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同名1326)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跨考网独家整理荟萃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询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存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赢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就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够帮忙你少走弯路,挡住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
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
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弯叶,是因为它可以并使每个人享受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二、比较优势原理存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须要的资金投入较太少,则可以说道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存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高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道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存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1)绝对优势的含义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
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smith)提出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Born to 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 导 言【圣才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赋税的无谓损失(1)无谓损失的含义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
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没有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
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
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
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
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
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供给弹性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答: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答: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经济学基础(精要版)第6版1_3章课后复习题详细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1—3章)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P17一、关键概念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篇--劳动市场经济学)————————————————————————————————作者:————————————————————————————————日期: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答:生产函数指描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函数表示了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 K L=,。
3.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答: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PL Q L=∆∆,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000
1,000
0
电脑(台) 100 200 300 400 500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5
小麦 (吨) 5,000
4,000
不存在贸易的美国
如果美国在两种物品上各花费一半 的劳动时间,那最终将会生产和 消费. 250台电脑和2500吨小麦
电脑的数量画在横轴,小麦的数量画在纵轴
7
小麦 (吨) 2,000
1,000
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中国每个月能生产240台电 脑,或者1200吨小麦,或 者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其 他组合
0
电脑(台)
100
200
300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8
小麦 (吨) 2,000
1,000
不存在贸易的中国
如果中国在两种物品上各花费一 半的劳动时间,那它最终将生产 和消费120台电脑和600吨小麦
有贸易时的消 费
贸易的利益
250
270
20
小麦
2,500
2,700
200
中国
没有贸易时的 消费
有贸易时的消 费
贸易的利益
电脑
120
130
10
小麦
600
700
100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8
这些好处来自何方?
▪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
种物品的能力
▪ 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有绝对优势:美国生产1吨小麦
3,000
2,000
贸易条件下美国的生产
生产3400吨小麦需要34, 000个劳动小时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劳动的需求(1)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①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②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对一个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4)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①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上升增加边际产量值,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②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种情况称之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③其他要素的供给。
生产中与劳动同时使用的要素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2.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答: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答: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答: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答: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专业化与贸易
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
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
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二、比较优势原理
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1)绝对优势的含义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
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优势
(1)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①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②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
成本。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
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2)比较优势与贸易
无论绝对优势如何,如果生产者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每个生产者就应该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的产品。
这就是说,每个生产者都应该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然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些产品交换其他产品。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量就会增加,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这种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是因为它使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3)贸易的价格
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者的机会成本之间,卖者可以以高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出售一种商品,买者可以以低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购买一种商品,结果双方的状况都将改善。
三、比较优势的运用
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
由于在现代世界中相互依存如此之普遍,所以,比较优势原理有许多应用。
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国家与个人,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原理支持各国间的自由贸易。
各国之间的贸易遵循同样的比较优势原理。
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物品称为进口,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外销售物品称为出口。
即使美国在生产汽车和粮食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也应该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东西。
由于美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低(更肥沃的土地)而日本高,所以,美国应该生产更多的粮食并出口到日本,以交换从日本进口的汽车。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