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你就是一道风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原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写字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庐⼭的云雾》是⼀篇优美的写景散⽂。

课⽂通过对登⼭路上,⼭岭、⼤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的描写,赞美了庐⼭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语⽂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3课《庐⼭的云雾》原⽂、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帮助到您。

【原⽂】 景⾊秀丽的庐⼭,有⾼峰,有幽⾕,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分神秘的⾊彩。

在⼭上游览,似乎随⼿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道,常常会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顶上的⽩⾊绒帽;那些缠绕在半⼭的云雾,⼜像是系在⼭腰间的⼀条条⽟带。

云雾弥漫⼭⾕,它是茫茫的⼤海;云雾遮挡⼭峰,它⼜是巨⼤的天幕。

庐⼭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泻千⾥的九天银河;明明是⼀匹四蹄⽣风的⽩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座冰⼭…… 云遮雾罩的庐⼭,真令⼈流连忘返。

【教案】 教学⽬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内容,感受庐⼭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热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初步感受庐⼭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庐⼭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的云雾() ⼆、细读课⽂第⼀⾃然段 (1)⾃由读,找出⾃⼰喜欢的句⼦多读⼏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第⼆⾃然段 1、⾃由读,画出中⼼句。

2、哪些句⼦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写得这么优美?(体会⽐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结⽅法。

四、运⽤学法⾃学第3⾃然段 1、⾃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优质课教学设计(2课时)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与可贵,带着自信的青春热情和自强的青春态度去把握青春,珍惜青春。

能力目标:具备感知美好青春的能力,提高交流合作、表达感受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的特质,懂得激发自己的自信、自强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青春飞扬》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一框。

本框题作为七年级下册起始单元《青春时光》中的组成部分,以青春的生命教育为底色,通过前两课对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铺垫,打破青春期的局限,把青春视为人生经历中一段美好而重要的时光,帮助学生把对青春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在本单元起到升华的作用。

本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成长的渴望”与“飞翔的力量”两部分,强调将青春活力导向生活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热爱青春、欣赏青春,帮助学生以自信的青春热情和自强的青春态度去把握青春,珍惜青春。

三、学情分析青春期的青少年,年少气盛,精力旺盛,渴望证明自己,但如果他们的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和肯定,就容易陷入失落、挫败感中,变得敏感、脆弱和自卑。

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有助于他们感受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这就需要引领青少年探索青春,把握青春,对青春作出理性规划,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用积极的行动释放青春的力量,证明青春的自我。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畅所欲言感知青春材料:出售青春某青春销售店在电视台播了一则“出售青春”的广告。

广告称:本店有青春可售,批发零售皆可。

欲购从速,相关事宜面谈。

某位年近40岁的女士来到了青春销售店。

她对售货员说:“给我一份18岁的青春吧。

”评价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特质,导入课题。

反馈指导设问:1.这位女士为什么要买青春?2.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青春是什么?它有哪些特质?小结:每个人对青春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青春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状态:既充满着向上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又有精神状态上的独立、自由、理想、憧憬、信念、拼搏和飞翔的渴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难点)1课时。

◆任务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而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诗作的魅力。

◆任务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欣赏美丽的峨眉山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方法点拨: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4.理解诗意: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君:指同住峨眉的友人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诗意: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静静流淌的水面上。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而下去往渝州。

5.体会感情(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聆听四季雨声感悟生命真谛——《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根据情感需要,用指定符号在文中标画出重音与停连,设计朗读脚本。

3.依据脚本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重点难点】1.感知各种“雨”的形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任务二:赏雨·设计性情标签任务三:听雨·朗诵特色金句任务四:品雨·发现修辞奥秘任务五:悟雨·品读作者情思【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校读书协会计划举办“四时美景”好文推荐活动,刘湛秋《雨的四季》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会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为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蝉.(chán)花苞.(bāo)娇媚.(mèi)棱.镜(léng)粗犷.(ɡuǎnɡ)睫.毛(jié)衣裳.(shang)铃铛.(dānɡ)端.庄(duān)静谧.(mì)屋檐.(yán)凄.冷(qī)化妆.(zhuānɡ)莅.临(lì)造.访(zào)吝啬..(lìn sè)干涩.(sè)草垛.(duò)绿茵.茵(yīn)咄.咄逼人(duō)池畦.(qí)高邈.(mǎo)冷冽.(liè)淅.淅沥.沥(xī lì)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2)种子或孢子发芽。

小学语文_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江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江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江南》,请大家来齐读课题。

2.学习“江”师:同学们来看课题中的“江字”是我们本节课的生字,“江”的偏旁是三点水。

我们第一次接触三点水,请同学们来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滴水的图,一滴水就像一个点,落下弹起的水滴就像下面的提]是啊,三点水这个偏旁就是由水的形状变化而来的,所以带三点水的字都是和水有关,你还知道哪些?下面跟老师再读读课题吧!3.了解汉乐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歌距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首诗的作者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古诗都不一样,因为汉乐府不是一个人名,而是汉朝时收集古诗的一个机构,收集的都是民间朗朗上口、富有情趣的一些诗歌,我们今天学习的江南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究竟讲了关于江南的什么呢,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读,好吗。

二、初读课文1、教师领读。

[出示带拼音的诗句,生字变红]2.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醒:请同学们摆好读书姿势,大声的来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变红的生字,开始吧!3、小老师领读带拼音的生字。

4.去拼音同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三、诵读诗歌,学习生字,感悟意境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读诗句,指导读好节奏师:谁能来给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教师评价:你读的真准确啊!读的真有古人的韵味啊,老师还听出来了你还读出了停顿(出示停顿)谁能在像他一样来读一读?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2)学生字①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字,这个字你们能猜猜是诗句中的哪个生字吗?(采)你怎么猜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上面像手,下面像摘的东西]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出示采东西的图片]采这个字就是根据人们采花手部的样子而造出来的,上面的爪字头就像人们采东西的手,下面的“木”就是人们采摘的东西,多形象啊!跟老师来读读吧。

师:我们可以采什么?这节课是采的什么?②[出示图片:荷塘]师:同学们,看,这一大片荷塘中的一角,你看我们可以采什么啊?[学生说:莲蓬、莲花、莲叶]同学们,在这下面啊,还藏着一种美食呢[出示莲藕]。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写字教学(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第3课《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析文章的美点,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美。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

三、教学设想七年级学生初踏入中学,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有无限期许。

在学习过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学生能意识到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情感美,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修辞知识,但通过朗读的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以及体悟作者情思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雨的四季》作为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落实重音、停连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朗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配乐雨的声音及四季雨的图片)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写在早春的信笺上》。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散文风格。

2.介绍背景《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先生,他被誉为现代山水文学的代表,其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第五课 我就是一道风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课 我就是一道风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我就是一道风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奇特的价值和魅力,能够积极接纳自我。

2. 学会自我欣赏,增强自大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掌握一些增强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的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我欣赏的能力。

2.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的地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点和鼓励。

2. 制作PPT课件,包括课程导入、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等内容。

3. 准备一些用于教室互动的小道具,如纸张、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欢迎同砚们进入新学期,思考“什么是自己?”、“每个人都是并世无双的”。

2. 展示相关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给你的感觉如何?”3. 引入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我就是一道风景》。

(二)课程讲授(20分钟)1.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自我认知的观点,如何认识自己。

3. 引导学生思考“你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4. 讲解如何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欣赏自己。

5. 讲解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组,每组5-6人。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主题,例如:“你的优点是什么?”、“你认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缺点?”等。

3. 小组内讨论,鼓励成员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 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四)教室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接纳自己、发挥优点等。

2.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同砚们积极面对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

3. 提醒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关注自己的心里世界,做一个自大、乐观的人。

(五)作业安置(1分钟)请同砚们回家后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生活中去”,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设计教案全一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设计教案全一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设计教案全一册单元第一单元课题1我是独特的1.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学会教学目标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3.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心。

重点:通过研究使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教学重点、的优缺点。

难点难点: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分析自我,相自我,完善自我。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大家来相互看一看,我们跟别人长得一样吗?学生相互看一看,发现自己跟别人长得都不一样。

(回答:不一样。

)2、教师引导:是的,我们每个人长得都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们都是独特的。

揭示课题:1、我是独特的二、寻找自己的特点(一)寻找自己外貌上的不一样。

1.老师展示光头强的照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告诉我们光头强看起来与我们所有人不同的地方。

光头强没有头发。

2、教师又出示大耳朵图图的照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大耳朵图图跟我们长得不一样在哪里?图图的耳朵非常大。

3.老师指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和别人不一样。

那么,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4.学生们分组交流,谈论他们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二)寻找自己活动中的不一样。

1.老师指导:同学们,除了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的研究能力和活动能力也和别人不一样。

2、出示课本第2页小朋友看书、打篮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有哪些特别之处?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喜欢阅读,看书的时候很认真。

图3的两位小朋友喜欢打篮球,运动能力很强。

4、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最擅长什么?可以结合生活个案调整用《反思》中的具体例子谈谈自己擅长什么。

5.同学们分组交流自己的长处和亮点。

(三)他人眼中的我1.老师指导:同学们,除了在镜子和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点,也可以像赵鑫一样从别人的观点中了解自己的特点。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教学目标】1.认识短诗。

2.知晓短诗创作方法。

3.创写短诗。

【教学程序】一、导入诗歌是文学中的贵族,再没有一种文学形式比诗歌更典雅含蓄、音韵和谐、字简意丰的。

现代诗歌依诗行长短,可以分为长诗和短诗。

今天我们走进九下第三课,一起学习《短诗五首》。

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仿写旁批,认识短诗这是一篇自读课,自读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中有旁批,大家能够看到五首诗中共有四处旁批,有引发思考的提问式旁批,有帮助理解内容的点拨式旁批。

比如,《萧红墓畔口占》的旁批:是自言自语,又是寂寞地倾诉。

诗句简短却意味深长。

这个旁批有两句组成,第一句指向理解,第二句指向赏析,第一句采用“是……,又是……”的句式。

请结合时代背景,以第二首诗歌的旁批为例,为其他四首诗仿写旁批。

背景展示1.《月夜》写于1917年。

当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首诗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

五四前后,沈尹默在北大任教,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萧红墓畔口占》写于1944年11月。

萧红1942年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

1941年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

1944年作者获释后,前去探访萧红的墓地,写下这首诗。

3.《风雨吟》写于1941年11月。

一场暴风雨强势袭来,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与风雨如晦的局势何其相似,诗人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情怀”,写下了这首短诗。

预设:《月夜》:是独立的个体,也是不屈的代表。

诗句意象丰富,有画面感。

《断章》:是在看,也是在被看。

诗句视角多元,蕴含哲理。

《风雨吟》: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

诗句情感饱满,富有力量。

《统一》:是万物多样的“一”,也是九九归一的“统”。

诗句闪烁着思辨的光芒。

这是给单个诗歌写旁批,我们还可以给诗歌分群,试着给一类诗歌写旁批。

如果我们给这五首诗建群,大家想一想可以依据什么标准来分群。

1.依国籍分类写旁批。

四首中国诗:是告别旧体诗,也是迎来现代诗。

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文学风景,洞见革命时代的崇高精神|《风景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重点字词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体悟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赏析六幅风景画的特点及其思想内容,体悟解放区军民战斗生活和崇高精神。

2.赏析文章,多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教学过程任务一:阅读课文,初步解读风景1、赏析前三幅图画第三幅图中所说的“弥满着生命力"指什么?指积极参与“生产”充满激情、乐观富有生活气息自然是伟大的,有何体现?(可从前三幅图中分别找一个体现)广阔苍凉、若人怜爱、静穆温暖人类是伟大的,有何体现?苍茫无边的沙漠里行走;改造自然;生命力量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人民支援革命甘愿走沙漠,解放区劳动人民乐于劳动,艺术家甘愿参与生产。

2、赏析第四、五幅图画什么是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区别于客观的物质自然(第一自然),是指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物质自然共同创造出的风景。

3、赏析第六幅图画任务二:整体理解风景,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1、横向的风景。

①沙漠驼铃②高原归耕③夕河晚归④石洞雨景⑤桃林茶社⑥北国晨号2、纵向的风景。

并用两个词分别概括他们的特点。

第一风景:自然世界的风景。

客观、荒凉第二风景:高贵精神的风景。

改造,乐观,追求、积极第三风景:民族精神的风景。

守护、坚毅小结:横向的风景体现出散文选裁的散,具有联想性、发散性纵向的风景体现出散文神的凝聚,沿着一个方向,层层深入3、在六幅横向的风景中,有哪些身份的人?分别有哪些活动?各族人民、农民、艺术家、革命青年、战士运送物资、劳动、学习、休息、战斗形散:看似独立的六幅画面,各种身份的人,做着不同的事。

神聚:六幅画面所展示的相似性,即有关荒凉的自然,有关人的活动,有关人的精神。

任务三:局部赏析画面,进一步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1、镜头组合式画面,赏析时需要换成一镜到底式画面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教学设计 教案

断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或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关于哲理的诗歌,引入本文这篇现代诗。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惠能《菩提偈》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二、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齐、文字的洗练,又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富于象征意味。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三、写作背景《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岀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4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道理。

一场暴风雨把大地变得天昏地暗,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于是他写下了《风雨吟》。

四、文题解读“断章”,即不完整的作品,标题揭示了本诗“不成篇章”的特点。

五、全文分析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赏析:第一行中,“你”是看的主体,周围一切风景都是被“你”看的客体;而在第二行中,曾作为看风景的主体的“你”陡然一转,成了被看的客体,“你”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

看与被看是相对的,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都是相对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_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2、运用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一处风景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3、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通过观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资料和表演赞颂祖国的美景,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我的祖国》】这首歌美吗()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生:我从这首歌中听出了祖国的山河非常壮美。

生:我知道了祖国土地辽阔,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2名学生回答)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板书课题】我们来一起读课题。

二、放眼华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出示课件,初步感知活动1.赏美景.师:首先我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相机讲解】桂林山水:这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日月潭:堪称明珠之冠的台湾日月潭。

布达拉宫: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秀丽的庐山。

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

黄果树瀑布: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九寨沟:被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黄鹤楼: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黄河。

师:看完这组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5名学生答)生:我真想去这些地方看看!师:我也想去看看!生:祖国的山水真美!我为我是中国人自豪!师:你是个热爱祖国的孩子!生: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

师:我们要向你们学习!看得出,大家对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有了初步的了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远去的路》人教 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远去的路》人教 版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或观察结果,设计一个美化街道的景观或景色。

5、培养学生美化自己家园,热爱美化身边的公共环境,充分表达学生对环境美化的“人文”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使学生应用透视变化的规律观察大自然表现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三、教学过程:礼仪: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今天请跟随老师一起观察一段视频,注意观察听讲,并举手回答问题。

(一)引导阶段视频导入展示一个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公路视频。

师:播放公路上汽车行驶的视频,问题:视频中公路和路两旁的树具有什么变化?师生交流后,共同总结出: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很大、很宽、很高;相反,离我们远的会觉得很小、很窄、很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视觉现象,《远去的路》。

(二)发展阶段1.自主学习:让学生看教材自主学习,运用观察、发现、分析的方法,总结出透视的规律。

2.合作学习展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图师: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小组共同观察并讨论生活中的这种视觉现象,启发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线现象。

3.微课展示透视概念(现象)4.学生尝试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这些透视现象,老师这里有张图片但需要补充完成,(生尝试添画)老师指正并出示完整的透视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七单元自然之趣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

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单元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并且在练习写作时,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创新。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发展阶段:
1.欣赏作品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通向远处的马路》、《工厂里的马路》和用旧彩色印刷品拼贴的风景画。

课件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透视关系,凸显画面的空间感)
2.教师示范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示范如何制作一幅透视关系的拼贴画。

第一步: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第二步:定远山和大树
第三步:正视的房子
第四步: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方法贴出景物。

3.欣赏作品
4.创作要求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透视知识,用粘贴的形式创作一幅乡村的小路或城市的大街、小巷。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感受观察透视等知识,并把刚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难题,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
六、展评阶段
展示、评价部分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等,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乡情。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2、通过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二、依标导学,深入探究课文大家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对课文有了这么深的了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大家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什么是搭石么?人们是怎么挑选,摆放搭石的?(理解“平整方正”“两尺左右”,体会人们的细心和爱心。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来发现,感受这之外更感人的美吧!1、请同学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朗读是安排三位学困生,这样便于掌握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大家自己再来朗读一遍,边读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生在谈自己发现的美时,会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师提示: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锻炼孩子们概括能力。

)3、下面让我们来逐段欣赏文中的美景吧:⑴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美?(引导概括出:老人及时调整搭石,教师相机板书。

第五单元 一路风景一路歌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第五单元  一路风景一路歌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一路风景一路歌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主动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学会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还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4.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材内容:●精读课文:1.《海上日出》2.《记金华的双龙洞》●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1.《颐和园》2.《七月的天山》●习作:游补充资源:1.《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2.《三亚落日》(王唯唯)1. 能理清几篇课文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还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四下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

教材选编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

这是4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游记,分别描绘了海上日出、金华的双龙洞、北京颐和园、新疆天山的美景,读来生动有趣,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奇特的想象,初步感受游记的基本特点。

《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把游览经过写得清楚明了,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空隙及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你就是一道风景教学设计八年级刘艳平课题:第三课第一框不必太在意课时:1教材分析:本课时作为第三课你就是一道风景第一框内容,主要从初中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切入,来介绍青春期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自我认识和接受的烦恼,引导学生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外貌、身材、身高等问题,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悦纳自己。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青春期阶段。

一方面,个体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并处于关键时期。

开始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有了主动、全面、深刻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始辩证地分析自我。

另一方面,受到认知、动机、需要以及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容易过高或者过低地估计和评价自己以及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不为自己的生理特点而烦恼;了解欣赏“自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能力目标: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善于捕捉自己的闪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教学难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总想追求完美,总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总希望所有的缺陷都远离自己;理解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黑板、粉笔、图片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动画视频,并介绍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故事。

以此导入新课你就是一道风景第一框不必太在意。

学习新课:第一环节:面对自我悦纳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恼人的“少白头”》。

师:有的人为”少白头”烦恼;有的人为身高烦恼;有的人为体型烦恼;有的人为肤色烦恼……真是所有的快乐都相似,所有的烦恼各有各的不同。

请欣赏情景剧:《梅梅同学的烦恼》学生表演人物:梅梅心理医生场景:心理诊所剧情:上小学的时候,梅梅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而且能唱会跳.是班上的文艺骨干。

上中学后,梅梅常常在镜子前没完没了地端详自己,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缺陷太多了:身材有点矮小且不够苗条,眼睛不仅是单眼皮且有点小……每想到此,她总是低头不语,越来越不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尤其不敢面对他人。

时间长了,班里也没人理她了,她就整日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孤独中痛苦。

师:如果你是梅梅的好朋友.清你帮她走出目前的困境?生:梅梅同学应该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第二环节:心理医生活动:说出你心中的烦恼。

师:其实,有烦恼的又何止是梅梅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学生说出心中的烦恼,老师引导同学为开导。

3、归纳小节:大自然造就了每一个人,就赋予了每个人独特的、不同于别人的容貌、身材、气质和智慧。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有某些缺陷,但是,你不必为自己的生理特点而烦恼,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环节:分组讨论——自主学习阅读材料P24“小讨论”。

师:你怎么看待柴静与父母的这场冲突?学生根据课文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

学会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和悦纳自己。

板书设计:不必太在意一、青少年面临自我悦纳问题:身体、外貌、身高、穿着............二、为什么不要太在意:——P23三、正确认识和接受自己: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P24感悟角思考如何理解学会欣赏“自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本框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框:没有超人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第一框中初中生对身体的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内在特质的的认知。

阐述了人不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幻想完美、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学情分析:同上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过于追求完美是不可取的。

使学生明白人的能力有差异,不要盲目追求十全十美。

引导学生多看自己的长处,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倾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人的能力有差异,不要盲目追求十全十美。

引导学生多看自己的长处,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看自己的长处,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唐朝大诗人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学们你如何理解这几句诗句,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超人?导入第二框新课没有超人。

第一环节:不要幻想完美(1)阅读角学生阅读P25《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思考:1.杨振宁博士的这一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你是否曾经有过想做某件事却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现在,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教师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会有缺陷和不足,没有超人存在。

我么应该客观地、全面地看待自己。

第二环节: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1)阅读角阅读黄美廉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多看自己的长处,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2)财富清单引导学生列一份财富清单,了解自己的长处。

这些长处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是需要我们好好运用的。

(3)实践营地“实践营地”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只是才能不同罢了(1)专家视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能有多种类别,不同类别的智能使人各具不同的天分。

“专家视点”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智能的多元性。

(2)判断自己的智能倾向根据智能类别,判断自己的智能倾向。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倾向,既能增强学生乐观、自信的态度,又为学生今后的努力、发展提示了方向。

(3)为同学设计卡片做一张写有同学智能倾向的激励卡片送给同学。

归纳小结:初中生不仅要学会认识自己,也要学会认识他人。

发现、了解同学的智能倾向,既可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提高观察别人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人,增进同学友谊。

板书设计1、让学生懂得过于追求完美是不可取的。

2、使学生明白人的能力有差异,不要盲目追求十全十美。

3、引导学生多看自己的长处,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4、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倾向。

课后练习:本框基础训练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在前一框基础上,对初中生内在特征的认知。

让学生了解我们不是超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到自己,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

第三框:打开自己的宝藏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潜能,相信自己有潜能并努力开发潜能。

2、使学生明白潜能是蕴藏于人自身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3、使学生明白潜能是可以不断挖掘的。

4、让学生了解开发潜能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潜能,相信自己有潜能并努力开发潜能。

2、让学生了解开发潜能的方法、途径。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潜能,相信自己有潜能并努力开发潜能。

2、让学生了解开发潜能的方法、途径。

教学过程导语:每个人都有潜能,但潜能的发挥程度却是千差万别的。

一、潜能是金矿(1)、潜能是巨大的使学生明白潜能是蕴藏于人自身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2)、超越“极限”通过小资料超越“极限”,使学生明白潜能是可以不断挖掘的。

二、我也有潜能(1)、人人都有潜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对潜能的认识误区:认为潜能是少数天才、杰出人物的专利。

我们要纠正这一错误认识。

(2)、找一找自己的潜能三、开发潜能如果不去开发潜能,有可能失去这笔财富,使学生懂得潜能的开发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

四、打开宝藏的钥匙打开宝藏的钥匙即开发潜能的方法、途径,教材中介绍了磨练、自信、自问三种途径。

(1)磨练、自信、自问磨练是开发身体潜能的良好途径,自问是开发思维潜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自信是开发自身潜能的良好心理基础。

开发潜能的方法很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2)其他打开宝藏的钥匙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总结: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同时我们必定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

所以,我们要学会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进而发掘自己的潜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板书设计:打开自己的宝藏1、帮助学生了解潜能,相信自己有潜能并努力开发潜能。

2、使学生明白潜能是蕴藏于人自身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3、使学生明白潜能是可以不断挖掘的。

4、让学生了解开发潜能的方法、途径。

课后练习:基础训练教学反思:本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育学生学会辩证看问题,做一个扬长避短的优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