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缔约权:即缔约的代 表权,是指具有缔约能力 的国际法主体的有关机关 拥有的代表该主体缔结条 约的权利。
二、条约的缔结程序: 是指缔结条约一般要 遵循的步骤和覆行的手续。
(一)约文的议定: 是指各方代表通过谈判, 就拟缔结的条约的内容、文 字、生效等达成协议,并以 起草、拟定约文。拟定约文 一定都要经过谈判。
4 、加入和接受多边条约。 5、条约的保存。 6、条约的公布。 7、条约的登记。
第三节 条约的效力 一、条约的生效: 是指一个条约在法律 上成立,各当事方在一定 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受该条 约的拘束。
(一)条约经签署后生效 (二)条约经批准后生效 (三)交存批准书或加入后生 效 (四)条约于规定的一定日期 生效
(二)保留的限制条件 (范围): (1)条约规定禁止保留。 (2)条约准许特定的保留, 而有关保留不在条约的准 许范围内。 (3)保留与条约的目的和 宗旨不符。
(三)保留的接受与反对 1、依《条约法公 约》第20条规定的内容为 依据。
四、条约的登记和公布 联合国的条约登记制度 与国际联盟的条约登记制度 有所区别。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条约或国际协定未经登记不 发生效力。《联合国宪章》 规定,未经登记之条约或国 际协定,不得向联合国任何 机 构援引。
4、接受并赞同: (1)没有在条约上签 署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 约拘束,成为条约的当事 方,其效果类接受核赞同表 示最终同意受条约的拘束, 其效果类似批准,这实际 上是一种简化了的批准手 续,因为它无须本国权力 或立法机关的认可。
三、条约的保留 (一)保留的概念:是指一国 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 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 无论措词或名称如何,其目的 在于求同存异,摒除或更改条 约中的条款对该国适用时的法 律效果。
条约法

条约相对效力原则 法律效果 联合国宪章 例外
本组织在维持 国际和平及安 全之必要范围 内,应保证非 联合国会员国 遵行上述原则
欧盟签定的国际条约 与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欧洲联盟签定的国际条约; 欧洲联盟签定的国际条约;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法院的管辖机制与第三国; 法院的管辖机制与第三国; 法院对国内刑事司法的审查 与第三国方面。 与第三国方面。
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 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 加入条约时所做的单方声明, 加入条约时所做的单方声明,其目 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的某些条 款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款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保留的内容不得为条约所禁止或与 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不合。 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不合。 多边条约的保留问题。 多边条约的保留问题。
(二)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pacta sunt servanda)
来源于“约定必须信守。 来源于“约定必须信守。 指条约生效以后, 指条约生效以后,各方必须按照 条约规定的条款, 条约规定的条款,履行自己的义 不得违反。 务,不得违反。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不应绝对 化。
(三)条约与第三国
思考题
1、试论条约的基本特征。 试论条约的基本特征。 试论条约缔约的有关程序。 2、试论条约缔约的有关程序。 简述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3、简述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4、概述条约解释的一般规则。
二、条约的缔结与生效 (Conclusion and Entry into Force of Treaties) )
(一)缔约能力
指国际法主体独立缔结条约的能力。 指国际法主体独立缔结条约的能力。 国家、国际组织、 国家、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都 具有缔结条约的能力。 具有缔结条约的能力。
第十三章条约填空题1、条约的名称主要有公约

第十三章条约填空题1、条约的名称主要有公约、––––––––––、–––––––––––、–––––––––––、–––––––––––、–––––––––––、、2、一般说来,缔结条约的程序包括:–––––––––––––––––、–––––––––––––––––、––––––––––––––––.关于条约的遵守,有一项古老的原则,叫“––––––––––––––––––––––”。
3、我国宪法规定,––––––––––––––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管理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具体事务。
4、《联合国宪章》和《条约法公约》都规定,条约应在联合国–––––––––––––––––登记。
未登记的条约不得在联合国的任何机构中–––––––––––––––––该条约。
5、条约的解释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其二是按照什么规则解释。
缔结条约的–––––––––––––––––有权解释条约。
如果条约是双边的,则–––––––––––有权解释;如果条约是多边的则–––––––––––––––––都有权解释。
(参考题)76、对第三国规定义务的条约、必须经第三国––––––––––––––––––––––,才对它产生义务。
7、在下列情况下,国际法允许终止条约:<1>––––––––––––––––––––––––<2>–––––––––––––––––。
(参考题)8、条约的效力以缔约国缔约时所能遇到的情况––––––––––––为条约有效的前提,一旦情势发生变化,缔约国有权––––––––––––条约。
(参考题)9、条约的修订可分为和。
国际法课程国公第七章 条约法5.7 第七章条约法

主要有四种情况:a、自签字之 日起生效;b、自批准之日起生 效;c、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 效;d、自条约规定的某个特定 日期作为生效日。
1、条约的生效
(2)条约生效的方式及日期 ②多边条约生效的方式及日期。包
4、互换批准书。即缔约双方互 相交换各自国家权力机关批准条 约的证明文件,从而使该条约产 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二、条约的缔结
(三)条约的加入
条约的加入,是指未在条约 上签字的国家在开放性的多 边条约签署之后参加该条约 而成为缔约国的一种方式, 也是未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 成为缔约国受条约约束的一 种法律行为。非签字国对生 效的或尚未生效的条约都可 以用加入的方式参加。
3、条约的有效期
(2)有期限的条约 通常都订明条约效力持续的年
限或失效的日期。
三、条约的生效和效力
(二)条约对缔约方的效力
条约生效后,有关缔约方就应遵守 条约的规定。即国际法上存在一项 原则—“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无 论是国际法理论还是国际实践,都 确定了这项原则并强调其重要意义。 但是条约必须遵守不是绝对的,该 原则仅适用于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缔 结的符合国际法的条约,对于那些 非法的不平等条约,就不应予以遵 守。
二、条约的缔结
(二)缔约程序 一般来说,缔结条约的程序包括
谈判、签字、批准和互换批准书。 1、谈判。即缔约各方为了就条
约的内容达成一致的协议而进行 的交涉过程。 2、签字。即表示缔约国同意承 受条约拘束的方式。
(二)缔约程序
3、批准。即缔约国的权力机关 对其全权代表所签署的条约的认 可,表示同意承受条约所载之义 务的行为。
四、条约的解释
(一)条约解释的概念
第九章 条约法

(四)关于保留的程序 保留、明示接受保留及反对保留,都 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并送致有关缔约国 及有权成为条约当事国的其他国家,撤回 保留或撤回对保留提出的反对,也必须以 书面形式作出。
五、条约的登记和公布 (一)条约的登记与公布是指条约生效后 应送交联合国秘书处登记与公布。 (二)登记对于条约的生效无任何意义。 不送请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并不影响条约 对缔约国的效力。 六、条约的生效 (一)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如1960年《中国政府同尼泊尔王国政 府间的经济援助协定》是由两国总理亲自 签订的,规定了该协定从签字之日起生效。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一)本法适用的范围。 (二)缔约的代表权。 1、国务院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2、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 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3、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4、外交部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同外国缔结 条约和协定。
(四)互换批准书 1. 互换批准书是指缔约双方互相交换各自 国家权力机关批准该条约的证明文件。 2. 按照国际惯例,交换批准书的地点不在 举行条约签署仪式的国家,而在对方缔约 国。 3. 多边条约因签字国多,无法交换批准书, 一般将批准书交给条约保管者保存。
三、条约的加入 (一)加入是指未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决定参加 该条约并受其拘束的一种正式国际法律行为。 (二)根据国际实践,国家不仅可以加入生效的 条约,还可以加入一个尚未生效的条约。 按照《条约法公约》的规定,以加入表示同意承 受条约的拘束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1)条约规 定一国可以用加入来表示这种同意;(2)另经谈 判国协议确定,某些国家可以用加入表示同意; (3)全体当事国嗣后协议,某些国家可以用加入 表示这种同意。
第十四章 条约法

(3)表明提出保留国愿意在保留的基础上接受条约的约束 (4)作用是协调和缓冲 (5)仅适用于多边条约
记载于条约约文、批准书、核准书、加入书、单独证 书。
(一)保留的根据
适用条约有两个相反的要求:
一是着眼于多边公约的广泛性
承认国家有保留的权利,且无需保留的一致同 意
二是着眼于是维持条约法适用的统一和均 衡
后者是指缔约国之间就一般关系或特定事项而签订的条约。
但是在实践中很难区分两者。
3、缔结条约的程序:正式条约与简式条约
是否经过批准
4、条约是否对其他国家开放:开放性条约与闭锁性条 约
5、条约的内容:可以分为政治、文化、经济、科学等 类型。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一、缔约权与全权证书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1、条约规定; 2、另外谈判确定需要进行条约的批准; 3、全权代表已对条约做了需要经批准的签
署;
4、见于全权证书或谈判时就有此意思表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批准
条约 友好合作条约、和平条约等政治性条约
和 重要
有关领土和划定边界的条约、协定 有关司法协助、引渡的条约、协定 同我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条约、协定
加入已生效的条约对加入国立即产生拘束力; 加入未生效的条约则只表示加入国同意受条约拘束,
在该条约未生效之前并不对加入国产生拘束力,同 时加入本身可以算在条约生效的条件之内。
加入的程序一般是由加入国以书面形式通知条 约保存方(国家或国际组织),由保存方转告其 他缔约国,条约何时对加入国生效,由各该条 约本身加以规定
重要的条约
批准:是指缔约国的有权机关对其全权代 表所签署的条约的认可并同意承受条约约 束的行为
VCLT:除批准外,国家还可采用接受、 核准方式同意承受条约的约束,其条件和 适用与批准相同。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六章知识点:条约法概述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六章知识点:条约法概述一、条约的定义和特征条约,按照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定义,是指“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相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为何”。
1986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以及国际组织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把条约主体和相关规则扩展到了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关于条约的规则很多是国际习惯法规则。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规则的主要内容实行了编纂和发展,成为相关条约规则的基本的成文法律依据。
对于公约未予规定的问题,仍继续适用国际习惯法规则。
条约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1.条约在国际法主体间缔结。
条约必须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即缔约者必须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
一方不是国际法主体所签订的协议,或非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协议都不是条约。
当前,条约主要是国家间缔结的。
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以及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国际法的主体,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国家之间缔结的协议现在也被作为条约。
自然人和法人与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签订的协议,无论内容或性质多么重要都不是国际条约。
同时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条约的缔约主体至少有两个,一个国家的单方面行为不能构成条约,例如一国发表的声明、宣告等不是条约。
2.条约具有法律拘束力。
条约规定了国际法主体间相互关系中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律拘束力。
有些国际法主体间的国际文件,是对它们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表示共同的态度或政策,并无意就具体事项规定相互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或者在制定文件时即表示不认为该文件具有法律拘束力,这样的国际文书不是国际条约,即使这类文件在国际关系上可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或具有道义上的力量。
3.条约以国际法为准。
条约的缔结程序和内容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则并且以国际法加以规范。
同时条约中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应是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
4.条约的形式主要是书面的。
虽然《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规范书面条约为出发点,将适用于该公约的条约定义为书面形式。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简答题

五简答题简述国际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他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
(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国际法主体的增加;形成了国家为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民族解放组织为次要主体的新格局;(2)国际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的扩大。
(3)国际法的领域和内容的新变化。
(4)国际法的全面系统编纂。
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它应当具备的条件。
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2)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3)有国际求偿的能力。
简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国际法体系中,那些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
它们在国际法中代表着有关规则的最高共同标准,或称国际法的最高准则。
其特征有:(1)各国公认。
它是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最高权威和普遍的拘束力。
(2)具有普遍意义。
一方面它适用国际法的一切有效范围,是国家在国际法的一切属人、属地和属时范围内必须遵守的最高准则;另一方面他属于国际法中的全局性的原则,即适用于现存的国际法,也适用于国际法的新领域。
(3)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国际法的其他原则、规则和制度有效的基础。
其它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建立、适用和解释均应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4)具有强行法的性质:首先,它是各国公认的、必须遵守的,不得以条约去改变、也不得损害或背离;其次,他约束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第三,他属于最高层面的国际规范。
国际法考试试题及解答

国际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CA.善意原则B.国际道义C.条约必须遵守D.主权平等[C]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AA.领域管辖B.国籍管辖C.保护性管辖D.普遍管辖[A]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BA.有效统治原则B.托巴主义C.威尔逊主义D.艾斯特拉达主义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CA.确认B.放弃C.冻结口.重申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C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C.联合国秘书长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B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BA.享有无害通过权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C.享有“两项自由”D.享有“五项自由”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DA.距海岸50海里以内海域B.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海域C.距海岸150海里以内海域D.所有海域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A.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A.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B.1968年的《营救协定》C.1972年的《责任公约》D.1979年的《月球协定》11.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BA.国家机关的行为B.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D.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12.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CA.人类法律良知C.国家之间的协议B.最高规范的效力口.自然法的效力13.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开始的形式应是DA.宣布断绝外交关系B.交火(开战)C.两军对峙D.宣战14.一国有权拒绝其他国家的航空器在其领土内装载乘客,邮件和货物运往其境内的另一地点,这种权利被称为AA.国内载运权B.国家安全权C.设定“禁区”的权利D.领空主权15.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AA.国家B.国际组织C.跨国公司D.涉外企业16.强制解决国际争端中的报复针对的行为DA.不礼貌B.造成损害C.不道德D.违反国际法17.国际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一般称为BA.“大会”、“秘书长”或“理事会”B.“大会”、“部长会议”或“首脑会议C.“大会”、“秘书处”或“执行委员会”D.“议会”、“部长会议”或“首脑会议”18.《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日期是AA.1945年10月24日B.1946年10月24日C.1948年10月24日D.1950年10月24日19.国家区别于其他非国家政治实体的根本要素是DA.确定的领土B.定居的居民C.政权组织D.享有主权二、多项选择题31.国家表示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方式有(ABCD)A.签字B.批准和交换批准书C.接受口.加入E.正式认可32.在国际法院审判的书面程序中,当事国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文书包括ABDEA.诉状B.辩诉状C.旁证资料D.答辩状E.复辩状33.使馆馆长的等级包括(ABD)A.大使B.代办C.临时代办D.公使E.副大使34.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包括ABCDEA.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使用暴力B.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它不能飞行C.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或物质D.破坏航行设备危及飞行安全E.传送假情报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三、名词解释38.国书--是派遣国国家元首签发给接受国国家元首用:以证明大使或公使身份的正式文书。
国际法第二章 条约法及习惯法

第一节 条约概述
二、条约的名称(P377)
条约的名称在国际法上也没有统一的用法,采 用什么名称主要取决缔约国的选择。 条约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的条约泛指国际法主体间缔结的一切规定它们相互 间国际法上权利义务的国际文书; 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那种国际协定。
条约法中的条约是指广义的条约而言。
第一节 条约概述
哪些主体具有缔结条约的能力? 国家。《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六条 :
每一国家皆有缔结条约之能力。
有缔约能力的国际组织。《关于国家和国际组
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 第六条 国际组织缔结条约的能力依照该组织的 规则。 如《联合国宪章》第43条、63条、77条、105 条第三项等。
保留的接受公约第20条1条约允许的保留无须其他缔约国接受保留是国家单方行为cisg通知书2按谈判国数目条约目的和宗旨需要由每个国家同意时须全体当事国同意3国际组织宪章的保留须经该组织有权机关接受4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由各缔约方自行决定是否接受一项保留保留的效力公约第21条保留国与接受国按保留后的条约履行义务其他当事国之间权利义务不发生变化保留在保留国和反对国之间不发生效力保留的撤回公约第22条1保留可随时撤回无须他国同意2对保留的反对也可随时撤回3保留及保留反对的撤回自通知到达之日生效五我国缔结条约的程序宪法规定缔结条约程序法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外交部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的批准和废除根据常委会决定批准和废除条约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或政府名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国务院总理或外交部长签署全权证书部门首长本人为全权代表的国务院总理或外交部长签署全权证书部门首长委派代表条约和重要协定签署外交部等报请国务院审核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国家主席予以批准国家主席签署外交部长附署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或者加入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公布
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一)

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一)条约的定义和特征定义•条约是国家或组织之间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用于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特征•法律约束力–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遵守条约规定的内容,违反条约可能会导致法律后果。
•双方自愿达成–条约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双方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和订立。
•可以涉及多个领域–条约可以涉及多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环境等,用于规范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成文形式–条约通常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内容经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由特定的法律程序予以批准和生效。
•时效性–条约可以设定时间限制,如短期协议、长期协议或无限期协议,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合适的时效性。
•可以有附加条件–条约可以附带条件,这些条件可以进一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协议的履行和维护。
结论条约作为国家或组织之间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自愿达成、可以涉及多个领域等特征。
双方在协商和签订条约时应遵循平等原则,并在成文形式下进行协商。
条约的时效性和附加条件有助于保障协约的有效性和履行。
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法律工具,条约在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条约的重要性•维护国际秩序–条约作为一种国际法律工具,能够规范国家间的行为,维护国际秩序。
通过条约,国家可以在国际社会中解决争端,确保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促进国际合作–条约是国家间开展合作的基础,通过制定条约,国家可以共同制定规则、保护利益、推进合作项目,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解决国际争端–条约为国家解决争端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仲裁、调解等方式,确保双方在公正和平等的条件下解决分歧,并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保护环境和人权–条约在环境保护和人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条约和人权公约,实现全球环境保护和人权尊重的目标。
•推动经济发展–条约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例如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便利条件。
履行和调整条约的方式•履行条约–国家在签订条约后应按照约定的内容和程序履行条约,包括制定国内法律以确保条约的有效实施,如有需要,可以建立相应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三章 条约 (《国际公法学》PPT课件)

签署(signature) 交换构成条约之文书(exchange of instruments
constituting a treaty) 批准(ratification) 接受(acceptance)或核准(approval) 任何其他同意之方式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一、缔约权能
(一)缔约权能概述 缔约能力(capacity),是指国际法主体作为国际人格者 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缔结条约的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 缔约权(competence),是指国际法主体的特定机关或其 授权的人所享有的根据缔约方的国内法或内部法代表该主体 缔结条约的权限。
如果先后两个条约的缔约方不完全相同,在每一方均 为前后两个条约的当事方间,适用后订条约优于先订 条约的办法;在一方为前后两个条约当事方而一方则 仅为其中一个条约当事方间,适用双方均为当事方的 条约
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103条关于《联合国宪章》优 先于其他条约的规定
第六节 条约与第三方
一、条约的相对效力原则
如果保留经一缔约国或一缔约组织反对,并不妨碍该条约在反对国 或国际组织与保留国或国际组织之间生效,除非反对国或国际组织 明确地表示了相反的意思
一国或一国际组织表示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行为如附有一项保留, 只要至少有一缔约国或一缔约组织接受该项保留,该项保留就发生 效力
(二)保留及反对保留的法律效果
保留具有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或该组织适 用时的法律效果,其他单方声明则没有这种效果
二、条约保留的范围
缔约方只能在允许保留的条约或条款的范围提出保留, 以下三种情况不得提出保留: 条约禁止保留 条约仅准许特定的保留,而有关保留不在其内 两种情况:
9 国际条约法

4、条约约文的拟定。 双边条约约文的起草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一方提出条约草案,另一方提出意见; 二是由双方共同起草。
当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需要通过谈判缔约解决争议时, 通常是由第三国起草约文。
缔约权:是指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内 部某个机关或个人代表国家行使缔结条 约的权限。由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的 内部法律决定。
1、国家的缔约能力 ① 每一国家都有缔约能力。
② 代表国家行使缔约权的资格由国内法(通常是宪 法)规定。
③ 国家的缔约权必须由国家统一行使。一国的地方 政权机构,一般都无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等; 约文——正文:权利义务实质性条款; 约尾——杂项条款:日期地点等
条约的分类:
按缔约方的数目可分为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按缔约方的性质可以分为国家间条约、国家和 国际组织间的条约以及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
按条约的性质可以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 约;
按条约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条约。
三、条约法的编纂
条约法概念:条约法是指关于条约的缔结、解 释、效力等问题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 度的总和。
在很长时间里,条约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习惯。 最重要的公约是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该条约1980年1月27日生效,我国1997年5月9日 加入。此外,1978年《维也纳关于条约的国家 继承公约》和1986年《维也纳国家和国际组织 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条约法公约》也已通过并 开放签字。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包括序言和85条条文,共
条约法

二、条约的缔结
(一)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 1、具有缔约能力和缔约权(主体合格)
缔约能力,是指在国际上合法缔结条约的资格.
缔约权,则指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内部某个
机关或个人缔结条约的权限,即国际法主体的 缔约能力具体由谁来行使,如何行使。这由国 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的内部法律决定。
甲某为A国国家总统,乙某为B国国家副总统,
丙某为C国政府总理,丁某为D国外交部长。根 据条约法公约规定,上述四人在参加国际条约 谈判时,谁需要出示所代表国家颁发的全权证 书? A、甲国 B、乙某 C、丙某 D、丁某
二、条约的缔结
2、约文的认证 认证,是指谈判方确认共同同意该约文是正确
一、条约法概说
(四)条约的文字 关于条约的文字,国际法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
主权平等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使用本国语言和文字 进行谈判和缔约。 双边条约通常有两份约文正本,每份条约的正本都使 用两个当事国的官方文字写成,两种文字的法律效力 相同,文字表述上的差异通过谈判解决。 有时缔约双方通过协商,可能选择第三国文字作为约 文正本所使用的文字.
二、条约的缔结
2、自由同意(意思表示真实)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下情况不能视
为自由同意,条约对一国无效:错误、欺诈、 贿赂、强迫。
二、条约的缔结
甲乙两国签订一项条约,后发现缔约过程中有
如下情况,哪些会导致条约对甲国无效( ) A、条约中存在文字错误 B、乙国谈判代表对甲国代表进行金钱贿赂, 使甲国代表在谈判中接受一项对甲国不利的隐 蔽条款 C、乙国在谈条约法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条约的概念和名称 条约的缔结
条约的生效和效力
条约的失效、无效与修改
第九章条约法

第九章条约法第⼗章条约法第⼀节概说⼀、条约的概念(treaty)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书⾯协定。
特征:1、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主要是国家之间,其他主体也有缔约权:⽐如联邦成员国、国际组织、罗马教廷)2、是受国际法⽀配的协议(缔结、修改、解释遵循国际法。
国家与私⼈签订的协议受国内法调整,政府之间的采购协议受国内法或国际私法调整)3、是具有法律拘束⼒的协议4、通常是书⾯形式的协议(并不是说⼝头的条约⽆效,只是很少⽤)⼆、条约的名称1、公约(convention):通常是多个国家举⾏国际会议缔结的多边条约《海洋》2、条约(treaty):狭义的条约,是最为正式的⼀种,适⽤于国际法主体之间⼀些重⼤的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
(和平条约、边界条约、军事同盟条约)3、宪章(constitution、charter)、规约、盟约:国际组织的基本⽂件、章程4、协定(agreement):最常见适⽤最⼴泛。
针对某⼀具体问题(国际航空协定)5、议定书(protocol):主条约的附属⽂件,补充、解释。
《补充蒙特利尔公约的议定书》,可以与主条约同时⽣效,也可以在主条约运⾏⼀段时期后产⽣。
6、⽂件、总⽂件、最后⽂件:⽂件——在国际会议上通过的⼀般国际法规则或者解决⼀般国际法问题的多边条约,通常称为“总⽂件”。
“最后⽂件”通常不构成条约,只是正式的叙述或总括⼀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并列举通过的条约、公约。
(⽐如维也纳会议最后⽂件中就总结了会议达成的17项条约、宣⾔和规章),签署最后⽂件不等于签署了⽂件中列举的条约、公约。
7、宣⾔(declaration):有时是条约性质的⽂件,有时仅仅是⼀个国际⽂件,并⾮条约。
是否是条约取决于当事国的意思表⽰和缔约程序。
联合国⼤会通过的宣⾔,⼀般不是条约,只是对会员国的⼀种号召和建议。
8、联合声明、联合公报(joint communique):两个以上的国际法主体就同⼀事项发表的共同声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因一方违约而终止: ①废弃条约,这种废 弃 不符合条约法公约的规定, 即条约当事国一方没有正当 理由而片面终止条约; ②违反条约规定,且这项 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所必要的。
(11)情势变迁: ①缔约时的情势必须发生了 不可预见的根本性变化; ②缔约时的情势构成当事国 同意受条约拘束的必要根据; ③情势变迁的效果将根本改 变依条约尚待履行的义务的 程度;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约文的认证: 是指谈判各方代表以草 签、暂签(待核准签字)或 签署等形式承认并证明已拟 定的约文为正确的和作准的, 将作为谈判方之间拟缔结的 条约的标准文本。
1、草签:又称缩写签字, 通常用于在约文议定后须经 过一段时间才举行条约的签 署情况草签由缔约谈判代表 将其姓名的起首的字或字母 签于条约文下面。
条约终止和暂停施行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1、法律后果不同; 2、产生的原因也不同
2、条约暂停施行的原因 (1) 条约当事方共同 同意:条约可因条约规定 以及当事方明示或默示的 共同同意而暂停施行。
(2)协议暂停施行:多边条 约的两个或数个当事国,在 符合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可 以协议在它们之间暂停施行 该条约: ①该条约有这样的规定; ②条约当事方同意;
2、条约:有关政治、 经济、法律等重要问题、有 效期较长的国际条约都使用 这个名称。 3、宪章、盟约规约: 这些名称一般指某国际组织 的章程。
4、专约:一般为处理虽 然重要却并不涉及重要政策 的事项的条约。 5、协定:用于政府间或 行政部门间缔结的范围较窄 或性质不很重要、时间不很 长的事项条约。
(五)在条约无规 定、谈判国也无规定的 情况下,条约在经确定 所有谈判国都已同意受 该条约拘束时生效;
二、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 是指对于在主权平等、充 分表达自己意愿基础上的 各项有效条约,各当事方 必须按照条约的规定,善 意地解释条约,诚实地履 行条约的义务。
三、条约对第三方的效 力:是指一个条约是否为第 三方创设权利或义务的问题。 (一)条约不及第三国 (二)条约赋予第三国权利 1、最惠国条款; 2、某些国际条约; 3、某些国际组织的章程;
第九章 条约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 缔结的并受国际法支配的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书面 协议。
(一)条约是国际法主 体之间缔结的协议 (二)条约是受国际法 支配的协议 (三)条约是具有法律拘 束力的协议 (四)条约通常是书面形 式的协议
二、条约的名称 1、公约:用以称呼那些在 国际组织主持下或在国际会议 上谈判缔结的专门规定特定事 项的多边条约。
2、谈判和签约代表的 委派和全权证书。 3、条约的批准。
需批准的条约: (1)友好合作条约、和平 条约等政治性条约; (2)有关领土和划定边界 的条约、协定; (3)有关司法协助、引渡 的条约、协定;
(4)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律由不同的条约、协定; (5)谈判方协议须经批准 的条约、协定; (6)其他须经批准的条约、 协定。
4、加入和接受多边条约。 5、条约的保存。 6、条约的公布。 7、条约的登记。
第三节 条约的效力 一、条约的生效: 是指一个条约在法律 上成立,各当事方在一定 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受该条 约的拘束。
(一)条约经签署后生效 (二)条约经批准后生效 (三)交存批准书或加入后生 效 (四)条约于规定的一定日期 生效
④确定边界的条约不适用 情势变迁原则; ⑤如果情势的改变是由于 当事国违反条约义务或其他 国际义务造成的,这个国家 就不能援引情势变迁终止或 废除条约。
(12)一般新国际法强行规 则产生 2、条约暂停施行 是指条约生效后,由于 发生了国际法规定的某种原 因或事实,条约的一部或全 部在一段期间内暂时不对当 事国发生效力。
(3)废止或退出条约
(4)条约履行完毕:条约规 定的事项已履行完毕,条 约即告终止。 (5)条约被代替:(参见 条约的冲突) 为理由终止或退出条约.
(6)条约履行不可能:倘 因实施条约所必不可少之 标的物发生意外永久消失 或毁坏,以致不可能履行 条约时,当事国得援引不 可能履行
(7) 条 约 主 体 丧 失 国 际人格 (8) 断 绝 外 交 关 系 或 领事关系 (9)发生战争
缔约权:即缔约的代 表权,是指具有缔约能力 的国际法主体的有关机关 拥有的代表该主体缔结条 约的权利。
二、条约的缔结程序: 是指缔结条约一般要 遵循的步骤和覆行的手续。
(一)约文的议定: 是指各方代表通过谈判, 就拟缔结的条约的内容、文 字、生效等达成协议,并以 起草、拟定约文。拟定约文 一定都要经过谈判。
三、条约法的编纂 条约法是调整国际法 主 体之间条约关系的国际法原 则和规则的总称,其内容主 要包括条约的缔结、生效、 适用、解释、无效、终止和 暂停施行等方面的国际法原 则和规则。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条约的缔结包括国家间 的缔结、国际组织间条约的 缔结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间 条约的缔结。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缔约能力:是指缔约方以 自己的名义缔结条约、独立享 受条约权利、承担条约义务以 及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这种 能力是依国际法确定的。
四、条约的适用 (一)条约的适用范围: (时间、空间) (二)条约的冲突:是指 就同一事项先后缔结的两 个或几个条约的规定相互 冲突。
1、适用条约本身关于 解决条约冲突的规定。 2、先后就同一事项签 订的两个条约的当事国完全 相同时,不论是双边条约还 是多边条约,一般适用后约 优于先约的原则,即“从新” 原则,先约终止或暂停施行。
3、先定条约的当 事国也是后定条约的全 体当事国,而先定条约 依《条约法公约》第59 条并不终止或暂停施行 时,则先定条约只在其 规定与后定条约规定相 容的范围内适用
4、后约的当事国并不包括 先约的全体当事国时,在同为 该两条约的当事国之间,先约 如果不终止或暂停施行,先约 只在其规定与后约相容的范围 内适用;在同为两条约当事国 与仅是其中一个条约的当事国 之间,权利和义务依两国都是 当事国那个条约决定。
2、暂签:此种签署是等 待政府确认的签署,与正式 签署的签署方式一样,但在 签署人所代表的本国确认以 前,只有认证条约约文的效 果。待核准签署不须再行正 式签署,一经该国确认,即 发生签署的权利。
3、签署:是指有权签 署的人将其姓名签于条约约 文之下。它意味着签署国同 意受条约的拘束。在自己的 文本上签首位。
4、接受并赞同: (1)没有在条约上签 署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 约拘束,成为条约的当事 方,其效果类似于加入。
(2)国家在条约上签 署以后,用接受核赞同表 示最终同意受条约的拘束, 其效果类似批准,这实际 上是一种简化了的批准手 续,因为它无须本国权力 或立法机关的认可。
三、条约的保留 (一)保留的概念:是指一国 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 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 无论措词或名称如何,其目的 在于求同存异,摒除或更改条 约中的条款对该国适用时的法 律效果。
(三)表示同意受条约约 束:是指谈判方或未参加议 定条约的非谈判方最终接受 条约承认对其有法律拘束力 的法律行为,它是缔结程序 中最关键的环节,谈判方只 有作出同意受条约拘束的表 示,才可能成为条约的当事 方。
1、签署: (1)该条约规定签署有这 种效果; (2)各谈判国约定签署有 这种效果; (3)该谈判国在其代表的 全权证书中或在谈判过程中表 示该国赋予签署有这种效果。
6、议定书: 7、宣言和声明:它们有时是 条约,有时不是条约。 8、联合公报:两国政府或其 领导人的联合公报大多数不 是条约,因为有关各方没有 创立、变更或废止法律上权 利义务的意思表示。
9、换文:是双方当事国 通过交换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照 会,就特定事项达成的国家间 协议。 10、谅解备忘录:是处理 较小事项的条约。
二、条约的终止和暂停 施行: 是指一个有效的条 约由于法定原因而失去 效力或暂不施行。
(一)条约终止和暂停施行的 原因 1、根据国际实践和国际条约 的规定终止的原因主要有: (1)根据条约的规定终止; 1)期限届满; 2)条约解除条件成立;
(2)条约当事方共同同意: 条约可因当事方明示或默示 的共同同意而终止。
(三)用两个以上文字作准的 条约的解释 1、用两个以上文字写成的条 约的解释,应规定以某种文字 为准 2、作准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 的译文,解释时只作参考; 3、作准文本中的用语有分歧 时各方只受本国文字的约束;
(二)条约解释的机构: 1、条约当事国的解释; 2、国际组织的解释; 3、仲裁法庭和国际法院 的解释;
六、条约的修订:主要涉及 多边条约,因为双边条约的 修定,实际与重新谈判、缔 结一个新条约并无二至。
(一)条约的修正:是指 在多边条约的全体当事国 之间修定条约。 (二)条约的修改:是指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 之间修定条约。
(1)条约内规定可作此种修 改; (2)有关修改非条约所禁止, 并且不影响其他当事国享有条 约权力或履行条约义务,也不 涉及对有效实施整个条约的目 的和宗旨至关重要的规定。
2、批准: 国内法和国际法是不 同的。在国内法上是一国 的立法或权利机关依据该 国宪法对条约予以认可的 程序。
在国际法上,是指条 约经过国家的立法或权力 机关依据宪法认可后,该 国的代表机关对缔约各方 表示该国同意缔结该条约, 并进而接受该条约拘束的 程序。
3、加入:是指未参加议 定约文或虽参加议定约文而未 签署条约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 约拘束,成为条约当事方的一 种方式。
3、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 强行规则:是为了满足整 个国际社会的利益而存在 的,因此是不能用条约来 排除适用或违反的规则。
(二)条约无效的程序或后果 条约的无效可分为绝对无 效和相对无效。 关于条约无效的程序:主 张条约无效的当事国必须将其 主张、所提议的措施及其理由 书面通知其他当事国等。
关于条约无效的后果: 依照本公约经确定为无 效的条约是无效的。无效条 约的规定无法律效力
第四节 条约的无效、 终止和暂停施行 一、条约的无效:是指条 约因不符合国际法所规定 的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而 无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