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转型——社会发展剧变的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进的崭新起点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近代史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近代史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课件

2. 史观角度 (1)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 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 渗透、融合的产物。
(3) 从近代化史观看,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历了从倡导到实践的演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上: 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使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巨大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干
核心信息: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 直曲” 据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 方列强的势力,A 项错误 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
辨选项
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的朝鲜独立,故 B 项错误 材料仅仅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 错误
查内容发展趋势是从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发展为在全球化、 现代化视野下考查中国内 政外交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 反映了考查学生历史意识与历史 理性,传承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趋势。
2. 选择题考查特定时空下唯物史观应用与历史解释能力,试题难度比较大。主 观题重在考查学生特定时空下的史料实证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并 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抓核心 ·强技提能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6讲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6讲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学案

第6讲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考向一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及影响1.西欧早期从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转型的特征及表现(1)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世纪前后~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体现了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

(2)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经济上: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科学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近代西方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1)经济上,西方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

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全面近代化的展开(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经济领域: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
答案B
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农业举措的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
答案B
考法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及评价
[典例3] (2016·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来自②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公有制。
③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经济。
(3)评价
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考法1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典例1] (2014·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③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影响
①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__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__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__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是人类文明连延的新起点。

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

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历史的重要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瓦解,郡制逐步确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3)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传统文化基本奠基。

2.明清时期(1)政治上,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军机处设立,表明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对外关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由开放走向封闭。

(4)思想上,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

3.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5社会转型__社会发展剧变的精彩时刻人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5社会转型__社会发展剧变的精彩时刻人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二、近代中国: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 (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朽。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 然经济形态。 (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倡个性、批判专制、 抨击君主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5)文学领域:《红楼梦》等作品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 落的历史趋势。
热点问题命题特点 前瞻性 现实性 人文性 隐藏性 表现 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 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 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
PART 05
社会转型——社会发展 剧变的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 进的崭新起点
2019
专题透析
17 热点聚焦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历史 与现实结合的思考,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前瞻。多年来高考文综历史题一直坚持 “时代性”原则,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落实“学以致 用”“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的规律阐释社会 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 题历史联系、将来问题立足现实”的命题特点。哪些历史问题属于热点问题呢? 热点问题又如何界定呢?一般认为历史热点问题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讲座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讲座
不要盲目相信历史结论,甚至可以质疑某些历史结论。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
——杨宁一
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
对历史史实的敏锐性
——发现、捕捉问题、具有批判性思维。
历史知识的准备性与连贯性
——系统掌握知识,并能有效、准确地调动。
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特性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不停留在表面,
历史视野宽广,探究内在动因和规律, 利用已掌握史实和分析方法提出见解与看法, 增加知识的“可溶解度”和“粘连性”。
经济史: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其性质);
思想文化史:关于文学艺术版块的人文主义、古典
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
2、串线:线索清晰,轻重得当
(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商周时期 内容精讲: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 (二)社会转型与文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铁器牛耕、百家争鸣 (三)社会进步与文明嬗变——秦汉唐宋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 展经济的发展情况。 (四)近代前夜的挑战与应对——明清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的异化、批判思想的出现、 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1. 19世纪后期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
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2.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一部分。
3.1936年以后,近现代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指国
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 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 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 业。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 资本主义形态。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 合,其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寻租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度,其目的是 追求超过自身(财产私人所有制)创造能力之外的财富。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__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热点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__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热点
时间
进口货物
总值
鸦片(%)棉布(%)棉纱(%)
1850年
54%
34%
6%
390.8万元
1870年
34%
50%
6%
6 457.4万元
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进口货物所占的比例,鸦片仍占54%,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清政府的抵制有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口货物,没有体现出对外出口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进口的棉布比例,说明中国传统的纺织业在列强廉价的机器产品的冲击下日益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因此这一时期取得较快发展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2.(20xx·河北邢台联考)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法理社会:①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②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③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解析:选A。材料中“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说明秦朝实行官僚政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军功信息,故B项错误;地方分权不是官僚政治一部分,故C项错误;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故D项错误。
二轮复习 历史第二部分 二轮复习必须串讲的8个主题3.(20xx·广西桂林、北海、崇左抽检)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表明()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8讲 近代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8讲 近代

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

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推动B.民族危机的加深C.洋务运动的破产D.民族工业的发展3.(2018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的分布情况。

据此判断,影响晚清外交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沿海与内地开放程度有别B.各地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C.清末各省选才政策不一致D.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4.(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5.(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二模)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请英、美、法、德代表,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1910年,清政府降旨派盛宣怀任该会会长。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专题综合检测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 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中国(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B.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C.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D.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2.(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城市开放。

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

这一做法( )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3.(2018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致信宋教仁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

……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

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

”在此,孙中山认为( )A.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发展经济B.民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D.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4.(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5.(2018北京东城一模)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①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②冲击传统生活习俗③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④造成崇洋风气盛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2018河北邯郸一模)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总的政策是不正确的。

最新高考历史社会转型历史剧变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进新起点

最新高考历史社会转型历史剧变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进新起点

热点6社会转型历史剧变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进新起点1.(2018·安徽芜湖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

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

——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演进进程。

(8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社会转型不同的背景和特点,由此可以得出什么启示?(17分)解析:(1)由材料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被动开放”是指鸦片战争,开启了社会转型之门;“经济起步”是指洋务运动,工业化的起步;“政体变革”是指辛亥革命,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解放”是指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思想。

(2)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二“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可知中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关系上闭关自守;由材料二“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

主题十八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一、中国古今社会生活(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1.先秦时期:宗法制确立,宗族血缘关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观念。

2.秦汉时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中原文化进一步扩张。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词、话本、风俗画兴起。

5.明清时期(1)物质生活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并进一步推广,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②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棉纺织业地位提高。

(2)价值观念①拜金逐利奢侈之风盛行。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市民阶层壮大,刺激人们追求消费享乐。

该观念既有腐朽没落的消极一面,也透露出突破传统礼制观念,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开路的新时代气息。

②个性解放。

要求冲破三纲五常的束缚,尊从人性。

③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

社会对妇女再嫁持宽容态度,妇女走向社会从师求学,实际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1)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

中山装、旗袍出现,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等。

(3)住: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

西式建筑引人注目,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住宅出现。

(4)行: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铁路、轮船等)在坎坷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社会习俗(1)礼仪革新①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②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法令。

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

显示出平等、自由的文明精神。

(2)婚姻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婚姻形式简约文明。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主题十八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制度性变革,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而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过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来审视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审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现象,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新颖、鲜活的材料,丰富了内容,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中国古今社会生活(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1.先秦时期:宗法制确立,宗族血缘关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观念。

2.秦汉时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中原文化进一步扩张。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词、话本、风俗画兴起。

5.明清时期(1)物质生活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并进一步推广,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②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棉纺织业地位提高。

(2)价值观念①拜金逐利奢侈之风盛行。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市民阶层壮大,刺激人们追求消费享乐。

该观念既有腐朽没落的消极一面,也透露出突破传统礼制观念,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开路的新时代气息。

②个性解放。

要求冲破三纲五常的束缚,尊从人性。

③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

社会对妇女再嫁持宽容态度,妇女走向社会从师求学,实际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1)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

中山装、旗袍出现,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等。

(3)住: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

西式建筑引人注目,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住宅出现。

(4)行: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铁路、轮船等)在坎坷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七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201902203166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七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201902203166

热点押题(七)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1.(2018·临沂期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

这主要是基于( ) A.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B.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目标C.鼓舞全国人民继续争取独立民主D.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仍然艰巨解析:选A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主要是基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

2.(2018·上饶二模)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工作的部署:“战争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应该是维持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要太乱。

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

”这一精神的贯彻(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B.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C.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解析:选D 由材料“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推知这一部署是国家建设的发展需求而非单纯的经济恢复发展,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1956年左右建立的,故B项错误;中国确立斯大林模式是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故C 项错误;由材料“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可推知国家准备学习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正确。

3.(2019届高三·大连八中质检)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

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表明( )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解析:选A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未体现务实灵活的原则,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之热点聚焦 专题十三: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历史剧变的精彩时刻—— 社会转型(下)

高考历史二轮之热点聚焦  专题十三: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历史剧变的精彩时刻—— 社会转型(下)
4.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 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转型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 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 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
二、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7世纪~18世纪60年代
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 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1、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继荷兰 之后,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 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但由于资本主义还处在手工工场阶段, 资产阶级力量尚弱,还未能建立起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当 时只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3)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21世纪 加速进行,也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全球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特别提醒]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 的关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 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 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链接——相关知识
一、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4~16世纪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世界 各地由相对孤立到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三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转型表现:
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 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 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与文艺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将半殖民 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2)1956年春,“双百”方针提出,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5.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人们的生活水 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运输:“一五”计划期间,内地的交通运输业获得较大发展,加强了内地 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鸦片战争前世界发展的潮流 (1)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向工业化方向迈进,英国、 法国、美国等国先后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2)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建立,民主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 的趋势。 (3)思想文化上,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近代科学硕果累累,民主科学思潮成为主流。 (4)国际关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处于殖民霸主的 地位,中国作为传统大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4.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在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展开近代化 (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 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经济领域: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 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 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 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 的历史影响。。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三、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 (1)国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苏冷战对峙,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 义阵营尖锐对立,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行敌视中国的外 交政策。 (2)外交政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形成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独立。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淡化了外交关系中的意识形态色 彩。
热点问题命题特点 前瞻性 现实性 人文性 隐藏性 表现 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 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 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
PART 05
社会转型——社会发展 剧变的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 进的崭新起点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20世纪前期) (1)政治方面: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开始了两种社会制度 并存与竞争的时代,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进程启动;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主义 的泛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严重挑战,出现重大波折。 (2)经济方面:苏联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工业化新模 式,逐步实现工业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大危机重创西方,美国首开国家干 预经济的先河,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国家干预经济新时期。 (3)思想方面:凯恩斯主义兴起;基于世界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现代派艺术兴起。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特 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制度基本形成。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的法制 建设奠定了基础。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后,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 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考向 预测
KAOXIANG YUCE
【例】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文中做出如下判断:“清 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 是(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会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解答本题应把握时间信息“乾隆之世”。D项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 间,排除;A、B两项均错在“开始”。乾隆帝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这导致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未能步入近代工业文明,C项正确。 答案▶ C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19世纪中 后期) (1)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相继展开并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主要国家开始向工 业文明转型,同时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方面:代议制民主政体在欧美大陆不断扩展、完善和巩固,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西方政治文明转型完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3)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兴起;基于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 反思之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风潮兴起。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二、近代中国: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 (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朽。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 然经济形态。 (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倡个性、批判专制、 抨击君主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5)文学领域:《红楼梦》等作品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 落的历史趋势。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3.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政治上,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 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 ②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喝咖啡、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 (3)思想上 ①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标 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②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通过洋务运动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四、近代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1.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 (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 现。 (3)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 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 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五、现代世界: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两种社会制度共存的
转型 1.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 式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模式基本成熟;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 向纵深发展,西方完成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巩固。 (3)思想文化方面:自由主义受到垄断组织的影响;基于物理学发展之上的印象派 艺术开始流行。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世界市场的拓展(17~18世纪) (1)政治领域: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 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2)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3)思想领域: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4)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5)科技方面: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 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热点5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东 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 个个精彩片段,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这种社 会转型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一系 列变革和革命构成的,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 规律的重要节点。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一、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 建社会过渡。 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 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 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 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 5.从思想文化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 “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 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