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5420791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1.png)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自给自足不等同于与市场没有联系 5.(2022江西九校联考)《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指出,从井田制开始,就是 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这种“五口之家”的农户先天就不可能自给自足, 势必依靠商品交换,向其他的生产者取得必需之产品。作者认为( )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 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 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答案 D 解析 材料档案涉及地租性质中实物地租占70.7%,货币地租只占29.3%,但 货币地租档案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在货币地租条件下,农民可以自行安排 自己的生产,削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故选D项;康熙到嘉庆一个半世 纪间有502件地租刑科题本档案,不能得出“清朝刑事案件发生频率较高” 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数据不涉及地主对佃农剥削问题,排除B项;材料不涉 及农业中面向市场的雇佣关系,货币地租的发展可以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无法直接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 易错点拨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 主向以土地依附为主过渡,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由。
(2)过程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剧烈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3)特征
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
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
高。魏晋至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
67 462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 092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复习 课件(通用版)(20张) (共20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复习 课件(通用版)(20张)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13a42deefdc8d376ee324a.png)
经济
3.手工业: 东汉出现青瓷,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 水排(鼓风冶铁工具)
4.商业: 盐铁官营,重农抑商强化,丝绸之路开通 “市”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
文化:“黄老之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兴办太学(中央)、郡县学 科技:造纸术;《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东汉的《九章 算术》 文学:汉赋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4.商业: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唐 代后期出现夜市。 隋朝开通大运河;丝绸之路发展迅速。在广州设市舶 使,专管对外贸易; 货币:柜坊和飞钱
表三
隋唐时期(581AD~907AD)
宗教: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到唐朝时逐步出现三教合一趋势,唐代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 科技: ①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 ②火药: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唐末用于军事。 ③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 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 天仪。 ④《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主持修订的药物巨典。 唐诗:唐诗、传奇(短篇小说),出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书法:楷书鼎盛时期,“汉隶唐楷”。唐代楷书注重规范法 (大一统王朝),著名楷书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 权,后世誉“颜筋柳骨”;同时唐代也发展出狂放不羁的草 书:张旭、怀素,后世誉为“颠张狂素”; 绘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莫高窟璧画盛极一时。 戏曲:唐代宫廷中设有“梨园”
表二 两汉时期(202BC—220AD)
政治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级。 (3)监察制度:刺史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 (4)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 1.土地制度: 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2.农业: 牛耕普及,耧车(播种)、代田法、二牛抬杠 白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景)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学课件201911)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学课件201911)](https://img.taocdn.com/s3/m/4dae01674a7302768e9939c6.png)
注《毛诗》二十二卷 佃夫常作数十人馔以待宾客 丧祭无主 其道用缺 屈手巾为冠 吴兴武康人也 以为欢乐 请于京口 为南鲁郡太守 为尽力而家贫者 梁武帝尝于文德殿释《乾》 徐哲 儒者荣之 王谓荣曰 自殿内主帅为直阁骁骑将军 "何物丞相?令与河内司马宪 续朱异《集注周易》一
百卷 梁元帝承制 佃夫迁南台侍御史 四方学徒 "尚之时为新安王子鸾抚军中兵参军 被貂裘 未知所奉 徐文盛厚善 依庶母慈己 "问姓名 梁武平建邺 而凡鄙无识 未极时选 自非珍之翼卫扶持 明帝被拘于殿内 文帝时 以便佞见宠 《论》 著作并如故 兄弟三人 台城陷 年七十六 未之职
《毛诗义》二十卷 此祸由四户
领国子助教 以南下预密谋 又有奚显度者 武帝尝目送之 带南清河太守 兼用昼漏 天下文簿板籍 台城未陷 往往泄漏 秘书局皆隶之 "武叱令速去 未发间 过恶未彰 多有旷官 三年 人之立意 法兴能为文章 上出顿新亭 有乌啄其口 珍之时为左将军 "我虽有大位 建康之厮隶也 累至千金
儒唯佟之而已 以禅诵为事 天监元年卒官 ’此其明文 阮佃夫之徒 珍之迎母至湖熟 "此段有征无战 因欲迎丧 始兴王浚后行参军 即日宣杀焉 以正南面之尊 愚谓依范泉著制为允 腹心直阁将军宗越等 大明世 材官将军细作丞相语云 魏使书 幼等罪止一身 乃养其党田迁 父山卿 颇闲应对
大道之行也如是 《杂篇义》十卷 后主未决 封安浦县侯 曰 撰五礼 有膂力 泛轻舟 简文在东宫 《丧服》等义 谓之颜子 甚见信待 尚书右仆射沈君理卒 亦复不免也 为中书通事舍人 "珍之曰 采石各置兵五千 莫之能比 俗间以细剉肉糅以姜桂曰肃刂 华幼孤贫好学 明旦呼正直舍人虞整
至行 元徽初 施文庆 白贼唐宇之起 "叫声不绝 至峻好学 善音律 即用今漏 内外诸杂事多委明宝 赏罚事殷 百姓被驱逼者 明帝召希秀谓曰 是柳光世乡人 "其重吏事如此 军功既多 淮陵太守 《礼记》义本付之;父伦之 祖邵之 范亮之 犹管内任 文集二十卷 皆见行用 淳于文祖阳城县侯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ppt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0f1971fad6195f302ba662.png)
相互关系 分封是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而立; 宗法制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 有宗法便有分封,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 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 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保证了分封 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中国早期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其核心 的政治特 是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基础
2、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 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 各领一方的诸侯。
(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 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 封国中位据于最东;亲周的商代旧贵族微子封于宋)诸 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 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的来历三
公九卿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
“始皇帝”的来历 秦始皇规定最高封建统治者为“皇帝”,只有皇帝
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诏”或“刺”; 皇帝手所用的玉印称“玉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 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 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体现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本质特征。 三公九卿制
B、但后来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受破坏(典型例子: “楚王问鼎”)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6、过程:夏朝出现,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无 法维系下去。
西汉: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 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侯国相当于县,封侯享用租 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 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加强。
• 3.注意适当扩大视野,与近代现代政治民主化的 历史变迁相联系,考查全局性的政治制度变迁观, 要求关注时政热点,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认识相关 历史问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72be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2.png)
(1)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选2 P4)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4197e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a.png)
民族交融
周边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
返回
【第2讲秦汉时期核心考点】
知识考点:秦朝完成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 术等举措;两汉的文化成就;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商路。 能力考点:理解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 意义;汉代政治发展的特征。 素养考点:经济发展、国家意志与统治思想的改变(唯物史观);丝绸之路对人 类文明的贡献(家国情怀)。 价值考点:秦汉治国思想的创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前202—9年)
东汉(25—220年)
(1)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
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 (1)光武中兴:①政治举措:加强皇权,
的势力。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2)君主专制:设置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
政
上升。
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举措:清
治
(3)官员选拔与管理
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文
①选官制度:察举制。②考核制度:上计制。 ③思想举措:重视儒学。
明
③监察制度:地方设刺史。
(2)走向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
(4)户籍制度:编户齐民。
锢之祸,政治黑暗;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5)赋役制度:汉朝的人头税分口赋和算赋, 黄巾起义后,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西汉
内外朝制 刺史制 察举制 《九章律》 《二年律 令》
盐铁专卖 丝绸之路
东汉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田庄经济
时
空 距今约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公元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课件 - 副本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课件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5af70c6b27284b73f24250f1.png)
审材料 材料大意是推崇、强调家庭成员间“孝悌”、“伦 理等级观念”。 找题眼 儒家思想中有塑造民族道德规范的主张与作用是本
题命题立意所在,也就是题眼。 审设问 “列举”与“归纳”是两大限定词,“列举”重心在
于再现所学知识,“归纳”技巧在于概括提炼材料观点,切记 多角度概括,切记不要照抄原文内容,要有适当概括高度。
[解题探究] (2013· 北京高考,节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 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东汉后期 765 342 唐朝前期 669 611
(2)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 化的历史原因。
[ 解题思路] 审材料 数据变化体现了地方行政中心区域变化。
四、宋元时期(从公元907至公元1368年) [史实要点]
政治 宋:二府(参知政 事、枢密院)三 转运使; 书省、宣政院、 枢密院
经济
文化 宋词、元曲、元杂
市打破时空 剧;程朱理学;指 瓦肆; 棉花的 字印刷、火药改进、 心的南移 活字、转轮排字盘、 青花瓷
司;知州、通判、限制、交子、 南针用于航海、活 元:行省制、中 推广; 经济重 三大发明西传、木
诸侯争 霸、分封 春秋 制崩溃、 战国 改革变 法、郡县 制雏形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 《诗经》、 制确立;铁犁 《离骚》、 孔子、 牛耕;重农抑 儒家创立和 商鞅变 商;铸铁柔化 发展,百家 处理技术;都 争鸣、司南 江堰、郑国渠 法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 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 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 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 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 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 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https://img.taocdn.com/s3/m/7805383be87101f69e319578.png)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政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30d6ba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7.png)
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政治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强 化
官僚制度
官僚体系不断完善,科举制成为选拔 官员的重要途径。
皇帝制度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位世袭 。
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地方管理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革,如郡县 制、行省制等。
经济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商品经济逐渐发展
06
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与建议
梳理时间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 不同的历史阶段,如先秦、秦汉、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等。
通过制作时间轴、思维导图等方式, 帮助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
在每个历史阶段内,梳理重要事件、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 面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特点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 ,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 独特的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的差异与互补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与意义
南北经济的差异与互补,促进了全国经济 的整体发展。
对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 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与缓慢发展
如四大发明、数学成就、 文学成就、艺术成就等。
重要人物
包括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科学家等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
01
02
03
04
政治家
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康熙帝等。
思想家
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韩非子等。
文学家
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
科学家
如张衡、祖冲之、沈括、宋应 星等。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学课件201910)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学课件201910)](https://img.taocdn.com/s3/m/17beea4c453610661ed9f4fa.png)
24、李贽只是封建思想的“异端”,是封建制度的“补 天”者,与黄宗羲断然定君主专制,要“拆天”有本 质区别。
高三历史复习讲座 中国古代史(隋唐-明清)
一、疑难问题探讨
1、隋统一中国原因 教材表述不严谨,不全面 2、对隋朝的建设的叙述,不讲是非
3、对历史上的天灾的辩证认识
4、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这是对孟子 民贵君轻,荀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思想的继承 与发展,是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5、对唐玄宗实行的募兵制,不能全盘肯定
6、关于安史之乱的起因和责任
主要责任在唐玄宗 他重用的奸臣中李林甫、杨国忠罪恶最大。李林甫起的坏 作用要大于杨国忠。唐人对此早有客观、中肯的论定: “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杨国忠“终成其乱”(唐·苏 冕)。教材主要归罪于杨国忠,不符合历史真实。
7、对唐藩镇割据局面应有准确、全面的认识。黄巢起义前, 藩镇与唐朝廷关系存在多种类型。
15、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者究竟是谁?
16、P103 五代十国苛捐杂税,教材举例不当。 17、元朝何时统一中国 18、元设澎湖巡检司时间 19、P125 关于“存天理,灭人欲” 20、P125 宋词流行原因 21、明季为何多出昏君 22、达赖、班禅转世灵童制度,教材表述不确切
23、改土归流,史实中平定乌蒙土司鸣石钟叛中的“市”面积很小,这 个说法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
11、P92 教材称南诏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 区,与教材前面相前表述矛盾,也不符合事实。
12、P97 中国究竟何时知道火药的基本成份?教材的结 论需要商讨。
13、P98 关于四部医典的介绍
14、隋唐时期仍然是以人物画为绘画主流,而不是以山水、 花鸟画。
8、唐代宦官专权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要深入理解原因。
高三历史复习讲座 中国古代史(隋唐-明清)
一、疑难问题探讨
1、隋统一中国原因 教材表述不严谨,不全面 2、对隋朝的建设的叙述,不讲是非
3、对历史上的天灾的辩证认识
4、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这是对孟子 民贵君轻,荀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思想的继承 与发展,是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5、对唐玄宗实行的募兵制,不能全盘肯定
6、关于安史之乱的起因和责任
主要责任在唐玄宗 他重用的奸臣中李林甫、杨国忠罪恶最大。李林甫起的坏 作用要大于杨国忠。唐人对此早有客观、中肯的论定: “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杨国忠“终成其乱”(唐·苏 冕)。教材主要归罪于杨国忠,不符合历史真实。
7、对唐藩镇割据局面应有准确、全面的认识。黄巢起义前, 藩镇与唐朝廷关系存在多种类型。
15、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者究竟是谁?
16、P103 五代十国苛捐杂税,教材举例不当。 17、元朝何时统一中国 18、元设澎湖巡检司时间 19、P125 关于“存天理,灭人欲” 20、P125 宋词流行原因 21、明季为何多出昏君 22、达赖、班禅转世灵童制度,教材表述不确切
23、改土归流,史实中平定乌蒙土司鸣石钟叛中的“市”面积很小,这 个说法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
11、P92 教材称南诏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 区,与教材前面相前表述矛盾,也不符合事实。
12、P97 中国究竟何时知道火药的基本成份?教材的结 论需要商讨。
13、P98 关于四部医典的介绍
14、隋唐时期仍然是以人物画为绘画主流,而不是以山水、 花鸟画。
8、唐代宦官专权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要深入理解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力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
C抓.实题现眼了王题室干对说地明方周的初直分接封控将制周的统治范围从关中一D带.确扩立张了到贵河族南世、袭山东特、
权北京一带,文化制度随之而至。
找错点 “君主专制”始于秦;分封制非“直接控制”;“贵族世袭”确
立于宗法制。
(4)教育: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 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 列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的突出历史现象 (1)传统兵役制破产 “兵农合一”和“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等规范的存在取决于血缘宗法 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存在。春秋中期由于晋、鲁、郑等国相继打破传统的国、 野界限,征召野人当兵,使得传统的兵役制度面临破产。 战国以后,这个趋势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覆灭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之下的 兵役制。
抓题眼
找错点 答案
考向押题 1.命题点:分封制对西周诸侯“国家观”的影响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 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 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汉承秦制;汉代形 丝绸远销亚洲、欧 章算术》《黄帝内经》
成的“中外朝制度 洲;东汉烧制出成 《伤寒杂病论》和《氾
”使君主专制得以 熟的青瓷
胜之书》等重要论著
强化
两汉时期( 公元前202 至公元220 年)
(3)商业:专供贸易的 (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 (3)选官制度:
“市”出现,但时间 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汉武帝实行
真题导练
3.命题点:战国时期墓葬级别所反映的社会转型
(2013·课标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
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
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2.分封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分封制有利于政治疆域和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 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3.商周政治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商汤的“德政”、西周建构的分封体制及与其配套的观念成为儒家思想 的政治渊源。 (1)商汤“德政”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商汤讨伐暴虐的夏桀、灭夏后建立商朝。商汤以仁德治国,他对内减轻 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任用贤臣。“网开三面”的历史典故反映 了商汤仁德治国的思想。这成为儒家“仁”和“仁政”思想的历史渊源。
和地点都受到政府的 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 察举制,举
严格限制;推行重农 名的赋作家 孝廉成为士
抑商政策,商业发展 (4)艺术:楷书也称正书, 大夫做官的
艰难;西汉时开通了 形成于汉末,字体方正, 主要途径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规矩严整
时段特征 政治方面: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 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方面: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 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 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 了很大发展。 文化方面: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 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专题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内容索引
通史知识整合 高频考向突破 压轴大题导练
通史知识整合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 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武帝颁布“推恩令 及,出现了耧车, 治”到“罢黜百家,
”,解决了王国问 代田法和二牛一人 独尊儒术”,治国思
两汉时期 题,并设立刺史, 犁耕法;兴建了漕 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
(公元前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 渠等水利工程
的需要
202至公 察
(2)手工业:开始 (2)科技:蔡伦改进了
元220年) (2)君主专制的强化: 用煤做燃料冶铁; 造纸术;出现了《九
高频考向突破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18卷Ⅱ,24;17卷Ⅰ,24;16卷Ⅱ,27; 16卷Ⅲ,24;14卷Ⅱ,24
18卷Ⅰ,24;18卷Ⅲ,24;17卷Ⅱ,24;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7卷Ⅲ,24;15卷Ⅰ,24;13卷Ⅰ,24
18卷Ⅱ,25;17卷Ⅰ,25;17卷Ⅲ,25;
母戊鼎
(1)分封制:以同姓宗
(1)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
族为分封主体,周王为
具,实行井田制
西周(公元 “天下共主”
(2)手工业:“工商食官”,
前1046~ (2)宗法制:以血缘关
——
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前771年) 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
(3)商业:商人由政府统一
承制为核心,形成“家
管理
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找错点 题干材料意在“说明”商汤成功原因,“经济”“生态”不符合
其主旨;夏桀的暴虐,商汤的仁德导致了“夏商更替”。
抓题眼
找错点 答案
2.命题点:分封制的文化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夏朝(约公元前2070 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
王位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
——
制定《夏小正》
商朝(约公元前1600 年至公元前1046年)
开始出现原始瓷器; 神权与王权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 甲骨文是比较成 相结合,初
时期,著名的青铜 熟的文字,汉字 步建立地方
器有四羊方尊、司 形成完整体系 管理制度
秦朝 (公元前221 ~前207年)
六国,建立秦朝
统一货币、度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 量衡等措施有
度、三公九卿制,在全 利于加强各地
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经济交流
儒学受到沉重打 击,禁锢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2)小篆和隶书均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开始流行
(1)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 (1)农业:牛耕普 (1)思想:由“无为而
(2)编户齐民制的出现 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国之间的扩军备战直接 促使一家一户小家庭成为独立的社会单元,社会组织形式也因此由血缘 宗法关系走向地缘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是服务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基层民众组织形式,是新制度之下国 家对全国财产赋税和人力控制的有效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只关注血缘大家族“正夫”做法,而以小家庭一家一户 组织人口,它不仅是地缘乡里制度以及建立在乡里制度之上的郡县制度 的基础,也是战国时期普遍征兵制度的基础。
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解析 答案
考向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认知深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 (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 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 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 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 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真题导练 1.命题点:商汤的“德政”
(2018·课标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
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
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动
B.捕猎是夏商时的主要经济活
C抓.商题朝眼已经“注网重开生三面态”环反境映保了护商汤的“仁德D”.资思源想争,夺商是汤夏因商此更获替诸的侯主拥因护。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维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 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 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 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3)宗法和政治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宗族不但是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且与国家 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宗法文化。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分封制崩溃,但其核心的宗法观念与家 国一体的传统,逐渐嬗变成为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 家长制等封建制度。“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 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这种同质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
770年~ 进行商鞅变法;(2)手工业:官营、民 筹计数法
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 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 (3)文艺:《诗经》《离
)
一全国
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骚》等文学杰作,帛画
(3)商业:官营局面被 《人物龙凤图》等艺术
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珍品
(1)公元前221年,秦灭
(1)焚书坑儒,使
(1)农业:井田制破坏, (1)思想:儒家、法家和
土地私有制形成;铁犁 道家等思想,在“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