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
吹断肠春夜洛城暗笛飞声,黯乡魂沧海云帆仰天一笑,羁鸟林岱宗巍峨阴阳昏晓,花雾里斜晖脉脉碧水淡淡。
摆渡过斜风细雨,漫步于漫漫语文,美就在眼前。
语文之美飞扬了山水的情怀。
大漠孤烟掩映枯黄,观杨柳堆烟的雄浑蓬勃了张狂;小桥流水清浅了江南,观烟花杏雨的温雅醉绿了春风;天野苍皇纯净了飞雪,观日月星汉的疏朗飘摇了脉流;白露为霜点缀了伊人,观相思不断的情衷悸动了长水。
春花秋月照射一片梨花舞,金风雨露裁剪一缕玉丝绦。
沉默的是满城飞絮,释放的则是浩渺的心境。
语文之美激荡了点滴的细雨。
大观之园埋葬了芳魂,听红颜老去的怜惜流尽了心泪;乌江边上升腾了英灵,听穷途末路的感慨宣告了败局;赤壁之旁浩荡了心境,听大江东去的吟诵尽显了壮精选作文-吧https://zuOweN8.coM/志;飞来峰上宽阔了眼界,听无所畏惧的豪言尽显了自信。
巴山夜雨淋湿了一番相思语,浅斟低唱妩媚了一江多么愁。
流连的是浮华满地,浩渺的则是豪迈的高唱。
语文之美释放了脉脉的思虑。
骊山语罢氤氲了水汽,想泪雨闻铃的悲怆静默了清宵;昨日之日洒脱了心境,想抽刀断水的浪漫拂摇了月影;花褪残红衰败了软泥,想张点新泉的希冀承载了悠思;羁鸟恋林萦系了故渊,想戴月而归的花雾朦胧了南山。
潇潇暮雨洗清了一场佳人恋,竹杖芒鞋纵情于一阑萧瑟处。
停驻的是纷扰杂念,须臾的则是隽永的
豪情。
体验语文之美,在语文之美中聆听智者的声音;体验语文之美,在语文之美中探寻心灵的真理。
当素丽的笔尖翻开人性,当婉美的双眸凝视梦旅,我终于感受到了语文之美的力量。
语文天生浪漫
语文之美说到语文,爱的人多,恨的人更多。
古文翻译那么枯燥,阅读理解那么难懂,修改病句那么麻烦,写作文那么费脑筋,语文之美,美在何处?语文之美,美在气势的雄壮。
字、词、句、段、章无不绽放出别样的华彩。
“千军万马”使人联想到沙场上将军百战死、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语文中有听不见的声音,看不见的图画。
语文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背影,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发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谁也无法阻挡这来自内心深处的气势。
生不一定就是伟大,死也未必代表着懦弱。
语文传递了作者那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气概。
语文之美,美在灵动的秀丽。
多少年来,语文都在一派婉约的诗词中崭露笑脸。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语文之美,不是死板的美,而是灵动的美。
语文抒发了多少文人惆怅、欢喜、悲哀的情感,语文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语文见证了多少美如画的人间仙境,语文是胜似相机的相机!语文有如二八芳龄的少女坐在船头,在莲池中羞涩地歌唱,也好似一片青翠的树叶,旋转着飘向远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文是惜别的惆怅;“爆竹声中一岁除”,语文是节日的快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语文是亲情的伟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文是思念的苦楚。
语文之美,美在它既见证了历史,又升华了历史;美在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在它既可使人类快乐,又可使人类悲伤。
自古以来,语文就是人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化。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学好语文,就是拥有了一把打开无数扇大门的万能钥匙。
语文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好语文,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情趣和品位,就能够真正地发现语文的内涵和美丽。
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语文。
语文之美,美在处处。
发现语文之美
——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培育
• 一、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 人文性、工具性
• 二、语文素养的构成 • 1、丰富的语言储备(字词句段篇) • 2、优良的语言习惯 • 普通话、规范汉字、优美字形 • 3、浓郁的文化修为 • 真善美 • 4、正雅的言谈举止 • 5、熟练的语言技能
• • • • • • • •
听
语音的识记 语意的理解 听锣听声 听话听音 言此意彼 语带双关 信息的获取 说 口语交际 信息传递 观念表达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 • • • • • • 情感 阅读 知识的攫取 思想的碰撞 审美的共鸣 方法的熏陶 写 书写 形体的规范 字体的美化 写作 叙述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应用文
• 三、培育 • 思 思考贯穿学习始终,是习得语文素 养的核心环节。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 其微。
•
• •
• •
清代学者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 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 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 能好学者也。” 行 语文素养要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获得。 实践就是需要训练,在训练中习得技能, 培育素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的魅力作文800字
语文的魅力作文800字篇一: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魅力非凡的学科,它拥有无穷无尽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首先,语文给我们带来了文字的魅力。
文字是人类的发明,是载体和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而语文就是通过文字的运用,让我们能够进行沟通、交流和思考。
当我们欣赏一篇美文的时候,文字所呈现出的形象和意境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无比美好的感觉。
文字的魅力让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语文给我们带来了文学的魅力。
文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
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智慧和启迪,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文学的魅力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中自由驰骋,体验到无穷的想象力和艺术之美。
最后,语文给我们带来了思维的魅力。
语文是一门注重思辨和逻辑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过程中,思维要精确、清晰和有条理。
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的魅力让我们能够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我们能够在各种场合中自信地发言和辩论,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思考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总之,语文是一门魅力非凡的学科,它带给我们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和思维的魅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语文,我们能够在文字的世界中感受到无尽的美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让我们珍惜语文学习的机会,欣赏语文的魅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篇二: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浸润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具有独特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启迪智慧。
语文教会我们使用文字,进行表达和思考。
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常识和知识,了解了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我们通过语文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发现并理解人类共同的困惑与追求。
语文之美作文
语⽂之美作⽂ 语⽂是最具魅⼒的⼀门课程语⽂之美⽆处不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之美作⽂,⼀起来看看吧。
语⽂之美作⽂篇⼀ 读语⽂,我读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政治理想;读语⽂,我读出了古仁⼈“不以物喜,不以⼰悲”的阔达胸襟;读语⽂,我读出了⽂天祥“⼈⽣⾃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的壮志豪情;读语⽂,我读出了刘禹锡“沉⾈侧畔千帆过,病树钱头万⽊春。
”的慷慨激昂⽓概;读语⽂,我读出了龚⾃珍“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精神;读语⽂,我读出了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的济世情怀……语⽂的美丽,⽆处不在! 语⽂之所以美丽,她记述着历史,让⼈记住历史,她陶冶着⼈们的情操,升华着你我的情感。
语⽂给我们记载了⼀个有关于范仲淹的故事叫《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在⼀个贫苦家庭出⽣,在他两岁的时候,⽗亲因患病去世了,这给这个本不富有带来了巨⼤的打击。
这时,母亲带着范仲淹艰苦的⽣活着,迫于⽆赖,她改嫁到常⼭的朱家,也带着⼉⼦。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部学舍求学读书,他⽇⽇夜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他竟然没有脱去⾝上的⾐服上床睡觉,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他就把⽔浇在脸上,他常常⽩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的志向!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对范仲淹有着更深的敬意,并激发我学习向上的动⼒,我认为,在我们这如花般的岁⽉⾥,在我们这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应该倍加努⼒学习,成为有⽤之才。
同时,也使我爱上语⽂,迷上了历史⼈物事迹。
这就是语⽂的魅⼒,语⽂的杰作,她事⼈类的⼤功⾂,我鉴定了她的美丽! 语⽂之美作⽂篇⼆ 我轻声地问语⽂:“语⽂是什么?”语⽂回答:“是“春如旧,⼈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的思念,是“⾏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的艰难抉择,是“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真挚感人的情感美、丰富多彩的形象美、扣人心弦的故事美和摇曳多姿的修辞美。
因此,语文课上,我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在语文园地中汲取养分,提升语文品位。
一、情感美打动学生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情感体现不同。
议论文的观点明确,情感分明。
有的义正词严,悲愤交加,如《纪念刘和珍君》;有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幽默诙谐,劝人警世,如《我若为王》。
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有激励人和鼓舞人的力量。
因此,教师准确把握每一部作品的感情,并把这些感情科学、到位地传达给学生,并与学生形成共鸣,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形象美感染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形象丰富多样,有优美而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如《西地平线上》神奇辉煌的落日,《神的一滴》中神秘清澈的瓦尔登湖,《荷塘月色》中婀娜多姿的荷塘;有奇异迷人的动物世界,如《松鼠》中机灵乖巧、拖着毛绒绒大尾巴的松鼠,《聊斋志异》中精怪狡猾的狼,《马说》中“食不饱,力不足”的千里马等。
学生通过这些形象能开拓视野,受到感染,接受教育。
语文教材中更有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李白……学生受到这些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的美好激情与行为。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指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教材《守财奴》对葛朗台的形象描写就具有这样的功效:“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
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汉语之美的具体表现
汉语之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表现:
1. 音韵之美:汉语的音韵独特,有着悠扬的声调和优美的韵律。
从古至今,汉语的诗词歌赋都讲究音韵,使得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2. 词汇之美: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含义深远。
许多词语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意象,比如“明月”、“清风”、“细雨”等,都富有诗意和美感。
3. 表达之美:汉语的表达方式多样,可以含蓄内敛,也可以豪放大气。
从古文的精炼深邃到现代文的流畅自然,汉语的表达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4. 文化之美: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汉语,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 意境之美:汉语的运用往往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
比如诗歌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总的来说,汉语之美表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从语言的结构、表达的方式、词汇的含义还是文化的内涵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在“日积月累”中领略语文之美
在“日积月累”中领略语文之美作者:胡容来源:《师道(教研)》2022年第09期远有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近有郭沫若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许多巨椽大家都曾强调积累在语言文字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也特别指出要帮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均与积累息息相关。
为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窗口和视角,让学生涉猎中华文化、积累知识,持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日积月累”这一栏目便应运而生。
一、栏目特点此栏目是语文园地固定板块栏目之一,呈现形式有词语——组词、成语等,也有句子——趣联佳对、民谣民歌、诗句名言等。
这些内容或跟单元主题紧密结合,或贯通中外古今,其主要特点是:(一)蕴含汉语美学从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来看,小学生特别喜欢具有一定语音美学特色的、朗朗上口的词语和句子。
“日积月累”常有对仗工整、富有韵律、便于记忆的儿歌童谣,及生动有趣、意味无穷的名人名言、古谚古诗、对联歇后语等。
这些语言形式在历史流变中其语言美学特点得到不断打磨,是语言文化中的美学瑰宝。
(二)渗透国学启蒙“日积月累”栏目特别收录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书目中为人熟知、广泛传诵的美言雅句,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气息,通过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达到既“习其句读”,又“传道受业”的目的。
(三)涉及外国经典“日积月累”还收录列宁、高尔基、雪莱等人的名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些外国名人名言的选入,一方面显示出我国“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中文善于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特点,学生接受来自不同语境文化的语言精品,开阔认识世界的眼界,养成欣赏多元文化的品味。
二、教学现状“日积月累”栏目涉及各种各样的语文资源,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体现的是一种针对性补充的作用。
假如把基础课文教学比作是土壤,那么“日积月累”就是各种有益的肥料,前者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下限”,后者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上限”,应将两者同等重视起来。
语文之美演讲稿(最新)
语文之美演讲稿范文敬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语文之美》。
语文就像阳光,不仅表面灿烂温暖,内涵也是七彩缤纷的。
只有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洗礼,阳光才会展现它最美的一面——色彩斑斓。
语文也一样,在你下一番苦功夫后,才会向你展示它的万千风姿。
让你领略到语文之美——美轮美奂。
在语文中散步,你可以感受那高耸入云的山的巍峨,也可以品味到一望无垠的'大海的壮阔;你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中悠闲沐浴,也可以和着细雨的节拍轻歌;你可以在繁花如簇中看蜂飞蝶舞,也可以在山泉叮咚中领略自然之歌;不用远行,洛阳牡丹会跑到你面前,让你欣赏到国色天香;不用登山,也可以和文人墨客一起到泰山顶峰看日出;不用下海,亦可同迁客骚人共数浪花朵朵……语文就像一本囊括了大自然所有美的书,你一页一页地翻阅,却怎么也读不完,品不完。
读语文,我们可以学到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聆听先哲圣贤的谆谆教诲。
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庄严宣告中,我们懂得了人之为人的自尊;在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豪迈高歌中,我们学会了自信与洒脱;在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复告勉中,我们学会了心胸豁达。
在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慨中,我们发觉了时光的匆匆,于是我们珍惜每一寸光阴;在荀子“君子,学不可以已”告诫中,我们明白了“知明而行无过”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在程颢“学者须疑”的警示中,我们知道了是“思”让万物有灵;在孟郊“慈们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唱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想到了“孝”的含义。
语文,启发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指明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向导。
同学们,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发现语文之美,用勤奋的大脑发掘语文之美,用不断积累的知识去拓展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美不胜收!。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基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语文之美,既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也体现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美。
一、形式美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表达方式的美。
语文的形式美涉及多个方面:1.音韵美语言中音韵的美是指字、词、句和篇章之间有着和谐的韵律感。
这和音韵的组合、韵味的搭配、长度相等的平仄配合相辅相成。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字音悠扬、平仄对仗,给人以美妙的音感。
2.形象美形象美是指用生动、具体、形象、新鲜、贴切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情感和景象,让人在阅读时形象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联想和感受。
如贾平凹的《秦腔》中写到:“但看着史可法拿着那把宝剑,点亮了一个小区,大区的熄灭就像征服了一座城池一样。
”这种独特的比喻手法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印象深刻。
3.结构美结构美是指在语言的句子和段落、篇章的组织上体现的美感。
语言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完整、紧凑、有层次的,能够在结构中呈现出美感,句式长度的变化,段落和篇章中的紧凑性、切换性都会影响到结构美。
二、内容美语言的内容美是指文本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美。
语文的内容美从几个方面入手:1.思想与感情的美语文之美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类的思想和感情生活,能够展现出人类深刻的心灵世界。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山流水,几时见得,快人快语,如再把酒,水落石出,兄弟五年,挥手便散,应是天堂有信乎。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浪漫豪迈的心灵世界,让人产生共鸣。
2.语言运用的美语文的句式、词汇、修辞等语言手法的运用,都能够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如伟大的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描写女子的美丽:“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你目送他,看他归去,冷落清愁滋味里。
”这种婉约的情感和语言的表述,完美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文化内涵的美综上所述,语文之美既有形式美,也有内容美。
关于语文之美的作文200字
关于语文之美的作文200字语文,拆开来讲,是语言和文字,或者说,语言与文学。
有了语言,再有了文字,然后就有了文学。
语言是载体,文学是表达。
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学,都应当纯粹而富有人情味。
所谓纯粹--真正的文学与政治无关。
创作是听从内心指引的,表达的是感情,是人性的迸发。
或精致,或粗犷,或清新自然,或恬静纯美,或险象迭生。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生机勃勃的。
就像饱满而多汁的果实,果皮如何无关紧要,果肉甘甜充实即可。
而有些政治语言,内容空洞、乏味,说得偏激点,简直是有辱纯粹的文学。
它们像早已躺在棺材里的腐朽的尸体,无论有多少金缕衣,也无法改变了无生机的事实。
我们所关注的、能名副其实的`文学,只有一条铁则一一是活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世界,文学存在的意义,应当能与世界共鸣。
可以赞美、修饰世界,亦可以冲击它,如七月里奔腾的大海,不顾一切地摧毁。
这之后,是重建的机会。
死气沉沉的东西,浮于表面的事物,让人避之不及。
所谓富有人情味--语言和文学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本心的表达,是情的凝集。
兄弟友爱、父母慈爱、儿女痴情…有情才有文。
而且前的学习中,其实有很多是偏离了情而存在。
比如语文阅读题中总有分析词句作用等一类题,虽不能否认有些作者在作文时考虑“承上启下”“营造气氛”,但更多的,应该是不白觉流出。
人工雕琢再精细,皆为下品。
特意为之,显得矫揉造作,过于穿凿。
但如果心中已有形象,再一绘出,只略在表达上下功夫,使之更简洁明了,更易被领会,这才是上品。
笔应随情出,倘若抛了作者的情致,只抓住一些词句大做文童,真是因小失大了,语文之美,美在鲜活。
不论相隔多少年,距离多么远,纯正的文学永远保有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读起来内心能有强烈的共鸣感。
人类做真挚的情感永远不会过时,不会垂垂老矣。
语文之美,美在和谐统一。
既有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和谐,又有人物与环境的统一。
统一的美是规则的美,使得万事万物皆有其韵味。
我们究竟应从语文中学到什么?我想,学到语文之美,就足够了。
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肖守志一、汉语声律之美几天前,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在老家的屋前平地上,有几个人在集体备课,大家对《长亭送别》中的几个句子都忘记了,我也只记得其中一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站在边上的马安健老师(他可不是我们学校的呀)就说,这个句子很有平仄的讲究。
于是我就琢磨,一读果然有韵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四一二四四一。
那么前面的句子是怎样的呢?好像当时有五六个人在那里,都没有想出来。
我瞥见边上有一台电脑,正开着,闪着荧光,我准备上网去查看。
这时只见马永清老师一下走到壁板边,从堆放着木柴的上面去翻检,那上面堆满了书,他一下子就抽出了一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拿到我们中间,我一把抢过,却是一团圆圆的毛线,绾得很紧,我和他极力掰开,就发现了《长亭送别》中的句子: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接着他就跑到边上独自吟诵起来,用的是江浙一带的腔调,像读,也像唱。
很是动听。
但是没有一句听得真切。
听着听着又变成了杜甫的诗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我极力回忆马安健老师说的平仄有致的那两个句子,它既不是《西厢记》的句子,也不是陆游的诗,也不是杜甫的诗,好像完全是各个声调不同的搭配,但是怎么也没回忆起来。
后来不知怎的就醒了,只听到屋外水杉树上有一只画眉在婉转地叫着,万籁俱寂之中,它叫得十分真切,非常动听。
我索性起了床,一看时间,才五点。
走到窗前看画眉、水杉、房屋、远山以及昏暗的天空,模糊之中一派肃穆。
过了很久,我还在回忆那凌乱的梦境,那散乱的诗句,以及那梦的由来,猛然间才想到,那是画眉的叫声让我梦到了很有韵致的古诗!都讲中国的文化特征之一是天人合一,汉语的声律是否也是这样?一只画眉鸟唱出了中国古诗的韵律,并且让我莫名激动!汉语的声律之美,主要表现在押韵、平仄、节奏、抑扬、回环上。
你看那成语的声律,有都读一声的:惺惺相惜、抽抽搭搭。
有都读二声的:文如其人、前庭悬鱼。
有都读三声的:有板有眼、马马虎虎。
有都读四声的:跃跃欲试、大处落墨。
语文之美作文范文
语文之美语文是我们所用的工具和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文字表达的代表。
让人们通过语文的交流来沟通理解和传递信息,也可是我们人类文化和思想的载体。
宣扬语文之美已成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
语文之美表现在语言的灵活、精神的深邃、思维的丰富、哲学的庄严等各个方面。
对于诗、文或者各种山水画、人物画作而言,是表现语文之美的最佳方式。
在我看来,语文之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它具有生命的特征。
每当我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时,我会感受到其中的生机和明悟,这正是语文之美所在之处。
语文的韵律和音节,是神奇之处。
一片徐徐洒向海边的涨潮之水,以音响“涨、涨、涨”的流水声为威,一股股微波丝丝缕缕。
这抒情的言语,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语文之美还表现在以文字长存的文学作品中。
文学作品中有着具有生活背景的故事情节,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的塑造令读者能够对叙述所体现的意义和感情情感产生深刻的共鸣。
语文之美的传承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当下数字化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人被社交媒体和快速文化所分散,很难去品味和欣赏语言的奥妙。
而现实中,我们还是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语文表现。
比如说,微博的古文写手和“笔友”社区维系着一个庞大有趣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圈子。
还有各类文化节庆,或者艺术展,尤其是当读者与作家来到一起,相互分享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和启示时,那份共情和交流的情感,就像一股强烈的风暴,把我们深深地卷进了美好的语文世界。
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摩挲和挖掘语文之美所藏的奥秘。
一方面,值得我们尝试通过文学、电影、音乐等各种文化形式去获取和享受语文之美。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多点对文化的耐心和尊重。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语文之美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宝石。
正如钱钟书所说,“在世界上,一切艺术形式中,文学乃是最高尚、最深刻、最持久、最有代表性的。
” 在这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坚定地宣扬、继承、弘扬语文之美,促进我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语文之美欣赏
语文之美欣赏语文是一门关于文字、语言和文化的学科,它被广泛地教授和学习。
语文的美,体现在它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歌韵律等方面。
通过欣赏语文之美,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文字的美感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不仅具有交流的功能,更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不同字体、字形、布局等元素的结合,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触动。
比如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隶书的遒劲,它们都展现了文字的独特之美。
清朝书法家王铎曾说:“笔画和声音,视觉音乐” ,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文字的美感和音乐的共通之处。
文字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视觉感受,就像音乐可以通过乐谱的编排和演奏方式,将旋律转化为美妙的声音。
二、修辞的艺术修辞是一种修饰和运用语言的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象征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
在文学作品和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达到意境的提炼和情感的传达。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将雨水的细密和风的猛烈与酒醒后的残留感进行比喻,表达出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排比则通过对分句中的平行成分进行重复,起到强调和修辞的效果。
如《滕王阁序》中的“桂林鹏回航,欧阳询半字闻”,通过对不同人名的排比,突出了他们的才华和声名。
三、诗歌的韵律诗歌是语文中最充满美感的一种表达形式,它通过音节和韵律的配合,创造出优美的声调和韵律感。
诗歌的美感是由字词的音韵、句子的节奏、韵律的编排等元素共同构成的。
音韵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通过音节的选择和排列,给人以特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好雨知时节”中的平仄音节,给人一种舒展、悠扬的感觉。
韵律则是诗歌中音节的重复和变化,通过节奏的变动,给人以美妙的旋律感。
语文小诗自己编
语文小诗自己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喜欢写小诗,因为小诗可以表达我的内心情感,让我感到轻松愉快。
在写小诗的过程中,我可以随意发挥想象力,迸发出我内心的奇思妙想。
今天我要分享一些我自己编写的语文小诗,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我的快乐和创意。
1. 春风送暖,微风细雨,江南烟雨处处愁。
柳枝摇曳,花瓣飘落,梦里叫醒了谁的秋。
春风送暖,微风细雨,梦里叫醒了谁的秋。
2. 青山绿水,翠竹清泉,唯有心香永留。
风吹荷叶,水漾倒影,快乐之源在心头。
青山绿水,翠竹清泉,快乐之源在心头。
3. 夜深人静,明月高悬,寂静无人可问。
星光点缀,夜色幽深,思念随风飘散。
夜深人静,明月高悬,思念随风飘散。
4. 白云悠悠,飞鸟穿梭,天地间一派和谐。
阳光照耀,微风拂过,生命之美在眼前。
白云悠悠,飞鸟穿梭,生命之美在眼前。
5. 花开花落,寒冬渐逝,春天降临心中。
雨丝飘落,春风拂面,温暖带来万千。
花开花落,寒冬渐逝,温暖带来万千。
6. 小舟渡江,波光粼粼,江水荡漾心灵。
渔歌悠扬,风景迷人,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小舟渡江,波光粼粼,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7. 柳树垂丝,桃花盛开,春意盎然满园。
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世界变得灿烂。
柳树垂丝,桃花盛开,世界变得灿烂。
8.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丰收之喜满心间。
田野麦浪,夕阳西下,感恩之情萦绕心田。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感恩之情萦绕心田。
这些小诗都是我自己编写的,希望你们喜欢。
写小诗不仅可以锻炼我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希望大家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小诗,感受写作的乐趣和快乐。
愿我们都能在文字的世界里书写自己的快乐与梦想。
【2000字完】第二篇示例: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语文小诗就像一缕清风,轻轻地拂过我们的心田,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和美好。
小诗可以是关于爱情、友情、家庭,也可以是关于大自然、生活、梦想等等,每一首小诗都蕴含着作者的心灵和智慧,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小诗有着简洁而又富有节奏感的风格,让人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内涵。
作文语文之美600字
篇一:《美(600字)作文》精选作文:美(600字)作文从上学到现在,我们开展过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其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它令我发现了美!综合性学习开始啦!只见我一写完作业就急急忙忙地打开电脑,可是一向身体健康的电脑,今天却生了起病来,我只能闷闷不乐地关闭了电脑。
爸爸站在一旁,一直看着我,看到了遇到了困难,便走上前去鼓励我:黄文骏,别灰心,你以前不是在农村住过一段时间吗?你想一想,以前那里是什么样子呀!我点了点头,闭上双眼,回想了起来&& 以前,那里天空瓦蓝瓦蓝的,比城市里灰蒙蒙的天空好多了!那里没有一座座高楼大厦,那里只能一栋栋低矮的平房,比城市朴素多了!以前,在每个乡下人家的门旁一年四季总有鲜花竞相开放:有粉色的桂竹香,有粉红、蓝色、白色的耧斗菜,淡紫色的肥皂草,以及一簇簇美丽芳香、枝叶纤细而柔软的无名花&&它们引得阳光久久不愿离去,蜜蜂嗡嗡吹唱,见儿满足地踯躅,拂得枝叶沙沙地作响。
以前,乡下人家不仅爱种花,还喜欢种各种各样的果树:桃树、李树、杏树、枇杷树&&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花结果。
以前,在乡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勤劳的农民伯伯正在热火朝天地锄地,播种,拔草,那一滴滴的汗水滴到土里,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古诗。
以前&& 啊!美,无处不在!就像罗丹曾经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六年级:黄文骏篇一:发现身边的美作文发现身边的美作文美是无处不在的,每个地方、每个时段,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美!是的,任何地方都有美,把垃圾捡进垃圾桶,为草坪竖起一块牌子,送没伞的同学回家,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些都是美!就在那次学校运动会上,我又发现了许多美。
那次运动会,我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于是,老师让我和班长一起管理纪律。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作者:陈小淋来源:《新教师》2021年第03期汉语是一种充满审美内涵的语言,汉语之美,亦即语文之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美丽,力求使语文课充满魅力。
一、突现文本的精美,让学生在熏陶中感悟语文的美丽1. 品读——享受文本的语言美。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统编版小语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的好文。
它们有的展现气势磅礴的壮美,有的展现灵动清丽的秀美;有的美变幻莫测,有的美生机盎然。
它们或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或令人惊心动魄、心生敬畏……正是“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妙”。
读,要出之于口;品,要入之于心。
琅琅书声是享受语言美不可缺少的绿色通道,教师的示范美读,学生的放声诵读,都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凸显语文的语言之美。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再现语文优美的意境。
如:听着风声、虫鸣声,美美地读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四季之美》),那迷人的情景自然入心;伴着淙淙的流水声,和着轻柔的乐曲,一遍又一遍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搭石》),那富有节奏的“踏踏”声让你仿若置身其中,自有一丝惬意心中来;再观看大屏幕上播放的《桥》中那位普通的老党员在滚滚洪流中果决指挥、拯救村民的动人情景,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读,心中油然而生敬意……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美,从而深刻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 体味——感受文本的哲理美。
语文之美,就是以语文的形式揭示人性美、存在美。
如:《牛和鹅》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惊喜;《夏天里的成长》则以自然朴实的语言激励青少年在自己人生的夏天里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成长;《我不能失信》《鹿角和鹿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则引发我们对价值选择、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正如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翻开一册册小语课本,不难发现一篇篇课文呈现着‘美’,浸透着‘爱’。
语文之美演讲稿
语文之美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语文之美”。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所在。
它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和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
在我看来,语文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优美,更在于它深刻的内涵,以及表达者深入了解和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语文之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文的灵魂。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语言文字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精确、优美、富有传神的表达方式。
一个人能否用娴熟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往往也是评判他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以,精通语文的人不仅在口头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更能在书写、阅读和理解上达到出类拔萃的水平。
其次,我认为语文之美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
语文是一种文化语言,它所蕴含的东西也远远不止于表达。
可以说,语文将一门文化、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民族的魂魄融入到了其中。
例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便是语文的杰出代表。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思想、精神和道德观念,可以感受到作家们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更能够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人生价值,这些都给了我们极为珍贵的人生指导和思考。
最后,我认为语文之美在于表达者深入了解和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语言文字虽然非常有力,但在表达上往往需要配合丰富的内容。
表达者不仅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表达技巧,更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和了解所表达的内容。
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文化价值,也更容易使听众理解和共鸣。
在总结上述三个方面,我认为“语文之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和一种思想的表达,更是一种基础、一种建设、一种呈现和一种传承。
只有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理解语文之美的内涵和精髓,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语文之美得以璀璨发光,并且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发展。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关于语文之美的作文
关于语文之美的作文篇一:“壁上的飞天,有的臂跨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拔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莫高窟》文中的一段话,相信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
其实,语文课本中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
问题是有的教师无暇留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这种语言文字的优美。
基于唤醒语文教师对“美”的追求,我们一起来说说语文之美。
一、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郑荣馨先生曾“根据语言形式的美学效果划分出不同类型的表现风格品种:朴素、华丽、简练、繁丰、雄浑、柔婉、庄重、幽默等等”。
无论何种风格的语言,从语言主体看来,都是刻意推敲与自由运用、自觉锤炼和自然流泻的辨证统一,都不外乎在自由驱谴词汇、灵活选用句型、巧妙调动修辞手段以及悉心推敲视听效果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作者驾驶语言文字的智慧。
《桂林山水》中的一段话:“桂林的上真奇啊,一座座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二、语言之美,在于意境之美与语言之美相比照,意境之美不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而是语言的内在品质。
因此,这种不是由视听感官直接察知的,而是要通过联想、想象、体察、玩味、感悟,以及紧紧伴随的情绪、情思、激情等活动来“描摹”和“意会”的。
请看《二泉映月》中的一段话:“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的流水声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读着这段话,依凭我们原有的生活表象和当下的联想、想象,我们的眼前马上能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之美
记得小时候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心里颇不以为然:法国人真是没见过世面,法语哪有汉语美?且不说法语只有区区26个基本字母,而汉字数以万计。
两相比较,汉字的丰富足以令法语自惭形秽。
单说汉字字形之美,就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也只有汉字才有书法可言,也只有汉字的书法作品才会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可见汉字的诞生,的确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20多年,岁月流转,青丝变成白发;一批批学生来了又走,一套套教材换了又换;然而语文教学积弊依然,中职生不待见语文的现状依然,语文学科在职业学校有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
不免要让人扼腕。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普遍比较薄弱,很多同学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许多职业学校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现象,更加剧了学生轻视文化基础课的弊端。
于是乎,语文课与其他文化基础课一道,不幸沦为副课,成了大家眼中的鸡肋,学生学之无味,教师教之心累。
真是莫大的悲哀!
殊不知,学习语文原本应该是一件兴味盎然的趣事!我常常想让我的学生了解这一点。
孔子说:“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每教一个新的班级,都要先上开学第一课《享受语文》。
我希望学生意识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借此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语文之美,究竟美在何处?
首先当然汉字之美。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在形体上是由图形变化而来的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关于汉字的构造原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提出了“六书”,也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我们姑且分析一下象形、指事和会意三种造字法,就会发现汉字的确是非常奇妙。
顾名思义,“象
形”就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把它们描绘出来,比如日、月、山、水等,最早的文字就是描绘它们的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
“指事”就是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比如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再比如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等等。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新的字,如“日”和“月”组合成“明”,日光加月光因而光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说话算数,言而有信;再比如“人”和“木”合在一起组成“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当我们看着一个个奇妙的方块字,你往往会有非常直观的形象感,比如山、水、车、马,或者风、雨、雷、电等等,这显然是mountain、water、car、horse、wind、rain、thunder、electric这些字母文字无可比拟的。
至于行云流水的书法艺术,向来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一切字母文字,皆难望其项背。
其次是整齐的形式和丰富的意蕴之美。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每个音节对应一个独立的汉字,且能独自表意,这就非常有利于形式的整齐与美观。
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诗歌和对联了。
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开始,到《楚辞》以及后来的格律诗,都非常重视语言形式之美。
比如《诗经》大多数是四言诗,句式整齐而匀称,往往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反复咏唱,富于音乐之美。
至于格律诗,对形式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句数、字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令人惊叹的是,格律诗的创作尽管需要遵循许多近乎苛刻的规则要求,却神奇地做到了语言简约、诗意丰盈,能够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二十个字,明白如话,没有新颖奇特的想象,没有精致华丽的辞藻,却写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千百年来,传唱不绝。
这样的作品,在古诗中比比皆是。
追求形式到极致,就出现了对联。
我个人比较喜欢对联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无情对。
这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
比如,上联“文竹”,下联“武松”,从字面看,文对武,竹对松,对仗非常工整。
而从词义看,上联是一种植物,下联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风马牛不相及。
宋人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了上联:“鸡冠花未放。
”有人对了下联:“狗尾
草先生。
”对仗工整,却又绝妙地嘲讽了叶先生,读来令人捧腹。
类似的作品还很多,比如:“葡萄牙”对“樱桃嘴”,“粗毛野兽石先生”对“细羽家禽砖后死”。
下联,以及“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对“中山落叶松叶落山中”,等等。
汉语的魅力同样表现为各种奇特的变形。
看惯了唐诗宋词,就以为中国诗歌形式呆板,显然是一种无解。
殊不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奇特诗歌形式。
比如回文诗。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比如以前一种茶叶罐上有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观者以其中的任何一个字为开头来组合成诗句,都是一个完整且充满意味的诗句。
比如:“可以清心也,”或者“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等等。
有些诗句,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
比如“客上天然居”,倒过来就是“居然天上客”。
甚至有好事者撰写了回文诗的对联。
上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下联:“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不能不让人感叹汉语之美。
回文诗中的最美的作品,要算是前秦时期女诗人苏若兰的《璇玑图》了。
此图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
可以读成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才情之妙,可以说冠绝古今。
其他还有宝塔诗等特殊形式。
汉语之美还在于语义的丰富性。
汉语的许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比如词语“意思。
”小明给领导送红包,发生了如下的对话: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同一个“意思”,意义各不相同,汉语的魅力,尽在其中。
这样的词语,还有“东西”“哪里”等很多。
汉语词汇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同一个词语可以表达完全相反的意义。
比如救命和救火,前者“救”是要使生命延续,后者“救”却是要让火熄灭。
不仅仅一个词语可以有多种解释,有时候,相反的词语也可以表达相同的。
比如,美国人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无论中国人说“中国队大胜美国队”,还是“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赢的总是中国人。
总之,语文之美,其实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品味,我们一定会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希望所有同学热爱祖国语言,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学好语文、享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