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1)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积木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积木进行构建和组合;
3.能够辨认形状并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在课前准备时认真组织积木,为学生展示构建的样例,以引导学生理解积木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分组进行构建,指导并引导学生运用积木进行构建和组合;
3.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生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辨认形状和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2.够多的积木,可以考虑从家长那里借一些积木过来;
3.课前教学计划与本节课的教学步骤;
4.课堂教学用的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步骤
步骤1:导入新知
介绍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并与学生分享构建的样例,让学生尝试认真观察构建的过程和结果。

步骤2:构建与组合
1.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构建和组合,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构建和组合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步骤3:辨认形状与分类
1.教师给予学生形状和分类的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能够正确的辨认积木的形状;
2.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和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补充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状分类等知识。

步骤4:作业布置
给予学生相应的积木构建和形状分类的作业,巩固课堂内容,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积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
将学生分组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侧重于评估学生的构建和组合能力、形状分类和视觉空间能力等。

拓展阅读
1.了解积木类别和品牌;
2.积木与STEM教育的关系。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一」【活动要求】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4.发展幼儿平衡协调能力。

5.让幼儿尝试着进行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来搭积木。

【活动准备】每人两块大积木(形状各一)、音乐磁带、录音机、花若干盆放于场地一边,小红旗2面、水桶8个、盛满水的大盆4个。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幼儿边听音乐边分散玩积木。

师:我们每人都有两块大积木,大积木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最安全。

(幼儿尝试练习)二、基本部分1.集中演示。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单脚站立在积木上,间隔跳,几个小朋友合作将积木拼起来走、跳等)2.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

3.传送大积木。

幼儿把大积木放在场地中间,并排成“十”字形四路纵队。

听老师口令“开始”,排头幼儿将大积木传给身后的幼儿,一个传一个,看哪个小组传得快。

4.游戏“给花浇水”。

场地布置:OOOOO|小|小OOOOO||OOOOO|河|花OOOOO||师:(1)前面有一条河,小朋友想想我们怎样才能过河?(幼:用大积木搭座桥)(2)请四组幼儿搭四座小桥,比一比哪一组的桥搭得好。

(幼:积木间隔着摆放)(3)请小朋友试着过小桥。

(幼儿尝试练习)(4)小朋友过桥的时候身体向前不要摇晃,脚踩稳在积木上走,也可以手臂伸向两侧保持身体平衡。

(5)交待玩法:今天我们要给河对岸的小花浇水,第一个幼儿用空桶在盆里舀水,然后一手拎一个桶过小桥,跑到花面前给花浇水,再拎空桶回来,把桶传给第二个幼儿,再以此类推。

(游戏玩2次,给获胜方一面小红旗)三、结束部分1.小结游戏情况,表扬动作正确、拎着水桶顺利过河的幼儿。

2.放松活动:放“划船歌”的录音,幼儿把大积木当成小船,坐在“船”上边唱边表演划船动作,活动结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搭积木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积木、教学PPT。

学生: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搭积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探索实践(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搭积木。

可以是搭建一座房子、一个城堡等。

(2)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比较不同积木的大小、多少,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尝试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4)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发现。

3、交流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如何正确使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出示教学PPT,通过不同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填空等练习题。

4、拓展延伸(1)出示一些有趣的积木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请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积木造型,下节课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形状的积木,了解其特征。

2.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 学习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积木的特征,并能够搭建出简单的积木结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准备搭积木的场地,确保安全。

3. 准备积木搭建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4. 准备评价表格,用于评价学生的搭建成果。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形状的积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积木的特征。

3. 学习搭建简单的积木结构,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积木的特征,并能够搭建出简单的积木结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搭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搭积木的定义和作用。

2. 搭积木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搭积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搭积木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搭积木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3. 学生动手操作,用积木搭建简单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价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对基本形状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搭建简单的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搭积木的基本技巧。

2. 搭建简单的形状。

1. 教师示范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如搭建长方形、正方形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搭建指定的简单形状。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对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第三章:搭建复杂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独立搭建复杂的形状。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搭建复杂的形状。

2. 创新搭建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搭建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动手操作,搭建复杂的形状。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搭建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方面的表现。

第四章:搭建积木作品1. 让学生能够根据主题搭建积木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根据主题搭建积木作品。

2. 团队合作和创意展示。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搭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和策划。

2. 学生动手操作,搭建积木作品。

3. 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创意展示和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搭建主题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

搭积木教学设计优秀7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优秀7篇

搭积木教学设计优秀7篇搭积木教学设计篇一《搭积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74、7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在之前学生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上一课时刚刚对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已建立了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也建立了11—20各数的表象,同时借助计数器表示数初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扫除了障碍。

切实理解本节所学内容将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搭积木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计算器等;2、学生准备: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口算。

略。

二、情境导入。

师1:你们喜欢玩积木吗?生1:喜欢。

师2:哦,你们能和老师说说你用积木搭什么了吗?生2:能。

我搭了。

今天我们和笑笑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板书:搭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参与思考,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新课。

1.活动一:(一)搭积木(出示图片1)(1)看图,找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1:笑笑先放了一三块蓝色积木,再放了2块粉色积木。

师:对,你观察的非常仔细。

生答2:或着说放了一个长条是10块积木,接着第2个长条只放了3个,又放了2个积木。

师:说的很好,大家都知道笑笑是怎么玩这个搭积木的游戏吗?生齐说:知道了。

师:看来你们已经把图看懂了,真不错。

(2)那么,你能根据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答1:一三块蓝色积木,2个红色积木,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生答2:有一三块蓝色积木和2个红色积木,蓝色积木比红色积木多几块?(红色积木比蓝色积木少几块?)师边演示边小结:(板书)其中一种典型问题:一三块蓝色积木,2个红色积木,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先摆一三块,再放2块)(3)并设问:谁会列式并解答这个问题呢?在书上P77写一写。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搭积木(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搭积木(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搭积木(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该部分主要涵盖数的认识与比较以及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掌握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20以内数。

2.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20以内直加直减的计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1.认识20以内的数。

2.学会20以内的直加直减。

四、教学环节与方法1. 热身环节在开始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热身活动,例如数数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适应一个数学环境,调整状态并充满好奇心。

2. 认识数字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先要让学生认识数字,可以通过数码卡片等方式,教学生如何正确辨认数字。

3. 学习加法和减法接下来可以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可以使用搭积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搭积木的样例,让他们自己尝试拼搭一些不同的模型。

在进行拼搭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例如两块积木相加等于多少,或者是如果从一个积木中减去一个积木,还剩下多少。

4. 训练和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概念之后,可以开始进行训练和练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同时,教师可以在训练和练习之间设定适当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调整状态。

五、教学总结本次课程主要是针对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进行的,通过使用搭积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这些数学概念。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教案

《搭积木》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搭积木活动,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20块积木、一个计数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情境一:笑笑在游戏中发现了数学问题。

她先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吗?核心问题:13块积木,再放2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呢?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思考探讨、交流想法。

(1)用积木搭一搭先摆10块积木,表示一个十,右边再摆3块积木,表示三个一,这就是13了。

在右边再放两块积木,就是15块积木了。

注意:最后两块积木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呢?(2)用计数器拨一拨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拨三颗珠子,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13。

13加2,再在个位上拨两颗珠子,就是15。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再拨2颗珠子呢?(3)知识迁移因为3+2=5,13比3多10,所以13+2就等于15。

2.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情境二:笑笑搭了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核心问题:18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交流想法。

原来有18块积木,拿走了两块,应该用减法计算。

(1)用计数器拨一拨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8颗珠子,表示18。

拿走两块积木,就从个位的8颗珠子里面拨去2颗。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拨去2颗珠子呢?(2)用积木搭一搭先摆10块积木,再摆8块,这是18块,拿走2块,就从这8块里面拿走2块,8-2=6,剩下6块,再加上这10块,10+6=16,所以18-2=1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搭积木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

1.2 教学内容:介绍搭积木的定义、种类和用途,学习搭积木的基本方法。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搭积木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搭积木的了解。

(2) 教师讲解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搭积木的种类和用途。

(3) 学生动手试搭积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

(4) 学生展示自己的搭积木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章:搭积木的形状与结构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搭积木的常见形状和结构,学会用搭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结构。

2.2 教学内容:学习搭积木的常见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和结构(如桥、塔等),掌握搭建不同形状结构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搭积木的形状和结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讲解搭积木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搭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结构。

(3) 学生动手搭建不同形状的结构,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搭建方法。

(4) 学生展示自己的搭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三章:搭积木的数字与计算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搭积木中的数字,学会用搭积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3.2 教学内容: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字(如1、2、3等),掌握用搭积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搭积木中的数字,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讲解用搭积木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搭积木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生动手用搭积木进行计算,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四章:搭积木与几何图形4.1 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搭积木中的几何图形,学会用搭积木搭建不同几何图形的结构。

4.2 教学内容:学习搭积木中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掌握用搭积木搭建不同几何图形的结构的方法。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搭积木》这一章节,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识别和命名常见的二维图形;2. 理解二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3. 能够将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与二维图形进行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积木、纸张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二维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们能否准确地识别和命名常见的二维图形。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二维图形的特征。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二维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我会让他们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二维图形,或者让他们画出一些特定的二维图形。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二维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数学之旅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搭积木》这一章节,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二维图形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积木、纸张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一个重点是学生对二维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二维图形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比如圆形的边界是一个连续的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相互平行,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三篇

【导语】《搭积⽊》这节课的教学⽬标是使学⽣进⼀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通过情境,使学⽣感受数学与⽇常⽣活的联系,进⼀步体会20 以内数的顺序和数位意识。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学习内容 -P78(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标 1.结合搭积⽊等活动,进⼀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根据11⾄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法。

3.培养学⽣动⼿操作、善于思考的能⼒。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操作,列出不同的算⽰。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善于思考的能⼒。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捧等。

教学过程 ⼀、活动⼀: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搭积⽊(出⽰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的游戏吗? 2.淘⽓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说你的想法。

学⽣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摞搭了⼗块,右边⼀摞是三块,笑笑⼜放上了两块⼀共是⼗五块,所以就是10+5=15. 淘⽓也搭了两摞积⽊,左边⼀摞是⼗块,右边⼀摞是⼋块,拿⾛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共搭了13块积⽊,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本来⼀共搭了18块积⽊,拿⾛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法。

借助书上的⽑⽑⾍帮学⽣理解数数的⽅法。

(⼆)⼩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动脑思考帮助淘⽓和笑笑解决了他们搭积⽊情况,列出了算式⽽且找到了搭积⽊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活动⼆:动⼿操作学习新知识. (⼀)动⼿操作 1.⽤你最喜欢的⽅式表⽰⼀个⼗(画图、⽤学具盒⾥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

2.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识别。

3.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并能正确识别。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积木、纸张、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形状特点。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利用积木、纸张等材料,自己动手搭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5. 小结: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复述并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长、宽、高、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 正方体:长、宽、高相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3. 圆柱:底面、侧面、高、两个底面圆心、侧面展开成长方形。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模型,并介绍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认识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正确识别。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

4.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 搭积木教案含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 搭积木教案含反思

第17课时乘车(1)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和第46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知道它们的运算顺序。

2.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提高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并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并会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2.连减。

(1)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45页问题二的情境图。

(2)问: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生:车上有8人,在七里庄车站时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3)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4)同桌讨论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指名一生板演,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8-1-4=3或8-4-1=3(5)教师说明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6)小练习: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8-1-4=3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它们的差减去第三个数。

3.加减混合。

(1)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问题三的情境图。

(2)问: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3)生:车上有9人,在九棵树站时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4)问: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5)学生列式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解法一:9-5+1=5 解法二:9+1-5=5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加法和减法)教师指出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运算。

(6)小练习:请你列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式子给同桌计算。

小结: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先算前两个数,再用所得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计算,再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编故事,提出一个连减问题,再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搭积木》教学设计之一

第二课时搭积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说一说、算一算
1 出示书上的彩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2+2=()18—2=()
2 让学生亲自搭一搭,说一说,算一算。

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果,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2可以看成10和2,2和2相加等于4,再加上10等于14。

18可以看成10和8,8减去2等于6,再加上10等于16
4试一试
14 + 5= 17—6=
让学生先算一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说一说
1 出示书上70 页的碰碰车的图,
请学生说一说4辆车中两两相碰,有几种加减法。

右图:12+4,12+6,12+3,6+4,6+3,3+4。

左图:18—5,18—3,5—3,5—2,3—2
2 请学生算一算,并抽题说说理由。

三练一练
1 初步练习:书上71页第一题看图写算式,并说一说理由。

2 巩固练习:71页第二题计算。

3 深化练习:第三题登长城。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课题搭积木单元第七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搭积木》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运算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以淡定生喜欢的游戏为主,体验探索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利用搭积木的活动,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看图写数。

2.新龟兔赛跑。

二、导入新课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师:猜猜它是什么?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喜欢。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课件出示:有的方,有的圆,五颜六色真漂亮,平时不用盒中放,能搭长桥能盖房。

(打一玩具)师:搭积木不仅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还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材及教学目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7.3 搭积木”是本节课的主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1.给学生提供积木搭建的机会,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让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学习计数和拼凑等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此次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木搭建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在体验和知识之间做好平衡,以及如何让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积木、直尺、图形卡片。

2.教学环境:课堂中心放置大量的积木供学生实际操作。

3.教学计划:将课堂分成三个环节,即操练、拓展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操练(1)引入在课前预备好一张图形卡片,并随机放置一些积木,然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并根据其尺寸和轮廓形状用积木搭建一个和图形卡片一样的图形。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在积木拼凑过程中提供一个开始。

(2)实际操作学生根据引入环节的提示,利用手中的积木搭建出一个完整的图案。

老师可以在旁边观察学生的搭建过程,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正确搭建。

环节二:拓展(1)引入在完成操练环节之后,老师可以张贴一些既有模式的图形卡片。

让学生看这些图形,然后让他们使用相应的积木进行搭建。

(2)实际操作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拼图,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规则,例如如何计数,如何判断长短、宽窄、高低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时加大难度。

环节三:归纳(1)引入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2)实际操作学生将自己在拓展环节中完成的不同形状图案进行汇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拼图的过程中有哪些奥妙。

老师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例如同一种积木可以拼出多少种图案,每一张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等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效果良好,学生们都玩得很开心,参与度也比较高。

其中一个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木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大划——唐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教具电脑课件、计数器学具计数器、小棒教学设计一、直接揭题小朋友们,你们都搭过积木吧?今天我们就来利用积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搭积木二、探究新知〔一〕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1.观察情境图并列式解决。

师:小朋友们看,笑笑已经搭好了一些积木,你们观察一下笑笑搭了多少块积木?〔课件出示情境图〕生:13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左边10块,右边3块。

师板书:10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笑笑再放两块图〕生:笑笑想再放两块。

师板书:2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生:笑笑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师:我们怎么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生:13加2等于15师板书:13+2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今天这个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生:以前的是几十几的,这个是十几加几的……师板书:十几加几2.学具验证计算结果。

师:13加2等于多少呢?大家用学具验证一下。

生用计数器或小棒拨一拨、摆一摆。

请学生演示自己验证的结果。

师同时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的结果。

师:有没有用其他方法验证的?师课件展示数积木的方法。

师:看来我们用拨珠子和数积木的方法都验证了计算结果。

3.总结口算方法。

可是如果我们没有计算器和其他的学具,我们又怎么口算呢?我们刚刚拨珠子和摆积木的时候都是先如何计算的?生:先算个位的。

师:先算几加几?生:3加2师:3是哪里的3,2是哪里的2生:计算器上个位的3,笑笑先摆的右边的积木,2是计数器个位上后拨的2,笑笑再放的2块。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 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 教学设计
三、稳固深化,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于是淘气和笑笑决定再带大家去游乐场里玩玩碰碰车〔出示大屏幕〕别看是玩,里面可是有数学知识啊。你看到了那些?〔数字〕
相碰的加法:这些碰碰车哪两辆碰在一起,就可以把他们车上的数字相加,那么,你想让哪两辆车相碰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相碰的减法:那两辆车相碰,就用他们车上的数字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按老师的要求摆积木:先摆14块积木,再放5块积木
1、你们能根据刚刚摆积木的过程提出数学问题吗?先想一想,再互相说一说?
算法总结:课件出示练一练第3题
1、请小朋友们看黑板,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是怎么计算的?
2、总结:
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不退位减法---不个位上的数相减
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8-2=16
14+5=19或5+14=19
19-3=16
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不退位减法---不个位上的数相减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的方 法,既稳固了本课的知识点,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回忆与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在知识、学习过程等方面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的知识,并反思自已的学习方式。
五、作业设计
课堂延伸
完成数学书上的练一练
八、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15或2+13=15
水平4
应用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水平5
评价
积累计算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 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 至20 个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 5 = 15 16- 2= 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 1 )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 2= 14.
(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 16
16-6=10
16-10=6
10+7= 17
17 - 7= 10
17 - 10= 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 10+ 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 -1 = 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 - 10= 1 。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 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
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4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 5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11 11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案点评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 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 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 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
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