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等,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七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I HOPE YOU LIKE IT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60、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冲击两极格局,促世界格局多极化;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7 单元复习课
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解析】选B。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北洋军阀的统治,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B正 确;发展资本主义与北伐战争的内容不符,故A错误;北伐 战争与辛亥革命同样没有建立起民主政治和实现国民平 等,故C、D错误。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 1.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 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 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 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群众运动:大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 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可以看出国民党不代表广大 民众的利益,而民众的支持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与工 农群众的紧密联系,故D错误。
工农运动发展,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相同点: (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3)作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4)结果:失败。 (5)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上革 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或错误方针。
【创新思维】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
4.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 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制度。在北伐 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思维】 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时间:1953年 • 提出:中国同邻国 (印度、缅甸)共同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意义:①标志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②成为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③促使中 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二、70年代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A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B 3、1972年中日建交B 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建交高峰或国际地位 提高)的原因?影响? 原因: (1)国内:中国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 (2)国际:①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②亚非拉国 家力量的增强 影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建交高潮,国 际地位提高。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B
•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共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世界 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3)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50年代)
•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方针A : • 2.日内瓦会议A :
• 3.亚非万隆会议A :
•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 倒与苏联等建交 • 1954年,第一次五大 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 议 • 1955年,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加强中国 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
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
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2.进行问题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和成果?3.要结合教学参考书,多给学生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课程标准学习要点: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
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 展的影响。
3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 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 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 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兴起的背景:
经济 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 实体 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
第三 1961年不结盟运 国家 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 世界 动诞生的推动 众多 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中国 1971年26联大恢 政治 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
复合法席位
大国
力越来越突出
社会主 随着60年代中苏 瓦解 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
义阵营 关系恶化而瓦解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
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
24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1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947 1955
1991
两极格局 的形成
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 直至最终的瓦解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标 六七十年
志性事件:
代之际
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
本成为经济大国③第 三世界兴起④中国成 为政治大国⑤社会主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人口 出口贸易
15
如何认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国际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紧张局势使 新兴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原因:A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两国的战略利益冲突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D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2、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对抗,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军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年成立北约。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成立华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峙,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个部分。
b.美苏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c.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共体的形成1、原因:.a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B.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根本原因c.法德和解d.历史根源: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2、成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成立欧洲媒钢共同体;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即欧共体3、措施: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4、影响:a.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b.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俄(或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的经济发展道路有那些?(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后形势严峻: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国外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结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评价:这一政策实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同时它又是布尔什维克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尝试。
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只是战争环境下迫不得已的应急措施。
(2)新经济政策①背景(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迫使列宁等领导人决定调整政策。
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③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
④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⑤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等探索的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①过程: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结果: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二、现代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成就1.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成就:A.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B.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E.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发展民族经济。
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会议的意义: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70年代重大突破1.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A.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则基础。
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那题。
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C.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3.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
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
变”战略,表明(
)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解析】选 B。“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是美 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提出的“三和”方针, 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 变”是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独霸世界。A、C、D 三项都 与史实不符。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解析】选A。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1973 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而瓦解,而不是1964 年,排除C 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
主题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项。故选 A 项。
2.(2011 年福建龙岩质检)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 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 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约组织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D.朝鲜战争
【解析】选 B。马歇尔计划是采用经济手段达到遏制共产 主义的目的。A 项是政治手段,并且不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 要政策;C 项是军事手段,D 项属于“热战”,不能体现材料 意思。
2.(2012 届广东高三文综第三次月考)1963 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 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 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这表明当时他意识 到要(
史料汇编: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各课知识点史料、解读与注释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新中国必须实行新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解读】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与137位工作人员在北京外交部街的一幢3层小楼里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开启了新中国通过外交手段捍卫新生人民政权的艰苦历程。
这是周恩来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节录,其要点是: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
资料还显示:①由于过去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旧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没有独立性,依附于帝国主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拥有了独立的国家主权、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因而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中苏结盟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结构
新 中 国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外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突破) (调整)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建 树
美国霸权主义政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1、建国 国际形势: 初期的外 国内形势:新中国诞生,经济严重破坏。蒋介 交形势 石台湾政权企图反攻大陆。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交 第一次建交高潮: 成就: 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过程: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背景 二战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 欧洲 共同 体的 形成 过程 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走向和解) 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三个共同体合而为一) 规模: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出 现
日本 的崛 起, 成为 世界 结果: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经济 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
背景: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 正式形成: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南斯拉夫倡议,第一次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共同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不 结 盟 运 动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1973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影响:加速殖民体系崩溃;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 治的重要力量;一定程度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 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合作
3、和平 共处五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项原则 意义:标志外交成熟;外交的基本准则 4、步入 日内瓦会议: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世界外 万隆会议: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 交舞台 针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专题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提纲1、冷战兴起的原因:(1)二战结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的全球战略。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自己的在世界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积极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
(5)丘吉尔铁幕演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2、冷战的表现:1947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对抗:美国1948年之实行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苏联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对抗:美国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4、朝鲜战争1950-1953: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5、越南战争1954-1973:耗费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苏联此时在军事方面大体上赶上美国6、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②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根本原因)③它们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和美苏相比,于是走上联合的道路。
7、过程: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三合一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8、经济联合表现: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立统一大市场。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必修一 第7单元 单元总结 34张(新人教版)
(2)这次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多极格局已经
发育成熟,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渐 进的演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这次世界政治格局的转换要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制约。 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了多重性,亚太 地区多元关系相对稳定。这种地缘政治的差异,决定了两 地区新旧格局交替的进程和方式都是不同的。
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 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 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
(4)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
呈现出对抗性。 (5)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经济竞争更为激烈。 (6)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 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巴以 冲突、美国“9·11事件”、印巴冲突等。
实际应用 2: 近年来, 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 弩张的气氛,正在被“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 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
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
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 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 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实际应用 1: 历史课上, 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 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 —— 紧 抓 住 梦 的 手 ”“ 多 边 自 主 外 交 —— 我 要 我 的 滋 味”“命运共同体 ——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 了( )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世界形势的缓和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中 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内瓦。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 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2.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A
C
5、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的国际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 缅甸的仰光 B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C 中国的北京 D 瑞士的日内瓦 6、万隆会议上,推动会议圆满成功的关键是 A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会议确定了联合反殖的目标 C 中国代表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会议达成了平等互惠的协议
B
A
3、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 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 中苏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 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 “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三.始有所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从容入“舞”(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一.与旧外交决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家性质: 国家独立,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2.外交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基本外交方针: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问题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期 “三大政策”有何区别?
(1)从目的上看: 三’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则为发展同所有 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 和’超越了三’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 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3)从影响上看: 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①70年代: 国内:中国国力增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国外: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90年代: 国内: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外交, 国外:两极格局瓦解。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表现 ①奉行不结盟政策(突出特点) ②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 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 ④注重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上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 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请分别指出促成20世 纪70年代和90年代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3、意义:
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美国: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中国: 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过程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1971.7 1972.2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人民民主主义国家,方向是社会主义 国家性质:
巩固政权、捍卫主权 国家利益:
2、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3、基本方针 Nhomakorabea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 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 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 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6年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 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 和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 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请回答: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Ⅰ 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14张PPT)
时间
20 世纪 90 年代初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特征
表现
两极格 局瓦解
华约、经互会解散,苏联解体;雅尔塔 体系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 结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 多极化 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
趋势 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新中国的四次建交热潮
时间
方针
主要建 交对象
新中国成立 初期—20 世 纪 50 年代 中期
“一边倒”
苏联、东欧 等社会主义 国家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60 年代末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求同存 异”
亚非拉等新 兴民族国家
原因
美苏“冷战”;美 国对新中国采取 敌对态度;中苏意 识形态相同
美国继续敌对中 国;中苏关系恶 化;亚非拉很多国 家摆脱殖民枷锁
改革开放需要和 平的外交环境;和 平与发展是时代 主流
影响
中国打开了 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经济 飞速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 国际环境,国 际地位不断 提高
横向对比 三、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1)第一阶段: ①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奉行称霸世界的政策, 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②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来 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 恶化。
考向 4
朝核问题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2016 年 3 月 7 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核试验通过了
制裁朝鲜的第 2094 号决议,中国投票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2 、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性质),成立之 初面临的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 发展经济(国家利益)。
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 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 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 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解析】由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信息“1950年除夕” 可以排除A、C、D三项,A项应出现在建国前夕, C项中国抗美援朝在1950年10月开始的,D项中 国实施“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开始的。 【答案】B
B
(2010高考安徽文综36题)(28分)阅读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 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 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 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 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自我测评1: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 方针的必要性。如何评价?(课外讨论查资料) 必要性:(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 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 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 在摇篮里。 (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 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 重要力量。 (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 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三历史必修⼀第七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不论是哪⼀门学科的学习,每个⼈都有不同的⽅法。
在⼩编看来,提升⾃⼰的学习成绩的⼀种重要⽅法就是多做试题!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历史必修⼀第七单元复习题以供⼤家学习参考。
⾼三历史必修⼀第七单元复习题 ⼀. 单项选择题(共计25⼩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 ⼆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种经济⼿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对付苏联的⼀种主要武器”。
这⼀措施是A.推⾏马歇尔计划B.建⽴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美国前驻华⼤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及其在⾃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3.第⼆次世界⼤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阵营的对⽴和⽃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国的范围,形成⼀个世界体系 D.中国⼈民⾰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战线 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三⾜⿍⽴的世界格局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持分不开的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5.“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之。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观点的是 A.美国在中东地区推⾏民主价值观 B.北约提出“⼈权⾼于主权”,轰炸南联盟 C.多国派军舰赴索马⾥海域参与打击海盗 D.杜鲁门提出抵抗“极权主义”,援助“⾃由国家” 6.在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改变不可”,“要建⽴⼀个⽐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共同合作。
历史区会考复习(必修一,第七单元)2
单元知识梳理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日本的经济崛起 1.原因:民主化改革为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援助; 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等。 2.表现: 1956—1972年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居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位。
单元知识梳理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三)亚非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二战后亚非拉出现新兴的独立国家,不愿介入 美苏争霸的斗争 2.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3. 含义: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全面彻底裁军等。 4.斗争:政治上——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 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四)新中国的成立及国际地位的提高(略)
单元重点知识介绍——多极化趋势
美日欧经济力量对比(1977年) 美 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 (亿) 国民生产总值 (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元) 936 2.17 18870 8730 国 日 37 1.14 7760 6815 本 欧共体 九国 152 2.59 15740 6073
单元知识结构
美苏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
欧共体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振兴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单元主线
美苏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
单元重点知识介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据1948年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 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 占32.4%(1947年),黄金储备占74.5%,当 时的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对此盛慨道,美国 “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 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 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 60%”。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意识到“英国是一 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 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 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结盟运动
欧盟
世贸组织
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 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 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 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 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C.互相合作 B.互相竞争 D.互相对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 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 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 经济关系。 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他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 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 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 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方针:独立自主 新中国建立 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屹立 于世 界民 族之 林— 新中 国外 交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 年代 具体实践 参加日内瓦会议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 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改革开 放以来 国际交流与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加万隆会议
“冷战”的表现
美国 苏联 政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 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社 治 发表咨文,公开声称美国要在一切 会主义阵营;1947年,成立共
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他是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经 马歇尔计划:1947年,马歇尔提 济 出“欧洲复兴计划”。
2.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 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 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过程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 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原因:欧洲经济发展;摆脱美国;欧洲在第二系世界大战后实 力大损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形成
欧洲共同 过程 体的形成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形成 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
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日本成 为世界 经济大 国
表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第24课: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发展的影响 第25课: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26课: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品共处五项原则在 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27课: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求同存异中“异”“同”的含义
“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 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 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 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
1.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 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 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活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这让中国“扬眉吐气”;1972年尼克松访华, 这是“跨洋握手”;中日、中美先后正式建交,这意味着“冰 释雪融”。
事上的援助;而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3)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 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独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 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 长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冷战”
20世纪50年代: 两极格局形成
“热战”
复 杂 多 样 的 当 代 世 界
欧共体形成 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 大国 第三世界崛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和平与 发展是 主流, 缓和与 不结盟 动荡并 运动兴 存
起
中国的 崛起
两极格局瓦解
20世纪末
多极化趋势加强
课标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由“军事、经济和政治 集团”可知“它们”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由 “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可知“它们”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D项正确。
2.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 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以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 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视“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 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相关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2、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东欧国家(
A.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 C.开始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被纳入了苏联的战略轨道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对付北约, 苏、保、匈、波、罗、捷、阿和民主德国签订了《友好合作 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被纳入苏联的战 略轨道。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控制、扶持日本,日本 在外交上追随美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逐渐摆脱美国 的控制,寻求自己独立发展的空间,同时又不放弃美日同盟 的关系。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首先引起了美国的不 满,这说明美日既互相勾结又相互斗争;A、B、D三项说法 不符合史实,答案为C
经互会:1949年,苏联与东欧 七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 称经互会。
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美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苏联 事 国与英、法、意等西方国家签订了 同东欧七国签订《友好合作互
《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 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简称“华约”
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相同点 (1)背景: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展示 同盟关系走向对抗的形势下 (2)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 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 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不同点 (1)直接原因:“杜鲁门主义”是针对“希士危机”提出 的;而马歇尔计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 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经 济援助计划 (2)内容:“杜鲁门主义”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 军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美、日、西欧三足 鼎立局面,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 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欧共体、日本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两极格局冲 击的不同之处
1.斗争的兴致及态度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 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都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 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 苏也主要是处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 压迫,他骂你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 际政治经济秩序,其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3.1987年,美国《时代》周刊选择了右 边这幅漫画作为封面(画中左边是日本 相扑手,右边是山姆大叔)漫画的寓意 是( ) ①日本对美国的大国地位构成了严重威 胁 ②美日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③世 界形成了新的两极格局 ④美日矛盾成 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上一跃成 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政治上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 方位外交,但是当时世界格局仍然是美苏两极格局。故排除③ ④。
拓展: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 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 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 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 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 战”局面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
“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 线”,直接入侵朝鲜,威胁中国边境。在朝鲜请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经过三年努力,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 签字,朝鲜战争告终
2、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抗击下,美军与1973年撤 出越南。
两 极 对 峙 格 局 的 形 成
兴起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 面根本对立
人情报 局 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军事:北约、华约 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 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消极: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