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习题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二、单项选择题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C、默默无闻的人D、敢于行动的人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B、使民如承大祭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举直错.........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肖建春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肖建春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iǎo)宁谧(mì)倩影(qiàn)花团锦簇(cù)(正确答案)B、踌蹰(chóu)蹒跚(pán)戮力(lù)游目骋怀(pìn)C、抽噎(yē)狙击(zǔ)徘徊(pái)放浪形骸(hái)D、吮吸(shǔn)尴尬(gà)蹂躏(lìn)绽开(dìng)2、“醴酪”的读音是“lǐluó”。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十分引壶觞以自酌引:举起、端起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达到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期望感吾生之行休休:停止D.齐彭殇为妄作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正确答案)4、保尔·赖特等认为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单选题] *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5、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
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
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篇一: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__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借助阅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间受到__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答:当然不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也是其__风格特征所在。
其效果是,因为多有细节的观察和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却使人感到__很有趣味,有嚼头。
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回味起来觉得趣味无穷。
《秦腔》__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答: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豪放、粗烈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个狗主义》1.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答:一是从欧洲现代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与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三是从中国当代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2.作者提出“个狗主义”,从论说和写作的角度看效果怎样?答:提出“个狗主义”,表面是一个修辞手段,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大同》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于()。
(C)A.《论语》 B.《孟子》C.《礼记》 D.《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二、填空题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篇。
(礼运)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
(guàn)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
(jŭ)4.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三、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参考答案: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调整人际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四、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参考答案:文中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尔雅《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大学语文”课程的前身是“大一国文”课程。
()√“双超理论”是指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教学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不是《汉书》对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的人不包括()。
欧阳修《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和应用。
()√“经”的本义是()。
织物的纵线“六笙诗”是在《诗经》的()。
《小雅》《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关于《诗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
句式以杂言为主。
《诗经》中的雅反映一国的政治与风俗。
()×被当作中国闺怨思妇诗的滥觞之作的是()。
《卫风·伯兮》“《伯兮》,刺时也。
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
()√《黍离》选自十五国风中的()。
王风《黍离》采用了反复咏唱、重章叠句的写法。
()√箕子路过()时做了《麦秀》。
殷墟“白屋花开里,孤城麦秀边”出自()的诗作。
杜甫“黍离麦秀”感叹的是()。
家国破亡之痛箕子在商周灭亡之际在感觉君王无道,于是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东方君子国。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汉朝的乐府诗,乃至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不属于屈原的作品是()。
《神女赋》《天问》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第()篇。
四以下作品不包括在《九歌》篇目中的是()。
怀沙《湘夫人》中抒情的主人翁是湘夫人。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中“张”的解释应该是()。
张挂“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中“澨”的意思是河水。
()×《楚辞直解·湘夫人》的作者是()。
陈子展开篇“嫋嫋秋风”二句是写景之妙,“沅有沚”二句是写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会得口中说不得之妙。
()√我国古代散文中,形式自由,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的是()。
大学语文肖建春主编的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肖建春主编的课后习题答案1、《望岳》的作者是()[单选题] *李白杜甫(正确答案)李贺李商隐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比(等到)诸侯之列不省所怙(依靠)B.吾为若德(恩德,人情) 齐谐者,志(记录)怪者也(正确答案)C.其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敛不凭(凭借)其棺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狭隘(ài)言简意赅(hài)B、笑靥(yǎn)心宽体胖(pán)C、脸颊(jiá)诲人不倦(huǐ)D、酝酿(niàng)一蹴而就(cù)(正确答案)4、40.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piān)记“载”(zǎi)流“逝”(shì)“戛”然而止(giá)B.农“谚”(yàn)“萌”发(méng)悬“殊”(shū)阳奉阴“违”(wéi)(正确答案) C.骨“骼”(gé)“漂”移(piāo)连“翘”(qiào)招摇“撞”骗(zhuàng)D.“携”带(xié)两“栖”(xī)“彗”星(huì)“瞬”息万变(shùn)5、补全句子:荡胸()层云[单选题] *升生(正确答案)盛胜6、1《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将进酒”中“将”的读音是“jiā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忙”,也可以说“拜托您了”。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跫(qióng)音春帷(帷幕)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正确答案)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10、1《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李乐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儒学摘要三、孔子对孝敬父母提出了哪些要求?简述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的原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
”“汝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汝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的原因在于:农耕文明的基础(守土惧迁);注重实际的生存方式(耕而有获);敬祖传统的意识(血缘亲情、经验承接)五、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
(1)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历史上,孔子的道隐、庄子的心隐、西汉东方朔的朝隐、陶渊明的田园之隐、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的酒隐及唐朝白居易的中隐等都是“独善其身”的表现;六、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荀子主张以“礼法”治国,具有明显的“以礼容法”(后世统治者大者施行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方针,盖源于此)特征,意欲治人,必更多关注人之缺点,故认为人本“性恶”。
其实,以“善”或“恶”界定人的先天之性,都是不够正确的。
人的品性的养成,更多地是由于后天的因素决定的,相对而言,荀子认为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及本人的刻苦努力,可以达到“性善”的说法,具有合理性。
8 项籍三、苏洵认为:成就大事业,必须具备“虑、才、量”三种素质。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1)“虑”实质上就是目标和规划;“才”是实现目标和规划需要的素质和能力;“量”是胸襟和气度。
(2)但必备素质不等于全部素质,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
姑且不论成就大事业的标准是什么,人生在世,如同草木一秋,非常短暂。
而人们还是非常积极的在这个世间打拼,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必定要和周围的人接触,必定要做事,因而,就需要基本的素质,苏洵认为的“虑”实质上就是目标和规划;“才”是实现目标和规划需要的素质和能力;“量”是胸襟和气度。
无疑,这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但必备素质不等于全部素质,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
10 呵旁观者文一、文中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你认为形成这种国民性的原因何在?形成这种国民性的主要原因是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君主即国家,君主的利益即国家的利益,国民的权益则来自于君主的恩赐,普通国民基本被剥夺了参与国事可能性,成为“旁观者”便是在所难免的了。
12 今一、你如何理解“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
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
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
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
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
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就如同中国是从远古走来,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未来的走向也绝不能脱离昨天和今天所积淀的历史传统,我们可以向先进的美国学习,但是却不能讲美国模式全部搬到中国来。
16 晋公子重耳之亡一、结合重耳的经历,分析“磨难”对人生的价值。
重耳是一个养尊处优,不谙世事的贵胄公子,经历一系列的磨难,可谓大器晚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一个单纯的公子,被作国王的父亲追杀——亲情的重伤乞食于卫——流离失所曹国窥浴——高位者的侮辱郑国不纳——同侪的无视没有亲情的伤害,不能洞悉人情险恶;没有流离失所,不知和平安定家园的可贵;没有曹国窥浴,不会警醒熟睡的大志;没有同侪的无视,就不具有练达人情的成熟。
一次次的磨难使重耳在世态炎凉中成熟起来,人情练达,逐步具有了国王的姿态,乃至春秋霸主的威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诸多磨难,也许不会有历史上的晋文公。
磨难是一笔财富。
磨难是重耳成长路上的助推器,人格裂变中的催化媒。
六、赵姬在文中有何表现?你如何评价这一角色?赵姬: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在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春秋时代,面对激烈的争嗣斗争,赵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
她,本有子息可以承嗣,却不待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
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昭示了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光辉形象。
八、你了解的介之推的故事是怎样的?据称“寒食”(清明节)源于介之推的故事,请从社会文化角度予以说明。
寒食:节日名。
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
介愤而隐于绵山。
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
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
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
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陆翙《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
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仙村人《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吴兰修《黄竹子传》:“临行,﹝竹子﹞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侬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真娘墓一吊;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张煌言《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
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
”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宋洪迈《容斋三笔·介推寒食》、清袁枚,《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综上:1、“寒食”,与春日草枯天燥,易起火灾的提醒防火有关;2、悼念介之推成为防火与怀逝结合;3、悼念介之推(名人)逐渐转化为悼念自己的亲人,防火之意失去;4、这一节日的确立,表现了中华民族注重血缘、历史传统的文化特征。
5、当今应将此节予以保留与重视。
20 马伶传四、当代社会同样充满着竞争,马伶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无止境。
永不言败。
向生活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9 答李翊书一、概述本文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第一,立行为人是立言为文的先决条件。
第二,增进知识与提高写作能力须经长期而艰苦的历程。
第三,写作文章要以气为主,坚持独创。
第四,树立写作之信心,正确体认自己的文章,勿为他人所动。
第五,品德修养与知识的增加是终生之事,不可须臾懈怠与缺失。
四、作者介绍了自己学文的三个阶段,请加以划并谈谈你的体会。
苦读阶段:“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茫乎其若迷”。
初效阶段:“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大成阶段:“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肆焉”人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必有如此过程,否则万难有成。
32 伯兮三、本诗女主人公对丈夫应征,从最初的由衷自豪到离别后的痛苦思念,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情状。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就女主人公而言,一方面希望丈夫“男儿当自强”,(“自古男儿当自强”唐·李咸用《送人》)能够建功立业,为己增光;另一方面又“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对孤独之中虚度时光而苦痛。
2、其实,人生无不经历这种“两难”。
我们应当这样抉择:(1)两种选择中择其重大者;(2)选择应慎重,一旦选择,则应无怨无悔。
34 梁甫吟一、简述本诗的抒情层次,其中显示了作者怎样的个性特征?全诗分三层:一层由“长啸《梁甫吟》”至“何况壮土当群雄”,借古喻今,阐述作者的政治理想;二层由“我欲攀龙见明主”至“以额叩关阍者怒”,用神话比喻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厄处境;三层由“白日不照吾精诚”至“大人(山旁加兒)屼当安之”,以不相关联的一系列典故表达诗人理想遭受挫折后内心强烈而又复杂的情感转折,从怨愤转到坚持,从告诫统治者转到对自身前途的坚信,最终情感得到渲泄而归于平和。
李白的个性特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高度的自信、自负,自命不凡。
具有崇高理想,并非以一文人自足,自命,具有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乐观豪迈的精神。
二、李白在诗中是如何面对人生挫折的?为何会有这种态度?李白在面对人生理想遭遇挫折时的态度是坚守理想,充满自信,这样的态度与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段处在盛唐时期,外患的翦除,国力的强盛,政治的相对清明,文化的开放包容以及盛唐社会特有的尚武精神使得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对国家前景、个人的命运大多报有乐观的态度,李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当下的中国需要我们重温这种时代精神。
49 秋声赋三、作者与童子对秋声的审美感受有何不同?试结合相似事例,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不同之处在于童子表达的秋声是五官可以感知的秋声,而作者对秋声的理解,是情景交融,客观事物与内心情感相互碰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