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教案2 (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2.5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2.5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 **答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铁离子,氧气分子接受电子形成氧离子,铁离子和氧离子结合形成氧化铁。
4. **物质转化的实验探究题型:**
- **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和记录物质转化的过程。
- **答案:**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锌和稀硫酸反应,观察锌片逐渐消失,产生气泡,同时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
-讨论区可以设置成小组形式,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展示区可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观察记录和思考题解答,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质转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转化的吗?这些转化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物质转化的能量变化题型:**
- **题目:**举例说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 **答案:**放热反应的例子有燃烧反应,如木材燃烧产生热量。吸热反应的例子有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发生。
3. **物质转化的案例分析题型:**
- **题目:**分析铁生锈的过程,解释其中发生的物质转化。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转化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3.物质转化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转化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质转化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转化过程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质转化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物质转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收集并制作动态图表,展示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吸热和放热反应。

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教案1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教案1新版[浙教版]1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第2课时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冶炼的两种基本方法还原法和置换法。

(2)说出三种能还原氧化铜的物质(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并能说出每种还原剂还原氧化铜时要注意的事项。

(3)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方法,并会正确处理有毒尾气。

2.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操作碳、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这一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介绍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培养学生的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难点:化合态金属变成游离态金属的可选方法以及方法优劣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氢气发生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玻璃弯管,橡皮塞,火柴,稀硫酸,锌,澄清石灰水,铁铜铝等金属和对应的金属矿石。

五、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2课时主要的内容金属的冶炼。

这节课的内容是为物质转化规律的铺垫。

金属冶炼的化学反应其实就是还原反应,是金属氧化反应的逆向过程,利用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单质金属,这些化学变化需要学生实际观察,而且要主动参与,所以课堂演示实验必不可少。

先介绍碳还原氧化铜,然后深入介绍试管内同时发生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变化,然后验证一氧化碳也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需要强调注意事项。

最后介绍氢气具有还原性,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利用实验探究,并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授课过程中,而不是做一个实验的旁观者。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铁、铜、铅、铝等多种金属,问学生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质金属?然后拿出相应的金属矿石,介绍几乎所有的金属都是从金属矿石中提炼的。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学案2浙教版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学案2浙教版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2.5《物质的转化》学案2浙教版学习目标1.金属单质和它的化合物的转化规律2.掌握转化规律重点难点重点:金属单质和它的化合物的转化规律难点:金属单质和它的化合物的转化规律【课前自学课堂交流】一、【知识链接】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1、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2、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钙3、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物质类别:二、【自主探究一】1、演示活动:视频播放硫磺与铁粉反应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规律一金属+非金属(除氧气)--------- 盐还有哪些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盐?规律二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自主探究二】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2、化学方程式--------------------还有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注意:CuO、Fe2O3等与水不能化合成相应的碱规律3:某些金属氧化物+水--------- 碱讨论: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Ca ------ CaO ------- Ca (O H)2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 ----- 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三、【当堂练习】1、下列哪种物质不能通过氧化物加水得到:A、碳酸B、氢氧化钠C、硅酸D、氢氧化钙2、判断(1)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2)所有金属都能在氧气中燃烧()3、写出由铁与其他物质一步反应制成盐的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本作业[说说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与体会:反思。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案

2.5物质的转化(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单质碳、硫的相关屋里和化学性质,了解碳酸的产生和碳酸的不稳定性,并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学习总结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学习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达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2、提高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相关讨论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对实验进行正反面的评价。

2、建立环保意识,学会常见气体的尾气处理方法。

【重难点】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实验讨论。

【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验法,通过实验事实展示物质的性质,再从一定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

讨论法,学生经过讨论,开放性的思考,形成实验讨论的观点。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引入视频视频疯狂化学之颜色之美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引起兴趣授课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设计实验,将黑色的炭转化为白色的粉末:1、你预设的白色固体是?2、设计转化流程:3、选择试剂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说明:实验中只需要验证每个转化步骤的化学反应的可能性,若涉及过滤、干燥、蒸发等,本节课不做实际的操作要求。

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并完成实验任务单。

实验讨论讨论1、各组之间交流方案讨论2、转化为碳酸钙的两个方案,哪个更好,说明理由。

选择装置组装转化装置图讨论3、分析转化过程中各物质的类别讨论4、还有哪些物质由类似的转化演示硫的燃烧实验现象。

交流与讨论,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认识碳、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事实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规律不是定律,正确认识转化条件了解非金属的转化规律课堂练习转化规律的应用应用1燃料燃烧1.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爆炸)都生成水:______________。

2.碳在空气中燃烧, O2充分时生成CO2,不足时生成CO.O2充分时: _________________。

O2不足时: 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2)ok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2)ok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第1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硫、碳等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并能硫在氧气中燃烧和二氧化碳通入蒸馏水实验的现象,知道二氧化硫尾气处理方法。

(2)知道铁等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转化,能说出铁与硫反应和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了解化学实验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化学实验操作中可能的危险体会化学实验操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二氧化硫有毒尾气的处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转化,相关化学反应现象。

难点:单质与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可能途径及条件。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蒸发皿,磁铁,玻璃棒,燃烧匙,集气瓶,火柴,硫黄,铁粉,生石灰,蒸馏水,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是对前几册所学的化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为后面的物质转化规律提供感性素材。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是本课时的两条主线,通过简单的易观察的实验现象,了解物质转化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自己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物质转化的基本规律,所以本课时安排大量实验,首先要保证实验的成功,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条件的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实验条件不具备的可以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

做演示实验前先让学生明白要注意观察什么,实验时提醒学生该观察什么细节,实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究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科学家就利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反应,制造出许多新物质,如铁、铜、钛、塑料、合成纤维等材料,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转化(第二课时)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材分析在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物质反应实验和类似的化学反应,归纳出各类物质相互转化的规律。

对前面的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总结。

同时让学生思维中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

在本章中,这一节内容是重点,规律性强,综合性强,实验多,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

提高寻找共同点,摸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通过学习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1.培养观察、分析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学会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教学难点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第二课时)实验器材硫与铁粉反应的实验、生石灰与水反应实验教学过程揭示课题:物质转化的规律(二)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观察生成物,并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生成物。

现象:生成黑【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板书设计第5节 物质的转化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S + O 2 ===== SO 2P + O 2 ===== P 2O 5 C + O 2 ===== CO 2 N 2 + O 2 ==== N 2O 5 2.非金属氧化物 + H 2酸CO 2 + H 2O ====H 2CO 3 SO 2 + H 2O ====H 2SO 3N2O5 + H2O ====2HNO3P2O5 + H2O ====2H3PO4金属O2 金属氧化物 +H2O 碱教学反思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用流程图来总结表达物质转化的规律,形成从特殊到一般规律的学习思想,便于形成结构性的知识体系;本节也可以与上节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对比,更容易掌握。

设计亮点让学生通过个别具体实验,自己归纳出物质间转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教师给出。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 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稳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消石灰之间的区别和互相之间的转化。

熟悉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物质物质变质的原理和离子的检验。

会自己设计实验、选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有序地进展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1〕经历“久置的石灰枯燥剂的主要成分〞的探究,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有更全面的体验、理解和稳固。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感受确定物质的组成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实验态度和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2新设计初三的复习阶段,复习课的效率非常重要。

但多数教师对上复习课感到头疼,究其原因,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教师往往是对教过的内容重复一遍,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

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所以我们初三的教师应该有更多的创新的复习课堂,在新颖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探索了新问题,而且从复习中感受到了发现的快乐。

4学情分析学生对酸碱盐已熟悉掌握,对物质和离子的检验已了解并会应用,但利用学过的这些知识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够,对综合的实验探究还是有所欠缺。

5重点难点实验的设计和确定物质组成成分的方法探究6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探究久置的石灰枯燥剂的主要成分【准备知识】:①以下物质的化学式: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消石灰②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③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探究任务】:探究久置的石灰枯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枯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枯燥的原理是什么?在空气中放置还会发生那些反响呢?一、提出问题:久置石灰枯燥剂里可能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呢?二、作出猜测:假设久置石灰枯燥剂里可能含有:三、设计实验方案:猜测中共包括几种物质?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几种物质的存在?四、实验验证:五、得出结论:该样品的主要成分是六、交流:1、这种枯燥剂能否反复使用,能否再生?2、你组内的实验在哪里需要改良?3、探究过程是?【归纳小结】: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方法有:【拓展】例题:称量16.5g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生石灰固体于烧杯中,参加146g10%的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响,反响过程中有气泡冒出,反响后称得此溶液质量为158.1g。

浙江省九级科学上册《2.2物质转化的规律2》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九级科学上册《2.2物质转化的规律2》教案 浙教版

课题 2.2物质转化的规律2 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技能领域: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

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难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硫磺,氧气,二氧化碳,铁粉,蒸馏水,试管,烧杯,燃烧匙,火柴等。

板书设计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能使某些含氧化合物失去氧,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在自然界里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知道是为什么吗?――大部分的金属都较活泼,在空气和土壤中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

(二)新课教学讲授:由于人类所需的金属主要是游离态的,所以需要通过冶炼,将化合物转变为单质。

常用的金属冶炼的方法是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

演示1:碳与氧化铜的反应*观察现象?试管中的变化和石灰水中的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CuO――*介绍其它有关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反应C+CO2――CO+CuO――*铁的冶炼(介绍)1、注意观察装置的特点,比较与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有毒)2、实验的现象如何?3、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演示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1、观察它的状态和颜色2、加热前用湿润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以观察它的颜色变化3、粉末在加热过程中出现什么变化*根据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演示3: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制取(观察氢气的发生装置,说说它的特点)2、爆炸试验――说明氢气在点燃前需要进行纯度的检验。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H2+CuO――小结: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某些含氧化合物失去氧,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5节物质的转化》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通过学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有关制取物质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及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也在不断的发生互相之间的转化,如石灰岩地区溶洞的形成过程。

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实验:硫磺的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1)硫磺是一种黄色粉状固体;(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4)都生成一种有毒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实验结论:说明非金属能转化成相应的氧化物。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铁粉与硫磺的反应。

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四、金属的冶炼1、提问。

(1)你知道从金属矿物中提炼金属,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关键的一步是什么?(2)要将化合态的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单质,有哪些方法?其实质是什么?2、金属矿物的冶炼步骤。

矿石富集——金属冶炼——金属精炼。

3、金属冶炼的化学方法的实质。

利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4、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1)热分解法;(2)热还原法;(3)电解法。

举例讲解:不活泼的金属汞和银的氧化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单质和氧气;较活泼的金属如铁等和不活泼金属铜的氧化物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需用还原剂(焦炭、一氧化碳、氢气、铝)来还原;活泼金属如钠、铝等氧化物非常稳定,加热或热还原剂均无法使其分解,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即电解法使其氯化物、氧化物还原。

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溶洞的形成原因: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教案1(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教案1(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第2课时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冶炼的两种基本方法还原法和置换法。

(2)说出三种能还原氧化铜的物质(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并能说出每种还原剂还原氧化铜时要注意的事项。

(3)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方法,并会正确处理有毒尾气。

2.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操作碳、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这一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介绍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培养学生的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难点:化合态金属变成游离态金属的可选方法以及方法优劣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氢气发生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玻璃弯管,橡皮塞,火柴,稀硫酸,锌,澄清石灰水,铁铜铝等金属和对应的金属矿石。

五、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2课时主要的内容金属的冶炼。

这节课的内容是为物质转化规律的铺垫。

金属冶炼的化学反应其实就是还原反应,是金属氧化反应的逆向过程,利用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单质金属,这些化学变化需要学生实际观察,而且要主动参与,所以课堂演示实验必不可少。

先介绍碳还原氧化铜,然后深入介绍试管内同时发生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变化,然后验证一氧化碳也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需要强调注意事项。

最后介绍氢气具有还原性,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利用实验探究,并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授课过程中,而不是做一个实验的旁观者。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铁、铜、铅、铝等多种金属,问学生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质金属?然后拿出相应的金属矿石,介绍几乎所有的金属都是从金属矿石中提炼的。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2.5物质的转化精选汇总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2.5物质的转化精选汇总
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三 教学方法及教具使用: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法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同类物质有相似的性质,而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则可能发生相互转
修改建议
化。
【板书】二、物质的转化
【设问】哪些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怎样的条
件?
[交流与讨论]2.1 完成下表所列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
应可能有化合价的升降,哪种反应一定不会有化合价的升降呢?
【讨论】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本课小结】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物质之间的转化可以分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可以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将化
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当堂练习】5.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教学课题 主备人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 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要认识到任何概念的形成都 是不断拓展的这一客观规律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 教学难点 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初中科学
用现有的分类方法我们无法划分,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就
像不同种物质间有多种分类方法一样,化学反应也还有其他的分类依据与分类
方法。
【板书】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
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哪种反应一定会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哪种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物质的转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掌握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无机物间内在的、最基本的、典型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从理论上讨论制备各类物质可行方法。

二、过程方法
1.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

2.通过建构物质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在本节的前几课时中也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已经初步具备了物质转化的一些知识,但还没有将知识串成一条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所以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感受物质之间的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物质制取的可能途径
难点: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物质制取的可能途径。

入新课这幅图中的人,他们正在做什
么?
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你们想不
想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来玩一
玩扑克牌?
我们今天这节课将通过玩扑克
牌的方式来学习化合物之间相
互转化的规律(展示课题)
生答:玩扑克牌
激发学生
激发学生
的兴趣,让
学生有参
与课堂的
欲望。

讲授新课
板书: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游戏一:
规则:
1、第一个人出牌后,第二个人
出的牌必须能由第一个人出的
牌中物质转化而来,第三个出的
牌必须能由第二个人出的牌中
物质转化而来,依次类推。

(即:
后一张牌中物质由前一张牌中
物质转化而来)
2、每一个人出的牌中物质类别
要不一样,但必须都含有同一种
元素。

回忆、思考、归纳
举例:Na→Na2O →NaOH→
通过游戏
让学生回
忆金属及
其化合物
的转化,加
强对物质
转化规律
的理解
第一个游戏我们来玩一下扑克牌接龙。

请大家看一下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师生共同玩牌
先教师出“钙”,然后让学生出牌,并说说两个物质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以及物质类别
师:通过刚才的“接龙”,同学们发现了物质之间怎么的转化规律
师:我们还学过哪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也符合这样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都符合这样的转化规律Na2CO3
碱性氧化物+水--→碱只适用于可溶性的氧化物
师:如果我出“C”,你们又将如何出牌呢?
师:通过这个“接龙”,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我们还学过哪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也符合这样的回忆、思考、归纳
举例:S→SO2→H2SO3→
Na2SO3
继续通过
游戏让学
生回忆非
金属及其
化合物的
转化,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