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解决混合运算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这些运算定律不仅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于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从宏观上理解运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需要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运算定律变得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教学目标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

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两个定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定律,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运算定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的意义。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新授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新授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运算律《乘法分配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易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严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易。

(2)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

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意识。

(3)使学生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二、说学情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易。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

对于繁复些的计算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第一步,温故而知新,巩固前面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我出示课件,口算题。

125×825×425×6×47×8×52×3×50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晰,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乘法运算定律》第24、25页例5、例6 中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

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

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难点总结、概括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并熟练运用。

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一)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导语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1)主题图。

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

(2)例1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例2加法结合律。

理解了题意,并搞清楚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

(4)例3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5)例4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教材展示了三种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

2.乘法运算定律(1)主题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

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

(2)例5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进一步,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

(3)例6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小结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在这一活动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自己的发现。

(4)例7通过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

小结时,教师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个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内部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主要讲解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乘法分配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4.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加减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分蛋糕的分数加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实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三角形》说课稿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三角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

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以下5个部分(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课开始,首先呈现例1的场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场景图中有学习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

简洁的开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二)动手操作,概括特征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预设:用小棒摆、钉子板上围、利用三角尺画等,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场景图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间应该怎样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说说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相邻两根小棒端点和端点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一个三角形,强调围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再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自学书上第22页下面的图,了解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教课内容运算定律二、教材剖析1、相关运算定律的知知趣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好的认知构造。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归纳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易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巧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三、教课目的指引学生研究和理解加法互换律、联合律,乘法互换律、联合律和分派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2、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想的灵巧性。

3、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四、教课重、难点要点:研究和理解加法互换律、联合律,乘法互换律、联合律和分派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难点:研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五、教课策略1、充足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使学习的迁徙。

2、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使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表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育学生灵巧、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1加法运算定律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联合详细的情境,指引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感觉成功的欢乐,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踊跃感情。

(2)培育学生察看,比较,抽象,归纳的初步思想能力。

教课要点与难点1、要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的含义。

2、难点:指引学生抽象归纳加法互换律和加法联合律。

课型新讲课教课时间: 4 课时第一课时加法互换律一、创建情境导入教师解说“反复无常”的故事师:你们为何发笑?生:猴子太愚笨,其实每日吃到的桃子是相同多的。

师:你如何证明是相同多的?生: 3+4=7 4+3=7 3+4=4+3师:吃法不一样,但每日吃到的桃子的总数目是相同多的。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内容:加法互换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主讲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主讲稿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单元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

重点: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2024年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

2024年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

2024年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析《乘法分配率》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承接前面学过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几个几加几个几的运算和四则运算法则的知识,后起整数的简便计算和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我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几次类似的学习经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由于乘法分配律不像交换律、结合律只针对一种运算进行的变化,其中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或减法,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概括运算定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概括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

三.说我的思考教学本课时,我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口算初次感知规律、解决问题形成规律表象、探索等号两边算式的联系概括规律、巩固运用规律等环节的学习,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意识,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四.说教学目标结合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率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老师概括: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讨论、概括,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公式表示能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板书设计教学反思②4×25+2×2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4+2)×25=4×25+2×25。

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 ×c【课堂作业】1.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2.填空:(32+35)×4=()×4+()×4(62+12)×3=()×()+()×()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32×48+32×52 20×17+20×1520×(17+15)(5+8)×2424×5+24×8 32×(48+5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

2、在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中,习得举例验证的方法,感悟符号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设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过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能独立思考,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过程目标,关注核心概念的落实。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学好本课,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我认为这样安排,旨在依托四则运算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经验,通过比照引导学生习得验证的方法,在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符号意识。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从经验上来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计算经验,对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了理性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学习本课。

从认知水平来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解抽象的运算定律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课时
安排
1
加法运算定律
3
总计
12课时
2
乘法运算定律
5
3
简便算法44单复习3课时计划
内容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交换律,以及这5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算。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到了反映着5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发挥不可缺少的基础作用。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第3单元运算定律说课稿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说课】先从复习导入,从综合算式习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新授:第一步,从例题7引入。

先让学生读题,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求什么的问题。

第二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答此题。

引入2种解法。

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这两个式子成立,可以用等号链接。

第三步,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的不同点,学会模仿写这样的等式,逐步引入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将将这两个数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通过填空的形式把定义理解清楚。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难点:观察a×(b+c)=a×b+a×c与(a+b)×c=a×c+b×c是否一样?引入a×(b-c)=a×b-a×c是否也是乘法分配律?以及难点观察a×(b-c)=a×b-a×c与(a-b)×c=a×c-b×c是否一样?第四步,习题操练,从判断题,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题,难点题型76×99+76能否用乘法分配律?76×76+76×24如何判定这个数?第五步,拓展题。

用本节课的乘法分配律开发学生大脑!。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产生困惑,特别是在通分和约分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通分和约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
元。

3、a×6+6×15=()×(+)。

4、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5、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这样计算
是根据()。

6、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7、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a+(30+8)=(□+□)+8 (2)45×□=32×□
8、把“>、<、=”填在合适的○里
(65+13)×4○65×4+13×4 720÷36÷2○720÷(36÷2)
二、判断题。

1、134-75+25=134-(75+25) ( )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
3、180÷5÷4=180÷(5×4)
( )
4、125×4×25×8=(125×8)+(4×25)
()
5、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
三、选择题。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4×30 B.a×b+a×C=a×(b+C)
C.4×a×5=a×(4×5)
3、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4、49×25×4=49×(25×4)这是根据()。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5、986-297的简便算法是()。

A.986-300-3 B.986-300+3 C.986-200-97
四、计算题。

1、口算。

480—101= 598+99= 210÷35= 198÷9= 210×6= 125×37×8=
2、竖式计算。

450×32= 604×19= 26×300= 670÷31=
365÷29= 207÷30=
2、简便计算。

125×48 989-186-14 355+260+140+245
98×101 4600÷25÷4 136×101-136
五、解决问题。

1、同学们去军区演出,四年级去113人,五年级去272人,六年级去87人。

三个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2、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

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要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关键要先求出?列式计算:
3、李伯伯家养了1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

李伯伯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
4、学校要做4800面彩旗,把这个任务交给25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要做多少面彩旗?
5、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10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

滑雪下山用了30分钟,每分钟行70米。

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6、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4800部, 实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7、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