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08第六章常见病症地经筋疗法(三)

合集下载

【干货】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干货】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干货】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起源于中医古典《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已故民族医药名老专家黄敬伟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伊始,把壮医民间医技医术及《经筋学说》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深入挖掘与研究而得经筋疗法。

1996年,经过30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总结,黄教授与其子黄艺一起把经筋疗法发展成经筋学科,创立了“经筋查灶——经筋固灶——经筋消灶——多维解锁”的医学新方法。

2011年8月《经筋疗法》课题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2016年《壮医经筋疗法》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目录,位列第520项。

经筋疗法之特点
筋结病灶:筋性物质发生异常挛缩所形成的筋结就是病灶,简称“灶”
经筋的四联疗法:经筋手势手法、经筋针刺法、经筋高压罐法、经筋药浴及其他辅助疗法
经筋疗法六大手势手法:弓钳手、掌功手、肘臂法肘尖法、锥形手、指合力
经筋疗法三大针法:固灶行针一孔多针移行点刺。

经筋病与经筋疗法概述

经筋病与经筋疗法概述

经筋病与经筋疗法概述[5]肖一公.自拟祛风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19-320.[6]梁树旗.风寒湿灵散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40例[J].江苏中医,2000,21(7):19.[7]牟科媛,周文生.五金汤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J].广西中医药,2003,26(5):32.[8]应森林,孟静岩,李尚珠,李彦.解毒消瘀膏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2001,l8(2):17-19. [9]尹百顺,张国强,刘月振.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J].中国针灸,2007,27(9):698.[10]刘冀东.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l(3):110-111.[11]肖炜,王春雷,黄泳,吴玉华.薄氏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O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38-39. [12]段昭侠.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4):30-31.[13]韦嵩,沈鹰,黄摄文,钟社光.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肿痛32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76-277.[14]黄奎炎,黄禹.太乙雷火神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O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17-18.[15]牛俊明,彭海霞,赵红星.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O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l2):43-44.[16]姚欣艳,李淑君,范伏元,章青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 1815-1816.[17]刘晓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45-446.[18]郭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2例[J].河南中医,2007,27(6):58.[收稿日期]2008-11-17经筋病与经筋疗法概述牛白璐1,陈勇1,胡幼平(指导)2(1、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级七年制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4-271-02经筋疗法治疗经筋病前景广泛,概述如下。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1.神经衰弱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神经衰弱,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大脑功能紊乱疾患,1869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

据60年代高等医学院校统计,神经衰弱占神经科、精神病科门诊总人数的60%,可见其发病率之高,已经达到惊人之地步。

但是,正如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李舜伟教授所说的一样:诊断神经衰弱是一回事,而治疗神经衰弱又是另一回事;药物治疗不仅疗效欠佳,而且,后患无穷,因此,不少神经衰弱病人病程迁延多年不愈,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此,探索医治神经衰弱的有效新方法,特别是非药物的高效疗法,乃是医界人士的重任。

【机制释义】神经衰弱,临床上可大致把它分为两种类型,即功能性神经衰弱和继发性神经衰弱。

功能性神经衰弱是大脑功能紊乱性疾患,应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阳性体征表现;继发性神经衰弱,其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是由于器质病变所继发。

例如,溃疡病、慢性肝炎等,皆可继发神经衰弱;伤筋合并神经衰弱,属于继发性的神经衰弱的一种。

因此,临床上存在着两种“症似而因异”的神经衰弱。

经筋疗法治疗伤筋合并的神经衰弱属于对因疗法,故疗效显著。

经筋疗法治疗功能者的临床症状增多。

抑制型的神经衰弱临床主要表现相反,以头重、眉心及枕部沉重感,伴嗜眠症状,为突出表现。

病灶体征:神经衰弱的伤筋阳性病灶体征,可分为局限性及广泛性两个类型。

局限型的病灶好于头部的眶膈筋区、颞筋区、耳筋区、枕筋区及颈筋区的常见病灶点,如大小皱眉肌肌筋点、颞肌肌筋结点、项上线肌筋附着点;颈侧肌筋点、肩胛提肌肌筋点及岗上肌筋点等(详见经筋病灶施治穴位图示)。

广泛伤筋型的病灶,除局限型的病灶以外,伤筋的部位可扩展至胸背、腰腹及肢体,需按广泛性伤筋的检查方法确定病灶部位。

常见广泛型伤筋合并神经筋衰弱者的好发部位是于胸廓。

胸廓结构复杂,病情隐蔽。

胸廓隐性伤筋,除可形成“怪病”肋端综合征的筋性致因以外,亦可继发神经衰弱的症状出现。

筋疗ppt课件

筋疗ppt课件

肌肉疼痛
总结词
肌肉疼痛是筋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是由于肌肉过度使用或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所致。
详细描述
肌肉疼痛的解决方案包括休息、冷热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冷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 痛。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运动疗法则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再次受伤。
详细描述
针对慢性疲劳,筋疗的方法包括休息、放松身心、适当的运动和调整作息时间等。休息 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 免疫力,调整作息时间则有助于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注意饮食和睡眠质量也是
非常重要的。
04 筋疗实践案例
案例一:肩颈疼痛的筋疗
总结词
02 筋疗技术
筋疗手法
揉捏法
用手指的指腹或手掌的 大小鱼际在筋膜上反复 揉捏,以舒缓筋膜的紧
张状态。
按压法
用手指或指关节对筋膜 进行持续的按压,有助 于放松筋膜并促进血液
循环。
弹拨法
用手指的指腹或指关节 在筋膜上做轻柔的弹拨 动作,有助于松解筋膜
粘连。
牵拉法
通过牵拉肌肉或关节, 使筋膜得到适当的拉伸 ,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筋疗的原理与作用
筋疗的原理
筋疗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筋膜、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痉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恢复功能的目的。
筋疗的作用
筋疗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如肌肉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炎等。通过筋疗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关节僵硬
总结词
关节僵硬通常是由于关节炎症、老化或长期缺乏运动所致。
详细描述

经筋疗法 好资料

经筋疗法 好资料
▪ (六)经筋疗法适应于临床120多种常见病症的治疗,并 对其中的40多种难治病症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其他 疗法,使它已由一个独立的诊疗专科,转化成为专治顽症 痼疾的特种医疗机构。
经筋病症
▪ 筋驰、筋缓、筋纵、筋软、筋痹 ▪ 筋结 ▪ 筋急、筋挛、 ▪ 筋痿 ▪ 其它:筋转 筋痛等 筋病的病机原则:
经筋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
二、经筋的
(含良生与恶性刺激),均引起伸缩作用。 ▪ 3.传递信息、牵涉反应功能。属机体的重
要器官。 ▪ 4.经筋的整体调节功能。肌筋属于机体的
结构部分,其对于整体机能,具有重要影 响。
经筋疗法的特点
▪ 中医“经筋学”论述的是机体的动态活动,犹似 中医古代十二经筋图像的线力作用。当这些线力 群的牵拉力“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 便可导致“应力点”产生病理性之“筋结点”; 而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 化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病变点、线、面及多维病 变系列的形成。这种机体因素病变系列,具有形 征可查的自身规律及其特性。经筋疗法借助于对 这一规律的掌握,结合临床积累丰富经验的“手 触查灶法”,产生了综合性的医疗效应。
经筋与经脉区别
▪ ①十二络筋不直接录属脏腑,故名称不冠脏腑之名。 ▪ ②十二经筋之起始,皆自四肢末端开始。故手三阴经筋及
足三阳经筋均呈反折走向。 ▪ ③经筋缺乏循经流注传递的经间关系,不像经脉那样具有
顺序流注传递,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的运转。 ▪ ④经筋“中无有空”不直接运输血气,其所需的血气,依
赖经脉的渗透濡灌。 ▪ ⑤经筋可由机体的“心脑”直接指挥,具有产生主动性随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 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 纵不收,无用燔针。 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 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完整版)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

(完整版)经筋疗法——07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12.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数太大、或眼的纵轴长度较大,当平行的光线进入眼球之后,其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因此看远物时视力不好,而看近处的物体时较清楚,故称近视眼。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时期,眼球内的睫状肌肌力充沛,但若使用眼的习惯不科学,致使睫状肌的调节视力产生疲劳乃至痉挛时,这时晶状体的凸度加大,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这便形成假性近视,是青少年早期的近视眼。

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或防治失当,发展下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代偿变长,即成为真性近视。

轻度近视(-200D以下,即负2屈光度以下),其视力一般在0.1以上;3~6屈光度以上为中度近视;6屈光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者,其远近的视力均明显下降,且可伴有眼肌疲劳,眼球外斜,乃至伴发眼底的其他病变。

【机制释义】①中医学认为本病同脏腑有关系。

如《灵枢·大惑》云:“五脏六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眼的视力,与脏腑之虚实关系密切。

②眼为经筋之枢纽,据古医籍的记载,十二经筋中,手足三阳的经筋都与眼睛有联系,其中足太阳及足阳明,分别于眼形成“目上网”及“目下网”。

③近视同劳伤关系密切。

青少年在校学习,高度用脑力及视力。

脑力与视力,相辅相成。

视力的降低,影响脑力;脑力下降,影响视力。

因此,调节脑力及视力,需同步进行。

【临床表现】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病态表现:①在眼眶周围的肌筋,可用手触检查法-“柑弓手”方法,即将手的四个小指并拢为一方,与大拇指互相对应,形成小指与拇指的指合力关系,状如柑样。

检查经筋病变时,首先将四指固贴于头上,以大拇指的指尖作为检查工具,尔后依靠指合力的力学作用,运用大拇指指尖的灵敏性,于常见的穴位,作切拨、揉拨等手法,通过正与异的对比方法,识别出筋结穴位。

眼眶周围常见的穴位,一般有7个(详见经筋穴位施治图的眶膈筋区穴位图示)。

②高度近视病例及已出现头晕头痛、颈部僵紧感者,其病变多累及到颞筋区及颈筋区,在理筋调节近视眼时,亦宜对这些筋区进行查灶及消灶的理筋治疗(参阅有关筋区图示)。

经筋疗法——07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

经筋疗法——07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12.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数太大、或眼的纵轴长度较大,当平行的光线进入眼球之后,其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因此看远物时视力不好,而看近处的物体时较清楚,故称近视眼。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时期,眼球内的睫状肌肌力充沛,但若使用眼的习惯不科学,致使睫状肌的调节视力产生疲劳乃至痉挛时,这时晶状体的凸度加大,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这便形成假性近视,是青少年早期的近视眼。

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或防治失当,发展下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代偿变长,即成为真性近视。

轻度近视(-200D以下,即负2屈光度以下),其视力一般在0.1以上;3~6屈光度以上为中度近视;6屈光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者,其远近的视力均明显下降,且可伴有眼肌疲劳,眼球外斜,乃至伴发眼底的其他病变。

【机制释义】①中医学认为本病同脏腑有关系。

如《灵枢·大惑》云:“五脏六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眼的视力,与脏腑之虚实关系密切。

②眼为经筋之枢纽,据古医籍的记载,十二经筋中,手足三阳的经筋都与眼睛有联系,其中足太阳及足阳明,分别于眼形成“目上网”及“目下网”。

③近视同劳伤关系密切。

青少年在校学习,高度用脑力及视力。

脑力与视力,相辅相成。

视力的降低,影响脑力;脑力下降,影响视力。

因此,调节脑力及视力,需同步进行。

【临床表现】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病态表现:①在眼眶周围的肌筋,可用手触检查法-“柑弓手”方法,即将手的四个小指并拢为一方,与大拇指互相对应,形成小指与拇指的指合力关系,状如柑样。

检查经筋病变时,首先将四指固贴于头上,以大拇指的指尖作为检查工具,尔后依靠指合力的力学作用,运用大拇指指尖的灵敏性,于常见的穴位,作切拨、揉拨等手法,通过正与异的对比方法,识别出筋结穴位。

眼眶周围常见的穴位,一般有7个(详见经筋穴位施治图的眶膈筋区穴位图示)。

②高度近视病例及已出现头晕头痛、颈部僵紧感者,其病变多累及到颞筋区及颈筋区,在理筋调节近视眼时,亦宜对这些筋区进行查灶及消灶的理筋治疗(参阅有关筋区图示)。

经筋疗法经筋养生

经筋疗法经筋养生

经筋养生疗法经筋疗法发掘创始人—黄敬伟教授:全国少数民族“名老民族医”,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入选者1996年7月主编《经筋疗法》专著填补我国经筋疗法空白、创建了络连属成份新型医学.黄敬伟1956年2月毕业于广西卫校后留校任教。

1958年9月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深造,毕业后多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

1997年~2010年受聘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客座教授,2000年~2010年受聘于北京藏医院教授,70年代后致力于经络连属成分——中医经筋学研究,成效显著.1995年4 月完成《经筋疗法》专著,该书得出版填补了我国经筋疗法空白,扩大了我国非药物治疗阵容。

国家给予黄敬伟教授“在研究经络连属成分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开创了我国经筋辩证论治新纪元”得荣誉。

经筋疗法传承人—黄艺教授:黄敬伟教授嫡传弟子,国际经筋学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针培训学校客座教授黄艺,经筋疗法嫡传人。

在跟随父亲(黄敬伟教授)得三十多年里,进行了大量得临床实践以及科研工作。

1996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进行临床助教,2001年后进入了北京民族医院(暨北京藏医院)经筋科工作,2002年,受哈萨克斯坦共与国前总理巴尔金·巴耶夫得邀请到哈萨克斯坦共与国工作、学习,2009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暨《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得子课题“黄敬伟壮医药医技医术得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工作。

该课题于2011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10年黄艺成立了自己得保健中心,2016年创立了经筋养生系列产品。

9月1号,养生协会与电台记者来到嘉与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黄艺教授真人得采访。

在下周得18套电视养生节目播放经筋养生,咱们一起期待吧在《黄帝内经·素问》篇中有言:“就是故谨与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就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特别强调“骨正筋柔”对人体健康得重要性.现代人大都骨不正、筋不柔。

经筋疗法经筋养生

经筋疗法经筋养生

经筋养生疗法经筋疗法发掘创始人—黄敬伟教授:全国少数民族“名老民族医”,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入选者1996年7月主编《经筋疗法》专著填补我国经筋疗法空白、创建了络连属成份新型医学、黄敬伟1956年2月毕业于广西卫校后留校任教、1958年9月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深造,毕业后多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

1997年~2010年受聘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客座教授,2000年~2010年受聘于北京藏医院教授,70年代后致力于经络连属成分——中医经筋学研究,成效显著、1995年4月完成《经筋疗法》专著,该书得出版填补了我国经筋疗法空白,扩大了我国非药物治疗阵容、国家给予黄敬伟教授“在研究经络连属成分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开创了我国经筋辩证论治新纪元”得荣誉。

经筋疗法传承人-黄艺教授:黄敬伟教授嫡传弟子,国际经筋学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针培训学校客座教授黄艺,经筋疗法嫡传人。

在跟随父亲(黄敬伟教授)得三十多年里,进行了大量得临床实践以及科研工作。

1996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进行临床助教,2001年后进入了北京民族医院(暨北京藏医院)经筋科工作,2002年,受哈萨克斯坦共与国前总理巴尔金·巴耶夫得邀请到哈萨克斯坦共与国工作、学习,2009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暨《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得子课题“黄敬伟壮医药医技医术得抢救性传承研究"课题工作。

该课题于2011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2010年黄艺成立了自己得保健中心,2016年创立了经筋养生系列产品。

9月1号,养生协会与电台记者来到嘉与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黄艺教授真人得采访。

在下周得18套电视养生节目播放经筋养生,咱们一起期待吧在《黄帝内经·素问》篇中有言:“就是故谨与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就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特别强调“骨正筋柔”对人体健康得重要性。

民间绝技: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

民间绝技: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

民间绝技: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民间绝技: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传统(民间)医术之神奇之奥妙是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

传统(民间)医术是一代代的从医者立足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与疾病抗击的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与治疗实践的民间传承。

其中的宗筋疗法,就是民间中医疗法方法之精华,是一种那个特殊的推拿按摩疗法,具有特殊的治疗功效。

但宗筋疗法在民间一般是秘不相传,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没有完整的理论阐述。

宗筋治疗的民间应用高手也是由一代代师傅口传心授而得真谛,在治疗中往往只停留在运用和技法上,没有上升到中医理论层面上。

关于宗筋治疗法零散的记载有二,一是在《内径》中有个别解释,但较为笼统,不详细,不明确。

二是唐代医学家王冰在《素问注》中表示了宗筋的位置和他的管辖范围,但对如何应用,指导性不强。

本人根据多年的中医理论的学习和按摩实践,不断地询查、探访推拿按摩之绝技,对宗筋疗法进行摸索并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法。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之病四肢治、四肢之病中间治。

但这一原则往往在医疗实践中被人们忽视,而如何应用这一原则,又为医者所困惑。

关键的问题是领悟和掌握中医的整体观,通过局部看整体,通过现象看本质。

当庸医治疗病人时只注意到病人的表面症状而不究其原因,于是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归治不好病。

而宗筋按摩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打通各个经络快速驱除病灶,恢复身体健康。

在讲述宗筋治疗法之前首先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对于疾病的认识,二是关于疾病的治疗。

一对于疾病的认识改变认识疾病的错误观念,回到正确的中医认识论的轨道上来,关键是要找到病的根源。

我通过多年对病因的分析研究,探查其病源,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疾病源于五脏和归于五脏,即落脏的观点。

五脏是人体中医学说的五个大系统,而不是简单的五个具体脏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马开荣手法康复医学续6~筋经疗法

马开荣手法康复医学续6~筋经疗法

马开荣手法康复医学续6~筋经疗法一.特效经筋点(扳机点)之筋经疗法经筋疗法也就是肌筋膜平衡疗法,肌筋膜失衡,扳机点(也叫筋节点、阿是穴)如果没有触摸一般是不会感到疼痛的,但它的下游存在病变,我们如果知道它的扳机点所在位置,加上触摸会疼痛,就是“阿是穴”了,处理好了扳机点,下游的病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比是开锁一样立竿见影。

临床只有触摸到筋结点,或有明显的疼痛,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原理就是通过拨按这些部位,放松筋结点的同时为原真之气的运行打通了道路。

1.太阳筋---太阳穴上方一寸的地方,是一条由上向下的条索状的筋,平时很少显现,当头部疼痛特别是头部外侧一线疼痛时常常可以触摸到这条筋,此处是头部外侧线的起点。

2.风池上--- 这个部位就是斜方肌在头枕部的附着点,笔者称之为风池上。

此部位是人体原真之气下输的第一个重要关隘,是治疗头部疾病的一个要穴。

3.乳突下-----这个部位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部位的前沿,此部位可以治疗头晕,亦可治疗肩关节旋前疼痛,腕关节的外旋疼痛。

4.锁骨下点----此点不固定,在锁骨下方,胸锁关节外一寸左右的位置,可以偏外。

平时无痛点,肩关节外展疼痛时此区域多可以触摸到压痛点,此区域的压痛点可以治疗肩关节的外展疼痛及腕关节的外旋疼痛。

5.天牗点----此点在颈椎二、三横突部位,可以治疗上肢外侧的疼痛麻木,亦可治疗上肢上举受限6.肩髃点----在肩髃穴部位,可以治疗上肢外正中线的麻木和肘关节的挛缩。

7.岗下区域-----肩胛冈的下方,常常可以触摸到横向的条索状筋结,此区域的筋结不固定,可以治疗上肢后侧的疼痛和麻木,亦可以治疗肘部的疼痛,腕关节前旋疼痛。

8.肩贞点----在肩贞穴区域,可以治疗上肢后侧的疼痛和麻木,亦可以治疗肘部的疼痛,腕关节前旋疼痛。

9.肩胛间区---位于两肩胛骨之间,肩胛骨内侧的区域,心悸胸闷时此区域会僵紧,亦会有压痛点,但压痛点不固定,此区域可以治疗胸闷心悸、咳喘等。

经筋病的常用理筋手法

经筋病的常用理筋手法

经筋病的常用理筋手法打个比喻,人体的脊柱好比帆船的桅杆,而经筋就好比固定桅杆的绳索,如果绳索出了问题,桅杆当然不会稳定和正直,身体也是一样。

由于这种原因得的病,用药物治疗显然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要调理我们的经筋。

经筋出了问题,比如痉挛了,就好比绳子打了结,对应在我们人体叫做“筋结”。

如果我们能像解开绳子扣一样,把筋结解开,那疾病自然就痊愈了。

经筋病临床上以针灸治疗为主,必要时配合整脊手法和汤药。

在家我们可以用点穴按摩手法治疗经筋病,用艾灸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当然了,患者自己能够坚持站桩锻炼的话,效果会更好。

经常听到病人如是提问:“胥大夫,我拍片子颈椎有点问题,其他挺好的,为什么肩、背都特别不舒服?”我会回答:“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包括脊柱都是,只是为了学习和治疗上方便,人为地将脊柱划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其实出现问题会相互影响,自然也需要整体上进行调治。

”因此,我们学习中医要从绕老绕去的理论里面跳出来。

如果不从整体上把握的话,我们学过的许多理论有时候反成障碍,禅宗谓之“所知障”,其本意是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也像禅宗提到的“藤葛禅”,整天在文字里面绕来绕去。

因此禅宗五祖弘忍曾告诉六祖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如果我们抛开一些空洞的理论,返璞归真地看人体,其本身就是浑然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

以下为学生李亚勤记录的一个病例:2012年6月某日下午,一位76岁的老奶奶来诊所就诊,老人家拄着拐棍,驼着背,一瘸一拐地跛着走进诊室,表情十分痛苦。

病因是一年前吹空调受寒,下肢突然出现酸软无力,左侧明显。

之前送孙子去幼儿园后,还可以在公园溜达半日,腿脚便利,并无不适,只因受了风寒,生活质量发生了变化。

最近下肢再次受寒,左侧腰痛,臀部疼痛牵扯到下肢麻木、发凉。

曾在某三甲医院针灸科治疗过几十次,效果不太理想,经朋友介绍来诊。

老师检查其腰、腿部筋节,为其针刺治疗,施术部位多在其痛处,针毕令其再试腿脚,老人家在诊室内来回踱步数周之后说:“腰腿痛确实改善了很多,但是下面还是有点疼。

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

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

宗筋疗法(天筋地筋人筋复杂了,就要多方面、多角度、全面的、整体的看问题。

如哮喘是很难治疗的疾病,难治疗的原因就在于医者没能深入分析病源及五行之间的辨证关系,同样是哮喘病症但是可能引发的原因是不同的。

举一病例,病例 2:某女年龄四十,哮喘 12年经过西医治疗六年,中医治疗六年。

病情没能得到本质性的好转。

我给她开了两种医院没有开过的中成药,有补脾益肠丸和六味地黄丸,并用宗筋疗法按摩十次。

她很快就有了本质性的好转,经过观察,她五年没有发病,证明痊愈了。

我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多数医生只考虑刭了肺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它与其它脏器之间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

当一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我们就要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治疗大肠是其一。

其二,就是脾为肺之母,久病必虚,所以虚则补其母。

还有其三,为什么补肾,因为肾为肺之子,补其子能令母实,这就是扶正祛邪法的应用。

因此治疗诸病都要追究其根源,并且要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治疗疾病,这样许多疑难杂症也就不会成为医者的绊脚石。

再举一个例子,病例3:一年轻女子,年龄26岁,长期咳嗽时间长达七个多月,经中西医治疗多次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我经过分析和诊疗,发现其病症的本源在于肝气郁结。

这里大家肯定会有疑问,我就要帮助大家分析一下,肝与肺是一个相克的关系,在五行上说就是木反悔于金。

所谓克也是一种平衡关系,克制的过了与不足都是不平衡的表现,不平衡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通过疏通该女子的肝气来治疗其咳嗽,只两、三次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就肺的病症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表里的关系,即肺与大肠相表里;其次是要观察期相生的关系即脾与肾;最后是要观察其相克的关系即心和肝。

如不能把诸多关系搞清楚,治疗病症就会存在障碍。

通过对肺病症的详解我们就可以以此类推其他的脏腑。

例4:一女童年龄3岁,面黄肌瘦且厌食。

多次食用调脾胃的中药和推拿捏积等方法均无效。

到我这里诊治,在诊病时我发现在女孩右臂肘关节上有一条非常明显的瘀络(在心包经上)。

经筋病的治疗(筋膜炎)

经筋病的治疗(筋膜炎)

经筋病的治疗(筋膜炎)经筋病的治疗(筋膜炎)发表者:代金刚(访问人次:287)“以痛为腧”是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取穴原则,其正确性和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因经筋病病因病机多样,涉及脏腑经脉不同,症状表现有异,若拘泥于此,也未免过于局限。

在此,试从三方面加以探讨。

一、以痛为腧是治疗经筋病最重要的方法《灵枢·经筋》篇在论述经筋病的治疗时,多次指出其取穴原则为“以痛为腧”,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历代医家基本相同,即以疼痛部位或以压痛之处为腧,不必拘于经穴所限。

如《类经》曰:“以痛为腧,即其痛处是也。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以痛为腧者,随其痛处而即为其所取之俞穴也。

”张隐庵注云:“以痛为腧者,随其痛处而即为所取之腧穴也。

”马蔚有谓:“其所取之腧穴,即痛处是也,素云天应穴者。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更是说明了以痛为腧的原由:“输,谓孔穴也。

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以诸输也。

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腧。

”经筋不运行气血,所需之气血营养由经脉、络脉所渗灌,因此经筋病的一个重要病机特点是邪结于筋,筋伤络阻,气血壅滞,不得输布,不通则痛。

疼痛是经筋病的主要症状,故以痛处为腧,疏通瘀滞最直接,取穴简便效优。

因此可以说,对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局部气血壅滞,经筋之气不畅,“不通则痛”所致的经筋局部痛症,取痛处为腧是必要的,大量临床实践也证明这种取穴方法,收效快,疗效好。

因此,“以痛为腧”始终是治疗经筋病的最主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以痛为腧局限性和引伸义同一种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可有不同,经筋病也是如此。

虽同为气血壅滞经筋,或许不表现为痛而见其他症状,此外,经筋病的另一个病机特点是经脉瘀滞或气血虚弱所致经脉气血不足,局部经筋不得荣养,导致疼痛或其他多种不同的症状表现。

也就是说,经筋病症除痛症外,尚有其他诸多表现,如筋肉的牵扯、拘挛、转筋、强直和筋肉的松弛、口僻、肢体的瘫痪麻痹、痿弱不用及关节活动不利等。

经筋疗法——09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四)

经筋疗法——09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四)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四)34.腰上三角肌筋劳损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腰上三角肌筋劳损,是腰肌劳损的一个常见类型。

病情隐匿而顽固,成为临床上的难治症之一。

经筋疗法以查明其隐蔽劳损的肌筋,采用综合理筋法,将本特殊类型的腰肌劳损病症治愈,故立为一节,加以叙述。

腰上三角,居于躯体的特殊位置,有其自身特点结构的肌筋膜带的组成:①以胸腰筋膜上部增厚,牵张于第一腰椎横突与第十二肋之间的腰肋韧带,形成腰与肋骨的骨与骨之间之相连关系。

②以背阔肌、腹外斜肌、后下锯肌、腹横肌、腰方肌及腰大肌等,构成纵横交错的肌织网;其中腹横肌以宽阔的腱膜起自胸腰筋膜,在腰上三角区内其浅面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血管通过。

这种构形状态,当上述的肌筋劳伤时,肌筋的痉挛形成的收缩内压,势必产生对神经血管压迫。

血管神经的受压,反馈性地作用于肌筋,互相反复作用的效应,导致病变恶性循环形成,痼疾难解,我国古代的经筋学,早就对于腰上三角的生物动态力学,具有深刻的认识。

例如,足阳明经筋,便标记有自腰上三角斜向侧腹的引力经筋支线,直达腹股沟的行程(详见足阳明经筋图示)。

说明古人已经积累了按经筋治腰上三角病变的丰富经验。

经筋疗法在考究古人上述认识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知识,尤其参照解剖学详细描述的区域性组织结构,运用其通俗名词,为经筋学所用,利于共识,并从中建立新型的经筋查灶法,为提供临床施治依据。

【临床表现】病灶体征:腰上三角肌筋劳损,具腰肾区疼痛反复发作症状,酷似肾脏疾患。

需作有关检查,排除脏器病变、骨质损伤等之后,施行经筋查灶方法检查。

本病症的经筋查灶,检查的目标及病人所取的体位宜加讲究。

以检查目标而言,本症的病灶多发生在第十二游离肋骨,同腰椎接镶的腰肋关节周围。

从人体生物动态力学考究,该部位恰是腰部动态活动的应力点。

当腰部作旋转运动时,其应力点的一侧,受到向外性的牵拉应力(即引力)作用,而另一侧应力点,则形成内向性肌收缩的引力。

地筋的准确位置图

地筋的准确位置图

地筋的准确位置图濒临失传的养生秘法——揉“地筋”。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靠垫儿2017-11-07 00:00作者:柔气每个人都渴望健康,渴望能够快乐地生活。

可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太多的人心中充满躁动和不安,似乎一时一刻的舒适都成了奢望。

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扰,还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脊间盘突出、失眠症、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碍以及小儿多动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问题都出在一个地方——“筋”。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

”筋是什么呢?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

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

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尽在于此。

曾经说过的“消气穴”太冲、“疏筋穴”阳陵泉、“强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血穴”劳宫、“补肾穴”太溪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身之大穴。

但这些穴位书中已尽有记载,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书中很难找到的,但却是对以上诸症皆有疗效的养生之法——揉“地筋”。

道宗秘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隐于足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所用。

那怎么找呢?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

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

通常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样。

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

您可能会问,这条“硬筋”在脚底,并不循着任何一条经啊?稍微仔细些就会发现,其实这根筋是循行在肝经上,只是肝经一般都标注在脚背而不是脚底。

肝的问题是人体的一个核心问题,肝的功能加强了,人体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会显著提高。

但肝却是最难调理的脏腑,药物难以起效,针灸似乎也鞭长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却道破了我们通往肝经的捷径——通过调理“筋”就可以修复肝,所以说“书是黄金屋”一点也不过分,岐黄经典,真是字字珠玑,随便摘下一句都是“零金碎玉”,我们真是需要睁大眼睛才行。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皮部经筋推拿技术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是以按法、揉法、擦法、法等手法作用于全身各部体表,刺激皮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经筋(包括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使皮部受到良性刺激或使经筋张力发生改变的推拿医疗技术。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作用于皮部,有舒缓放松、镇静安神或有醒神兴奋、温通气血等功效,适应的病证包括内妇儿科疾病和运动前后;作用于经筋,有舒筋解痉、松解粘连、理筋活血等功效,适应的病证包括常见的骨伤科病证,也适用于运动按摩。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法以手背面在施术部位进行不间断的往返滚动的手法。

手指自然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施术部位上,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使手背面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不间断的往返地滚动。

每分钟操作120~160次。

(二)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通过前臂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做屈伸运动的手法。

肩、肘关节放松,拇指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的横向摆动运动,带动拇指掌指关节或拇指指间关节做有节律的屈伸运动。

每分钟操作120~160次。

动作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

一指禅推法操作时,往往边推边根据临床需要沿一定的方向移动,要求摆动的频率较快而移动的速度较慢,称为“紧推慢移”。

如以指端操作,其接触面最小,易于施力,刺激相对较强;而如以罗纹面操作,则接触面相对较大,刺激亦相对较平和,两者多用于躯干部及四肢部的经络俞穴。

一指禅偏锋推法接触面小而窄、轻快柔和,多用于颜面部。

(三)摩法用手指掌面或手掌在体表做环形运动的手法。

1.指摩法手指自然伸直,示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以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掌面着于施术部位,前臂做主动摆动,通过腕关节带动手指在体表做环形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筋疗法——08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三).txt36母爱是一缕,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三)23.筋性腹痛症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腹部,是指躯体的胸肋以下、耻骨上缘以上的腹腔。

腹腔的实质性器官较多,计有消化系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阑尾、直肠、肝、脾、胰腺、胆囊、胆道,以及后腹腔的肾脏、肾上腺、肾盂、输尿管等。

腹痛,较为常见的致因是由上述的脏器病变所引起,这在现代医学的教科书上已有比较详细的分类阐述。

筋性腹痛症所述的涵,乃是指腹部的肌筋病变所致的腹痛症,这是医学上专题论述者尚属罕见的容。

从腹部的皮、肉、筋、脉等的组织构体而言,它虽然不属于一个独立的实质器官,但它无疑是腹部组织结构整体中的组成成分,而且是同脏器具有干丝万缕的生物活性功能。

脏器的病变固然对它发生影响,而筋肉本身也同样发生病变,并对脏器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因此,筋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除了来自腹腔脏器病变,需加识别以外,识别腹部筋性疾病临床表现,乃是本节述的主要容。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一般而言,筋性腹痛的疼痛与典型的脏器病变疼痛性质有区别,同时缺乏脏器功能失常的主要症状表现及有关检查的阳性体征。

以腹部受凉的腹痛为例,其主要是腹部肌筋挛缩,虽可伴有肠道的蠕动性增强,但多不呈现急性胃肠炎的典型症状表现及有关检验阳性体征。

肌筋性腹痛的基本特点是①位置比较恒定,多有定位反复发作病史。

②以钝痛性质表现为主,与气候骤变、劳动劳累关系密切,而与饮食关系无多大联系。

③可于疼痛部位,触察到病态肌筋的阳性形征。

医者触及筋性结灶时,与病人产生的异常感觉呈同步性反应。

④运用综合理筋消灶法施治,可把疼痛解除,且疗效巩固。

病灶体征:在医疗常规检查及排除脏器病变有关检查,确认脏器病变可排除后,着重进行经筋查灶法检查,①上腹部的经筋查灶,按筋性类胃脘痛的章节所述进行检查。

②中腹及侧腹部的检查,以腹壁的肌筋结构层次为检查重点,着重检查皮下的筋膜、腹部半月线、腹白线、腹肌的腱划膜性组织,及腹侧三肌的肌筋情况。

筋性腹痛症患者,其筋结病灶点,常呈经穴区带型分布形式,但与经穴区带检查图,有显著两点区别:一是筋性穴位,自胸背向腹部斜行的斜线,幅度较大;二是腹部的经筋穴位,于腹部除呈横向性的分布结构方式以外,尚具有以任脉线为中轴、侧线呈弧线形的左右分布,构成脐部为弧心的纵形穴位分布图(详见经筋穴位施治腹部图)。

【治疗方法】筋性腹痛症的治疗,按腹气街提出的施治方法进行治疗。

《灵枢·卫气》云:“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

这便说,治疗筋性腹痛,其施治的部位之一,是腰背的腧穴,之二,是腹部的穴位,构成多维性的施治方法。

具体的施治方法:①于腰背采用边舒筋边查灶的方式,对背腰华佗夹脊,于舒筋的同时,多于胸12至腰1的竖脊肌,查到结硬性的筋结病灶,遂行局部消灶,使腰背筋结导致气滞及血瘀形成的病灶松解,获得背腰阳气畅通,利于推动腹部筋脉气血之流通。

②腹部治疗。

围绕腹部已经形成筋结病灶的穴位,采用综合理筋法,作舒筋解结治疗。

常用的施治穴位,按三线的取穴法,于查到的任脉线、半月线及外三线(相当于腹外斜肌的革质索处)的筋结病灶点,以结灶点为腧穴,施以手法、针刺,拔火罐的治疗。

一般施治的穴位数,为3个穴位。

施治的间隔期为3天。

5~7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4~6天。

【病例择举】患者谭某某,男性,58岁,农民,腹痛反复发作病史36年。

于1958年秋天,在1次进行磨谷的劳动中,突然觉得上腹部正中点处疼痛,紧缩性疼痛性质,经休息,病情自行缓解,随后的日常生活中,虽无消化道的病情症状伴随出现,但腹部于心窝下固定点性疼痛,经常发作,每月发作1~2次,发作时间,无规律,多与腹部用力,导致腹部肌筋收缩有关。

30多年来,腹痛点未见有中止较长的疼痛发作周期,曾进行的消化道及肝胆实质脏器有关检查,未发现阳性病变,被列为腹痛原因待查,对症治疗,控制疼痛,然而,腹痛并未能控制。

1994年10月,腹痛发作时,于某县医院进行B超检查,疑诊为胆道结石,送往广西医学院,拟作胆道手术。

后经广西医学院复查,排除胆道结石,出院后,经熟人介绍,前来经筋科诊治。

经筋检查,发现腹部脐上4寸处,有一条索样筋性结灶,长2点公分,粗如筷,质地僵硬,触察时,高度敏感,疼痛难忍。

诊为筋结性腹痛。

予综合理筋消灶法治疗,重点对筋结病灶施以微针消灶,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七天,病灶消散,病情解除。

追踪至1995年2月春节,时经两年,未见病情复发。

24.缓筋性腹痛的经筋疗法24.缓筋性腹痛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中医所称的缓筋,乃腹腔的肌筋。

志聪说,“缓筋者,循于腹之筋也”。

腹循行之筋,属于机体完整肌筋的构成部分,是中医进行、外、上、中、下三员辨证施治的重要容之一。

中医学认为,外邪入侵于机体,是由表而及里,步步深入,并有顺序。

腹之缓筋,由于机体的因素,也可受到外邪的入侵与困扰,从而产生缓筋性的腹部积滞、胀、痛等病症。

这些病症表现,同阳明胃经、募原及膂筋受邪所致者,具有相似之处,是常见的腹痛病症之一。

如《灵枢·百病始生》云: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其著于缓筋,似阳明之积。

其著于肠胃之募原,痛而外连于缓筋。

其著于伏冲之脉,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

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

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寒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从上下也。

从引举经文可知,腹部,有阳明经、募原、缓筋、膂筋、伏冲之脉、输之脉……等广泛的筋与脉的分布。

这些筋脉,附着于腹腔深层部位,紧贴脊椎,通过肠胃之外的募原,构成腹腔环境统一的整体。

在此基础上,腹腔通过冲任之脉,与躯体的上、下组织,保持联系。

如《灵枢·五音五昧》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灵枢·动输》云:“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腹股廉,邪(斜)入国中,循胫骨廉,并少阴之经……注诸络,温足胫……”。

综观腹缓筋及膂筋,在结构和病症方面,具有如下表现和特点:①位于腹腔深层,附着于脊椎。

②其病症的肠胃道症状表现,似阳明经之积、胀、痛等。

③当腹部的病症严重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上向波及至胸、咽及唇口;下向波及至阴股及足胫(下肢)。

④缓、膂肌筋病症本身的筋痛及筋痹,乃因其深居及医者之勿视,常成为不明原因性腹痛的隐患的致因之一。

经筋疗法通过深究腹筋这一特点,揭示出腹部痛症的难治病的筋性致因,有效地解除了这类病患者之疾苦。

乃以缓筋性腹痛为题,加以叙述。

【临床表现】病灶体征:对缓筋的检查,采用中医腹诊法行检。

常采用三个体位、四个穴位点,即脐旁点、腹股沟点、侧腰点、腰三角点,分别作检查其阳性体征情况。

①脐旁点检查。

病人取半侧右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半曲屈,膝部垫枕。

医者站在病人后侧,将右大拇指紧贴于患者左下腹脐下处,四小指置于患者右下腹;左手大拇指置于右手拇指指尖的对向位置,四小指置病人的左髂股部,双手形成对向的检查位置。

开始探查时,右手先作拇指于病人腹壁的来回揉抹动作,由浅而渐次向腹部深层探查;左手拇指,起协作右手的检查作用,方向相反,各行交替揉拨,触至深层,病灶的阳性体征呈硬结块样。

本穴位点的检查动作,亦同时是点穴消灶动作。

②腹股沟点检查。

病人取仰卧位,医者站在病人右侧,将右手触知冲脉(腹股沟动脉)后,手的检查位置向外移2~3公分,于腹股沟韧带水平位,作自向外的切拨探查动作。

该处的阳性筋结,一般呈粟样(非腹股沟淋巴腺),明显者若鸡蛋样,质地僵结。

③腰穴位点检查。

病人取倾侧卧位,贴床的下肢伸直,另一肢体半曲屈,膝垫以枕。

医者站在病人的面前侧,方便位置,作腰部的两个穴位点检查。

腰A点,在腰4~5间隙,以右手拇指腹,在避开竖脊肌情况下,直垂向脊椎侧面触察,阳性的筋结灶呈块状僵结。

腰B点,在腰3~4横突间隙,检查方法同上。

【治疗方法】缓筋性腹痛,其临床所表现的胃肠道积滞,阵发性腹胀,及因胀而致的腹痛三大症状,都非病症的根本。

因此,要治其本,关键在于识别病症产生之根源,并运用综合理筋的医疗手段,加以消灶解结。

本症的治疗,贯彻“以灶为腧”的诊治法则。

于辨明病症,审症求源基础上,特别是对于长期腹痛病因未明的病例,需切实掌握缓筋病态的查筋方法。

病灶查明,予综合施治方法治疗。

①针对前述穴位,运用边查灶边消灶手段,进行初步消灶解结。

②对腹股沟点及腰部A、B病灶点,施以针刺治疗。

③对腹腰,施以拔火罐治疗。

④治疗期间予以必要的辅助治疗。

【病例择举】谭某,男,28岁,广西扶绥县岜盘乡岜金村民。

主诉左下腹隐性疼痛两年零四个多月,曾于当地及市多家医院诊治,病因未明,治疗效果欠佳。

经筋检查,诊为腹缓筋性腹痛。

予治两次,病症消除。

追踪两年,未见复发。

25.溃疡病的经筋疗法25.溃疡病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消化系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的病症,被通称为溃疡病,属中医胃脘痛的畴。

本病症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学说颇多。

近年来胃镜直视检查普及,对于本病症的诊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我国传统医学,对溃疡病运用辨证施治方法,疗效显著,不失为本病症的治疗有效方法;其中针灸、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对本病症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减少药物投入与不良反应,适应时代需求。

【机制释义】经筋疗法,从调节机体的动态功能平衡为基本指导思想,建立起以舒筋解结来疏通经络的阻滞,使经络运行流通,气机畅流,营卫和调,脏腑居安,发挥其自我修复功能,促使溃疡病灶愈合。

经筋科将这一治疗机制,称之为“以通为补”疗法。

临床实践证明,疏通经络阻滞的“以通为补”疗法,具有意想不到的特殊功能。

其特殊功能的产生,归结于经筋疗法的舒筋解结的治疗手段,能够将导致经络阻滞的“筋结”病灶,进行直接有效地舒解,使经络气血运行正常,充分发挥调和脏腑作用。

【临床表现】病灶体征:在医疗常规检查、消化系有关检查基础上,进行经筋查灶法的系统检查。

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全身肌筋的筋结对于整体功能调节的影响,从中分析溃疡病病灶形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所在,明确促使其病理逆转的理筋方法和步骤。

具体检查,可分为腹部检查及全身重点区域检查。

溃疡病的经筋阻滞,多发生于足阳明经,故宜对阳明经循行的腹浅层及深层的肌筋分别检查。

腹浅层的经筋结灶,好发于腹壁的腹白线、半月线及右侧腹直肌腰划线的肌筋膜,以索样型的病灶最为常见;少数病例,可于右腹直肌健划间的肌质,触及团块型或颗粒型的肌性挛缩结灶,位置在腹壁层。

如疑为深层的恶性变或恶性变腹壁转移者,应作恶性病变的排除有关检查,明辨病变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