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完整版)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发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振动产生的激励传播到周围介质中形成声波。

2.声音的产生条件:有声物体必须能振动;有声物体的振动周期必须小于听觉的最低分辨时间。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波是沿着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方式:空气传声速度较慢,固体传声速度较快。

2.声波的特征:(1)声速: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与传播介质密切相关。

(2)频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3)波长:声波在传播介质中传播一个周期所需的距离。

(4)振动特点:声波传播过程中物体会振动产生共振。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的能量大小相关。

2.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波的频率相关。

3.声音的音量:声音的大小程度,与声波的振幅相关。

4.回声现象:声音在障碍物上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多普勒效应:当声源相对于听者靠近或远离时,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发生变化。

四、声音的利用与保护1.声音的利用:声音在通信、音乐、语言交流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2.声音的保护:过大的噪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如佩戴耳塞、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音等。

3.声音的吸声和隔声:通过吸声材料和隔声结构可以减弱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改善声环境。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波的特征包括声速、频率和波长等。

声音的特性包括强度、音调、音量等。

声音在通信、音乐、语言交流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但过大的噪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通过吸声材料和隔声结构可以改善声环境。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提纲(1—5)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提纲(1—5)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提纲(1—5)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⑴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本P12)⑵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马上停止,它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向远处继续传播。

二、声音上怎样传播的1、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依靠气体、液体、固体向外传播。

设计并进行实验:将放有音乐芯片的瓶中空气抽去;在鱼缸旁击掌;耳朵贴在桌面,轻敲另一端。

分析论证:音乐芯片的声音越来越小;鱼受到惊吓;听到很清晰的叩击声。

得出结论: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向外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物理学中把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叫做介质,介质中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振动,在介质中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就像将一石块投入水中,水面就会形成一圈圈的水波一样,故叫声波,所以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叫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2、声速与温度的关系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指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⑵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就增加0.6m。

四、回声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2、回声的利用: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通用版中考绝密复习资料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通用版中考绝密复习资料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二中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一、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又称惯性定律。

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浮力只与ρ液,V排有关,与ρ物(G物),深度无关,与V 物无直接关系。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分居两侧。

两角相等。

)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

(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W=PT;Q=UIT;Q=(U2/R)T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二、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对称)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分居两侧、空大水玻小)(偏向厚平行过点)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大)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在异侧,虚像在同侧。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微观粒子:●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由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3.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但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增大。

4.纳米科学技术(1nm=10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纳米尺度:0.1nm~100nm●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选程: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②放平、归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③调平: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④称量: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⑤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纯粹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简单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4.质量、密度和比重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5.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6.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表示。

3.运动的简单规律:a.加速度等于0时,速度恒定,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b.加速度不等于0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成比例增大或减小,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

4.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表示。

5.抛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表示。

三、第三章:力的作用与性质1.力的作用对象:万有引力、弹簧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方法及力的合成图。

3.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方法及力的分解图。

4.力的单位:牛顿及其换算关系。

5.重力: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6.弹力:弹簧弹力的概念、弹性常数及计算方法。

7.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

8.浮力:浮力的概念及原理。

四、第四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动能、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变化规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第五章:功与机械效率1.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功的公式及单位。

3.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第六章:压力1.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不同形状物体受力的特点及应用。

3.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海水深度计算及原理。

七、第七章:波动现象1.波的概念及分类。

2.机械波与电磁波的比较。

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声波和光波的特点及传播速度。

5.声源和听觉的原理及应用。

八、第八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反射图象的规律。

2.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及折射图象的规律。

3.全反射:全反射的概念及条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十三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 =tm Q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 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力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力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力的概念和作用1.力的定义及单位。

2.测量力的工具:弹簧秤,弹簧测力计,压力计等。

3.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的合成,力的三角法则,力的分解等。

5.力的作用效果:静力平衡,动力学平衡,牛顿第一定律等。

二、机械运动1.运动的描述及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3.平抛运动:抛体的定义,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的定义,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

5.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规律,斜抛运动的图像。

三、力和运动1.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F=ma。

2.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与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

3.弹簧弹力:胡克定律,伸长和压缩弹簧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概念和特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四、能量和功1.功的定义和计算:力做功,功的计算公式。

2.功和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转化的形式和原理。

3.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五、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的定义和原理,动力杠杆和静力杠杆的计算。

2.轮轴组:定轴转动和自由转动,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区别。

3.水平面斜面:斜面的定义和计算,倾斜角与摩擦力的关系。

4.水平面滑道:滑道的定义和原理,滑道的高度和滑动速度的关系。

5.滑轮组:滑轮组的定义和原理,滑轮组的力的计算。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定义,光线和光线的传播,光的反射定律。

2.反射镜: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用途,镜像的位置和性质。

3.光的折射和折射率: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

4.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用途,光的成像规律。

新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总复习提纲及公式14页word文档

新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总复习提纲及公式14页word文档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部分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4)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2).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3).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二、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中全册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7)第四章物态变化 (11)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14)第六章电压电阻 (18)第七章欧姆定律 (20)第八章电功率 (24)第九章电与磁 (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32)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3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38)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4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6)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50)第十六章热和能 (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7)重要的物理常数 (58)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 (58)物理量及其单位 (59)物理公式 (60)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非常详细)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非常详细)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非常详细)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 (2)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课本图13.1-2中,二氧化氮被放在下面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从微观领域看。

而灰尘飞扬、液体对流、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是从宏观领域看。

2.3.4.●●●●●●●●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5.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6.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说明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说明物体内能减小。

●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变化。

温度变化,内能一定改变。

●晶体熔化、凝固、沸腾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但是温度不变。

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8.做功:●●●●如课本图13.2-5达到棉花着火点,使棉花燃烧。

●如课本图13.2-5乙,瓶塞跳出时容器内出现白雾,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新】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新】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 v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 P13 图 1.1-1 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 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里的“吼”、“叫”“咆哮” 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 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 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 图 1.1-4 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 度是 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 固>v 液>v 气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 340m/s 合 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 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 3 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L L L 5200m/s1497m/s340m/s☆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 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 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 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二中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一、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又称惯性定律。

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浮力只与ρ液,V排有关,与ρ物(G物),深度无关,与V 物无直接关系。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分居两侧。

两角相等。

)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

(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W=PT;Q=UIT;Q=(U2/R)T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二、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对称)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分居两侧、空大水玻小)(偏向厚平行过点)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大)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在异侧,虚像在同侧。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一物一线等大反向5、力和运动的关系:平衡态平衡力合力为06、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7、两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值得实验----托里拆利实验8、物态变化:见右图9、三个关系:(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2)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高度越高,气压月低。

10、帕斯卡原理:加在封闭容器中的液体能够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

应用于液压机。

11、连通器原理:内装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总保持相平。

12、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增加物重G物,减轻动滑轮重G动13、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4、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重的关系:15、物体浮沉条件 :16、杠杆平衡条件 : F 1 L 1 = F 2 L 2 (力和力臂成反比)17、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8、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19、安培定则 :又名“右手螺旋定则”,“上拍下掏”20、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21、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22、发电机和电动机:区别 发电机 电动机 能量转化 机械能一电能 电能一机械能 原理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4、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三、应记住的常量: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分配或电流分流功率 I=I 1=I 2 串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导体上的电流 U=U 1+U 2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R 1+R 2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2121212121R R W W Q Q P P U U ====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P=P 1+P 2 总电功率为各部分电功率之和I=I 1+I 2 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 1=U 2 并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21111R R R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1221212121R R W W Q Q P P I I ==== 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P=P 1+P 2 总电功率为各部分电功率之和1R R 2I 1I 2U2U U 1U 11R 2R 2U 1I 2I I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5、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四、物理中的不变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任意相等时间经过相等路程。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

序号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1 速度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2 温度t : 摄氏度(0c)3 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5 压强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6 浮力(关键:抓状态)①F浮 = F上 - F下②F浮= G – F③漂浮、悬浮:F浮 = G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比较浮力大小的思路:ρ液相同看V排,V排相同看ρ液判断状态的方法:1、比较F浮和G;2、比较ρ液和ρ物两个隐含条件:浸没----- V排=V物漂浮悬浮---- F浮 = G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③F浮< G(ρ液<ρ物)下沉7 杠杆平衡F1 L1 = F2 L 2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8 滑轮组 F = G / n 理想滑轮组F =(G动 + G物)/ n(滑轮组问题求力常用公式)S= nh (υF = nυG)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隐含条件)9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10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11 功率P = W / t = Fυ1KW = 103 W,1MW = 103KW12 有用功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13 额外功W额 =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14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 η15 机械效率η= W有用 / W总=G /(n F)= G物/(G物 +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16 热量Q=Cm△t Q=qm17 欧姆定律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8 焦耳定律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19 电功定义式—W=UIt=Pt(普适)导出式—W=I2Rt;(串)W=(U2/R)t;(并)(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

(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

(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20 电功率定义式——P=W/ t=UI (普适)导出式——P=I2R;(串)P=U2/R;(并)21 串联电路I=I1=I2 U=U1+U2 R=R1+R2 R串=nR, 串正22 并联电路I=I1+I2 U=U1=U21/R=1/R1+1/R2R=R1R2 /(R1+R2); R并=R/n 并反七、研究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

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