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导游词泉州天后宫导游词_0599文档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5fa9d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6.png)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推荐文章关于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湖南金鞭溪的导游词5篇热度:湖南金鞭溪导游词五篇热度:长沙柏乐园的导游词热度:河南内乡县衙旅游导游词范文热度:天后宫建于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宗教建筑。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天后宫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天后宫导游词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
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
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
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
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535983f90f76c661371af3.png)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1)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
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
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
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文档4篇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文档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3a2707375a417866f8fe7.png)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文档4篇About the guide words of Tianhou Palace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天后宫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天津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天后宫导游词文档2、篇章2:天后宫导游词文档3、篇章3:天后宫导游词文档4、篇章4:天后宫导游词文档天后宫建于1320xx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宗教建筑。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天后宫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章1:天后宫导游词文档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0xx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
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2021福建导游词精选范文
![2021福建导游词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2d7d1f08a1284ac95043d6.png)
2021福建导游词精选范文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希望你们喜欢哦。
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xx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
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xx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ba8ea1da38376bae1fae42.png)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介绍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
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今莆田市秀屿区湄州镇)之民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较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
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4篇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9315d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4a.png)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4篇泉州天后宫导游词1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
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今莆田市秀屿区湄州镇)之民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较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
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
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5fa9d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6.png)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推荐文章关于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湖南金鞭溪的导游词5篇热度:湖南金鞭溪导游词五篇热度:长沙柏乐园的导游词热度:河南内乡县衙旅游导游词范文热度:天后宫建于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宗教建筑。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天后宫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天后宫导游词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
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
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
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
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
天后宫导游词(14篇)
![天后宫导游词(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4a599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a.png)
天后宫导游词(14篇)天后宫导游词(精选14篇)天后宫导游词篇1天后宫是天津市现存的著名道教宫观,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
它位于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最初创建于元朝(1206-1368年)时期的1320__年,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
从东向西,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
主体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
该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历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员娱乐聚会的场所,除了举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仪式外,还经常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酬神演出。
据说在每年农历3月23日为天后妈祖的诞辰,这里经常举办民间花会,吸引了很多游人。
早在1954年,天后宫就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政府又重新修复天后宫,把它作为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
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一渔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年),天后娘娘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
据1936年徐肇琼《天津皇会考》引《天后本传》及《天后传》说,林默生而神异,幼而聪颖,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侠义,能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险船只,被众人尊称为通元灵女、龙女、神女。
她死后还屡次显灵。
海舟危难,有祷必应。
洋中风雨晦瞑,夜黑如墨,每于樯端见神灯示祜,因而成为人们敬仰膜拜的护航女神。
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晋封。
宋代封之为顺济夫人,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封为天后,并且很早就在天津及东南沿海各地修庙供奉。
天津天后官建立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
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热闹极了。
有古人的诗可证。
元代张翥有首诗《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描写了拜祷天后盛况: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
最新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
![最新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2a74eb312b3169a551a4b4.png)
最新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一)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 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 实仗神庥 ,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 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 ,后易宫名为天后宫 .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 ,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规格、年代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报考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 .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二)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安平桥是国家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 安平桥 ,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 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 ,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 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 ,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 ,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 .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 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 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 ,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 ,西曰新市 ,东曰旧市 .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 ,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条!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三)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 ,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 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 , 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 , 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 , 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四)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孔庙的主要建筑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 (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 ,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 .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泮官楼上撰有榴联: 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 ,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 ,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三)棂星门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 ,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 ,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五)泮池和月台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六)大成殿及两庑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面阔七开间(41米),进深五间(24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础为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脊身有琉璃瓦件贴饰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色彩艳丽、富有闽南建筑艺术特点.殿的东西两侧东庑和西庑各18间,各长112米,宽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贤的牌位,后为作为府学的斋房.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 ,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二、孔庙陈列的文物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一)礼器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 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 ,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礼器是祭孔时用以装酒和食物的.前478年,孔子逝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将其故居立庙,所藏系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之类.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以太牢(猪、牛、羊各一)祭礼孔子 ,开创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朝迁始规定每年春秋二仲(二、八)月举行祭孔大典,即大祭 ,又称丁祭 ,并由皇帝颁定祭孔祀仪,包括祖典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服饰、舞具和供品等.本殿所陈列的礼器有铜尊、铜壶、铜牺尊、铜盈、铜豆、铜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艺精致,风格迥殊.其中云雷尊为初献(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于亚献(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牺尊形如牛状,用于终献(后奠酒),表示以农立国,永不忘本之急.总称为三献礼 .其余各器均盛五谷、酱料、果品之用.(二)乐器与舞器祭孔乐舞同属古代礼仪形式的组成部分.为公元前500余年前流行于鲁国的《韶乐》.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主要内容,自隋代至民国初期,基本沿袭一字一音的旋律.歌词四言八句: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客.神其格思,是仰是崇.其格律是我国周代雅颂乐歌诗体的承袭.祭孔所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萧、洞箫、龙笛、箎、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本殿陈列的有成套编钟和编磐.各种鼓乐,如楹鼓为全乐之纲首、每奏一句,以槌击之,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即三响三应三尾;另有一种听应鼓,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之,应共四声,搏鼓声音不甚响,但其声柔和,击法与应鼓同;楹鼓在祭祀中击之,设于门外,有东西之分;鞉鼓在大成乐加击于楹鼓之前称之兆也.祭祀时,文武百官初到,要先击贲鼓〔也称大鼓〕三百六十声、以配镛钟(大钟). 殿内还陈列各种吹奏乐器,如陶制的埙和竹制的箎,都有六个出音孔.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柔优美、协调;洞萧的发音清幽,龙笛的音色清脆,均属于雅乐;笙簧乐器能奏和音,特别是排箫,亦称凤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与编钟同.所有这些吹奏乐器合奏起来,相当幽雅柔和;拨弦乐器有古琴,形制与现代大致相同,弦面张弦七根,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乐器之一.所有陈列的器乐部有实用价值.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挥器麾,来统一乐音.麾是一根朱竿龙杖,卸麾下垂,绣有金色升降龙和五色彩云.祭祀时,麾举则乐奏,麾降则乐止.祭孔舞蹈形式分为文舞与武舞 ,作为附属礼仪形式.明代以来祭孔典礼固定为六项议程即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乐舞依随释祭仪程,也固定六个乐章:一、迎神奏《昭平》之章;二、初献奏《宣平》之章;三、亚献奏《秩平》之章;四、终献奏《叙平》之章;五、撤撰奏《懿平》之章;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其思想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德字,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礼字.舞蹈构思,承袭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乐的美学观.殿中两旁陈列着清代文武官员的礼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文舞于左,身着清代素服,手执签翟(奏板),配合音乐起舞,表现发扬蹈厉之急.武舞于右,手执干戚(武器),配合音乐起舞,以示武备之意.起舞用节指挥,左边配有古代的鼓击乐器杵.听举麾唱毕,击杵三声,以起壶上之音,曰乐统命于杵.右边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用竹质的甑横扫捂背的龃龆三次,为止堂上之乐.舞蹈形式属于古代文德之舞 ,除个别时候取宫悬之乐和八佾之舞 (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偕之舞 ,(乐。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4篇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e7527aa5e9856a57126030.png)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4篇A model of tour guide's words of Quanzhou Tianhou Palace编订:JinTai College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福建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2、篇章2: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3、篇章3: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4、篇章4: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文档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泉州天后宫导游词范文泉州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行宫。
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
据《泉州府志》载:“是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
”祭祀妈祖林氏默娘。
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传说自小有异能,救助海上渔民脱离风浪,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宋徽宗钦赐庙额“顺济”为名,即“济以顺风”之意,称“顺济庙”;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和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两次册封妈祖为“天妃”,妈祖神格提高,无论军舰、海舶、渔船出海均奉祀妈祖娘娘。
泉州天后宫妈祖导游词
![泉州天后宫妈祖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f41052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b.png)
泉州天后宫妈祖导游词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是一个以妈祖为主神的古老的宫庙。
该宫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为国家5A级景区。
无论从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角度来看,泉州天后宫都是一座独特而重要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泉州天后宫妈祖导游词。
一、建筑风格泉州天后宫的建筑风格以福建古建筑为主,既有传统南方寺庙的风格,也有部分北方寺庙的特色。
宏伟壮观的整体建筑,形式简洁大方,色彩鲜艳,展现了古代汉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审美。
宫殿建筑中的每个雕刻,每个雕花都是独一无二的,让人不由得感叹世间的奇妙和神奇。
二、历史传承泉州天后宫是以妈祖为主神的宫庙,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经过多次扩建和修复,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较为完整的建筑群。
同时,泉州天后宫也是一处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遗迹,每一层建筑、每一尊塑像都有着千年历史。
在妈祖信仰的影响下,这座宫庙也为泉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妈祖文化作为天后宫最重要的一位神灵,妈祖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厚的信仰。
自古以来,许多海上的渔民和商船都尊奉妈祖为护佑神灵,寄托着对美好未来、平安顺利、家庭幸福的期望和祈愿。
泉州天后宫的妈祖信仰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妈祖艺术除了宫庙的建筑和文化,泉州天后宫还保存着丰富的妈祖艺术藏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天后三宝。
天后三宝由“金山圣母”、“宝莲灯”和“玉带”组成,分别代表着金鱼、宝莲和玉带等事物。
此外,宫庙保存着许多名家木雕、玉雕和石雕等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五、参观须知如果想要参观泉州天后宫,需要提前购票,每人门票价格为30元。
建议在早晨来到天后宫,避免人流较多的时段。
同时,参观时需要遵守宫庙规定,不得穿拖鞋、吸烟、大声喧哗等行为。
还需要尊重妈祖信仰,不可亵渎神灵,保持安静谨慎的态度。
总结泉州天后宫是福建省内最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其作为中国著名的妈祖信仰圣聚地,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在于它代表了中国传统信仰和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南方的宗教风貌。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2篇)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5034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4.png)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
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
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
位于泉州城东____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
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泉州,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
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导游词,希望能够带领大家领略泉州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第一站:泉州鲤城鲤城又称泉州城,是泉州的中心区域,也是泉州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是泉州的象征和骄傲。
首先,我们来到了鲤城广场,这里是泉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传统的市中心。
广场中心的鲤鱼雕塑象征着泉州的繁荣和富饶,成为了泉州的地标之一。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四篇)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1a32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5.png)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____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
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____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____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____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
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
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
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
天后原是福建蒲田湄州岛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____年),卒于雍熙四年(____年)只活了____岁,据记载林默自幼“生而神异”,聪明伶俐,习水性,“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曾多次救助遇难船只,被众人称道,赞她为龙女。
她逝世后,当地百姓十分怀念,每当在航海中遇到风险时,就幻想一种超人的力量来拯救,祈祷林默的保佑,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2篇)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2f58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c.png)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____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
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____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____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____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
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
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
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
天后原是福建蒲田湄州岛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____年),卒于雍熙四年(____年)只活了____岁,据记载林默自幼“生而神异”,聪明伶俐,习水性,“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曾多次救助遇难船只,被众人称道,赞她为龙女。
她逝世后,当地百姓十分怀念,每当在航海中遇到风险时,就幻想一种超人的力量来拯救,祈祷林默的保佑,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
![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1e27d8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f.png)
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泉州天后宫,这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在妈祖信仰传播历程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古老庙宇。
我们来到天后宫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气势恢宏的建筑外观。
天后宫的山门造型端庄大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闽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山门上方高悬的匾额,上书“天后宫”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彰显出这座庙宇的神圣地位。
在大门两侧,还有威武的石狮镇守,它们目光炯炯,仿佛在守护着天后宫的安宁,给人一种庄重威严之感。
走进天后宫,就像踏入了一个妈祖文化的世界。
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
沿着中轴线前行,我们会看到第一座大殿——拜亭。
拜亭是信徒们朝拜妈祖的重要场所,这里空间开阔,建筑风格精巧。
亭内的石柱上刻有精美的对联,其内容多是歌颂妈祖的功德,这些对联不仅文字优美,而且书法精湛,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穿过拜亭,便来到了天后正殿。
正殿是天后宫的核心建筑,供奉着妈祖神像。
妈祖神像庄严肃穆,头戴凤冠,身着霞帔,手持如意,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对众生的庇佑之情。
妈祖,原名林默,她生前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在海上救险无数,深受人们爱戴。
在她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她奉为海神,祈求她保佑海上航行平安。
正殿内的装饰十分华丽,屋顶的藻井、斗拱等建筑构件都有着精美的木雕和彩绘,这些图案题材丰富,有龙凤呈祥、花卉瑞兽等,色彩鲜艳,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妈祖的崇敬之心。
在妈祖神像前,常年香火不断,来自各地的信徒们在这里虔诚地祭拜,祈求妈祖保佑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在正殿的两侧,还有一些偏殿和厢房,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
有的用于存放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这些文物包括古代的船只模型、妈祖服饰、祭祀用品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涵。
有的则是作为僧人的起居之所,在这里,僧人们每天诵经祈福,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
天后宫导游词
![天后宫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54a401854693daef5ef73d80.png)
天后宫导游词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天后宫。
先请大家转过身去,海神庙正殿背后有一副楹联,上写着:“五湖四海都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
这副楹联也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哪位朋友能够猜出它的谜底呢?它的谜底就在对面。
天后宫宫门的上方,有四个大字:“盛德在水”,谜底就是――“水”。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中,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是一个拥有大量水体的星球。
水,孕育了生命,养育了生命。
在地球表面,海洋占了总面积的71%,在海洋从事捕捞航运的人们,盼望风平浪静,盼望有一位海上保护神。
这样,妈祖就应运而生了。
传说这位女神曾生活在人间,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逝世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
民间说她有特异功能,能知人祸福,通晓天文气象,擅长海上救护,精通医学,治病救人,深受渔民的爱戴。
她死后,当地人在湄州岛上建了一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
据说,妈祖十分灵验,影响越来越大,后来,就逐渐成为沿海居民供奉的海上保护神。
宋元以来,妈祖屡受朝廷赐封,从“泉州神女”到“护国天妃”,清代时封为“天后”。
可是,民间百姓更愿意直呼“妈祖婆”。
渔民们传说:在大海遇到了惊涛骇浪,万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分危急的时候,如果喊一声“天后娘娘”,救援的速度就比较慢,因为天后娘娘要凤冠霞披,车水马龙,好长时间才能出现;如果喊一声“妈祖婆”,“则立即现身,常服不妆饰”。
看来,还是平易近人的妈祖婆对老百姓更为关切,与老百姓更为贴近。
随着移民东渡,妈祖也到了台湾。
现在,妈祖已经成了联系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和平使者。
大陆的妈祖神像多次到台湾,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各界人士顶礼膜拜;台湾的渔民也经常到大陆来参拜妈祖。
妈祖是华夏儿女尊崇的海峡女神。
天后宫有一幅八仙图。
二楼上还有八仙的塑像。
八仙的传说,始于唐代。
唐代时,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唐高宗以老子李聃为李氏祖先,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八仙是道教里的八位神仙。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经典范文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经典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69f85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c.png)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经典范文大家好,欢迎来到泉州市的天后宫。
作为泉州的文化象征和历史遗迹,天后宫凝聚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劳动,也拥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古老宫殿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文化传承等方面。
历史渊源泉州天后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已经有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它最初是为了庆祝妇女着陆的活动而兴建的,因此也被称为“妇女城隍庙”。
天后宫原属于明代碑林县城隍庙的一部分,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单独成为一座城隍庙。
在他们的历史长河中,天后宫曾经历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布局和风格。
建筑风格泉州天后宫总占地面积13000多平米,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别具一格。
整座建筑依山傍水,前山后水,层层叠叠,气势恢宏,占据了整个谷地,构成了超凡脱俗的风景线。
天后宫的建筑特别注意气流和明暗两个方面,形成一个阳刚和阴柔相互平衡的建筑形式。
在建筑的布局上,天后宫依次设置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中央都会有一座殿堂。
在正殿上方还开设了一处高耸的九层宝塔,威严壮观,成为了天后宫的代表建筑。
文化传承天后宫自建成以来,就被视为泉州文化的代表和活化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凝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髓。
在文化传承方面,天后宫的文化博大精深,庙内设有文物陈列室、书画展室等场所,收藏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南田玉鸟》、元代男墨菜花图等价值连城的珍品。
天后宫多次举办的艺术文化活动,有益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泉州市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泉州市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豪感。
综上所述,泉州天后宫是泉州市的文化代表和历史遗迹,是一个集观赏性、欣赏性、文化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
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已经为泉州市乃至全国的旅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每一个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会被这座宫殿的庄严与灵秀所感动,也能够把这份情感和美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d71e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5.png)
关于天后宫导游词3篇推荐文章关于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湖南金鞭溪的导游词5篇热度:湖南金鞭溪导游词五篇热度:长沙柏乐园的导游词热度:河南内乡县衙旅游导游词范文热度:天后宫建于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宗教建筑。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天后宫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天后宫导游词天后宫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处三岔口西岸,坐西朝东,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元代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佑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现仅有遗址。
另一为天津市现存影响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仅存的早年称西庙的天后宫,天后宫的建立与天津自古以来就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
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被众人崇拜而附会为神的。
古代航海技术很低,不少海员、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
人们恐惧大海的凶险,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
2019年推荐的福建泉州导游词五篇
![2019年推荐的福建泉州导游词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47d576bcd126fff6050b19.png)
2019年推荐的福建泉州导游词五篇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
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福建泉州导游词,仅供参考。
福建泉州导游词(一)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
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
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
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
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
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福建导游词泉州天后宫导游词
_0599文档
EDUCATION WORD
福建导游词泉州天后宫导游词_0599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导语: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福建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
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20xx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
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
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
雍正元年(1720xx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
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
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
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
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
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
殿内油漆
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
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
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
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
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
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
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
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
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