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 26.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反比例函数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学习策略:●通过观察、分析及归纳,对比正比例和一次函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图象的性质与意义。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知识回顾---复习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一)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 ,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Y是X的函数。
(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y=kx+b(k≠0),当时,一次函数y=kx(k≠0)就叫正比例函数。
(三)一般用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四)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
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是函数或叫因变量,x k y =也可以写成: , . 要点诠释:(1)在y=x k 中,自变量x 是分式x k 的分母,当 时,分式xk 无意义,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因变量y 的取值范围是 .。
故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 ;(2)x k中分母x 的指数为 ,如,2x 3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3)y=x k (0k ≠)可以写成1y kx -=(0k ≠)的形式,自变量x 的指数是 ,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_________这一条件;(4)y=x k(0k ≠)也可以写成 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 ,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两个变量的积均是一个常数(或定值),这也是识别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关键.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 ,它有 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____、_____象限或第_____、_______象限;(2)若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x ky =的图象上,则点(-a ,-b )也在此图象上,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3)在反比例函数中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二)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基本步骤:(1)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应以0为中心,在0的两侧取三对(或三对以上)互为相反数的值,填写y 值时,只需计算右侧的函数值,相应左侧的函数值是与之对应的相反数;(2)_________:描出一侧的点后,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去描点;(3)_________: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各点并延伸,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注意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4)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是由k 的符号决定的: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 、 象限内,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 、 象限内.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要点诠释:(1)反比例函数xk y =(k 为常数,k 不等于零)的图象是 ; (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 ;(3)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 ;(4)在反比例函数x ky =(k 为常数,k 不等于零)中,由于00x y ≠≠且,所以两个分支都无限___________但永远不能达到x 轴和y 轴.知识点四:反比例函数ky x =(0k ≠)中的比例系数k 的意义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任一点(,)P x y 作x 轴、y 轴垂线段PM 、PN ,所得矩形PMON 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S PM x =⋅=⋅=.∵ ky x =,∴ xy k =.∴ ||S k =,即反比例函数(0)ky k x =≠中的比例系数k 的绝对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一点Q 向x 轴或y 轴引垂线,则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AOQ S ∆=,即反比例函数(0)ky k x =≠中的比例系数k 的绝对值的一半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五: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要点诠释:(1)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x k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只要确定了k 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只需给出一组x 、y 的对应值或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x ky =中即可求出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是:①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xk y =(k ≠0); 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含 的方程;③解出待定系数k 的值;④把k 值代入函数关系式xk y =中.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例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3x y =; (2)2y x =-; (3)21xy =; (4)52y x =+; (5)32y x =-; (6)13y x =+; (7)4y x =-.思路点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 (k 为常数,0k≠)的形式,这里 、 是整式, 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改写后是13x y x +=,分子不是常数,只有 能写成定义的形式.解: 是反比例函数.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函数2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此函数解析式为 .解:总结升华:.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教案26.1.1 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一、情境导入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下列函数中:①y =3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 ≠0)或xy =k (k 为常数,k ≠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已知函数y =(2m +m -1)x 2m +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解:∵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探究点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类型一】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6.求:(1)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当y =2时,x 的值.解析:(1)由题意中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2)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解得x 的值即可. 解:(1)∵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y =k x(k ≠0),∵当x =2时,y =-6,∴k =2×(-6)=-12,∴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 =-12x; (2)当y =2时,y =-12x=2,解得x =-6. 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 =k x(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 解决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已知y =y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当x =1时,y =-1.求:(1)y 关于x 的关系式;(2)当x =-12时,y 的值. 解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到y 1,y 2的关系式,进而得到y 的关系式,把所给两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相应的比例系数,也就求得了所要求的关系式.解:(1)∵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设y 1=k 1(x -1)(k 1≠0),y 2=k 2x +1(k 2≠0),∵y =y 1+y 2,∴y =k 1(x -1)+k 2x +1.当x =0时,y =-3;当x =1时,y =-1,∴⎩⎪⎨⎪⎧-3=-k 1+k 2,-1=12k 2,∴k 1=1,k 2=-2,∴y =x -1-2x +1; (2)把x =-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式得y =-112. 方法总结:能根据题意设出y 1,y 2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等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探究点三: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及其相关问题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1)底边为3cm 的三角形的面积y cm 2随底边上的高x cm 的变化而变化;(2)一艘轮船从相距s km 的甲地驶往乙地,轮船的速度v km/h 与航行时间t h 的关系;(3)在检修100m 长的管道时,每天能完成10m ,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y m 随检修天数x 的变化而变化.解析:根据题意先对每一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解:(1)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32x ,不是反比例函数; (2)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v =s t,是反比例函数; (3)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100-10x ,不是反比例函数.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解析式的特点判断是什么函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 =k x(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反比例函数的形式:(1)y =k x(k 为常数,k ≠0); (2)xy =k (k 为常数,k ≠0);(3)y =kx -1(k 为常数,k ≠0).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4.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因为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与正比例函数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6章课后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特别是与反比例函数性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基础题:选择2-3题,重点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绘制。
-拓展题:选择1-2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反比例关系的情境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要求学生将情境问题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展示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将问题与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相结合。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及时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4.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数学活动》教案_2
阅读与思考------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其中蕴含化归与转化思想,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和应用意识的良好载体,也为学生独立自主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积累经验,学习理性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初步提升的感悟,培养抽象思维,发展理性的数学思考的思维品质.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八上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经具有了函数概念的知识积累,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方法:学生已经积累的学习函数的方法有:画图象,观察图像归纳函数性质,了解函数变化规律和函数的变换趋势等.学生喜欢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水平: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较低,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能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题目的要求,并顺利地进行作答。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k ≠0)中 的几何意义. 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己尝试在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 ,过P 点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从而探究求出两垂线与坐标轴形成的矩形的面积及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探究所形成的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与 的关系.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 (k ≠0)中k 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xy 6=xk y =xky =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如何确定比例系数k 的值?2、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能决定什么?3、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除了能确定图像位置和增减性外还能确定什么呢? 本节我们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教师活动】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活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串,积极思考回答,复习旧知. 活动二 探究新知,分析问题 1. 对问题的初步探究如图,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6y x=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P 点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那么四边形OMPN 的面积是多少?△OMP 的面积是多少? 【师生活动】 1、出示问题.2、学生讨论时出现的问题是OM 应如何表示,教师给予及时点拔,问题得以解决.3、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4、总结k>0时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与k 的关系. 2、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如果解析式中的k =-3呢?所形成的矩形及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学生计算后进一步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 (k ≠0)中k 的几何意义3、形成结论,注意辨析反比例函数ky x=(k ≠0)的图象上任一点(),P x y 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S xy k =矩形,△OMP 的面积为OMP 11=22S xy k =V图中这些矩形的面积相等吗?图中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熟记结论:S k =矩形,t 12R S k ∆=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求解k =-3时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并总结k <0时矩形和三角形面积与k 的关系.师生共同总结: S k =矩形t 12R S k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当点p 运动时,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体现了反比例函数中面积的不变性. 教师强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三 熟练运用,解决问题1.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过P 分别向X 轴、Y 轴做垂线,若阴影部分面积为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2. 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3y x=上的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1S 阴影,则2+=S S 1 .3. 正比例函数y x =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AB ⊥x 轴于B,CD ⊥y 轴于D(如图),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1 (B )32(C )2 (D ) 3【师生活动】教师提出由易到难的巩固练习,学生思考、解答. 活动四 拓展提升,知识迁移4.如图,//AB x x 轴,点P 是轴上的一个动点,?ABP 求三角形的面积5.x yABO1S 2S?ABMN x ABMN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 、N 是轴上的动点,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生活动】教师提出动点问题,学生思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动点问题,并用特值法求解. 活动五归纳小结,解决问题请回顾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1)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具有怎样的几何意义?(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3)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情感)【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加以引导和归纳并强调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以形助数,用数解形、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反比例函数面积的不变性活动六随堂检测,自我评价1. 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垂直于x轴,垂足是点N,如果S△MON=2,则k的值为 .2. 如图,点A在双曲线y=1x,点B在双曲线y=3x上,且AB∥x轴,C.D在x轴上,若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3.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xk1和y=xk2(k1<k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直线AB∥x轴,并分别交两条曲线于A、B两点,若S△AOB=2,则k2﹣k1的值是.4yx=4yx=24.//4?AB x x yxy ABPx=-=如图,轴,点P是轴上的一个动点,点A在双曲线上,点B在双曲线上,求三角形的面积【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检测题.【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刚才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完成题目.活动七推荐作业,延展提升1. 反比例函数6yx=与3y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 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2.如图,P、C是函数4y xx=>()图像上的任意两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A,垂足为A,过点C作x轴的垂线CD,垂足为D,连接OC交PA于点E,设⊿POE的面积为S1,梯形CEAD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S1S2.23.ABCD A yx=-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在双曲线上,4B yx=顶点在双曲线上,x点C、D是轴上的一个动点,?ABCD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作业题,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活动】学生课下独立完成作业.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一、探究新知当0k>时OMP=1=2S kS k⎧⎪⎨⎪⎩V矩形OMPN当0k<时OMP=1=2S kS k⎧⎪⎨⎪⎩V矩形OMPN--二、形成结论=S xy k=矩形OMP11=22S xy k=V。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相关的规律探究题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布置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购物、交通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记忆。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交通流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思考。
2.利用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辆汽车的油耗与行驶速度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当速度增加时,油耗会如何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利用复习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为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情境,如购物、交通、生产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互动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
课题:反比例函数一、教学内容背景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1)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关键(1)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关键:从现实情意和所学的知识入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把一张一百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换成的元数x(元)50 20 10 5 2 1 换成的张数y(张)提问:学生你会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吗?并提出问题:当换成的元数X 变化时,换成的张数Y 会怎样变化呢?变量X 是Y 的函数吗?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生的反比例函数。
我们再看课本的例子: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我们知道,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220V 时,(1)请你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2)利用你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 20406080100I/A学生填表完成,提出当R 越来越大时,I 是怎样变化的?当R 越来越小呢?(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我们通过控制电阻的变化来实现舞台灯光的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函数?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1463vt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二、探究归纳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000y x=,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y 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例题指引:例: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y x=,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ky x=,因为当x =2 时,y =6, 所以有62=.k 解得:k =2. 因此12=.y x(2)把x =4代入12y x=,得 1234y == 三、应用提高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 y =6 时,求x 的值. 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拓展提升1.关系式xy +4=0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 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与x 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六、课内检测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85y x =+ B .37y x =+ C .5xy = D .22y x= 2.已知函数7m y x-=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3.已知函数75m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m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 =2时x 的值.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1、2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7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课标要求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y =xk(k ≠0)探索并理解k >0和k <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其性质;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进而解决一些较综合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2.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感受其规律的能力; 3.从较综合的题目的解答中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和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解决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涵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描点、画出图象,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1.图象的对称性选点,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大小以及对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学会利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呢? 有哪些步骤?根据k 的取值,应该如何分类讨论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探究归纳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和12=y x的图象. 解:列表思考:请观察反比例函数6=y x 与12=y x的图象,它们有哪些特征? (1)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归纳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追问:你能由函数的解析式说明这些结论吗?探究: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图象和性质吗? 归纳2: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它是双曲线.归纳: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14(24)25,C--,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1)∵点A(2,6)在第一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yx.∵点A(2,6)在其图象上,62,k∴=解得:k=1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2 =yx.当x=3时,y=4,所以点B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122-时,y=445-,所以点C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2时,y=6≠5,所以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例3:如图,它是反比例函数5-=myx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x1,y1)和点B(x2,y2),如果x1>x2,那么y1和y2有怎样的关系?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有两种可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者位于第二、第四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另一支必位于第三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m -5﹥0, 解得m ﹥5. (2)∵m -5﹥0,∴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x 2时,y 1﹤y 2 . 三、应用提高1.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2.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0,且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 .3.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2,1),则它的图象在________象限,k ___0. 4.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如果x 1﹤x 2,而且x 1,x 2同号,那么y 1,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到的?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的性质? 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应用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能否谈谈你的体会? 五、拓展提升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0)=≠ky k x的图象大致是( ). A .(1)(2) B .(1)(3) C .(2)(4) D .(3)(4)2.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如果x 1>0>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关系?六、课内检测1.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5y x = B .23y x =+ C .4y x =D .3y x=-2.反比例函数5y x=的图象在第 象限. 3.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3,-4).(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2,6),D (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3、5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出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自己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引出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归纳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Sd =104,所以S关于d的函数解析式为410Sd =.(2)把S=500代入410Sd=,得410 500d=解得:d=20(m)答: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 m深.(3)把d=15代入410Sd=,得41015S=解得:S≈666.67(m2)答: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时,底面积约为666.67 m2.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解: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30×8=240,所以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240vt=.(2)把t=5代入240vt=,得240485v==(吨).∴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平均每天卸载48吨.∵对于函数240vt=,当t>0时,t越小,v越大.∴若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问题1:公元前 3 世纪,有一位科学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这里蕴含什么样的原理呢?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所以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600Fl=.当l=1.5 m时,6004001.5F==(N).对于函数600Fl=,当l=1.5 m 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2)当14002002F=⨯=时,由600 200l=得6003 200l==(m),3-1.5=1.5(m).对于函数600Fl=,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追问: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问题2: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P(单位:W)、两端的电压U(单位:V)以及用电器的电阻R(单位:Ω)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2UR,或R=2UP.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多少?解:(1)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2220PR=.(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把电阻R最小值=110代入2220PR=,得P最大值=2220440110=(W);把电阻R最大值=220代入2220PR=,得P最小值=2220220220=(W);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追问: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三、应用提高1.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L(1L=1dm3)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单位:dm2)与漏斗的深度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m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答案:(1)3Sd=(2)30 cm2.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 h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h之内回到甲地,那么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小于多少?答案:(1)480Vt=(2)120 km/h3.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m2.(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单位:m2)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建筑师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cm2,且灰、白、蓝瓷砖使用数量的比为2∶2∶1,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答案:(1)3510nS⨯=(2)250000块,250000块,125000块四、体验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1.我们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五、拓展提升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木板面积S 与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3)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答案:(1)600(0)p SS=>(2)3000 Pa(3)至少0.1m2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完成下表:范围?答案:(1)36IR=(2)36V(3)12,9,7.2,6,5.14,4.5,4,3.6(4)R≥3.6六、课内检测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2.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Ω?答案:(1)36I R=(2)电阻R 大于或等于3 Ω 3.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容器的体积V (单位:m 3)变化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 /m 3)也会随之变化.已知密度ρ与体积V 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关于体积V 的函数解析式; (2)求V =9 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答案:(1)9.9Vρ=(2)1.1 kg /m 3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16页习题26.2第2、3、4、7题. 选做题:教材17页习题26.2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示范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一、情境导入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下列函数中:①y =3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2.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x (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 ≠0)或xy =k (k 为常数,k ≠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已知函数y =(2m +m -1)x 2m +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解:∵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探究点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类型一】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6.求: (1)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y =2时,x 的值. 解析:(1)由题意中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2)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解得x 的值即可.解:(1)∵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y =kx (k ≠0),∵当x =2时,y =-6,∴k =2×(-6)=-12,∴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 =-12x;(2)当y =2时,y =-12x=2,解得x =-6.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 =k 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解决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当x =1时,y =-1.求:(1)y 关于x 的关系式;(2)当x =-12时,y 的值.解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到y 1,y 2的关系式,进而得到y 的关系式,把所给两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相应的比例系数,也就求得了所要求的关系式.解:(1)∵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设y 1=k 1(x -1)(k 1≠0),y 2=k 2x +1(k 2≠0),∵y =y 1+y 2,∴y =k 1(x -1)+k 2x +1.当x =0时,y =-3;当x =1时,y =-1,∴⎩⎪⎨⎪⎧-3=-k 1+k 2,-1=12k 2,∴k 1=1,k 2=-2,∴y =x -1-2x +1; (2)把x =-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式得y =-112.方法总结:能根据题意设出y 1,y 2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等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探究点三: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及其相关问题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1)底边为3cm 的三角形的面积y cm 2随底边上的高x cm 的变化而变化;(2)一艘轮船从相距s km 的甲地驶往乙地,轮船的速度v km/h 与航行时间t h 的关系; (3)在检修100m 长的管道时,每天能完成10m ,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y m 随检修天数x 的变化而变化.解析:根据题意先对每一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解:(1)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32x ,不是反比例函数;(2)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v =st,是反比例函数;(3)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100-10x ,不是反比例函数.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解析式的特点判断是什么函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三、板书设计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 =kx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反比例函数的形式:(1)y =kx(k 为常数,k ≠0);(2)xy =k (k 为常数,k ≠0);(3)y =kx -1(k 为常数,k ≠0).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4.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因为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与正比例函数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点) 2.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已知某面粉厂加工出了4000吨面粉,厂方决定把这些面粉全部运往B 市.则所需要的时间t (天)和每天运出的面粉总重量m (吨)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你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图形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作函数y =4x的图象.解析:根据函数图象的画法,进行列表、描点、连线即可. 解:列表:描点、连线:方法总结:作图的一般步骤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④注明函数解析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4题 【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位置的确定在同一坐标系中(水平方向是x 轴),函数y =kx和y =kx +3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A.由函数y =kx 的图象可知k >0与y =kx +3的图象中k >0且过点(0,3)一致,故A 选项正确;B.由函数y =kx 的图象可知k >0与y =kx +3的图象中k >0且过点(0,3)矛盾,故B 选项错误;C.由函数y =kx 的图象可知k <0与y =kx +3的图象中k <0且过点(0,3)矛盾,故C 选项错误;D.由函数y =kx 的图象可知k >0与y =kx +3的图象中k <0且过点(0,3)矛盾,故D 选项错误.故选A.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时,通常先根据双曲线图象所在的象限确定k 的符号,再确定一次函数的系数及经过的点是否也符合图案,如果符合,可能正确;如果不符合,一定错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2题【类型三】 实际问题中函数图象的确定若按x L/min 的速度向容积为20L 的水池中注水,注满水池需y min.则所需时间y min与注水速度x L/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 )解析:∵水池的容积为20L ,∴xy =20,∴y =20x(x >0),故选B.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先根据题意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然后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函数图象.【类型四】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若正比例函数y =-2x 与反比例函数y =kx图象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2),则另一个交点坐标为( )A .(2,-1)B .(1,-2)C .(-2,-1)D .(-2,1)解析:∵正比例函数y =-2x 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两函数的交点也关于原点对称.∵一个交点的坐标是(-1,2),∴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1,-2).故选B.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探究点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类型一】 根据解析式判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已知反比例函数y =-2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1,2)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D .若x >1,则-2<y <0解析:A.(-1,2)满足函数解析式,则图象必经过点(-1,2),命题正确;B.在第二、四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忽略了x 的取值范围,命题错误;C.命题正确;D.根据y =-2x的图象可知,在第四象限内命题正确.故选B.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熟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在反比例函数y =1-kx的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值可以是( )A .-1B .3C .1D .2解析:∵反比例函数y =1-kx 的图象在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1-k>0,解得k <1.故选A.方法总结:对于函数y =kx ,当k >0时,其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熟记这些性质在解题时能事半功倍.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三、板书设计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地观察与讨论,实现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每个象限内”这句话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严谨性.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重点)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3.探索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几何图形以及图形面积的综合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对于反比例函数y =kx (k >0),在其图象上任取一点P ,过P 点作PQ ⊥x轴于Q 点,并连接OP .试着猜想△OPQ 的面积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并探讨反比例函数y =kx (k ≠0)中k值的几何意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k 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上,AC 垂直x 轴于点C ,且△AOC 的面积为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析:先设点A 的坐标,然后用点A 的坐标表示△AOC 的面积,进而求出k 的值.解:∵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x A ·y A =k ,∴S △AOC =12·k =2,∴k =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4x.方法总结: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与坐标轴和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k |的一半.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探究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类型一】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若M (-4,y 1)、N (-2,y 2)、P (2,y 3)三点都在函数y =kx(k <0)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 )A .y 2>y 3>y 1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3>y 2>y 1解析:∵k <0,故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M (-4,y 1)、N (-2,y 2)是双曲线y =kx (k <0)上的两点,∴y 2>y 1>0.∵2>0,P (2,y 3)在第四象限,∴y 3<0.故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y 2>y 1>y 3.故选B.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kx (k ≠0),当k <0时,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现象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8题 【类型二】 利用反比例函数计算图形的面积如图,直线l 和双曲线y =kx(k >0)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A 、B 、P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C 、D 、E ,连接OA 、OB 、OP ,设△AOC 的面积是S 1,△BOD 的面积是S 2,△POE 的面积是S 3,则( )A .S 1<S 2<S 3B .S 1>S 2>S 3C .S 1=S 2>S 3D .S 1=S 2<S 3解析:如图,∵点A 与点B 在双曲线y =k x 上,∴S 1=12k ,S 2=12k ,S 1=S 2.∵点P 在双曲线的上方,∴S 3>12k ,∴S 1=S 2<S 3.故选D.方法总结: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选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 |2,且保持不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2题 【类型三】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函数y =1-kx 的图象与直线y =-x 没有交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1B .k <1C .k >-1D .k <-1解析:直线y =-x 经过第二、四象限,要使两个函数没有交点,那么函数y =1-kx 的图象必须位于第一、三象限,则1-k >0,即k <1.故选B.方法总结:判断正比例函数y =k 1x 和反比例函数y =k 2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交点个数可总结为:①当k 1与k 2同号时,正比例函数y =k 1x 与反比例函数y =k 2x 有2个交点;②当k 1与k 2异号时,正比例函数y =k 1x 与反比例函数y =k 2x没有交点.【类型四】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如图,已知A (-4,12),B (-1,2)是一次函数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y =mx(m <0)图象的两个交点,AC ⊥x 轴于点C ,BD ⊥y 轴于点D .(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 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 的值;(3)P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连接PC ,PD ,若△PCA 和△PDB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解析:(1)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4<x <-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把A 点或B 点坐标代入y =m x 可计算出m 的值;(3)设出P 点坐标,利用△PCA 与△PDB 的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从而可确定P 点坐标.解:(1)当-4<x <-1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把A (-4,12),B (-1,2)代入y =kx +b 中得⎩⎪⎨⎪⎧-4k +b =12,-k +b =2,解得⎩⎨⎧k =12,b =52,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12x +52,把B (-1,2)代入y =mx中得m =-1×2=-2;(3)设P 点坐标为(t ,12t +52),∵△PCA 和△PDB 的面积相等,∴12×12×(t +4)=12×1×(2-12t -52),即得t =-52,∴P 点坐标为(-52,54).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所包含的信息.本题也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观察函数图象的能力.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1.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 的几何意义;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本节课主要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突破口.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提升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重点)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和小华相约早晨一起骑自行车从A 镇出发前往相距20km 的B 镇游玩,在返回时,小明依旧以原来的速度骑自行车,小华则乘坐公交车返回A 镇.假设两人经过的路程一样,自行车和公交车的速度保持不变,且自行车速度小于公交车速度.你能找出两人返回时间与所乘交通工具速度间的关系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在路程问题中的应用王强家离工作单位的距离为3600米,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时的速度为v 米/分,所需时间为t 分钟.(1)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若王强到单位用15分钟,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如果王强骑车的速度最快为300米/分,那他至少需要几分钟到达单位?解析:(1)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即可写出函数的关系式;(2)把t =15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得速度;(3)把v =300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时间.解:(1)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由题意可得v =3600t; (2)把t =15代入函数解析式,得v =360015=240.故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240米/分; (3)把v =30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3600t=300,解得t =12.故他至少需要12分钟到达单位. 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在某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某工程队接受一项开挖水渠的工程,所需天数y (天)与每天完成的工程量x (m/天)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1)请根据题意,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若该工程队有2台挖掘机,每台挖掘机每天能够开挖水渠15米,问该工程队需用多少天才能完成此项任务?(3)如果为了防汛工作的紧急需要,必须在一个月内(按30天计算)完成任务,那么每天至少要完成多少米?解析:(1)将点(24,50)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用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即可得到工作量,然后除以工作效率即可得到工作时间;(3)工作量除以工作时间即可得到工作效率.解:(1)设y =k x .∵点(24,50)在其图象上,∴k =24×50=1200,所求函数表达式为y =1200x; (2)由图象可知共需开挖水渠24×50=1200(m),2台挖掘机需要工作1200÷(2×15)=40(天);(3)1200÷30=40(m),故每天至少要完成40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4题【类型三】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利润问题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销售中发现此商品的日售价x (元)与销售量y (张)之间有如下关系:(1)猜测并确定y 与x (2)当日销售单价为10元时,贺卡的日销售量是多少张?(3)设此卡的利润为W 元,试求出W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部门规定此卡的销售单价不能超过10元,试求出当日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析:(1)要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x 与y 的乘积是相同的,都是60,所以可知y 与x 成反比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代入x =10求得y 的值即可;(3)首先要知道纯利润=(日销售单价x -2)×日销售数量y ,这样就可以确定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销售单价最高不超过10元,就可以求出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时的日销售单价x .解:(1)从表中数据可知y 与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设y =k x(k 为常数,k ≠0),把点(3,20)代入得k =60,∴y =60x; (2)当x =10时,y =6010=6,∴日销售单价为10元时,贺卡的日销售量是6张; (3)∵W =(x -2)y =60-120x ,又∵x ≤10,∴当x =10时,W 取最大值,W 最大=60-12010=48(元).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及求最大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类型四】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制作某种食品的同时需将原材料加热,设该材料温度为y ℃,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 分钟.据了解,该材料在加热过程中温度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已知该材料在加热前的温度为4℃,加热一段时间使材料温度达到28℃时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材料温度逐渐下降,这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已知第12分钟时,材料温度是14℃.(1)分别求出该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过程中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 的取值范围);(2)根据该食品制作要求,在材料温度不低于12℃的这段时间内,需要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那么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的时间为多少分钟?解析:(1)首先根据题意,材料加热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将题中数据代入可求得两个函数的关系式;(2)把y =12代入y =4x +4得x =2,代入y =168x得x =14,则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所用的时间为14-2=12(分钟).解:(1)设加热停止后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k 1x ,∵y =k 1x过(12,14),得k 1=12×14=168,则y =168x ;当y =28时,28=168x,解得x =6.设加热过程中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 =k 2x +b ,由图象知y =k 2x +b 过点(0,4)与(6,28),∴⎩⎪⎨⎪⎧b =4,6k 2+b =28,解得⎩⎪⎨⎪⎧k 2=4,b =4,∴y =⎩⎪⎨⎪⎧4+4x (0≤x ≤6),168x(x >6); (2)当y =12时,y =4x +4,解得x =2.由y =168x,解得x =14,所以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所用的时间为14-2=12(分钟).方法总结: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三、板书设计1.反比例函数在路程问题中的应用;2.反比例函数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利润问题;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使学生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第2课时 其他学科中的反比例函数1.能够从物理等其他学科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2.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等其他学科的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任务.问题思考:(1)请你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 (m 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Pa)将如何变化?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与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综合已知某电路的电压U (V),电流I (A)和电阻R (Ω)三者之间有关系式为U =IR ,且电路的电压U 恒为6V.(1)求出电流I 关于电阻R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接入该电路的电阻为25Ω,则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3)如图,怎样调整电阻箱R 的阻值,可以使电路中的电流I 增大?若电流I =0.4A ,求电阻R 的值.解析:(1)根据电流I (A)是电阻R (Ω)的反比例函数,设出I =U R(R ≠0)后把U =6V 代入求得表达式即可;(2)将R =25Ω代入上题求得的函数关系式即可得电流的值;(3)根据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确定答案,然后代入0.4A 求得R 的值即可.解:(1)∵某电路的电压U (V),电流I (A)和电阻R (Ω)三者之间有关系式U =IR ,∴I =U R,代入U =6V 得I =6R ,∴电流I 关于电阻R 的函数表达式是I =6R; (2)∵当R =25Ω时,I =625=0.24A ,∴电路的电阻为25Ω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4A ; (3)∵I =6R,∴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函数关系,∴要使电路中的电流I 增大可以减小电阻.当I =0.4A 时,0.4=6R,解得R =15Ω. 方法总结:明确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气体压强的综合某容器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容器内气体的气压p (kPa)是气体体积V (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当容器内的气体体积是0.6m 3时,此时容器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3)当容器内的气压大于240kPa 时,容器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容器内气体体积应不小于多少m 3?解析:(1)设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根据图象给出的点确定关系式;(2)把V =0.6m 3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出p 的值即可;(3)因为当容器内的气压大于240kPa 时,容器将爆炸,可列出不等式求解.解:(1)设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p =k V .根据图象可知其经过点(2,60),得60=k 2,解得k =120.则p =120V; (2)当V =0.6m 3时,p =1200.6=200(kPa); (3)当p ≤240kPa 时,得120V ≤240,解得V ≥12.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容器的体积应不小于12m 3. 方法总结: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定函数关系式以及知道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或知道函数值的范围求自变量的范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5题【类型三】 反比例函数与杠杆知识的综合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小明利用此原理,要制作一个杠杆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N 和0.5m.(1)动力F 与动力臂l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 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 不超过(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解析:(1)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得出F 与l 的函数关系式,将l =1.5m 代入可求出F ;(2)根据(1)的答案,可得F ≤200,解出l 的最小值,即可得出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Fl =1200×0.5=600N ·m ,则F =600l .当l =1.5m 时,F =6001.5=400N ; (2)由题意得,F =600l≤200,解得l ≥3m ,故至少要加长1.5m. 方法总结:明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类型四】 反比例函数与功率知识的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定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理解反比例与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什么是函数?2.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它们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新知探究】(一)观察分析,引入新知。
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动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①平均速度v 与时间t 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②这三者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③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谁变化了谁也跟着变化?④你能写出列车的平均速度v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他们的函数关系式,并思考它们的关系式具有什么特点?(1)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2)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①在这两个问题中,变量是什么?常量是什么?②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式?请写出它们的关系式。
③以上三个问题中的解析式都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t v 1463= xy 1000= n S 41068.1⨯= (二)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x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 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 xk y = (k 为常数,k ≠0) ② 1-=kx y (k 为常数,k ≠0)③ k xy = (k 为常数,k ≠0)(三)辨析概念,灵活运用。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第1页至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又叫做正比例函数.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问题1:(1)京沪线铁路全长1 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问题th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m 2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m 随宽x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九年级 ()班 课题 26.1 反比例函数 课型 新授教 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来源:]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过程 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情感态度 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逐步感受数学内容的系统性;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法学案导学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多 媒 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2: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 .4.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般的,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y 是函数学.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的一切实数.5.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6.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求当x=4时,y 的值.7.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x 与z 之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8.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x=1时,y=2,那么当x=0时,y 的值是 二、 合作、交流、展示:1.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y=xk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1-=kx y 2.例题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2)x y 2-= (3)xy =21 (4)25+=x y(5)x y 23-= (6)31+=xy (7)y =x -4 例题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例题3(拓展提升).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三、巩固与应用:()()()().518;57;76;3652x y x y xy x y ==-=+-=()()()().24;23;4.02;51====xy x y x y x y1已知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已知y=y1-y2,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当x=1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下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教学辅助:多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景探究问题情境1: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vt)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备注]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m(m为一个定值),则x与y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备注](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关系式s=vt,指导学生用这个关系式的变式来完成问题(1).(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运用(1)中的关系式填表,并观察变化的趋势,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3)结合函数的概念,特别强调唯一性,引导讨论问题(3).情境3: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2)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问题:(1)这些函数关系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2)它们有一些什么特征?(3)你能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备注]这个情境先引导学生审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之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进行类比,找出不同点,进而发现特征为:(1)自变量x位于分母,且其次数是1.(2)常量k≠0.(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非零实数.并引导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使学生对知识认知有系统性、完整性,并在概念揭示后强调反比例函数也可表示为y=kx-1(k为常数,k≠0)的形式,并结合旧知验证其正确性.二、例题教学练习:1: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1)y=x15;(2)y=2x-1;(3)y=-3x;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本质,提高辨别的能力.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练习:2:在函数y=2x-1,y=2x+1,y=x-1,y=12x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有个.[备注]这个练习也是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概念入手,着重从形式上进行比较,识别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如y=kx-1的形式. 还有y=2x-1通分为y=2-xx,y、x都是变量,分子不是常量,故不是反比例函数,但变为y+1=2x可说成(y+1)与x成反比例.练习3:若y与x成反比例,且x=-3时,y=7,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说明]这个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回顾以前求一次函数关系式时所用的方法,初步感知用“待定系数法”来求比例系数,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方法,即只需已知一组对应值即可求比例系数.例题:第5页例1三、拓展练习1、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如果是,指出比例系数k的值.(1)底边为5cm的三角形的面积y(cm2)随底边上的高x(cm)的变化而变化;(2)某村有耕地面积200ha,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ha)随人口数量x(人)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N/m2)随该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m2)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函数y=(m+1)x22 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备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列出函数关系式,并检验是否是反比例函数,指出比例系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困惑?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板书设计:概念:例1解:练习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有关概念都很好的落实,亮点在于练习设计有梯度,学生认识清楚。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研究函数有了一定的方法;即画出图像并根据图像研究其性质【学思指导】教法:讲授法、对比法学法:类比法、数形结合法学科素养: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课前预习】1.若y=(21)(1)n nx-+是反比例函数,则n必须满足条件 n≠12或n≠-1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列表、描点、连线.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1-2x.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课堂引讨——【展示互动】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y=k 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解:列表思考:取什么值更易描出来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y=6x-1 -1.5 -2 -6 3 1y=-6x1 1.23 6 -1.5(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做一做把y=6x和y=-6x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的共同特征:(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此外,y=6x的图象和y=-6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3x和y=-3x的图象.交流两个函数图象都用描点法画出?【分析】由y=6x和y=-6x的图象及y=3x和y=-3x的图象知道,(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和不同点?(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猜想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归纳】(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并研究: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其增减性精编精练例题指出当k>0时,下列图象中哪些可能是y=kx与y=kx(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分析】对于y=kx来说,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对于y=kx来说,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应选B.备选例题1.请你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使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2.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式可能是(• )A.y=x B.y=1xC.y=x2 D.y=1||x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能解决具体问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6-1-1 《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6-1-1 《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页的《反比例函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思维。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软件。
3.准备练习题和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符合反比例关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反比例关系。
然后,教师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1.具有 的形式,其中 为常数,且 .
2.一般地,如果变量y和x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 (k是常数,且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1. ;理由:右边是个分式,
是分式的分母,分母不能为0.
2.不会,因为 .
3. 或
4. 是个定值,其值为 .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长方形的两边分别是x,y其面积为36则y=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以vkm/h速度航行th的路程为100 km,v是t的函数,则____________.
3.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
【活动2】观察发现,猜想归纳
观察反比例解析式,发现其模型特点,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活动3】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其基本模型的变形、自变量的取值问题,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活动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但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升.
【活动5】类比学习,学练结合
利用所学知识(待定系数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方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从中感受到待定系数法的通用性,进一步领悟类比思想.
【活动6】反思总结,课外作业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A)
(B)
(C)
(D)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的情况?”(如:汽车以固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举例:
-难点一:在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x轴和y轴没有截距,需详细解释k值对图像的影响;
-难点二:在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学生可能对渐近线的概念模糊,需通过图像和实例明确渐近线的作用;
-难点三:针对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需教授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关键信息,建立函数模型。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函数表达式的理解与应用:重点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y=k/x(k≠0),使学生对函数表达式有清晰的认识,并能熟练运用;
-图像与性质的记忆与运用:强调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双曲线,熟悉其对称性、渐近线、单调性等性质,并能应用于解题;
-实际应用问题求解:结合实际情境,教授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求解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图像交点、单调区间等问题。
2016-2017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4.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6.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3.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反比例函数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初中学生必需体会和掌握的三种函数基本形式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以及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函数,作为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日常生活、物理化学学科学习等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内容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重点内容是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画特殊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某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安排,力图加强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本章内容,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整体把握函数的性质,而解析式是对函数性质的无限“解读”,但抽象不直观,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函数的性质.本章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以及函数图象的间断及渐近性特点.根据学生特点,以前面学过的函数为基础,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本章内容,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重点】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用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能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其他函数结合的问题.初中阶段从量变的角度研究函数,把函数定义为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这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一方面要以前面所学的函数概念及相关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对函数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相关内容,类比前边所学函数的内容结构和思路,为全章的学习做好铺垫,尽量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教学中,要重视反比例函数与已学函数,特别是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教学时应引导从以下方面对比思考: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的异同、常数k对函数图象的分布、增减性、变化趋势等性质的影响、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的异同.同时要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渗透数学重要思想与方法成为本章的主要线索,类比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及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整章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每课时都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26.1反比例函数1.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2.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初步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3.经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通过图象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和性质.3.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综合问题.26.1.1反比例函数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2.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3.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1.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发展学生合理的猜想、推理能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经历探索和表示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反比例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7.【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1~3.导入一:【课件1】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有慢.(1)如果速度v一定,那么路程s与时间t是什么关系?(s=vt,是正比例函数)(2)如果时间t一定,那么路程s与速度v又是什么关系呢?(s=vt,是正比例函数)(3)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和时间t又是什么关系呢?【思考】以上关系是函数吗?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前边学过的函数?【导入语】问题(1)(2)中的函数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3)中的函数不是前边学过的函数,这类函数就是本章要研究的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新的函数关系,唤起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二:【课件2】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当R越来越大时,(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做铺垫.同时,这个事例的引入也有助于学生从学科综合的角度进行学习.导入三:【复习提问】(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课件3】出示以往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自然地构建出新知识.回忆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思路,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章的反比例函数,初步了解本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1.感知反比例函数【出示课件4】(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三个事例思考:(1)每个事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2)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怎样变化?(3)有几个值与变化的量相对应?这种变化说明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4)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果是函数关系,其解析式是什么?(5)所列出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并且这种函数的解析式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做知识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实现了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目的.【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确定三个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并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参考答案】(1)v=(2)y=(3)S=.(1)这三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吗?(2)这三个函数与前边学过的函数有什么不同?你能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3)通过观察,你能归纳出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吗?(4)你能给这类函数下一个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逐一回答所提问题,教师适时启发,共同归纳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比;给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等号右面是整式还是分式;三个函数关系式中的k值有什么特点.【总结(出示课件5)】一般地,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思考:(1)你身边哪些量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函数关系?(2)在反比例函数y=中,k,x,y可以取任意实数吗?(3)反比例函数y=中,自变量x的指数是1吗?为什么?(4)反比例函数除了这种分式的形式外,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时教师及时点评和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有关特点:反比例函数y=等号右边是分式形式.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0,自变量x≠0,函数值y≠0.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y=,xy=k,y=kx-1.[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依据老师设计的问题串,类比已学函数,抽象出函数的本质特征,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特征,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思路二1.认识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出示课件6】下列五个事例:(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与宽x(单位:m)有何关系?(2)物理学中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R与I有何关系?当R=10 Ω时,I与U有何关系?(3)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何关系?(4)用10 m长的篱笆围成矩形的小花园.①如果花园的长为y m,宽为x m,那么y与x有何关系?②如果花园的长为x m,面积为y m2,那么y与x又有何关系?(5)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与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五个事例思考:(1)每个事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2)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怎样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果是函数关系,其解析式是什么?(4)所列出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问题情景既有教材“思考”栏目的问题,又有新增设的跨学科的物理问题,这些事例都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两个变量,确定函数解析式.使已学函数和要研究的新函数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为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辨析反比例函数做好准备.【总结】经过学生交流研讨,确认五个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并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1)y=. (2)R=;I=. (3)v=. (4)①y=5-x. ②y=5x-x2. (5)S=.【出示课件7】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哪些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问题2】哪些函数与问题1中的函数不同?能给这类函数下定义吗?【问题3】你能尝试写出类似问题1中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吗?【问题4】上述函数中的常数k分别是多少?【问题提示】上述情景中给出七个函数,其中第一、二、三、四个及第七个函数不是以往学习过的函数.通常情况下,我们用y表示函数,用k表示常量,用x表示自变量.这几个特殊的函数学生可以初步总结为y=.(2)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问题1】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y=的等号右边是什么式子?(提示:分式,其他的函数都是单项式或多项式)【问题2】反比例函数y=的比例系数k、自变量x取值有什么要求?(提示:都是不能为0的实数)【问题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还可以写成其他形式吗?(提示: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自变量x的指数为-1)[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三个问题,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否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否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取值有所不同),是否掌握判断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反比例函数概念及模型的建立也就会水到渠成.下列函数:(1)y=;(2)y=;(3)y=;(4)y=;(5)xy=2;(6)y=.其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填序号),它们的比例系数分别是.〔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概念进行判断,易得(1),(2),(4),(5)是反比例函数,其中k 分别为5,0.4,,2.〔答案〕(1)(2)(4)(5)5,0.4,,2若y=(a-2)x|a|-3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答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强调易错点.〔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概念可得,反比例函数满足两个条件:(1)常数k≠0;(2)自变量x的指数为-1.由题意可得|a|-3=-1,且a-2≠0,解得a=-2.故填-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及特点,特别是忽略考虑k≠0这一易错点.(教材例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复习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过程,学生之间互相纠正错误答案,教师点评,并归纳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解析〕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求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设出函数解析式,将一对x,y的值代入,求出待定系数k.解:(1)设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因为当x=2时,y=6,所以有6=.解得k=12.因此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2)把x=4代入y=,得:y==3.[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待定系数法,再次用这一方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并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所以代入一组值即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同时让学生体会建模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知识拓展](1)反比例函数y=(k≠0)等号右边分式的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如y=,y=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y=中,y就不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可以写成xy=k(k≠0),y=kx-1(k≠0)的形式.1.反比例函数定义:形如y=(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满足的条件:(1)函数右边是分式形式;(2)自变量的指数是-1;(3)比例系数不为0.3.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y=(k≠0);xy=k(k≠0);y=kx-1(k≠0).4.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0.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y=2x+1B.y=0.75xC.y=D.xy=1解析:A中函数是一次函数;B中函数是正比例函数;C中函数右边分母不是x的单项式,所以A,B,C都不是反比例函数,只有D符合反比例函数定义.故选D.2.反比例函数y=(m+1)x-1中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全体实数解析:在反比例函数y=kx-1中,比例系数k≠0,所以m+1≠0,所以m≠-1.故选B.3.若函数y=x2m-1为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定义可得2m-1=-1,解得m=0.故填0.4.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 m3,6 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1)蓄水池的容积为;(2)若每小时排水用Q(m3)表示,则排水时间t(h)与Q(m3)的函数解析式为.解析: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为: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排水时间=总排水量,所以蓄水池的容积为8×6=48(m3),故Qt=48,即t=.答案:(1)48 m3(2)t=5.已知y与3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写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时,求y的值;(3)当y=时,求x的值.解:(1)设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把x=1,y=代入,得=,所以k=2,所以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2)当x=时,y=2.(3) 当y=时,=,解得x=.26.1.1反比例函数思路一1.感知反比例函数23.例题讲解例1例2例3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页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3页练习第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函数中,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y=-B.y=C.y=D.3xy=22.下列反比例函数中,当x=2时,y的值为-3的是()A.y=B.y=-C.y=-D.y=-3.若y=(a+1)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A.1B.-1C.±1D.任意实数4.若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0,则这个矩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是()A.正比例函数关系B.反比例函数关系C.一次函数关系D.不能确定5.下列函数:①y=2x-1;②y=-;③y=x2+8x-2;④y=;⑤y=;⑥y=.其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有(填序号).6.若反比例函数y=,当x=-1时,y=2,则k的值是.7.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那么当x=4时,y=.8.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解析式是(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9.分别写出下列函数的解析式,指出是哪种函数,并确定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在路程为60 km的运动中,速度v(单位:km/h)关于运动时间t(单位:h)的函数关系式;(2)某校要在校园中开辟出一块面积为84 m2的矩形土地做花圃,这个花圃的长y(单位:m)关于宽x(单位:m)的函数关系式;(3)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总量为106米3,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该项工程运送土石的任务,运输公司的平均工作量V(单位:米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要的时间t(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0.已知y与x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请完成下表:(2)求当x=-10时函数y(3)求当y=6时自变量x的值.【能力提升】11.将x=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1,又将x=y1+1代入原反比例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2,再将x=y2+1代入原反比例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3,…,如此继续下去,则y2014=.12.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 cm3,它的长是y cm,宽是5 cm,高是x 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解析式;(不用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2)当x=3时,求y的值.【拓展探究】13.已知y=y1+y2,y1与x2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3;当x=-1时,y=1.求当x=时y的值.【答案与解析】1.C(解析:A,B,D符合反比例函数定义,C函数中的分母不是关于x的单项式,所以不是反比例函数.故选C.)2.B(解析:把x=2分别代入各选项求出y的值,只有B中y的值为-3.故选B.)3.A(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a2-2=-1,且a+1≠0,解得a2=1,a≠-1,∴a=1.故选A.)4.B(解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为:长×宽=矩形面积,所以长×宽=10,即长等于10除以宽,所以长与宽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故选B.)5.②⑤(解析:①是一次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数;③y=x2+8x-2是二次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数;④的分母中x的指数是3,不是反比例函数;⑥y=中,a≠0时,是反比例函数,没有此条件则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只有②⑤符合反比例函数定义.故填②⑤.)6.-2(解析:把x=-1,y=2代入可得k=(-1)×2=-2.故填-2.)7.6(解析:设y=,把x=3,y=8代入,得k=24,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把x=4代入得y=6.故填6.)8.y=(解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y=60,化简得y=.故填y=.)9.解:(1)v=,是反比例函数,t>0. (2)y=,是反比例函数,x>0. (3)V=,是反比例函数,t>0.10.解:(1)-1-33 1 (2)当x=-10时,y=-. (3)当y=6时,6=,解得x=.11.-(解析:把x=代入得y1=-,则x2=-+1=-,所以y2=2,则x3=2+1=3,所以y3=-,则x4=-+1=,所以y4=-.….观察y1=y4 ,所以三组一循环出现,2014除3余1,所以y2014=y1= -.)12.解:(1)y=. (2)当x=3时,y=.13.解:设y1=k1x2,y2=,则y=y1+y2=k1x2+.把x=1,y=3;x=-1,y=1代入得解得所以y=2x2+.当x=时,y=2×+2=.本课时精心设计了课程导入环节,顺利地把学生带入课时学习的情景之中,为学好本课时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不是把概念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区别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既巩固了先前的知识,又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依托教材的素材对教材进行了开发,依据教材的情景,设计了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精心设置了教材例题之外的例题,更好地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在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函数知识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部分同学还没有很好地回忆和总结先前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解知识存在衔接的困难.在讨论问题组的时候,让学生自我学习和交流做得不够深入,老师过早地把问题结论提示给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在习题处理环节上,第一个例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去完成.因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需要联系以往的函数知识,教师应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降低补充的两个例题的综合程度,把处理的重点放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而不是强调对知识的综合练习.在明确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之后,建议学生利用函数解析式把不同的函数特点进行对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练习(教材第3页)1.(1)t=(2)h=(3)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4.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6.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3.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反比例函数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初中学生必需体会和掌握的三种函数基本形式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以及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函数,作为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日常生活、物理化学学科学习等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内容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重点内容是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画特殊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某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安排,力图加强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本章内容,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整体把握函数的性质,而解析式是对函数性质的无限“解读”,但抽象不直观,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函数的性质.本章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以及函数图象的间断及渐近性特点.根据学生特点,以前面学过的函数为基础,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本章内容,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重点】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用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能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其他函数结合的问题.初中阶段从量变的角度研究函数,把函数定义为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这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一方面要以前面所学的函数概念及相关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对函数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相关内容,类比前边所学函数的内容结构和思路,为全章的学习做好铺垫,尽量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教学中,要重视反比例函数与已学函数,特别是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教学时应引导从以下方面对比思考: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的异同、常数k对函数图象的分布、增减性、变化趋势等性质的影响、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的异同.同时要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渗透数学重要思想与方法成为本章的主要线索,类比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及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整章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每课时都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26.1 反比例函数3课时26.1.1 反比例函数(1课时)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课时)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时单元概括整合 1课时26.1反比例函数1.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2.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初步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3.经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通过图象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和性质.3.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综合问题.26.1.1反比例函数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2.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3.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1.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发展学生合理的猜想、推理能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经历探索和表示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反比例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7.【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1~3.导入一:【课件1】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有慢.(1)如果速度v一定,那么路程s与时间t是什么关系?(s=vt,是正比例函数)(2)如果时间t一定,那么路程s与速度v又是什么关系呢?(s=vt,是正比例函数)(3)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和时间t又是什么关系呢?【思考】以上关系是函数吗?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前边学过的函数?【导入语】问题(1)(2)中的函数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3)中的函数不是前边学过的函数,这类函数就是本章要研究的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新的函数关系,唤起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二:【课件2】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Ω20 40 60 80 100I/A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做铺垫.同时,这个事例的引入也有助于学生从学科综合的角度进行学习.导入三:【复习提问】(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课件3】出示以往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自然地构建出新知识.回忆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思路,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章的反比例函数,初步了解本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模型,我们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将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一种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思路一1.感知反比例函数【出示课件4】(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3104 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三个事例思考:(1)每个事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2)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怎样变化?(3)有几个值与变化的量相对应?这种变化说明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4)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果是函数关系,其解析式是什么?(5)所列出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并且这种函数的解析式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做知识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实现了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目的.【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确定三个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并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