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合集下载

黄河干流实测径流量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河干流实测径流量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河干流实测径流量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黄河干流概况 (2)1. 黄河干流地理位置及特点 (3)2. 流域范围及水文特征 (4)三、实测径流量演变特征分析 (5)四、影响因素分析 (6)1. 气候因素 (7)(1)降水量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8)(2)蒸发量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9)2. 地貌因素 (10)(1)地貌类型与径流量关系分析 (12)(2)河道地形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13)3. 人为因素 (14)(1)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15)(2)水利工程对径流量影响评估 (16)(3)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他影响因素探讨 (18)五、径流量演变模型构建与验证 (19)1. 径流量演变模型构建思路及方法选择 (20)2. 模型参数估计及模型验证 (22)3. 模型预测功能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 (22)六、保护措施与建议 (24)1. 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5)2. 优化流域内水资源配置,确保生态流量需求得到满足 (26)3. 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减小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27)4. 开展科研攻关,提高径流量预测精度及应对能力 (28)七、结论与展望 (29)1. 研究成果总结 (30)2. 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干流实测径流量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大气降水、蒸发、地形地貌、土壤侵蚀等;其次,通过对历年实测径流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合区域水资源管理实践,探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策略和措施,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黄河干流概况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蜿蜒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海。

黄河干流悬移质泥沙粒径构成变化分析

黄河干流悬移质泥沙粒径构成变化分析
河流 域 以大陆 性季 风气候 为 主 , 降水 少 且 集 中在 6 —9
月,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 6 6 m l n , 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
大 。黄河水 沙 具 有 水 沙 异 源 、 地区分布不均 的特点。
黄河 源一河 口镇 为 上 游 , 径 流量 占全 河 水 量 的 5 6 %, 来沙 量 占全 河 的 8 . 7 %, 是 黄 河 的 清水 来 源 区 ; 河口
节, 同时也为河流生态 系统 的平衡提供 了必要的营养
物 质来 源 。然而 , 多 沙河 流 在 泥 沙 输 移 过程 中容 易 导
致 河道 和 水 库 淤 积 , 并加剧洪涝灾 害的发生L 1 J , 严 重 影 响河 流生 态环 境和社 会 经济 可持续 发展 。黄 河是 世 界著名 的多沙河 流 , 位 于 黄河 上 中游 的 黄 土 高原 是 黄 河 泥沙 的主要来 源地 , 黄河 中游 增 加 的 水量 占黄 河 水 量的 4 4 %, 人 黄泥沙 量却 占总沙量 的 9 0 %_ 2 j 。黄 河泥 沙 问题 一 直 是 黄 河 研 究 的热 点 J 。高鹏 等 H 。 。 研 究 表明, 黄河 中游 输 沙 量 自 1 9 8 1年 以来 呈 显 著 减 少 趋
河 流 泥 沙 输 移 是 陆 地 与 海 洋 物 质循 环 的重 要 环
显著减小 的情势下 , 其泥沙粒径构成如何有 待分析。
而 目前 , 对黄 河悬移 质 泥 沙粒 径 的研 究 多 集 中 于黄 河
某 一 区域 , 对 整 个 黄河 的研 究 相 对 不 足 。 因此 , 笔 者选 取黄 河干 流 兰州 、 头道 拐 、 龙 门、 潼关 、 花 园 口、
河道 淤积 和 引水 引沙 。大多数 研究 关 注 的是 黄河 输沙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何毅【摘要】阶段性是描述河流水沙丰枯变化持续长度的主要特征.利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运用M ann-Kendall方法(简称M-K检验方法)、距平累积曲线法和以自然年代为阶段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探讨黄河干流水沙变化的阶段性.数据系列至2008年,大多数数据长达50多年.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具有逐年代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M-K检验表明,径流量突变点唐乃亥站出现在1994年,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站径流量突变点均在1990年,花园口和高村站径流量突变点在1986年;利用距平累积曲线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同步变化可以分为丰水丰沙期、丰水枯沙期、枯水枯沙期和枯水丰沙期等4个时期.【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径流;输沙;阶段;黄河【作者】何毅【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河川径流及输沙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加剧,河川径流和输沙量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与利用。

王飞等[1~2]分析了近四百余年来黄河三门峡站天然径流量,认为在不同的最小控制时段约束下能充分认识黄河天然径流量的不同阶段特征。

丁永健等[3]运用距平累计曲线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近50年径流量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差异。

穆兴民等[4]利用黄河陕县站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1919~1997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本研究拟采用以自然年代分段、距平累积曲线、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黄河干流近50多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变化趋势、阶段性划分、突变性等变化特征研究,为更好了解黄河干流水沙状况的阶段性提供参考依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黄河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黄河的流域包括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等区域,沿途多山丘陵,水势湍急,易产生水患。

在过去的千年里,黄河已经造就了四大灾害——水患、泥沙、黄河水害和黄河改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黄河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省份时,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其水质和水量都有所不同。

在青海省境内,黄河发源于插岗山,水质清澈、透明,水量较小,在这里就有了“鸟巢蓝”的美称;在甘肃省境内,黄河首次出山横穿中条山,水量和水质都有了一定的增强,而在陕西省境内,黄河流域进入黄土高原,水势陡增,泥沙携带量大,水质变差,而在河南省境内,则在和地方电站围绕大坝开发水电的同时,水质也因化肥和农药等断断入残,甚至有变成黑色油水的说法。

二、河床的侵蚀与改变黄河的泥沙含量极高,长年累月,对河道的侵蚀力强大,甚至改变了黄河的河床,导致黄河左、右两岸的高低和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变她流向,经过几次河道的改道后,这条大河的流域也变得越来越狭窄。

目前,大量的堤防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已经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侵蚀力,保护了黄河的河床不再改变。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沿岸城市和乡村的人类活动影响了黄河的渗透和消耗。

人工开垦和招折造成了许多泉水枯竭、泥石流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人类活动也使得黄河流域土地的瘠薄度和水质素质人口得到明显改善。

四、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整治。

这其中,黄河治理、草原建设和河道保护是其中的重点,重要的草原系统和植被被建设,并保持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努力结果了黄河的治理和综合改善。

2009—2019_年黄河宁夏段干流水沙动态变化特征

2009—2019_年黄河宁夏段干流水沙动态变化特征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3):42-47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AC03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U20A201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319)。

作者简介:赵营(1979—),男,河南项城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黄河泥沙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2022-03-04修回日期:2022-03-282009—2019年黄河宁夏段干流水沙动态变化特征赵营,刘晓彤,罗健航,柯英,张学军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摘要:为了探究黄河宁夏段干流水沙的年/月动态变化特征,为区域水沙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利用2009—2019年《黄河泥沙公报》(宁夏石嘴山水文站)和《宁夏水资源公报》数据,研究了干流水沙的年/月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径流量、输沙量、降水量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11年间黄河宁夏段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增加了139%和86%,但年均泥沙含量降低了22%,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019年和2018年;月径流量和月输沙量分别集中在5—10月(57.0%~73.9%)和7—10月(51.5%~83.5%),但水沙量峰值并不完全同步;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年输沙量与年均含沙量、月径流量与月输沙量,月均降水量与月均径流量、月均输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黄河宁夏段输沙量与径流量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泥沙含量;区域降水是影响水沙量的重要因素,且强降水对来年水沙量有明显的延迟效应。

关键词:黄河宁夏段;径流量;输沙量;泥沙含量;降水量中图分类号:P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23)03-0042-06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3.03.010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in the Trunk River in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 from 2009to 2019Zhao Ying,Liu Xiaotong,Luo Jianhang,Ke Ying,Zhang Xuejun(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Ningxia 750002)Abstract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in yearly/monthly fluctuation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and provide data propose for suit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sources in the region.The dynam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in yearly/monthly fluctuat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 (Shi Zuishan hydrological station in Ningxia)and Ningxia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runoff,sediment load,and precipitation.The yearly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were increased by 139%and 86%in the past 11years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respectively;however,the yearly sediment content was decreased by 22%,the peak valu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was in 2019and 2018,respectively.Monthly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ranged from May to October (account for 57.0%~73.9%)and July to October (account for 51.5%~83.5%),respectively;but the peak of runoff and sediment was not exactly synchronized.Ther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yearly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yearly sediment load and sediment content,monthly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The sediment load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runoff in the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and then that influence on sediment content.Regional precipitatio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for runoff and sediment,and it has significant delayed effect by heavy precipitation for runoff and sediment in the next year.Key words Ningxia section of Yellow River;Runoff;Sediment load;Sediment content;Precipitation·农业资源与环境·42图12009—2019年黄河宁夏段年均降水量月份图22009—2019年黄河宁夏段多年月均降水量1.2研究方法1.2.1数据资料来源黄河宁夏段年、月均降水量数据来源于2009—2019年《宁夏水资源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黄河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为众所周知的河流,也是中国经典的淤泥河流。

它从东接南北河,向西流行,穿过黄河流域,最终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由于其历史悠久,在河流演变过程中,中国黄河流域环境演变及水沙运行规律变化也受到了密切关注。

一、黄河流域环境演变黄河流域环境演变受到黄河水位、水沙流量及污染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近年来,随着黄河水位下降和河道变化,黄河流域环境演变受到了影响。

首先,水位下降,黄河河谷可能会受到污染,威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威胁陆地生态环境的安全。

其次,由于水位下降,河床带来的污染物超标浓度会升高,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的保护。

再次,水沙可以被调整,河道可以被重塑,湖泊可以被淹没,大片农田可以被淹没,这将会影响农业的开垦,影响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此外,黄河流域的洪水及水质状况也会受到河流演变的影响。

二、黄河流域水沙运行规律黄河流域的水沙运行规律是由时间段、水沙流量、水位、流域内外气温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黄河主要流经三大河流域:黄河中游河流域、黄河上游河流域和黄河下游河流域。

按照季节变化,黄河水沙运行一般经历九个阶段:汛期、消胀期、小水期、大水期、涨水期、涨落期、涨水谷底期、涨水峰值期和洪峰台头期。

其中,汛期(5月中旬至7月底)是洪水最大的时期,其水位基本上在50米以上,水量最大,河道和湖泊充满水,江河湖泊泛滥。

消胀期(8月初至9月中旬)和小水期(9月中旬至11月初)的水位都不高,大约在50米以下,水沙流量变小,冬季洪水特别小,有较多湖泊陷入干涸。

大水期(11月初至1月初)、涨水期(1月初至2月初)和涨落期(2月初至4月中旬)的水位变化不大,但水沙流量大小波动较大。

涨水谷底期(4月中旬至5月初)的水位最低,除此之外,涨水峰值期(5月初至5月中旬)和洪峰台头期(5月中旬至5月底)的水沙运行开始发生变化,水位上升,水沙流量增加。

三、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之间的关系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摘要:“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泥沙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但是,黄河又性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

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我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水少沙多,含沙量高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约3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却不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在我国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等语言描述黄河多泥沙的天性。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与世界多泥沙河流孟加拉国的恒河和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相比,黄河年输沙量为科罗拉多河的12倍,含沙量约为恒河的9倍。

黄河水沙变化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黄河水沙变化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黄河水沙变化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黄河是中华民族和多少山水文明之源,其历史悠久,根据古代绘制地图,始终延续至今。

然而,近年来,黄河水沙的变化出现了一定的趋势,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首先,从水沙变化的图案来看,从十九世纪开始至今,黄河河床的上游大量淤泥堆积,河道水位逐渐升高。

其次,近年来,由于河道改造,加上特定工程及拆山造坑、石墙等人
为原因,河床变形,河床宽度加宽,河道深度受到影响;而河道上游沉积下来的水沙新增
幅度明显增大,占到河幅的的比例越来越高。

此外,黄河水流的变化,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干涸时期的洪水灾害时
常发生,洪水暴发以及洪水防治的实施面临着隐患和挑战。

《关于控制黄河沙漠化的意见》中提出,为了解决沙漠化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如开发利用流域资源,合理完
善分水灌溉,整治污染源,合理调蓄、供应水源等多方保障河道。

综上所述,黄河水沙的变化具有多学科的内涵,受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
河流的变化一直存在,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根据新时代的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
化和演变:水沙给冲积作用造成河床改变,调和洪涝活动,尤其在干旱年份会影响其稳定
状态;河道淤积下来的大量淤泥会阻塞河道,影响上游和下游水流;河道人为改造,重新
确定河道形态和深度;森林保护,土地利用等。

通过合理规划、科学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从市民环境的角度,有效地减缓河流破坏,最终真正实现水文景观质量的改善和水生态文
明建设。

简述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

简述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

简述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其主要水系特征如下:
一、干流
黄河干流长约5,464公里,是黄河流域最长、最重要的河道。

干流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穿过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四个省份,在胶州湾注入渤海。

二、支流
黄河有丰富的支流,其中包括了泾河、渭河、洛河、漳河、滹沱河和荥河等。

这些支流构成了黄河流域广阔的水系网,为周边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三、季节性变化
黄河水系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在春季和夏季时,水位相对较高,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而在秋季和冬季时,则相对较低,水流缓慢。

四、泥沙含量高
黄河水系的泥沙含量非常高,每年的泥沙输送量高达数亿吨之多。

这不仅给河道的治理和航运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还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体现在其干流、支流、季节性变化和泥沙含量等方面,这些特征也是黄河流域的独特之处,吸引着众多人们前来探秘并留下深刻印象。

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

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

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
引黄水是指从黄河水系中引入到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是重要的灌溉用水,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泥沙。

泥沙是一种由黄河冲积而来的颗粒状物质,在引黄水中的含量较高,对灌溉设施和农田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进行分析十分必要,以便更好的管理和利用。

首先,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受到黄河河流的影响。

黄河河流季节性变化大,每年四月至十月为高水期,其余时间为低水期。

高水期时,黄河的泥沙含量在每升水中可达到200-300克,极值高达500克。

低水期时,泥沙含量减少。

因此,引黄水的泥沙含量与黄河的水位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泥沙的粒径和密度也是引黄水泥沙特性的重要因素。

黄河泥沙主要是细沙和粉砂为主,而较粗的砾石和卵石含量相对较少。

细沙和粉砂对农田的渗透性和土壤质地的改变影响较大。

黄河泥沙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05-0.5毫米之间,因此泥沙的比重较小,平均值约为1.6。

在灌溉中,泥沙比重较小,容易造成沉积,而粒径较小的泥沙则容易随水流进入灌渠和农田,影响水质和农田土壤质量。

此外,引黄水中泥沙的水化学特性也影响着灌溉的效果。

泥沙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质卫生等方面造成很大影响。

泥沙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如果恰当利用,对农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减少泥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农田的土地资源并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精)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精)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薛选世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全长132.5km,宽3~18km,平面形态呈哑铃状,河道纵0,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沿程有渭河、比降上陡下缓,为3~6000涺水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汇入,为典型的堆积游荡性河道。

1、近期水沙变化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沙主要来自龙门水文站以上,来水来沙异源, 水沙量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含沙量高。

近年来,由于黄河流域的降雨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水库调节及水土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等,使黄河小北干流来水来沙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来水来沙不断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1919~2005年,黄河小北干流龙门水文站多年平均来水来沙分别为289.6亿m3、8.582亿t,其中汛期(7~10月)来水来沙分别为163.4亿m3、7.511亿t。

多年平均含沙量29.6 kg/m3,最大含沙量1040 kg/m3。

1986年以后,进入黄河小北干流的水沙量大幅度减少,1987~1995年来水来沙分别比1919~1986年减少30.3%、41.1%;其中汛期减少幅度更大,分别减少48.5%、43.9%;非汛期来水来沙分别为126.1亿m3、0.921亿t,与1919~1986年平均值(132.8亿m3、1.152亿t)接近。

1995年以后,来水来沙减少更多,黄河干流进入了枯水枯沙期,1996~2005年来水来沙分别比1919~1986年减少48.9%、68.8%;其中汛期来水来沙减少幅度更大,分别减少65.5%、72.3%;非汛期来水来沙分别为98.50亿m3、0.662亿t,比1919~1986年减少25.8%、42.5%。

1.2 水沙量年内分配发生了新的变化,水沙条件更为不利1986年10月15日,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以来,进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水沙量的年内分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汛期水沙量占年总量的百分数分别较1987年前减少了13.5%和7.2%,减水幅度大于减沙幅度。

黄河流域泥沙运动概述

黄河流域泥沙运动概述

黄河流域泥沙治理概述1.黄河简介与概述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主峰雅拉达泽峰,呈”几”字形,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黄河的源头叫约古宗列曲。

黄河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的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1.1黄河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支流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

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但是传统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也有人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

1.1.1.黄河上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上游河段全长3472km,流域面积38.6万km2,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m,平均比降为1‰;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m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

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

1.1.2.黄河中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孟津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km,流域面积34400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m,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1.1.3.黄河下游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km,流域面积仅2300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m,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

黄河黄河沿水文站泥沙来源与特性分析

黄河黄河沿水文站泥沙来源与特性分析

黄河黄河沿水文站泥沙来源与特性分析摘要: 通过对黄河沿水文站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环境、气候、自然地理的调查,大体了解黄河河源区泥沙特性,供水文巡测或有兴趣了解黄河河源区水文情况的人参考。

关键词: 黄河沿断面;泥沙来源及泥沙特性;鄂陵湖Abstract: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Yellow River along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hydrological data and the environment, climat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survey,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region in Yellow River, for supply hydrologyPatrol or the people who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reference.Key words: Yellow River along the section; sediment sources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Eling Lake黄河沿水文站设立于1955年6月,其设站目的是:为了研究黄河河源地区的水文特性,了解黄河河源地区水沙变化,为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河源区水资源提供依据,是黄河河源区主要控制站,在青海省玛多县境内,位于东经98010′、北纬34053′,至河口距离5194km,集水面积20930km2,海拔最低4035m,平均海拔在4300m以上,断面位置位于黄河公路桥下,距玛多县城所在地玛查理约4.0km;通过对黄河沿水文站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环境、气候、自然地理的调查,大体了解黄河河源区泥沙特性,供水文巡测或有兴趣了解黄河河源区水文情况的人参考。

黄河(内蒙古段)水沙运动过程特征及演变趋势

黄河(内蒙古段)水沙运动过程特征及演变趋势
Abstract:Duetotheimpactofupstream reservoir,controlprojectandclimatechange,the Yellow River InnerMongoliareachhas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sourcesofrunoffandsediment,lesswaterandmore sediment.Thisphenomenonleadstosedimentdeposits,sharplydeclineandmorphologicalevolutionviolently.Thisisseriouslythreateningthesafet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duringsummerfloodandiceflood period.ShizuishanandToudaoguaihydrologicstationrunoffandsedimenttransportprocesswerechosento analysiswater-sedimenttime-ordercharacter,motionstateandevolutioncharacteristicsbyusingspectral analysismethod,R/SrangeanalysismethodandMarkovmethodfrom2009to2016.Theresultsshowedthat thesedimenttransportvariationperiod wasoneyearatShizuishanand Toudaoguaihydrologicstation,but runoffvariationperiodwasoneyearandsix monthsforthetwostationsrespectively.RunoffHurstnumber was0.576and0.515,andsedimenttransportHurstnumberwas0.519and0.249respectivelyatShizuishan andToudaoguaihydrologicstation.Theprobabilityofabundantflowlowsedimentandlessdischargehigh sandwasabout50%,thesum ofthelimitprobabilityoflargedischargehighsedimentandwatershortage lowsedimenttransportwasgreaterthan0.8.Therewereasynchronizationandincongruityofrunoffandsedimenttime-ordercharactersbytheeffectofincomingrunoffandsedimentprocess,hydroclimaticcharacteristics,humanactivities.Runoffandsedimenttransportprocesswillbegraduallycoordinatedinthefuture. Keywords:Yellow RiverInner Mongoliareach;runoffandsedimenttransportprocess;evolutiontrend;

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

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

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引黄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水资源工程,通过引黄水将黄河水资源引入到干旱地区,以解决当地缺水问题。

引黄水中所含泥沙对灌区水质和灌溉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引黄水中泥沙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区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泥沙的来源与含量引黄水中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本身,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之一,每年运沙量约为13亿吨。

在引黄水的过程中,由于黄河的水土流失严重,水中泥沙含量较高。

引黄水经过渠道输送到灌区时,也会携带河道淤积的泥沙,增加了引黄水中泥沙的含量。

引黄水中的泥沙含量往往较高。

2. 泥沙的颗粒大小和分布引黄水中的泥沙颗粒主要包括沙、粘土、淤泥等。

这些泥沙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对灌区水质和灌溉设施的影响较大。

沙砾颗粒较大,不易悬浮在水中,通常会沉积在渠道底部,对渠道的磨损和淤积影响较大;粘土颗粒较小,容易悬浮在水中,对灌溉设施的堵塞影响较大;淤泥颗粒则介于两者之间,其携带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会对水质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

了解引黄水中泥沙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对灌区的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3. 泥沙的化学性质引黄水中的泥沙还包括了一定量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质、重金属、微生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污染性,对土壤和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机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重金属则会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引黄水中泥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有助于保护灌区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4. 泥沙的运移规律引黄水中的泥沙会随着水流的运动而在水体中发生悬移、沉降和沉积等过程。

这些运移规律对灌区水质和土壤侵蚀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

泥沙悬移会使水体变浑浊,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泥沙沉积会导致水道淤积和渠道疏浚,增加了维护成本;泥沙对土壤的侵蚀,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了解引黄水中泥沙的运移规律,对灌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的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黄河的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黄河的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其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一直备受关注。

水沙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黄河水流中携带的泥沙总量,其变化规律与多种因素相关。

本文将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一、地理环境对水沙通量的影响黄河流域地理环境是影响其水沙通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最终注入渤海。

河流长度长,流域面积广阔,使得黄河在长期的侵蚀和运载过程中能够携带大量的泥沙。

此外,黄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也对水沙通量产生影响。

黄河上游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河床陡峭,水流湍急,因此容易导致大量泥沙的冲刷。

而黄河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泥沙沉积较为明显。

二、气候条件对水沙通量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也对水沙通量的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气候干旱使得土壤容水量减少,导致土地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进而大量泥沙被冲刷入河流中。

此外,黄河流域的降水分布不均匀,以夏季为主要降水期。

夏季降雨量大,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冲刷河道和滩地,加大黄河水沙通量。

而冬季黄河流域大部分降水以雪的形式存在,融化后进入黄河,形成春汛,也会增加水沙通量。

三、人类活动对水沙通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大量的农田灌溉水源自黄河。

农业活动导致黄河流域耕地增加,土地开垦和用水量的增加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水沙通量的增加。

此外,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也使得黄河流域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水沙通量变化。

综上所述,黄河的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受到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方面影响。

地质构造、气候干旱以及农业和工业发展等因素都会对黄河流域水沙通量产生影响。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和近期波动变化成因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和近期波动变化成因

河流输沙量是客观反映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的重要指标,是全球水土流失研究的重要内容。

黄河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泥沙的集中来源区。

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黄河下游河道大量泥沙淤积,导致洪水风险急剧增加。

据统计,1919—1959年间,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到16亿t,其中4亿t沉积在下游河道,导致下游河床逐年升高,“地上悬河”形势严峻,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黄河防洪问题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入黄泥沙,根治黄河水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在黄土高原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

经过近50年持续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18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8%。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指数由1999年的32%增加到2018年的63%。

相应地,入黄泥沙量发生显著变化。

以黄河干流潼关水文站年均输沙量为例,由1919—1959年的16亿t/a,锐减至2001—2018年的2.44亿t/a,锐减程度达85%,其中2015年仅为0.55亿t,相关研究认为,未来30~50年黄河潼关站沙量将维持在3亿t左右。

在黄河沙量发生趋势性减少的背景下,超3亿t“大沙”年偶有发生,输沙量波动变化如此之大,其原因是流域产输沙增加所致,还是河道淤积泥沙冲刷下泄影响?在极端降水事件频发背景下,中游大规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调水减沙方面效益是否持续有效发挥?大水年是否会导致大沙年发生?这些问题是当前黄河泥沙变化研究关心的焦点与热点问题。

黄河水沙异源,泥沙基本来自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的渭河、北洛河、汾河和头道拐到龙门区间(以下简称河龙区间)的各支流,其中主要产沙区域为河龙区间。

潼关站作为黄河干流主要控制性水文站点,处于黄河干流流经黄土高原的末端,控制了黄河91%的流域面积、90%的径流量和几乎全部泥沙。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年 际变 化 较 大 , 最大年来水量 为 1 9 6 7年 的 5 6 0 . 3亿 m , 最 小年 来水量 为 1 9 9 7年 的 1 3 5 . 5亿 m 。 ; 最 大年 来
流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③下段为夹马 口至潼关段 , 河长
6 0 . 0 k m, 河 宽 6—1 0 k m, 最宽 处 位 于 黄 淤 4 8断 面 附 近( 1 9 k m) , 河道 纵 比降为 0 . 0 3 1 % 。 小北 干流 河道 断 面冲淤 变化 剧烈 , 小水 走槽 、 大 水 漫滩 , 有较 强 的滞 洪滞 沙作 用 , 具 备一 定 的水沙 条件 时
年 份
据该站 1 9 3 4 -2 0 1 2年实测水沙资料统计 , 多年平均来
水、 来沙量分 别为 2 8 4 . 2亿 m 、 7 . 8 0亿 t , 其 中汛 期 ( 7 —1 0月 ) 水、 沙 量分别 占全年水 、 沙量的 5 4 . 2 %、
8 7 . 4 %; 多年平 均 含沙量 为 2 7 . 4 k g / m , 其 中汛 期 多年 平均 含沙 量 为 4 4 . 3 k g / m 。
平均含 沙量 为 2 7 . 3 k g / m ; ②用 实测淤积测验 资料计 算的 1 9 6 0 -2 0 1 2年黄河小北干流 累计淤积量为 2 3 . 2 6亿 m , “ 汛期
淤积 , 非汛期 冲刷 ” 是该 河段 的冲淤特性 ; ③床 沙粒径 小于 0 . 0 2 5 mm和 小于 0 . 0 5 0 m m沙重百分数 沿程 分布的特 点是 自
第3 7卷第 8期 2 0 1 5年 8月




Vo 1 . 3 7. No .8 Au g . , 2 01 5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收 稿 日期 : 0 11 -0 2 0 .0 1
作 者 简 介 : 勇 (94一) 男 , 南 人 , 委 会 高级 工 程 师 。 李 16 , 河 黄
量 出 现 机 率 大 为 降 低 、 峰 流 量 降 低 以 及 泥 沙 组 成 规 律 未 发 生 趋 势 性 变 化 等 重 要 认 识 , 黄 河 治 理 和 水 沙 资 洪 为 源 的开 发 利 用 提 供 科 学 参 考 。
关 键 词 : 化 ; 沙 特 性 ;干 流 变 水
中 图分 类 号 :V 4 T 12
例 由 4 % 增 加 到超 过 5 %。 0 0
输沙 量 也在 大 幅度 减 少 。河 1镇 、 : 3 潼关 、 黑 小 年 均输 沙量 18 三 9 6年 后 年 均 只有 0 5 、 .0 8 0 .2 7 9 、 .0亿
t减 幅达 7 % 、2 、6 。上 中游 汛期 输 沙量 减 幅 达 5 % ~ 5 , 大于 非汛 期 1 % ~ 8 , 0 5% 4% 8 7% 远 2 4 %的减 幅 , 所 以全 年输 沙 量 在汛 期 的集 中程度 相 应 降低 , 占全 年 的 8 % ~9 %减 少 到 6 % 一7 %。 下游 水 沙 条 件 由 0 0 5 5
维普资讯
泥 沙
20 0 2年 8月


Ju a o Sd' n eerh o r l f ei et sa n m R c
第 4期
黄 河 干 流 径 流 泥 沙 特 性 变 化
李勇 ,黎 桂 喜2 ,潘 贤娣
(. 河水利委员会 , 南 郑州 1黄 河 40 0 ;2 河南 黄 河 河 务 局 , 南 郑 州 50 4 . 河
可见 , 与对 比系列 相 比 , 1镇 、 关 、 黑小 分 别减 少 8 、6 、7 河: 3 潼 三 1 15 16亿 r , 幅 达 3 % 、7 、8 。下 游 r 减 I ) 1 3 % 3% 1 2年径 流 量 都少 于 长 系列 均值 , 中 19 其 97年仅 16亿 , 1 1 6 是 9 9年 以来径 流 量最 少 的一 年 。径 流 量 主

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2020年1月第42卷第1期地下水Jan.,2020 Ground water Vol.42NO.1D01:10.19807/ki.DXS.2020-01-048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高宗军,冯国平(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自2000年以来,黄河中上游河道非汛期出现变清趋势,黄河呈现“枯水枯沙”的新水沙特征。

本文依据黄河干、支流24个主要水文控制站1950-2016年实测水沙资料,釆用数理统计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60多年来黄河干、支流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1950-2016年黄河干、支流各站年均径流量、年均输沙量和年均含沙量随时间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2000-2016年(III时段)各站年均输沙量和年均含沙量降幅最大。

(2)1950-2016年黄河中游流域干、支流各站年均中数粒径随时间呈减小趋势,黄河水沙状况枯丰期差异显著,但随时间呈减弱趋势。

(3)黄河水沙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黄河中游河道变清是泥沙锐减造成的,其中水保措施、水库工程、河道釆砂及流域调水调沙引水引沙是主因,且人类活动影响的比重逐浙增大。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区段划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中图分类号]P3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184(2020)01-0147-05Analysis on the trend and cause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Yellow RiverGAO Zong-jun,FENG Guo-ping(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66590,Qingdao China)Abstract:Since2000,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how a tendency of clearing during non一flood season,and the Yellow River presents a new waler-sand feature of"dry water and dry sand".Based on the actual data of water and sediment measured at24major hydrologic control st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trunk and its tributaries from1950to 2016,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tre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trunk and its tributaries over the past60years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trend anai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From 1950to2016,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average annual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verage annual sediment content of each st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trunk and tributary decreased with the time,among which the annual annual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verage annual sediment content of each station decreased the most during2000-2016(period III).(2)From1950to 2016,the mean annual particle size of each s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ecreased with time.The differ­ence of the Yellow River sand status in the dry and peak periods was significant,but it decreased with time.(3)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chang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in recent years,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hannel clear sediment is caused by a sharp decline,which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reservoir engineering,river sand and sediment diversion basin water diversion sand diversion is the main cause,and the pro­por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gradually increased.Key words:Yellow River basin;Variation trend of water and sand;Segmentation;Natural factors;Human activities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也随之产生巨大波动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李勇1, 黎桂喜2, 潘贤娣3(1.黄河水利委员会;2.河南黄河河务局;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摘要:以黄河干流主要控制站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从量值、过程、洪水和泥沙组成等方面分析了1986年以来年内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水沙特性的变化,得到汛期径流泥沙大量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沿程减少加剧、中大流量出现机率大为降低、洪峰流量降低以及泥沙组成规律未发生趋势性变化等重要认识,为黄河治理和水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变化;水沙特性;干流作者简介:李勇(1964-),男,河南人,黄委会高级工程师。

黄河水沙的极度失衡是其固有特点,也是给黄河下游带来灾害的根本原因。

解放以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单纯的下排入海转变为上拦与下排并举,力图从改变黄河下游的水沙特点来根治黄河。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建成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庞大体系,以“拦、排、调、放、挖”综合措施来处理黄河泥沙,以水库调节和沿黄引水来开发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从而在确保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为整个流域及毗邻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由此黄河成为一条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河流,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1986年以来,水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对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增加了黄河进一步治理和开发的难度。

本文主要分析1986年以后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的变化,上、中、下游分别以河口镇、潼关、三黑小(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水文站为代表,在分析洪水特性变化时以龙门和花园口为代表。

由于黄河各河段不同时期的治理开发程度相差较大,所以在采用与1986年后径流泥沙做对比的系列时,上中游为青铜峡水库运用前的1952~1967年(河口镇)和1950~1967年(潼关) ,下游三黑小站为龙羊峡运用前的1919~1985年。

1986年以来黄河干流各河段径流泥沙特性的变化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

1 径流量和沙量的变化特点1.1 年均径流量和沙量大量减少,出现枯水少沙系列,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改变1986年以来,黄河干流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大量减少,远大于还原后天然径流量的减幅。

由表1可见,与对比系列相比,河口镇、潼关、三黑小分别减少81、165、176亿m3,减幅达31%、37%、38%。

下游12年径流量都少于长系列均值,其中1997年仅166亿m3,是1919年以来径流量最少的一年。

径流量主要减少在汛期,三个站汛期径流量减幅都超过50%,而非汛期径流量变化不大。

因此实测径流量年内分配发生根本性改变,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由60%左右减少到仅仅40%多,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由40%增加到超过50%。

输沙量也在大幅度减少。

河口镇、潼关、三黑小年均输沙量1986年后年均只有0.2、7.90、8.00亿t,减幅达70%、52%、46%。

上中游汛期输沙量减幅达58%~75%,远大于非汛期12% ~48%的减幅,所以全年输沙量在汛期的集中程度相应降低,由占全年的80%~90%减少到65% ~75%。

下游水沙条件受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的影响,全年泥沙的94%集中在汛期,因而在全年含沙量降低的情况下,汛期含沙量增加,达到年均56.9kg/m3,而非汛期含沙量降到只有2.9kg/m3。

但各年输沙量减少并不稳定,暴雨强度大的1988、1992、1994、1996年输 沙量仍较大。

表1黄河干流主要站不同时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different terms at control stations in main stem of the Yellow River河口镇 潼 关 三黑小项目 时期1950~19671986~1995 1952~1967 1986~1995 1919~1985 1986~1997实 测 径流量 (亿m 3)7~8月 76 43 139 78 139 78 9~10月 85 31 134 56 138 55 汛 期 16174 273 134 277 133非汛期 99 105 179 153 188 156 全 年260179 452 287 465 289实 测输沙量 (亿t)7~8月 0.69 0.24 10.22 4.71 8.98 6.33 9~10月 0.69 0.10 3.91 1.20 3.52 1.21 汛 期 1.38 0.34 14.13 5.91 12.50 7.54非汛期 0.34 0.18 2.26 2.0 2.22 0.46 全 年1.720.5216.397.9114.728.001.2 伏汛期(7~8月)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干流主要站1986年后,7~8月实测径流量过程各年虽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的,比1968 年前减少40%~50%。

河口镇7月份天然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的关系最为典型(图1),1986年前各 年实测径流量比天然径流量的减少量都比较稳定,而1986年后不论天然来水多少,实测径流 量基本维持在20亿m 3以下,折算成日均流量仅590m 3/s 。

同样伏汛期干流输沙量也大量减少。

河龙区间是黄河的主要产沙区,龙门、潼关1986年后7 、8月份输沙量仅有1.5~3亿t ,比1968年前减少一半多。

输沙量变幅也有所降低,龙门7月 份最大、最小输沙量由1968年以前的8.12亿t 和0.96亿t ,变为1986年后的3.38亿t 和0.39亿t 。

下游三黑小伏汛期输沙量年均也只有6.33亿t ,减少了30%。

图 1 河口镇实测径流量与天然径流量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ervedrunoff and natural runoff at Hekou zhen1.3 秋汛期(9~10月)径流量和输沙量特征接近非汛期 1986年后秋汛期9~10月天然来水偏枯,上中游河口镇和潼关偏少25%~30%,而实测径流量 减少更多,9月份年均实测径流量减少一半多,年均输沙量减少达65%~80%。

同时10月份径 流量和输沙量特征与非汛期接近,年均实测径流量减少达70%多,河口镇和潼关基本上分别 约10亿m 3和25亿m 3,折算成日均流量只有约350m 3/s 和770m 3/s 。

输沙量变化更大 ,龙门、潼关输沙量1986年后年均分别仅有0.09和0.24亿t ,减幅达77%~85%。

对比10月 份与非汛期4~6月和11~6月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可见(图2),1986年前10月份的径流量和输 沙量基本上都远远大于非汛期的平均值,而1986年后10月份径流量和输沙量基本上与非汛期 平均值接近。

9~10月也是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重要时期,长系列均值径流量和输沙量占到全年的29%和25 %,而1986年以后仅分别占全年总量的19%和15%。

尤其9月下旬~10月减幅更大,除1989年以 外年份的9月下旬和10月径流量都只有不到长系列均值的1/2和2/3,输沙量只有长系列均值 的1/3和1/5,径流泥沙图2 潼关10月径流泥沙与非汛期平均值的对比Fig.2 Companson of runoff and sediment in October and their values in dry season at Tongguan特征已与非汛期非常接近。

1.4 非汛期径流量变化特点1.4.1上中游春灌期(5~6月)径流量减少春灌期5~6月上游水库是泄水运用的,增加了水库下游的河道径流量。

但由于沿程引水量远大于水库泄水量,因此实测径流量仍大量减少。

如5月份1986~1994年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年均泄水4.5亿m3,但年均引水高达27亿m3。

1986年后5月河口镇、潼关的实测径流量为5.5、13.9亿m3,较1968年前减少达62%和48%。

1.4.2下游非汛期断流现象加重80年代以来,沿黄两岸引水量不断增加。

黄河下游1986~1997年非汛期利津以上下游引水量达76.6亿m3,占非汛期来水量155.6亿m3的一半。

因此非汛期下游主要站的径流量沿程减少(表2),尤其是引水量最大的艾山—利津河段减少最多,利津径流量仅是花园口的44.4%,而1950~1959年基本为天然状况时,利津径流量比花园口仅减少7%。

表2 黄河下游非汛期径流量沿程变化Table 2 Longitudinal change of runoff in dry seas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径流量(亿m3) 各站径流量占花园口比例%时期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高村艾山利津1986~154.6 133.1 108.1 68.6 86.1 69.9 44.41997年1950~178.1 168.8 170.9 165.2 94.8 96.0 92.81959年2 水沙过程的变化特点干流汛期不仅径流泥沙大大减少,而且水沙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汛期中大流量减少,枯水流量出现机率增加。

2.1 伏汛期径流泥沙过程的变化上中游1000m3/s以下小流量历时大大增加(图3),河口镇、潼关出现天数占7~8月总天数的比例分别由31%和11%增至图3 黄河上游干流汛期不同流量级历时的变化67%和37%,相反1000m 3/s 以上中大流量历时大大减少,其 中3000m 3/s 以上大流量出现机率很少。

同样伏汛期径流泥沙的减少主要集中在中大流量 级,各站1500m 3/s 以上流量级径流泥沙的减少量都大于整个伏汛期的减少量,而1000m 3/s 以下流量级的径流泥沙却都增加了。

1986年后径流泥沙向中小流量级转移,3000m 3/s 以下流量级径流量占总量的85%~100%,输沙量占70%~100%。

含沙量的变化以1500m 3/s 为分界,其上Fig.3 Frequence of different flow dischanges in flood season at Heko uzhen流量级的增大反映出高含沙洪水的出现机率将增加,其下流量级的减小说明水流输沙能力的降低。

黄河下游伏汛期水沙过程的变化同样是枯水流量级历时增长,中大流量历时及相应输水输沙量明显降低。

花园口1950~1959年基本为天然条件时,伏汛期小于2000m3/s历时仅21.1天,占总天数的34%,1986年后达到47天,占到75%。

而大于3000m3/s以上流量级历时由23.9天减少为5.7天,大于5000m3/s以上流量级历时由7.9天减少为1.0天。

50年代伏汛期3000m3/s以上流量级的水流在38%的时间里通过62%的径流量输送了73%的泥沙,而1986年以后3000m3/s以上流量级仅能在9%的时间内,通过5%的径流量输送40%的泥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