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教学设计说明
姹紫嫣红昆曲教案
姹紫嫣红昆曲教案教案标题:姹紫嫣红昆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昆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昆曲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昆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昆曲的表演要求和艺术特点。
3. 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昆曲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2. 昆曲表演服装和道具。
3. 教室内的音响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发学生对昆曲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昆曲的经典片段和表演技巧,讲解昆曲的基本知识和表演要求。
3. 实践操作(3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昆曲基本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包括手势、步法、身段等。
老师可以示范并指导学生。
4. 表演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昆曲片段进行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情况进行创作和演绎。
5. 艺术鉴赏(10分钟)播放昆曲表演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昆曲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分析和评价表演。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昆曲艺术。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昆曲表演或请专业演员进行现场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昆曲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学习情况,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和表演的自信度。
2. 评价学生在表演展示环节的创意和表现力。
3. 收集学生对昆曲的理解和欣赏的反馈意见。
教案扩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一步深入学习昆曲的不同剧目、流派和表演技巧,提升学生的昆曲艺术水平。
昆曲教学活动方案策划
昆曲教学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的昆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本次昆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向学生普及昆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1. 活动时间: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本次昆曲教学活动计划持续两个月,每周在周六进行。
具体的活动时间为每周六上午9:00-12:00。
2. 活动地点: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舞台表演场地,活动地点选择在学校的音乐教室和大礼堂。
三、活动内容和安排1. 第一周:昆曲基础知识讲解和舞台表演技巧初级培训- 讲解昆曲的历史、发展和特点,介绍昆曲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表演形式。
- 学习昆曲的基本舞台表演技巧,包括身体语言、眼神表达和手势动作等。
-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表演一段简短的昆曲片段来体会昆曲的艺术魅力。
2. 第二周:昆曲音乐和唱腔演唱训练- 介绍昆曲的音乐特点和唱腔表达方式,学习昆曲的基本音乐记谱和音域控制技巧。
- 指导学生演唱昆曲中的经典唱段,让他们通过模仿和演唱来感受昆曲的音乐之美。
- 组织学生合唱昆曲片段,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和协调能力。
3. 第三周:昆曲舞台化妆和服饰造型训练- 简要介绍昆曲舞台化妆和服饰造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指导学生学习昆曲的舞台化妆技巧,包括脸谱化妆和眉目描绘等。
- 给学生提供昆曲的服饰道具和造型指导,让他们亲自体验和学习昆曲的舞台装束。
4. 第四周:昆曲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 介绍昆曲中的不同角色类型和特点,例如生、旦、净、末等。
- 指导学生学习角色扮演技巧,让他们通过模仿和表演来感受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异。
- 组织学生进行昆曲小品表演,让他们亲自体验昆曲的表演魅力和艺术表达。
5. 第五周:昆曲舞蹈动作和演出编排训练- 讲解昆曲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包括身体平衡、韵律控制和舞步变换等。
- 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训练,让他们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感受昆曲舞蹈的优美和花样变化。
6.1昆曲教案.doc
选修6 第6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学习要求:①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②“花部”与“雅部”之争③“近代百戏之祖”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④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⑤昆曲的拯救与保护知识梳理第1课古雅的昆曲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1、昆曲的概念元朝末年,江苏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和民间相结合,再经过的改进,形成一种深受昆山人欢迎的曲调。
明初,正式称为“”,清初,的名称产生。
昆曲是灵魂和标志(昆曲的特点)。
2、水磨腔的概念昆腔吐字,启口,收音。
每一个字分为字头、、和;每一个音又分为、和。
这样把唱腔研磨的极其,使得旋律显得非常,仿佛在里磨过一样,达到的地步,时称水磨腔。
3、折子戏的概念在演出形式上,一些昆曲艺人从剧本中精选一出或进行加工、充实,可以成为独立,称为“折子戏”。
折子戏,集中了的精华。
清以后,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
二、“花部”与“雅部”之争“花部”泛指“昆曲”以外的戏,如京腔、秦腔等,曾被贬为“”,但贴近,唱腔;“雅部”是指曲唱词高雅的。
轻歌曼舞、的昆曲日趋衰落。
三、“近代百戏之祖”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1)顾坚改进南曲演唱,形成“”(元末明初)。
(2)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明朝嘉靖、隆庆年间)。
(3)创作《》,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为。
(5)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末年,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
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
三是的出现。
(6)由于昆曲格律严格,文辞,节奏缓慢、剧本冗长、脱离实际,文学性、戏剧性不够,片面追求和的表现力,却牺牲了和,就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冲击着昆曲的地位。
末年,优势地位让位给后来兴起的花部乱弹。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四、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从历史的角度看,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2、从现实的角度看,昆曲对后世中国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
初中音乐昆曲教案
初中音乐昆曲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昆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基本腔调。
2. 学会欣赏昆曲经典剧目,体验昆曲的美学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昆曲的历史与发展2. 昆曲的艺术特点3. 昆曲基本腔调4. 经典昆曲剧目欣赏5. 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昆曲经典唱段,引导学生感受昆曲的美妙旋律。
2. 学生分享对昆曲的初步印象,教师总结。
二、昆曲的历史与发展(10分钟)1. 教师讲解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历史人物。
2. 学生了解昆曲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三、昆曲的艺术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昆曲的唱腔、表演、服饰、舞台等艺术特点。
2. 学生掌握昆曲的基本艺术形式。
四、昆曲基本腔调(10分钟)1. 教师教授昆曲的基本腔调,如“水磨腔”、“弋阳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昆曲片段。
五、经典昆曲剧目欣赏(10分钟)1. 教师介绍《牡丹亭》、《长生殿》等经典昆曲剧目。
2. 学生欣赏选段,感受昆曲的魅力。
六、昆曲的传承与保护(5分钟)1. 教师讲解昆曲现状及传承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昆曲。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昆曲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曲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腔调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的提高。
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3:第1课时 古雅的昆曲
第1课古雅的昆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
它包括宋元南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昆剧、京剧,以及数百种地方戏。
南戏起源于南方,是宋元时期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
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
顾坚居住地在千墩,离昆山三十里,属昆山地区,所以人们称这种新腔调为“昆山腔”,简称“昆腔”。
昆腔的名称出现于明初。
昆腔具有婉转悠扬的特征,成为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下列具体知识:1.昆腔产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关键作用的人物顾坚;梁辰鱼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的重大贡献。
2.昆曲兴盛的具体表现:新剧作不断涌现;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深受群众欢迎。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唱实践体会法,探究昆曲在“花部”与“雅部”竞争中落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它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是永葆艺术青春的唯一途径。
【教学重点】昆曲兴衰的原因。
【教学难点】昆腔的特点。
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通过一张图片引出今天的主题“古雅的昆曲”二、进入新课第一目从昆腔到昆曲教科书本目介绍了昆曲产生的过程。
昆曲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即昆腔的形成、昆腔的革新和昆腔登上戏曲舞台。
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标志昆曲的诞生。
教科书正是抓住这三个关键点说明昆曲是怎样产生的。
(1)昆腔的形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
它包括宋元南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昆剧、京剧,以及数百种地方戏。
南戏起源于南方,是宋元时期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
教案小学昆曲
教案小学昆曲教案标题:小学昆曲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昆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学习基本的昆曲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2. 昆曲表演的基本技巧;3. 昆曲表演中的角色扮演。
教学准备:1. 昆曲音乐和表演视频;2. 昆曲表演服装和道具;3. 学生练习的音乐和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昆曲的起源和发展;2. 引发学生对昆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昆曲的基本特点和表演形式;2. 讲解昆曲表演中的基本技巧,如身段、步法、手势等;3. 分享昆曲表演中的角色扮演,如男角、女角、丑角等。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播放昆曲表演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模仿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2. 分组让学生练习基本的昆曲表演技巧,例如身段、步法和手势;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创作与演练(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昆曲段落进行创作;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改编昆曲中的角色和情节;3.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自己的创作。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2. 鼓励学生讨论昆曲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3.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表演,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昆曲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自信心;2. 组织学生参观昆曲表演或邀请专业昆曲表演者到校进行讲座和演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2. 评价学生的创作和表演是否符合昆曲的基本要求;3.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反馈。
教学资源:1. 昆曲音乐和表演视频;2. 昆曲表演服装和道具;3. 学生练习的音乐和歌词。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昆曲的理解和表演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使用。
昆曲教学设计
煮雪烹茶,剪一段春色作画——昆曲的极端之美一、课程标准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讨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识记昆腔产生的时间、地点,顾坚;梁辰鱼、魏良辅对昆腔的重大贡献,识记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2、理解魏良辅改革后昆腔的特点,昆曲艺术的致命弱点。
3、讨论非遗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六第六单元《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第一、二节内容。
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据重要分量。
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学生对戏曲的关注非常少,不喜欢听昆曲,也听不懂昆曲在唱什么。
对昆曲知识的积累几乎为零,了解昆曲的发展历史,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关注昆曲的继承和发展是本课索要解决的问题。
四、学情分析1.高中生有旺胜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一学期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二的学生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具备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但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戏曲艺术。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难点:昆腔的特点。
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师:上课之前做一个调查,听过昆曲的同学请举手。
(很少)你们为什么不听昆曲?平时的娱乐活动有哪些?生:……师: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第一批代表作名单的十九个项目,其中有中国的昆曲。
而且中国的昆曲艺术在十九个项目里面是评委全票通过的。
昆曲为什么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传?(二)讲授新课昆曲是中国独有的,其他文化不可取代的,在戏曲艺术中达到了最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余秋雨现成称之为极端之美。
1.水墨的江南,水磨的调——时酝之美过渡:六百多年前,在今天苏州地区昆山一带,南戏广泛流行。
昆曲教案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昆曲这一重要概念;知道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了解中国戏曲中的脚色、脸谱等;探究昆曲对中国其他剧中的影响。
二、重难点感受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的艺术价值;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图片(孙悟空、六小龄童)2、提出思考问题简单介绍六小龄童生平。
六小龄童家被尊称为猴王世家。
六岁从父六龄童练艺学武。
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
看了生平后,有一些疑问,为什么六小龄童不跟随父亲学习绍剧,而是学习了昆剧?到底昆剧有什么魅力吸引这六小龄童去学习呢?(二)新授课1、昆曲初体验。
(欣赏昆曲《牡丹亭·游园》)(1)引领学生从动作、服装、扮相、情节、舞台等多个角度去欣赏昆曲,并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欣赏完昆曲后,让学生谈一谈对昆曲的第一印象。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昆曲虽美,但难以听懂,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
从这里得出本节课的主线索——叫好不叫座。
2、昆曲的亲密接触。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叫好不叫座”几个字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去了解昆曲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面临的困境。
(1)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从中找出“叫好不叫座”的依据。
(2)旭日朝阳——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①历史悠久。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昆曲发展的历史。
昆曲从元末昆腔出现到清朝发展到顶峰。
在此过程中,顾坚、魏良辅、梁辰鱼等人对昆曲的唱腔、伴奏、表演等就行了改进,形成了昆曲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学生概括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还要引领他们从中找出昆曲的基本特色。
通过学生再次精读课本,学生可以找到悠扬流畅、细腻缓慢、丰富等昆曲的特色。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成之后,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升华。
从历史演进角度看,昆曲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故可以用“古”字概括。
从其基本特色看,昆曲优美高雅,故可以用“雅”字概括。
昆曲教学活动方案策划
昆曲教学活动方案策划昆曲教学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方式,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缺乏了解和兴趣,昆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为了提高学生对昆曲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本次活动旨在开展昆曲教学活动。
二、活动内容和方法1.活动内容:(1)昆曲简介: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和现场示范,向学生介绍昆曲的起源、发展历史、唱腔、表演方式等基本知识。
(2)学唱《沉魄思归》:选择一首经典的昆曲曲目《沉魄思归》,并请专业演员示范演唱,带领学生逐句跟唱,逐渐熟悉昆曲的音乐特点和唱腔技巧。
(3)学习昆曲动作:请专业舞蹈老师示范昆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姿势,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加深对昆曲表演的理解和体验。
(4)观赏昆曲表演:邀请专业昆曲团队进行现场表演,给学生带来真正的昆曲艺术享受,激发他们对昆曲的浓厚兴趣。
2.活动方法:(1)讲解互动:在介绍昆曲基本知识时,通过问答、讲解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
(2)示范演唱:请专业演员示范唱腔,并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跟唱,不断纠正音准和发音。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组选择一人担任演唱和舞蹈的指导,其他组员跟随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增加学生对昆曲的协作能力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4)现场表演观赏:安排学生到专业剧院观看昆曲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昆曲艺术的魅力。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活动时间:本次昆曲教学活动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每周举行一次,共计四次。
2.活动地点: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可以在学校的教室或多功能厅进行昆曲知识讲解和演唱练习,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到专业剧院观赏昆曲表演。
四、活动实施和评估1.活动实施:(1)邀请专业老师和演员:根据学校预算和活动需求,邀请专业的昆曲老师和演员担任教学和示范。
幼儿园欣赏昆曲:传统艺术之美教案
幼儿园欣赏昆曲:传统艺术之美教案1. 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传统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昆曲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本教案旨在通过幼儿园欣赏昆曲,让幼儿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应能够:- 了解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感知昆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培养对昆曲的兴趣和热爱- 提升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心3. 教学内容3.1 昆曲简介昆曲是我国古典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它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2 昆曲音乐昆曲音乐优美动听,以“清音婉转”、“泣鬓痕清平”而著称。
它的音乐表现力强,能够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之美。
3.3 昆曲表演昆曲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缓慢、婉转、含蓄而著称。
演员的表演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还需要具备精湛的表演技巧。
通过观赏昆曲表演,幼儿可以感受到戏曲表演的魅力。
3.4 常见昆曲剧目让幼儿通过观赏一些经典的昆曲剧目,如《牡丹亭》、《紫钗记》等,让他们对昆曲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昆曲的艺术魅力。
4. 教学活动4.1 观赏昆曲音乐播放一些经典的昆曲音乐,让幼儿感受昆曲音乐的美妙,引导他们用心倾听音乐。
4.2 观赏昆曲表演播放一些昆曲表演视瓶,让幼儿观赏昆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4.3 手工制作昆曲面具组织幼儿动手制作昆曲面具,让他们亲身感受昆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4.4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昆曲角色扮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昆曲表演的魅力,增强对昆曲的了解和热爱。
5. 总结经过本次教学,幼儿对昆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艺术之美,培养了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欣赏昆曲,幼儿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昆曲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昆曲音乐教学设计
昆曲音乐【教学目标】1.知道昆曲及其音乐的特点。
2.知道昆曲演唱及伴奏的特点。
3.了解昆曲的工尺谱及演唱理论。
【教学过程】一、作品鉴赏1.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牡丹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明清传奇的重要作品和昆曲舞台艺术经典。
《袅睛丝吹来闲庭院》选自《牡丹亭·游园》中的一折,唱段采用[步步娇][醉扶归]曲牌,曲调委婉细腻,配合身段表演,刻画出青春少女的可爱形象。
唱段表现了春日里,杜丽娘梳妆打扮到花园中游玩,想让人看到自己的美貌,却又因礼教的约束怕被人看到的矛盾心情。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看完影片和了解故事背景之后的感想,对昆曲《牡丹亭·游园》做出评价。
【知识拓展】《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2.月明云淡露华浓——昆曲《玉簪记·琴挑》选段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昆曲《琴挑》是《玉簪记》之一折,是生、旦的对手戏。
此段唱腔是潘必正与陈妙常相遇之前所唱,曲调优美,诗意盎然,描绘了月夜下的静逸与思绪。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看完影片和了解故事背景之后的感想,对昆曲《玉簪记·琴挑》做出评价。
【知识拓展】《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
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
《玉簪记》情节简单而生动,语言朴实而优美。
二、知识1.昆曲及其音乐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前查阅昆曲相关资料后,对昆曲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总结介绍昆曲及其音乐。
《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昆曲 》教学设计
《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昆曲》教学设计
一、听辨戏曲回答问题:剧种剧名出处
二、课题展示《昆曲艺术》
三、昆曲的起源: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四、人物介绍:魏良辅
五、昆曲的伴奏乐器: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六、昆曲的主要行当:
1.欣赏《牡丹亭》选段
2.闺门旦巾生贴旦大面
3.图示行当
七、昆曲的特点: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八、人物介绍汤显祖:“临川四梦”《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九、欣赏梅兰芳大师《牡丹亭》之游园
十、教唱昆曲:原来姹紫嫣红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十一、课堂总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
1。
初中历史昆曲京剧教案
初中历史昆曲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昆曲和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2. 掌握昆曲和京剧在我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昆曲和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2. 昆曲和京剧在我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难点:1. 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昆曲和京剧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昆曲和京剧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两种戏曲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对昆曲和京剧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昆曲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15分钟)1. 介绍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以典雅的唱腔、精美的舞台表演和水墨画般的意境著称。
昆曲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
2. 分析昆曲在我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昆曲在我国戏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京剧、越剧等剧种,还对我国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昆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三、京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15分钟)1. 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京剧起源于清朝末年,是在吸收了昆曲、秦腔、京调等戏曲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手法丰富多样。
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地位显赫,被誉为“国剧”。
2. 分析京剧在我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京剧在我国戏曲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不仅流行于全国各地,还传播到了海外。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成为我国戏曲文化的代表之一。
许多京剧经典剧目,如《贵妃醉酒》、《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昆曲教学设计
昆曲教学设计第一篇:昆曲教学设计昆曲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
教学难点:学唱昆曲片段一、导入:出示奥运会视频,问:1、你知道以上画面出自什么场景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以上画面展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随着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唱起了昆曲,拉开礼乐篇章)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
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
第18课百戏之祖——昆曲-岳麓书社版选修六教案
第18课百戏之祖——昆曲-岳麓书社版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2.能够了解昆曲的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元素;3.能够分析昆曲中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4.能够通过观看精彩的昆曲表演,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1.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2.昆曲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3.认识昆曲中的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元素。
三、教学难点1.对昆曲的表演技巧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2.能够把握昆曲表演中的节奏和节奏感。
四、教学过程1. 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1.讲解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5分钟);2.分析昆曲的唱腔、表演方式和舞台布景等特点(10分钟)。
2. 昆曲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1.分析昆曲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10分钟);2.观看昆曲表演视频,通过观察和感受,进一步了解昆曲表演技巧和形式(20分钟)。
3. 认识昆曲中的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元素1.分析昆曲中的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元素的作用和意义(10分钟);2.带领学生欣赏昆曲表演视频,重点关注其舞台布景、道具和服饰等元素(20分钟)。
五、教学方法1.讲解;2.观看视频;3.问题导学;4.分析讨论。
六、作业1.了解国内外的其他戏曲形式,利用课余时间欣赏比较,并写一篇心得体会;2.制作一份关于昆曲的信息资料,要求包括昆曲的历史、特点、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课以昆曲为主题,通过讲解、观看视频和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加深对昆曲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让学生制作资料和写心得,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昆曲表演中的节奏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昆曲表演的艺术魅力。
昆曲 音乐教案
昆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昆曲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昆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发展。
2. 掌握昆曲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昆曲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昆曲音乐的起源和发展a. 介绍昆曲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b. 分析昆曲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c. 了解昆曲音乐的特点,如音调、节奏和表演形式等。
2. 昆曲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a. 学习昆曲音乐的基本唱法,如咬字、发声和气息控制等。
b. 练习昆曲音乐中常用的音乐技巧,如颤音、滑音和连音等。
c.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他们的昆曲音乐演唱技巧。
3. 欣赏昆曲音乐作品a. 选取几首经典的昆曲音乐作品,如《牡丹亭》和《汉宫秋》等,进行欣赏。
b.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曲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c.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昆曲音乐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昆曲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让学生对昆曲音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演唱技巧练习: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生昆曲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并进行练习和巩固。
4. 欣赏音乐作品:选取几首经典的昆曲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昆曲音乐的魅力。
5. 学生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他们所学的昆曲音乐演唱技巧和理解。
教学资源:1. 昆曲音乐的图片、视频和录音资源。
2. 昆曲音乐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3. 学生练习的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演唱技巧的评估: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进行评估,如咬字准确性、声音的稳定性和气息控制等。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或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昆曲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第18课 百戏之祖——昆曲-岳麓书社版选修六教案
第18课百戏之祖——昆曲-岳麓书社版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曲的起源、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2.熟悉昆曲的基本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3.了解昆曲的剧情、角色、唱段等基本要素;4.能够欣赏并分析昆曲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1.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昆曲与其他曲艺的关系;3.昆曲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昆曲的艺术特点1.昆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2.昆曲的音乐特色;3.昆曲的舞台艺术;4.昆曲的表演技巧。
3. 昆曲的代表作品1.《汉宫秋》;2.《沉醉东风》;3.《牡丹亭》;4.《西厢记》。
4. 昆曲的表演艺术1.昆曲中的角色形象;2.昆曲中的唱段;3.昆曲中的行当和服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昆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3.昆曲的代表作品和表演艺术。
2. 教学难点1.昆曲的音乐特色;2.昆曲中的唱段和行当;3.昆曲中的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问答法;4.欣赏法。
五、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第一课时(40分钟)1. 课堂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昆曲的视频或演示昆曲的唱段,引导学生了解昆曲的基本特点和表演形式。
2.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讲解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介绍昆曲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昆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15分钟)讲解昆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等基本表演形式以及昆曲的音乐特色和舞台艺术。
第二课时(40分钟)1. 课堂引入(10分钟)通过欣赏昆曲的经典唱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曲的表演艺术和特点。
2. 昆曲的代表作品和表演艺术(30分钟)介绍昆曲的代表作品和表演艺术,包括《汉宫秋》、《沉醉东风》、《牡丹亭》和《西厢记》等。
六、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课堂笔记;2.学生的课堂提问和回答;3.学生对昆曲的欣赏和分析。
七、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教学资源1.昆曲的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2.昆曲的剧本和唱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大象版选修6教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大象版选修6教案一、背景介绍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古典戏剧之一,以其精湛的唱、念、做、打而闻名于世。
2001年,昆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昆曲成为国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了解昆曲,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故而,我们有必要将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它。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演出方式、剧目情节以及相关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昆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越发深刻地领会昆曲这一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重点1.昆曲的历史渊源2.昆曲的唱、念、做、打技巧和表演方式3.昆曲的剧目情节和相关文化内涵四、教学难点1.昆曲传统表演方式和现代表演方式的比较2.昆曲的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昆曲的历史渊源昆曲,又称昆山戏,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昆山,发源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
据说,昆曲始于黄梅戏、常熟戏和沪剧之后,形成于明代宫廷音乐,大量吸取了南北曲之长,继承了南曲的流畅清新,同时又融合了北曲的雄浑沉厚,形成了昆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昆曲的唱、念、做、打技巧和表演方式昆曲的表演形式分为唱、念、做、打四个部分。
昆曲唱腔如玉律银丝,仿佛映照着人间三千情感,其中昆腔最为著名。
念是指昆曲的讲唱、吟诵、高低音尤其是吟唱。
做是指舞蹈、行走、动作表演等。
打是指昆曲音乐演奏,包括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昆曲的表演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半说半唱”,在表演中加入了很多精妙绝伦的唱腔,如用音乐来代替对白等,在演出时给人一种非常独特而自然的美感。
第三部分:昆曲的剧目情节和相关文化内涵昆曲的剧目情节包括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传统剧目通常由四大类剧目组成,即历史剧、宫廷剧、闹剧和传奇剧,代表作品如《长生殿》、《西施》、《牡丹亭》和《碧玉簪》等。
云南昆曲教学设计
云南昆曲教学设计引言云南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是云南省地方特色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在云南昆曲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对云南昆曲的了解和欣赏。
本文将从云南昆曲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一份符合实际的云南昆曲教学设计。
一、云南昆曲教学的重要性1.1 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云南昆曲作为云南省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云南昆曲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云南地方文化,进一步弘扬地方特色和民族精神。
1.2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云南昆曲的独特韵味和精湛表演技巧吸引着众多观众,通过学习云南昆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喜爱。
1.3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云南昆曲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通过学习云南昆曲,可以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云南昆曲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剧目选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云南昆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舞台上自如地表演云南昆曲。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云南昆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云南昆曲的发展历史通过介绍云南昆曲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云南昆曲的源起和发展过程,加深对云南昆曲的认识。
3.2 云南昆曲的表演形式介绍云南昆曲的表演形式,包括唱腔、行当、服饰、化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云南昆曲的特点和风格。
3.3 云南昆曲的选段学习选取云南昆曲中的经典选段,进行学生的选段学习。
通过学习经典选段,提高学生对云南昆曲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4.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云南昆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向学生传授云南昆曲的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
4.2 实践法通过练习唱腔、行当等云南昆曲表演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云南昆曲的表演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
教学难点:学唱昆曲片段一、导入:出示奥运会视频,问:1、你知道以上画面出自什么场景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以上画面展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随着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唱起了昆曲,拉开礼乐篇章) 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
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
(出示视频)2、教师简单介绍南曲北曲的共同点。
昆曲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和北曲。
南曲和北曲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戏曲声腔。
南曲与北曲合流,使昆腔的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南曲和北曲有三大共同点:(一)曲体结构。
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它们都是曲牌体音乐,其主体是单一的独立的长短不一的曲牌,但这些曲牌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缀演唱,视剧情和唱词而定。
(二)唱词形式。
它们都使用长短句的词律体,因此,反映在音乐上,其曲牌内部的句式长短不一,多有变化。
(三)伴奏乐器。
均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
接下来我们分别欣赏一首南曲,一首北曲,我们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三、欣赏《牡丹亭》片段。
介绍剧情: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
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
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
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游学偶宿园中,拾得一画,连连呼叫,画中女子现身,和书生梦梅结为人鬼夫妻,终于成就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感人姻缘。
介绍出示《牡丹亭》片段视频,思考:在唱词念白、唱腔风格上表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唱名段加以引导)。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合一,唱做并重。
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曲是歌舞结合的最佳典范4、学生感受昆腔,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学生模拟开门等动作。
二、欣赏《望家乡,去路遥》 1、介绍剧情:《望家乡,去路遥》是昆曲《林冲夜奔》中的一个片段。
《林冲夜奔》又是《宝剑记》中的第37出。
《宝剑记》是明代文学家、剧作家李开先(1502—1568)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的传奇。
全剧共52出。
林冲火烧草料场后,为避追捕,投奔柴进,柴进修书荐投梁山,林冲乘夜趱行。
《林冲夜奔》扮演的就是夜奔梁山的一段戏,它表现了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2、欣赏《望家乡,去路遥》,思考:a乐谱有哪几个音组成?音阶有什么特征?b\在字词演唱节奏上有什么特征?演唱风格有什么特征?表演做功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此段唱腔是七声音阶,属于北曲套曲。
北曲一般为“辞情多”(词位较密),“声情少”(拖腔较少)。
北曲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这出戏是武生应工,唱做并重,边唱边舞,拳打脚踢,有许多威武雄壮而优美的身段,武工要求很高。
c\学生跟唱<望>第一段.三、南曲北曲不同点:1、读字。
个多用普通话,一个多用苏州方言。
2、词曲关系。
北曲字多腔少,字密而少拖腔,曲调高亢昂扬,慷慨朴实。
南曲则相反,字少腔多,字位疏散,旋律流利,曲调抒情柔和,善于表达深切细微的内心情感。
3、音阶不同,北曲是七声音阶,即1、2、3、4、5、6、7,七个音在曲牌中都有。
南曲的基本音阶是1、2、3、5、6、即五声音阶。
没有4和7。
4.唱法特点。
北曲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南曲讲究吞吐收放,追求声音的起伏多变。
且因南曲常用入声字,其“短促即收藏”的特点,与音乐结合时就需“逢入必断”,而乐句的内在关系又是相连的,在演唱时便造成极有特色的“断中有连”。
5.演唱形式。
北曲一般只用独唱这一种形式,且在一出戏里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不能唱;南曲则用独唱、接唱、同唱(二人)、合唱(即齐唱)、独唱接齐唱等多种形式演唱。
6、剧目。
北曲里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文戏。
四\、拓展与延伸:昆曲的传承戏曲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叫“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用来形容昆曲的普及。
但如今,如此景象已经一去不返,昆曲的繁荣,来源于高人雅士的偏爱,以及文人墨客的投身创作,但是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却难以抵抗商业发展的潮流,今天只有很少的人们愿意学唱昆曲,昆曲的寂静与城市的繁华喧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年代里,还有谁能体味到杜丽娘的百转千回?昆曲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同时又因为它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一份文化遗产。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墙内桃花,在墙外是怎么香的?请看这样一则视频昆曲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2.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唱昆曲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奥运会视频,问:1、你知道以上画面出自什么场景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以上画面展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随着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唱起了昆曲,拉开礼乐篇章)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
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
(出示视频)3、教师简单介绍南曲北曲的共同点。
昆曲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和北曲。
南曲和北曲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戏曲声腔。
南曲与北曲合流,使昆腔的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南曲和北曲有三大共同点:(一)曲体结构。
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它们都是曲牌体音乐,其主体是单一的独立的长短不一的曲牌,但这些曲牌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缀演唱,视剧情和唱词而定。
(二)唱词形式。
它们都使用长短句的词律体,因此,反映在音乐上,其曲牌内部的句式长短不一,多有变化。
(三)伴奏乐器。
均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
接下来我们分别欣赏一首南曲,一首北曲,我们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三、欣赏《牡丹亭》片段。
介绍剧情: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
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
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
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游学偶宿园中,拾得一画,连连呼叫,画中女子现身,和书生梦梅结为人鬼夫妻,终于成就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感人姻缘。
介绍出示《牡丹亭》片段视频,思考:在唱词念白、唱腔风格上表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唱名段加以引导)。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合一,唱做并重。
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曲是歌舞结合的最佳典范4、学生感受昆腔,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学生模拟开门等动作。
四、欣赏《望家乡,去路遥》1、介绍剧情:《望家乡,去路遥》是昆曲《林冲夜奔》中的一个片段。
《林冲夜奔》又是《宝剑记》中的第37出。
《宝剑记》是明代文学家、剧作家李开先(1502—1568)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的传奇。
全剧共52出。
林冲火烧草料场后,为避追捕,投奔柴进,柴进修书荐投梁山,林冲乘夜趱行。
《林冲夜奔》扮演的就是夜奔梁山的一段戏,它表现了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2、欣赏《望家乡,去路遥》思考: a乐谱有哪几个音组成?音阶有什么特征?b在字词演唱节奏上有什么特征?演唱风格有什么特征?表演做功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此段唱腔是七声音阶,属于北曲套曲。
北曲一般为“辞情多”(词位较密),“声情少”(拖腔较少)。
北曲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这出戏是武生应工,唱做并重,边唱边舞,拳打脚踢,有许多威武雄壮而优美的身段,武工要求很高。
c\学生跟唱<望>第一段.五、南曲北曲不同点:1、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