好课的根本!反思李秀英简单而平实的《将相和》,我来谈一谈“隐性备课”。
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而隐性备课最重要!何为隐性备课?如果说写教案时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从于老师所说的话我理解到,隐性备课是教师学养累积的表现,是教师的内功。
古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绝非朝夕之功。
凡是学养深厚的教师,即使教案写得相对简略,甚至是提纲是教案,讲课仍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左右逢源。
李秀英老师就淋漓尽致的给我们展示出了这样一节课。
《将相和》这篇课文一共描述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文中第二个小故事是这样描写的:“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跟我现
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
在这个小故事时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那蔺相如怎么拼?”学生答:“用宝剑!”“然而,蔺相如事实一个文官,如何佩戴宝剑?”当李老师说道这里时,我愣住了,是呀?怎么拼呢?这时李老师出示了一段文字“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原来古时候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如果某人的血溅在自己的脸上,会沾染一生的晦气。
”作为战国七雄之首的秦王当然不愿意让一个臣子的血溅在自己脸上,不得已为赵王击缶。
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看似故事结束了,李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在这个小故事中那个国家胜利了?”学生答:“老师,打成了平局。
”我也这么认为,可结果又出人意料。
这时李老师又出示了两张图片并简介,一张
是瑟,
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在当时的社会和古筝的样式差不多(见上图),先秦便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是一种高雅的乐器,是当时供上等人弹奏的一种乐器。
另一张是缶。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见上图)。
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
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
盛行于春秋战国。
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
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
是
下等人的一种乐器。
当这些图片和文字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赵国略胜一筹;然而精彩继续,李老师说:“这只是一点,同学们想一想,在命令击打方面有什么不同?”略加思索同学们高高的举起了手:“老师,秦王命令赵王鼓瑟,是王命令王;蔺相如命令秦王击缶是臣命令王,所以我觉得赵国友略胜一筹。
”多么聪明的孩子,台下立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李老师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讲到这里,对于李老师的讲解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多的是钦佩,然而让我意识到李老师在备课时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读了多少书,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备课吧。
所以隐性备课的学养累积需要教师广泛的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更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越读者”,更需要养成越界阅读的习惯和乐趣,在纸张阅读、数字阅读、和影像阅读之间来回穿梭,从容越界,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的人,使课堂教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意蕴无穷,意义倍增。
高万祥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做好的备课。
”我认为这些在李老师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的“隐性备课”指明了方向。
透过李老师的课堂,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更深刻地是探究揣摩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聆听李老师的经典与现代教学课堂仿佛让我置身于它的教学世界之中,步履匆匆使我不断奋起。
让我真真的认识到了“显性和隐性备课”。
“显性备课”是一种短期的行为,“隐性备课”则是一种长期的历练。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用“语文”和“文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只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也才能看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熠熠生辉,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飞跃。
我想,这样的备课才算是真正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