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稳定性装置图

合集下载

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的改进

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的改进

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的改进何亦飞浙江省龙游县湖镇中学(324401) 现行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104页,在[实验4-6]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受热变化的实验时,通常按教材中的装置分步进行。

笔者认为运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不大方便,实验时间长,且对比不很明显。

据此,我们对该实验装置作如下改进。

a.实验装置如图1。

b.操作过程如下。

①按图1装置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下该装置,在具支试管及小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2~3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并在干燥管内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管口处放入一小团脱脂棉,然后在烧杯1和烧杯2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重新搭好装置。

③用酒精灯在具支试管下部加热,约2~3min,随之观察到烧杯1中出现少量气泡(空气膨胀缘故),石灰水无变化;与此同时,在烧杯2内有较多的气泡出现,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同时干燥管内的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由此证明,碳酸钠受热很稳定,没有变化,而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装置将装有碳酸氢钠粉末的小试管插入具支试管内,同时加热,使碳酸钠直接受热,而碳酸氢钠间接受热,对比效果更好,现象明显、直观,学生印象加深;实验装置简单易行。

图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装置解决此问题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探索情境。

又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除做课本P126图11-24,图11-25演示实验外,适当增加演示实验“空杯吸水”(图2)。

取一盘,装水(不要太满),点燃蜡烛扣上空杯,盘中水少了,何故?演示“小试管向上爬行”(图3),大试管内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自动上升,何故?这样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渴望以及不断探索真理的带有情景色彩的意向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教师教的得法,学生学得有味,轻松地进入探索创新的高潮。

苏联心理学家列・符・赞可夫经过20年的教改实践得出结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向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PPT课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PPT课件
我 国 独 创
优点: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 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
侯侯侯氏德氏制榜制制碱碱碱法法法
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 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 1、原料: NaCl(饱和)、NH3、CO2等
(2)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盐酸中 ①现象:立即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原理:CO32- +2H+ =CO2↑+ H2O
NaHCO3的化学性质

NaHCO3
与酸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①与Ca(OH)2反应
与碱反应 ②与NaOH反应
NaHCO3 + Ca(OH)2 == Na2CO3 + CaCO3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①CO2 + H2O ②HCl(少量)
Na2CO3
NaHCO3

②NaOH
你 明 白 了吗?
1.去污粉中主要含碳酸钠,它为什么能去污?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和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2.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加工饼干、 蛋糕等食品时也常用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起什么作用?
---------------------
思考:Na长时间暴露空气,最后生成什么物质?
银白色金属钠
O2
表面变暗
H2O 出现白色固体
(Na)

(生成Na2O) ②
(生成NaOH)
白色粉末状物质
风化
白色块状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课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课件
碳酸氢钠与盐反应不生成沉淀
与碳酸钠不同,碳酸氢钠与盐反应时通常不会生成沉淀物。这是 因为碳酸氢根离子与盐中的阳离子结合后,通常会生成可溶性的盐。
反应条件比较
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与盐反应的产物通常比碳酸氢钠更 稳定。
与氧化剂的反应
碳酸钠与氧化剂反应放出氧气
当碳酸钠与某些氧化剂反应时,会释放出氧气。这是因为碳酸根离子中的氧原子 被氧化剂氧化,生成了氧气和水。
05 安全性比较
毒性比 较
碳酸钠毒性较低,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碳酸氢钠在正常浓度下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但高浓度时 可能对呼吸道产生轻微刺激。
使用注意事 项
碳酸钠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酸性物 质直接接触,以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气体导致爆炸。
碳酸氢钠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氧化 剂、酸类物质直接接触,以防发生化 学反应导致不安全因素。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较
在玻璃和肥皂工业中,碳酸钠的应用更为广泛,而在食品加 工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有应用,但碳酸钠主要用于肉类 加工和面团调节,而碳酸氢钠主要用于烘焙和发酵。在石油 工业中,只有碳酸钠被广泛应用。
在医药领域中,碳酸氢钠主要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和碱化尿液, 而碳酸钠则没有这样的应用。在清洁剂和洗涤剂中,碳酸氢 钠的应用更为普遍。
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能对皮肤和眼 睛产生刺激,使用时应佩戴个人防护 装备,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手 套等。
储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应存放在 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 火源和热源。
在使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应保持 通风良好,以防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中 毒。
THANKS
感谢观看
碳酸氢钠与氧化剂反应不产生氧气
与碳酸钠不同,碳酸氢钠与氧化剂反应时通常不会产生氧气。这是因为碳酸氢根 离子中的氧原子不容易被氧化剂氧化。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PPT课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PPT课件

论 结 论 溶液呈碱
两者溶解性如何 NaHCO3 比较才确切? 部分溶解
易溶于水 (比Na2CO3小) 溶液呈碱性 (比Na2CO3弱)
9 00:37
易溶于水

江苏省苏州中学
实验研究 实验揭示2 : Na2CO3和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如何设计实验比较Na2CO3与NaHCO3和盐 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
加热观察是否分解 加等质量固体加等量水观察溶解情况 配制饱和溶液测定pH 固体与盐酸反应观察剧烈程度……
Na2CO3粉末
3
? NaHCO 粉末
澄清石灰水
21 00:37
江苏省苏州中学
实验现
加热Na2CO3固体
结论
操作
象 浊
加热NaHCO3固体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 受热不 分解 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受热易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
2 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第三节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江苏省苏州中学 徐 惠
1
20:18
2 00:37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 酸 钠 的 用 途
玻璃纤维
玻璃制品
制皂
造纸
3 00:37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 酸 氢 钠 的 用 途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制作泡沫灭火器
食用治疗胃酸过多
4 00:37
22 00:37
本节知识回顾
物质
俗名 化学式 颜色、状态 打
江苏省苏州中学

借助传感器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借助传感器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借助传感器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作者:徐建菊吴晓红来源:《化学教学》2019年第04期摘要:对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时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均出现浑浊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碳酸钠、碳酸氢钠试样及灼烧约1小时的碳酸氢钠密闭体系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用酒精灯加热时,碳酸氢钠不稳定易分解,而碳酸钠很稳定不易分解。

通过分析此现象,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理解。

关键词:碳酸钠; 碳酸氢钠; 热稳定性; 二氧化碳传感器; 实验探究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4006304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素养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划分的水平4中指出“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能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和已有结论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和新的实验设想,并进一步付诸实施”[1]。

由此可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隐含着可挖掘的潜在知识和价值。

笔者在进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区别的实验时发现了“异常现象”,即酒精灯在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时,将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了。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比较,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安排在“科学探究”栏目中,进行套管实验,实验过程中师生一起得出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即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2];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安排在“活动·探究”栏目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表明,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碳酸钠不能分解,而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3];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安排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通过实验得出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对比的表格,表格中关于二者热稳定性是这样描述的:“碳酸钠稳定、碳酸氢钠不稳定”[4]。

三个版本教材在对于二者热稳定性的描述中都能得出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不稳定这一说法,可见笔者所得实验现象与教材描述不相符。

细说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

细说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

细说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教学与仪器》(长沙)2007年6期34页上,有“用CaCl2溶液区分NaHCO3和Na2CO3溶液”为题的一篇文章。

我的基本观点认为,用CaCl2溶液作为NaHCO3和Na2CO3的区分试剂的方法欠妥。

1.Na2CO3和NaHCO3的一般鉴别方法(1)如果两种试样都是固体——用加热法量多(如有数克或更多)能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是NaHCO3,不能受热分解的是Na2CO3.量少,甚至是微量(如米粒、绿豆、芝麻量大小)按图l所示装置,微微加热样品4s~5s,稍稍用力挤压乳胶头,让滴管尖端悬上一滴饱和石灰水,几秒钟之后,又让石灰水滴回吸到滴管内,可形成一段白色浑浊的液柱的是NaHCO3,没有这种现象发生的是Na2CO3.(2)如果两种试样都是溶液试样浓度较大:两个试管各取1mL~2m1.样液,分别加入l~2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粉红色的是NaHCO3,色泽呈深红色的是Na2CO3。

试样浓度较小:两个试管各取1mL~2mL样液,各加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都呈不易分辨的浅红色。

当把两种溶液都加热煮沸,色泽由浅(红)变深(红)的是NaHCO3,没有色泽变化的是Na2CO3. 2NaHCO3=Na2CO3 + H2O+CO2↑2.细说NaHCO3与Na2CO3的鉴别大家知道,比较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有两个最显著的差别:一是NaHCO3有对热的不稳定性,受热极易分解(在空气中会缓慢分解,65℃以上迅速分解),而Na2CO3则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二是NaHCO3水解仅显极弱的碱性(0.1mol/L NaHCO3溶液的pH=8.31),刚好在酚酞的变色范围(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1~10.0),仅显极浅的粉红色,而Na2CO3水解则显较强的碱性(0.1mol/LNa2CO3,溶液的pH=11.63),遇酚酞显鲜艳的红色。

显然,NaHCO3与Na2CO3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就成为这两种物质鉴别(区分)的最为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方法依据。

【课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放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 相同,是为了除去上面沾有的杂质。
一、Na2O与Na2O2性质比较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焰色反应
作业
• 1.完成教材43页书后习题 • 2.优化学案48-49页
请思考:
大家知道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是怎么来的吗?
三、焰色反应
①我们在炒菜的时候,偶有食盐溅在煤气火焰上,火焰呈 黄色 。 ②钠燃烧时,火焰呈 黄色 。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 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B.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2CO3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 D.Na2CO3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NaHCO3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 20 ℃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1.5 g,NaHCO3的溶解度为9.6 g,A项正确; Na2CO3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加热完全分解,B项错误; 石灰水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C项错误。
小试牛刀
3.若用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 是__N_a_H_C_O_3__(填化学式)。
解析 试管B中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中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 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
现象
Na2CO3
澄清的石灰 水不变浑浊
NaHCO3
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
受热不 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受热易 分解
科学探究三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鉴别 【思考】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请根据反应思考能不能用 该反应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
在加热过程中,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差异,记录各自的分解温度和分解产物。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束后的处理
加热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用坩埚钳将坩埚移至石棉网上冷却。冷却后观察并记录残留物的状态和颜色。
03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探究
加热过程中的现象观察
01
02
03
加热前
碳酸钠为白色粉末,无气 味。
加热时
05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
热稳定性差异
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碳酸钠在加热时不会发生分解,而碳 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碳酸钠、水 和二氧化碳。
分解温度
碳酸氢钠的分解温度较低,大约在50200℃之间,而碳酸钠的分解温度较 高,通常需要在850℃以上的高温才 会分解。
原因分析
结构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热稳定性存在差异。碳酸氢钠中的氢离子容易被夺取,形成不 稳定的中间产物,进而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对热重分析后残留物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碳酸氢钠分解的主要 产物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热稳定性结论
热稳定性较差
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分解,说明其热稳定性较差。
分解产物无毒
虽然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气体,但这些气体主要是 水和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
应用限制
由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使用需谨慎,避免 产生危险。
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 钠热稳定性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探究 •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探究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ppt课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ppt课件

Na2CO3+CO2+H2O=2NaHCO3
思考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什么现象?
归纳总结
物质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溶液酸碱性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主要用途
Na2CO3
白色粉末
NaHCO3
白色细小晶体
都易溶于水,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 > NaHCO3 溶液均呈碱性,相同浓度时,碱性:Na2CO3 > NaHCO3
Na2CO2CO3 Na₂CO₃+BaCl₂ = BaCO₃↓ +2NaCl
与CaCl2溶液
Na2CO3+CaCl2 = CaCO3 ↓ +2NaCl
NaHCO3
——
——
可用于鉴别Na2CO3与 NaHCO3
Na2CO3与 NaHCO3的相互转化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HCO3- + OH- = H2O + CO32-
焰色试验
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浅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
铜(元素):绿色
焰色实验步骤: ① 洗: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盐酸洗净 ② 烧:将洗净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 ③ 蘸:蘸取试样 ④ 烧: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并观察火焰的颜色 ⑤ 洗:再用盐酸洗净铂丝(或铁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焰色试验
注意事项:
① 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如不论灼烧Na2CO3、NaCl、Na2SO4还是钠单质,均发出黄色火焰。 ②用稀盐酸清洗的原因:生成金属氯化物,而金属氯化物再高温时可挥发。 ③并非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发生焰色反应,如Fe、Pt等金属元素均不发生焰色反应, 故可用铂丝或铁丝来蘸取待测溶液做焰色反应。 ④观察钾的焰色时,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钠的黄光,避免钠盐造成干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探究(课件+练习)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探究(课件+练习)
返回目录
专题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
(1)把 A、B 试管中的导管移出液面 (2)①水 二氧化碳 (3)能 碳酸钠受热的温度更高却没有分解,说明受热条件下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4)防止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 (5)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盐 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快 (6)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 [解析] (1)由装置图知,为防止水倒流进试管,把试管炸裂, 所以应先把 A、B 试管中的导管移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 (2)①根据反应现象和质量守恒定律知,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的 物质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3)因为碳酸钠直接受热,温度更高却没有分解,说明受热条 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返回目录
专题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
(4)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在水上面 加上油层就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5)分析图像知,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用的时间少,即碳 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快。 (6)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取碳酸氢钠 4.2 g、碳酸钠 5.3 g 与足 量的盐酸反应能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
返回目录
专题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探究
C [解析] NaHCO3 受热分解而 Na2CO3 受热不分解,因而 根据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可求出 NaHCO3 的质量,进而求 得 Na2CO3 的质量分数,A 项正确;方案 B 最后所得 b g 固 体为氯化钠,含有58b.5 mol Na 原子,根据 Na 原子守恒, 可得 n(NaHCO3)+2n(Na2CO3)=58b.5 mol①,根据混合物 质 量 可 得 84 g·mol - 1 × n(NaHCO3) + 106 g·mol - 1 × n(Na2CO3)=a g②,①②联立可得二者的质量,从而求得质 量分数,B 项正确;碱石灰的成分为 NaOH、CaO,会吸收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g 为 CO2 和 H2O 的总质量,无法计算 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应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用碱石 灰吸收方可,C 项错误;

实验探究5 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实验探究5 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实验探究5 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教材实验原型]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装置(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P 56科学探究)[教材实验原理]1.加热分解法利用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差异进行鉴别。

为了证明生成的是CO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的生成。

2.对本实验装置应注意:(1)试管口低于管底 (2)试管夹夹住距管口13处 (3)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固体 (4)停止加热时先拿出导管[命题角度探究]该部分内容高考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考查:1.为了证明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强弱,用下图的“套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 、B 物质哪种是NaHCO 3?提示:A 中物质为Na 2CO 3,B 中物质为NaHCO 3。

2.如何除去Na 2CO 3固体中的NaHCO 3?提示:取样品固体进行充分加热。

3.能否用Ba(OH)2溶液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写出离子方程式。

提示:否;Ba 2++CO 2-3===BaCO 3↓,2HCO -3+Ba 2++2OH -===BaCO 3↓+CO 2-3+2H 2O 。

4.如何除去NaHCO 3溶液中的少量Na 2CO 3杂质?写出离子方程式。

提示: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气体,CO 2-3+CO 2+H 2O===2HCO -3。

[典题真题体验]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

D 项实验装置,应将NaHCO 3置于小试管中,Na 2CO 3置于大试管中,加热时左侧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右侧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2.(2016·安徽芜湖模拟)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改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改进

中教学参考ZH O N (;M E H l'A M 'E JIA O X I'E C ANKAO』2020年第1 1期 (总第530期〉-实验园地mKKKKtKKmmmmmmmmmmm磷酸物和礞酸氢納热稳定性实验改进蔡志武(贵州省瓮安中学贵州瓮安550400)文章编号:1002-2201 (2020) 114X )70^02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 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 质比较实验(2)中,教材用相同的装置分别对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进行热稳定性实验,耗时、繁琐,并且不能保证 两次实验的条件完全相同。

为此,不少教师对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最常见的就 是采用内外双导管实验,但是该装置因为需要将配套的 大小橡皮塞固定在同一根导管上而使实验的准备工作 量大大增加,组装不简便,拆卸时试管、导管易损坏,也 不利于连续进行课题演示。

―、提出的问题有关的期刊、教参和网络等介绍了很多碳酸钠和碳 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改进的方案,下面是最近几年的几 种改进实验。

1.重庆市清华中学文继明和于玲玲两位老师利用双试管实验[2],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进行 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中图分类号:G 633.8文献标识码:B橡皮筋.澄清石灰水图1实验装置12.安徽淮南二中王开华和周彦两位老师设计U 形管改进实验[2],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进行 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徐立铭老师和江苏徐 州市西苑中学李德前老师设计了 V 型管实验,对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 3所示。

以上这几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实验改 进,都存在问题或不足:第一,以上改进装置都需要酒精 灯直接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面积受限和火焰摆动等原 因,会导致两个仪器或两个部位受热条件不好控制,受 热环境可能还是不相同,同时由于是酒精灯直接加热, 加热或拆卸装置时处理不当就可能使玻璃仪器损坏或 受热发生炸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