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摘要:加快形成科学有序的社会治理体制,就要围绕着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这样一条主线,着重做好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社会体制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们下一阶段社会领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效。那么社会领域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一系列领域的制度创新,它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我们社会既有活力,又有秩序。就像经济建设一样,经济建设既需要市场活力,也需要市场秩序,所以才能不断地创造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所以社会改革要围绕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样一个目标来改革,改革的内容就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格局,推进社会领域的制度创新。
一、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相应的社会体制来与
之相适应。换句话说,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它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如果说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为了释放生产力,那么社会体制的改革就是释放社会活力。我们对经济体制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已经36年,有些问题比较清楚,但是对社会体制的很多问题,我们认识得并不是十分清楚。一方面,源于理论上的束缚,另一方面,社会领域本身的实践开展也比较晚。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逐步地认识,要在实践中逐步地摸索。所以,社会体制的改革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要像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来认识社会体制。其次,社会体制的改革是整个国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体制如果改革或者其中的一项制度不完善,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长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例如像阿根廷、巴西、智利这些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六千美元,但是长期进入了不发展阶段,原因就在于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社会的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和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经济就陷入停滞发展,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讲:“如果我们的经济不稳定,我们自己的老百姓不敢消费,外来的投资者不敢投资,那经济怎么发展?”所以社会体制出了问题,社会也照样会不发展,整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步伐就会减慢。所以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2050年建成一个民主、繁荣、和谐、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光靠经济领域的改革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包括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二、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主要目标是确保社会既有活力又有和谐,基本任务有四个,一是要推进社会领域中的制度创新;二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三是要积极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是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领域中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中的制度创新,就是说怎么来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社会创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社会创新就是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发展中的社会问题,这叫社会创新。关于社会治理是在社会管理、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领域的一个新的提法,过去都讲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英文含义主要讲的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商解决问题,这次我们把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治理理念上重大的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共同价值基础上,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为了实现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政府、社会包括企业,共同来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这就是社会管理的创新。实际上是解决谁来管理、怎么管理的问题。那么谁来管理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一起来管理。管什么?管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解决社会事务。为什么
要管?要激发社会秩序,这是一个过程。整个社会管理由单一向多元,由简单向复杂,由农业社会靠家庭社区来管理,到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实行多元的治理,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要依法治理,一定要依照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社会价值、一定的规章制度来治理,这是基础性的问题。仅凭法律不够,光靠道德也不行。
三、明确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和难点
关于社会治理的内涵,一般来说对社会治理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理解方式。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即凡是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问题,都需要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就叫社会治理,这也是国际意义上的理解。第二个是技术层面的社会管理,比如说某个重大项目,它涉及到收入分配,涉及到就业,政府要对这个项目通过社会的影响和评价,尽量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管理。还有国家层面上的管理即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通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一系列手段,来解决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叫宏观层面的社会管理。还有社会冲突管理,利用心理干预、道德教化、公共手段等一系列手段来解决社会上的冲突。目前从政策意义上来讲,并没有对这一概念做进一步展开,但根据我们对社会事业领域所进行的管理来看,可以把社会治理理解为当前我们在政策意义上理解的社会管理,就是要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
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来形成社会和谐的秩序。
另外我们认识社会治理创新还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过去我们有一个误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相当一部分人形成一种认识,认为人就是要追求个人的利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都是并存的,都是人类的重要本质,只不过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方式不一样。关键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都能平衡的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一种社会条件。比如说要正确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维稳是一个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维稳就能够解决的。今后有必要对群体事件做深入地研究,要分清楚,哪些是属于非理性的,哪些是属于揭发性的,哪些是属于求助型的,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诉求如何纳入到相应的解决轨道中来等等都是需要细化和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建构及其愿景主要有两点:其一,目标模式是通过完善收入体系完善公共均等化,激发社会活力在民主决策条件下的公众参与。这种环境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来实现宏观调控下的微观搞活,让社会组织、让公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治理。其二,运行机制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利益格局,再造微观主体,创新运行方式。市场经济只有与强有力的政府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共存,市场和社会才能都发挥出应有的活力。社会机制的形成有一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