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秦朝统治的认识和评价的延续,通过学习农民起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斗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阶级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斗争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农民起义原因、过程和意义的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提问:秦朝统治时期,民众的生活状况如何?引发学生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相关图片、地图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以及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大起义。
教材还介绍了起义军的发展壮大,以及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楚。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以及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陈胜、吴广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苦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暴政和苦难?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苦难。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括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结果)。
2. 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3. 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 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策略史料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查找有关"秦朝灭亡”的相关史料、秦的暴政的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的形式,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知识。
排练课本剧"陈胜的‘鸿鹄之志’”。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建立者秦王嬴政有这样一种想法:(PPT展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历史的发展与秦始皇的初衷是否一致?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梦回大秦帝国,一探其究竟,请同学们看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师: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使秦始皇的愿望落了空。
那么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前面我们学习的夏商周,每个朝代都历经几百年)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招致百姓如此激烈的反抗呢?让我们继续看大屏幕: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
”设计意图:用PPT展示上述两则史料,并且把"秦亡于政中的‘政’和"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中的‘暴政和无道’”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为更好的引出对秦的暴政的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可由一名同学作为复习小导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老师或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然后导入新课:秦始皇雄才伟略,建立了庞大的秦王朝,但是在秦朝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秦的暴政自主阅读课本P50~51内容,完成第1题。
1.秦的暴政的表现。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知识模块二陈胜吴广起义自主阅读课本P51~52内容,完成第2题。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口号、意义。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人物: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知识模块三楚汉之争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5题。
3.简述项羽刘邦的反秦斗争和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4.秦亡前后项羽与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楚汉战争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5.西汉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史记·项羽本纪》
情境:阿平亲眼看见了鸿门宴中的项羽和刘邦,项羽在咸阳城中的所作所为,不禁心中有了判断。于是,他决心跟随刘邦……
项羽和刘邦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在这场拉锯战中,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后世所流传的诗歌和成语也有很多。如:《垓下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最终楚汉争霸的结果可想而知。
教师补充秦朝统治的其他问题:焚书坑儒和秦二世统治的残暴,由此得出结论;秦朝统治的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
情境:阿平看到了秦末的乱象,对秦朝的前途感到了担忧,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他听闻到了这样一件大事。。
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3.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将下列成语前的序号与相关的历史故事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①破釜沉舟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④楚河汉界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鸿门宴
A. ①-b ②-a ③-d ④-c
经过:“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结果:虽然失败,但是反秦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情境:阿平听到了陈胜、吴广勇于反秦的光辉事迹,深受触动。他决心改变现状,加入到反秦的斗争之中。此时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阿平来到了项羽麾下,期待能有一番作为。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揭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统治状况,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意义,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由于秦朝统治的腐败造成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起义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以便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于秦朝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的统治状况,如暴政、赋税沉重等,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斗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他们对秦朝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等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的产物,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的经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秦末农民大起义-1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讲解秦朝的刑法严苛。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了解秦朝严苛的刑法。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讲解秦朝的刑法严苛。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了解秦朝严苛的刑法。
【教师活动】展示秦暴政的内容及其所带的影响的图片,提问材料:“阿房、阿房,亡始皇”出现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理解秦暴政的影响。
8分钟
二、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活动】展示秦朝的时间轴,讲解秦二世继位后的变化,为农民起义爆发的做铺垫。
【学生活动】观察时间轴,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结合材料:“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上
课题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对秦暴政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及其后果,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通过对秦代人口以及赋税徭役分析,使学生理解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爆发的描述与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所表现出来的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革命首创精神并学习其身逢绝境,不放弃希望,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资料等辅助手段,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秦朝暴政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秦朝暴政的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详细过程。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秦朝暴政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秦朝的统治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这样的统治方式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2.呈现(10分钟)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过程。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起义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问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以及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英勇斗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进行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农民起义这一历史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需要通过课堂讲解来进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掌握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农民起义的客观认识,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环,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陈胜、吴广等农民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场景。
2.教学资料: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等,以便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进行课件展示和教学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秦末农民起义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中,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会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秦朝的暴政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4.激情演讲: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相关的内容和图片;3.视频:准备与农民起义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农民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合作完成相关案例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明确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观看历史事件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秦末时期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了解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经过;3.掌握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农民起义的领袖和经过;3.秦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1.掌握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2.理解秦末时期农民起义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准备一些与秦末时期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忆《秦始皇》的内容,了解秦末时期秦朝的状况。
二、学习背景和原因(30分钟)1.分组或整班讨论,学生们合作回答下列问题:-秦朝建立后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这种制度对农民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农民起义爆发了?2.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压迫农民的政策,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因素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三、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经过(40分钟)1.学生们自主探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如陈胜、吴广等,并了解他们的主要主张和行动。
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彼此分享所了解的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和总结。
3.学生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各起义的领导者和经过,分析其特点和共性。
四、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25分钟)1.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农民起义对秦朝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有何影响?-农民起义对后来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2.指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然后进行总结和展示。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农民起义在秦末时期的重要性;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拓展:1.给学生分发一些与秦末时期农民起义有关的文章或书籍,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
2.教师可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举行学校的农民起义主题展览,加深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程度;2.学生完成小组讨论的成果和展示;3.收集学生书面作业,评判学生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理解程度。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1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教案1一、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简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却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这和秦朝实行的暴政分不开;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秦末农民战争;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五、新课讲授:(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荆轲刺秦王》,提出问题:同学们,这幅图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哪位同学能讲述这个故事(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0页,下面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读出一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材料: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略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秦的统治学生回答:残暴等。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总结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秦的暴政(板书)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分析具体表现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更加残暴(板书)5、焚书坑儒引出成语:诛族连坐、指鹿为马(副板书)如果你是秦朝百姓,面对这样的暴政你打算怎么办——生不如死,起义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秦末拉开了序幕。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材料简单归纳这次农民起义的情况。
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说说起义的简单经过。
二、陈胜吴广起义(板书)学生说经过:略学生回答后引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故事,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运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到秦末农民战争的必然性。
同时也为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与秦作战的学习做铺垫。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认知提示:理解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事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暴政树立了榜样。
三、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点:1、唯物史观:通过唯物史观对秦末农民起义客观进行考察。
2、时空观念:将秦始皇的统治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分析。
3、史料实证:学生收集可靠的史料作为佐证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秦灭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5、家国情怀: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和推动者。
四、课程类型:必修课展示课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附:新课导入(依据秦朝律法修订的《班级操行考核扣分细则》,纯属虚构,仅为上课导入所用。
)《班级操行考核扣分细则修订》出勤1. 早上7:27、晚上6:50前未到教室,扣20分,跑操场20圈。
课堂考核:1. 上课违反纪律被老师点名,自习及阅读课违纪,扣50分。
并在脸上写上“捣乱生”,一周之类不准擦洗掉。
2. 带零食进教室,扣20分,立即通知父母买零食给其吃到撑为止。
作业考核:1. 作业未交扣20分,并抄写该作业30遍。
2. 抄袭作业扣40分,并通知家长到校一同抄写该作业30遍。
就餐1. 插队取饭,扣20分,一天不能吃饭。
2. 浪费饭菜,餐桌清洁不干净,扣20分,同餐桌的一起到操场跑20圈。
就寝:1. 熄灯后说话,全寝室(无论参与与否)均扣30分,蛙跳操场30圈。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史料,帮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英勇事迹,以及起义对秦朝统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分析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学生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精神品质,以及起义对秦朝统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英勇事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好板书内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农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视频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问答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列表法等。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问题导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秦朝(学生回答)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灭亡了,那么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1、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师:出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由此得出秦朝的赋税沉重。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秦末农民大起义教科书书名:中国历史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8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使学生能够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说出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识。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知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知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老师提出的问题。
看完视频,相信同学们心中会有疑惑,声名显赫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显示标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使学生能够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说出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识。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知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1.提问: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
)2.引导: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因为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3.引导:很好。
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结合材料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先来看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从17岁到60岁都必须为国家服役。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被抓去服役的人加起来就不下300万。
就是说每20个人中,就至少有3个人需要去服役,而这20个人中只有三四个才是青壮年男子,其他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小孩。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抽去最主要的劳动力之后,农业会受到何等打击,剩下的人们的生活是何等困苦!秦始皇修筑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需要大量钱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
(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
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
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 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
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
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
我们朝的赋税太重了,有田租、口赋、杂赋,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辛勤一年的我们,已所剩无几,老天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赋税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三:(插入音频)
我们村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
因为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只要在一钱以上,就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哪怕随地吐痰,砍伐了街道上的一棵树就要被砍掉鼻子。
秦律猛于虎啊……
(教学意图:三篇日记分别插入音频,能把学生代入到秦朝那种环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秦朝保证下人民生活的凄惨。
)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 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教学意图:高怀举老师讲过,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讲清历史概念,通过和百家争鸣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焚书坑儒的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材料分析
始皇既殁mò(病逝),胡亥hài(秦二世)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
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痛在言乎!虽居兴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更加深刻的理解秦二世的昏庸)
过渡:学会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总结秦暴政的表现。
4、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五)陈胜、吴广起义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结合陈胜、吴广起义战争形势图,回答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起义的原因、建立政权、结果、意义。
2、记忆2 分钟,小组互查,检查掌握的效果。
3、合作探究:假如陈胜、吴广没有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
理由。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是它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
治,项羽、刘邦继续扛起反秦的大旗。
(六)项羽、刘邦起义
1.自主学习:项羽、刘邦起义分别为反秦斗争做出了什么贡献?
2.观看视频《巨鹿之战》,回答巨鹿之战的时间、双方、涉及成语、结果、特点。
(教学意图:观看视频能使学生更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3、直ft中考(选取两个典型中考题)
教学意图:树立中考意识,夯实基础。
过渡:学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是为了指导今天,吸取历史上的教训。
4、以史为鉴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杜牧《阿房宫赋》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过渡:秦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秦朝昙花一现,我们只能梦回秦朝,秦朝灭亡后,刘邦和
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七)楚汉之争
1.生活之象棋
2.生活之成语故事,看谁找的最多,并且选取其中一个给大家讲一讲。
3.合作探究: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材料二:刘邦在谈到为何能够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
“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教学意图,学会运用史料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
五、课堂反馈
六、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选取两个优秀的板演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总结的能力,宏观掌握本课内容)
拓展延伸: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的阐述:人民是历史的
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请大家用今天的所学知识和今天的幸福生活论证这一观点,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总结:最后黑方和白方分别展示自己的分数
纵观历史长河,楚汉之争一开始就是一场输赢未知的博弈、我们同学的未来又何尝不是一场博弈?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更是充满失败危险的。
我们与其担心未来、担心失败。
不如从现在做起,努力发展。
就像今天课堂的知识比拼,大家都很努力,我们一样能用努力夺取未来的胜利。
因为,狭路相逢,强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