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 磁铁的两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磁铁的两极》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的磁铁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介绍了磁铁的两极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发现磁铁的两极以及条形磁铁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思维,加深对磁铁的认识。
教学目标:1. 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 了解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的特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磁铁存在两个磁力最强的部分,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
教学难点:收集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相关证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磁铁的基本特性,了解磁铁能吸引铁物的现象,但对磁铁的两极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清楚。
学生对实验观察兴趣较高,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磁铁的认识。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磁铁能吸引铁物的现象。
可以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举个例子来说明磁铁能吸引铁物的现象。
”学生可以回答:“磁铁可以吸引铁物,比如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磁铁的两极。
你们知道磁铁有两个磁力最强的部分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 实验观察1. 准备一块条形磁铁和一些小铁钉。
将小铁钉分别放在条形磁铁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请注意观察小铁钉的情况。
你们觉得小铁钉在哪个位置受到的磁力最大?为什么?”3. 学生可以观察到,放在条形磁铁的两端的小铁钉会被吸引得比中间位置的小铁钉更牢固。
他们可以回答:“小铁钉在条形磁铁的两端受到的磁力最大,因为它们被吸引得更牢固。
”4.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
”Step 3: 探究磁铁的两极1. 介绍磁铁的两极:“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举例说明:“就像磁铁有两个不同极性的‘头’,一个叫北极,一个叫南极。
教科版小学2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全册教案班级 ____教师 ____日期 ____第一单元第课五课堂训练六课堂1、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它们有什么好处2、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插入小故事,调整课堂氛围给学生发几个小故事看。
(出示课件)鲁班发明锯子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鲁班的木匠。
一次,他上山用斧子砍树的时候,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手被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得?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
“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鲁班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子。
小女孩发明易拉罐传统的玻璃罐头,打开盖子要用剪刀、螺丝起子,很不方便,后来一个小女孩从这个不方便产生创意,发明了侧拉环开启式罐头(易拉罐)方便面的发明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
为了能吃到一碗热面条,他们宁愿在饭馆前排成一条长龙。
这个现象被安藤百福注意到了。
他想:"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
"安藤百福马上开始试制方便面。
他在开发之际设定了五个条件:1.必须简便;2.必须可口、有营养;3.必须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4.必须卫生;5.必须廉价。
经过反复试验第一批方便面条于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销售。
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学生观察回答让孩子们充分发言,引导他们感受科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着我们生活质量。
解1、 思考1) 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 2 )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 2 学生分小组讨论 3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板 书 设 计单元 第二课小结七 布 置 作业教学难点 从认识中衍生对桥的构造的只是探索第一课时教学具准 备挂历纸书 小刀 笔 橡皮 钥匙 教师、学生各备一份活动内容 一、 引导学生思考二、图 形识桥1、 2、 3、 活 教你们认识几种桥桥架在什么地方桥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了 几种桥1、石拱桥 2 、木桥 3 、 水泥桥 4 、铁索桥 5 、 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6、立交桥 7 、人行天桥 8、斜拉索桥1) 再仔细看图 各种桥有 什么时候不同2) 说说从课外书上找其他 的桥。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教案全集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教案全集第一课时:春天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知道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春天的季节特征。
2. 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教学难点1. 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教学准备1. 课件:春天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具:春天的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等。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展示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变化。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春天里的变化,记录下来。
4. 汇报交流: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春天的变化。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春天变化,记录下来。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的春天变化,记录下来。
2. 画一幅春天的画。
第二课时: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上的水、土地、空气等资源。
2. 培养学生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地球上的水、土地、空气等资源。
教学难点1. 地球上的水、土地、空气等资源。
教学准备1. 课件:地球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具:地球模型、水资源模型等。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球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展示地球上的水、土地、空气等资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的资源,记录下来。
4. 汇报交流: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地球上的资源。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保护地球资源。
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
2. 画一幅地球的画。
2022年小学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我们自己第一课《观察我们的身体》教案
2022年小学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我们自己第一课《观察我们的身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我们的身体》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它们的功能。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基本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化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从而达到对身体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描述身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以及对身体功能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并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体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描述身体部位。
3.准备讨论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如头部、颈部、手臂、腿部等,并简要介绍每个部位的功能。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尝试说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身体部位的细节和功能。
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准备好的表格中。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简要介绍所观察的身体部位。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磁铁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单元封面图片是学生非常喜欢玩的磁铁钓鱼玩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磁铁游戏的回想,说一说“磁铁有哪些特点”“我们能用磁铁做什么”,以唤起前概念,激发探究磁铁的兴趣。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
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实验技能分析: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并拿着磁铁去吸引能一些物体。
通过将近一年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如小组分工合作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 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案一、教学分析: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通过感官来发现是培养学生感知和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旨在通过交流、观察图片和实物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体上的感觉器官有哪些作用,并理解感觉器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理解每个感觉器官的作用及其在感知世界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观察图片和实物等活动来认识感觉器官的作用。
学会使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残障人士因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带来的生活困扰。
理解残障人士通过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来改善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
难点: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四、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小学二年级,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逐渐增强,能够主动提问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与感官相关的知识,如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等。
本课时需要借助图片和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材料,结合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2. 图片观察法: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3. 实物展示法:准备一些实物,让学生触摸、闻、尝等,以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实物(如眼镜、音响、水果等)。
2. 课堂环境:保持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互动)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呢?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很好!我们现在开始一起来了解吧。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1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
“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举动一:磁铁能吸收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何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册的表格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举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举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设计意图】(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一些物体吸铁,但是我们只是测试了有限的这些物体,没有测试更多材料的物体,因此还不能说磁铁隔着任何物体都能吸铁。
板书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力磁铁可以隔着一定的距离吸引铁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曲别针上面,再将蹄形磁铁拿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我们发现曲别针大部分都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
用小钢珠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将钢珠放在蹄形磁铁的中心位置,让小钢珠在蹄形磁铁凹槽处自由滚动,你发现了什么?也可用手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会很容易滚到这端或那端,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小钢珠总是被吸到磁铁的一端,而吸在两端的小钢珠再不会滚到中间去。
现象:我们发现钢珠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
小结:我们发现大部分曲别针和钢珠都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说明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磁性最强,即为磁极(两个)。
课堂小结我们认识了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发现了磁力有强有弱。
我们借助曲别针和铁粉盒进行实验,发现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观察到的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铁粉最多、吸引曲别针的能力更强,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磁铁的磁极。
板书磁铁的两极磁力两端大,中间小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极叫(北)极,一般是(红)色的;指南的磁极叫(南)极,一般是(蓝)色的。
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都可以指示方向,那么环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呢?我们也可将环形磁铁悬吊在木料架上,拨动悬吊的环形磁铁自由旋转,环形磁铁停止转动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红色指向北,蓝色指向南。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介绍指南针的构造。
外壳:方便携带,保护作用。
磁针及支架:支持磁针,指引方向。
刻度盘:指引确定其它具体方向。
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将指南针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其静止,指南针红色一端将指向北方,而另一端指向南方。
全套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下册
全套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下册教案一:观察水的沸腾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2.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水壶、热水、火源、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沸腾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
2. 实验操作:教师将水壶加热,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4. 总结:教师总结水的沸腾现象的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规律。
教案二:探究空气的存在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2.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空气球、吸管、瓶子。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空气是什么?我们能看到空气吗?”2. 实验操作:教师用吸管将空气吹入空气球,然后用瓶子封住空口,学生观察瓶子内的空气现象。
3.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4. 总结:教师总结空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三:认识简单的机械设备教学目标:1. 认识简单的机械设备;2. 了解机械设备的作用和原理。
教学准备:1. 手摇风扇、扭力棒。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手摇风扇,并提问:“手摇风扇是如何工作的?”2.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扭力棒使手摇风扇转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观察风扇的转动。
3.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4. 总结:教师总结手摇风扇的工作原理,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其他机械设备的作用和原理。
以上是全套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的简要内容,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可以在简单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 第2章《动物的秘密》:探索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3. 第3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认识空气的重要性,了解空气的性质。
4. 第4章《力和运动》:探索力的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然,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力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变化。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生长变化,并进行交流分享。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空气实验,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气温上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生存环境等。
3.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支持燃烧等。
4. 力的作用:推、拉、提、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附近的植物,记录它们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答案:学生需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描述其生长变化,如发芽、开花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动物的特点,并说明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答案:学生需根据教材所学,举例说明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观察其他季节的植物变化,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力的概念。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2课:我们周围的物体(续)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描述。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单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并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案
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并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推或拉能让小车前进与后退,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人对小车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用“推力”和“拉力”等来描述。
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磁铁对铁一类物体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磁铁甚至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就把物体吸引过来。
本课使用“磁力”一词,学生将在本课以及本单元的学习中,逐步领会到它的含义是指磁铁和铁、磁铁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
探究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1个是检验通过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第2个是检验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第3个是当磁铁和小车之间隔着一些物体时,用磁铁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
用棉线拉动小车前进,用手指推动小车前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推力和拉力,需让学生多感受几次,尝试着说说力的名称。
当然,仅凭这个“推”“拉”小车的活动,学生还不足以建立起对“推力”和“拉力”的科学认识,教学中可以再增加其他推力和拉力的体验活动,例如可以借助扭扭车等。
对于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嘴吹,这是用气流来推动小车,好比大自然中风的力量,可看作从“直接接触”到“不直接接触”的思维过渡。
另一种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就是用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吸引小车。
对于教学中提供的磁铁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测试,以保证隔着一定的距离能让小车动起来。
学生在多次测试了磁铁能让小车动起来后,需要画一画这种力量,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才能感受到磁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和推力、拉力一样,是确实存在的力。
研讨环节,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小车,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磁铁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开展交流与研讨,说说各自的理由。
最后教师要小结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但我们只是测试了几个物体,没有测试更多的物体。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2.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
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
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掌握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3. 学习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子的发芽- 幼苗的生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2. 植物的特点-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植物对水和养分的需求第二课:植物的种类和分类1. 植物的分类方法- 种子植物与孢子植物的区别-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2. 常见的植物种类介绍- 花卉植物- 果树植物- 蔬菜植物第三课:植物的生长环境1. 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2.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植物的生长速度- 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3. 水分和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缺水和缺养分对植物的影响第四课:植物的生活习性1.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 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传粉和结实- 植物的花朵和花粉- 昆虫传粉的过程- 结实和种子的形成3. 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种子和孢子的繁殖方式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验能力。
3. 图片和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每节课结束后进行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验。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资源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植物标本和图片。
4.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植物的生长 - 2课时2. 第二课:植物的种类和分类 - 2课时3. 第三课:植物的生长环境 - 2课时4. 第四课:植物的生活习性 - 2课时以上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的内容安排,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磁铁的两极》教案
题目:有一根磁铁,如何确定它的磁北极和磁南极?
答案: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磁铁的磁北极和磁南极:
1.使用指南针:将磁铁放置在指南针附近,指南针的指针会指向磁铁的磁南极。
2.使用铁钉:将磁铁靠近铁钉,能够吸引铁钉的一端为磁北极,另一端为磁南极。
例题3:
题目:请解释为什么磁铁能够吸引铁钉。
答案:
磁铁能够吸引铁钉是因为磁铁的磁极产生了磁场,而铁钉是铁磁性物质,当铁钉进入磁场范围内时,会被磁化,从而与磁铁产生磁力作用,使得磁铁能够吸引铁钉。
例题4:
题目:请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
磁铁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
1.磁性冰箱门: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冰箱门在关闭时能够紧密吸附,保持密封。
2.磁性挂钩:利用磁铁的吸引力,可以制作挂钩,方便挂物品。
3.磁性玩具:磁铁的两极相互作用,可以制作各种磁性玩具,如磁性积木等。
例题5:
题目:在实验中,如何验证磁铁的两极相互作用规律?
-学生通过拓展学习,认识到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4.创新与实践: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挥创新精神,设计出简单的磁性装置。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体现了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在反思和总结过程中,能够提出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拓展思路。
具体表现如下:
1.知识掌握方面: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磁铁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磁性玩具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学习(15分钟):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第一课时《材料的秘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材料的图片展示,材料的分类,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材料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木头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爱护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材料的样品,如金属、塑料、纸张、木头等;分类标签;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分组工作,每组一份材料样品,一份分类标签,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材料的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教师讲解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特点,以及材料的用途。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材料分类的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材料 | 分类 | 性质 | 用途金属 | | |塑料 | | |纸张 | | |木头 | |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材料分类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材料分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材料分类。
实验材料:各种材料样品,分类标签,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 观察各种材料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
2.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材料的性质实验,如密度、硬度等。
3.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将材料进行分类。
实验结果:材料 | 分类 | 性质 | 用途金属 | | |塑料 | | |纸张 | | |木头 | |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正确地进行材料分类。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功能以及人体的生理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人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他们来说,人体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主题。
他们知道人体有很多部位,但是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人体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能够描述人体的一些生理现象,如呼吸、消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究人体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人体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知,生理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人体结构。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体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镜子、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吗?每个部位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教师利用PPT展示人体各个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生殖器官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2.教师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其他组员用彩笔在代表的身上标出人体各个部位。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之后,提出了“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
通过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探究,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身体外形具有对称性,简单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
以此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身体结构”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往往会把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与身体结构混淆,同时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不具体、不全面。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同时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
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同学和自己的身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能摸到的、能看到的,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认识到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
[科学思维]在用摸、听等方法初步探知身体内部的基础上,举例说出身体内部如骨骼、肌肉、心脏等结构。
[探究实践]在实际观察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身体的基本结构,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能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增进爱护身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身体的外部和内部。
[难点]能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提出合理见解。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人体结构图;3.一张A3白色卡纸;4.人体结构拼图;5.班级记录单。
[学生]1.活动手册(作业本);2.每组一份人体结构拼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1.出示儿童身体图片,引导:我们的身体在许多方面相像,又在一些方面不一样。
2.提问: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3.揭示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儿童身体图片,引发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思考,揭示本课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课堂训练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2、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插入小故事,调整课堂氛围给学生发几个小故事看。
(出示课件)鲁班发明锯子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鲁班的木匠。
一次,他上山用斧子砍树的时候,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手被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得?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
“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鲁班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子。
小女孩发明易拉罐传统的玻璃罐头,打开盖子要用剪刀、螺丝起子,很不方便,后来一个小女孩从这个不方便产生创意,发明了侧拉环开启式罐头(易拉罐)方便面的发明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
为了能吃到一碗热面条,他们宁愿在饭馆前排成一条长龙。
这个现象被安藤百福注意到了。
他想:"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
"安藤百福马上开始试制方便面。
他在开发之际设定了五个条件:1.必须简便;2.必须可口、有营养;3.必须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4.必须卫生;5.必须廉价。
经过反复试验第一批方便面条于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销售。
1、思考1)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学生观察回答让孩子们充分发言,引导他们感受科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着我们生活质量。
2 )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2 学生分小组讨论3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设计一单元第二课教学课题纸音盒课型课时数 1学习目标1 学生学会做纸音盒。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乐趣教学具准备纸盒橡皮筋铅笔学生也自备一份。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导入二、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观察三、学生分小组动手做四、展示作品五、布置作业1出示教具2检查学生自备学具情况。
1用铅笔尖在纸盒一端的盒盖正中钻一小孔。
2 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
3 将穿过小孔的橡皮筋打一个结。
4将盒盖盖紧。
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从小组做的作品中选出一、两个较好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课后自己再制作一个纸音盒听一听它会发出声音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观察学生做好记录了解方法观察中体会知识记录中体会知识实践活动板书设计纸音盒教学反思一单元第三课教学课题阳光接力赛课型观察课时数 1学习目标1、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发现一些物理现象。
2、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一一些物理常识。
3、在生活中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发现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感受乐趣教学具准备镜子、教师、学生自备第一课时教学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二、学习、操作四、思考讨论五、小结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东西——镜子。
镜子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镜子么?2、镜子能帮我们打扮自己外它在不同环境中还会怎么样?出示教具。
检查学生自备情况。
1、师边示范边讲解。
2、请两位同学各拿一面镜子对照,使阳光成“Z”字形,这时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3、观察、思考、讨论。
各自对面的墙上都会出现和自己手中拿的镜子形状一样的光景。
4、两个同学一组。
轮流做,看谁做得好。
5、三个或四个同学一组按方法进行观察它们是否都是同种现象。
有没有办法使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室也能见到阳光?1、用镜子反射阳光做接力游戏要求每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2、选用镜子最好要有支架这样镜子不易晃动。
----思考后回答。
---汇报自己的发现。
----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后回答。
体会根的作用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从观察到思考六、作业做做阳光接力赛的游戏学生演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单元第四课教学课题桥课型观察课时数 1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做纸桥。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从认识中衍生对桥的构造的只是探索。
教学具准备挂历纸书小刀笔橡皮钥匙教师、学生各备一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引导学生思考二、图形识桥1、你们认识几种桥2、桥架在什么地方3、桥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几种桥1、石拱桥2、木桥3、水泥桥 4、铁索桥 5、铁路、公路两用大桥6、立交桥7、人行天桥8、斜拉索桥1)再仔细看图各种桥有什么时候不同2)说说从课外书上找其他的桥。
3)简介。
铁索桥人行天桥斜拉索桥4)想一想、议一议。
桥架在什么地方?你能说出各种桥的用途吗?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回答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三、操作四、作业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两边各放几本书然后把纸放在书上。
2、放一块橡皮纸桥弯曲了。
3、将挂历纸弯成弓形放在书中间成一拱桥。
4、放上橡皮、小刀等。
5、指导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设计一种纸桥。
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观察模仿学生课后完成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板书设计4.桥教学反思一单元第五课教学课题手工《小风车》课型课时数 1学习目标1、学习看图制作小风车,提高动手能力。
2、在教师剖析范例的情境下,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采用例推的方式,观察制作风车的图示。
3、在制作的过程中,积累操作的经验,尝试有目的地解决困难。
教学重点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采用例推的方式,观察制作风车的图示。
教学难点积累操作的经验,尝试有目的地解决困难。
教学具准备风车范例、正方形纸、剪刀、铅笔、钉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导入二、尝试制作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学生观察。
1、这是什么?你想做一个风车吗?2、做一个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呢?剖析风车,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并尝试用图示来表示。
1、教师将完整的风车的样子画在黑板最后的位置上,并剖析第一步,将固定的钉子取下,“你们猜猜这只风车会变成什么样子?”2、教师打开一个三角形的角“风车现象变成了什么样子?”“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图示表示出来呢?”3、逐一探索风车的制作过程。
①“如果将几个角都学生讨论回答观看课件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复习导入新课三、游戏活动:风打开,你们会看到什么呢?”教师打开所有的角“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什么形状的?”②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应该画什么呢?怎样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③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剪的位置。
④“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用怎样的图示表示?⑤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学生重新整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三)学生看图示制作风车,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带领学生拿着制作好的风车到操场活动。
思考并回答汇报自己的发现。
鼓励学生思考,肯定学生思考学生制作学生活动体验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亲手制作找寻乐趣车转转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6 课教学课题我们身边的动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发展观察动物并进行记录有能力。
教学重难点1.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1.学生带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及食物。
搜集有关动物的知识;准备记录所需材料。
2.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的录像。
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看一看好吗?学生根据旋律做律动。
师:你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世界里看一看(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进行模仿动物的活动。
[学生通过模仿,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那么,你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今天,有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是谁?(教师出示动物实物。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提出要求:(1)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1.歌曲导入:2.教授新课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
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动物及其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扩大儿童的知识视野,并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学生在教学过程教学3.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2)观察小动物吃东西时的表现。
(3)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和动物交朋友,进一步观察,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小动物。
(2)请一名学生上台为小动物挑食物。
(3)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学生上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动物,并愿意和它们交朋友。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动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录像(放录像)。
师:这里为什么变得一片荒凉?怎样才能使家园更加美丽?如何保护动物?学生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主动的探究活动。
]师小结: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伤害动物,如果说遇到有人伤害动物,我们应及时阻止;其次,应该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做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
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小动物,但没有真正和他们接触,没有仔细观察,和他们交朋友。
动物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儿童是难以理解的,在这里采用简单的动画,能使他们意识到:如果人类和动物友好相处,地球就是过程人和动物美丽的家园;反之,人们将生活在一片荒凉地带。
这样,学生在无形中树立了保护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动物教学反思教学课题蚂蚁王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种类。
2.通过收集蚂蚁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3.体会“蚂蚁的团结精神”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体会“蚂蚁的团结精神”这一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教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三、总(一)1.教师导语猜迷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1.教师播放蚂蚁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
2.师让生说观后感3.师读课文出示问题(1)蚂蚁的种类有哪些?(2)蚂蚁的天敌有哪些?(3)蚂蚁在哪理筑巢?(4)蚂蚁爱吃什么食物?4.师生齐读小资料(三)1.师问:为什么蚂蚁是大力士?2.师播放课件资料3.师播放视频资料4.师让生互相收集资料(四)1.师让生齐读小资料在本课就要结课的环节,我给同学们步置的作业是“蚂蚁的团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