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学案范式:研习晋楚城濮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学案范式:研习《晋楚城濮之战》
2017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选修课程必然要承担这个任务,怎样教选修课程,怎样学选修课程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设计了这套系列学案,即“新课标选择性必选课程教案范式”。本教案是这个系列之一。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深入研习课文内容。
3、养成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晋楚城濮之战》,参照翻译文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根据你的情况,列出本文应当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边作业。
1、给重点字词注音。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或句式。
第二课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梳理相关内容。
四、班级讨论,自由发言。
1、晋和楚在外交、军事上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场战争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五、课后作业:表达与交流
印制学案
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晋楚城濮之战》,参照翻译文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根据你的情况,列出本文应当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边作业。
1、给重点字词注音:轸()畀()冯()轼稽()首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或句式。
(1)如晋师告急()
(2)藉之告楚()
(3)其可废乎()
(4)此三志者()
(5)楚有三施
(6)次于城濮()
(7)冯轼而观之()
(8)有莘之虚()
(9)行成于晋()
(10)以绥四国()
(11)丕显休命()
(12)要言曰()
(13)俾队其师()
三、小组合作学习,梳理相关内容。
活动步骤:
首先,小组合作找出答案所对应的课文内容;然后,大家一起推敲字句,组织语句答题;最后,把答案誊写在学案上;第四步,老师明确答案。
1、宋人向晋国告急,先轸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答),这是_______策略。子玉派宛春请战,子犯认为战机已经到了,先轸却提出不同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答)子犯阐明自己观点时,他的立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文公梦见自己与楚王搏斗,仰面朝天,他认为是不吉利的梦兆,不敢下决心与楚国作战。子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图是_________。
3、子玉进逼晋军,晋文公决定退避子玉率领的楚国军队,军吏却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化常识的角度看,军吏认为晋军退避是耻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子玉也做了一个梦,荣黄代表大心、子西跟子玉提出了建议,子玉没有采纳。从这个角度看,楚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班级讨论,自由发言。
讨论的问题:
1、晋和楚在外交、军事上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场战争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要求:学生在班上发言,自由发言结束后,学生综合大家的发言内容,独自拟定答案并写在学案上。
五、课后作业:表达与交流
这场战争之前,晋国由于长期内乱,国力没有楚国强盛,但是处于劣势的晋国打败了处于强势的楚国。结合课文内容,以“优势与劣势的转化”或“主动与被动的转化”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学案答案
一、略
二、1略
2、(1)往,到;(2)借;(3)难道;(4)记;(5)恩惠;(6)驻扎;(7)同“凭”;(8)同“墟”;(9)求和;(10)安抚;(11)大;(12)立下誓言;(13)使。三、
1、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统一战线;
“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
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讲礼义;图报恩。
2、“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鼓舞晋文公信心。
3、以君辟臣,辱也;
古代礼节,在路途上相遇,下级要驻马侧立或另走一条路避让。
4、不接纳建议。
四、
1、明确:晋国在外交上,与齐秦组成统一战线;促成曹、卫与出国断绝关系。在军事上,退避三舍,在道义上占上风;晋文公检阅军队,鼓舞士气;采用兵不厌诈的战术等。
楚国在外交上,曹、卫与楚断绝关系;与陈、蔡的合作没有可行措施;在军事上,楚王与主帅子玉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不一致;子玉比较轻敌,看不出来他有严密的军事部署。
2、明确:晋文公做“侯伯”,能代表周天子发号施令安靖四方;北方郑国、卫国等小国依附晋国;子玉死后,楚国缺乏贤能令尹,难以有所作为。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