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 t 透 tʰ 定 d 泥 n
知 ʈ 徹 ʈʰ 澄 ɖ 娘 ɳ
精ʦ 照 tʂ
清ʦʰ 從ʣ 穿tʂʰ 牀dʐ
心s
審ʂ
邪z
禪ʐ
三十六字母(续)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牙音 見 k 溪 kʰ 群 g 疑 ŋ
喉音 影 ʔ
喻 j 曉 h 匣ɦ
半舌音
來l
半齿音
日 ɳʐ
(二) 关于韵母方面的术语
1、韵
音韵学常识
一、概述
1、什么是音韵学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 4、音韵学的功用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 韵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门 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 学科。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小学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的代表字。
如《广韵》平声“先”韵,现代读“-an、 -uan、-ian、yan”等韵母的字,如“先、 天、千、年、烟、贤、玄、渊”等。同韵 字中领头字“先”就是韵目。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只能根据单 个汉字在历史时期的不同读音,进而 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
上古时期
先秦两汉时的语音 以《诗经》音为代表。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代语音 以《切韵》为代表。
近古时期 元明清时的语音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4、音韵学的功用
对古代汉语的意义 对现代汉语的意义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 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如:《广韵》“冬,
都宗切”
D、 通假字不同音
《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 “伸”
E、异文 重文
“蒂”又写作“从艹,带声”,以“带”为 声符;
“溯”又写作“氵斥 ”,以“斥”为声符; “梅”又写作“木某 ”,以“某” 为声
符; “伏羲”又写作“庖牺” 。
不送气清音为全清 送气清音为次清 塞音、塞擦音、擦音为全浊 鼻音、边音、半元音为次浊
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
不送气清音
送气清音
塞音、塞擦 音、擦音
鼻音、边音、 半元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重唇音 帮 p 滂 pʰ 並 b 明 m
清唇音 非 pf 敷pf ʰ 奉 bv 微 ɱ
舌头音 舌上音 齿头音 正齿音
对古代汉语的意义
1、明语法 2、知构词 3、知通假 4、知声训 5、知特殊读音之特殊意义 6、明韵文
1、 明语法
音韵学上的“破读”和“如字”术语, 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音屈折变化以表现不 同的词性或词义。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 收乎?來何疾也?”
yì,动词是“穿(衣)” ; guàn,动词,“戴(帽子)”
汉·刘熙《释名》: “土,吐也,吐生万物 也。”
“火,化也,消化物也。” “ 死,澌也。”
5、知特殊读音之特殊意义
或来自他民族,如: 单于chányú
突厥tùqiū
或来自方言,如: 蚌埠bèngbù
6、明韵文
韵文之押韵、诗词曲格律等。
对现代汉语的意义
1、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2、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
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李白《越女词》
古代都属入声韵。
谐声字就是含有同一 个声符的字
B、 谐声字不谐声
从“禺”得声的
“遇、寓、隅”
“偶、耦、藕”
从“句”得声的
“拘、驹”
“苟、够”
从“京”得声的 “谅、凉” “掠”
“景、鲸”
C、反切拼不出该字读音
东-德红切 山-所间切 朝-直遥切
陈弟 明古今音变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
有转移,亦势所必然。
——陈弟 《毛诗古音考》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声母的术语 (二)关于韵母方面的术语 (三) 关于声调方面的术语
1、字母
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 “纽”、“声纽”、“音纽”“声类”等。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相传为唐朝僧人守温所创, 故又称为“守温三十六字母”。
“守温三十六字母”当出于后人的伪托。 三十六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个声母,大致反 映了唐宋间的声母系统。
2、五音 七音
音韵学上按发音部位对声母进行的分类。 五音— “唇、舌、齿、牙、喉”。 七音——加“半舌、半齿”。
后来唇音分“轻、重”,舌音分“舌头、 舌上”,齿音分“齿头、正齿”。
3、清浊
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行 的分类。不颤动者为清音,反之为浊音。
范; 3、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
源自文库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2、 “叶韵”说
A 、古韵文今天不押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广韵》都属“灰韵”。
2、宋以前 “叶韵”说
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提出“协句”说。 《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上
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中的“南” 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
南 ,那含反
朱熹《诗集传》大倡叶音说。
《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清代阮元刻《十 三经注疏》附《释文》:“乐之,音洛, 又音岳。或云协韵宜五教反。”
声。
罷 ,遣有罪也。
从网,能。言有贤 能而入网,而贳遣 之。
《国语·吴语》:“今吴民既罢,而大荒 荐饥,市无赤米。”
《韩非子·存韩》:“陷锐之卒勤于野战, 负任之旅罢于内攻。”
《汉书·高帝纪》:“丁壮苦军旅,老弱 罢转饷。”
古音都为并 母歌部
4、知声训
声训 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推求 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
指主要元音、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
属庚韵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问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苏轼《新城道中》
2、韵部、韵目
韻部——押韵字的归类,即韵书中韵腹和
韵尾相同的大类。
韵目——韻書中韻部的標目,也就是韻部
破读/读破
yī,名词,“衣服”; guān,名词, “帽子”,
如字
Contrast 重音在前,名词, “对比、对 照”
Contrast 重音移后,动词, “使对比、 使对照”。
词法上的屈折 变化
2、知构词
通过语音的学习,可以了解古汉语中双声、 叠韵等构词法则,就不容易误解词义。
3、知通假
疲 ,劳也。从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