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 社会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社会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A. 历史唯物主义B. 阶级斗争C. 唯物辩证法D. 经济增长答案:D3. 下列哪个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A. 商品B. 货币C. 资本D. 剩余价值答案:A4. 下列哪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激化的阶段?()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C.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D. 资本主义国家垄断阶段答案:C5. 下列哪个现象体现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A. 劳动力价值B. 劳动力使用价值C. 劳动力价格D. 劳动力工资答案:B二、判断题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答案:错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关系。
2.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
()答案:正确。
3.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答案:正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它以生产力为基础,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 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答案: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则取决于商品的实际用途。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 简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第二阶段是交换阶段,资本家通过交换实现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判断正误题: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1、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需要的那部分产品被称为A.生产资料B.必要产品C.生活资料D.剩余产品正确答案:B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配的性质决定生产的性质B.被分配的对象只能是生产出来的产品C.交换的水平和结构是由生产决定的D.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正确答案:A3、工业经济的特征不包括()A.能源基础是经过再开发的二次能源B.以工业为主体C.以农业为主体D.使用“机器-电力”技术体系正确答案:C4、()创造商品的价值A.抽象劳动B.成本C.具体劳动D.效用5、现有的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主要是指()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强度C.劳动时间D.劳动熟练程度正确答案:C6、市场体系不包括()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毒品市场D.房地产市场正确答案:C7、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是()市场结构A.完全竞争B.寡头垄断C.垄断竞争D.完全垄断正确答案:D8、寡头垄断的优点不包括()A.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B.可以获得规模经济C.有能力从事技术和产品革新D.是公平的9、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来实现的A.延长必要劳动时间B.缩短工作日的长度C.绝对延长工作日的长度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10、一般情况下,剩余价值率()利润率A.等于B.大于C.不确定大于还是小于D.小于正确答案:B11、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期内归()所有A.地主B.农民C.农业资本家D.工人正确答案:C12、对中小企业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B.中小企业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C.中小企业是国际贸易的主体D.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13、国家调节不包括()A.国有垄断资本B.财政政策调节C.货币政策调节D.产业政策调节正确答案:A14、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中外合作经营企业B.国有企业C.中外合资经营企业D.外商独资企业正确答案:B15、按劳分配实施的前提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劳动是个人谋生的手段C.生产资料公有制D.法律规定正确答案:C16、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B.法律规定C.生产力发展水平D.劳动是个人谋生的手段17、计划经济体制下,激励方式主要是()A.股权刺激B.行政强制和精神动员C.经济利益刺激D.期权刺激正确答案:B18、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又被称为()A.兰格模式B.分权模式C.锡克模式D.南斯拉夫模式正确答案:B19、在中共()上,明确提出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答案:B20、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其边际消费倾向一般会()A.递增B.不变C.递减正确答案:C21、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A.原材料B.工具C.厂房D.机器设备正确答案:A22、消费基金的最低限是由()决定的A.人口的基数及其自然增长率B.积累资金的最低增长率C.社会的偏好D.物价水平正确答案:A23、货币政策的工具不包括()A.个人所得税B.准备金率C.公开市场操作D.再贴现率正确答案:A34、当经济萧条时,应该实行()财政政策A.紧缩性B.不确定C.中性正确答案:D35、下面关于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关系论述错误的是()A.社会保障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B.要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C.社会保障的水平越高越好D.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和详尽正确答案:C36、社会保险是属于()保险A.强制保险B.自愿保险C.商业保险D.财产保险正确答案:A37、()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A.社会救助B.国家补贴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正确答案:C38、“五险一金”中的金是指()A.公积金B.医疗保险金C.奖金正确答案:A39、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主要是采用()增长方式A.不确定B.集约型C.高质量D.粗放型正确答案:D40、()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因A.科技进步B.政府推动C.产业集聚D.工业化正确答案:D4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环境保护B.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C.技术进步D.人口和资源、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正确答案:D42、马克思将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资料和()两大部类A.工业B.服务业C.消费资料正确答案:C43、后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群为()A.资本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重化工业D.现代制造业与高素质服务业正确答案:D44、能耗高的产业一般指向能源基地属于()指向A.市场指向B.运输指向C.劳动力指向D.关键因素指向正确答案:D45、()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动因和中心内容A.创新B.市场调节C.政府干预D.社会参与正确答案:A46、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或支柱的新兴产业被称为()A.瓶颈产业B.基础产业C.衰退产业正确答案:D47、()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A.自然条件B.生产力C.资本流动D.各国政策正确答案:A48、垂直型分工是指()A.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B.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C.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分工D.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正确答案:D49、相互需求原理是由()提出的A.李嘉图B.穆勒C.赫克歇尔D.斯密正确答案:B50、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因素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A.政治B.经济C.社会D.文化正确答案:B51、区域集团化的最高级形式是()A.经济同盟B.完全一体化C.共同市场D.关税同盟正确答案:B52、欧洲经济共同体属于()A.关税同盟B.共同市场C.自由贸易区D.经济同盟正确答案:B53、石油输出组织属于()A.关税同盟B.国际商品联合组织C.跨国公司D.区域经济集团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生产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A.劳动对象B.机器C.劳动资料D.人的劳动正确答案:A、C、D2、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优点包括()A.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B.有利于建立新的新的生产部门C.提高经济效益D.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A、C、D3、等价形式的特点()A.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B.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D.价值的表现形式正确答案:B、C、D4、信用产生的条件()A.社会分工B.有产品或货币的不足者C.有产品或货币的盈余者D.产品或货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正确答案:B、C、D5、证券包括()A.股票B.彩票D.货币正确答案:A、C6、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A.促进积累和投资的增长B.自发调节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C.导致生产者出现分化D.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正确答案:B、C、D7、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统一性B.竞争性C.开放性D.有序性正确答案:A、B、C、D8、计划配置的缺点包括()A.难以反映真实的社会需要B.无法解决激励问题C.导致对社会利益的模式和官僚主义D.可以集中经济资源满足社会重点建设的需要正确答案:A、B、C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A.维持劳动者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必要产品D.工人创造的价值正确答案:A、B、C10、比较复杂的垄断组织形式有()A.卡特尔B.托拉斯C.康采恩D.辛迪加正确答案:A、B、C、D1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联合包括()A.国家首脑定期会晤B.国际投资C.一体化经济集团D.国际经济组织正确答案:A、C、D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限制体现在()A.生产扩大与流通停滞之间的对立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对立C.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D.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对立正确答案:A、B、D13、资本主义被取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因为()A.资产阶级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B.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节C.资本主义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D.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正确答案:B、C、D1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全民所有制B.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C.集体所有制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成分正确答案:A、B、C、D1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形式主要有()A.劳动收入B.资本收入C.风险收入和机会收入D.劳动力价值收入正确答案:A、B、C、D16、军事共产主义模式的特点是()A.引用市场经济B.消灭了国家垄断C.权力高度集中D.彻底的国有化正确答案:C、D17、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包括()A.公有制B.集权型C.分权型D.私有制正确答案:B、C18、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包括()A.商品的价格B.国民收入的总量C.个人向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D.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与制度正确答案:B、C、D19、个人投资的对象包括()A.银行存款B.购买股票C.开设工厂D.购买债券正确答案:A、B、D20、企业资本循环的条件是()A.加快商品的生产B.时间上继起C.不购买原材料D.空间上并存正确答案:B、D21、社会总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A.统计期内资源可供量B.总需求规模C.社会平均的单位资源利用效率D.物价总水平正确答案:A、B、C、D22、财政的功能为()A.资源配置功能B.收入分配功能C.调节货币供应量D.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正确答案:A、B、D23、财政政策失效的原因包括()A.时滞B.预期的影响C.利益集团的影响D.战争或大选的影响正确答案:A、B、C、D24、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A.企业员工的工资B.上缴国家的税金C.细胞膜和线粒体D.国有企业获得的补贴正确答案:A、B、D25、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包括()A.建立社会后背基金的需要B.满足重点建设的需要C.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D.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正确答案:A、B、C、D26、社会救助包括()A.救灾B.失业保险C.扶贫D.救济正确答案:A、C、D27、社会福利包括()A.社会补贴B.职业福利C.生育保险D.社会服务正确答案:A、B、D28、生产要素包括()A.自然资源B.资本C.劳动力D.制度正确答案:A、B、C29、影响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主要有()A.结构变动B.资源数量D.技术进步正确答案:A、C、D30、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手段有()A.社会协助B.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解决C.政府干预D.法律途径正确答案:B、C31、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包括()A.国际贸易B.需求结构的变化C.制度安排D.供给结构的变化正确答案:A、B、C、D3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包括()A.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B.各产业间的素质协调C.各产业间的相对地位协调D.供给和需求数量与结构协调正确答案:A、B、C、D33、产业组织政策包括()A.直接规制政策B.规模经济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正确答案:A、B、D34、浮动汇率制根据浮动方式,可以分为()A.钉住某一种货币浮动B.联合浮动C.单独浮动D.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正确答案:A、B、C、D35、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有()A.组建经济同盟B.建立共同的贸易机构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会议D.各种专项合作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能够被占有的只能是剩余产品。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A) 研究社会财富分配和利用的学科B)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C) 探讨政权与金融体系的运作的学科D) 研究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学科答案:B)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B) 社会制度和社会福利C) 个体行为和企业行为D) 国际关系与全球市场答案:A) 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3. 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主要指的是:A) 扩大国内生产总值B) 提高劳动生产率C)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 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答案:A) 扩大国内生产总值4.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A) 由政府中央计划决定资源配置B) 由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决定资源配置C) 由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和资源配置D) 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决定资源配置答案:B) 由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决定资源配置5. 经济周期是指:A) 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B) 长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C) 金融市场的周期性变化D) 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变化答案:A) 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二、判断题1. 市场经济是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
答案:错误。
市场经济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还有一些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体制。
2.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调节机制。
答案:正确。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形成价格和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3. 经济增长可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不受环境限制。
答案:错误。
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可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答案:正确。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宏观调控。
5.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是通货膨胀加剧的时期。
答案:错误。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是经济活动降低,产出减少,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期。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判断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判断题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既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又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论。
(√)5.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6.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7.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8.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9.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0.交换价值不过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比例。
(√)11.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
(√)1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4.马克思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16.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8.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19.商品生产者首先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然后再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2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21.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2.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这一命题中的价值量是指部门商品价值总量。
(√)23.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24.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25.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习题

练习: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
2.()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5.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答案:1.生产2.物质资料的生产3. C(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4.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5.认识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剩余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规律•D.雇佣劳动制度•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D.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答案:1、D(提示:是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相比较,见下页)2、答案:B•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4.下列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标志•答案:3D4C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强C.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服务D.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二、判断正误题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是制度安排,二者没有区别。
•三、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5答案:D•答案:定义(1)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基本性制度,它反映着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答仅供参考)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探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将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过程。
4.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供求、价格)来完成,企业和个人在法律框架下自主决策、自由竞争。
5.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填空题1. 劳动的二重性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具体劳动、抽象劳动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3.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分为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答案:生产资料、消费资料4. 利润率是______与______的比率。
答案:利润、预付总资本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
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商品的属性?()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价格D. 需求答案:D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 生产过剩B. 需求不足C. 通货膨胀D. 失业增加答案:A3. 下列哪种税属于直接税?()A. 增值税B. 关税C. 所得税D. 消费税答案:C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
A. 计划B. 市场C. 行政命令D. 国家干预答案:B5. 下列哪种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A. 美国经济体制B. 苏联经济体制C. 德国经济体制D. 日本经济体制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价格?()A. 商品的价值B. 市场需求C. 市场供应D. 政府政策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公有制为主体B. 私有制为主体C. 集中统一的宏观调控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ACD3. 下列哪些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 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D.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答案:AB4. 下列哪些属于财政政策的手段?()A. 改变税收政策B. 改变公共支出政策C. 调整货币供应量D. 调整利率答案:AB5. 下列哪些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D.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答案:B五、判断题1.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判断题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 1 分,40小题,共40 分)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具体劳动在先,抽象劳动在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计算中,商品赊销的价格总额要加上,到期支付的价格总额要减去,相互抵消的价格总额要加上。
(×)6.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在流通中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7.商品的价值决定其价格,商品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
(√)8.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不仅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9.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则不是商品。
×10.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指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1.利润(p)【剩余价值率】准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剩余价值(m)则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12.把钱放在枕头下是一种储蓄行为。
(×)13.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依然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理论并没有过时。
(√)15.工人劳动一天得一天工资,劳动一月得一月工资,劳动一年得一年工资,因此,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是劳动的全部报酬。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16.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能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导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对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
错3.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错4.生产力中所包括的科学、管理、信息,它们都是独立的实体。
错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对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错7.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错第一章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对2.商品经济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
错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错4.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对5.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错6.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对7.商品的二重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要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错8.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错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1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对11.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
错1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对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错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需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对15.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对16.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错17.虽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对1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对1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错20.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总量。
错2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错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对23.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劳动价值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 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曲线,通常表现为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趋势。
3. 货币流通:指的是社会中货币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流动和传递过程,包括购买、支付、储蓄等。
4.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因素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5.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其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利润追求等,是以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由决定。
答案:-现价值2. 在需求曲线中,价格上升时,需求量。
答案:-下降3. 货币流通包括、支付和储蓄等过程。
答案:-购买4.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和外部性等因素。
答案:-市场垄断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为基础。
答案:-私有制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点是:- A. 个人利益追求- B. 公平与正义- C. 社会生产关系- D. 政府干预-答案:C. 社会生产关系2. 以下哪个是货币的主要功能?-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储藏手段- 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 A. 需求- B. 供给- C. 政府规定-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4. 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资源配置不合理- B. 社会公平受损- C. 经济增长受限-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是:-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B. 市场经济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货币的功能包括(多选):-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生产手段- D. 储藏手段-答案:A. 价值尺度、B. 交换媒介、D. 储藏手段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多选)- A. 市场垄断- B. 政府干预- C. 外部性- D. 供给过剩-答案:A. 市场垄断、C. 外部性3.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多选):- A. 自由竞争- B. 政府垄断- C. 供需决定价格-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答案:A. 自由竞争、C. 供需决定价格、D. 生产资料私有制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包括(多选):-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私有制-答案:B. 市场经济、D. 私有制5.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多选):- A. 生产关系- B. 分配关系- C. 消费关系- D. 金融关系-答案:A. 生产关系、B. 分配关系、C. 消费关系、D. 金融关系五、判断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辨析题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决定价值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并影响价格的因素。
答案:此命题前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但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供求关系、货币价值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引起价格变化。
决定价值的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从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价值的因素就是决定价格的因素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由于供求关系、货币币值自身的变动而容易造成的价格的波动,就与价值的关系不大。
因此说,价值决定价格,但供求关系、货币币值等影响价格变动。
2、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劳动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抽象劳动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的原子,因此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下,社会的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某个资本家的所得,即是他人的所失,整个资本家阶级不能靠欺骗自己发财。
因此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必须以流通为条件。
因为如果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通过一定的生产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量。
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得使用价值得区别在于()a、前者就是劳动生产出来得,后者就是天然具有得b、前者就是她人生产得,后者就是为自己生产得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得物质内容,后者不就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价值得物质承担者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得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a、只要物就是有用得,它就有价值b、价值得存在以物得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得存在与物得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就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货币转化为资本得决定性条件就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4、商品得价值量由生产商品得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就是在( )a、同类商品得生产者之间得竞争实现得b、不同商品得生产者之间得竞争中实现得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得竞争中实现得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得竞争中实现得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得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a、参加交换得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得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得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得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得6、商品内在得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其完备得外在表现形式就是(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得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得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得对立d、商品与商品之间得对立7、货币得基本职能就是(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8、简单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就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得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得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得矛盾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得新价值就是()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c、劳动力自身价值d、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与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得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c、资本家攫取得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得实质,就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得产物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得产物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得产物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得部分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得剩余价值b、商品购销价格得差额c、资本在流通领域得增值d、产业工人所创造得剩余价值得一部分13、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得竞争形成商品得()a、社会价值b、平均利润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得中心就是()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得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得平均成本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得原因就是()a、对土地得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私有权得垄断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得收益不同d、土地得优劣等级差别16、借贷资本就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得资本,其特殊得运动形式就是()a、G-G—W-G‘-G’ b、G-W-G‘c、W—G -W d、G—G‘17、股份制产生与发展得历史表明( )a、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得私人资本b、出现了资本民主化 c、拥有小额股票得工人成了企业得主人d、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形成1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得金融资本就是( )a、私人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融合而成得资本b、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得资本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而成得资本d、银行资本加上工业资本得混合物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得核心问题就是( )a、资本积累得实质问题b、资本运动得形式问题c、社会总产品得实现问题d、剩余价值得产生问题20、纺织厂得资本家购买了棉花就是作为( )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a、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础性手段得经济运行体制b、与计划机制彻底脱离c、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很相似d、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2、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得基础地位表现在() a、农业就是我国占主导地位得产业b、农业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大部分资金 c、农业得持续稳定发展就是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进得重要条件d、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就是同步得23、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得基本目标就是()a、保证劳动者得充分就业b、实现共同富裕c、使劳动者老有所养d、满足人民最基本得生活需要24、处理好积累与消费得比例关系,就就是要()a、优先考虑积累b、优先考虑消费c、在生产发展得基础上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d、可不必考虑积累与消费价值构成与实物构成得统一25、社会主义企业得资金利润率,就是企业得利润总量与( )a、企业总产值得比率b、企业产品总成本得比率c、企业借入资金得比率d、企业占用资金得比率26、我国价格改革得目标就是( )a、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得价格机制b、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得价格形成机制c、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得价格体系d、统一定价仍将占有一定比重2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得改变,就就是要()a、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得方式b、由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得方式c、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d、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得理论28、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得主要形式就是( )a、国际卡特尔b、国际康采恩c、混合联合公司d、跨国公司29、股票价格()a、股息得资本化b、股票所代表得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得货币表现c、按票面值可从企业利润分成得额度 d、股票本身就是纸,没有价值,因而股票价格就是一种虚拟资本价格3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得结果而实现得。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选择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选择判断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选择判断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正确答案:经济学的原初形态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正确答案:生产方式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正确答案:矛盾分析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正确答案:解决矛盾5.由抽象到具体是()正确答案: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6.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正确答案:商品7.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正确答案: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8.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正确答案:价值9.商品是()正确答案: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10.商品的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使用价值和价值11.商品的价值是()正确答案:交换价值的内容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抽象劳动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正确答案: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5.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具体劳动16.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正确答案: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13.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正确答案:2022年114.当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零时,多劳应该()正确答案:多罚115.按劳分配是()正确答案: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116.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不包括()正确答案:劳动者各尽所能1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答案:发展生产力1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标准是()正确答案:阻碍还是促进生产力发展119.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商榷结果,到()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
(√)250.纯粹流通费用是单纯为资本使用价值形式的转化而支付的费用,它可以创造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判断题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 1 分,40小题,共40 分)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 √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具体劳动在先,抽象劳动在后。
( ×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 √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 )5.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计算中,商品赊销的价格总额要加上,到期支付的价格总额要减去,相互抵消的价格总额要加上。
( × )6.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在流通中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 √ )7.商品的价值决定其价格,商品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
( √ )8.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不仅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 √ )9.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则不是商品。
×10.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指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1.利润(p)【剩余价值率】准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剩余价值(m)则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 × )12.把钱放在枕头下是一种储蓄行为。
( × )13.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依然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理论并没有过时。
( √ )15.工人劳动一天得一天工资,劳动一月得一月工资,劳动一年得一年工资,因此,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是劳动的全部报酬。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 )16.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能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政治经济学 判断题

1.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 F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 F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T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件,是一个历史范畴。
( T )5.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T )6.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 T )7.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 F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F )9.利息作为资本商品的价格,实质上是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 F )10.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 T )1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T )12.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
( T )1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巳包含了买卖脱节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 F )14.信用买卖的发展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既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又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的经济矛盾。
( T )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 F ) 16.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 F )1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T )18.价格偏离价值是常态,但价格始终是价值的基础。
( T )19.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 T )20.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F )【货币】2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T )22.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 F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和相对减少。
( T )2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 F )【商品必须用于交换】25.积聚和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集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集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不需要涉及生产力。
2、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未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3、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揭示经济规律。
4、所有制和所有权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运行的方式无关。
6、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力。
8、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9、个别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
10、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的效用大小决定的。
11、体力劳动是具体劳动,脑力劳动是抽象劳动。
1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所以,凡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13、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使用价值。
14、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15、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6、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效率。
17、马克思认为资源配置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的配置。
18、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19、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因此,价值减少价格必然降低。
20、货币形式替代一般价值形式没有质的变化。
21、纸币发行有随意性,而纸币流通无随意性。
22、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23、企业发行股票属于负债融资。
24、资本经营和一般的资本运动都是以资本增殖为目的,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25、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资本形态发生变化但量不变。
26、企业正常休工时间属于生产时间。
27、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28、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29、自然力作用导致的机器生锈属于无形损耗。
30、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方式叫间接融资。
31、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资本形态发生变化但量不变。
32、把社会再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的划分法,它和三次产业的划分是根本对立的。
33、市场均衡只是对经常性不均衡状态的一种抽象。
34、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是C+V+M。
《政治经济学A》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是()A、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B、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A、购买、销售、调运、储存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C、流通、生产、储存、出售D、购买、运输、保管、售卖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B、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改进上D、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上4、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A、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C、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不大D、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下列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A、原料B、辅助材料C、劳动力D、机器设备6、生产资料是()A、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B、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D、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的总和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说()A、它不可能被认识B、它不可能被利用C、它不可能被发现D、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8、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分配关系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9、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10、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11、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1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客观经济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1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A、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14、生产关系是指()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B、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对自然界的关系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15、决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形式D、生产力的发展16、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指()A、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C、社会财力和物力的总和D、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17、在几个社会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正误题: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
(×)2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6.部门之间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
(√)27.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28.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30.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31.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32.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
(√)33.一般来说,贸易逆差会造成一国国际支出增加,本国的产业发展受到打击。
(√)34.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
(×)35.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36.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42.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43.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44.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45.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46.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49.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照所持股份分配利润。
(√)50.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51.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构成的。
(×)52.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53.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54.资源条件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55.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56.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5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58.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投资和消费。
(√)5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用于消费。
(×)60.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1.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并不矛盾。
(√)62.合法的个人收入不仅有劳动收入,而且有非劳动收入。
(√)63.投资买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既有资本收益又包含了风险报酬。
(√)64.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
(×)65.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6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67.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生产社会化相联系,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
(√)68.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同的。
(×)69.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7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手段可有可无。
(×)往年考过一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3.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方面的性质。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7.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8.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9.资本主义流通的实质,是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10.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条件,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11.利润率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的。
(×)12.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14.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15.当代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18.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19.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0.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21.市场机制能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2.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弥补和克服。
(√)23.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4.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
(√)25.商品比价是同种商品的价格差额。
(×)26.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消耗高、成本高、效益低。
(×)27.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属第三产业。
(×)28.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劳动者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
(×)29.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当坚持的原则是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30.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31.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仍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工业。
(×)3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33.在与外贸的竞争中,我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应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先待遇。
(×)34.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我们惟一需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先进性。
(×)往年考过两次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带来剩余价值。
(×)2.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4.城镇化就是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
(×)5.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的统计方法不同,但数量是完全相等的。
(×)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7.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8.引进技术的原则是:以引进软件为主,引进硬件为辅。
(×)9.经济体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
(×)10.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11.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12.生产要素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
(×)13.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判断题(续)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创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先后进行的两种不同的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的劳动消耗对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6.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的区别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所以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7.超额剩余价值也是靠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