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贴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定义: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原理: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标签效应的实验】实验一:1945年2月反法西斯即将全面胜利,在美国一次摄影大奖赛中,伊拉〃海斯与其他战士的一张照片获大奖,照片在美国印刷数百万张,而并非英雄的海斯被视为英雄而被贴上“英雄”标签,海斯处处以英雄姿态出现。
实验二:心理学家克劳特曾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
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实验三: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试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
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标签效应的积极应用】实践证明:利用“标签效应”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
☐ 1.制定切实可行的可分解的学习目标;☐ 2.制定可操作、可执行的学习计划;☐ 3.按阶段设置暗示语;☐ 4.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 5.把暗示融入学习生活中。
社会实证:未成年犯“前科标签”应该及时撕掉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提出新的改革任务: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明确其条件、期限、程序和法律后果。
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亲爱的女儿,你好:今天我们讲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叫做“标签效应”。
先说一个常见的景象。
我们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桌上往往会有一些瓶装水。
假设有的瓶装水有标签,有的瓶装水没标签,你会选择哪一瓶?实验表明,虽然两种瓶装水是一样的品质,但人们大都选择有标签的。
为什么呢?心理学认为,标签给了人们一种肯定暗示,更容易被接受。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随便举几个例子,在学校里,老师更喜欢获得过证书的学生;在招聘中,单位更喜欢名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培养干部时,人力资源更喜欢选择在大学担任过职务的员工。
这些现象,都是标签效应在发挥潜在的影响。
那么,标签效应是好是坏呢?标签效应既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
老爸分别讲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兵中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
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这个实验说明,给一些人正向的标签,这些人在标签效应的心理暗示下,会逐步变成标签所标定的人。
第二个实验。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假病人实验”。
学校招募了8个志愿者,包括一位研究生,三位心理学家,一位儿科医生,一位精神病学家,一位画家,一位家庭主妇,让他们假装病人向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反馈说幻听严重。
除了反馈的症状外,他们表现一切正常。
可笑的事情发生了。
结果,他们8人中有7人被诊断为狂躁抑郁症,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里,他们不再反馈有幻听,同时做出和正常人一样的表现。
但医护人员却认为他们的正常行为是“妄想症”加剧的表现。
正常的聊天被记录为“交谈行为”病症,正常的写笔记被记录为“书写行为”病症。
这是反向的一种标签效应,并且极度危险。
一旦被标定为神经病,无论怎样的表现,都无法摆脱“被精神病”的牢笼。
那么,面对这种标签效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简单的说,面对陌生人群要高调,面对熟悉人群要低调。
职场人必知的九个心理学效应
职场人必知的九个心理学效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评语大全、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comprehensive reviews,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职场人必知的九个心理学效应职场人必知的九个心理学效应人的心理活动变幻莫测,了解心理学会让你了解自己,一些心理学知识也适用于职场,了解相关知识,可以让你在职场更顺利。
贴标签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往往就 会根据标签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 标签内容保持一致。
(退回)
贴标签效应的教育启示 请关注公众号:赵赵的教育沉思 (电影《哪吒》中的“贴标签效应”)
你将获得更多内容
这种现象就是“贴标签效应”。
退回
1973年,心里学家克劳特做了一个实 验,它要求人们进行慈善捐款,然后 给其中一部分人贴标签。
如果捐了款就贴上“慈善的”标签
如果没有捐,就贴上“不慈善的”标签 另外一些人则没有贴标签。
然后,心理学家又再次要求他们捐款。
那些贴了慈善的标签的人,捐款的数额比第一次捐款的人更多 那些贴了“不慈善”标签的人,则更不愿意捐款。 另外那些没有贴标签的人,没有那么明显的表现。
被贴标签的人会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对 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以使自己的行为 更符合那个标签的内容。
二战期间,斗。
上前线之前,美国特别委派了几个心理 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和动员,并 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没有对犯人进行 过多的说教
而是强调犯人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 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
主要叙述犯人在监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 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 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 是如何服从指挥,如何勇敢等。
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 在战斗中的表现就如信中所说,服从指挥,勇敢拼斗。
贴标签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什么是贴标签效应? 贴标签效应的心理学实验
贴标签效应的教育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 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1.来源: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帖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2.定义: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3.案例:1.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
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2. 教授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
然后教授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
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死囚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出来,他被吓死了。
4.为什么贴标签会有如此大的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起作用:1.标签的以点概面作用一般来说,原来个体的许多特征都散落于整体之中,其某一特征很难为人特别关注,只有当它成为知觉对象时,它才会被人注意,被人认知。
2.标签的类化作用某一特征被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去反映这一特征所代表的个体。
3.标签的暗示作用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一标签,即使没有标签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由于标签的使用,常常会暗示自己必须与标签内容相一致,否则自我认知就会失调,心理就会不一致,从而产生自我印象管理,产生积极的标签效应。
4.标签的指向作用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往往会认为,我即使再努力,也很难摆脱这一标签的消极作用,因此就会错误的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放弃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转向标签所定的方向,从而更像标签所具有的特征,成为名符其实的标签人。
贴标签效应
♦GROW TH ♦麻辣课贷
說条i果^
文m昊圏/晓武
贴标签效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
于是,美国政府就 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政府 特派了几个心理学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
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k/N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他就会做出 自我印象管理,让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 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因此被称为 ‘‘标签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之所以人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存在定性导向作用,无论内容是 好还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 有强烈的影响,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能训练期间,心理学家对犯人并不进行说教,而是要求犯人 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 拟订,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有多么好、如何接受教 育、改过自新等。
心理学家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 最亲爱的人1
让他向“
标签”谕示的方向发展。
标签效应
4.为什么被贴标签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1.标签的以点概面因素: 一般来说,原来个体的许多特征都散落于整体之中,其
某一特征很难为人特别关注,只有当它成为知觉对象时,它 才会被人注意,被人认知。
-
4.为什么被贴标签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2 .标签的类化因素: 某一特征被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
标签效应
-
1.来 源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帖 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种 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
2.定义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 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 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 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
3.案例
此我们就可以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实施 积极的自我暗示,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可分解 的学习目标和可操作的学习计划,最终把暗示 融入学习生活中
-
(∩_∩)谢谢各位的观看
-
我们该如何利用“标签效应”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呢? -
5.我们应该怎么合理的运用标签效应呢?
1.合理的看待标要只看到别人的
一面。成功者有成功者的局限,失败者有失败 者的长处。不要认为小人做的事都是坏事,君 子所做的事都是好事。客观分析,尊重现实。
-
5.我们应该怎么合理的运用标签效应呢?
2.不要太过于固化标签,要勇于挑战自我。 虽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但别人说的始终是
别人口中的你,你还是你。不要只因为别人看 法而改变自己,要合理的看待。走自己的道路 让别人说去吧。
-
5.我们应该怎么合理的运用标签效应呢?
3.善于运用标签来鼓励和诱导自己和他人。 标签效应就是一种期待效应和暗示效应,因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慧眼看世界,理性“贴标签”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慧眼看世界,理性“贴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时候,我们常给剧中人物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长大后,我们也常给生活中的人或事贴上各种标签。
“贴标签”可以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但也会忽略许多细节。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贴标签”。
材料列举了从小到大我们对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贴标签的现象,指出贴标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坏处是“会忽略许多细节”。
心理学上有一种“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之所以会出现“贴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积极的“标签”,会催人奋进,消极的“标签”,会促人降格。
所以“贴标签”应该谨慎。
那么该如何看待“贴标签”?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正面谈“贴标签”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谈“贴标签”的坏处,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谈如何理性地看待“贴标签”。
行文构思上,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贴标签现象,引出贴标签这一话题;接着分析贴标签的利弊,阐述该如何“贴标签”,如需要慧眼辨细节,如需要把握全局;最后结合当下,联系自身,明确青年人面对这一现
第1页共4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效应
人际关系心理学效应1. 首因效应:哎呀,就像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要是他给你的第一印象特别好,那以后你对他的看法可能都会带上这个好印象呢!比如你去面试,一开始就表现得很出色,那面试官可能就会一直对你有好感呀。
2. 近因效应:你想想看,是不是有时候跟人相处,最近发生的事情会特别影响你对这个人的感觉呀!就像你和朋友一直关系很好,但最近吵了一架,你可能就会因为这最近的事对他态度有变化呢。
3. 晕轮效应:这可太常见啦!比如说你觉得一个人长得好看,就会觉得他其他方面也都很好。
就像你喜欢一个明星的长相,就会觉得他做什么都很厉害。
4. 自验预言:哎呀呀,要是你一直觉得自己不行,最后可能真就不行了呢!就好像你总说自己数学学不好,结果真的就一直学不好了。
5. 马太效应:这世界有时候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呀!就好比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穷的人好像就更难翻身了。
6. 仰巴脚效应:嘿嘿,人有时候有点小缺点反而更可爱呢!就像那个有点迷糊的朋友,不是更让人觉得亲近嘛。
7. 刻板效应:咱可不能随便就给人贴标签呀!不能说东北人就都豪爽,南方人就都细腻,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呀!8. 刻板印象:你说是不是不能因为一个人是某个职业,就觉得他一定是什么样的呀!不是所有老师都很严肃古板的嘛。
9. 羊群效应:人有时候就是爱跟风呀!看到大家都去做一件事,自己也跟着去了。
就像买东西,大家都抢,自己也去抢。
10. 鲶鱼效应:一个团队里有个厉害的人来刺激一下,大家可能就更有动力了呢!就像有个学霸在班里,其他人也会更努力学习呀。
我觉得这些人际关系心理学效应真的很有意思,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互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不可不知的十大心理学效应详解
不可不知的十大心理学效应详解一:罗森塔尔心理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二:超限心理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1.来源: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帖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2.定义: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3.案例:1.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
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2. 教授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
然后教授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
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死囚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出来,他被吓死了。
4.为什么贴标签会有如此大的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起作用:1.标签的以点概面作用一般来说,原来个体的许多特征都散落于整体之中,其某一特征很难为人特别关注,只有当它成为知觉对象时,它才会被人注意,被人认知。
2.标签的类化作用某一特征被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去反映这一特征所代表的个体。
3.标签的暗示作用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一标签,即使没有标签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由于标签的使用,常常会暗示自己必须与标签内容相一致,否则自我认知就会失调,心理就会不一致,从而产生自我印象管理,产生积极的标签效应。
4.标签的指向作用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往往会认为,我即使再努力,也很难摆脱这一标签的消极作用,因此就会错误的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放弃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转向标签所定的方向,从而更像标签所具有的特征,成为名符其实的标签人。
三胎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三胎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1、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当人们接受了一个微小的要求后,有人再提出一个稍大的要求,这时他对这个要求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变高。
就像是尼里门槛似的,一步步爬上高处。
通常情况下,直面很难的建议时,我们更女性主义于婉拒。
但是,在完成了一个小的要求后,我们便觉得没有那么困难了,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也就变高了。
2、贴标签效应
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贴上相应的标签时,为了使自己与所贴标签更加符合,他便会做出与标签内容相符的事情。
3、旁观者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提出了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
当出现一件紧急情况时,如果身边存有许多人同时到场,我们的个体责任感可以被大幅度弱化;而如果只有一个人到场时,这个人的责任感可以更弱,指出这就是属于自己的个体责任,也可以更大概率的回去协助他人。
4、增减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亦存有多寡效应。
人们钟爱那些整体表现得更喜欢自己的人,而不讨厌那些看上去不讨厌自己的人。
5、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源于知名的霍桑实验。
所谓“霍桑效应”,就是指那些一旦意识到别人正在观测自己后,可以产生发生改变犯罪行为的女性主义,作出与平时不一样的行径,属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
霍桑效应也可广泛用于教学中,当老师对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关注度时,学生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挥出更多的潜力来。
标签效应,
好。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主营产品 (2)、企业优势
(3)、产品质量优势
(4)、合作诚意等 4、非洲市场特点:
(1)、非洲整体穷,市场消费弱;
(2)、外汇管制严,货物抵运时间较长; (3)、非洲客户热情;
(4)、非洲要质量,丌是价格;
(5)、非洲市场大,人口多。
5、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印度人的东非情结
(4)、根据Comscore发布2011年全球视频
2011年全球视频网站
排行,YouTube蝉联第一,以43.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榜
首,比第二名优酷的2.3%整整高了41.5% 。
这是2011年全球视频网站排行:
4、总结:可见SNS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已经十分强大,充分 的利用好SNS对亍一个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一下我总共总共向大家分享了两部分:一个就是标签 效应另一个就是SNS社交媒体。
谢谢各位 !
TEMAX
为什么说是“印证印象”呢?请问大家有没有去 过日月潭?估计都是小学课本中学到的那种印象吧, 一半像月亮,一半像太阳。
现实中的日月潭是这样子的!
我们刻意去寻找那种脑海中的印象,就是印证印象,就像 去印度旅游一样,众所周知印度火车卖挂票,我们就是去 印证这一现象的真实性。大家请看这张图片。场面是丌是 很火爆?
2、SNS作用 (1)、紧跟时代潮流
(2)、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SNS社交网络的“多对多”信息传递模式具有更强的互 动性,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3)、建立SNS品牌;
在互联网上建立并推广企业的品牌,通过互联网快速 树立品牌形象,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4)、视频分享营销 视频较亍文字和图片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趣味性,表现方式更富有新颖,并 且主题明确。
什么是贴标签效应
•
正因为贴标签对学生能产生较大的影 响,所以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班主任及科任教 师要充分运用它有利的一面,对后进生进行 教育。
• 一、尽量给后进生打及格分 • 无论是平时回答问题、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 末考试,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对后进生放低标准,尽 量给予他们及格分数,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一 些难度较大的题,可作为附加题,只供成绩好的学生 做。放低标准给后进生打及格分,就等于在他们身 上贴上“我能及格” “我能学好”的标签,这样的 标签能催人上进,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苏霍姆林 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他对学生 “从不给予不及格的分数”,他认为,对于学生,“没 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 童受到压抑”。给学生不及格的分数,就是无形中 在他身上贴上“不行” “学不好”的标签,这种标 签越多,学习后进生的成这种体会:给 学生贴上好的标签时,就会产生好的效应;反 之,给学生贴上坏的标签时,则会产生坏的效 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应?
• 一是标签内容的暗示作用。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 是集体中的“好角色”时,就会按“好角色”的标 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二是教师的语言权威作用。 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看来,教师的语言具 有很高的权威性,当教师在某个学生身上贴上某种 标签时,这个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按标签上的内容 行事。三是导致交际行为的调整。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好的学生喜欢在一起活 动,而那些不守纪律、贪玩好耍的学生也往往形影 相随。
• 三、给后进生写评语应以鼓励为主 • 班主任给后进生写评语,应在实事求是的基 础上,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使用伤害性的言 辞。鼓励性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美好的遐想,看到 光明的未来,这犹如给他们贴上“我的未来有希望” 的标签,后进生会用这张标签的内容来约束和规范 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近朱者赤”的效应;相 反,如果班主任过多地写出后进生丑陋的一面,有意 在后进生面前绘出一幅不光彩的画面,无异于在后 进生身上贴上一张坏的标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 “近墨者黑”的效应。
标签效应:“标签”会对内容有强烈暗示与影响
标签效应:“标签”会对内容有强烈暗示与影响作者:许亮生来源:《财会信报》2018年第28期“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因贴上标签后引起的行为叫做标签效应,它来自心理学家克劳特的一个实验:克劳特曾经对一批参加慈善活动的人张榜公布,有捐献的人被授予“慈善者”的称号,没有任何捐献的人则被纳入“无捐献”名单。
过了一年后,克劳特再次组织了一次慈善活动,结果发现:去年那些捐了钱或物被冠以“慈善者”的人要比去年那些“无捐献”名单内的人表现积极得多,他们继续捐钱捐物。
“无捐献”名单里的那些人则要比没有被下过任何结论的人对慈善更冷漠。
据此,克劳特得出了上述标签效应的结论。
当一个孩子被家长和老师经常说成是笨孩子,他就会自信不足,难以进步;当一位员工被领导经常批评,指责他的能力底下,他也会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使他的潜能难以挖掘出来,在“领导看不上自己,还有什么值得表现的呢?”的逻辑定势笼罩下而情绪低落。
反之,一些人若得到某些正能量的激励性的称号,同样会作出与这些称号相匹配的行为。
各行各业莫不如此,被任命科长、局长的人,自有对应的印象识别和行使权利的反应。
再如,一个拥有歌星称号的人,平时会积极练嗓子;一个有作家称号的人,平时也会勤于练笔。
他们都会在各自的标签下认领自己。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罗森汉恩博士曾经在1972年作了一项“假病人实验”:他找来三女五男分别扮假病人,分别是一位研究生,一位儿科医生,一位精神病学家,一位画家,一位家庭主妇,三位心理学家。
这八位“病人”就诊时均告诉精神病医院的医生:自己幻听严重,但言行完全正常。
经醫生诊断,结果7人为狂躁抑郁症,被关入了精神病医院。
当时医生并没有识破病人是假装的。
关进精神病院后,假病人纷纷要求出院,医护人员却认为这是“妄想症”的加剧;假病人与人聊天也被视为异常行为;假病人写字写信都被看作是精神病的递增,全都记录在病历中。
贴标签有利有弊议论文
贴标签有利有弊议论文
说到给人贴上标签,我们就要说一说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原因在于标签具有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他对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
有时,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恰恰是使其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而发展。
假如你被贴上的是正面的标签,那么你也有可能向正面发展,对你有着正面的影响,但反之假如你被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那么对你的影响就可能是负面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棒球选手被邀请到监狱里与犯人交流,他进去后首先给犯人们讲的是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他幼年第一次玩儿棒球时,无意间就把父亲的牙打出了血,父亲没有责骂他,反而称赞说孩子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棒球选手。
第二次打球时,他又不小心把家中的窗户玻璃打碎了,父亲依然赞许到孩子,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世界冠军。
棒球选手讲完这个故事后,翻人们都有所感悟,纷纷议论起来,这是一位放生站起来说你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经历,我们遭遇的窗框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父亲的回答,我的父亲当时就呵斥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罪犯。
要是可见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标签效应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里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太高,而而孩子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上课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为此常受到老师的斥责,父母也失望之极。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丧失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任意放纵,但如果家长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效益,
不是指责孩子而说些鼓励的话,那么结果也许就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给人贴上标签。
那样将会影响到别人,并且无法正确地看待别人。
贴标签心理活动方案策划
贴标签心理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贴标签心理活动源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标签化”理论,即个体以标签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价。
这一活动通过让参与者贴标签的方式,让他们摆脱刻板印象、减少偏见、增进相互了解,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效果。
该活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群,尤其适合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团队建设、员工培训等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进相互了解:通过为他人贴标签的方式,增进参与者对他人的了解,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
2. 提高沟通效果:活动中的互动和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
3. 减少冲突和误解:通过活动,帮助参与者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减少冲突和误解,促进团队和谐。
4.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活动中的合作和互助,培养参与者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促进团队协作。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 分组活动:根据参与人数,将参与者分为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活动。
2. 标签准备:为每个参与者准备一个标签,标签上应包含个体的优点和特点,可以是肯定的、正面的标签。
3. 互相贴标签:每个参与者将自己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然后在活动规定的时间内,为其他参与者贴上标签,标签上可以包含参与者的优点、特点和其他积极评价。
4. 分享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活动经验和感受,总结活动的收获和反思。
四、参与者:1. 参与者数量:建议每个小组的参与者数量在4-6人左右,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理解。
2. 参与者背景:活动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士参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与者的背景和特点。
五、所需资源:1. 场地:根据参与人数选择合适的场地,如教室、会议室等,确保参与者可以舒适地进行活动。
2. 标签:每个参与者和每个小组都需要准备足够的标签。
3. 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和参与人数,安排适当的时间,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讲解员:活动中可以提供讲解员,为参与者讲解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操作方法,帮助活动的顺利开展。
社会心理学中的效应
社会心理学中的效应咱就说,在这社会心理学里啊,可有好多有趣的效应呢!比如说那首因效应,就好像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他要是给你留下个好印象,嘿,那之后你看他就咋看咋顺眼。
这就跟你去买东西一样,第一眼瞅着好看的,后面就越看越喜欢。
还有那个近因效应呢,就好比你跟人吵架了,哪怕之前关系再好,这时候你满脑子可能都是刚刚吵架那不愉快的事儿,前面的好都容易被忘掉啦!这不就跟吃苹果似的,最后一口要是酸的,可能你对整个苹果的感觉都变了。
再说说晕轮效应,哎呀呀,这可有意思了。
你要是觉得一个人某方面特别好,那他其他方面在你眼里可能也闪闪发光呢!就像你觉得一个明星长得好看,就觉得他啥都好,演技也棒,人品也佳。
可别被这效应给迷糊了呀!还有那自验预言呢,你心里咋想的,可能就真会变成那样。
你要是觉得自己肯定不行,那没准真就不行了。
这就好像你总觉得今天会下雨,结果你出门都不带伞,最后还真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社会助长效应也挺好玩的。
你一个人干活可能不咋带劲,但是人一多,嘿,你就来劲了。
就像跑步,自己跑可能跑一会儿就累了,要是和一群人一起跑,那说不定还能多跑几圈呢。
刻板印象呢,就是咱容易给一群人贴上一个标签。
比如说觉得北方人都豪爽,南方人都细腻。
可这世界这么大,哪能都一样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呀!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效应,在生活中可有用啦!别因为首因效应就对人一锤定音,也别被晕轮效应迷了眼,更不能被自验预言给框住了。
咱得客观地看待人和事,别被这些效应牵着鼻子走。
你想想,要是咱不懂这些,那得多吃亏呀!可能因为刻板印象就错过了一个好朋友,或者因为近因效应就和本来关系不错的人闹掰了。
这多不值得呀!所以说呀,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效应,就像给自己多配了一副眼镜,能让咱把这世界看得更清楚,和人相处得更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得好好利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不是吗?。
说什么什么就会实现的现象
说什么什么就会实现的现象
什么效应说着说着就成真了?
1、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贴标签效应”,也叫“暗示效应”。
就是父母常对孩子贴各种标签,而孩子由于三观还不成熟,他们无法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只能依靠父母的“标签”来知道,自己是谁,能成为谁。
他会从心里慢慢认同父母的评价,把自己等同于父母的评价,找各种“证据”证明父母的评价。
不是他故意要跟你对着干,而是他潜意识中,趋向于变成你眼中的那个他。
于是,你说孩子笨,他会更笨,你说孩子慢,他就更慢,你说孩子胆小,他就愈加胆小。
2、说着说着就成真的了是坚定效应。
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这种心理超越了自信,是一种确信的心态。
这是一种坚强的信念,在我们面对失败与挫折的时候,信念就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并能防止我们因坎坷与挫折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入误区、盲区。
一个人不怕不成功,就怕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只要坚信,一切皆有可能。
贝科尔效应
贝科尔效应贝科尔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提出,是指一旦给人贴上某种标签,人的行为就会朝着这个标签靠拢,最终成为符合标签的样子。
贝科尔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还表现在组织、企业和社会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们的行为和态度是如何受到他人评价和标签的影响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贝科尔效应的应用和影响。
一、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贝科尔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人的评价和标签可能会对个人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面标签可以激励个人积极向前,如“优秀”、“聪明”等,而负面标签则可能导致个人自我贬低,如“愚蠢”、“懒惰”等。
因此,在培养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要学会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正确识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避免受到负面标签的束缚。
二、组织与团队管理贝科尔效应在组织与团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者如何给员工贴上合适的标签,对员工的成长和团队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合理的标签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如将员工分为“潜力股”、“核心骨干”等。
然而,不当的标签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
因此,领导者应慎重使用标签,避免给员工带来负面影响。
三、企业品牌与市场营销企业在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过程中,也应关注贝科尔效应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购买决策往往受到品牌标签的影响。
一个好的标签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高品质”、“环保”等。
反之,负面标签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如“劣质”、“不安全”等。
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重视标签的作用,通过传递正面信息,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社会评价与公共舆论在社会评价和公共舆论领域,贝科尔效应同样显著。
媒体和舆论对个人、团体或事件贴上标签,会影响公众的看法和认知。
如对道德模范贴上“英雄”的标签,对犯罪分子贴上“罪犯”的标签。
这种标签效应在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媒体和舆论要承担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避免传播负面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效应——“贴标签效应”
李文慧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效应叫“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浆糊?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
留下印痕,就是纸上会撕下疤痕!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什么贴上标签会发生如此大的效应?一般认为如下因素在起主要作用:
一是标签的以点概面作用。
一般来说,原来个体的许多特征都散落于整体之中,某一特征很难为人特别关注,只有当它成为知觉对象时,它才会被人注意,被人认知。
二是标签的类化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特征被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去反映这一特征所代表的个体。
三是标签的暗示作用。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一标签,即使没有标签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由于标签的使用,常常会暗示自己必须与标签内容相一致,否则自我认知就会失调,心理就会不一致,从而产生自我印象管理,产生积极的标签效应。
四是标签的指向作用。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一标签,他往往会认为,我即使再努力,也很难摆脱这一标签的消极作用,因此就会错误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放弃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转向于标签所定的方向,从而更像标签所具有的特征,成为名副其实的标签人。
这一心理规律无论是在学校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因此,请你重视语言的力量,重视你对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评价,请你一定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评价我们的孩子;不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去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做任何的界定。
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孩子就会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