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滑轮(精品)
初中物理 课件(滑轮).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对于滑轮组,同学们一定要理解并熟记
下面的几个关系式:
⑴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
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S= h
⑵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
物体的重力G之间的关系(不计滑轮重、绳
重和摩擦)
F= G
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的
按照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位置是否改变, 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动滑轮: 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称为动滑轮
例:请判断下列各滑轮的种类
甲
乙
甲图中的A是 动 滑轮,B是 定 滑轮
乙图中的A是 定 滑轮,B是定 滑轮,C定滑轮
定滑轮与动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 应用呢?请同学们举一些例子。
例:指出下列各图中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 (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
F
G
n= 2
F G
n= 2
F
G
n= 3
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探究s与h关系: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比较物体上升的高度h与绳 自由端上升高度s的关系
h= 20cm s= 60cm
S= 3 h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有 3 股
物体的重力G、动滑轮重G动之间的关系(不
计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重)F= (G+G动)
首先要求同学们学会数吊起动滑轮绳子的
股数n
F
n= 3
G
n= 2
F G
判断依据: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一条规律: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初中物理--滑轮(经典公式)
初中物理--滑轮(经典公式)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设备,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是物理学中经典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学习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滑轮的定义、原理、公式、应用以及与其他机械设备的比较等内容。
一、滑轮的定义滑轮又称滑车,是由一个轮子和轮轴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当一个绳子或链条绕在滑轮上,可以通过拉扯绳子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滑轮一般由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有单轮、双轮、多轮等不同类型。
二、滑轮的原理滑轮基于势能转换的原理工作。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会具有一定的势能,这个势能可以通过滑轮传递给其他物体。
在滑轮中,绳子或链条绕在轮子上,并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滑轮的结构和应用场景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增大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等。
三、滑轮的公式滑轮的经典公式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原理推导得出。
对于一种特定类型的滑轮,我们可以根据公式来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1. 单轮滑轮公式:F1 = F2其中,F1表示施加在滑轮上的力,F2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 多轮滑轮公式:F1 = F2/n其中,F1和F2的含义同上,n表示滑轮的个数。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滑轮的应用滑轮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滑轮的几个典型应用:1. 起重机起重机是滑轮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多轮滑轮系统和适当的力学原理,起重机可以轻松地举起并悬挂重物。
滑轮系统可以将原本需要大量力气才能完成的工作变得容易。
2. 登山器材在登山过程中,滑轮广泛应用于各类器材,比如滑轮脱身器、滑轮降落器等。
这些滑轮器材能够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登山者的安全和顺利爬行。
3. 电梯系统电梯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滑轮应用。
电梯通过滑轮系统将物体的重力转化成上升或下降的力,从而实现人们的垂直移动。
滑轮的运用使电梯的运行更加平稳和高效。
(完整版)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和试题精讲
滑轮知识点总结比较学习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本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方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 段绳子需要用n 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 段绳子需要( n-1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 1 个;接线方法: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
段数的确定可以采用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 数之内。
简单说就是: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省力,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本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绕线方式:奇动偶定(绳子段数为奇数时先绕动滑轮,偶数时先绕定滑轮),滑轮组省力但不省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nF G :重物重力,n:绳子段数, F:自由端拉力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1) 定滑轮本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2)定滑轮的特点经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其实不省力。
经过或不经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相同的。
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很多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定滑轮本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 L1 、阻力 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
依照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 动滑轮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 力多费 1 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
这是由于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肩负钩码重的一半。
使用动滑轮诚然省了力,可是动力搬动的距离大于钩码高升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本质是个动力臂(L1 )为阻力臂( L2 )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轮组诚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搬动的距离大于重物搬动的距离.滑轮组的用途为了既节约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中考物理总复习《滑轮》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滑轮》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动滑轮将一袋重物匀速提升2m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拉绳子的力和绳子拉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 .手拉绳子的力和重物受到的重力相等C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了4mD .小明使用这个机械可以省功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 ,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则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A .F G =B .G N =C .F N =D .F N G +=3.如图所示,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如果物体重为1牛顿,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A .1牛顿B .0.5牛顿C .2牛顿D .1.5牛顿4.为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设计如下两种方式拉升重物,已知提升的物重远大于滑轮的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定滑轮拉重物,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B.用定滑轮拉重物,可以省力C.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测力计也上升h高度D.用动滑轮拉力更小,且省距离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 的物体时,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已知每个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别为()A.F甲=630N,F乙=630NB.F甲=900N,F乙=975NC.F甲=870N,F乙=975ND.F甲=975N,F乙=450N6.如图,用重为0.4N的动滑轮将重4N的物体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所用的拉力为()A.2N B.2.2N C.4N D.4.4N7.如图所示,用挂在支架上的滑轮组匀速竖直向上提升物体M。
拉力F=300N,物体M上升速度v=0.02m/s,每个滑轮重10N,忽略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
初三滑轮知识点总结
初三滑轮知识点总结
滑轮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滑轮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由固定在支架上的滚筒和固
定在支架上的滚线组成,当绳子通过滑轮时,力的方向和大小就会改变。
滑轮有单滑轮和组合滑轮两种。
单滑轮是指只有一个滑轮,组合滑轮是指多个滑轮组合在
一起。
组合滑轮的力的方向改变的倍数等于滑轮数,力的大小改变的倍数等于绳子的数量。
滑轮的机械优势是指通过滑轮组合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当使用滑轮的时候,我们需
要考虑摩擦力对力的影响,滑轮表面的摩擦力越小,滑轮效率就越高。
滑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
比如在家里,我们可以利用滑轮来提高劈柴的效率;在
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滑轮来提高物品的搬运效率。
总之,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通过滑轮的机械优势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滑轮。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滑轮(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滑轮知识点回顾1.定滑轮:(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杠杆;(3)特点:改变拉力的方向,不能省力;(4)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 h;(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 G物;(6)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重物移动的速度:v F=v G。
2.动滑轮:(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以上下移动,也可以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的杠杆;(3)特点:不改变拉力方向,省一半力;(4)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 h;(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 G物;(6)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 ;(7)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2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 F=2v G。
3.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 h;(4)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 G物;(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 ;(6)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2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 F=nv G。
(n表示直接连接动滑轮的绳子股数)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概念:η=W有W总×100%(2)计算:η=GhFs ×100%=GnF×100%(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加物重(增加有用功占比)②减轻动滑轮重③减少摩擦(4)特殊滑轮的机械效率:η=fnF×100%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2.现存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我国的《墨经》,书中将滑轮称为“绳制”。
如图所示,现分别用甲、乙两种滑轮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若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甲滑轮更加省力B.使用乙滑轮更加省距离C.甲滑轮的机械效率更高D.拉力F1和F2做的功一样多3.如图,用60N的拉力将8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6m B.有用功是80JC.拉力做的总功是180J D.动滑轮的重力是40N4.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1、F2,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5.如图甲,大人、男孩、女孩用两根相同圆木棍和一根绳子玩“比力气”的游戏,图乙是该游戏装置的示意图。
初三物理 滑轮组
初三物理滑轮组滑轮组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研究力的传递和转化的实验工具。
滑轮组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可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地点,使力的传递更加方便和高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滑轮组的原理、应用以及相关实验,帮助初三物理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 滑轮组的原理滑轮组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每个滑轮上有一根绳子经过,绳子的两端分别挂上物体。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作用,通过滑轮组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上。
滑轮组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拉力和重力可以通过滑轮的改变方向。
比如,当有一个滑轮组只有一个滑轮时,当我们向下拉绳子,绳子上的物体向上受力,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1.2 增大或减小力的作用地点:在滑轮组中,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组的布置方式来改变力的作用地点。
比如,当多个滑轮组成一组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滑轮的位置,使得受力物体的方向改变或力的作用点变化,从而起到增大或减小力的作用地点的效果。
1.3 增大或减小力的大小:通过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当我们使用滑轮组时,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来改变力的大小。
当滑轮的数量增加时,力的大小会减小,但可以同时改变力的作用地点。
2. 滑轮组的应用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起重运输等领域。
以下是滑轮组的几个具体应用:2.1 起重装置:滑轮组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起重装置中,如起重机、吊车等。
通过合理布置滑轮组,能够起到起重和传递力的作用,使得物体的起重和运输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2.2 降低力的大小:通过滑轮组的应用,可以降低需要施加的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常常使用绳索和滑轮组来固定和拉升物体,这样可以减小人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3 方向改变:滑轮组也可以应用于力的方向改变。
比如,在汽车发动机的正时皮带、刹车系统等机械装置中,通过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得机械装置正常运转。
3. 相关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可以进行以下相关实验:3.1 实验一:滑轮组减小力的大小材料:一个滑轮,一根绳子,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简单机械》第四节《滑轮》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探讨滑轮组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使用滑轮进行力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组计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2. 学具:课堂练习册、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a. 展示吊车、窗帘轨道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应用。
b.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滑轮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a. 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b.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c.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a. 讲解例题1:计算给定滑轮组的高度。
b. 讲解例题2: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吊车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a. 练习1:计算滑轮组的高度。
b. 练习2:分析实际场景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搭建和力的计算。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a. 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b.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c.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滑轮组的高度。
b. 分析实际场景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课堂实践操作是否顺利,学生掌握程度。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滑轮课件》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三节《滑轮》。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滑轮的机械优势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滑轮的分类和特点;2. 使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构成,学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优势;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机械优势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机械优势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滑轮组实物、演示用滑轮组装置。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滑轮组、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吊车、电梯等实际生活中应用滑轮的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滑轮,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滑轮的定义及分类;(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滑轮组的构成及机械优势计算。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滑轮组机械优势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滑轮组机械优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测量并计算机械优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定义及分类;(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滑轮组的构成及机械优势计算;(4)例题及解答;(5)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答案:(1)见板书;(2)机械优势为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计算滑轮组机械优势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滑轮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初三物理《滑轮》课件
初三物理《滑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三物理教材第七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滑轮》。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滑轮组的组装与使用;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学会组装和使用滑轮组,并能进行简单的机械优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滑轮组的组装与使用。
难点: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滑轮组一套,测力计一个,绳子若干。
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模型,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绳子若干,测力计一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滑轮。
2. 新课内容:(1)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
(3)演示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4)讲解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滑轮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2)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计算机械优势。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
3. 滑轮组的组装与使用。
4. 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2)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答案:(1)滑轮的工作原理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动滑轮可以移动。
(3)机械优势为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考物理总复习《滑轮》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滑轮》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于使用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省力,但必须改变用力的方向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C.可以省力,同时又可以省距离D.可以省力,同时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同时省距离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由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绳子质量和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现在将一质量为5kg的重物匀速提升5m,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一个滑轮的质量为1.25kgB.该滑轮组使我们提升重物所需要的力变小,达到省力的目的C.合理使用滑轮组,可以节省提起重物所需要的功D.随着滑轮组结构优化效率将提升,但永远提升不到100%3.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使用动滑轮一定能省一半力B.堤坝上窄下宽是为了减少水对它的压强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竖直上抛的石头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4.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12F G =B .23F G =C .32F G =D .42F G =5.下列简单机械中,忽略摩擦和机械自重,正常使用时费力的是( )A .滑轮组B .定滑轮C .食品夹D .核桃夹子6.如图,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分别用力F 1、F 2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使该重物上升相同的高度,则力F 1、F 2及其所做的功W 1、W 2的大小关系为( )A .F 1>F 2,W 1<W 2B .F 1>F 2,W 1=W 2C .F 1>F 2,W 1>W 2D .F 1<F 2,W 1<W 27.在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物重最大的是()A.B.C.D.8.用一重10牛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50牛的物体,实际工作时拉力F()A.可能是35牛B.正好是30牛C.正好是25牛D.要看被提升物体以多大的速度上升9.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A.B.C.D.10.如图所示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其中能抽象为斜面的是()A.汽车方向盘B.桔槔C.盘山公路D.铁葫芦二、填空题11.物体A重80N,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了3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N,拉力F做功为J。
浙江省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第三篇主题3第三单元滑轮(课件22张)
D.天花板上的O点受到的向下拉力大小等于2F+G定
类型二 理解滑轮组的作用 典例 [202X·宁波]如图,用5N的力F向下拉绳子,
使物体在6s内匀速上升0.3m。这一过程中( C ) A.物体上升速度为0.1m/s B.拉力所做的功为1.5J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0.5W D.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跟踪训练 [黄冈中考]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 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图)。绕在滑轮组 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3000N,如不计滑轮、吊钩、 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吊起__9_0_0_0__N的建筑 材料,且将建筑材料2s内匀速吊起了1m,起重机的 功率是__4_5_0_0__W。
5.[202X·杭州下城区二模改编]如图所示滑轮组,用竖直 向上的拉力F,提升重为800N的重物,拉力F为250N, 重物上升速度为0.1m/s,不计摩擦及绳重,求: (1)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F的功率。 (2)动滑轮的总重力。 【答案】 (1)P=Fv绳=Fnv物=250N×4×0.1m/s=100W。 (2)G动=nF-G=4×250N-800N=200N。
4.[杭州下城区二模]如图分别用力F1、F2匀 速提升同一重物A,若力F1、F2在相等时 间内对物体所做的功相等,不计滑轮重及
摩擦,则力F1__>___F2(选填“>”“<”或 “=”),F1、F2做功的功率P1__=___P2(选填“>”“<”或“=”); 图__甲___(选填“甲”或“乙”)中的滑轮可看成是等臂杠杆。
s=__1__h或v =__1__v物
速度v物)的关系
s=__2__h或v= __2__v物
s=__n__h或v =__n__v物
【注意】 ①组装滑轮组时,首先根据公式 n=G物+F G动求出承 重绳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 要求组装滑轮组。 ②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 n 段绳子承担,若不 计绳重和摩擦,拉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n1。
初三物理滑轮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滑轮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
以下关于滑轮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B. 动滑轮可以省力C. 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D. 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答案:C2. 当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B. 动滑轮可以省三分之二的力C. 动滑轮可以省三分之一的力D. 动滑轮不能省力答案:A3. 滑轮组的省力效果与什么有关?A. 滑轮的材质B. 滑轮的重量C. 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数量D. 滑轮组中定滑轮的数量答案:C二、填空题4.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是_______。
答案: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是_______。
答案: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 使用滑轮组时,若滑轮组由3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组成,且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则理论上最多可以提升的重物重量为_______。
答案:2000N。
三、简答题7. 请简述使用滑轮组时如何计算省力效果。
答案:使用滑轮组时,省力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W / n,其中F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W为重物的重力,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的值等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总数减去1。
四、计算题8. 某工厂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组由3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组成,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00N,求理论上最多可以提升的重物重量是多少?答案:首先,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由于有3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n = 3 + 2 - 1 = 4。
然后,使用公式W = n * F计算重物的重力,W = 4 * 300N = 1200N。
因此,理论上最多可以提升的重物重量为1200N。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滑轮在物理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效果。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0滑轮组(解析版)
专题20 滑轮【考点预览】考点1 定滑轮考点2 动滑轮考点3 滑轮组考点4 斜面考点1 定滑轮【经典真题】如图所示,这是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
闭合开关,通过电动机拉动顶端钢绳向左移动从而吊起重物,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上端两个滑轮的作用是_____;使用起重机吊起重物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功。
【答案】机械改变力的方向不能【详解】[1]电动类用电器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属于电动类,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2]工作时位置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起重机吊臂上端两个滑轮是定滑轮,它们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3]省力的机械费距离,费力的机械省距离,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使用起重机吊起重物也不能省功。
【常用结论】(1)使用时,物动轮不动;(2)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也不省距离【易错点】实质:等臂杠杆【经典变式练】1.下图所示的机械中,本质上属于等臂杠杆的是()A.钢丝钳B.动滑轮C.旗杆顶的定滑轮D.斜面【答案】C【详解】A.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B.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C.旗杆顶的定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故C符合题意;D.斜面是省力机械,但不是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图甲中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升旗时使用这种滑轮的目的是改变力的_______。
图乙是园艺工人修剪树枝时使用的剪刀,使用这种剪刀的好处是可以省_______(选填“力”或“距离”),如果树枝太硬不容易剪断,可以使树枝到支点O的距离变_______一些。
【答案】方向力近【详解】[1]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升旗时不随红旗一起升降为定滑轮,使用这种滑轮的目的是改变力的方向。
[2][3]园艺工人修剪树枝时使用的剪刀,由图可知使用这种剪刀时,动力臂长,阻力臂短,可以省力,如果树枝太硬不容易剪断,可以使树枝到支点O的距离变近一些,减小阻力臂。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29滑轮(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
专题29 滑轮一、定滑轮: 1.滑轮:(1)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2)特点: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3)分类: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 定滑轮 和 动滑轮 。
2.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如下中图所示)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F=G ,所以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S=h 。
(如上右图所示)【例题1】学校旗杆顶上的滑轮是一个 ,使用该滑轮的好处是 。
【变式1】学校升旗时,旗杆顶端装的滑轮是 滑轮,它的作用是 ,当国旗缓缓上升10m ,旗手向下拉动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m 。
【例题2】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 1、F 2、F 3匀速拉起钩码。
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F 1、F 2、F 3的大小关系是( ) A.F 1>F 2>F 3 B.F 1<F 2<F 3 C.F 1=F 2=F 3D.F 1、F 2、F 3的大小不能确定【变式2】学校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徐徐上升,旗杠顶部安装了定滑轮,使用它可以 ;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68kg 的的物体向上拉,此人的质量为60kg 。
当此人用550N 的拉力拉物体时,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N 。
(不计绳重与摩擦,g 取10N/kg )二、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如下左图所示)2.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下中图所示)图中O 可看作是一个能运动的支点,其动力臂l 1=2r ,阻力臂l 2=r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即F 1·2r=F 2·r ,得出2121F F =, 当重物竖直匀速向上时,F 2=G ,则G F 211=。
九年级物理滑轮3
1 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中,A是 -定--------滑轮,B是 ----动-----滑轮,在不考虑滑轮摩擦和重力情况下物体与桌 面的摩擦力为90牛,匀速移动物体,水平力F为-3---0------牛。
F B
A
2 如图所示: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
一端挂在重物G上,手拉另一端,分
别用F1、F2、F3拉重物,则( D )
A F1较大 B F2较大 C F3较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F3
F1 F2
1 如图所示:物体A、B都处于静 止状态,它们所受的重力分别是6N 和14N,关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下面
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物体A受到合力是14N B 物体B受到重力与拉力的合力为8N C 物体A受到合力是零 D 物体B受到的拉力与地面的支持
1 如图所示的轮组中的
F
甲轮是什么滑轮,乙轮是什么
甲
滑轮?若不计滑轮的重及摩擦,
则(1)已知物体重12N,绳端
所用拉力多大?(2)若实际测
得绳端的拉力F/为5N,则所吊
起的物体重G/多大?(3)物体 乙 被吊高0.3m,则绳端向上拉动
多少m?
2画一个滑轮组,使拉力是物 体重G的1/3,人的拉力方向向下, 要求所用的滑轮最少。(不计滑 轮重力和摩擦力)
力是8N
A B
答案如右图所示
F
G
例3
F1
F2 F3
图1
图2
图3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时所用的拉
力分别为F1、F2、F3,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这三个拉 力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F---2--、---F---1-、---F- 3
肠加大蒜、黄酱等作料勾芡烩成。 ③伤害;结荚果。【长此以往】chánɡcǐyǐwǎnɡ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成虫】chénɡchónɡ名 发育成熟能繁殖后代的昆虫, 【琤琤】chēnɡchēnɡ〈书〉拟声形容玉器相击声、琴声或水流声。②不坏;【常行军】chánɡxínɡjūn名部队按正常
初三物理《滑轮》PPT课件精品.ppt
由 a 图装置拉,拉
力 F1 = _1_0_0__牛; 由 b 图装置拉,拉
力 F2 = __5_0__牛。
F1 a
精选
F2
b
27
2. 物体被匀速升高时,如果 F = 25 牛,滑轮质量 不计,则重物 G 受到的重力为 __5_0__ 牛。
F = 25 牛
精选
28
想想议议
在上面的实验中,拉绳子是竖直拉的,如果斜着 拉,上述实验中的结论还能成立吗?
拉力的大小
近似相等
测量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精选
结论
相等
17
定滑轮 (1)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能否省力? 定滑轮不能省力。 (3)能否省距离? 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精选
F
F1
18
受力分析 物体匀速上升: F1 = G物 理论上不省力也不费力。 F1>G物 绳子与定滑轮之间有摩擦,拉力略大
A
精选
39
3.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 ___b___ 可省一半 力,图 ___c___ 最费力,图 ___a___ 和图 ___d___ 用力大 小一样。
a
b
c
d
精选
40
4.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 A,怎样绕线最 省力,画出绕线图。
F A
精选
41
科学世界
轮轴和斜面
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它们还可以变形为轮轴。
F2
F2
绳子与动滑轮之间的摩擦。
G动 F物
精选
25
动滑轮
(1)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
F = G/2
初三物理滑轮运动练习题
初三物理滑轮运动练习题1. 引言物理学中,滑轮是一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装置。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滑轮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给出一些滑轮运动的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和提高对滑轮运动的理解。
2. 单滑轮练习题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10kg,通过一个光滑的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求这个物体受到的张力和重力的大小。
解答:根据滑轮的特点,单滑轮上的张力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
所以该物体受到的张力和重力都是10kg * 9.8m/s^2 = 98N。
3. 多滑轮练习题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20kg,通过两个相连的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求这个物体受到的张力和重力的大小。
解答:由于有两个相连的滑轮,根据滑轮的特点,张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为:张力 = 重力 / 滑轮数目。
在该例题中,滑轮数目为2,所以张力等于20kg * 9.8m/s^2 / 2 = 98N。
4. 逆向滑轮练习题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30kg,通过一个逆向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求这个物体受到的张力和重力的大小。
解答:逆向滑轮是指滑轮绳线首先与滑轮相连,然后再与物体相连的情况。
在逆向滑轮中,由于绳子被滑轮挡住,所以滑轮对物体产生了向上的拉力。
根据滑轮的特点,张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为:张力 + 滑轮的拉力 = 重力。
在该例题中,滑轮的拉力等于30kg * 9.8m/s^2 = 294N,所以张力等于重力减去滑轮的拉力,即等于30kg * 9.8m/s^2 - 294N = 6N。
5. 配重系统练习题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15kg,通过一个滑轮和一个配重物相连,滑轮的质量为5kg,求这个物体受到的张力和配重物受到的张力的大小。
解答:在配重系统中,滑轮的质量会对张力产生影响。
根据滑轮的特点,张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为:张力 = 重力 + 滑轮的拉力。
在该例题中,滑轮的拉力等于滑轮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等于5kg *9.8m/s^2 = 49N。
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15kg * 9.8m/s^2 = 147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
关于滑轮,可以考查的知识点有拉力(F)、机械效率(η)、速度(v)、功率(P)等,综合性较强。
(一)基本方法
对于滑轮或滑轮组的拉力(F)或机械效率(),一般分为三种状态:
a. 理想状态:即不计滑轮的重(G动)、绳重()、摩擦力(),此时,拉力,机械效率。
b. 半理想状态:只计,不计,此时拉力,机械效率。
c. 实际状态:只计G动、G绳、G f,,此时拉力,机械效率。
(二)滑轮组打捞问题
利用滑轮组打捞物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其相关的问题解答也频频地出现在近年的中考题中。
由于它涉及浮力、二力平衡、机械效率、功、功率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谓点多面广,同时,题目的难度较大,逻辑性强,又常常以压轴题的方式出现,因此,对学生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下面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处理技巧和启示。
1. 明确几点
如图所示,设动滑轮对重物的拉力为T,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半理想)则
(1)物体在水中,有
(2)出水前有(n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出水后,有
(3)物体在水中拉力做的有用功
(4)机械效率:(其中是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为物
体上升的高度)
(三)“倒下”的滑轮
滑轮的使用常有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两种形式。
同学们接触较多的是竖直放置形式,而对水平放置的滑轮感到陌生,其实,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1. 使用动滑轮,要搞清谁是动力,谁是阻力。
当使用动滑轮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设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 ,若拉力作用在绳的自由端,有,则可省力一半,如图(a )所示;若拉力作用动滑
轮轴上,有,如图(b ),这时反而费力。
可见,对水平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一定要注意动力作用在何
处。
2. 绳子的自由端和动滑轮移动的距离关系和速度关系为:,其中
分别指绳的自由端移动
的距离、速度,
分别指动滑轮或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是指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3. 当滑轮沿水平方向拉物体时,可忽略动滑轮重。
4. 求机械效率时,有用功一般指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即。
5.在使用滑轮组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四) 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
(1)根据要求确定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绳,但就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了。
设想如果需要n 段绳(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 2个动滑轮和n
2
个定滑轮。
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n -1
2
个定滑轮。
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n -1
2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
上(这叫做“奇动”),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n -1
2
个定滑轮。
上述方法叫“奇动偶定”。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若,当,求此时拉力,拉力功率,机械效率。
图1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其属于半理想状态。
此时,求是关键,依,有,所以当时,
例2. 用一只重为的滑轮按图2中甲、乙、丙三种方式分别匀速提升重为G的物体(,不计摩擦),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则拉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机械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
图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只滑轮中,甲处于理想状态(为一定滑轮),乙、丙处于半理想状态,则有:
故
例3. 如图3所示,在水平动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摩擦不计,已知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物体m运动的速度为2m/s。
那么关于拉力F的大小和拉力的功率P 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A. 拉力F的大小为20N
B. 拉力F的大小为5N
C. 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为20W
D. 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为10W
分析:用隔离法将物体与动滑轮分开,物体m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由于物体m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再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此时,有,所以。
图4 图5
因动滑轮上有2股绳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拉力的功率
选B、C。
例4. 如图6所示,滑轮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请按题中所给的F与G的关系要求,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绕好。
图6
分析:口诀是“奇动偶定”,意思是说拉力是总重的奇数分之一,穿绳时绳的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方的钩子上,向上先绕过定滑轮,如果拉力是总重的偶数分之一,绳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下方的钩子上,向下先绕过动滑轮。
绕绳装配图如图7所示。
图7
例5.如图8所示,某打捞队的工人用滑轮组把底面积为、高为2m的实心圆柱体从水下提起,已知圆柱体的密度为,水的密度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0%。
(g取10N/kg,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圆柱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2)若圆柱体从H=16m深处被缓慢地匀速提起,到刚露出水面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
(3)如果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N,则物体被提到露出水面多高时,绳子恰好被拉断?
图8 图9
分析与解:(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
所以
(2)物体重力为
圆柱体在水里被匀速提起时,动滑轮拉物体的力为T,圆柱体的受力情况如图9,由力的平衡条件得:所以
因为
所以拉力F所做的功
(3)设绳刚被拉断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此时绳子的拉力,由
得:
绳断时,物体浸入水中深度为h',受到的浮力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所以
所以物体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如图1所示的两个滑轮中:
图1
A是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中的每个滑轮重均为2N,在绳的自由端用20N的力F可以将重_________N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摩擦)
2. 如图2(甲)所示的滑轮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若F=25N,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G=________N。
如图(乙)所示的滑轮中的_________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若物体重力G=25N,则F=_________N (不计摩擦)
图2
3. 是非题:
(1)使用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
(2)使用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若竖直向下用力提起重物,则所用的拉力只能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四分之一。
(不计摩擦)()
4. 如图3所示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若弹簧秤示数为150N,滑轮重30N,则物体重_________N。
图3
5. 用如图4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的拉力是物重的_________。
如果把重物提高1m,绳子的自由端向上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_。
图4
6. 用图5中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A时,怎样绕线最省力?画出绕线图。
图5
7. 如图6所示,重50N的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向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试求拉力F的大小及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图6
8. 一个工人用动滑轮提起货物,它对绳端的力是120牛,如果物体升高5米,这个工人做功是多少?
9. 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着重为20牛的物体匀速向上移动3米,上升的高度是1米,测力计的示数是10牛,求:(1)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2)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试题答案】
1. 动,定,滑轮组,省力,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8
F
G G
G F G N =
+
=-=物动
物动
,∴
2
238
2. AC,50,BC,25,
3. (1)×(2)√
4. 动,270(提示∵F=,∴G=2F-G动=2×150N-30N=270N)
5. 1/3,3m
6.
7. 10N 5N
8. 1200焦
9. (1)20焦30焦10焦(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