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民族常识第三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的相关小知识

少数民族的相关小知识

少数民族的相关小知识一、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1.简介: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2.分布特点: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3.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二、少民记忆口诀(顺口溜)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三、关于少数民族的绕口令(一)哈塔沃土育白苗,乌鸡落水湿满毛。

赫拉饿肚江东摇,西门近景步步高。

梦里树德米罗堡,可谓带路回汉朝。

阿佤移锡老洞藏,民族名称记心上。

(二)汉藏回蒙,土苗满壮,高山朝鲜土家;瑶彝畲佤,傣侗京黎,独龙保安东乡。

水白羌怒,仡佬哈尼,拉祜僳僳裕固;布依仫佬毛南门巴,赫哲撒拉阿昌。

哈萨克,维丵吾丵尔,乌孜别克锡伯;塔吉克,塔塔尔,纳西景颇德昂。

鄂伦春,鄂温克,珞巴普米基诺;俄罗斯,达斡尔,柯尔克孜布朗。

地虽南北,人各东西,八方共尊华夏;同怀兄弟,五十六族,和谐济济一堂。

少数民族 知识点汇总总结

少数民族 知识点汇总总结

少数民族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定义少数民族是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中,人数较少,相对于主体民族而言,在语言、宗教、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的一类人群。

在中国,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以外的民族。

二、分布1.中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区。

其中,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份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

2.其他国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少数民族,如美国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南非的部落民等。

三、特点1.语言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这些语言往往与主体民族的语言完全不同,有时候甚至需要借助翻译才能交流。

2.宗教少数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如藏族信仰佛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等。

宗教和信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文化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服饰、建筑、音乐、舞蹈、饮食等。

这些文化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并为世人所称道。

4.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也与主体民族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有的民族过着渔猎生活,有的民族过着农耕生活。

四、保护政策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中国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法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条例”等,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权利和合法权益。

五、文化传承中国政府也注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弘扬,如设立了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团、文化馆等,举办了许多文化交流活动,让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六、困难和挑战尽管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文化传承,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民族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文化冲突、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七、民族团结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是非常重要的。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总结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资源,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西北地区知识点总结课件

西北地区知识点总结课件

西北地区知识点总结课件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份,总面积为166.6万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戈壁、草原等地貌类型。

其中,新疆地区以天山和阿尔泰山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甘肃地区以祁连山、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为主体;青海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陕西地区以秦岭和渭河黄土高原为主体;宁夏地区以贺兰山和黄河为主体。

3.气候西北地区气候主要分为干旱气候、寒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干旱气候在大部分地区占主导地位,新疆和内陆干旱区的气候相对较为严酷,降水稀少,温差大;青海地区气候适中,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宁夏、陕西和甘肃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二、历史文化1.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贯穿西北地区,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商品和商业的繁荣,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西北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为西北地区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

3.文化遗产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兵马俑、宁夏西夏王陵遗址、青海卓尔山石刻、新疆楼兰古城等一系列文化遗产,见证了西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发展1.能源资源西北地区是中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区域,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产资源。

新疆的石油、甘肃的煤炭和青海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为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业西北地区农业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等,畜牧业也很发达,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西北地区还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一、匈奴。

1、学术界关于匈奴族源的讨论。

(1)司马迁记载的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

(2)王国维提出的匈奴是殷商时期的鬼方后裔。

(3)有些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林胡、楼烦、义渠等,就是活动于内地的匈奴。

(4)匈奴族是以早存在于北方的某一个强大的部落为主,吸收融合了从夏商以来活动于北方的鬼方、獯粥、猃狁、狄、戎等各种部落,甚至还包括由中原北上的一部分华夏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在战国后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2、匈奴的官职特点。

(1)冒顿单于国家机构制度。

单于之下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候等中央大员,其中以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地位最为崇高。

一般太子就是左右屠耆(贤)王或左右谷蠡王。

(2)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全国划分为二十四部,分别由二十四个“万骑”统领。

每部下又设稗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官署。

大小各部均“各有分地”,其长官都世袭。

(3)挛[ ]氏为匈奴统治氏族,最尊贵。

此外四大贵族:呼[ ]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被称为外姓,是单于的姻族。

(4)全国按地区划分为三大部分:左部、右部、和中部。

左右部由左贤王、右贤王统辖,单于统辖各部,而且直辖中部。

设庭与乌兰巴托,并设有各种官员。

3、匈奴国家发展简史。

(1)匈奴国家的鼎盛时期(前209—前126),是冒顿、老上、军臣单于的统治时期。

当时匈奴处于一个以扩张、掠夺为其生产手段的时代。

(2)匈奴国家衰落时期(前126—前58年)匈奴内部三次严重的内斗事件,另一个是汉政权对匈奴的打击。

(3)匈奴国家属汉时期(前58—前1年)呼韩邪单于在位时期,前52年,呼韩邪单于至五原塞,向汉朝表示希望内属汉朝。

4、匈奴文化。

(1)行国,逐水草而居。

以畜牧为主业,有少量的农业。

(2)自单于之下咸食畜肉,衣皮革。

(3)尚武,贵壮贱老,长则弓矢,短则刀铤。

(4)父死妻妻后,收继婚。

(5)座盗者没收财产,大罪杀,小罪坐牢,不过20天。

少数民族知识点汇总

少数民族知识点汇总

少数民族知识点汇总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各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包括藏、彝、壮、维吾尔、苗、回、瑶、满、蒙古、布依、傣等55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风情,本文将为您汇总少数民族的一些知识点。

一、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市。

其中,西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约为91.2%。

此外,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地区。

二、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主要使用的语言包括藏语、蒙古语、汉语、壮语、回语、维吾尔语、彝语、傣语等。

其中,藏语是西藏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范围广泛;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

三、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彰显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

比如,藏族的传统服饰有藏袍、袍、袜、鞋等,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藏族风情;瑶族的传统服饰则以瑶族蓝、红、紫、绿四种颜色为基调,花式的绣花和挑针等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

四、少数民族习俗少数民族的习俗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惯。

比如,藏族和土族的传统婚礼都十分盛大,亲朋好友们携带着礼品到新房拜访,夹道欢迎、唱歌跳舞、吃饭喝酒等都是传统的婚礼仪式。

而蒙古族则喜欢沐浴在清新的草原之上,三五成群地与家人朋友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纯净的空气和宽阔的草原。

五、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美食也是各具特色,让人垂涎欲滴。

比如,阿昌族的宴席上必备的是鸡炖毛豆和辣椒炒肉,口味辣香扑鼻;藏族则以酸奶和酥油茶为佳肴,口感独特,回味无穷;壮族注重面食,以米粉、米线、面皮等为主食,配上各种肉类和蔬菜,香气四溢。

六、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有许多文物、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手工艺品等,代表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例如,云南丽江的木府、石林;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辽宁文物馆中的清真寺钟楼、雷峰塔,都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总之,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文化和习俗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丰富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西北地区全面版课件.ppt

西北地区全面版课件.ppt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沙拐枣
胡杨
猪毛菜
胡杨林景观
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端午节
端午节是汉族的重要节日,但在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庆祝活动 。如苗族的“龙舟节”、土家族 的“女儿节”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在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庆 祝活动。如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等。
习俗与节日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政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手段,对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进行保护。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地 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保护工作。
语言保护措施
政府和学术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语言记录、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 等,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
04
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传统经济模式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为主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经济模式以农业为主,多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如藏族的青稞种植、彝族的梯田农
业等。
02
手工业
傣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以及德宏、 耿马、孟连等县。
彝族
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纳西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
西北地区
01
02
03
04
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肃、青 海等省的维吾尔族聚居区。
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肃、青 海等省的哈萨克族聚居区。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向广大群众普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意识 。
旅游开发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文 化交流和传承。同时,旅游开发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 化的积极性。

我国少数民族常识

我国少数民族常识

我国少数民族常识
1. 嘿,你知道吗,我国少数民族可有好多独特之处呢!就说蒙古族吧,那达慕大会简直太热闹了!大家在草原上尽情赛马、摔跤、射箭,多欢乐呀,这就像我们在节日里的狂欢一样!他们对草原的热爱和独特的文化,真让人着迷啊!
2. 哇哦,少数民族的服饰那可真是漂亮极了!像傣族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筒裙,就好像一群美丽的花蝴蝶在飞舞。

再看看苗族的银饰,那闪闪发光的样子,不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嘛!这就是他们文化的魅力所在呀!
3. 哎呀呀,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太好听了吧!侗族的大歌,那悠扬的旋律能直抵你的心灵深处,这难道不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过吗?还有维吾尔族的歌舞,节奏感超强,让人听了就忍不住跟着摇摆起来,就如同被施了快乐的魔法!
4. 你想想看,少数民族的美食多诱人呀!回族的清真美食,那味道别提多正宗了。

手抓羊肉,大口吃起来,哇,那满足感就像一场盛大的味觉派对!这可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5. 嘿,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很有趣呢!壮族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韵味,听起来就好像山间的溪流在潺潺流淌。

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传承着文化,不就像守护着一份珍贵的宝藏吗?
6. 哇,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也太有特色了吧!土家族的吊脚楼,多有韵味呀,就好像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房子一样。

住在里面,那感觉得多奇妙呀!这就是他们的智慧结晶呀!
7. 哟呵,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可真是丰富多彩!彝族的火把节,大家举着火把尽情狂欢,那场面就如同一片欢乐的海洋,这能不让人兴奋吗?真希望大家都能感受一下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呀!
总之,我国少数民族有着无尽的魅力和宝藏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欣赏呀!。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学习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汉族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了解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第四章:民族团结1. 学习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第五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5章,每章约需2课时,总计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等。

第七章:回族1. 学习回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回族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第八章:藏族1. 学习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藏族的重要节日如雪顿节等。

第九章:维吾尔族1. 学习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如肉孜节等。

第十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西北地区》知识总结

《西北地区》知识总结

《西北地区》知识总结1.自然特征与农业(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3)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气候干旱(为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自东向西,离海洋越远,植被景观变化:自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5)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牧场特点优良的牲畜品种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山地牧场细毛羊(6)蒙古包是牧区的传统民居。

(7)西北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8)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其瓜果闻名国内外。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9)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可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

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在盆地的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⑵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达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⑶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当地的人们就生活在这些绿洲中。

⑷塔里木的两条沙漠公路,1995年建成第一条沙漠公路(轮台—民丰),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与之平行的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

⑸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

四、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第一课中华大家庭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3、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汉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你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汉族。

二、探究学习1、认识我们的伟大祖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2、交流自己了解的汉族的资料人口:1042482187人遍布全国各地汉族的先民是华夏族,语言是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三、交流1、小组内互相补充自己还了解了哪些有关汉族的资料2、教师补充四、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知道了汉族的一些知识。

下节课,我们会了解东北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请同学们课下提前调查。

教学目标:1、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华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揭示课题二、探究学习1、蒙古族人口4806849分布区域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河南,青海,甘肃,云南,民族特色,生读书画出来,交流2、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3、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人口4、开放空间了解、朗读三、交流四、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的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汉族的相关知识2.朝鲜族人口1920597人分布区域特点: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非常注重礼节3.满族问题:满族人在生活习俗上有什么特点?自己读文,圈画5、赫哲族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了解赫哲族的捕鱼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交流总结作业:调查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交流。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了解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和主要分布区域第二章:汉族1. 了解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了解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第四章:民族政策1. 学习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2. 了解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第五章:尊重各民族,促进民族交流1.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2. 学习如何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促进民族交流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课后作业: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内容:第六章:彝族、壮族、布依族1. 了解彝族、壮族、布依族的风俗习惯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第七章:侗族、瑶族、白族1. 了解侗族、瑶族、白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和宗教信仰第八章:土家族、苗族1. 了解土家族、苗族的分布区域2. 掌握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服饰第九章: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习国家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 了解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第十章: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村寨2. 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认识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中 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中 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中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中国大西北地区,是一片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土地,这里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

回族,是大西北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他们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尤其以清真美食闻名。

回族禁食猪肉,对牛羊肉的烹饪有着独特的技艺。

比如,闻名遐迩的手抓羊肉,肉质鲜嫩,味道醇厚,保留了羊肉最原始的鲜美。

还有各种面食,如拉面、馓子等,制作精良,口感丰富。

回族的传统服饰也别具一格,男子多戴白色的圆帽,女子则常戴盖头,以白色、绿色和黑色为主,不仅体现了宗教信仰,也展现了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其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热情与活力。

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常用的乐器有都塔尔、热瓦普等。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如著名的“麦西来甫”,人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舞动,表达着喜悦之情。

在建筑方面,维吾尔族的民居有着独特的风格,土坯建筑搭配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充满了艺术感。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女性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裙,头戴花帽,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与草原生活息息相关。

哈萨克族的马术十分精湛,在各类传统活动中,马术表演总是引人注目。

他们的传统乐器冬不拉,音色优美,弹奏出的乐曲常常讲述着草原上的故事。

哈萨克族的刺绣工艺也十分出色,绣品常以花卉、动物等为主题,色彩鲜艳,针法细腻。

在饮食方面,奶茶、马肉、奶疙瘩等是他们喜爱的美食。

蒙古族,这个英勇豪迈的民族,其文化源远流长。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住形式,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应了游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悠扬深沉,具有独特的韵味。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日,期间有摔跤、射箭、骑马等传统竞技项目,展现了蒙古族的勇敢和力量。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长袍为主,配以皮靴、腰带等,实用而美观。

除了以上几个民族,大西北地区还有东乡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各具特色。

东乡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包括故事、传说、歌谣等,反映了东乡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民族风俗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民族风俗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民族风俗有哪些大西北地区,广袤而神秘,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家园,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犹如璀璨繁星,闪耀在中华民俗的天空。

回族是大西北众多民族中的重要一员。

他们的饮食习俗有着严格的规定,禁食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狗肉等,也禁食自死的动物及动物血。

回族人喜爱面食,馓子、油香等美食是他们在重要节日和喜庆场合中不可或缺的。

回族的婚礼习俗充满了庄重与喜庆,婚礼前会进行“说媒”,双方家庭满意后,便会商定婚期。

婚礼当天,新娘会精心梳妆,新郎则要在亲友的陪伴下迎接新娘。

回族的葬礼简洁而肃穆,主张速葬、薄葬,入土为安。

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音乐旋律优美,舞蹈热情奔放。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尤其是女性的艾德莱斯绸裙,犹如绚丽的花朵。

在饮食方面,烤馕、烤羊肉串、手抓饭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食。

维吾尔族的节日众多,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

在肉孜节,人们会早起沐浴,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古尔邦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宰杀牛羊,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哈萨克族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

赛马、叼羊等马上运动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哈萨克族的传统民居是毡房,易于搭建和搬迁。

他们的饮食以肉类、奶类和面食为主,奶茶是每日必不可少的饮品。

在哈萨克族的婚礼上,人们会弹唱冬不拉,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东乡族也有着独特的风俗。

东乡族的刺绣工艺精湛,绣品图案多以花卉、动物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东乡族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四合院式。

在饮食方面,东乡手抓羊肉是他们的招牌美食。

土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

他们的“安昭”舞节奏欢快,动作优美。

土族的传统服饰华丽多彩,尤其是妇女的花袖衫,十分引人注目。

土族的婚礼习俗别具一格,迎亲时要对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在大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也为他们的风俗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在不同的民族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年级民族常识第三课绚丽的民族服饰-精选文档42页

五年级民族常识第三课绚丽的民族服饰-精选文档42页

想一想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 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 有什么特点?
南方民族服装就女性来说, 除生活于高寒地带的民族之外, 基本上是短上衣和裙子,普遍重 视女服的刺绣装饰和首饰佩饰。 南方少数民族妇女服饰的另一个 鲜明特点是,除头部和颈部的首 饰之外,腰部和脚脖上也有不少 佩饰。
看图猜民族
壮族
维 吾 尔 族 藏族
蒙古族
蒙古族
回族
彝族

朝鲜族



满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什么北方少数 民族服饰一般是宽 袍大袖,厚实庄重, 而南方少数民族服 饰一般是飘逸轻盈 呢?这种不同的风 格和什么因素有关 系?
想一想
1.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 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不同,显示出迥然不 同的装饰风格 。
五年级民族团结——民族常识(第四课)
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少数民族 兄弟姐妹由于所在地区的自然, 经济环境和风俗习惯等不同,他 们的服饰也显示出巨大差别。
想一想: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 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 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北方民族的服装以皮袍、长裤,长袍为 主要款式,以冬装夏装有明显区别为主要特 色,以普遍使用毛皮,多穿各种靴子而少有 刺绣和饰物为主要风格。究其原因与牧业渔 猎业及冬季寒冷的气候有关。
想一想
我国西北的 维吾尔,哈萨 克,乌兹别克,克尔克孜等 少数民族姐妹的服饰有什么 特点?
西北维吾尔族的爱德丽丝绸,采用古老的
扎结经纱染色法,制成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的 衣料,其民族特色一目了然;维吾尔族妇女的 外套绣花背心、男女都戴的刺绣小花帽、男子 领口和袖头绣花边的衬衣以及“袷袢”(对襟 齐膝长袍),在新疆一些民族中具有代表性。 哈萨克族女帽上的猫头鹰羽毛,塔吉克族和柯 尔克孜族妇女的银头饰、项饰,裕固族女帽上 的红缨络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装饰。新疆少数 民族妇女多有头巾披巾,西北回族妇女的各式 各色盖头,都堪称北方妇女服饰的典型特点。

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南多分布那些少数民族

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南多分布那些少数民族

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南多分布那些少数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一、东北、内蒙古地区(7个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二、西北地区(14个民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塔塔尔族三、西南地区(25个民族)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珞巴族四、中南、东南地区(9个民族)壮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五、汉族六、台湾、香港、澳门民族概况台湾民族概况:台湾省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据1994年统计,总人口2100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人。

有汉族,高山族是原住民,具体细分有9支:1、阿美人,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该岛的东部;2、泰雅人,系我国古代百超越民族之一,其先民可给来自华南地区,是岛上最早居民之一;3、排湾人,分布于该岛南部、中央山脉最南段的东西两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反馈上次作业,展示手抄报、
揭示本节课主题
二、探究学习
1、回族主要主要聚居在哪个自治区?饮食有什么特点?
2、东乡族与哪几个民族生活习俗基本相同?
3、土族的节日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你知道有多长吗?
4、撒拉族人民将什么动物作为吉祥物?
5、保安族一直沿用什么样的捕猎习俗?
6、裕固族使用几种语言?
三、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
四、总结
对学习态度进行总结
对小组合作进行总结
对资料的搜集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