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
钢筋混凝土原理
钢筋混凝土原理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它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钢筋混凝土的原理是利用钢筋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形成一种具有较高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的复合材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原理及其相关内容。
1. 混凝土的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的主要成份是水泥胶凝体,它能够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化反应,形成坚固的胶凝体结构。
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耐火性能好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建造结构中常用的材料。
2. 钢筋的原理:钢筋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延性的金属材料。
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和碳,通过控制碳的含量和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钢筋。
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混凝土结构中的拉力,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钢筋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力学连接,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3. 钢筋混凝土的组成: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两部份组成。
混凝土作为主要的体积材料,能够承受压力和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钢筋作为主要的拉力材料,能够承受混凝土结构中的拉力。
混凝土和钢筋通过力学连接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复合材料。
4.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在工作状态下,混凝土承受压力,钢筋承受拉力。
当外部荷载作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时,混凝土会受到压力,而钢筋会受到拉力。
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钢筋的抗拉能力相互配合,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
5. 钢筋混凝土的优势:钢筋混凝土具有以下优势:- 高强度和刚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 耐久性好:混凝土能够有效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 施工方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相对简单,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
- 经济性:钢筋混凝土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易于加工和维修。
6.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造结构和工程中,如房屋、桥梁、水利工程、地下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的原理
钢筋混凝土的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
其原理是利用混凝土的压缩强度和钢筋的拉伸强度互补,在构件中承担不同的力学作用。
具体原理如下:
1. 混凝土的原理: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混合而成的胶凝材料。
当水泥与水反应生成水化硬化物时,会逐渐凝结成坚固的固体。
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压力,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
2. 钢筋的原理:
钢筋是由高强度的钢材制成的,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
在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主要用于承受拉力。
由于钢的抗拉强度远高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
3. 协同作用:
在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通过包覆钢筋,能够保护钢筋不受环境侵蚀和腐蚀,并且减少钢筋与外界的摩擦。
同时,钢筋通过将混凝土束缚在一起,使混凝土具有更大的抗拉能力。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协同作用关系,使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
因此,钢筋混凝土的原理就是通过将混凝土和钢筋进行组合,使其相互协同工作,
以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压力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提高构件的整体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
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
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将钢筋与混凝土相结合,形成一种强度较高的复合材料。
它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布置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原理,确定需要添加到混凝土中的钢筋种类、数量、直径、间距等参数,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2. 搅拌混凝土:将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搅拌,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
3. 浇筑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预定的模板中,并利用振动器等工具将其均匀振实,确保混凝土完全填满模板的每一个角落,排除空隙。
4. 嵌入钢筋:在混凝土未凝固前,将预先布置好的钢筋沉入混凝土中。
钢筋的嵌入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提高整体的抗弯承载能力。
5. 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环境,以促进其快速凝固和强度发展。
通常在凝固过程中需进行喷水、覆盖塑料薄膜等养护方式。
通过以上步骤,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实现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充分发挥了钢筋的抗拉强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形成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建筑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它由水泥、砂、石子和钢筋组成,通过混凝土的固化和钢筋的加固来承担结构的荷载。
本文将从混凝土和钢筋两个方面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二、混凝土的工作原理1.混凝土的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它能与砂、石子等骨料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从而使混凝土硬化成为坚固的材料。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它们能够填充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水是混凝土的溶液,它在混凝土中起到溶解水泥的作用。
2.混凝土的硬化过程混凝土的硬化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当水泥与水混合后,水泥中的化学成分开始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从而使混凝土逐渐硬化。
水泥水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硬化胶凝体,它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能够使混凝土硬化成为坚固的材料。
3.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它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混凝土的强度与其成分、配合比、水泥的品种和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
水泥的品种和养护条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养护条件好的混凝土强度比养护条件差的混凝土强度要高。
三、钢筋的工作原理1.钢筋的组成钢筋是由优质的碳素钢制成的,它具有优异的强度和韧性。
钢筋的直径一般在6-40mm之间,长度也有一定的规格。
钢筋是混凝土中的加强材料,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震能力。
2.钢筋的加工和安装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加工和安装过程中,需要先经过切割、弯曲等加工操作,然后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钢筋的安装位置、数量、直径和长度等都是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钢筋的安装要注意其与混凝土的贴合度和间距,以确保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性和力学性能。
3.钢筋的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二是增加混凝土的抗震能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而钢筋的抗拉强度很高,因此将钢筋加入混凝土中能够弥补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的缺陷,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材料,由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优点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被倒入模板中,经过振捣和养护后将形成坚固的块状结构。
混凝土具有耐压强度高、耐火性好的特点,能够承受大部分的压力和荷载。
钢筋则是用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材料。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加拉力的作用,使混凝土不易破坏。
通过钢筋的刚性和耐力,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拉力和弯曲力。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点。
混凝土承担了压力和荷载的作用,而钢筋则起到了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作用。
这种结合使得钢筋混凝土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和压力,更加稳定和耐久。
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各种建筑物和结构的需求。
同时,它还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和外部影响的侵蚀。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形成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它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 金属晶粒的变形和位移很大; 大大提高了钢材的强度; 极限延伸率有较大下降
(5-12)
5.5 徐变和松弛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6.1 粘结力的作用和组成
6.1.1作用和分类
根据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受力状态不同,粘结应力状态可分作 两类问题:
1、钢筋端部的锚固粘结 钢筋端头应力为零, 在经过不长的粘结距 离后,钢筋的应力能 达到其设计强度。故 钢筋的应力差大,粘 结应力值高,分布变 化大。若因锚固不足 而发生滑动,不仅强 度不能充分利用且将 导致构件开裂和承载 力下降,甚至提前失 效。这称为粘结破坏, 属严重的脆性破坏。
6.2.2
光圆钢筋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章节5.4.2至6.2.2)
主讲人: 土木建筑学院
5.4.2 冷拔
将钢筋强力拉过硬质合金的拔丝模,由于模子内径小于原钢筋的直径, 使钢筋在拉力和横向挤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缩小直径(面积),长度延长,总 体积略有损失。原钢材一般为直径6mm或8mm的盘条,每拔一次直径减少 0.5~2.0mm,经数次拉拔后成为直径3~5mm的钢丝,称作冷拔低碳钢丝。 冷拔低碳钢丝的应力-应变曲土发生收缩或者荷载和反力等对钢 筋的径向压力,以及二者间的摩擦系数等
机械咬合力:其极限值受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控制
其实,粘结力的三部分都与钢筋表面的粗糙程度和锈蚀程度密切 相关,在试验中很难单独测量或严格区分。
6.2 试验方法和粘结机理
6.2.1 试验方法
1、拉式试验
试件一般为棱柱形,钢筋埋设在其中心,水平方向浇注混凝土。试验时,一端 支承在带孔的垫板上,试验机夹持外露钢筋端施加压力,直至钢筋被拔出或者屈服。 上述试件的加载段混凝土受到局部挤压,与结构中钢筋端部附近的应力状态差 别大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后来改为试件加载端的局部钢筋与周围混凝土脱空的试件。
钢筋混凝土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工作原理蕴含着巧妙的科学和工程智慧。
要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首先得明白它的主要组成部分——钢筋和混凝土。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以及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
水泥在与水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硬化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骨料则在其中起到增强体积和稳定性的作用。
然而,混凝土虽然抗压能力出色,但它的抗拉性能却相对较弱。
这就引出了钢筋的重要作用。
钢筋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拉伸力时,钢筋能够承担并抵抗这部分拉力,从而弥补了混凝土的抗拉缺陷。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结构承受外部荷载时,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而钢筋则主要承担拉力。
这种分工合作使得钢筋混凝土能够承受复杂的荷载情况,例如建筑物的自重、人员和家具的重量、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等。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是实现协同工作的关键。
这种粘结力使得钢筋和混凝土在变形时能够共同行动,不会出现相对滑移。
为了增强这种粘结力,钢筋的表面通常会设计成带有肋纹的形状,这样可以增加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另外,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梁和柱等结构构件中,钢筋通常布置在受拉区域,以充分发挥其抗拉性能。
而在板中,钢筋则通常分布在上下两面,以增强板的抗弯能力。
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混凝土能够为钢筋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钢筋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如氧气、水分和化学物质等。
同时,良好的混凝土覆盖层厚度能够确保钢筋在结构的使用年限内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荷载的传递路径清晰,受力分布均匀,从而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的性能。
而高质量的施工则能够保证钢筋的正确布置、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建造一座桥梁时,桥墩和桥身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钢筋的原理
混凝土钢筋的原理混凝土钢筋是构成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以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钢筋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1. 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是一种人造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砂、石料和水。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但是在受到拉力时会出现裂缝和破坏。
这是因为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存在微小的空隙和缺陷,使其在受到外力时难以承受拉力。
因此,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和稳定性,需要添加一些材料来加固。
2. 钢筋的特性钢筋是一种强度高、耐腐蚀、耐久性好的金属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碳等元素,其中碳含量较高,可以增强钢筋的硬度和强度。
钢筋可以分为普通钢筋和高强度钢筋两种。
普通钢筋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满足大部分建筑结构的需要,而高强度钢筋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大型结构。
3. 钢筋混凝土的原理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将混凝土和钢筋结合在一起的建筑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使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外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拉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可以分布在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部位,如梁、柱、板等,以满足不同部位的承载需求。
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4.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浇筑和钢筋安装两个部分。
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成分和浇筑过程中的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钢筋安装时需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布置和固定,以确保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如搭建足够牢固的脚手架、佩戴防护用品等。
总之,混凝土钢筋的原理是通过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共同承受外力,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和稳定性。
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数量,并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措施。
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理
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理钢筋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它们能够共同工作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抗拉性能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而钢筋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因此将钢筋埋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抵抗混凝土受力时的拉伸力。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了增强混凝土的作用,使整个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外力。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通过黏结力相互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发生黏结,形成一个整体,使得钢筋和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
黏结力是指混凝土黏结在钢筋表面的力量,通过黏结力的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可以有效地传递力量和应力。
黏结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钢筋的表面形态、混凝土的质量和湿度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控制,以确保黏结力的可靠性。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还涉及到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效应。
在混凝土受力时,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效应。
当外力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时,钢筋先受力,然后将力量传递给混凝土,通过这种协同效应,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荷载,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和混凝土还能共同工作的原理还包括以下几点:1. 钢筋和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近,能够在温度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2. 钢筋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当,能够在受到荷载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避免因荷载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3. 钢筋与混凝土相互依赖,钢筋为混凝土提供了抗拉强度,而混凝土为钢筋提供了保护层,防止钢筋受到腐蚀和氧化。
总的来说,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能够共同工作的原理是通过钢筋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强度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协同效应使得钢筋和混凝土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组合。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钢筋和混凝土的配比和接头方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
思考与练习1.基本力学性能1-1混凝土凝固后承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粗骨料和水泥砂浆旳体积比、形状、排列旳随机性,弹性模量值不同,界面接触条件各异等因素,虽然作用旳应力完全均匀,混凝土内也将产生不均匀旳空间微观应力场。
在应力旳长期作用下,水泥砂浆和粗骨料旳徐变差使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粗骨料将承受更大旳压应力。
在水泥旳水化作用进行时,水泥浆失水收缩变形远大于粗骨料,此收缩变形差使粗骨料受压,砂浆受拉,和其他应力分布。
这些应力场在截面上旳合力为零,但局部应力也许很大,以至在骨料界面产生微裂缝。
粗骨料和水泥砂浆旳热工性能(如线膨胀系数)旳差别,使得当混凝土中水泥产生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变化时,两者旳温度变形差受到互相约束而形成温度应力场。
由于混凝土是热惰性材料,温度梯度大而加重了温度应力。
环境温度和湿度旳变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变化旳不均匀旳温度场和湿度场,影响水泥水化作用旳速度和水分旳散发速度,产生相应旳应力场和变形场,促使内部微裂缝旳发展,甚至形成表面宏观裂缝。
混凝土在应力旳持续作用下,因水泥凝胶体旳粘性流动和内部微裂缝旳开展而产生旳徐变与时俱增,使混凝土旳变形加大,长期强度减少。
此外,混凝土内部有不可避免旳初始气孔和缝隙,其尖端附近因收缩、温湿度变化、徐变或应力作用都会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其应力分布更复杂,应力值更高。
1-2解:若要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旳下降段,实验装置旳总线刚度应超过试件下降段旳最大线刚度。
采用式(1-6)旳分段曲线方程,则下降段旳方程为:20.8(1)xy x x=-+ ,其中c y f σ= p x εε= ,1x ≥ 混凝土旳切线模量d d d d cct pf y E x σεε==⋅ 考虑切线模量旳最大值,即d d yx旳最大值: 222222d 0.8(1)(1.60.6)0.8(1) , 1d [0.8(1)][0.8(1)]y x x x x x x x x x x x -+----==≥-+-+令22d 0d yx =,即:223221.6(1)(1.60.6) 1.60[0.8(1)][0.8(1)]x x x x x x x ---=-+-+ 221.6(1)(1.60.6) 1.6[0.8(1)]x x x x x ∴--=-+整顿得:30.8 2.40.60 , 1x x x -+=≥ ;解得: 1.59x ≈222max 1.59d d 0.8(1.591)0.35d d [0.8(1.591) 1.59]x y y x x =-⨯-⎛⎫===- ⎪⨯-+⎝⎭ 2,max 3max max d d 260.355687.5N/mm d d 1.610c ct p f y E x σεε-⎛⎫⎛⎫∴==⋅=⨯= ⎪ ⎪⨯⎝⎭⎝⎭ 试件下降段旳最大线刚度为:222,max 100mm 5687.5N/mm 189.58kN/mm >150kN/mm 300mmct A E L ⋅=⨯= 因此试件下降段最大线刚度超过装置旳总线刚度,因而不能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下降段)。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后答案
思考与练习1.基本力学性能1-1混凝土凝固后承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形状、排列的随机性,弹性模量值不同,界面接触条件各异等原因,即使作用的应力完全均匀,混凝土内也将产生不均匀的空间微观应力场。
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徐变差使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粗骨料将承受更大的压应力。
在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行时,水泥浆失水收缩变形远大于粗骨料,此收缩变形差使粗骨料受压,砂浆受拉,和其它应力分布。
这些应力场在截面上的合力为零,但局部应力可能很大,以至在骨料界面产生微裂缝。
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热工性能(如线膨胀系数)的差别,使得当混凝土中水泥产生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变化时,两者的温度变形差受到相互约束而形成温度应力场。
由于混凝土是热惰性材料,温度梯度大而加重了温度应力。
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变化的不均匀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和水分的散发速度,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和变形场,促使内部微裂缝的发展,甚至形成表面宏观裂缝。
混凝土在应力的持续作用下,因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和内部微裂缝的开展而产生的徐变与时俱增,使混凝土的变形加大,长期强度降低。
另外,混凝土内部有不可避免的初始气孔和缝隙,其尖端附近因收缩、温湿度变化、徐变或应力作用都会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其应力分布更复杂,应力值更高。
1-2解:若要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下降段,试验装置的总线刚度应超过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
采用式(1-6)的分段曲线方程,则下降段的方程为:20.8(1)xy x x=-+ ,其中c y f σ= p x εε= ,1x ≥ 混凝土的切线模量d d d d cct pf y E x σεε==⋅ 考虑切线模量的最大值,即d d yx的最大值: 222222d 0.8(1)(1.60.6)0.8(1) , 1d [0.8(1)][0.8(1)]y x x x x x x x x x x x -+----==≥-+-+令22d 0d yx =,即:223221.6(1)(1.60.6) 1.60[0.8(1)][0.8(1)]x x x x x x x ---=-+-+ 221.6(1)(1.60.6) 1.6[0.8(1)]x x x x x ∴--=-+整理得:30.8 2.40.60 , 1x x x -+=≥ ;解得: 1.59x ≈222max 1.59d d 0.8(1.591)0.35d d [0.8(1.591) 1.59]x y y x x =-⨯-⎛⎫===- ⎪⨯-+⎝⎭ 2,max 3max max d d 260.355687.5N/mm d d 1.610c ct p f y E x σεε-⎛⎫⎛⎫∴==⋅=⨯= ⎪ ⎪⨯⎝⎭⎝⎭ 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为:222,max 100mm 5687.5N/mm 189.58kN/mm >150kN/mm 300mmct A E L ⋅=⨯= 所以试件下降段最大线刚度超过装置的总线刚度,因而不能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下降段)。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读书报告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基本理论——读书笔记一、概述《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主要介绍了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受力性能。
钢材与混凝土在材料本质和力学性能上存在巨大差别,但是正是两者的差别,形成了性能上的互补,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二、钢筋的力学性能钢材是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的材料。
建筑结构中,主要使用的有低碳钢以及低合金钢。
钢材根据使用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钢筋、高强钢丝、型钢和钢丝网水泥等。
钢筋的截面一般为圆形,表面形状可根据结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主要有光面、螺纹、人字纹、月牙纹、竹节形和扭转形.混凝土结构钢筋种类根据其轧制工艺、表面形状和强度等级进行分类,设计规范建议采取的钢种有:HPB235、HRB335、HRB400、RRB400、HRB400。
这些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有铭心啊的屈服台阶,因此属于“软钢”。
碳素钢丝经过冷拔和热处理可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强度,但是无明显屈服台阶,属于“硬钢”,主要应用于预应力结构。
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板、钢管等钢构件统称为型钢,都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形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丝网水泥主要用细钢丝编制成的网片作为配筋,浇筑水泥砂浆后成为薄板状。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采用原钢筋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加以测定。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无明显屈服台阶,可以将钢材分为软钢和硬钢。
软钢的典型拉伸曲线如下所示:软钢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大致划分为弹性阶段、屈服台阶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其计算模型又可分为以下几类,数学复杂性和拟真度各有不同。
硬钢的拉伸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对这类钢材定义一个名义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值,这一值通常取残余应变为0。
2×1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经过折算得出.混凝土结构在承受重复荷载或反复荷载的多次作用时,其中所配设的钢筋相应地产生应力的多次加卸过程。
钢筋在屈服点以前卸载和再加载,完全卸载后不会产生残余应变;在进入屈服阶段后,完全卸载时会产生残余应变.钢材的冷加工强化性能主要有冷拉和冷拔。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所组成。
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却很弱。
钢材的抗拉和抗压能力都很强。
为了充分利用材料的件能,把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上要承受拉力,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钢筋混凝土是在19世纪中叶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19世纪末,随着生产及建设的发展需要.钢筋混凝土的试验工作、计算理论、材料及施工技术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工程应用方面,钢筋混凝土最初仅在最简单的结构物如拱、板等中使用,随着水泥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混凝土和钢材的质量不断改进,强度逐步提高。
20世纪20年代以后,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有了提高,出现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壳体空间结构,构件承载力开始按破坏阶段计算,计算理论开始考虑材料的塑性。
20世纪50年代以后,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出现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飞速的发展。
装配式混凝土、泵送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化的生产结构,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近20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试验的深入,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新型结构的开发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已经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水利水电建筑和基础工程扩大到近海工程、海底建筑、地下建筑、核电站安全壳等领域,并已开始构思和实验用于月面建筑。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在大跨度、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高强度钢筋、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高性能外加剂和混合材料的研制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钢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还有,轻质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以及利用工业废渣的“绿色混凝土”,不但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对节能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
简述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
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使其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首先,钢筋主要起到抵抗拉力的作用,而混凝土主要起到抵抗压力的作用。
钢筋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可以有效地承担受拉应力,在工程中通常以条形、网状或网柱的形式嵌入混凝土结构中,形成钢筋骨架。
然后,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压强度,可以有效地承担受压应力。
混凝土是通过水泥、石料、砂子和水等原材料混合而成的人工石材。
在钢筋混凝土工作中,混凝土通过填充钢筋骨架的空隙,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
当外力作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钢筋将承担受拉应力,防止结构发生拉伸破坏;而混凝土则承担受压应力,防止结构发生压缩破坏。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力,使得结构能够整体工作。
总的来说,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通过钢筋的拉力和混凝土的压力相互抵消,实现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工程中的结构形式。
它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及其相关概念,包括混凝土与钢筋的作用、受力特点、构造形式等。
一、混凝土与钢筋的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钢筋则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添加的金属材料。
混凝土负责承受压力而稳定结构,而钢筋则负责承受拉力,使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二、受力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时具有以下特点:1. 压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当外力施加在混凝土上时,混凝土会通过内部的骨料和水泥胶结体进行力的传递,均匀分散压力,使结构保持稳定。
2. 拉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混凝土的抗拉能力相对较弱,而钢筋在拉力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延展性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受拉力的情况下,钢筋起到了支撑和抵抗外部拉力的作用,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
3. 剪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剪力作用是指结构组件沿垂直于受力方向的剪断力。
钢筋起到了提供剪切强度的作用,而混凝土的骨料则起到了抵抗剪切引起的滑移和破坏的作用。
三、构造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梁、柱、板、墙等。
每种构造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1. 梁:梁是混凝土结构中用于承受横向载荷的构件,通常呈横梁形状。
梁的上部和下部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以承受不同方向的受力。
2. 柱:柱是混凝土结构中用于支撑和承载垂直载荷的立式构件。
柱的纵向通常由钢筋增强,以承受纵向拉力和压力。
柱部的混凝土则负责传递和分散压力。
3. 板:板是用于承载水平荷载的构件,如楼板、地板等。
板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构成,以承受弯曲和剪切力。
4. 墙:墙是用于承受侧向力和分隔空间的构件。
墙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具有较强的抗压和抗剪切能力。
钢筋混凝土原理
钢筋混凝土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其原理是通过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抗拉性能的复合材料。
在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起到了承受压力的主要作用,而钢筋则主要负责承受拉力。
混凝土由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混合而成,通过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坚硬的固态结构。
钢筋则通过其高强度和韧性,能够有效地承担混凝土无法承受的拉力。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同时施工,钢筋先被放置在模板内,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布置和定位。
随后,混凝土被倒入模板中,将钢筋完全包覆其中。
在混凝土凝固后,钢筋和混凝土形成了一体化的结构,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承担起建筑物所受的各种荷载和力的作用。
钢筋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得到增强。
此外,钢筋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避免由于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扩展。
同时,钢筋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混凝土的脆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和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力学性能的要求,进行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和施工操作。
钢筋混凝土的原理和工艺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结构的需求,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简述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共同作用的原理
简述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共同作用的原理一:科技风格正文:钢筋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材料,它们在共同作用下能够构成坚固的结构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原理,并对其进行细化讨论。
1. 钢筋的作用1.1 钢筋的力学特性钢筋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延性,能够承受大量的张力和压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变形。
1.2 钢筋的加固作用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通过与混凝土形成紧密的粘结,起到加固和增强混凝土的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拉能力和承载力。
2. 混凝土的作用2.1 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抗压能力的材料,能够承受大量的压力和轴向力,并能抵抗变形和破坏。
2.2 混凝土的保护作用混凝土能够有效地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和腐蚀介质的侵蚀,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
3. 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3.1 钢筋的约束作用钢筋通过与混凝土紧密结合,能够约束混凝土的变形,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3.2 钢筋的抗裂作用钢筋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和龟裂,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3 钢筋的传力作用钢筋能够将荷载通过混凝土传递到基础或其他结构部位,使整个结构形成一个连续的力学体系。
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二:学术风格正文:钢筋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构造材料,在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进行细化讨论。
1. 钢筋的作用1.1 钢筋的力学特性钢筋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延性,能够承受大量的应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变形。
1.2 钢筋的加固作用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通过与混凝土形成紧密的粘结,起到加固和增强混凝土的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拉能力和承载能力。
2. 混凝土的作用2.1 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抗压能力的材料,能够承受大量的压力和轴向力,并能抵抗变形和破坏。
混凝土钢筋设计原理
混凝土钢筋设计原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重要类型。
混凝土钢筋设计原理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定。
本文将从力学原理、设计基础、构造形式、受力特点、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力学原理(一)受力状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力有弯矩、剪力和轴力等,这些力通常同时作用于结构中的某一截面上。
在设计时,需要确定结构截面的受力状态,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尺寸和配筋设计。
(二)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其配合的钢筋的强度相比较来说较低,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可以增强其抗拉性能和剪力承载能力。
钢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三)受力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是确定其受力状态和设计尺寸的关键,其中包括截面受力状态分析和构件受力状态分析两个方面。
截面受力状态分析是指根据混凝土强度和钢筋配筋设计规范,确定结构截面内各点的受力状态和受力大小,以便进行钢筋配筋设计。
构件受力状态分析是指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确定构件的受力状态和受力大小,以便进行结构尺寸设计。
三、设计基础(一)设计载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载荷是指设计时所考虑的各种荷载,包括常见的自重、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和温度荷载等。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设计载荷。
(二)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依据是国家规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范的要求,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三)设计目标和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目标是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美观实用。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使用性能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构造形式(一)梁柱结构梁柱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结构由梁和柱两部分组成。
梁柱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梁和柱的受力性能和配筋设计,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混凝土中的钢筋与混凝土配合原理
混凝土中的钢筋与混凝土配合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的建筑材料。
其中钢筋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力学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钢筋的配合原理。
一、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骨料和水。
水泥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化反应,形成胶结材料,将骨料粘结在一起。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较低,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
钢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
混凝土中的钢筋在受到拉力时,可以有效地承担混凝土中的拉力,从而防止混凝土发生拉裂破坏。
另外,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刚度和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二、混凝土中钢筋的种类混凝土中常用的钢筋有两种,分别为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
普通钢筋又称为冷轧带肋钢筋,是常用的一种钢筋。
它的特点是表面有肋纹,可以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提高钢筋的抗滑移性能和抗拉强度。
普通钢筋通常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如房屋、桥梁等。
预应力钢筋是一种在钢筋预应力作用下施工的钢筋,它的特点是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应力,从而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减小混凝土的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预应力钢筋通常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重载结构中。
三、混凝土中钢筋的配合原理混凝土中钢筋的配合原理是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决定了其在混凝土中的粘结面积和抗拉强度。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越大,其粘结面积和抗拉强度越高。
2.钢筋的间距:钢筋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抗拉强度。
一般来说,钢筋之间的距离越小,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抗拉强度越高。
3.钢筋的位置:钢筋的位置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钢筋应该放置在混凝土的受力部位,如梁的底部和柱的四角等位置。
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原理
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料等组成的人造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
在混凝土中,钢筋则是一种常用的加强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原理。
一、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原理在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承担的是受压作用,而钢筋则主要承担的是受拉作用。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合作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整体结构。
具体来说,混凝土中的钢筋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原理。
1. 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主要由其抗压强度决定,而抗拉强度相对较低。
在混凝土结构中,受拉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钢筋就是一种能够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材料。
在混凝土中添加钢筋后,钢筋可以吸收混凝土结构中的拉力。
当外部荷载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时,钢筋会首先被拉伸,从而使混凝土中的拉应力得到平衡。
因此,钢筋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
2. 抵抗混凝土的开裂和破坏在混凝土受拉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开裂和破坏。
而钢筋的加入可以有效抵抗混凝土的开裂和破坏。
当混凝土结构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钢筋首先被拉伸,从而使混凝土中的拉应力得到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钢筋和混凝土之间会形成一种紧密的结合,从而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和破坏。
3. 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当钢筋被拉伸时,它们会向外扩散,从而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此外,钢筋的加入还可以防止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下沉。
二、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布置方式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布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钢筋的布置应该满足以下原则:1. 合理设置钢筋的截面和数量钢筋的截面和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截面应不小于其标称直径的1.25倍,数量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读书笔记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在《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教材及本科基础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外加查阅的其它一些相关钢筋混凝土内容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专著及论文等,基本掌握了书中所讲述的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基础知识,深化了原有的知识理论,形成较为完整的混凝土知识理论系统。
由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贺东青教授是安排我在课堂上讲解“钢筋的力学性能”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的部分内容,因此,本报告后续内容也主要围绕“钢筋的力学性能”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这一方面作细致展开,其他内容知识仅作一概括。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工程建筑的迅速崛起,混凝土结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现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民用和工业用建筑,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我大致了解了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应用、构件的基本设计原理以及方法等。
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都对作为结构工程方向的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工作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一、对《高等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认知在本科学习期间,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课程中,一般先简要的介绍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性,后以较大篇幅着重说明各种基本构件的性能、计算方法、设计和构造要求等,较多地遵循结构设计规范的体系和方法,以完成结构设计为主要目标。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是以研究和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一般规律,并以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目标,本书中用大量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主要材料—混凝土在单轴和多轴应力状态下,以及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的一般规律,以此作为了解和分析构件性能的基础。
在表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各种受力条件下的性能时,强调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着重介绍其受力变形和破坏的全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重要技术指标的确定、计算原则和方法等。
本书是研究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其内容和作用如同匀质线弹性结构的“材料力学”。
但是钢筋混凝土是由非线性的、且拉压强度相差悬殊的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受力性能复杂多变,因而课程的内容更为丰富。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结构工程的一个学科分支,必定服从结构工程学科的一般规律:从工程实践中提出要求或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对比等多种手段予以解决。
总结其一般变化规律,揭示作用机理,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表达,确定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再回到工程实践中进行验证,并加以改进和补充。
一般需经过实践—研究—实践的多次反复,渐臻完善,最终为工程服务。
钢筋混凝土既然是由性质迥异的两种材料组合而成,必定具有区别于单一材料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等)的特殊性。
所以,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不仅依赖于两种材料本身的性质,还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和配合。
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变化幅度很大。
有时甚至可以按照所规定的性能指标设计专门的钢筋混凝土,合理选用材料和配筋构造,以满足具体工程的特定要求。
总所周知,混凝土是非匀质的、非线性的人工混合材料,力学性能复杂,且随时间而变化,性能指标的离散性又大;而钢筋和混凝土的配合又呈多样性,更使得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十分复杂多变。
至今,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受力状态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反应已有较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可以解决工程问题。
但是,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理论方法来概括和解决普遍的工程问题。
考虑到混凝土材性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的这些特点,应遵循以下原则:页脚页眉立足于试验依据——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性能反应,一般并通过机理和统计研究其变化规律,只能在精细的试验中确定。
根据一定数量的试验数据,最终还用试验或工程实践加以验证。
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分析,总结成理性认识,这也是研究和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的一般方法。
宏观的力学反应——结构混凝土中的应力、变形和裂缝的微观力学分析,因为混凝土本书讨论的钢筋混局部缺陷和离散性大而极难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
材料的非均匀微构造、倍粗骨料粒径)内的平均值,在结43~凝土材性和构件性能都是指一定尺度范围(约≥或构工程中应用有足够的精度。
受力性能的规律和机理分析——混凝土材料和构件在不同受力状态和环境条件下的性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等都有一定的规其变形过程、能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律性。
而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将因数据的积累或增删而改变形势和参数。
实际的力学性能和指标——书中给出的混凝土材性和构件性能的试验结果,以及计算可以直接用于验算结构的实际承载力和公式的理论值等,一般都是指试验实测值或平均值,转用时需作相应变形。
这些数值与结构设计中考虑必要的安全度后的设计值有一系列差别,的折算。
反应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钢筋混凝土材料和结构不断发展,工程中积累了新的经本书在保留相对稳定的相关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日新月异,成果累累。
验并提出了新的课题,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和反应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方法。
当然,本书侧重于定性分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分析服务,定量计算比较少,这样就是使得也不涉及规范要求的条款要求,一般不对配筋构造具体细节做出规定和限制,我们学习之后,对知识概念很清楚。
二、对《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本书共分四篇二十章。
第一篇在阐述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特点和受力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混轻质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给出了高强混凝土、凝土在基本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规律,并全面地概括了混凝土在多轴状态下强度和变形的一般规多种结构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为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二维和三维律,分类介绍并比较了混凝土的多种破坏准则和本构模型,混凝土结构提供必要的物理模型和计算依据。
第二篇着重分析和解决钢筋和混凝土二者共同作用的一些重要性能,这是钢筋和混凝土作为组合材料区别于单一结构材料的特殊问题。
第三篇给出钢筋混凝土基本受力构件(即压弯构件)的承载力、裂缝和变形,以及抗剪和抗扭构件等的一般性能规律、机理和分析方法等。
第四篇针对结构常遇的几种特殊受力状态,包括抗(地)震、疲劳、抗爆和抗高温等,介绍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和基本构件的特殊性能反应及其分析方法。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拌合一定比例的砂、石和水,有时还加入少量的各种添加剂,经过搅拌、注模、振捣、养护等工序后,逐渐凝固硬化而成的人工混合材料。
它因而钢筋容纳和围护各种构造的钢筋,成为合理的组合性结构材料。
是钢筋混凝土的主体,及其对钢筋的支的力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混凝土结构(构件)撑和约束作用。
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显著地区别于其它单一结构材料,如工业冶炼而成的钢材、天然生成的木材等。
混凝土的拉压强度(变形)相差悬殊,质脆变形小,性能随时间和环境页脚页眉配制的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受制于施因素的变异大。
此外,由于混凝土主要材料的地方化,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都有较大的离散度。
最简单也是最基本工程中,混凝土的实际应力状态千变万化,因而有不等的强度和变形值,的应力状态是均匀的单轴受压和单轴受拉。
工程中最大量存在的梁、板、柱等简单构件,虽但按此计算仍能满足工程精度要然其中的混凝土并不处于理想的单轴受压或受拉应力状态,求。
混凝土在单轴受压和受拉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质,最清楚地显示了它区别于其他结既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它们作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最重要指标,的唯一依据,又是决定其他重要性能特征和指标,如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破坏特征、延性指数、多轴强度和变形等的最主要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大,增加了支承结构和基础的负重,缩减了结构的随着混在地震区还加大了惯性力和结构地震响应,是混凝土的一大缺点。
有效空间和净空,荷载更重的方向凝土结构的应用领域的扩展,规模的增大,使结构工程向更高、跨度更大、发展,对其性能要求也更高。
因而混凝土材料的弱点更显突出,阻碍了它在工程中的应用。
已经成功地研制了高强混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和工程经验的积累,为了适应发展的要求,凝土()、轻质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种结构混凝土。
配设不同形式的高抗拉强度的钢筋所构成的组合材料,钢筋混凝土是以混凝土为主体,钢材放置在混凝土最广泛的组合材料。
二者的性能互补,成为迄今结构工程中应用最成功、为有些结构,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拉力,以弥补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低下和延性的不足。
方便构造和快捷施工等目的,也使用不同了减少截面,减轻结构自重,增强承载力和刚度,形状的型钢。
钢材是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的材料。
建筑结构中,主要使用的有低碳钢以及低合金钢。
钢材根据使用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钢筋、高强钢丝、型钢和钢丝网水泥等。
钢筋的截面一般为圆形,表面形状可根据结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主要有光面、螺纹、人字纹、表面形状和强度等级进行竹节形和扭转形。
混凝土结构钢筋种类根据其轧制工艺、月牙纹、。
这HRB500、HPB300HRB335、HRB400、RRB400、分类,设计规范建议采取的钢种有:。
碳素钢丝经过冷拔和热处些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因此属于“软钢”主要应用于预应力结构。
理可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强度,但是无明显屈服台阶,属于“硬钢”,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板、钢管等钢构件统称为型钢,都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形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丝网水泥主要用细钢丝编制成的网片作为配筋,浇筑水泥砂浆后成为- 薄板状。
应变关系,一般采用原钢筋、表面不经切削加工的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加以-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无明显屈服台阶,可以将钢材分为软钢和硬钢。
软钢的应力测定。
根据应力硬钢的拉伸曲线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应变关系可以大致划分为弹性阶段、屈服台阶阶段、要对这类钢材定义一个名义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值,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经过折算得出。
0.2×10这一值通常取残余应变为-2混凝土结构在承受重复荷载或反复荷载的多次作用时,其中所配设的钢筋相应地产生在应力的多次加卸过程。
钢筋在屈服点以前卸载和再加载,完全卸载后不会产生残余应变;进入屈服阶段后,完全卸载时会产生残余应变。
页脚页眉钢材的冷加工强化性能主要有冷拉和冷拔。
钢筋经过冷拉处理后,屈服强度一般可比。
对钢筋进行冷拉时,一般采取应力和伸长率的“双控”工艺。
冷原材料提高约20%~35%屈服台阶会再次出拉后钢筋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但如果将钢筋放置一段时间或者加热后,现,但是比原材料缩短,但是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有所增长,极限延伸率有所减小,这一现使得钢筋在拉力和横向挤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象称为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