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叩诊、听诊)-诊断学查体课件

合集下载

《心脏叩诊检查》课件

《心脏叩诊检查》课件
3
心浊音界扩大
心脏扩大导致心脏所产生的浊音界面的 范围增大。
心音强度增加
心脏增大导致心音的强度增加。
心脏压缩性搏动的叩诊表现
规则节律
心脏搏动有规律地持续发生。
不规则节律
心脏搏动的间隔不规律,有时跳 动频繁,有时跳动较稀疏。
增强搏动感
心脏搏动感明显增强,有时可以 触摸到胸口明显搏动的感觉。
结论及注意事项
《心脏叩诊检查》PPT课 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了解心脏叩诊的概述、常规听诊器材的介绍、正常心脏 叩诊的表现、常见心脏杂音的听诊与鉴别、心脏肥大的叩诊表现、心脏压缩 性搏动的叩诊表现,以及结论及注意事项。
心脏叩诊概述
心脏叩诊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敲击胸部,以探测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形态。通过叩诊,我们可以 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
常规听诊器材介绍
听诊器
用于放大心脏和血管的声音,以便我心脏的搏动,了解心脏的心率和节律。
心音录音仪
用于记录心脏的声音,以供后续分析和诊断。
正常心脏叩诊表现
浊音
在心脏正常位置敲击时所产生 的低沉而浑厚的音调。
清音
在心脏相对位置或肺部敲击时 所产生的清脆而明亮的音调。
边界
心脏边界的呈现,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心脏的大小和位置是否 正常。
常见心脏杂音的听诊与鉴别
1 收缩期杂音
可能是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引起的。
2 舒张期杂音
可能是瓣膜关闭不全、瓣膜腱索断裂等引起的。
3 连续性杂音
可能是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引起的。
心脏肥大的叩诊表现
1
心尖搏击位移增大
2
心脏增大导致心尖搏击位移向外侧扩大。
心脏叩诊是一项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

诊断学课件:心脏查体

诊断学课件:心脏查体
心包摩擦音感pericardium friction rub
➢定义:心前区以胸骨左缘
第4肋间为主,于心动周期的收 缩期和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 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或 呼气末更为明显。
➢病因:由于急性心包炎时
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 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 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palpation
心尖搏动(apical impluse)
内容:⑴心尖搏动移位 ⑵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⑶ 负性心尖搏动
Inspection
心尖搏动(apical impluse)
生 理 性
搏动强度与范围 病 理 性
➢胸壁厚薄:薄↑厚↓
➢年龄:儿童↑
➢运动、激动:↑
➢搏动增强 ➢左室肥大 甲亢 ➢发热 贫血
➢ 搏动减弱 ➢心肌病变 ➢心包疾病 ➢胸腔积液、气胸等
percussion
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
➢ 心外因素 ➢心脏本身病变
➢胸壁较厚或肺气肿 ➢邻近部位的病变 ➢胸腔积液或气胸 ➢胸膜粘连或肺不张 ➢腹腔积液或肿瘤 ➢胃内含气增多时
➢心房增大 ➢心室增大 ➢心包积液
3.5-4.5
3-4

5-6

7-9
注:左锁中线距前正中线8-10cm
percussion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1.主动脉 2 .左肺动脉 3 .肺动脉 4 .左主支气管 5 .左心耳 6 .左心室 7 .右心室 8 .气管 9 .上腔静脉 10 .右肺动脉 11 .右主支气管 12 .右 心耳 13 .右心房 14.下腔静脉
percussion
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
percussion
➢叩诊顺序 先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

心脏(叩诊、听诊)-诊断学查体

心脏(叩诊、听诊)-诊断学查体

心脏的听诊技巧
1 区域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 诊位置分别在心脏的 apex 和 base。
2 疑点
3 结果
细心地根据患者的病史、 症状和状况,应将特定 的听音区域与明显的诊 断考虑相结合。
音调不同常常是重要的 心血管病的诊断标志, 包括心脏杂音、瓣膜异 常和心肌病变。
心脏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准确性
ECG
在进行检查前,需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过敏史或药物 不良反应。检查局限性包括检查时间限制、以及没有检测出小心脏病变的危 险。
心脏诊断学查体的临床应用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可帮助发现 心血管风险因素,使治疗更加 有效。
准确诊断
临床检查是基本的心脏检查方 法,让医生可以精确确定心血 管病的类型和程度。
生活指导
为心脏健康制定长期计划,包 括锻炼、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可有效减少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瓣膜疾病
症状包括无力感、疲劳、心率异常等。心脏 瓣膜不正常,使心脏血液循环变得困难,需 要对症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症状包括胸闷、不适感和疲乏等。冠脉血管 逐渐变窄,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机会 增加。
心力衰竭
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浮肿和睡眠困难 等。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进行常规治 疗。
心脏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它可以诊断心律失常、心肌 缺血和心肌受损等情况。但 它不能确定心脏结构。
ECH O
通过声波检测器,医生可以 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 断许多心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如瓣膜异 常和心肌病变。
腔镜
这是一种用于评估心动过速 症状的方法。将导管插入心 脏,确定刺激在心脏哪些区 域引发高速心率。

《诊断学心脏检查》幻灯片PPT

《诊断学心脏检查》幻灯片PPT
相对性:左室扩大引起相对关闭不全
高心病 冠心病 贫血性心脏病 扩心病
器质性: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 特点:粗糙、吹风样、高调 全收缩期、3/6级以上、向腋下传导
收缩期杂音的临床意义2
一.主动脉瓣区
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
特点:A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 常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瓣口相对狭窄也可形成杂音
杂音产生机理2
一.瓣膜关闭不全 二.器质性病变〔畸形、粘连、穿孔〕所致 三.心腔扩大引起的相对关闭不全,如扩张
型心肌病 四.心腔或大血管间有异常的通道 五.VSD〔室间隔缺损〕 六.PDA〔动脉导管未闭〕 七.动静脉瘘 八.ASD〔房间隔缺损〕
杂音产生机理3
五.心腔内有漂浮物
一.心尖与心前区搏动 二.心尖部抬举性搏动: 三.左心室肥厚特征性体征 四.震荡〔shock〕:一种短促的拍击感 五.心音亢进或奔马律、开瓣音等 六.震颤〔thrill〕 七.心包摩擦感
震颤
一.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二.机制:与杂音一样 三.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病变狭窄
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成正比
板指与肋间垂直
患者平卧位:
板指与肋间平行
顺序: 从清—浊
注意:
叩诊
一.叩诊顺序
二.由左而右、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三.左侧:
四.
由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场
五.

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
六.右侧:
七.
先叩出肝上界,
叩诊
一.心浊音界
正常心浊音界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心浊音界改变
心脏移位
横膈位置上移:肥胖、小儿、妊娠、腹水等 一侧胸膜增厚、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 —心界移向健侧

心脏诊断学查体--(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心脏诊断学查体--(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区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
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触诊
1、方法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 置于胸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 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 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 指指腹触诊。
触诊
2、内容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隆起 (2)震颤(thrill) (3)心包摩擦感(sense of pericardial friction)
三. 心脏叩诊
心房颤动) ▪ 4.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了解】 心血管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心功能不全、风心病等)
➢教学内容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三.心脏叩诊(percussion) 四.心脏听诊(auscultation)
▪ 掌握S1与S2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
视诊
▪ 病理性因素
①心脏本身的因素 ▪ *左心室增大: 向左下移位,见于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 ▪ *右心室增大: 向左甚至略向上移位,见于二
尖瓣狭窄 ▪ *左、右心室均增大:向左下移位,但心脏浊
音界向两侧扩大。 ▪ *先天性右位心:位于右侧相应位置
视诊
②心脏以外的因素
▪ *纵隔移位 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 动向患侧移位,见于一侧胸膜粘连、 肥厚或肺不张 。
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 胸壁 注意:部位、时期 临床意义:器质性心脏病 ①先天性心血管病 ②狭窄性瓣膜病 ③严重关闭不全-房室瓣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R2
L2 L3张期 收缩期
病变 AS
PS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MS 重度MI
▪ *心脏以外的因素 如肺气肿,胸腔积液、积气 3.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se)

心脏(叩诊、听诊)-诊断学查体

心脏(叩诊、听诊)-诊断学查体

⑴ 4个心音产生机制及标志意义 • 第一心音(first heart sound,S1): • *机制:多认为是瓣膜起源学说。是由于瓣膜关 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而发出声音。 • *时期与标志:提示心室收缩的开始。 • *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持 续约0.1s),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 响。

靴 型 心 和 梨 型 心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胸骨左缘第1 、2肋间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其相对浊 音界和绝对浊音界几乎相同,同时心浊 音界可随体位而改变,坐位时心浊音界 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增 宽,为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征
• 第二心音(second heart sound,S2): • *机制:认为是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 然减速和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 致。 • *时期与标志:提示心室舒张的开始。 • *特点: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S1弱,历 时较短(约0.08s),不与心尖搏动同步 ,在心底部最响。
• 第三心音(third heart sound,S3): • *机制:多认为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的血流 自心房冲击室壁,使心室壁、腱索和乳头 突然紧张、振动所致。 • *时期: 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 之末,距第二心音后约0.12~0.18s • *特点:是轻而低调,持续时间短(0.04s ),局限于心尖部或其内上方,仰卧位、 呼气时illation) • ① 听诊特点是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 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 绌(pulse deficit) • ②临床意义: 见于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 、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心音:4个(S1、S2、S3、S4)

《心脏视触叩诊》课件

《心脏视触叩诊》课件

03
心脏叩诊
心界大小与形态
心界大小
通过叩诊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可以判断心脏的大小。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在左侧第2肋间约为2~3cm ,第3肋间约为3~4cm,第4肋间约为5~6cm,第5肋间约为7~9cm。
心界形态
心脏浊音界的位置和形态可因心脏本身病变或心外因素而变化。如心脏扩大时,浊音界会相应扩大; 心脏缩小时,浊音界会相应缩小。
心脏搏动
总结词
观察心脏的搏动情况,可以初步 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详细描述
正常心脏搏动节律规整,强弱适 中,不随呼吸变化。心尖搏动位 置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处,范围直径约2cm。
心前区异常表现
总结词
心前区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心脏疾病,应引起重视。
详细描述
心前区异常表现包括心前区隆起、心前区凹陷、心前区疼痛、心前区皮肤异常等 。这些表现可能提示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积液等。
变。
心脏杂音听诊要点
01
02
03
04
杂音部位
杂音出现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病 变部位。
杂音性质
杂音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病变类 型。
杂音强度
杂音的强度有助于判断病变程 度。
杂音传导
杂音的传导方向有助于判断病 变来源。
05
心脏血管检查
颈动脉检查
颈动脉检查的重要性
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血管, 通过颈动脉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 样硬化、血管狭窄等心血管疾病。
04
05
胸骨下端左侧或右侧:主动 脉瓣第二听诊区和肺动脉瓣
第二听诊区
心脏听诊内容
心率
正常心率为60-100次/ 分,超过100次/分为心 动过速,低于60次/分为

讲课7心脏触、叩、听诊PPT课件

讲课7心脏触、叩、听诊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听诊判断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等
是否正常。
通过触诊判断心包是否 有摩擦感。
综合诊断异常
心率异常
心率过快或过慢,或者出现心律不齐。
心音异常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等出现异常,或者出现额外心音。
心包摩擦感异常
心包摩擦感增强或者消失,可能提示心包炎等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心脏搏动传导
感知心脏搏动的传导路径和速 度,判断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02 心脏叩诊
叩诊方法
直接叩诊法
医生用中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Biblioteka 接叩击心前区,记录叩击音的变 化。
间接叩诊法
医生用左手掌置于心脏区域,右手 握拳敲击左手背,记录心前区的振 动声音。
中心叩诊法
医生用中指指端垂直置于心前区, 根据指端感觉到的振动强度和持续 时间来判断心脏大小和心包积液。
心脏杂音
心前区出现异常的振动声 音,提示心脏存在病变或 异常。
03 心脏听诊
听诊方法
直接听诊法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心前区,耳件 置于医生一侧的耳朵,直接听取
心脏的杂音。
间接听诊法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心前区,将听 诊器收集到的心脏杂音通过橡皮 管传送到医生的耳件,听取杂音。
电子听诊法
利用电子技术将心脏杂音转化为 电信号,通过耳机或扬声器传送
到医生耳中。
听诊内容
01
02
03
04
心率
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超 过或低于此范围均为异常。
心律
正常心律为规则的,若出现心 律不齐或早搏则为异常。
心音
正常心音为第一心音、第二心 音和第三心音,若出现第四心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PPT课件

27
●心脏外原因:
1 纵膈位置的影响 大量胸水、气胸→心尖搏动移向健侧 胸膜增厚、肺不张→心尖搏动移向病侧
2 横隔位置的影响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心尖搏动向上
外移位 严重肺气肿→垂位心→心尖搏动向下内移

28
心脏外原因
胸腔疾病:
气胸、胸腔积液-- 向 健侧移位
29
肺部疾病:
肺不张、胸膜粘连-向患侧移位
2 生理性心尖搏动移位: 仰卧位略上移 左侧卧位左移2.0~3.0cm 右侧卧位右移1.0~ 2.5cm 肥胖、小儿、妊娠时心脏呈横位:向上向外移 瘦长者心脏呈垂位:向下向内移 深吸气—下移 深呼气—上移
20
MCL
II III IV V
正常心尖搏动位置
正常的心尖搏动位置: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Ocm,范围直径为2.0~2.5cm 21
32
视诊
inspection
一 胸廓畸形 二 心尖搏动 三 心前区异常搏动
33
心前区其他部位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或 扩张病人。 2、胸骨右缘第2肋间或胸骨上窝搏动:
见于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弓瘤,升主动脉或主动脉 弓扩张、主闭、甲亢、贫血。 3、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见于右室肥大患者。 4、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室收缩期搏动或腹主动脉搏动。 深吸气增强、冲击指端→ 右室搏动
12
13
心前区隆起
14
扁平胸、鸡胸、漏斗胸
15
16
17
鸡胸、漏斗胸伴心前区隆起: 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凹陷胸---可见于马方综合征
18
视诊
inspection
一 胸廓畸形 二 心尖搏动 三 心前区搏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心脏左界第2、 3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3肋间 为左心耳,第4、5肋间为左心室, 其中血管与心脏交接处向中内凹陷, 称心腰。
• 右界 第2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和上 腔静脉,第3肋间以下为右心房。
学习交流PPT
11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学习交流PPT
12
(extra cardiac sound)
5.杂音(cardiac murmurs) 6.心包摩擦音
(pericardial friction sound)
二个率/律 四个音
学习交流PPT
26
❖1.心率:心搏次数/min。
成人:60-100次/ min,
⑴ 正常 3岁 :>100次/ min
⑵ 异常:
学习交流PPT
21
心包积液
学习交流PPT
22
四.心脏听诊
(一) 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 听诊顺序 (三) 听诊内容
学习交流PPT
23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1.定义: 2.听诊区:(5个) ①二尖瓣区/M:心尖 ②肺A瓣区/P:L2 ③主A瓣区/A:R2 ④主A瓣第二区
/E/A2:L3 ⑤三尖瓣区/T:L4.5
17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且左 界向左下增大,称普大型。常见于扩张型心肌 病、克山病等。
•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左房显著增 大时,胸骨左缘第3 肋间心浊音界增大,使心 腰消失。当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 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部丰满或 膨出,心界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 称二尖瓣型心。
第五节 心脏检查
(cardiac examination)
三. 心脏叩诊
• 1.目的:确定心界大小和形状 • 2.方法:体位、板指 • 3.顺序 • 4.正常心浊音界 • 5.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 6.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一)叩诊方法
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一般平卧位,以左手中指 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某种原 因手指受检者取坐位时板指可与肋间垂直,必要 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心 浊音界的不同改变。
• ②临床意义: 见于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冠心 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学习交流PPT
31
3.心音:4个(S1、S2、S3、S4)
⑴ 4个心音产生机制及标志意义 ⑵ S1和S2鉴别
学习交流PPT
32
⑴ 4个心音产生机制及标志意义
• 第一心音(first heart sound,S1):
• *机制:多认为是瓣膜起源学说。是由于瓣膜关 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而发出声音。
靴型心/主A型心,AI和高心病 • 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时仅绝对浊音界增大,而
相对浊音界无明显改变。显著增大时,叩诊心界 向左右两侧增大,由于同时有心脏顺时钟转位, 因此向左增大较显著,但虽向左却不向下增大; 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习交流PPT
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左手中 指藉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且从外向内 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 音界。通常测定左侧的心浊音界用轻叩诊法较为 准确。
学习交流PPT
5
叩诊方法
学习交流PPT
6
(二)叩诊顺序
• 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 处开始, 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 肋间。
学习交流PPT
24
(二)听诊顺序
• 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先听 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 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
• 3、听诊内容 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 杂音、心包摩擦音
学习交流PPT
25
(三)听诊内容
1.心率 (heart rate) 2.心律(cardiac rhythm) 3.心音(heart sound) 4.额外心音
• 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 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 叩诊,直至第2 肋间。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8
(三)正常心脏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2~3
2~3

3.5~4.5
3~4

5~6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正中线8-10cm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19
靴型心和梨型心
学习交流PPT
20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胸骨左缘第1、2肋 间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 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其相对浊音界和 绝对浊音界几乎相同,同时心浊音界可随体位 而改变,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 位时心底部浊音增宽,为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 征
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 二联律 :连续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
联律。 • 三联律:连续每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则称
为三联律。
学习交流PPT
29
学习交流PPT
3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 ① 听诊特点是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 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五)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心脏以外因素: • ①心界移向健侧:大量胸水,气胸 • ②心界移向患侧:胸膜粘连,肥厚,肺不张 • ③心脏横位 心界向左大:大量腹水,巨大肿物
• 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
学习交流PPT
13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心脏本身因素 • 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
• *时期与标志:提示心室收缩的开始。
• *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持 续约0.1s),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 响。
Hale Waihona Puke 成人: >100次/ min①心动过速 婴幼儿: >150次/ min
②心动过缓:<60 次/ min
学习交流PPT
27
学习交流PPT
28
2.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人:心率基本规则。 •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部分青年 人可出现随
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 • 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是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