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合集下载

2018年广东卷高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指导

2018年广东卷高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指导

2018年广东卷高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指导高考历史考试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的简答题要求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以下是对2018年广东卷高考历史简答题的答题指导。

题目一:请简要分析秦朝与汉朝国家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影响。

在回答这道题目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一、秦朝国家制度的演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封建制度,并采取了集权统治的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建立:通过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一统天下。

2.郡县制度的建立:废除了诸侯国制度,设置了郡县,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提高了国家的统一性。

3.法治的推行: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中央对民众的控制和管理,推动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汉朝国家制度的演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

其国家制度的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宗法制度:通过加强封建礼制,巩固了皇权,提高了王朝的统治地位。

2.设立太学:创办太学,用于培养人才,加强了中央对知识分子的控制和引导,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分封制的调整:汉朝将大量土地分封给诸侯王,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同时也避免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政治不稳定。

三、影响1.封建制度的确立:秦朝和汉朝的国家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对后世封建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央集权的加强:两个朝代都通过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一统天下,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3.法治观念的推行:秦朝和汉朝在法律制度的推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法制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4.封建社会的形成:两个朝代都加强了皇权,巩固了封建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回答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回答题目时,可以适当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指导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指导

(四)专题实施举例
1、课型分类 2、专题举例 3、史观渗透(及切入点分析) 理论渗透,专题切入,练习提升
(五)专题同步训练
1、考纲要求:能力立意 2、训练分类:当堂、自习、周测、月考 重点:高考题、模拟题、原创题 3、文综测试 4、强化技巧 5、应考心理
三轮——应试促提升 1、训练为主 2、提升技巧 3、稳定心态 4、关注信息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检验
考前: 期考命题—方向 考前教育—信心、技巧 考中: 双发双收,单人监考 严格监考,巡视服务 考后: 统一阅卷 满分答卷 考后教研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提升
原则:注意及时性 突出典型性 强调扩展性 体现规律性 讲究激励性
谢谢大家!

前提
四备 备教材、备教法 备学生、备学法 四结合 备教法与备学法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备知识传授与备能力培养 备教师活动与备学生活动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关键
两个结合
老师讲与学生问相结合; 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三个允许 允许学生出错、质疑、争辩。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特色
五必须 有发必收、有收必看、 有看必批、有批必评、 有评必补
三、多措并举,决胜高考
(一)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1、班级同心——众志成城铸辉煌 2、全组同力——集思广益力量大 3、文综同德——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备、讲、批、辅、考、评
1、班级同心——众志成城铸辉煌
确定老师的角色 ①做好学生知识上的老师 ②做好学生生活上的父母 ③做好学生心理上的医生 ④做好学生纪律上的向导
规范,强化信
(一)专题复习目标 (二)专题制定依据 (三)专题制定过程 (四)专题实施举例 (五)专题同步训练

2018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素材)

2018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素材)

2018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第一、知己知彼,把握命题——近五年全国高考主观题一览表学术性(尽量反映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情境性(设计新材料新情境,重视史料证据,发挥历史的特有功能)时代性(隐形考查社会热点,以史为鉴,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良知)基础性(源于课标“教材”,高于教材,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多种能力)提示:把全国高考试卷订在一起,经常研究,将会收获巨大。

第二、注重基础,突出主干试卷归类,单元归纳,主题归类,方法归类第一阶段(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打响第一轮复习攻坚战第二阶段(轮):“一化(知识系统化)三改(课堂训练反思)”贯穿古今、关联中外。

第三阶段(轮):“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八字方针。

灵感复习法——要求“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和命题者斗智斗勇。

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类(第7周)共4个单元主题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政治文明、制度创新与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②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③南方是全国经济重心。

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注意明清在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继续发展;但从世界潮流看,在政、经、思、外交等方面落后(中西对比)重要历史概念汇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宗法制、分封制、三公九卿、郡县制、推恩令、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行省制、内阁、军机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赋税制度(初税亩等)、土地制度(井田制等)、租佃、手工业、重农抑商、市、坊、市舶司、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百家争鸣、孔孟荀思想、理学、心学、朱熹、两程、王阳明、清初三大家等几个主题归类示例:中国古代和近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1.古代:逐渐占统治地位思想战国形成蔚然大宗;西汉正统地位;魏晋佛道发展;隋唐三教合一等;宋明理学和心学;明清批判继承。

2018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考前必看)

2018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考前必看)

2018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考前必看)2018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100多天的时间,有准备者方可从容应对。

结合老师的高考阅卷经历和网络的一些资料,本文整理了以下的这些东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首先,请相信高考无捷径但是有路子,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所有的技巧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分数,但是得分的重点还是要靠基础知识。

因此,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XXX)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策略指导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策略指导

历史考前策略指导【历史选择题解法】1、历史试题的审题,必须解决四个问题:审清时间、主体、条件、核心。

(1)审清时间:确定试题内容所发生的确切时间或时代,并要再现这个特定时间内的时代特征、发展趋势、历史潮流、主要矛盾等。

(2)审清主体:主体就是试题指定的专门的思维对象。

(3)审清条件:就是试题向考生提供的题目内容与解题的已知部分。

除了审清试题中的显性条件,还要注意对它的隐含内容作深入的发掘。

(4)审清核心:就是确认试题的中心思想、主题,判断命题者的基本观点。

2、解题:(1)直接选取法。

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

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

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2)排除干扰法。

当遇到一些难于直接选取的试题时,可以用此法,即排除干扰,汰裁迷惑。

具体操作时,要分两步走,先排除后比较。

注:所谓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3)题干还原法。

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①“实质”就是指事物的本质。

②“主要原因”是指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对事件有较大影响的原因。

有的题目也表述为最主要的、最显著的……。

“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的角度、阶级的角度,从历史事件的本质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把握。

如“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奴隶的斗争B诸侯争霸、抢夺土地 C 国君承认土地私有制D铁器、牛耕的使用(D)※怎样区分和解答选择题中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ks5u方法指导]“根本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总结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总结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1、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

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

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

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

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高考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历史的备考策略你计划好了吗?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回归教材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

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经过几轮复习过后,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们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看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很多同学常常出现最后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的复习备考感觉。

2007年的我省高考文综历史卷得分偏低,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差等原因靠成的。

因此,回归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是当务之急。

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一般地讲,要熟记教材的基础知识,牢记教材的每一节内容、每一个知识点。

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多看教材,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甚至还要过好背这一关。

只有过好了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才能熟能生巧,这样就会为我们以后的复习逐渐扫清障碍,最后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

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

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也只有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才能应对高考命题的不断发展变化。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指导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指导
3.取史实或逻辑表达宏观性、概括性、稳妥性、不绝对的选项,回避过于绝对化、具体化、明确化的表述的选项。这
是由社会科学的特点决定的。
4.多用排除法,同学法普遍反映只剩下两项时总是错选,怎么办?此时细节就重要了!首先将两项进行比较,看其不 同之处(注意各自的含义、区别、指向是否一致、主体是否有区别、使用的概念有何不同、修饰语是否适当),再重读 题干,并分别与两项连在一起读一遍,感觉哪一项更合理,此时应当机立断作出判断,即便还不能拿定主意也要选一个, 不要再在此题上浪费你的时间和感情了,因为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拿下此题了!你已“尽人事”了,剩下的“听天命” 吧!
(一)第42 题开放性题目,
近几年高考第42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其“变”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形式上”和“设问的要求上”。但万变不离其宗,即
考查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的思维。其难度一般不很高(比选择题容易多了!),故同学们不要怕、不要慌、不要急,要沉
着应对,你可以将其当作你的语文中的材料作文的形式和套路做,只不过要求用历史的方法而已。
二:源于所学知识 依据知识组织答案的前提是一定要注意“时间限定”和问题的“中心词”和“角度”。 (1) 首先定位问题的“时空”,从知识体系中找相关的内容做答案。 (2) 然后注意问题的中心是什么,是否有角度限制,在你已有的相关知识体 系中搜寻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结论做答案。 (3) 历史主观题一般是围绕一些重点、热点主题设计:如人口、环境、城市 化、教育、世界市场与全球化、道德与法律、民生、一带一路、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科技等,每一特定主题都有其相关的规 律性、常见的观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特定的历史知识相关,做答案时可相机行事,适时运用。
2、变化二:材形式多样,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抓住中心主旨也是关键。

2018高考考前指导(历史)

2018高考考前指导(历史)

2018高考考前指导(历史)第一部分解题方法与规律一、选择题解答基本原则(一)时间:选择题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不符合时间范围的选项首先要排除。

有些时间明确告知,选择时要时刻关注之,有些时间是通过关键词推测的,如出现“红军”“中央苏区”、“八路军”等特定时间才有的概念时。

如第典型例题1、2、3题(二)排除法:1、在选项中出现基本史实错误,直接排除,如典型例题第4题A选项。

2、在选项中出现用词不严谨情况的,一般是要排除的选项,如典型例题第5题B、C两项“主要”一次用词不严谨,不符合题目原意。

3、遇到两个选项是同一个意思时,一般两个都要排除。

如典型例题第6题AC两项都是1949年,此时当慎重排除。

4、如果两个选项史实均正确,又基本符合题目意思,必须选一个时,通常题目不是为了考察历史常识,而是为了理清材料的逻辑。

此时应重读题干若干遍,直至理清材料所要强调的观点为止。

(三)题干还原:选择题已经选出答案后,要将答案置于题干当中,看语句是否顺畅,逻辑是否合理。

如典型例题第7题(四)阶级分析:要特别注意本质上区分两件历史事件,比如明清之际的儒学本质上仍然是封建知识分子的诉求,当时尚未产生资产阶级;毛泽东思想不是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阶级属性不同。

(五)典型例题1、《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2、《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共80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共80张PPT)

(一)从能力到素养
• 3.关键能力 • 理论能力、释读能力、时序能力、方法能力、评价 能力 、论证能力、叙述能力、解释能力,其中核 心是解释能力。 • 能力的综合性特点;关键能力与观念、品格既有区 别又有联系,关键能力是观念与品格的能力表现。
(二)指向素养的命题
• 选择题: • 反映对历史的认识程度才叫选择,不能把选择题变成简 单的判断题。(正误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 主观题: • 主观题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主观,不去重复已知才叫主 观。借助已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重在探究的路径、 方法、质量等。
(2016· 全国Ⅱ卷·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
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管理失控
(2017· 全国Ⅱ卷·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 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坊市制度瓦解 C.农业技术进步 B.土地集中加剧 D.海外贸易拓展
(2014· 全国Ⅰ卷·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 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C.非善非恶
B.本质为恶
D.本善习远
(2016· 全国Ⅲ卷·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17· 全国Ⅰ卷· 26)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答题策略指导讲座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答题策略指导讲座

• 分析:材料没有涉及“提倡国货抵制洋 货”,故A项错误;村料没有涉及“倡导教 育救国”,故B项错误;“提倡改良莫差过, 凡事均需切实做”表明歌词意在希望民族 产业改进提高,故C项正确;“佛山雕 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表明中国部分手工业产品优于洋货,不能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D项错误 答案 C
本题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全 面准确地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题 意要求,迁移用所学知识,切勿以点概 面,片面化。本题不但要注意20世纪初 上海的时间、空间信息,包括材料中 “手工品………远胜洋货”“提倡改良” 等信息,还要结合所学近代经齐结构变 动的相关知识,注意材料信息与题意的 关联。
• 问题二:提取信息不准确 ①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含义。 例如,“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 只有青壮年。'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在此,我们只 能从其材料的本意角度来分析该题,这 里西方某学者所言并非本意。“美国没 有童年”并不是说在美国没有小孩子, 而是说美国历史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美国“只有壮年” 则指的是美国从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成 熟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考查题 常见问题及根治方案
高考要求:考试说明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 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二是整理材料,最大限 度地获取有效信;三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在做获取和解读 信息能力考查题时常出现以下两类问题
• 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 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间与材 料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广告成功,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可知追求新思想 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村料只提及广 告的宣传,并不代表改良社会风俗已经成 为国民共识,故C错误;村料只是广告宣传 而已,谈不上推进文明,况且在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文明的推 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告 的字消十分有限,故D项错误 • 答案 B

2018年高考冲刺历史学科考前指导

2018年高考冲刺历史学科考前指导

2018年高考冲刺历史学科考前指导第一部分重点知识提示(一)【中国古代史部分】1.我国古代四种地方制度分封制(西周确立、发展,至春秋时期瓦解),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国并行制(西汉前期,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危机),行省制(元朝开始,为明清的行政区划奠定基础)。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任官原则由宗法血缘向行政任命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郡县制向行省制的转变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反映出地方区划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小,对地方的管理日趋严密。

2.区别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制度确立于战国,结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则建立于秦朝,发展于西汉至元,明清得到空前强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这一制度最终结束于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3.唐朝的中书省和元朝的中书省职能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4.明朝的内阁和英国内阁区别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本身没有决策权,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英国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最高行政机构,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5.有关一些工具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的成熟。

耧车——西汉播种工具。

翻车——三国曹魏时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宋代灌溉工具。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的工具。

花楼机——明清时期丝织工具。

6.中国古代手工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形成了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从商周时期开始实行“工商食官”即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在明清以前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开始曲折中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

江苏省如东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考前指导(word版)

江苏省如东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考前指导(word版)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考前指导2018年6月一、审题及解题方法:(一)选择题解题注意点:1、审题过程中要耐心,在看清题意的情况下冷静思考。

(1)要看清题干要求:首先看清题干中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内容、类别等,抓住材料的主旨。

其次看清题干所示历史现象是什么?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哪个方面的?由题干所给特殊时间联系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

(2)要看完四个选项,不能看到前面的选项有点对就选,置后面的选项于不顾。

要看清设问角度。

2、答题过程要细心,关注细节,巧用答题方法。

(二)非选择题解题要领:审题必须把握“一个前提”:“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两个原则”:“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答题要求“三个规范”: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二、重要考点例举:(一)制度演进、经济发展、思想进步是相互关联的。

1、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虽然思想主张不一,但其共同的理想是重建、稳定社会秩序。

其原因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小农经济得以发展;而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为此,儒家主张“仁”、“礼”、提倡德治、“有教无类”来建立公平公正的有序社会,而公平公正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前提。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来恢复社会秩序。

法家通过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来控制社会,稳定秩序。

墨家主张停止战争、厉行节俭、举贤任能来实现社会稳定。

(2)汉朝时期,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大一统”“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新儒学,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北宋时期,出现了儒学危机与统治危机,重建儒学体系不仅是振兴儒学的需要也是巩固统治的需要,两者是一体的。

理学围绕社会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一整套理论。

对理学的评价要结合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及历史影响客观分析。

【解题指导】2018-2019高考历史考前按类型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2018-2019高考历史考前按类型解题指导

2018-2019历史(答题规范)解题指导第一模块:高考41题、45题常考的五种题型以及解题思路★高考45题,中外改革主要考查特点:回避教材出现的6大改革,以新材料、新情景来考察与改革相关的,例如改革的特点、作用与影响、改革的原因和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评价这场改革等;分值特点至少有一个地方是奇数分,7分或者9分(这几年6分、9分;8分、7分经常出现;同时要兼顾5分、10分分值的出现;解题要注意分值情况,答题要点不得少于最少点数)1.★★原因、背景类:把握特定时间(历史阶段),注意历史事件的历史阶段。

也就是要把分析的历史事件放在相应的时代以及和这个时代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国内形势)等主要几个要素。

例如:例一:通商银行反映的时代背景:解题关键材料显示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可以得出近代中国大的时代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办理”----受西方银行业的影响---西方文明的传入;“藉以融通中外金融”再联系甲午战后中国要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清政府财政困难例二:唐宋时期牧监出现变化的原因:解题关键---时间阶段唐宋时期---牧监制度变化的原因必须与这个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化相关联—经济角度(唐宋首先是土地制度的变化,宋代不抑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大量自耕农消失沦为佃农---租佃制度盛行(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唐宋---市坊制度---市坊界限打破---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中牧场由西北转移到京城周围---是因为西北少数民族控制;材料中“宋代牧场与民争利”、“牧场耗费巨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例三:古代中国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大方向、角度要对即从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主要角度考虑,政治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古代中国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而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注定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社会救济理念---儒家思想---仁政思想的体现。

最新 2018届高三历史考前的讲话 精品

最新 2018届高三历史考前的讲话 精品

18届高三历史考前的讲话2018.6一、调适出良好的高考状态最后几天的冲刺复习要努力做到:①精神饱满、沉着镇静(武林高手的气质、大将的风度)、适度紧张、学习专注、必胜的信念。

②沉着镇静是高考必备的心理素质,必胜的信念是高考取胜的关键,适度紧张是高考正常发挥之需要。

③睡眠好、吃饭香、心情稳、身体棒、精力旺、烦恼净、信心足、干劲大、失误少、效率高。

④学习比较稳的同学要一鼓作气,奋勇争先。

成绩不理想,发挥不好的同学要永不服输,潜心学习,哀兵必胜。

成绩起伏、浮躁型的同学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统筹合理安排答卷时间:原则:循序渐进,步步为赢!选择题安排25分钟左右,包括仔细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务必在涂卡时就完成选择题的复查,有疑问的选择题在试卷上做好记号待主观题完成后再去斟酌;每一道主观题分析、归纳3分钟,书写、修改10分钟,共13分钟(5题共65分钟左右)。

防止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最后10分钟,查漏补缺,尤其是要认真检查选择题是否填涂准确、完整。

材料题和问答题尽量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或整理、修改答题思路,在基本成型后再从容答题。

三、答题时应遵循“自前至后(符合平时做题习惯,题型也是越后越复杂)先易后难(先易:把握基本分;进入解题状态)(后难:以免影响得分)不可恋战”的原则。

四、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

审题正确,条分缕析,所向披靡;审题失误,南辕北辙,满盘皆输。

有些同学答题一味求快,往往审题不清便匆忙动笔,结果掉进命题者的“陷阱”之中,不得已再回头来重新思考,整理思路,“欲速则不达”。

看错一个词、弄错一句关键语言都可能会“失足成憾”;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符合逻辑的解题思路,才有答题的“快”。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围绕什么问题,答什么”。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做到“准”和“全”。

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如反向设问、最佳性选择题,材料性选择题。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

2018历史学科考前叮咛

2018历史学科考前叮咛

2018届高三历史学科备考注意事项高考对于每一个高三学子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谓“十年磨一剑”,此前十几年的努力就要在这次检验中一见真章。

如何更好的迎接这次大检验,收取“六月的遍地金黄”呢?现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备考再谈以下几点:一、考前1、考前复习:勤于反思,回归课本二检以后,我们就一直强调要回归教材。

高考前,更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理清主干知识,把握阶段特征,明确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生疏或遗忘的知识,要及时巩固。

具体可以利用好教材的单元题目、章节目录,一一标注时间段,回想阶段特征和本阶段具体知识点。

把教材内容设问化,把核心知识点题目化。

不是太熟悉、太清楚的知识点重点梳理一下,切忌平均分配力量,更不能只动眼睛不动脑子,看了一遍又一遍,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

2、考前练习:回归高考真题,找准手感平时我们做的模拟题考查知识点相对较细,有利于对知识点查缺补漏和加深理解。

但它和高考题的考察方向不完全一致,高考题更加注重对主流主干知识点的考察。

所以临考前,不要再做大量难题,不要对某个题目进行过深的追究,把精力放在宏观知识的把握上。

把往届的高考真题特别是2017年全国卷的三套题好好再看一下,找准手感。

以前的错题也可以再看一下。

3、考前心态:相信自己,从容应考面对高考,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良好的情绪。

要充满自信,减少对历史畏惧心理。

因为重要知识点,我们已经无数次背过并理解透彻了;高考的考点,我们也已经在平时的训练中被无数次训练过了。

所以我们坚信,只要能正常发挥,必定旗开得胜!二、考中1、按部就班,平定情绪。

提前5分钟拿到试卷后,先不要急于解答,要按要求仔细填涂相关信息并认真检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然后用正式开考前的一两分钟时间,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确定主观题答题顺序,并对主观题的难易程度,大致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先易后难勿恋战。

答题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勿恋战”的原则。

高考试题编制上一般都有先易后难的特点,这样比较符合心理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65届高三历史课程组寄语:试题千万套,方法千万种,基础是根本,心理是关键,技巧是捷径,发挥是能力。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祝同学们2018年高考取得佳绩!(一)心理是关键,准备要充分一、考试过程中心态的调整①树立自信心,给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②克服临考前夕“这里还模糊、那里未掌握”的心理障碍,事实上临近高考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

③要走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阴影,模拟考试受挫不等于高考失败!④即使出现“知识空白”现象,保持镇静,善于联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而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座位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对全卷有整体把握,早定作战方案,对全卷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大致评估。

所有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答题策略。

三、答题顺序安排选择题按试题顺序做完。

非选择题,可按试题顺序从易到难跳着做。

四、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

选择题,每题50秒钟,不超过1分钟,不会的选择题也要根据理解和第一感觉选择一个选项。

非选择题,每题用15-20分钟,根据分值确定答案数量,一般每条要点2—3分。

(二)技巧是捷径,方法有多种一、选择题——选择题的灵魂是审题1.最佳选择题: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2.因果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排序选择题:把历史事实或现象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时间先后等。

【解题方法】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

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5.组合选择题【解题方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6.比较选择题【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条件,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7.材料选择题:此类题目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三步: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8.概念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解题方法】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二、材料题——材料题的灵魂是材料(一)如何破解材料题?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的出处,完整准确地掌握材料的内涵,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组织答案要“三界定”:一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三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答题书写要“四注意”。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

二要语句通顺、语言学科化。

三要卷面“三化”——段落化,一问一段;要点化,一点一句;序号化,问题和要点应标上序号。

四要注意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材中出现的规律性、结论性语句,使要点“少而全”“多而不杂”,力争齐全少失分。

(二)材料题分类1、背景原因条件类【设问特点】①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②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题模板】①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

②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③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④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2、内容措施类【设问特点】①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等。

②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答题模板】①具体史实型: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社会矛盾→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方面回答内容或措施)。

②纵向专题型: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条件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组织答案(依据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归纳内容或措施)。

3、影响意义类【设问特点】(1)影响类——①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

(2)意义类——①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积极作用)如何等。

【答题模板】(1)影响类: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宽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意义类:①笼统性设问: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

意义=国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②有具体设问角度: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4、启示认识类【设问特点】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答题模板】①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②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如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环境中考察,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但一般要从题目及问题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二是探因寻果,如“怎样认识清初统治者的经济措施?”在回忆清初经济发展的“果”的基础上,用这个“果”来认识“因”:清初的经济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是正确的;但其动机是为政府增收,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5、比较评价类(1)比较类设问【设问特点】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观点等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答题模板】①“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件,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②“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

题目已经设置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未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2)评价类设问【设问特点】评价类设问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答题模板】①“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确定评价对象。

②“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或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侧重于客观公正的评价。

③“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背景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