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一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讲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与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
2.1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 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 相互依存 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相互影响 2.2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3 个体意识和个体无意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2.2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个 体 心 理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活动倾向性: 心理活动倾向性:
个性差异
需要、动机、 信念、理想、 需要、动机、 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 性格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源流
1.4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学习是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控制和影响所有行为的关键。 控制和影响所有行为的关键。
代表人物:华生(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美国 , - )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美国 , )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A. 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人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人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B.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 C.个体行为是受环境影响而被动学习的; 个体行为是受环境影响而被动学习的; 个体行为是受环境影响而被动学习的 D.由对动物或儿童研究得到的行为原理可推论到人的行为。 由对动物或儿童研究得到的行为原理可推论到人的行为。 由对动物或儿童研究得到的行为原理可推论到人的行为
心理学考试大纲成稿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号:402011010适用专业:2008级全校师范专业(本科)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执笔者:心理学教研室全体成员一、考试总体要求考核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个方面。
基础知识考核本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知识运用能力考核学生简单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一、识记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结构3、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4、现代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二、领会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第二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二)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目的2、心理学研究包括的环节二、领会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样本、抽样、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组、控制组三、应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讲脑与心理一、识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同优势二、应用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锻炼、睡眠、营养、烟酒、疾病、学习与记忆在保护和利用大脑中的正副方面的作用2、开发大脑潜能的途径第四讲需要一、识记需要的概念、分类二、领会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及各层次关系并能做出简要评价第五讲动机一、识记1. 动机的概念、分类2.动机冲突及分类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二、领会1. 需要、动机与诱因的关系2.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3.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第六讲动机理论一、领会1、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2、成就动机的主要观点3、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4、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二、应用1、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3、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七讲注意一、识记1、注意的概念、分类2、注意的特征及含义二、领会1、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2、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三、应用注意品质的培养第八讲感知觉一、识记1.感觉、知觉的含义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3.感觉适应二、领会1. 感觉的基本规律2.知觉特性及各自的含义第九讲记忆一、识记1、记忆概念及分类2、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二、领会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2、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应用3、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三、应用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十讲思维一、识记1.思维概念及特征2.思维的过程二、领会1.思维的类型2.问题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三、应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一讲情绪(一)一、识记情绪及分类二、领会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第十二讲情绪(二)一、领会1. 情商的构成2.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二、应用不良情绪的调控第十三讲智力与创造力(一)一、识记1、智力的含义2、常用的智力测验二、领会应该怎样看待智力测验的结果?三、应用利用多元智力理论解释智力和个体事业成功的关系第十四讲智力与创造力(二)一、识记1、创造力的内涵、特征2、智力激励法二、领会1.智力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3.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三、应用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五讲人格(一)一、识记1、人格定义2、气质二、领会1、人格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含义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3.气质类型的特征三、应用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谈谈你对人格的见解第十六讲人格(二)一、识记1、自陈式人格测验2、投射测验二、领会1、弗洛伊德对心理疾病的成因解释2、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3、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三、应用思考人格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点三、试卷类型及比例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六类,试卷满分值为100分,分值分布为单项选择题10%、辨析题15%、名词解释15%、简答题30%、分析题6%、论述题24%。
普通心理学讲义

普通⼼理学讲义⼼理学讲义第⼀章 2 第⼆章7 第三章13 第四章24 第五章35 第六章44 第七章51 第⼋章61 第九章66 第⼗章72 第⼗⼀章78第⼀章⼼理学概述第⼀节⼼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psychology)是⼀门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然科学,⽽是⼀门独⽴的基础科学。
⼼理学所研究的⼼理现象,指的是⼼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般包括⼼理过程和个性⼼理两个⽅⾯。
(⼀)⼼理过程⼼理过程即⼼理活动的过程,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称认知过程,是⼈的最基本的⼼理过程,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兴或烦恼、或⾃豪或⾃卑,等等。
这些⼼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们总是想⽅设法战胜困难,达到⾃⼰预定的⽬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定困难,坚决达到⽬的的⼼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的;另⼀⽅⾯,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
(⼆)个性⼼理个性⼼理,即个性,是指在⼀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个⼈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两⽅⾯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进⾏活动的动⼒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个⼈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理特征个性⼼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理特征,主要包括能⼒、⽓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理特征的核⼼。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解释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概述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贡献1.3 心理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子领域探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2.2 认知过程探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分析认知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2.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和认知测试的重要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3.1 发展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发展心理学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的理解3.2 心理发展的因素探讨遗传、环境、文化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阶段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长期跟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章:情绪心理学4.1 情绪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情绪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4.2 情绪的类型和作用探讨基本情绪类型和复合情绪的形成和影响分析情绪在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4.3 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介绍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机制探讨情绪智力对个体社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第五章:社会心理学5.1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社会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和群体互动的重要性的理解5.2 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探讨从众、服从、认同和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的现象和机制5.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的重要性第六章:心理测量学6.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6.2 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心理测量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智力测试、性格测验等分析心理测量学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标准化问题6.3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和限制介绍心理测量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就业、心理咨询等探讨心理测量学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第七章:心理病理学7.1 心理病理学的概念解释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常见心理障碍及其症状探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障碍的病因、症状和影响分析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3 心理卫生和心理疾病预防介绍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心理疾病预防的措施和策略,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第八章:咨询心理学8.1 咨询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咨询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咨询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8.2 咨询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分析咨询心理学中的建立信任、沟通技巧、心理评估等重要环节8.3 咨询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咨询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企业等探讨咨询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九章:工业与组织心理学9.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9.2 员工心理与行为探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领导力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员工心理与行为对组织绩效和发展的影响9.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章:心理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心理学伦理的概念解释心理学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伦理在心理咨询、研究、教学等领域的作用10.2 心理学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探讨保密性、客观性、尊重、公正等心理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分析心理学伦理决策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0.3 心理学与法律的关系介绍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如法庭咨询、犯罪心理分析等探讨心理学在法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和限制第十一章:健康心理学11.1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健康心理学在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中的重要性11.2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应对策略等分析心理疾病对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1.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健康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和干预策略第十二章:教育心理学12.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12.2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探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学习辅导等方面的应用12.3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研究介绍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第十三章:临床心理学13.1 临床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13.2 临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临床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咨询等分析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诊断、治疗计划和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13.3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临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精神病院、康复中心等探讨临床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四章:跨文化心理学14.1 跨文化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跨文化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跨文化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中的重要性14.2 文化差异与心理现象探讨文化对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现象的影响和差异分析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4.3 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跨文化心理学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探讨跨文化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15.2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步骤探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心理学研究设计类型和步骤分析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重要环节15.3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责任强调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如保护参与者权益、确保研究真实性等探讨心理学研究者在社会和伦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病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伦理与法律问题、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十五个章节。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的含义1.世界上存在两种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外显行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反应),内显行为(内部心理过程)。
4.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㈠.心理: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
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
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人格⒈情感过程反作用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也具有密切联系。
⑴认知过程(最基本):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始于感觉(直接认识)和知觉(感觉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其中知识经验起着重要作用)。
●记忆: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
●思维: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接受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⑵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⑶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发动和制止。
⑴心理动力: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引起活动的基本原因)、动机(心理动力)、兴趣(对事物认识的倾向)、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儿童——兴趣青少年——理想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它制约着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变化,并且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最高的调节作用。
⑵心理特征: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选择题)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择题、简答题)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信息加工过程:即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记忆: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思维:人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言语:利用语言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的过程。
(2)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等。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情绪情感: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3)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某种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等构成。
2、个体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具有目的性,能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
普通心理学 重点.1~7章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行为不同与心理但由于心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的复杂性引起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有意识,因而人类就和其他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称为无意识。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
但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无意识现象,它对人的行为有重要作用。
3心理学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有时心理学被认为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里的神经机制、心里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
(3)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实践上有助于引导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并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心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要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5心理学有哪些分支,在人类生活中作用有哪些?(1)普通心理学:基础学科的地位,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如感知觉、记忆思维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研究一般理论问题;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方法。
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 二、心理学的现在
❖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
❖ 三、心理学的未来 .
9
❖ 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及学科性质
❖ (一)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与访谈 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或现场实验、实验室实 验)、个案研究法
❖ 5、奥地利 弗洛伊德 意识、潜意识
❖ 《梦的解析》人的原始. 冲动 各种本能
5
❖ 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认为:作为心 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 一种具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 能的动力系统。既研究心理(个体心理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和个体 行为),也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个体)
.
13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
❖ 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 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 ❖ 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出现N元(细胞),进而出现NS 网状NS:N冲动在网内传播,但N元间无突触连接,
无N结,无中枢,故兴奋向任何地方传导。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P41) (1)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从环节动物开始?
.
15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
❖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链状、节状NS,神经节、神 经索(神经细胞聚集一起形成的小团)
普通心理学课后详细答案

第1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导论第一讲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往 和联系,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 同事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 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沟通
沟通是指个体之间传递信息、情感和 意愿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冲突,提 高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个人成长与发展
个人成长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还研究如何评估员工的 工作绩效,并提供反馈和激励措施,以提 高员工的工作表现。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概述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以 及个人心理健康的促进。
心理治疗与干预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通过心理治疗和干预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例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心理学导论第一讲
• 心理学简介 • 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
01
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 科学,它探讨人的感知、情感、动机、 学习、记忆和人际互动等方面的内容。
目的
通过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理解人类 行为的原理和心理过程,为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和 表现来收集数据。观察法可以采取不同的 形式,如自然观察、参与观察和结构观察 等。观察法能够提供直接和真实的行为数 据,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
调查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态度、 观点和行为的方法。
心理诊断与评估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通过心理测试和评估来诊断各种心理障碍,例如抑 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普通心理学课程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既有很雄厚的历史积淀,又有新时代的特色和创新的精品课程。
【目录】新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五、心理学科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二、科学态度与方法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脑的进化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四、神经回路第三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的概念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三、感觉的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 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2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叫心理活动)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根据下面的话画一个结构图)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喜、怒、哀、惧;心境、应激、激情。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3、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或总学科,主要任务是依据并归纳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阐明心理现象在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者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1、心理学的任务:A确定心理事实B揭示心理规律C揭示心理机制D揭示心理本质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理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B、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理解和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b、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c、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地开展对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节工作d、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879年,冯特(德)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研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对个体心理现象加以研究: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之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关系。
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称为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包括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和个体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2.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
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一个人哭,是因为受到了打击或失去了所爱而产生了悲伤心理;一个人笑,是因为他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功或得到了满足而产生了快乐心理。
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
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3.科学心理学是何人、何时、何地建立的?1897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一、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大纲依据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依据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基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4、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能力特点。
5、依据于国外同类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手段与技术。
五、教学原则1、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4、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5、动手操作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一章

1.2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人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如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等。
以知觉过程为例,看到一个物体,先要用眼睛接受来自物体的光刺激,然 后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把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从而察觉到物体,接 着要将看到的物体从它的环境或背景中区分开来,最后要确认这个物体, 并叫出它的名称。这个过程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但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把 它从时间进程中分离开来。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 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1.3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五)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 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 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 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工业心理学除了研究人际关系、 人机关系、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外,还研究劳动作业 的内容、方式、方法与人的工作效能的关系问题。
1.3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六)临床心理学
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 临床心理学对具有心理障碍临床心理学的人进行评估
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对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进行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与病人谈话、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 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2.1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人有生理需要,如困则睡、渴则饮、饥则食等,也有社会需要;人有物质需要, 也有精神需要,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在各种需要的 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动机。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 式也不一样。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01章 现代心理学

感染、风气、对比、牢骚、 感染、风气、对比、牢骚、 氛围、时髦、谣言、风俗、 氛围、时髦、谣言、风俗、 传统等
社会需要、社会动机、 个体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需要、社会动机、社会 知觉、态度、顺从、服从、 知觉、态度、顺从、服从、 威望、侵犯、 威望、侵犯、暴行及个性在 社会化过程中的其他心理现象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因果关系假设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确定研究对象 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变量 选择研究方法 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相关关系假设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3. 心理学的研究
3.3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观察法: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优缺点
行为
表 现 支 配
外显
心理
内隐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1. 心理与心理学
1.2 心理学的对象:个体心理 心理学的对象: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 过程:感知、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相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感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志过程: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
2.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2.3 心理学的谱系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 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不能凭主观臆测。 发展性原则:指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在研究中,应对心 理现象作动态分析,不仅要看到心理现象当时的特点,还 要看到它发展中的特点。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 整体的系统,从多层次、多侧面的联系和关系的网络中进 行研究。
❖ 人本主义学派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
❖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 (C.Rogers,1902—1987)
❖ 主要观点: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 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 “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 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 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 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 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 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 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
❖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 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 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
❖ 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 的事物、所做的行为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 评价产生的态度体验。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 学习改造阶段(1949——1956) ❖ 开展研究阶段(1957——1966) ❖ 停滞阶段 (1967——1977) ❖ 初步繁荣阶段(1978——现在)
万物有灵论:
认为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灵魂的活动。 人出生时,灵魂在身体里,控制人体的活动;人在 睡觉时,灵魂暂时走出人体;人在觉醒时,灵魂回 到人体;人死时,灵魂则永远离开人体。
缺点: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 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
美国。 ❖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斯金纳
(B.F.Skinner)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
柏拉图:
认为灵魂先于身体并独立于身体,是永 生不灭的;当神创造世界时,神把理性放 入身体,用以指导身体。
笛卡儿:
心身交感论:认为物的本质是占空间(有广 延性),心则不占空间(无广延性)。心与认 为物的本质是占空间(有广延性),心则不占 空间(无广延性)。心与物之间彼此独立。物 之间彼此独立。
洛克:
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 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 定的类型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 质、性格。
二、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 行为(behavior)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这 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肌肉运动、腺体分泌、胃肠蠕动) 和外在心理性的(言语、表情、动作等)。引起个体行 为的因素称为刺激。刺激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外界的声 音、光线、温度、气味、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表情 等)也可以来自机体内部(头脑中浮现出的思想、观念、 欲望等)。
❖ 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是西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
苛勒(W.Kohler,1887—1967)考夫卡 (K.Koffka, 1886—1941),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 1947)。
❖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 司法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 3、方法研究:实验心理学 心理统计学 心理测量学
第四节 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原 则与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 问题
描述和测量:“是什么” 解释和说明:“为什么” 预测和控制:“怎么做”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 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 运用。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心理学的源流 ❖ 第三节 心理学的谱系 ❖ 第四节 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原
则与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 象 情绪、情感过程
普通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2、应用研究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 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 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 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 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 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人在正常情 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 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源流
一、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远古时代心理学思想:万物有灵论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孔子 荀子、范缜、 古希腊心理学思想:德谟克利特、柏拉图 亚历士多德
17、18世纪以后西方哲学思潮:笛卡儿、洛克 科学心理学的生物学和实验生理学源头:达尔文、缪勒、 赫尔姆霍兹、费希纳
“白板说”:人类心灵如“白板”,一 切观念从经验中所得。
联想
达尔文
他的 “进化论”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如 遗传、环境作用、个体差异、进化、适应 等都成了后来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缪勒
他首倡神经特殊能量学说,主张大脑 的机能是分区专司的。还提出了神经冲动 产生于神经细胞之间的电化作用的理论。 在当时的生理学界产生了轰动效应。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 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
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 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 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 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 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 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 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S
O
R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可以有意识的掩饰自己的某些 心理活动而不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 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 刺激和内部刺激的觉知。人的意识活动包括: ①对外部刺激的觉知; ②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③对自身的觉知;④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 认知心理学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 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 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 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 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 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 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 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 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 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 析。
实践性原则:一方面要求心理学要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求应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教育性原则:强调研究学生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 学生,其研究成果要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为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 主要观点: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 是行为的科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 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 反应”(S—R)的行为公式。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 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 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 “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 主义的模式成为“S—O—R”。并且行为主义学派反对内 省,而强调运用实验的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谱系
❖ 1、基础研究: ❖ 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
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 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 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structuralism)该学派于1899年
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代表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 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