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宋史刘锜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7)(2021学年)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7)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7))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7)的全部内容。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杨存中,代州崞县人。
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
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射骑。
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诸道兵勤王,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
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
召见,赐袍带。
时元帅府草创,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
帝知其忠谨,亲信之。
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
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存中请复往,帝止之。
存中曰:“此贼胆碎,即成擒矣。
”遂大破之,复任城,迁阁门祗候。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诸将议,多欲分道进,存中曰:“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
”俊然之。
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首破贼于玉隆观,追至筠州.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
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俊从之。
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曰:“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任务6理解概括文意

[分析]
参考答案原文中唐太宗提出问题后,李靖分别从反、正两方面叙述了苻坚 和吴汉二人的事迹,“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中的“得失”应该是指吴汉胜利、 苻坚战败。选项中“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理解 错误。 参考译文 太宗说:“兵力的使用有分散有集中,贵在分聚各自得当。前代的 事迹中,有谁善于这样做呢?”李靖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 是兵力能合不能分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开驻扎,(两 地)相距二十里,公孙述前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与吴汉合击,大败公孙述,这 是兵力能分而又能合导致的。”太宗说:“是这样。前人战例的得失,足以作 为后世万代的借鉴。”
角度3:比对时间、地点
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
命题设误
间顺序颠倒。
方式
空间错位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 面颠倒位置关系。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人物行为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 比对方法
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弄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3.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选项]刘锜听说金人南下侵宋,舍舟疾行三百里,抵达顺昌,询问陈规粮草之 事,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 [原文] 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闻金人败盟南下,锜与将佐舍 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 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锜曰:“可矣。”
注①孙氏:指孙权。最终,曹操任命盛孝章都尉,未及赴任,已被孙权害死。 ②吾祖:指孔子,曾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③朱穆所以绝交:朱穆,字 公叔,东汉时人。他有感于当时不讲交友之道的衰败风俗,写了《崇厚论》 《绝交论》两篇文章,表示对世风的不满。④九牧: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 州,州的长官称牧,所以称九州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宋史·刘随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
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
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
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
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
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
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
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
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
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
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
”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
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
”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
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
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
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
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
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
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
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
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B.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C.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D.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堞,文中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古诗文阅读】《宋史刘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宋史?刘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
雍熙二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
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
”上嘉之,改太子中允。
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
连丁家难,起知??建安军。
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
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多迂滞。
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
至道三,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
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
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
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
上乃命综置盐事。
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
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
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
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
”六,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
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
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
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
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
景德三,召拜户部员外郎。
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
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
若出使按狱??,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
”四,西幸??,道出河阳境上。
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
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
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知??建安军起知:开始掌管B.规画??多迂滞规画:谋划C.若出使按狱?? 按狱:查办案件D.四,西幸?? 西幸:皇帝巡察西部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
南宋刘锜传

南宋刘锜传刘锜(1098—1162),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
元符二年(1099),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
崇宁四年(1105),随高永年西征失利,降为西宁都护。
大观二年(1108),从童贯征西,招降羌王臧征仆哥,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以功受到宋徽宗召见,九子“悉命以官”②。
后历任西宁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州(今临洮)、秦州知州,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职,领泸川军节度使。
宣和二年(1120)死于熙州知州任上。
刘仲武九子,以刘锡、刘锜最知名。
刘锜为刘仲武第九子,史称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①,当为出生地。
大观年间入官。
南宋建立后,任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陇右都护。
建炎三年(1129),南宋为牵制东南地区金军南侵,派知枢密院事张浚兼任宣抚处置使以经营川、陕,刘锜被任为泾原路经略使兼渭州(今平凉)知州。
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决战于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时,刘锜“身先士卒”,抗击金兵②,激战半日,胜负未分。
宋军已击败金左路宗弼所部,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
赵哲以此被斩首,其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刘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为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兼沿边安抚使。
①《宋史》卷367《杨存中传》。
①《宋会要辑稿》礼59 之20。
《郡斋读书志》卷5,赵希弁《附志·传记类》有章颖《四将传》;《宋史》卷207《艺文志·兵书类》有章颖《四将传》3 卷。
②《宋史》卷350《刘仲武传》。
①《宋史》卷366《刘锜传》。
绍兴三年(1133)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
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锜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
绍兴四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
《宋史·刘颖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
”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拭与游。
签判潭州。
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
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
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御史以介僻劾罢。
除江西运判。
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
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
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
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
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
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
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
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
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
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
”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
”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
”余参政,端礼也。
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迁”“移”是调动职务的。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锜,国贞之子也。
顺宗永贞元年春,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镇海节度使。
宪宗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
镇海节度使李锜亦不自安,求入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
锜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
澹与敕使数劝谕之。
锜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入朝。
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锜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锜,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征之。
锜诈穷,遂谋反。
元和二年十月乙丑,制削李锜官爵及属籍。
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
征宣武、武宁等兵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
李锜以宣州富饶,欲先取之,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将兵三千袭之。
三人知锜必败,与牙将裴行立同谋讨之。
行立,锜之甥也,故悉知锜之密谋。
三将营于城外,将发,召士卒谕之曰:“仆射反逆,官军四集,常、湖二将继死,其势已蹙。
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众悦,许诺,即夜还趋城。
行立举火鼓噪,应之于内,引兵趋牙门..。
锜闻子良等举兵,怒,闻行立应之,抚膺曰:“吾何望矣!”跣足匿楼下。
亲将李钧引挽强三百趋山亭,欲战。
行立伏兵邀斩之。
锜举家皆哭,左右执锜,裹之以幕,缒于城下,械送京师。
乙亥,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对曰:“臣初不反,张子良等教臣耳。
”上曰:“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斩之,然后入朝?”锜无以对。
乃并其子师回腰斩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B.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C.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D.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藩镇,亦称“方镇”。
绍兴十年二月,以刘琦阅读答案

绍兴十年二月,以刘琦阅读答案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
五月,刘锜大败金人于顺昌。
初,锜赴东京,率所部八字军三万七千及殿司卒三千,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
闻金人败盟南下,铸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
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
”规曰:“有米数万斛。
”锜曰:“可矣。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铸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锜曰:“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志已决,敢言去者斩。
”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无辱敌手也。
”顺昌受围,金兵益盛。
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
是夕,天欲雨,电光四起,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
锜复募百人往,或请衔枚,锜笑曰:“无以枚也。
”直犯金营。
电所烛则皆奋击,电止则匿不动,敌众大乱,积尸盈野,退军老婆湾。
兀术在汴闻之,即趣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
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敌锋,军声方振,纵众寡不侔,当有进无退。
旦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
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
”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
”时天大暑,逮未、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遣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
统制官赵樽、韩直身中数矢,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刀斧乱下,敌大败。
明日,兀术拔营去,锜遣兵追之,死者数万。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B。
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C。
《宋史·刘述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刘述字孝叔,湖州人。
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课。
知审官院胡宿言其沉静有守,特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再以覃恩①迁刑部郎中。
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
甫退,述乃言甫为言官无所发明,且擿其隐慝。
帝曰:“甫遇事辄争,裨益甚多,但外人不知耳。
甫谈卿美不辍口,卿无言也。
”王安石参知政事,述兼判刑部,安石争谋杀刑名,述不以为是。
及敕下,述封还中书,奏执不已。
安石白帝,诏开封府推官王克臣劾述罪。
于是述率御史刘琦、钱顗共上疏曰:“安石执政以来,未逾数月,中外人情嚣然胥动。
盖以专肆胸臆,轻易宪度,无忌惮之心故也。
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先朝所立制度,自宜世世子孙,守而勿失;乃欲事事更张,废而不用。
愿早罢逐,以慰安天下元元之心。
曾公亮位居丞弼②,不能竭忠许国,反有畏避之意,阴自结援以固宠,久妨贤路,亦宜斥免。
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君岂当如是!”疏上,安石奏先贬琦、顗监处、衢州③盐务。
公亮疑太重。
司马光乃上疏曰:“臣闻孔子曰:‘守道不如守官。
’孟子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朝廷既违众议而行之,又以守官之臣而罪之,臣恐失天下之心也。
”开封狱具,述三问不承。
安石欲置之狱,光又与范纯仁争之,乃议贬为通判。
帝不许,以知江州。
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有删减)[注]①覃恩:广施恩泽,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
②丞弼:辅佐的职位。
③处、衢:二州在浙江境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B.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C.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D.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点:提举、检点之意。
文言文阅读《宋史刘锜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
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
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绍兴)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
锜自临安溯江绝淮。
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
”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
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若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
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
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
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xiù)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
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
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以兵驻清河口。
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
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
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史·刘沆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
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
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
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
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
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
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
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
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
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
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
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
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
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
”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
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
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
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节选自《宋史·刘沆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B.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C.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D.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A 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
刘锜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锜传翻译赏析

刘锜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锜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刘锜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
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
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
锜自临安溯江绝淮。
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
”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
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
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
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
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袖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
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
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以兵驻清河口。
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
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
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古诗文阅读】《宋史刘廷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宋史?刘廷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廷让字光?,其先涿州范阳人。
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
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
乾德二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
冬,兴师伐蜀,为四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
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砦,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
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明正月,次遂州,州将陈俞率吏民来降。
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
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
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
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
雍熙三,曹彬败于岐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
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
时廷让与宋?、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
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
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
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
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
四,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
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
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五十九。
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城关镇东关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城关镇东关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心灵踱步张秀亚(1)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
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的速度快了起来。
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2)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那股特有的沁人芳香。
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
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
(3)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4)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
她走下火车。
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5)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
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
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
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
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6)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他们自己的新天地,他们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7)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
暖洋洋的,她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姆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
”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
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张强秋天是虫的季节。
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
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琪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旷11题。
刘琪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 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琪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琪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琪曰:“再缴则累张公。
”琪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文言文阅读答案刘琪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
琪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琪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琪乃遣兵, 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文言文阅读答案刘琪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
禁止上流税米遏汆,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汆米上江, 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乗,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械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弑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洪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纟思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文言文阅读答案刘琪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文言文《宋史刘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
举进士,为馆陶县尉。
还,会诏知制语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摧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
车驾西巡,又命药纂土训。
及《册府元龟》成,进直史馆、修起居注。
尝属疾,予告满,辄再予,积二百日,每诏续其奉。
迁左司谏、知制语,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
还,纠察在京刑狱,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
复请邓州,未行,进输林学士。
初,药尝草丁谓与李迪罢相制,既而谓复留,令别草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
筠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
帝久疾,谓浸擅权,筠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
”请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复召为输林学士。
逾月,拜御史中丞。
先是,三院御史言事,皆先白中丞。
筠榜台中,御史自言事,毋白丞杂。
知天圣二年贡举,数以疾告,进尚书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知颗州。
召还,复知贡举,进输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判尚书都省。
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藏前后所赐书,帝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
再知庐州,营家墓,作棺,自为铭刻之。
既病,徙于书阁,卒。
筠,景德以来,居文输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
著《册府应言》《禁林》等凡七集。
初为杨亿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
凡三入禁林,又三典贡部,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
性不苟合,遇事明达,而其治尚简严。
然晚为阳翟同姓富人奏求思泽,清议少之,二于量卒,田庐没官。
包拯少时,颇为筠所知。
及拯显,奏其族子为后,又请还所没田庐云。
(节选自《宋史·刘筠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B.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C.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D.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告,汉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予在官休假的待遇;后指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
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
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绍兴)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
锜自临安溯江绝淮。
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
”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
召诸将计事,皆曰:
“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若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
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
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
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xiù)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
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
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以兵驻清河口。
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
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
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B.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C.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D.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的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门,古时驻军主帅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也可指武将或将军名号。
B.东京,北宋都城,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因其位于西京洛阳的东面,故得名。
C.壬寅,天干地支组合,可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文中指壬寅年。
D.谥,即谥号。
是对已逝帝妃、诸侯、大臣等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
刘锜用箭射牙门水斛,拔箭出来,水如注涌,随即射出一支箭堵住,众人叹服他的技艺精湛。
高宗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做了陇右都护。
B.刘锜力排众议,坚决抗金。
所有将领都不主张抵抗金兵,建议以精锐兵力殿后,步兵和骑兵掩护家眷顺流回到长江以南,但他凿沉舟船,安排家眷后事,以示抗金决心。
C.刘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D.刘锜慷慨深毅,威名远播。
夏人的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孩子说:“刘都护来了!”,金主完颜亮去江南时,也下令有敢说刘锜姓名的就治罪,不赦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2)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一)文言文阅读
10.【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
理解文意、句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同时要借助于一定的文言常识和比较排除的解题技巧。
“于皂角林”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后,作后置状语,故排除C和D.“林中”和“伏发”有逻辑关联,不应断开。
故排除A.
11.【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项“文中指壬寅年”与段首“绍兴十年”矛盾,解说错。
12.【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意概括、分析。
在把握传主性格品质的基础上,要着重注意文句细节的理解。
B项“所有将领都不主张抵抗金兵”说法绝对,文中有“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这一细节。
13.【参考答案】
(1)不久三路都统葛王褎带兵三万,与龙虎大王会师逼近刘锜所在的城池。
(“以”,“带领”“率领”1分,“薄”,“逼近”1分,大意3分)
(2)问他的部下,谁敢去抵挡,(大家)都跟着(南宋将领)姓名应声回答,说到刘锜名字时,却没有人应答。
(“当”,“抵挡”1分,“如响”,“应声”1分,大意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参考译文】
刘锜字信叔,是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是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
(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如洪钟。
他曾经跟随父亲刘仲武征战,牙门上的水斛满了,刘锜用箭射去,拔箭出来,水如注涌,随即射出一支箭堵住,众人叹服他的技艺精湛。
宋高宗即位后,录用刘仲武,刘锜也得以被召见,高宗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做了陇右都护。
刘锜与夏人交战屡次获胜,夏人的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孩子说:“刘都护来了!”绍兴十年(公元1141年),刘锜担任东京副留守,管辖军马。
刘锜从临安逆流而上渡过淮河。
到了涡口,正要吃饭,暴风吹倒了军帐,刘锜说道:“这是有贼兵来袭的征兆,预示着要发生战事。
”(暴兵:①凶暴不义之师;②谓用兵或动用军队。
此处应用第②义项。
)五月,金人果然毁坏盟约来侵犯。
刘锜召来各位将领议事,大家都说:“金兵不能抵抗,请允许我们以精锐兵力殿后,步兵和骑兵掩护家眷顺流回到长江以南。
”刘锜说:“现在东京(汴州,即今天的开封)虽然失守,幸好全军在这里,有城可守,为什么要弃城呢?我已经决定了,有敢说逃走的就杀掉他。
”只有一个被称作“夜叉”的部将许清的想法与刘锜不谋而合,刘锜非常高兴,(他命令手下)凿沉舟船,以表示自己没有离开的意思。
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木柴,告诫守卫:“一旦战事不利,就焚烧我家,不要让家人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因此士兵们都非常振奋,男人们准备战斗守卫,女人们磨砺刀剑,大家争先恐后地喊道:“今天应当为国家打败敌人,建立功勋。
”当时的守备没有可依赖的了,刘锜就在城墙上亲自督率鼓励。
壬寅日,金人包围了顺昌,刘锜预先在城墙下设下埋伏,擒获了千户阿黑等二人。
夜晚又派遣一千多人出击,接连交战,杀死了许多敌人。
不久三路都统葛王褎带兵三万,与龙虎大王会师逼近刘锜所在的城池。
刘锜下令打开所有的城门,金人疑心而不敢接近。
后来刘锜担任了潭州的知府,江陵县东有一个黄潭,建炎年间,有司挖开黄潭,引入江水来抵御强盗,从此每年夏秋两季潭水暴涨溢出,荆州、衡州一带都遭受到了水灾。
刘锜(到任后)才下令堵塞挖开的地方,开拓出几千亩肥沃的土地,几千户因受灾而流亡的百姓
有了自己的土地。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调动六十万军队,亲自率领,向南而来,满眼望去几十里,绵延不断就像银色的壁垒,朝廷内外大为震惊。
当时老将都不在了,于是就派刘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统辖多路军马。
八月,刘锜率兵驻扎在扬州,树起大将的旗鼓,军容非常严整,观看的人都大为赞叹。
接着刘锜又率兵驻扎在清河口。
金人用毛毡裹着船载着粮食而来,刘锜派擅长潜水的人凿沉敌船。
金万户高景山攻打扬州,刘锜派遣员琦在皂角林一带抵御,陷入敌围,拼命突击,这时林中伏兵突然杀出,大败敌军,斩杀了高景山,俘虏了几百人。
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刘锜怒火攻心,呕出几升血而死。
死后追谥“武穆”。
刘锜一身正气,沉着刚毅,有儒将风范。
金主完颜亮去江南时,下令有敢说刘锜姓名的就治罪,不赦免。
他逐一列举南宋的将领,问他的部下,谁敢去抵挡,(大家)都跟着(南宋将领)姓名应声回答,说到刘锜名字时,却没有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