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ppt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54页PPT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ppt 人教课标版
古义:迎向前去
(23)人事不可量 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
古义:人世间的事情
(24)叶叶相交通 今义: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互相穿插着
(25)同心而离居 今义: 齐心 古义:感情深厚
(2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今义: 几何学 古义:多少
(2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今义:回家的念头
古义:人心归服
(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
不期而遇
(约定)
良马期乎千里Βιβλιοθήκη (期望)(14)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思想情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15)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旁边)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序,按照次序)
(1)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四马拉一车)
(2)修
退将复修吾初服
(整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寿命长)
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3)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率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
(28)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它旁边,是两个词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29)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自然界万物
(3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31)所以游目骋怀
文言文必修2梳理-PPT精选文档
文言文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 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 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 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可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 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 “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 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 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 (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 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 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 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 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7)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 而实疏之。 (8)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 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 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 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0) 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 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 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 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 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 夏雨雨人。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 (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 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 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 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 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7)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 而实疏之。 (8)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 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 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 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0) 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 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 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 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 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 夏雨雨人。
高考语文教材梳理文言文总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可用于“责任”“爱国”“发愤”等话 题、材料或命题作文的写作中。写议论文,可以把苏洵的赤子之心 作论据;写散文,可以再现苏洵写作《六国论》的心路历程,可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抒真情,写实感。
2.风流多才的杜牧 杜牧乃晚唐之著名作家,以诗称于世,与同时代李商隐齐名。 亦善文,在骈文重新盛行之晚唐,坚持古文创作而颇有成就者,唯 杜牧、孙樵而已。 杜牧承其祖杜佑作《通典》之家学传统,喜谈政论兵,尝作 《罪言》、《守论》、《战论》,又尝注《孙子》。具经世致用之 忱之才,惜身处衰世,襟抱难开,非唯寄情风流、深情诗酒者矣。
六、名句默写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 后人也。 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谈笑 间、________。 5.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
迈入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量明显增加,各类语文考试,课外文 言文的考查总免不了。起初我沿用初中学习古文的方法,但事实证 明这行不通,我问自己,难道“之乎者也”还有什么掌握窍门?当 我读到茅盾的《论入迷》一文,启发很大,“走入作品中,与塑造 的人物一同哭笑”,终于,我明白了:要真正学会“之乎者也”, 就应让自己的心进入那一篇篇古文中,把自己当成作者,将他们的 遭遇潜移到自己身上。我试着这样去做,成功了。当我读王勃的 《滕王阁序》时,除了领略它那华丽词藻,我更注重那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怀才不遇但却不甘沉沦的情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吗?
曾几何时,每当我看到“之乎者也”就心烦意乱,“如此深奥 的古文字怎如现代汉语明白?”我常常这样埋怨。三年前,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我带到 了古汉语世界的门前,可我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老师告诉我首 先是多读多背,培养语感,积累文言实词用法。经过努力,我在第 一次古文听写中取得了好成绩,我自信地笑了,满足于死记硬背取 得的成果。而后近三年的文言文学习,我都如此,陈规不变。《宋 定伯捉鬼》《桃花源记》《愚公移山》《捕蛇者说》等,在我的背 记中隐现,在记忆中打下烙印,中考时考查课内文言文,我顺利过 关。
2.风流多才的杜牧 杜牧乃晚唐之著名作家,以诗称于世,与同时代李商隐齐名。 亦善文,在骈文重新盛行之晚唐,坚持古文创作而颇有成就者,唯 杜牧、孙樵而已。 杜牧承其祖杜佑作《通典》之家学传统,喜谈政论兵,尝作 《罪言》、《守论》、《战论》,又尝注《孙子》。具经世致用之 忱之才,惜身处衰世,襟抱难开,非唯寄情风流、深情诗酒者矣。
六、名句默写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 后人也。 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谈笑 间、________。 5.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
迈入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量明显增加,各类语文考试,课外文 言文的考查总免不了。起初我沿用初中学习古文的方法,但事实证 明这行不通,我问自己,难道“之乎者也”还有什么掌握窍门?当 我读到茅盾的《论入迷》一文,启发很大,“走入作品中,与塑造 的人物一同哭笑”,终于,我明白了:要真正学会“之乎者也”, 就应让自己的心进入那一篇篇古文中,把自己当成作者,将他们的 遭遇潜移到自己身上。我试着这样去做,成功了。当我读王勃的 《滕王阁序》时,除了领略它那华丽词藻,我更注重那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怀才不遇但却不甘沉沦的情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吗?
曾几何时,每当我看到“之乎者也”就心烦意乱,“如此深奥 的古文字怎如现代汉语明白?”我常常这样埋怨。三年前,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我带到 了古汉语世界的门前,可我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老师告诉我首 先是多读多背,培养语感,积累文言实词用法。经过努力,我在第 一次古文听写中取得了好成绩,我自信地笑了,满足于死记硬背取 得的成果。而后近三年的文言文学习,我都如此,陈规不变。《宋 定伯捉鬼》《桃花源记》《愚公移山》《捕蛇者说》等,在我的背 记中隐现,在记忆中打下烙印,中考时考查课内文言文,我顺利过 关。
文言文必修2知识梳理课件
5.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一_俯__一_仰__之_间__,_表__示_时__间_短__暂__。今义:低头抬头。
文言句式
1.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 译文:______死__生__是_大__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应为“大宇宙”“盛品类”) 译文:___抬__头__观__望_寥__廓__的_宇__宙__,_低__头__看__地_上__繁__多_的__万__物__。____ 3.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译文:___会__集__在__会__稽__山__阴__的__兰__亭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其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应为“于所遇欣” ) 译文:___当__他__们__对__所__接__触__的__事__物__感__到__高__兴__。___________
这启示我们从多角度看问题而非把问题绝对化,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中也 应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 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我们要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和克服它们。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作文链接
【课本素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适用话题】自然、永恒、变与不变
作文链接
【素材运用】
流水像这样不断地流淌,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 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从认识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 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 明月、天地呢?
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ppt 人教课标版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 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 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 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A项是对的。 该题错项为B项,元曲的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8)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 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 比喻、大量的神话传 说和丰富的想象,形 成绚丽的文采和宏伟 的结构,表现出积极 的浪漫主义精神,对 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思路结构:
(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固前圣之所厚”: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 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 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 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 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 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 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 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名题讲析】
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 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A项是对的。 该题错项为B项,元曲的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8)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 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 比喻、大量的神话传 说和丰富的想象,形 成绚丽的文采和宏伟 的结构,表现出积极 的浪漫主义精神,对 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思路结构:
(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固前圣之所厚”: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 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 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 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 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 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 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 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名题讲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必修二
[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
考点“知晤”识面巩对固面
“嘱”劝人饮酒
·一、·理解常见文“言凭”实乘词在文中的含义
“甫”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
1.写出下列· 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旁边
((23))足信以可极乐视也·听:实之在娱·:乐趣
( (1156))以火故尚其足后以名明·之也曰:·形“容褒词禅用”作:动名词词,用照作明动。词,命名。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
(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19)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 “相与”“诸”“因”为关键词。 答案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 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 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 放纵地生活。
1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不能喻之于怀。
解析 “一契”“临”“喻”为关键词。 答案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 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 地说明。
“之大”“之盛”,定语后置句 (3)当其欣于所遇:“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 (4)不能喻之于怀:“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
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⑥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而今安
[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
考点“知晤”识面巩对固面
“嘱”劝人饮酒
·一、·理解常见文“言凭”实乘词在文中的含义
“甫”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
1.写出下列· 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旁边
((23))足信以可极乐视也·听:实之在娱·:乐趣
( (1156))以火故尚其足后以名明·之也曰:·形“容褒词禅用”作:动名词词,用照作明动。词,命名。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
(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19)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 “相与”“诸”“因”为关键词。 答案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 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 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 放纵地生活。
1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不能喻之于怀。
解析 “一契”“临”“喻”为关键词。 答案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 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 地说明。
“之大”“之盛”,定语后置句 (3)当其欣于所遇:“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 (4)不能喻之于怀:“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
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⑥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而今安
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PPT文档共58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பைடு நூலகம்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梳理——文言文ppt
鼎城三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相:
①相见常日稀
(互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
②儿已薄禄相
③誓天不相负
(相貌,名词)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
可不译出)
④及时相遣归
(同上,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鼎城三中
8.遣: ①为仲卿母所遣 (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动词) ②县令遣媒来 (派,动词) ③十七遣汝嫁 (送,动词)
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
恋与追求。他对君国的忠诚哀怨眷恋之情,用
爱情来比喻,用爱情心理来刻画,就更为曲折
尽致,深微动人。
鼎城三中
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
屈原的“美政”理想,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 壁的根本原因。主张“举贤授能” ,限制了旧贵 族对权位的垄断;主张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 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 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 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 的主张,疏远了他。
必修二教材梳理
文言文
鼎城三中
第二单元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我愆期 “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 “于”通“吁”,表叹息。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鼎城三中
5.岁亦暮止 “莫”通“暮”,年末。
6.玁狁孔棘 “棘”通“急”,紧急。 7.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8.偭(miǎn)规矩而改错 “ 错”通“措”,措施。 9.忳(tú n)郁邑余侘(chà )傺(chì )兮 “邑”通“悒”,忧愁苦闷。
7.相:
①相见常日稀
(互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
②儿已薄禄相
③誓天不相负
(相貌,名词)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
可不译出)
④及时相遣归
(同上,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鼎城三中
8.遣: ①为仲卿母所遣 (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动词) ②县令遣媒来 (派,动词) ③十七遣汝嫁 (送,动词)
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
恋与追求。他对君国的忠诚哀怨眷恋之情,用
爱情来比喻,用爱情心理来刻画,就更为曲折
尽致,深微动人。
鼎城三中
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
屈原的“美政”理想,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 壁的根本原因。主张“举贤授能” ,限制了旧贵 族对权位的垄断;主张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 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 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 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 的主张,疏远了他。
必修二教材梳理
文言文
鼎城三中
第二单元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我愆期 “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 “于”通“吁”,表叹息。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鼎城三中
5.岁亦暮止 “莫”通“暮”,年末。
6.玁狁孔棘 “棘”通“急”,紧急。 7.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8.偭(miǎn)规矩而改错 “ 错”通“措”,措施。 9.忳(tú n)郁邑余侘(chà )傺(chì )兮 “邑”通“悒”,忧愁苦闷。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31页PPT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总结PPT48页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8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总结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它旁边,是两个词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29)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自然界万物
(3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31)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用来…..的
(32)白露横江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四马拉一车)
(2)修
退将复修吾初服
(整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寿命长)
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3)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率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驻扎)
三、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16)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是)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这样) 吴广以为然 (正确) 有穴窈然 (……的样子)
(17)之
(18)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 良乃入,具告沛公
(连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齐兵乃出 (副词,才)
今义:使别人为难
古义:难做,难当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古义:愚拙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可爱
今义:训斥
古义:教养
今义:对犯错的人作出处罚决定
古义:处理
今义:方便
古义:吉利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21)卿可去成婚 今义:结婚 古义:订好婚期
(22)蹑履相逢迎 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将领)
三、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4)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说)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莁,体无咎言 (5)相
(助词,无实义) (预兆)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互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面相)
(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
不期而遇
(约定)
良马期乎千里
(期望)
(14)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思想情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15)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旁边)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序,按照次序)
(8)引
(宾语前置的标志)
引以为流觞曲水 (导引)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将军夜引弓 (拉开)
(判断动词“是”)
相如引车避匿 (退却)
觉今是而昨非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引用) (正确)
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率领)
三、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10)意 何意致不厚
(意料)
吾意久怀忿
(心意)
(16)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17)契阔谈讌
(“讌”通“宴”)
(18)悟言一室
(“悟”通“晤”)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20)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
古义:民
(2)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
古义:眼泪
(3)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1)自前世而固然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长余佩之陆离
(14)君家妇难为
(15)何乃太区区
(16)汝岂得自由
(17)可怜体无比 (18)本自无教训 (19)处分适兄意
(20)便利此月内
今义:前生
古义:古来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
古义:高耸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古义:修长的样子
古义:快乐
(4)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 古义:多
(5)薇亦作止
今义:停止
古义:句尾语气词
(6)狁也孔棘
今义:孔穴 古义:很
(7)怨灵修之浩荡兮 今义:水势大 古义:荒唐
(8)固时俗之工巧兮
今义:技艺巧妙 古义:善于取巧
(9)偭规矩而改错 今义:改正错误 古义:改变措施
(10)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经济情况不好 古义:走投无路
古义:迎向前去
(23)人事不可量 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
古义:人世间的事情
(24)叶叶相交通 今义: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互相穿插着
(25)同心而离居 今义: 齐心 古义:感情深厚
(2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今义: 几何学 古义:多少
(2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今义:回家的念头
古义:人心归服
夫孰异道而相安
(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
(观察)
(6)见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见面)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追 (被)
项伯即入见沛公
(拜见,谒见)
君既若见录
(我)
三、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7)遗
(9)是
小学而大遗 (遗漏,忽略) 是日也,天朗气清
始访其遗踪 (遗留)
(这,此)
采之欲遗谁 (赠送)
敢不唯命是听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3)凌万顷之茫然
Hale Waihona Puke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古义:旷远的样子
(3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今义:数字,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3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不同寻常
(3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义:指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 古义:泛指学习的人
三、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二)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
(“蚩”通“嗤”)
(2)匪来贸丝
(“匪”通“非”)
(3)于嗟女兮
(“于”通“吁”)
(4)犹可说也
(“说”通“脱”)
(5)隰则有泮
(“泮”通“畔”)
(6)彼尔维何
(“尔”通“薾”)
(7)狁孔棘
(“棘”通“急”)
(8)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处分适兄意
(主意)
(11)适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依照)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刚才)
(12)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相同,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一点,少量)
三、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13)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9)郁邑余侘傺兮 (“邑”通“悒”)
(10)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
(11)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
(12)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
(13)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14)槌床便大怒
(“槌”通“捶”)
(15)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