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 性 备 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备课”
才是真正的备课
单县张集镇光彩小学时坦
2011年9月22日
“隐性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
【单县张集镇光彩小学时坦】
全县组织观摩全国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及讲学,当我们被她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折服时,我们谁能想到她们所付出的的努力?这让我想起了冰心奶奶的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用在她们身上再恰当不过。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三天的听课中让我记忆颇深的是全国优秀教师刘秀英老师,她的课犹如清风扑面给人特别舒爽的感觉,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当我们沉浸在那精彩的课堂中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之间缺少了什么?在此我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
“功在课前、效在课上”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用一生来备课”教师备课重要的不是写文字教案,而是“隐性备课”。隐性备课是一种隐而不露却对上课具有极大潜在形象的备课方式,是教师“一辈子”的准备,是上好课的根本!反思李秀英简单而平实的《将相和》,我来谈一谈“隐性备课”。
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而隐性备课最重要!何为隐性备课?如果说写教案时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从于老师所说的话我理解到,隐性备课是教师学养累积的表现,是教师的内功。古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绝非朝夕之功。凡是学养深厚的教师,即使教案写得相对简略,甚至是提纲是教案,讲课仍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左右逢源。李秀英老师就淋漓尽致的给我们展示出了这样一节课。
《将相和》这篇课文一共描述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文中第二个小故事是这样描写的:“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
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在这个小故事时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那蔺相如怎么拼?”学生答:“用宝剑!”“然而,蔺相如事实一个文官,如何佩戴宝剑?”当李老师说道这里时,我愣住了,是呀?怎么拼呢?这时李老师出示了一段文字“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原来古时候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如果某人的血溅在自己的脸上,会沾染一生的晦气。”作为战国七雄之首的秦王当然不愿意让一个臣子的血溅在自己脸上,不得已为赵王击缶。
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看似故事结束了,李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在这个小故事中那个国家胜利了?”学生答:“老师,打成了平局。”我也这么认为,可结果又出人意料。这时李老师又出示了两张图片并简介,一张
是瑟,
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在当时的社会和古筝的样式差不多(见上图),先秦便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是一种高雅的乐器,是当时供上等人弹奏的一种乐器。另一张是缶。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见上图)。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是
下等人的一种乐器。
当这些图片和文字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赵国略胜一筹;然而精彩继续,李老师说:“这只是一点,同学们想一想,在命令击打方面有什么不同?”略加思索同学们高高的举起了手:“老师,秦王命令赵王鼓瑟,是王命令王;蔺相如命令秦王击缶是臣命令王,所以我觉得赵国友略胜一筹。”多么聪明的孩子,台下立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李老师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讲到这里,对于李老师的讲解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多的是钦佩,然而让我意识到李老师在备课时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读了多少书,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备课吧。所以隐性备课的学养累积需要教师广泛的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更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越读者”,更需要养成越界阅读的习惯和乐趣,在纸张阅读、数字阅读、和影像阅读之间来回穿梭,从容越界,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的人,使课堂教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意蕴无穷,意义倍增。高万祥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做好的备课。”我认为这些在李老师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的“隐性备课”指明了方向。
透过李老师的课堂,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更深刻地是探究揣摩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聆听李老师的经典与现代教学课堂仿佛让我置身于它的教学世界之中,步履匆匆使我不断奋起。让我真真的认识到了“显性和隐性备课”。
“显性备课”是一种短期的行为,“隐性备课”则是一种长期的历练。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用“语文”和“文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只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也才能看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熠熠生辉,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飞跃。我想,这样的备课才算是真正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