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
RTK测量技术规范
4.相临点间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 1/2。
5.2.4 RTK 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 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 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5.2.5 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
附录 A ............................................................................12
附录 B ............................................................................13
附录 C ............................................................................14
附录 D ............................................................................15
3
3.7 截止高度角 cut off
CH/T 2009-2010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蔽遮角度值,低于此角
度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
3.8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反映定位精度衰减的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有关,空间分布范围越大,PDOP 值
只设置一个基准站,并通过数据通信技术接收广播星历改正数的 RTK 测量技术。 3.6 网络 RTK Network RTK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 system real-time kinematic(RTK) surveys2010-03-31发布 2010-05-01实施国家测绘局发布CH/T2009--2010目次前言 0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2)5 RTK控制测量 (2)6 RTK地形测量 (5)7 仪器设备要求 (7)8 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 (8)附录 A 参考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参数表 (9)附录 B RTK基准站观测手簿 (10)附录 C 同一基准站二次观测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 (11)附录 D 同一基准站三次观测高程成果表 (12)前言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测绘局、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骆光飞、杨洪、葛中华、廖振环、闻洪峰、李凉、胡有顺。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RTK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适用于布测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础控制点,RTK地形测量适用于外业数字测图的图根测量和碎部点数据采集。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T 200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规范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RTK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rtk测量技术规程
rtk测量技术规程RTK测量技术规程RTK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动态测量方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本文将介绍RTK测量技术的原理、应用、测量误差及解决方法等内容。
一、原理RTK测量技术是基于GPS原理实现的。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和地面接收机组成,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测量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差,再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接收机的位置。
RTK测量技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多个接收机,并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实时传输测量数据,实现对接收机位置的高精度测量。
二、应用RTK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工程测量和导航等领域。
在地理测量中,RTK技术可以用于制图、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等。
在工程测量中,RTK技术可以用于建筑施工、道路测量和管线布置等。
此外,RTK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三、测量误差及解决方法RTK测量技术存在一些误差,如信号传播延迟、接收机钟差、大气延迟和多路径效应等。
针对这些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校正:1. 信号传播延迟: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时间同步,可以减小信号传播延迟带来的误差。
2. 接收机钟差:通过与参考接收机进行差分处理,可以消除接收机钟差的影响。
3. 大气延迟:利用大气延迟模型进行修正,减小大气延迟引起的误差。
4. 多路径效应:通过选择合适的接收机安装位置,避免多路径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RTK技术规程为了保证RTK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
RTK技术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设置:根据实际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RTK测量设备,并进行正确的设置和校准。
2. 数据采集和传输: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确保测量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4. 测量误差的评估和控制:对测量误差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 system real-time kinematic(RTK) surveys2010-03-31发布 2010-05-01实施国家测绘局发布CH/T2009--2010目次前言 0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2)5 RTK控制测量 (2)6 RTK地形测量 (5)7 仪器设备要求 (7)8 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 (8)附录 A 参考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参数表 (9)附录 B RTK基准站观测手簿 (10)附录 C 同一基准站二次观测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 (11)附录 D 同一基准站三次观测高程成果表 (12)前言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测绘局、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骆光飞、杨洪、葛中华、廖振环、闻洪峰、李凉、胡有顺。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RTK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适用于布测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础控制点,RTK地形测量适用于外业数字测图的图根测量和碎部点数据采集。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T 200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规范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RTK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NBCORS网络RTK全年运行的稳定性及精度研究
5 0 % . 5 O 0 O
O
lo 0O l0 O% l0 00 lO 0% l0 00
lo 0 %
分 比
7月一 9月
个 数 百 分 比
测 ,如此 循 环 往复 每 季 度连 续 观 了二 十多个 昼 夜 。
得 到 了 10 0 0个 有效 数 据 ( 小时 得 到 2个 数 据 ) 每 .
31 网络 RT 稳定 性研 究 . K
百 分 比 7 .% 2 .% 30 45 25 .%
根据各 季度 剔除 错误 观测值 后 的数据 所作 的平 面误 差分 布 图见 图 2 。
平面 中误 差 用 5m 为参 考值 、 c 高程 中误 差 为 平
面 中误差 的 倩 即 7m,采用 2倍 中误 差作 为限差 , c 即平 面较 差( 与最或 然值 比较 ) 超过 1c 高 程较 差 0 m、
32 网络 RT 平面 精度研 究 . K
根 据每 季度 的有效 观 测 ,剔 除错 误观 测 值后 的
数据 , 进行 平面 中误 差统计 如表 4 。
浙江 测 绘 2 l 年 第 l O1 期
・ 5・ 3
从表 4可 以看 出 :平 面误 差在 2倍 中误 差 以 内 的 占 9 %以上 ,而且 都 是单 次 独 立 观测 的统 计 值 , 5
・
3 ・ 4
浙江测如 此 ) 观 测 结 果 中不 可 避 免地 T ,
表 2 网络 R K 平 面位 置 正 确 率 统 计 表 T 类 型
个 数 1月 一 3月 百 分 比 9 .% 99 O1 .% l0 0 %
略 举措 。NB O C RS由宁 波市 规 划 局组 织 , 宁波 市 气
RTK测量作业规定
RTK测量作业规定青岛市连续运⾏基准站系统QDCORSRTK测量作业规定(试⾏)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〇〇⼋年五⽉⽬录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引⽤标准及⽂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坐标系统和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坐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精度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RTK平⾯测量精度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RTK⾼程测量精度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GNSS RTK平⾯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仪器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络RTK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QDCORS的单基站RTK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量要求、规范
RTK(含CORS)图根点测量在网络RTK覆盖的区域首先选用网络RTK技术,具体方法参照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1、观测时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不能使用对中杆,对中整平后量测仪器高度,并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
图根点间平均边长大于100m为宜。
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采样间隔2s-5s。
2、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超过5分钟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初始化操作。
3、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测回间应对仪器重新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60秒,也可采用两个时段进行观测。
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4、每次作业前、作业结束后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高等级已知点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5、获取测区正确的转换参数。
平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1:500图3.5cm),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2基本等高距(1米等高距,8cm)。
6、每测回观测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7、经、纬度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精确至0.001m。
天线高精确至0.001m。
8、卫星状况基本要求9、RTK图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0、RTK测量检查对观测成果进行100%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平面坐标外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全站仪测量边长方法进行,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1/3000,高程检测采用相应等级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高差较差≤1/7基本等高距,检测点均匀分布测区。
11、每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类原始观测数据、中间过程数据、转换数据和成果数据等转存至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其它媒介上。
H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
H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1 总则1.1 为制定H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程,向全省推广应用,拟在全省范围进行生产试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制定了采用网络RTK技术进行城市一级、二级、三级、图根点和碎部点平面测量以及图根点和碎部点高程测量的技术标准。
2 引用标准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2.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4.CH8016-199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5.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3 一般规定3.1 在湖北省的行政区域内,HBCORS系统均能有效地覆盖,网络RTK测量不宜超出此区域。
确有需要在湖北省以外进行网络RTK测量时,应适当进行检测。
3.2 HBCORS网络RTK测量直接获得的是WGS 84坐标,并视为CGCS2000国家坐标。
3.3 HBCORS网络RTK测量使用地方独立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或北京54坐标系等坐标系统时需进行坐标转换。
3.4 HBCORS网络RTK测量使用1985国家高程或1956黄海高程等高程系统时需进行高程转换。
3.5与上述各坐标系统相关的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如表3.1:3.6 GPS高程测量按作业过程应分为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GPS测量和高程计算三部分。
高程异常模型可利用已有模型或根据需要单独获取。
湖北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可直接应用于GPS高程测量。
关于高程异常模型的确定本规程不做规定。
3.7 HBCORS网络RTK平面测量等级分为一级平面控制点、二级平面控制点、三级平面控制点、图根点和碎部点。
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的规定。
本规定定义的一测回是指流动站接收机在重新初始化之后所成功完成的一次网络RTK测量。
表3.2 HBCORS网络RTK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3.8 HBCORS网络RTK高程测量等级分为等外高程控制点、图根点和碎部点。
网络RTK技术-最新文档资料
网络RTK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RTK技术(GPS实时动态定位)问世,改变了GPS只能用于控制测量的局面,使得GPS测量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量。
但是传统的RTK技术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用户需要在测站区域要设参考站;测量的误差受距离的影响较大,基线长度越长,误差越大,单频接收机允许的基线长度不超过15 km,双频接收机允许的基线长度不超过30 km;初始化时间较长等。
因此网络RTK技术应运而生。
网络RTK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多个均匀分布的连续观测的参考站,融合各参考站的观测数据,建立误差改正模型,并将改正模型发送给移动站,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GPS连续观测系统,在城市数字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认清当前形势,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GPS连续观测系统。
1 网络RTK技术1.1 网络RTK系统的组成网络RTK是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及数据播发中心、数据通信链路和用户部分组成。
基准站网通常不少于3个基准站,应架设在环境良好的地方;基准站上应配有全波长的双频GPS接收机、数据传输设备及气象仪等。
数据处理中心是负责接收各基准站发来的观测数据,并进行融合、处理,实时的计算出基准站网内的各项误差,建立误差改正模型,然后由数据播发中心发送给用户流动站。
数据通信链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准站和数据处理、数据播发中心之间的通信链路,通常是通过光纤、光缆、数据通信等方式连接;另一种是数据播发中心与用户接收机间的通信链路,通常是采用GSM、GPRS、CDMA等方式来实现。
由于现在手机使用便利,且手机都具有上网功能,所以现在一般的工程测量都采用GPRS方式来实现播发中心与用户接收机间的连接。
用户部分,用户只需要配备数据通信设备及其相应的软件即可工作。
1.2 虚拟参考站技术网络RTK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虚拟参考站技术(VRS)。
各个参考站将每天观测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数据解算,建立误差模型,计算出参考站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流动站通过无线电,将流动站大致坐标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经过处理,在流动站附近内插得到一个虚拟的参考站,用户则接收虚拟参考站的改正信息,通过差分解算,达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RTK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范围
RTK测量可用于的测量工作包括:四等以下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放样测量。
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查,平面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快速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
高程控制点外业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几何水准测量等方法。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
RTK地形测量
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5 RTK四等以下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规范(试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发布****- - 实施* * * * * 发布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3)5 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3)6 RTK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7)7 仪器设备的要求 (9)8 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 (10)附录 A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球椭球参数 (11)附录 B 平面控制标石埋设 (12)附录 C 参考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参数表 (14)附录 D RTK测量参考站观测手簿 (15)附录 E 同一参考站三次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 (16)附录 F 同一参考站三次观测高程成果表 (17)**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I** ****-****引言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标准内容涉及目前应用广泛的单参考站RTK测量技术和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测量技术。
本标准是在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制定的。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II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一级、二级、三级控制测量和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 T K)技术规范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 system real-time kinematic(RTK) surveys2010-03-31发布 2010-05-01实施国家测绘局发布目次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rtk测量精度规范
r t k测量精度规范以全站仪所测定的坐标值为真值,那么2种方法所测得的坐标的差值即可认为是RTK测量的误差。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点位误差<5cm,可得如下结论。
1、RT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互差最大为3.4cm ,最小为0.4cm。
2、若以全站仪测定的点位坐标为准,RTK放样点点位误差均在±5 c m以内,RTK放样点点位相对于全站仪测定点位误差按公式m=±计算,结果为2.3cm。
3、统计数据表明:若以全站仪测量结果为准,可以认为RTK测量结果的点位精度达到厘米级,需要指出的是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累计,克服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弊端,完全能满足点的测设精度要求。
4、但本次检验的结果是在全站仪测量误差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的,如果考虑到全站仪的误差,放样点有可能出现误差大于5cm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点误差,误差的原因可能是RTK系统自身的误差,也可能是测量环境对RTK的影响产生的误差,或许也是我们自身操作的不正确造成的,但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放样时存在测量环境影响中的“多路径误差”或“信号干扰误差”。
5、对于上述误差超限的点,我们可以根据误差的原因,采取措施来消除或减小误差,如:改变基准站的位置,选择地形开阔的地点,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雷达装置、高压电线等,或采用有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各种技术的天线等。
对于误差较大RTK又难以削弱其误差的点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测设方法,如用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利用导线点对RTK放样的点进行测量,得出点的精确位置,再制作模板,标出点的正确位置。
表4.1 《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的规定档次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适用范围A1±0.05大、中城市的的繁华地区街道外(街坊)内的明显界址点A2±0.10中、小城市(城镇)一般地区或大型工矿区、新型住宅区。
街道(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
A3±0.25其他地区A4±0.50农村地区。
【精选资料】RTK技术要求
第一节技术规格、参数与要求S6基准站(单台)接收机S6 GPS/GLONASS/BEIDOU,BD970+GSM/GPRS+U101,带2个内置电池 1两芯适配器ADP-2PIN 连接主机充电 1 UHF天线QT440A 430-450Mhz, Gain=4dBi 1 连接器 1 量高片伞型量高片 1 卷尺3m量高尺 1 基座连接器黑色,中性 1 基站仪器箱黄色,硬质塑料仪器箱,基站 1 外置电台U102 5/35W,430-450MHz,通道间隔25KHz 1 外置电台-接外置电台-接收机连接电缆 1 收机连接电缆接收机/外置电瓶-接收机/外置电台电源电缆 1 电台电源电缆电台改频线外置电台-接收机连接电缆 1 高增益天线TQC-400DIV-B 430-450MHz,中心频点为440MHz 1 托盘 1 S6移动站(三台)接收机S6 GPS/GLONASS/BEIDOU,BD970+GSM/GPRS+U101,带2个内置电池 3 两芯适配器ADP-2PIN 连接主机充电 3 UHF天线QT440A 430-450Mhz, Gain=4dBi 3 连接器 3 量高片伞型量高片 3 卷尺3m量高尺 3 手簿托架 3 接收机通讯电缆USB/RS-232-7pin Lemo 3 手簿通讯电缆Usb 3 移动站仪器箱黄色,硬质塑料仪器箱,移动站 3 对中杆+背袋CLS-25 可伸缩,2.45m 3 手簿套装P7 GPS+GPRS+摄像头+听筒+2块电池 3 手簿充电器充电适配器+座充 3 二、工作环境使用环境:室外。
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 -35℃环境相对湿度: ≤ 95%地震烈度: 8度安装地点及用途: 地面测量 。
海拔高度: ≤2000米三、技术参数及要求第二节 备件和工具 1. 所有为设备的安装、试运行、质保期内和质保期后1年必备的备件、消耗品,包括专用工具、仪器、仪表等,在设备交货时提供。
测量要求、规范.
RTK(含CORS)图根点测量在网络RTK覆盖的区域首先选用网络RTK技术,具体方法参照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1、观测时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不能使用对中杆,对中整平后量测仪器高度,并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
图根点间平均边长大于100m为宜。
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采样间隔2s-5s。
2、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超过5分钟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初始化操作。
3、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测回间应对仪器重新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60秒,也可采用两个时段进行观测。
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4、每次作业前、作业结束后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高等级已知点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5、获取测区正确的转换参数。
平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1:500图3.5cm),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2基本等高距(1米等高距,8cm)。
6、每测回观测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7、经、纬度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精确至0.001m。
天线高精确至0.001m。
8、卫星状况基本要求9、RTK图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0、RTK测量检查对观测成果进行100%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平面坐标外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全站仪测量边长方法进行,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1/3000,高程检测采用相应等级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高差较差≤1/7基本等高距,检测点均匀分布测区。
11、每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类原始观测数据、中间过程数据、转换数据和成果数据等转存至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其它媒介上。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简介概要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2009―2010 简介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本标准于2010年3月31日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RTK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适用于布测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
础控制点,RTK地形测量适用于外业数字测图的图根测量和碎部点数据采集。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RTK控制测量,RTK地形测量,仪器设备要求,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以及附录A(资料性附录)参考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参数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 RTK基准站观测手簿、附录C(资料性附录)同一基准站二次观测点位平面坐标成果表和附录D(资料性附录)同一基准站三次观测高程成果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1 总则1.1 为制定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程,向全市推广应用,拟在全市围进行生产试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制定了采用网络RTK技术进行城市平面一级、图根和碎部点平面测量以及图根和碎部点高程测量的技术标准。
2 引用标准1.CJJ8-99《城市测量规》2.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GBT/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4.CH8016-199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5.ZCB/001-2008《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版)3 一般规定3.1 在市的行政区域,NBCORS系统均能有效地覆盖,网络RTK测量不宜超出此区域。
确有需要在市以外进行网络RTK测量时,应适当进行检测。
3.2 NBCORS网络RTK测量直接获得的是WGS 84坐标,并视为CGCS2000国家坐标。
3.3 NBCORS网络RTK测量使用市独立坐标系、1980坐标系或1954年坐标系等坐标系统时需进行坐标转换。
3.4 NBCORS网络RTK测量使用1985国家高程或1956黄海高程等高程系统时需进行高程转换。
3.5与上述各坐标系统相关的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如表3.1:表3.1 各坐标系统相关的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3.6 GPS高程测量按作业过程应分为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GPS测量和高程计算三部分。
高程异常模型可利用已有模型或根据需要单独获取。
市规划区似水准面精化模型可直接应用于GPS高程测量。
关于高程异常模型的确定本规程不做规定。
3.7 NBCORS网络RTK平面测量等级分为一级、图根和碎部。
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的规定。
本规定定义的一测回是指流动站接收机在重新初始化之后所成功完成的一次网络RTK测量。
表3.2 NBCORS网络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3.8 NBCORS网络RTK高程测量等级分为图根和碎部。
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NBCORS网络RTK高程测量技术要求3.9 网络RTK控制点的选点应满足以下要求:(1)点位所在的区域应被中国移动网络信号有效覆盖,确保接收机能够通过GPRS或GSM方式稳定地连接NBCORS网络;(2)点位所在的位置应符合本规程3.1章节的要求;(3)点位视野开阔,视场连续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4)点位远离微波塔、发射天线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m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路100m以上;(5)点位远离金属、水面等反射电磁波信号强烈的物体50m以上;(6)点位不应选择在大树下;(7)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的扩展。
4 作业要求4.1 网络RTK测量的作业步骤一般应包括以下容:(1)仪器的充电、检查准备工作;(2)接收机天线和仪器电缆连接;(3)接收机仪器的安置、对中、整平;(4)接收机手簿参数设置,包括天线类型、坐标系统(高程异常模型)、网络参数等设置;(5)点名点号及仪器高输入;(6)与NBCORS中心通信并获得用户许可,建立数据连接;(7)开始测量;(8)数据处理。
4.2 网络RTK观测前的准备工作4.2.1 检查GPS天线、通讯口、主机接口等设备是否牢固可靠;连接电缆接口是否有氧化脱落或松动;4.2.2 检查数据采集器、接收机等电源是否备足;4.2.3 检查数据采集器存或贮存卡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4.2.4 检查接收机的网络参数的正确性;包括通讯参数、IP地址、APN、端口、差分数据格式等。
4.2.5 检查水准气泡、对中器和基座是否合乎要求;4.2.6 与NBCORS网络连接时,网络RTK用户应正确输入所使用仪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Ntrip,并选择合适的服务类型。
只有在获得NBCORS系统的认证许可之后,才能进行作业。
4.2.7 市处于低纬度地区,高温多雨,网络RTK作业应尽可能安排在良好的天气状况下进行。
作业前应查询NBCORS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星历预报及电离层、对流层活跃度分析,以避开不利时段,合理制定作业计划。
4.2.8 作业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3 网络RTK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4.3.1 网络RTK测量应注意GPS卫星数量、分布等观测窗口状况,其作业条件应符合表4.1之规定:表4.1 NBCORS网络RTK测量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4.3.2 网络RTK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仪器进行初始化;2)数据采样率一般设为1秒,模糊度置信度应设为99.9%以上。
3)每测回观测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平面收敛精度应≤±1.5cm,高程收敛精度应≤±2cm。
碎部点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高程收敛精度应≤±4cm。
4)观测值应在得到网络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5)每测回采集的历元(自动观测值)个数不应少于表3.2中的规定,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6)经、纬度取位至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01m。
4.3.4 网络RTK控制点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对中杆或三脚对中杆。
对中整平后量测仪器高度,并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
其中,一级GPS控制点测量必须采用三脚架或三脚对中杆。
4.3.5 网络RTK控制点测量测回间应断开再重新连接NBCORS网络进行测量。
一级GPS控制点分时段测量时,其时间间隔应大于2小时。
4.3.6 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应在限差之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
4.3.7 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启卫星定位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此外,还可以提高卫星高度截止角、或增加仪器的高度、或选择不同的多路径效应消除模式进行测量。
4.3.8 重试次数超过三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取消本次测量,对现场观测环境和通讯进行分析,选择观测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其它位置重新进行测量。
4.3.9 网络RTK观测时距接收机10米围禁止使用对讲机、手机等电磁发射设备。
遇雷雨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4.4 网络RTK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网络RTK控制测量,每天作业开始与结束均应对已测点、高等级或同等级已知点进行检测,检测时,确保接收机配置、仪器高设置、NBCORS系统和网络信号等均处于正常状态。
检核点应位于作业区域。
检测要求至少一个测回,且平面检测较差应≤±5cm,高程检测较差应≤±6cm。
5 仪器设置5.1 网络RTK测量所用的GPS接收机应满足表5.1的规定。
表5.1 网络RTK接收机的选择5.2 网络RTK测量接收机设备的检验除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的相关条款执行以外,还应遵守以下的规定:(1)GPS仪器应按规定送专门的检验部门进行全面检验后方可使用,并且每年应定期检验;(2)检验手簿与接收机的通讯。
应确保接收机信息能在手簿中显示,手簿发送的指令为接收机正确响应;(3)应检验数据链能否正确与NBCORS网络相连接以及能否正常进行网络差分数据传输;(4)仪器应正确安装带NBCORS专用APN信息的中国移动通信SIM卡。
对于预存话费形式的SIM卡账户,用户应定期进行账户余额查询,以免因欠费而失效;5.3 网络RTK测量接收机设备的维护除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的相关条款执行以外,还应遵守以下的规定:(1)自带电源控制器设备每隔一个月应进行通电检查,避免因电源问题造成系统的损坏;(2)注意保护电缆、天线接口等易损部件,作业完毕后及时取下放入仪器箱中;(3)网络RTK仪器耗电量较大,每次出测前应备足电池以保证能连续作业。
仪器在外接电源前,应检查电压是否正常,电池正负极连接是否正确;(4)仪器设备不使用时,应存放在仪器专用箱,仪器箱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仪器室,并注意防潮、防霉;(5)严禁任意拆卸仪器设备的各个部件,如发生故障,应做好记录并交专业人员维修或更换部件;(6)仪器及手簿应指定专人保管。
基座和对中杆上的圆水准泡、光学对中器至少1个月检校一次。
6 数据处理6.1 数据下载每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类原始观测数据、中间过程数据、转换数据和成果数据等转存至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其它媒介上。
6.2 数据安全外业观测数据在转存时,应提交完整的原始观测记录,不得对数据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
同时还应做好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6.3 坐标转换网络RTK测量直接得到是CGCS2000坐标,平面可通过NBCORS控制中心提供的“在线三维坐标转换软件”进行实时或事后转换为市独立坐标;对于规划区,“在线三维坐标转换软件”可提供似水准面精化模型实时或事后转换的1985国家高程;同时,平面和高程也可通过静态联测已知点进行区域性坐标和高程转换。
6.4 数据输出网络RTK 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的天线、存卡和测量控制手簿,记录项目及数据输出包括下列容:(1)平面和高程转换参考点的点名、残差、转换参数。
(2)虚拟参考站的编号及发送给流动站的WGS 84坐标、WGS 84坐标的增量(碎部点除外);(3)流动站测量点位的点名、天线类型、天线高及观测时间;(4)流动站(碎部点除外)测量时的PDOP 值;(5)流动站(碎部点除外)测量点位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6)流动站(碎部点除外)测量点位的WGS 84坐标,包括纬度、经度和高成果;(7)流动站测量点位进行坐标转换后的市独立坐标系平面坐标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正常高成果,该成果可在业进行事后转换。
6.5 数据检查网络RTK 测量成果应进行100%的业检查。
业检查容包括:(1)原始观测记录的齐全性;(2)输出成果容的完整性;(3)仪器高、卫星数和DOP 情况;(4)测回收敛精度、测回数、同一时段测回间点位坐标平面互差S ∆和高程互差H ∆、测回时间间隔以及时段时间间隔、时段间点位坐标平面互差S ∆和高程互差H ∆; 其中,测回间点位坐标互差按下式计算:22)21()21(Y Y X X S -+-=∆21H H H -=∆时段间点位坐标互差按下式计算:22)2/)43(2/)21(()2/)43(2/)21((Y Y Y Y X X X X S +-+++-+=∆2/)43(2/)21(H H H H H +-+=∆(5)已知点资料及检测资料;(6)重复测量的时间间隔和较差符合性;(7)其它各项应当检查的容。
7 资料提交7.1 网络RTK测量资料的整理格式应参照本规程附录执行。
7.2 网络RTK作业完成之后应认真总结作业方法、所遇到的问题,统计测量精度,做好测量技术小结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