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学案31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案31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82d22025ed630b1c59eeb544.png)
B
点拨三、各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与动物激素的比较
1.各种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名称
生长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幼嫩的芽、叶和 发育中的种子
未成熟的种子、幼 根和幼芽
主要是根尖 根冠、萎蔫的叶片
促进植物生长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果实发育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细胞分裂的部位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例题1.下图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此实验主
要说明( )
B
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顶端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促进植物生长的物 质多 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 D.顶端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
例题2.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
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 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B
例题5.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
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根据实验结 果,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 L-1时,抑制根的生长, 促进芽的生长 B.若解除了顶端优势, 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 10-6 mol· 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 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 则促进茎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 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 引起植株增高,促进
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 织分化,延缓衰老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 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 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①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 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多细胞数目促进 生长。 ②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③植物个体发育中各种激素协调作用。 ④促进果实发育——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 两者不是一回事。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3c52d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2.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1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五、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2、脱落酸3、细胞分裂素4、乙烯探究活动探究芽的向性运动在验证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实验中,可以提示学生将大蒜、洋葱、萝卜等植物倒放或侧放,观察芽的向性运动。
探究植物的茎运输生长素运输的方向可以就植物的茎是否会把生长素向上运输?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从选材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探究活动。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春天(3月),选未长叶的杨树将几个枝条折弯,使其顶芽向下,观察生长发育的现象。
在实验设置完成以后,应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做出预期,并做观察记录。
当枝条上的叶片全部长出后,汇总观察记录,做出总结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教案2设计思想:1、设计主线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70e5253df111f18583d05a63.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福建省福州一中生物组张气教学构思:《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材内容较多且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但若采用讲述法进行教学,学生还是较容易接受的,但这就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
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便是引入了生长素的发现史,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这也将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达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本节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教材内容则在第二课时完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过程。
因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生长素的发现,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最终验证假设的综合实验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这节课应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暗线则是实验思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结论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的是旧教材的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几乎是空白的,所以本节教学的难点就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虽然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涉及实验设计,但学生仍没有很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实验能力很欠缺,所以在本节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将难点分散,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同能力。
教后反思:这是一堂公开课,在开课之前,在其他班有先上了这堂课。
在第一次上课时,我不是开门见山的引入向性运动,而是提供一些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让学生对生命活动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入“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且概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方式,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则先设疑。
学案5 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案5 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cc449ce2cc58bd63186bdbc.png)
学案5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校高20 级班学生: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作用(Ⅲ)。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发现的过程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_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在传递到下部______时,造成____面比____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传递到下部―→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______造成的―→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幼叶和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从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________。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________进行。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知道吗何为形态学的上端?何为横向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1)低浓度________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度过高时会___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顶端优势(1)现象: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________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_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
3.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________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a—萘乙酸、2,4-D等。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5ba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0.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3. 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4. 能够解释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2.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3. 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2. 掌握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2. 实验材料:植物生长素溶液、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功能,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
3. 解释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信号传导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如根生长、茎伸长、开花等。
3. 鼓励学生讨论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激素进行实验。
2. 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2. 强调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进行讨论。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f12b9f121dd36a32d8287.png)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夯实基础】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认真复习教材中详细介绍的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几个实验,不需要死记硬背,重在理解每个实验的步骤、结论以及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
需要明确的是:对于胚芽鞘而言,在其向光性中,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以及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都在;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缩写是,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部位是,是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
2、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的部分,如等处。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从方向上分有三种:①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也就是只能地运输。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②横向运输: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局部(如:根尖、茎尖)的一种运输方式,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才能发生,如:单侧光、重力等。
③非极性运输:在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进行的一种运输方式。
★不管哪种运输方式,从生长素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角度讲,生长素的运输都属于。
知识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1、生长素具有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它还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以及防止落花落果等的作用。
2、作用特点:具有性,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与浓度有关,还与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以及植物的种类有关。
具体规律是——①幼嫩细胞比衰老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②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芽>茎;③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以下是重点中的重——点——⑴顶端优势:①概念:顶端优势指的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理解即可)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大量积累,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提醒:a、越靠近顶芽,侧芽受到的抑制越明显;b、植物的地下部分也存在顶端优势。
)③应用:打顶摘心等。
⑵向光性的原因(以胚芽鞘为例):图解:概述:当胚芽鞘尖端感受到的刺激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得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向光一侧,由于生长素能够,从而造成背光一侧比相关一侧,于是表现出向光性。
人教版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学案
![人教版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2b5027e2bd960590c677d4.png)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2)实验中运用了对照原则,如达尔文的实验中,①为实验组,②③为对照组;温特的实验中,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增加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3)实验中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①达尔文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尖端的有无和感光部位的差异。
②温特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2.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原因:生长素的调节作用。
(3)举例:茎、叶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和花柄的负向地性。
(4)意义: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性(5)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吗?【提示】是。
(6)含羞草叶子受刺激后就合拢是否是向性运动?【提示】不是。
由于它是由不定向刺激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1)产生: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合成,由色氨酸合成,而在衰老的组织中合成较少。
(2)运输及特点(1)极性运输——在胚芽鞘、幼根、幼叶、芽中,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极性运输性质的植物激素。
①实验:②结论:在胚芽鞘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运输的方式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2)横向运输——薄壁组织中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
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如下图:A、B为极性运输,C、D为在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3)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
特别提醒: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等因素引起的。
(3).分布(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7ba6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植物的激素调节适用对象:高中高一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2. 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3.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和调节机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调节机理。
教学准备:1. 活动板书、白板和彩色粉笔;2. 植物激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活动板书上写上“植物的激素调节”,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问题,以激起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分类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等)及其作用。
步骤三:作用机理(15分钟)1. 介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促进落叶和果实的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如受伤的植物释放乙烯气体促进其他叶片的脱落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激素调节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激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参与调控的机理。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提出几个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步骤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植物激素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步骤七:总结(5分钟)1.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活动板书、白板、彩色粉笔;2. 植物激素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 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节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de1bf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1.png)
1、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0b848852458fb770b563f.png)
存在或产生部位本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 B.湿度 C.阳光 D.空气2.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3.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A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B,C用不透光的锡纸) ()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6.造成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A.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B.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C.顶芽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D.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7.下列选项中,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琼脂块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琼脂8.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9.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10.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11.“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实验舱内水平放置得一株幼苗,它的生长状况是()A.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C.根、茎都向上生长 D.根、茎都水平生长12.欲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13.将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14.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A.培育无子番茄 B.果树整枝修剪 C.棉花摘心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15.扦插的枝条带芽,易生根成活的原因是()A.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B.芽能产生生长素C.芽生长迅速 D.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分裂二.填空题:16.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083d31a6edb6f1aff001fbc.png)
山东昌乐一中 2011-2012学年高二生物复习学案集编号19 编制时间:2012-6-12《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学案编制:王福玲徐军胜审核:王福玲审批:【课标要求】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自主复习】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发现单侧光照射使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时,会造成比生长快,因而实现向光性弯曲;2.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造成;4.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思考】1.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3.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4.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叶和发育中的。
由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运输:(1)运输:即由运输到。
它是运输。
(2)运输:发生于成熟组织的中3.分布: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等处。
(三)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是一类由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
具体表现在:既能也能;既能也能;既能也能。
【思考】哪些实例可以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三、其他植物激素:除生长素外,其他植物激素还有、、和。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记住主要作用)【自学效果检测】1、下图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2、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 )3、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4、(07潍坊统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生长素与棉花的落花落果无关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课堂探究】知识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例题1】生长素发现历程中的实验及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思考】1、达尔文的实验中,①②两组实验对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两组实验对照实验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b.2、温特实验的对照实验是什么?____________ ______3、拜尔实验为什么放在黑暗中进行?__________ _______【例题2】对胚芽鞘A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 )A.Q处向左 B.Q处向右 C.P处向右 D.不弯曲【归纳总结】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运输方式_______【变式训练】如图是燕麦胚芽鞘生长所进行的实验(图中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知识点二、有关生长素的作用的分析【例题】据图回答问题:(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3单元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3单元 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9ace6ba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e.png)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物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各种代谢活动及生殖发育能够严格有序的进行,需要各系统、器官及细胞的协调统一;生物体作为环境的成员,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本节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③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④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因此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知识基础上,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84815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6.png)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向性运动、植物激素等概念。
2.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对照实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操。
2.通过生长素实验的分析和体会,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依据观察现象,科学设计分析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论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受重力影响的玉米种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目的引课通过录像引出本节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录像入手,使注意力集中指向授课内容,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察设问(展示三副图)放在窗内的盆花,倾倒的植物,岸边的树设问 1.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2.这些现象分别是由什么刺激引起的 3.这些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观察,分析,讨论:培养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学会分析现象找规律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必要时加以点评,学生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启发引导从身边现象入手,学会归纳科学概念,得出向性运动的概念应用寻找身边的向性运动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开启思维辨析示图片:含羞草受震动小叶会合拢,这是否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发表观点,互相评判,生生互动,自己解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启发出示受重力影响的种子,问向性运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思考,分析实例得出结论,学会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辩证思维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外界刺激,内因与生长素有关对生命现象向深层次理解过渡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激发兴趣铺垫展示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加强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了解对比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探究如何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玉米胚芽鞘具有向光性?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讨论并根据学案分组设计实验,展示从中选出几组不同设计展示,设计同学讲解设计思路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不同设计进行思考比较讨论互评教师引导互相评价,寻找最佳思路,完善实验设计,逐步学会实验的设计,加深对对照实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必修三3.1《植物的激素调节》课程教学设计
![必修三3.1《植物的激素调节》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4881b7fab069dc50220176.png)
必修三3.1《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植物的向性运动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③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提前准备好的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
四、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结合讲述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应用flash和powerpoint课件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设疑、学生讨论、表达、演示和讲述的方法。
学生想、看、比较相结合。
“想”就是思考并回答问题;“看”就是看课件、看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学习知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初步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观察总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时刻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结合教材小字部分归纳: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先推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能力。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dbbd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5.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植物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植物激素研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激素的定义及分类2.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3. 植物激素调节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植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和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的作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激素调节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奇妙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激素的好奇心。
2. 植物激素的定义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特点和作用。
3.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详细讲解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
4. 植物激素调节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机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激素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研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植物激素概念、作用和调节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和动画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物激素调节过程。
2. 实验材料:准备植物激素实验材料,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小组实验。
3. 参考书籍和论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拓展其知识视野。
八、教学拓展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如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抗逆性等。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97c9ee45c3b3566ec8b4e.png)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重难点) 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难点) 学习内容: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1) 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右图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芽鞘受到单侧光刺激,弯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③ 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____________ ;④ 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部,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 鞘 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②对照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③和④对照得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____________(2) 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 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时,造成伸长区背 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 •詹森实验(1) 实验过程及结果:切下胚芽鞘尖端,中间放一 ______________ 单侧光照,尖端下部弯向光源生长 (2)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可以透过琼脂片传 递给下部②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______________ 直立生长 ①二②王 向光弯曲生长琼脂片詹森的实验示意图拜尔的实验示意图3•拜尔实验(1) 实验过程及结果:将胚芽鞘尖端切去,并移至一侧, 现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下部 分布不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一、考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Ⅰ)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二、知识梳理:创新设计第172页三、典型例题【例1】《创新设计》第174页“即时突破”第1题【例2】《创新设计》第175页“例2”【例3】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解析:A中插入的琼脂块属无效插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左侧玻璃片属无效插入,因分生组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一段,右侧玻璃片插在胚芽鞘尖端稍下,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故胚芽鞘尖端下部左侧有生长素,右侧无生长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中云母片属无效插入,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中插入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向左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向下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
答案:B【例4】(2009年广东生物)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所示)。
正确的结果是【例5】(2009年江苏生物)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因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上芽的数目可能不同,故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生根效果可能不同。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正常进行,因失去地球引力的作用,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
答案:A评析:要做好本题,需熟练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
四、高考真题1.(10重庆卷)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答案:B解析:此题也为识图题,但图形是书上没有的,是原创的,这就更加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了。
结合文字和图形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表面上是一个均匀光照而实际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则是一个单侧光,表面上植物的茎在上、下方要受重力影响有差别而实际上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只受单侧光的影响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多于向光侧,此时两侧的生长素的浓度都是促进生长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故茎向光(下方)弯曲生长。
同理植物的根不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水平生长。
所以答案B正确。
2.(10浙江卷)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植物有五大类激素,其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长芽和生根长芽,此题中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出芽,所以我觉得答案为B。
3.(10江苏卷)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10 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A.浓度高于6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从图中看出浓度为10-6时也是促进生长的,只是弱了,A项错误;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C项错误,D项正确。
4.(10海南卷)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答案】A【解析】低温贮藏过程中低温抑制了脱落酸的生成是种子解除休眠,在后期赤霉素的增加可以打破休眠,使种子萌发。
5.(10北京卷)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进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
请分析并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_mm。
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 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
答案(1)调节;1 (2)①氧气;②均匀(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
(4)7.0;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C;重复实验【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实验,同时考查考生从题干和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考点几乎每年都有考查。
【要点透析】(1)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据图2,1mg/L 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震荡培养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的量,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混合均匀。
(3)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可以减少切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4)据图2,生长素类似物A 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 ,与7mm 比较,浓度为0.001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 的结果相比。
浓度为10mg/L 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试验。
6.(10新课标)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
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请回答:(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1a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1a 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
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12a a a c d →→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2a 。
请预测2a 与1a 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
【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
(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 ;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曲线为一钟形曲线,在顶点为生长素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效果都会降低。
【评析】生长素的两重性是生长素复习中的一个要点,对于这个实验应该说是让人很意外的,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实验的能力,这样这道题才能解答的很完整。
7、 (10全国卷) 3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
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时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
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
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
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关;(2)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
【答案】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五、巩固练习1.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答案】B【解析】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A是生长素无法运输到尖端下面,B 是锡箔使胚芽鞘尖端无法感受到单侧光,B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