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奥赛辅导第三讲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合集下载

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文档

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文档

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文档【实用版】目录1.引言: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的重要性2.力学基本概念:质点、矢量、牛顿三定律3.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4.动力学: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碰撞问题5.机械能守恒定律:保守力和非保守力6.弹性力学:弹性形变和弹性波7.结论:力学在奥林匹克竞赛中的应用和意义正文【引言】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是一本针对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教程,它涵盖了力学这个物理学的基础部分。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它是理解物理世界运动的基础。

奥林匹克竞赛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一种挑战,而力学篇教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力学知识,从而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力学基本概念】在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中,首先介绍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矢量和牛顿三定律。

质点是力学中的基本对象,它是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只有质量和位置的点。

矢量是描述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方法,它有大小和方向。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它包括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的加速度和所受的力成正比、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需要有力的作用等。

【运动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还介绍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变化的速度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上运动。

这些概念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

【动力学】在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中,还介绍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碰撞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中所有物体的能量之和保持不变。

碰撞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相互碰撞时,它们的速度和动量如何改变的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中,还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奥赛辅导第3讲 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高中物理奥赛辅导第3讲 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第3讲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一、知识点击1.惯性系与牛顿运动定律⑴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可以很好地近似视为惯性参考系一切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均可视为惯性参考系.⑵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方.常作正交分解成: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F x=ma x F y=ma y F z=ma z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联结体所谓“联结体”就是一个系统内有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一种关系联系起来.若联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只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联结体当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质点).分析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l)将系统中的每个物体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2)对每个物体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列方程,有的物体可以列互为正交方向上的两个方程;(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物体的运动特征量般(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联结体问题时确定齐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分币要的.3.非惯性系牛顿第一、二定律只适用十某一类参考系、这类参考系叫惯性系.比如地面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惯性系,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惯性系,一般我们认为,相对地面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惯性系,相对地而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我们可以给每个物体加上一个惯性力F 0.F 0的大小为ma 0(m 为研究的物体,a 0为所选参考系相对地而的加速度), F 0的方向和a 0的方向相反.如果取一个转动的参考系,则要加上惯性离心力F 0=m ω2 R 。

惯性力是一个假想的力,完全是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也能成立而人为地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惯性力不存在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惯性力从其性质上来说,也是一个保守力,所以在有些场合也会讨论惯性力的势能.3.质心运动问题质心是物体质量中心,由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若这几个质点所在的位置分别是(x 1,y 1,z 1)、(x 2,y 2,z 2)……则系统的质心位置为i i i i m xx m =∑∑ i i i i m y y m =∑∑ i i i i m z z m =∑∑二、方法演练类型一、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特别是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应用起来特别灵活多变,是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高中物理中的动力学问题解析

高中物理中的动力学问题解析

高中物理中的动力学问题解析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计算、摩擦力、质点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内容。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习动力学问题的解析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牛顿三定律、力的计算、摩擦力、质点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五个方面来解析高中物理中的动力学问题。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核心。

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理;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的法则。

在解析动力学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牛顿三定律来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二、力的计算在动力学问题中,力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力的单位是牛顿(N),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受力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力的大小,从而解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在动力学问题中,摩擦力是不能忽略的。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静摩擦力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指的是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在解析动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以及其他相应的条件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并结合其他力的计算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质点的直线运动质点的直线运动是动力学问题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在解析质点的直线运动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进而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物体的运动方程(s = vt + 0.5at²)来研究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解析质点的直线运动问题。

第三讲 动力学特别问题讲义 - 副本

第三讲  动力学特别问题讲义 - 副本

第三讲 动力学的特别问题和方法一、 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F =m 1a 1+m 2a 2+…+m n a n (∑F 表示质点系所受到的合外力,a 1、a 2、… a n 分别表示各质点的加速度)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不需要分析;(2)分析系统内各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各质点加速度方向不相同时可采用其正交表达式为:∑Fx =m 1a 1x +m 2a 2x +…+m n a nx∑Fy =m 1a 1y +m 2a 2y +…+m n a ny例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已知斜面体的质量为M ,一质量为m 的木块正沿斜面体以加速度a 下滑,且下滑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下滑过程中,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多大?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N=(M+m )g –masin θ f =ma x =macos θ例2.一只质量为m 小猫,跳起来抓住悬在天花板上质量为M 的竖直木杆,当小猫抓住木杆的瞬间,悬挂木杆的绳子断了,设木杆足够长,由于小猫不断地向上爬,可使小猫离地高度保持不变,则木杆下落的加速度为多大?a=()Mg M m +例3如图所示,A 、B 滑块质量分别是mA 和mB ,斜面倾角为α,当A 沿斜面体D 下滑、B 上升时,地板突出部分E 对斜面体D 的水平压力F 为多大(绳子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例4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一根绳子,一端系着 m=50 kg 的重物,一端握在质量M=60 kg 的人手中.如果人不把绳握死,而是相对地面以g /18的加速度下降,设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轴承处的摩擦均可不计,绳子长度不变,试求重物的加速度 asin c o s A BA A Bm m m g m m F αα-⋅⋅=+得215g=二.加速度相关关系绳、杆约束物系或接触物系各部分加速度往往有相关联系,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的一般方法是:设想物系各部分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同一时间,则由可知,加速度与位移大小成正比,确定了相关物体在同一时间内的位移比,便确定了两者加速度大小关系。

西北师大附中物理奥赛教案专题练习: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教师卷)

西北师大附中物理奥赛教案专题练习: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教师卷)

专题三:动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一、 动力学问题1. 什么是动力学问题:涉及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就称为动力学问题。

2. 动力学问题的分类:已知受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受力。

二、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1. 选择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 进行运动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3. 根据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规律列方程求解。

三、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规律1.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简谐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螺旋线运动的规律;2.动力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动量定理(单体的动量定理、系统的动量定理) (3)动能定理(单体的动能定理、系统的动能定理)(4)机械能守恒定律(单体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5)功和能的关系(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安培力做功与电能变化的关系)(6)动量守恒定律 (7)能量守恒定律例题1: 如图7-2-6所示,质量=M 500kg 的小车上面站着一个质量=m 70kg 的人,车以s m v /10=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当人相对于车以v =2m/s 的速度向后水平跳出时,问人跳车后车速增加了多少?[解析] 方法一:本题应特别注意人跳车的速度v 是相对于车的速度,应将此速度转换成相对地面的速度,还应注意人跳出后,车速已不再是0v ,设车增加的速度为v Δ,则人跳车后车速为v v ∆+0,人相对车的速度不是相对跳车前车的速度,而是相对跳车后车的速度,所以人相对地的速度不是0v v -,而是)(0v v v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00v v v m v v M v m M ∆+--∆+=+解得: s m v m M m v /25.027050070=⨯+=⋅+=∆ 方法二:如果以跳车前的小车为参照物,则小车和人原来的动量为零 ,人跳出时相对原车的速度为v v ∆-;人跳出后,车相对原车的速度为v ∆。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3(动力学word)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3(动力学word)
2 2
解一、沿加速度 a 方向建 x 轴,与 a 垂直的方向上建 y 轴 ΣFx = ma ,即 Tx - Nx = ma ΣFy = 0 , 即 Ty + Ny = mg 代入数据,以上两式成为 T cosθ-N sinθ = ma T sinθ + Ncosθ = mg 解两式得:T = mgsinθ + ma cosθ 解二、将正交分解的坐标选择为:x——斜面方向,y——和斜面垂直的方向。这 时,在分解受力时,只分解重力 G 就行了,但值得注意,加速度 a 不在任何一个坐标 轴上,是需要分解的。 T - mg sinθ = m acosθ 显然,独立解 T 值是成功的。结果与解法一相同。 T= mgsinθ + ma cosθ 注意:当 a>cotθ时,从支持力的结果 N = mgcosθ-ma sinθ看小球脱离斜面 的条件,脱离斜面后,θ条件已没有意义。此时,T = m g a
2 2
五、系统牛顿定律 对 1: 对 2: …… 系统
F合 m1a1 m2 a2 ... (m1 m2 ...)ac F外1 F 内1 m1a1
F外2 F 内2 m2 a2
F合 m1a1 m2 a2 ... (m1 m2 ...)ac m1 x1 m2 x2 ... (m1 m2 ...) xc 而 m1 x1 m2 x2 ... (m1 m2 ...) xc ,即 m1v1 m2v2 ... (m1 m2 ...)vc m1 x1 m2 x2 ... (m1 m2 ...) xc ,即 m1a1 m2 a2 ... (m1 m2 ...)ac
析:使用整体法时会用到系统牛顿定律 解:对 m1 有 a g sin 对 m1 和 m2 整体 水平方向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专用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专用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目录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第二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第三讲:力矩、定轴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第四讲: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讲:相对运动与相关速度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八讲:抛物的运动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第十讲:力和直线运动第十一讲: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第十二讲:力和曲线运动第十三讲:功和功率第十四讲:动能定理第十五讲:机械能、功能关系第十六讲:动量和冲量第十七讲: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练习题第十八讲:碰撞《碰撞》专题练习题第十九讲:动量和能量《动量与能量》专题练习题第二十讲: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专题练习第二十一:讲机械波第二十二讲: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第一讲: 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一)重力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nk k k 1...111+=,即弹簧变软;反之.若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0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2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高中物理奥赛辅导:第3讲 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高中物理奥赛辅导:第3讲 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第3讲 动力学 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一、知识点击1.惯性系与牛顿运动定律⑴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可以很好地近似视为惯性参考系一切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均可视为惯性参考系.⑵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常作正交分解成: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联结体所谓“联结体”就是一个系统内有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一种关系联系起来.若联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只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联结体当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质点).分析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l )将系统中的每个物体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2)对每个物体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列方程,有的物体可以列互为正交方向上的两个方程;(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物体的运动特征量般(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联结体问题时确定齐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分币要的.3.非惯性系牛顿第一、二定律只适用十某一类参考系、这类参考系叫惯性系.比如地面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惯性系,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惯性系,一般我们认为,相对地面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惯性系,相对地而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我们可以给每个物体加上一个惯性力F 0.F 0的大小为ma 0(m 为研究的物体,a 0为所选参考系相对地而的加速度), F 0的方向和a 0的方向相反.如果取一个转动的参考系,则要加上惯性离心力F 0=m ω2 R 。

惯性力是一个假想的力,完全是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也能成立而人为地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惯性力不存在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惯性力从其性质上来说,也是一个保守力,所以在有些场合也会讨论惯性力的势能.3.质心运动问题质心是物体质量中心,由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若这几个质点所在的位置分别是(x 1,y 1,z 1)、(x 2,y 2,z 2)……则系统的质心位置为i i i i m xx m =∑∑ i i i i m y y m =∑∑ i i i i m z z m =∑∑二、方法演练类型一、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特别是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应用起来特别灵活多变,是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物理奥赛培训讲义 力学

物理奥赛培训讲义 力学

A
O R
θ
Q
2
物理奥赛辅导讲义
2、下面 3 个小题中,摩擦力均被略去。(1)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直角三角形细管道 ABC,直角边 AB 竖直向下,直角边 BC 水平
朝右。如图 l 所示,取两个小球,同时从 A 端静止释放,球 1 沿 AB 下滑,到达 B 处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自动地改变为沿 BC 朝
物理奥赛辅导讲义
力学
一、大纲要求
1、运动学:参考系 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 ※自然坐标系 矢量和标量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速度 加速度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对运动 伽里略速度变换 2、动力学:重力 弹性力 摩擦力 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 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 ※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 ※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 视重 ☆科 里奥利力 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 刚体的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 4、动量:冲量 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参考系 反冲运动 ※变质 量体系的运动 5、机械能: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质心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 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恢复系数 6、※角动量:冲量矩 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7、有心运动: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 8、※刚体: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正交轴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刚体 的平面平行运动 9、流体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 10、振动:简谐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相位 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 简谐振动的速度 (线性)恢复力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 谐振动的频率 简谐振动的能量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11、波动:横波和纵波 波长 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定性) ※驻波 声 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前 3 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多普勒效应

物理竞赛辅导及答案解析

物理竞赛辅导及答案解析

物理竞赛辅导及答案解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物理竞赛也逐渐兴起,不仅是为了挑选拥有物理天赋的人才,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物理竞赛的难度远高于课堂上所学,需要有专业的辅导和答案解析才能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竞赛辅导的方法和答案解析技巧。

一、物理竞赛辅导方法1.理论学习在物理竞赛中,理论是基础,是必备的。

如果理论不扎实,就无法应对复杂的考题。

因此,在进行物理竞赛辅导时,学生需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前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实际操作。

2.实践操作在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操作也是必备的。

学生需要通过做题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还可以自己尝试模拟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和氛围。

3.重点突破在竞赛辅导中,学生需要通过寻找重点进行突破。

每个知识点都有其自身的重点,通过熟练掌握重点,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二、答案解析技巧1.查漏补缺在对答案解析时,需要先针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点,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2.反复推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推理。

通过不断地反复思考,判断和推理,才能更好的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新思维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具备创新思维。

通过理性思考,进行思路创新和改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突破难关。

总之,在进行物理竞赛辅导时,需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找到重点进行突破,同时,在答案解析时,需要有查漏补缺、反复推理和创新思维的技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章 第三讲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第三章  第三讲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第三章
第三讲
研考向·热点探究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课后练·知能提升
随堂练· 知能提升
[学习目标] 1.掌握解决动力学图象问题的方法. 2.掌握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3.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三章
第三讲
研考向·热点探究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课后练·知能提升
随堂练· 知能提升
热点一 1.“两大类型”
2.(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
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 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t=2 s 时最大 C.t=8.5 s 时最大
B.t=2 s 时最小 D.t=8.5 s 时最小
解析
答 案
第三章
第三讲
研考向·热点探究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题型3 [示例3]
第三讲
研考向·热点探究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课后练·知能提升
随堂练· 知能提升
其他图象问题 (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
水平力 F 拉物体,在 F 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 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 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 取 10 m/s2)( )
答案:D
第三章
考向 2 [示例2]
第三讲
研考向·热点探究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课后练·知能提升
随堂练· 知能提升
已知vt或at图象分析受力情况 (2018· 贵阳花溪清华中学模拟 )
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 m1、m2,从同一 地点(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 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 f 仅与球的速 率 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 f=kv(k 为正的常量).两球 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时间 t0 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 各自的稳定值 v1、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竞赛课件6:动力学特别问题与方法

竞赛课件6:动力学特别问题与方法

量子动力学
01
02
03
量子动力学定义
研究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 运动规律的科学。量子力 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 行为的物理理论。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波函 数、能量、动量和角动量 等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在 时间演化中的变化规律。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原子、分子、 光子等领域,对于理解物 质的本质和性质具有重要 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
对于任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
一个物体的动量是它的质量乘以 它的速度,表示为p=mv。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 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的动量总和保 持不变。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
一个物体的角动量是它的质量、速度和位置的矢量积,表示为 L=mr×v。
04
动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车辆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概述
车辆动力学是研究车辆在行驶 过程中受到的力和力矩、以及 车辆运动状态改变的科学。
车辆稳定性与控制
车辆动力学在车辆稳定性与控 制方面有广泛应用,例如设计 车辆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 动系统等,以提高车辆的行驶 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车辆动力学的 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传感 器和算法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天体运动
总结词
天体运动是指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包括地球自转、月球绕地球旋转等。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是指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包括地球自转、月球绕地球旋转、行星 绕太阳旋转等。天体运动受到万有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影响,其运动规律可以通过 牛顿力学等理论进行描述。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课件8动力学特别问题与方法35页文档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课件8动力学特别问题与方法35页文档
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课件8动力学特别问 题与方法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高二物理暑期作业 复习方法策略讲 第3讲 抓住两个分析解决动力学三类问题

高二物理暑期作业 复习方法策略讲 第3讲 抓住两个分析解决动力学三类问题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第3讲抓住“两个分析”解决动力学三类问题高考热点1.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2.“传送带模型”问题.3.“滑块—木板模型”问题.一、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1.“两个分析”指的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很多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物体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在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类问题称为牛顿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3.有些题目中这些过程是彼此的,有些题目中相邻的过程之间也可能存在一些联系,解决这类问题时,既要将每个过程分析清楚,又要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例1如图1所示,一块磁铁放在铁板ABC上的A处,其中AB长为1 m,BC长为0.6 m,BC与水平面夹角为37°,磁铁与铁板间的引力为磁铁重力的0.2倍,磁铁与铁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现给磁铁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4 m/s,磁铁经过B处时速度大小不变.(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2)求:图1(1)磁铁第一次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2)磁铁沿BC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请通过计算判断磁铁最终能否再次回到B点.变式1如图2所示,一固定粗糙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θ=30°.一个质量m=1 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0 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取g=10 m/s2.试求:图2(1)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的大小;(2)若拉力F作用1.2 s后撤去,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x.方法提炼1.将“多过程”分解为许多“子过程”注意两个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但速度不会突变,速度是联系前后两个阶段的桥梁.2.对各“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必要时画出受力图和过程示意图.3.根据“子过程”和“衔接点”的模型特点选择合理的动力学规律列方程.4.分析“衔接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关联,确定各段间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等,并列出相关的辅助方程.二、“传送带模型”问题1.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情形统称为“传送带模型”.包括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2.因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倾角、传送带速度、传送方向、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传送带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因此对传送带问题作出准确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摩擦力的突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如图3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5 m,倾角α=30°,始终以v=3 m/s 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2 s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图3(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变式2(多选)如图4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图4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B.乘客提前0.5 s到达B处C.行李提前0.5 s到达B处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能到达B处规律总结1.水平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即物体所受摩擦力情况;倾斜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取决于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情况.2.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可按下列思路判定:相对运动→摩擦力方向→加速度方向→速度变化情况→达到共同速度,并且明确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是v 物=v传.3.倾斜传送带问题,一定要比较斜面倾角tan θ与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三、“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例3如图5所示,两木板A、B并排放在地面上,A左端放一小滑块,滑块在F=6 N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已知木板A、B长度均为l=1 m,木板A的质量m A=3 kg,小滑块及木板B的质量均为m=1 kg,小滑块与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5(1)小滑块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2)木板B获得的最大速度.变式3(多选)如图6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图6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方法提炼 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 1.分析题中滑块、木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 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 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2)二者加速度不相等. 题组1 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Ⅰ·20)(多选)如图7(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图7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新春佳节,我市的许多餐厅生意火爆,常常人满为患,为能服务更多的顾客,服务员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菜肴送至顾客处(设菜品送到顾客处速度恰好为零).某次服务员用单手托托盘方式(如图8)给12 m 远处的顾客上菜,要求全程托盘水平.托盘和手、碗之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2、0.15,服务员上菜最大速度为3 m/s.假设服务员加速、减速运动过程中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图8(1)服务员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2)服务员上菜所用的最短时间. 题组2 “传送带模型”问题3.如图9所示,传送带保持v 0=1 m/s 的速度运动,现将一质量m =0.5 kg 的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放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两端水平距离x =2.5 m ,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 ) 图9A. 5 s B .(6-1) s C .3 s D .5 s4.(多选)如图10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v 2>v 1,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其v -t 图象可能是( )图105.如图11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下图中能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图116.如图12所示,用皮带输送机将物块m 向上传送,两者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关于m所受摩擦力F f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皮带传动的速度越大F f越大B.皮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越大F f越小C.皮带速度恒定,m质量越大F f越大D.F f的方向一定与皮带速度方向相同7.一足够长水平浅色传送带以v0匀速运动,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煤块轻放在其上方,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共同速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煤块达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2)小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的痕迹长度.题组3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8.如图13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与物块间的接触面均粗糙.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图13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为零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9.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 =2 kg的A、B两物块,A、B两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14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 )图14A.若F=1 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B.若F=1.5 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C.若F=4 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 ND.若F=8 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1 m/s210.(2015·新课标全国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35)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5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图15(1)在0~2 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第3讲 抓住“两个分析”解决动力学三类问题 备考指导 例1 见解析解析 (1)F N =kmg +mg =1.2mgF f =μF N =0.25×1.2mg =0.3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1=F f m=3 m/s 2v B =v 20-2a 1x =42-2×3×1 m/s =10 m/s(2)磁铁沿BC 向上运动时,F N ′-mg cos 37°-kmg =0μF N ′+mg sin 37°=ma 2a 2=μF N ′+mg sin 37°m=8.5 m/s 2(3)磁铁沿BC 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x ′=v 2B2a 2=102×8.5 m≈0.59 m<0.6 mμ(mg cos 37°+kmg )<mg sin 37°所以磁铁最终能再次回到B 点. 变式1 (1)2.5 m/s 2(2)2.4 m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 N =mg cos θ=5 3 N ,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F f =μF N =2.5 N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a 1=F -mg sin θ-F f m=2.5 m/s 2.(2)拉力F 作用t 0=1.2 s 后,速度大小为v =a 1t 0=3 m/s ,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x 1=12a 1t 20=1.8 m撤去F 后它将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2=mg sin θ+F fm=7.5 m/s 2这一过程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x 2=v 22a 2=0.6 m整个上滑过程移动的最大距离x =x 1+x 2=2.4 m. 例2 (1)36(2)8.67 m/s解析 (1)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如图所示,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由题意得L =12at 2解得a =2.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F f =ma又F f =μmg cos α,解得μ=36(2)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要使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则需要物体有沿传送带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即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此时传送带速度为v m ,物体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α+F f ′=ma ′ F f ′=μmg cos αv 2m =2La ′联立解得v m ≈8.67 m/s.变式2 BD [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 a =1 s 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 1=v 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2 m -x 1v=1.5 s 到达B ,共用时间2.5 s ;乘客到达B ,历时t =2 mv=2 s ,故B 正确,A 、C 错误.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 = 2×21s =2 s ,D 正确.] 例3 (1)1 s (2)1 m/s解析 (1)小滑块对木板A 的摩擦力F f1=μ1mg =4 N 木板A 与B 整体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2=μ2(2m +m A )g =5 NF f1<F f2,小滑块滑上木板A 后,木板A 保持静止设小滑块滑动的加速度为a 1,则:F -μ1mg =ma 1 l =12a 1t 21,解得:t 1=1 s(2)设小滑块滑上B 时,小滑块的速度为v 1,B 的加速度为a 2,经过时间t 2小滑块与B 木板脱离,小滑块的位移为x ,B 的位移为x B ,B 的最大速度为v 2,则:μ1mg -2μ2mg =ma 2 v B =a 2t 2x B =12a 2t 22v 1=a 1t 1x =v 1t 2+12a 1t 22x -x B =l联立解得:v B =1 m/s.变式3 BCD [当0<F ≤32μmg 时,A 、B 皆静止;当32μmg <F ≤3μmg 时,A 、B 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2μmg 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m =12μg ,选项D 正确.]考点突破1.ACD [由v -t 图象可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0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2.(1)1.5 m/s 2(2)6 s解析 (1)设碗的质量为m ,托盘的质量为M ,以最大加速度运动时,碗、托盘、手保持相对静止,碗受力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1=ma 1 碗与托盘间相对静止,则:F f 1≤F f 1max =μ2mg 解得:a 1≤μ2g =0.15×10 m/s 2=1.5 m/s 2对碗和托盘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2=(M +m )a 2手和托盘间相对静止,则:F f 2≤F f 2max =μ1(M +m )g 解得:a 2≤μ1g =0.2×10 m/s 2=2 m/s 2则最大加速度a max =1.5 m/s 2(2)服务员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然后匀速运动,再以最大加速度减速运动,所需时间最短,加速运动时间:t 1=v max a max =31.5s =2 s位移:x 1=12v max t 1=12×3×2 m=3 m减速运动时间:t 2=t 1=2 s ,位移:x 2=x 1=3 m匀速运动位移:x 3=L -x 1-x 2=12 m -3 m -3 m =6 m匀速运动时间:t 3=x 3v max=2 s最短时间:t =t 1+t 2+t 3=6 s3.C [物体在传送带左端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 f =μmg ,获得的加速度a =F fm=μg =1 m/s 2当加速到v 0时经过的时间t 1=v 0a=1 s经过的位移为x 1=v 202a=0.5 m以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到达右端用时t 2=x -x 1v 0=2 s ,所以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总时间为t =t 1+t 2=3 s .选项C 正确.]4.ABC [如果传送带足够长,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在恒定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然后在相同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大小达到v 1,之后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如选项B 所示;若小滑块滑到传送带最左端时,速度刚好减为零,则对应于选项C ;若小滑块滑到传送带最左端时,速度还没有减为零,则对应于选项A ;选项D 的图象描述的过程是小滑块先向左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继续向左做加速运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5.D [当小木块速度小于v 0时,对小木块受力分析可知,小木块受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此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可知a 1=g sin θ+μg cos θ,当小木块速度达到v 0时,因为μ<tan θ,所以mg sin θ>μmg cosθ,所以小木块将继续加速下滑,再次对小木块受力分析可知,小木块此时受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此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可知a 2=g sin θ-μg cos θ,a 1>a 2,对比各v -t 图象可知选项D 正确.]6.C [当皮带加速时,F f -mg sin θ=ma ,即F f =mg sin θ+ma .故皮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越大F f 越大,与速度无关,A 、B 均错;当皮带匀速运动时,a =0,因此F f =mg sin θ,故m 越大F f 越大,C 对;当皮带向上减速时,若a <g sin θ,则F f 的方向沿皮带向上,若a =g sin θ,则F f 消失,若a >g sin θ,则F f 的方向沿皮带向下,所以D 错误.]7.(1)v 0μg (2)v 22μg解析 (1)小煤块的加速度a =μg达到v 0所用时间t =v 0a =v 0μg(2)在小煤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传送带运动的距离x 1=v 0t =v 20μg小煤块运动的距离x 2=12at 2=v22μg此过程中划出的痕迹长度为Δx =x 1-x 2=v 202μg.8.C [撤掉拉力之前,物块在木板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木板相对地面均向右运动,但是物块的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撤去拉力之初,物块的速度仍小于木板的速度,物块仍然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所以物块先向右加速运动,而木板在物块对其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等,此后,它们就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本题答案为C.]9.D [A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1=μm A g =2 N ,当A 物块相对木板滑动时,外力F 应满足关系式:F -F f1m A ≥F f1m B,联立解得F ≥3 N.当F =1 N 时,物块、木板相对静止,共同向左加速,A 错;当F =1.5 N 时,物块、木板共同向左加速的加速度为a =Fm A +m B=0.5 m/s 2,此时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1′=m B a =1 N ,B 错;当F >3 N 时,A 物块、木板发生相对滑动,B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 N(因木板是轻质的),B 物块的加速度为a B =F f1m B=1 m/s 2,C 错,D对.]10.(1)3 m/s 21 m/s 2(2)4 s解析 (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f1、F N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f2、F N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 f1=μ1F N1① F N1=mg cos θ② F f2=μ2F N2③F N2=F N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1=ma 1⑤mg sin θ-F f2+F f1=ma 2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a 1=3 m/s 2⑦ a 2=1 m/s 2⑧(2)在t 1=2 s 时,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1=a 1t 1=6 m/s⑨v 2=a 2t 1=2 m/s⑩2 s 后,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此时A 与B 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 1′=6 m/s 2⑪ a 2′=-2 m/s 2⑫由于a 2′<0,可知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 2+a 2′t 2=0⑬联立⑩⑫⑬式得t 2=1 s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x =⎝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 ⎛⎭⎪⎫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 <27 m ⑮ 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 l -x =(v 1+a 1′t 2)t 3+12a 1′t 23⑯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t 总,有t 总=t 1+t 2+t 3=4 s。

高一秋季物理竞赛班第3讲_教师版

高一秋季物理竞赛班第3讲_教师版

第121x dx⎰讲 牛顿运动定律本讲提示:学习牛顿定律的过程,就是用牛顿定律的严格推导替代诸如“力具有传递性”,“力具有相抵性”等山寨力学理论的过程。

同学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原理的理解,同时对一些常识性结论如“重力等于压力”,“斜面上物体对斜面压力等于重力分力”进行严格的推导,弄明白这些静力学中结论成立的原因以及成立条件。

牛顿力学学起来不难(其实学会了用起来也不麻烦),不过刚开始接触一些极端模型的时候会比较郁闷,老是没有想法下不了手,逾越过这一关,大家会深刻的体会到物理学的推理之美,思考之趣。

有必要提醒大家:物理定律是对现象的总结性表达。

我们使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最常见的逻辑是:“由于运动现象已知是那样了,根据牛顿的总结,其受力必然满足什么规律”,不要老是惦记着去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那些诡异的运动现象(更悲剧的是一部分同学出于初中的习惯,还额外假设习题中的物体本来都是静止的)。

可以说从牛顿开始,物理学家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方向:物理学不是为了解释世界为什么是这样,而是去发现世界是究竟是什么样,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去描述它。

从命题的角度,牛顿定律由于难度有限,所以复赛以上的命题基本不可能单独出题,总是会和其它章节结合考察。

不过竞赛班这些例题由于模型单一,考察物理分析能力,倒是非常适合自住招生命题选用。

知识点睛 一.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的出发点。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计算平衡态物体力的一个标准,那就是合力为零。

在中学的教学中,由于对矢量运算格式要求不严格,所以经常把一对平衡力书写成“F 1=F 2”(严格的方程应该是F 1+F 2=0),老师们形象的就把这个等式解释为“相抵”,所以大家现在应该了解所谓“力可以相抵”实际是相反的力在求和过程中的形象理解而已,而不是从奥特曼冲击波与怪兽冲击波对冲现象中归纳出来牛顿定律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一、知识点击1.惯性系与牛顿运动定律⑴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可以很好地近似视为惯性参考系一切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均可视为惯性参考系.⑵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常作正交分解成:F x=ma x F y=ma y F z=ma z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联结体所谓“联结体”就是一个系统内有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一种关系联系起来.若联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只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联结体当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质点).分析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l)将系统中的每个物体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2)对每个物体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列方程,有的物体可以列互为正交方向上的两个方程;(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物体的运动特征量般(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联结体问题时确定齐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分币要的.3.非惯性系牛顿第一、二定律只适用十某一类参考系、这类参考系叫惯性系.比如地面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惯性系,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惯性系,一般我们认为,相对地面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惯性系,相对地而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我们可以给每个物体加上一个惯性力F 0.F 0的大小为ma 0(m 为研究的物体,a 0为所选参考系相对地而的加速度), F 0的方向和a 0的方向相反.如果取一个转动的参考系,则要加上惯性离心力F 0=m ω2 R 。

惯性力是一个假想的力,完全是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也能成立而人为地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惯性力不存在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惯性力从其性质上来说,也是一个保守力,所以在有些场合也会讨论惯性力的势能.3.质心运动问题质心是物体质量中心,由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若这几个质点所在的位置分别是(x 1,y 1,z 1)、(x 2,y 2,z 2)……则系统的质心位置为i i i i m xx m =∑∑ ii i i m y y m =∑∑ i i i i m z z m =∑∑二、方法演练类型一、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特别是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应用起来特别灵活多变,是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例1.如图3—1所示,车厢B 底面放一个物体A ,已知它们的质量m A =20 kg ,m B =30 kg ,在水平力F =120 N 作用下,B 由静止开始运动,2s 内移动5 m ,不计地面摩擦,求A 在B 内移动的距离.分析和解:本题中由于不计地面摩擦,系统的和外力就 为F ,而在和外力作用下,系统内A 、B 都要产生加速度,故须应用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对整体(质点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m A a A +m B a B ,即 120=20a A +30a B又212B S a t =,5/2B a m s =,9/4A a m s = 21 4.52A A S a t m == 即5 4.50.5AB S m m m =-=例2.一绳跨过装在天花板上的滑轮,绳的一端吊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挂一载人梯子,人的质量为m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摩擦及滑轮与绳的质量,如图3—2所示,要使天花板受力为零,试求人应该如何运动. 分析和解:本题中要天花板受力为零,意味着质点系(整体)质心的加 速度为g ,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运动前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梯子的质量为M-m 。

由题意知,M 向下的加速度为g ,而梯子与人的质心向下的加速度也应为g ,才能使天花板受力为零.利用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有1c i i i Ma m a ==∑()Mg M m g ma =--+(取向下为正)(21)M a g m=-(方向向下) 类型二、联结体的动力学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问题,解题时除应考虑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外,还要特别注意是杆系、绳系速度、加速度的关联的类别以及物系内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例3.绳EF 一端系于轻杆AB 中间,如图3—3所示,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轻杆两端各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并通过AC 、BC 两绳系住一质量为M 的小球C ,不计绳的质量及绳的体积且AC=BC=AB ,求剪断BC 绳的瞬间,EF 绳的张力T 。

分析和解:本题首先是一个联结体的问题,物体系通过杆、绳连结,受力比较复杂,但同时还是一个力的瞬时性问题,连结的杆绳一发生状态或连结情况的变化,所受力立即发生变化,物系的加速度也将发生瞬时性变化。

设正三角形ABC 边长为l ,剪断BC 绳瞬间AC 绳张力为T 。

如图3—4, A 球的加速度可分解为水平方向x a 及竖直方向y a .注意到剪断BC 瞬间T EF 方向竖直向上。

2cos x ma T θ=22()sin 22l l m T αθ⋅=⋅ 2y l a α=⋅ 由以上三式得:cos 2x T a m θ=,sin 2y T a mθ= 对于C ,设其沿绳方向加速度为0a ,则有0sin Ma Mg T θ=-,0sin T a g Mθ=- 又 剪断BC 后,AC 绳仍绷紧,且A 、C 无相对转动,所以A 、C 在沿绳方向加速度相等,即0cos sin x y a a a θθ=+将0a 、x a 、y a ,值代人上式,解得2sin 2mM T g m Mθ=+ 对于T EF ,考虑AB 杆,注意到其在EF 绳限制下质心无竖直方向加速度.(87)2sin 2(2)EF m m M T mg T g m M θ+=+=+ 例4.如图3—5所示,装有滑轮的桌子,质量m 1=15kg 。

桌子可以无摩擦地沿水平面上滑动,桌子上放质量m 2=10 kg 的重物A ,重物A 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μ=0.6,当绕过滑轮的绳受到F=78.4 N 的水平拉力时,求:(1)桌的加速度;(2)当拉力沿竖直方向时,桌的加速度.分析和解:本题为联结体问题,但本题的关键是重物与桌面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解题时要先通过计算作出判断,才能最后确定列式解题的依据。

(1)当拉力为水平方向时,桌子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作用:上滑轮的绳子拉力F ',水平向左;下滑轮绳子的拉力F ,水平向右;重物对桌的摩擦力f ,水平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1F f F m a '+-=式中1a 为桌子加速度.重物A 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有:绳的拉力F ,摩擦力f 。

当max 2f f m g μ==时,重物开始沿桌面运动,这时,对重物A ,有max 21F f m a ->;由桌子受力情况,可求出max 11f a m =, 于是得max max 21f F f m m >+ 进一步求出221(1)m F mg m μ>+。

代人有关数字,得F>98N而实际作用绳上的力仅为78.4 N 。

因此,重物并未沿桌面滑动,重物随桌子一起以同一加速度运动.21278.4 3.14/1510F a m s m m ==≈++ (2)当拉力沿竖直向上方向时,只有在重物沿桌面滑动情况下,桌子才可能沿水平地面运动(当重物静止时,在水平方向它所受的上滑轮绳子拉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样一来,也使桌子所受绳子拉力与静摩擦力恰好平衡).为此,作用于绳的拉力不得小于重物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在所讨论的情况下满足这一条件.桌子水平方向受两个力作用:上滑轮绳子拉力,方向向左;重物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因为max F f >,所以桌子将向左作加速运动.2max 2111.31/F f F m g a m s m m μ--==≈ 类型三、非惯性系的问题在正常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牵涉到的内容,但在解题时利用了参考系的变换,在选择的参考系为非惯性参考系时注意引如惯性力可以是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

例5.如图3—6所示,质点A 沿半圆弧槽B 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B 的质量为M ,质点的质量为m ,槽的半径为R 且光滑,而槽与地面的接触面也是光滑的,试求质点A 下滑到任意位置θ角时B 对A 的作用力.分析和解:由于槽与地面的接触面是光滑的,质点A 沿半圆弧槽B 下滑时槽B 必然后退,如果要求的是状态量,可以考虑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来解题,但如果要求的是瞬时量,则常规的解题方法会有很大的困难,利用了参考系的变换,在以B 为参考系时注意引入惯性力.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设M 的加速度向左,大小为a ,有cos F Ma θ= ①对m 以B 为参考系,其相对B 的速度为u ,且必定与圆弧相切.2cos sin u F ma mg m Rθθ+-= ② 根据动量与能量守恒,并设M 的速度为υ,同时注意m 的速度u 应转换为对地速度.(s i n )M mu υθυ=- ③(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2211sin (2sin )22mgR M m u u θυυυθ=++- ④ 由以上①②③④式可解得222sin (32cos )(cos )Mmg M m m F M m θθθ++=+ 例6.半径为r=9.81 cm 的空心球形器皿,内部有一个不大的物体,围绕穿过对称中心的竖直轴旋转.在角速度ω1=5 rad/s 时,物体在平衡状态对器壁的压力为N 1=10-2N.在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角速度ω2下对器壁的压力N 2=4×10-2N?物体和器壁内表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9.81 m/s 2.分析和解:此处的平衡状态是对旋转参考系(非惯性系)而言的.图3—7上示出了钵和位于A 点的物体.0点表示球面的中心,所研讨的钵就是这个球的一部分.转动轴是用过0点的竖直断续直线表示的,研究平衡状态,较为方便的是利用半径OA 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显然,02πα≤≤ 。

在旋转的非惯性系中,这个不大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该物体上的重力(mg )和惯性离心力(2sin m r ωα)的合力,必须和钵的表面垂直,或者说必须沿半径OA 的方向作用.假若我们用ω表示钵与物体的共同角速度,则在平衡状态,从图3一7可知22sin sin tan r r r m r r mg gωαωαα== 由上式得21sin ()0cos r r r gωαα-= 式中r α为平衡状态角α的值.从此式可知有两种情况:1)sin 0r α=,即0r α=.这个解是始终存在的.物体那时停止钵底上.它对钵壁的压力N=mg . 2)2cos r grαω=,即2arccos r g r αω= 这个解只有在21g r ω≤,或者说gr ωω≥=ωgr 的数值可以算出,为10 rad/s.题中给出的ω1<ωgr .这意味着物体开始停在钵底.因此它的重量(力)为N 1,质量为1N m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