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商业课件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古代农业经济》复习
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 业、商业有所发展但受经济政策制约的特征。可按以下四条 线索进行整理。
线索一: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 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 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 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租调制: 东汉末年,曹操进驻冀州后试行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 括自耕农和地主),每亩土地征收田租谷四升,每户征收户调绢 二匹、绵二斤。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对农民有好处,也 有利于大族豪强庇荫佃客。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 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 役。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 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1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 耕,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 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 在长期战乱之后,大批人民死丧逃亡,土地荒芜,国家赋税 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恢复生产,保证赋税来源,北魏到唐朝前 期的封建政府曾颁布均田制。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 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 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均田制的推行是 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制,更 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 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被束缚在土 地上,成为国家的佃农,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唐德 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中国古代史(宋元版块) 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②从功能上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从地域分布上看:从战国到唐代,商业都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唐代以后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城市的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示例
论题: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
论述: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宋朝户口分布 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 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②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 ,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 提高。③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导致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 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
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方千米)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版块四 两宋的新变化与 元朝的统一
• 主干知识线索:
一、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1、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由枢密院掌军事,三司掌财政,与宰 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三衙”在调兵权与统兵权上 进行分权。 2、元代: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欢迎参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历史复习的重要性、复 习方法、复习技巧以及学科知识的复习。请留意每个环节的重点和实用技巧。
历史复习的重点
1 把握重点
了解历史复习涉及的重点知识,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内容,。
2 制定计划
建立复习计划和时间表,有序进行复习,确保全面而高效的复习过程。
资源利用
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互联 网、教师、同学等,获取丰 富的信息和帮助,拓宽复习 视野。
学科知识的复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等。
复习方法
1
多样运用
2
灵活使用不同复习方法,如阅读、写作、
解题、讨论等,提高复习效果和兴趣。
3
选取资料
选择适合自己理解和复习的资料,如教 材、课堂笔记、参考书籍等。
设定目标
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明确知识 点和技能的提升需求。
复习技巧
记忆技巧
运用记忆法和技巧,如联想、 编曲、故事化等,提高记忆效 率和准确性。
拓展与巩固
掌握有效的拓展和巩固技巧, 如练习题、总结归纳、查找资 料等,提升记忆的持久性和应 用能力。
思维导图与笔记
使用思维导图和笔记整理知识, 帮助理清脉络、加深印象,便 于复习和回顾。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专注与环境
选择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集中注意力,避免干扰,提 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合理休息
合理控制学习时间,制定休 息计划,充分放松身心,避 免疲劳影响记忆和理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形态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1〕从消费方式和经营方式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消费的根本形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消费、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从消费力程度看:长期使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从地位和影响看: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开展根底上获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消费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消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开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消费开展的因素。
4、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开展成就〔1〕冶金业: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小件铜器。
②商代青铜器繁荣时期。
③春秋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④西汉时,煤开场成为冶铁燃料⑤东汉的杜诗创造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2〕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萌芽。
②商周:纺织业在经济消费中已相当重要③西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业作坊出现,纺织品数量相当可观。
⑤宋代:棉纺织业推广到江南地区,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⑥明清:丝织业的开展进入鼎盛时期。
〔3〕制瓷业:〔1〕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即原始青瓷;〔2〕东汉:瓷器消费技术到达成熟阶段;〔3〕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开场输出国外;〔4〕宋代涌现一批名窑,如江西景德镇;〔5〕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
清代粉彩瓷器。
3.古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特点:〔1〕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程度的那么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消费。
〔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第64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B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 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 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 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 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 《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 (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 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 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随堂练习
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 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 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 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 答案 B
高考一轮第64讲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 类型商路的开辟。
主干知识梳理和巩固
一、丝绸之路 1.渊源: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开通 (1)条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广受欢 迎。 (2)经过: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 奴,获得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 (3)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3.发展 (1)概况:丝绸之路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 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9.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徽商和晋商 ___________。
【误区警示】唐代‚柜坊‛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并不表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其职能不是兼营旅店、
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
行雏形。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市令或市长 官府设___________,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草市” 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_______更加 佛山镇、景德镇、 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经营时间限制 旧时日中为市的_____________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
(4)国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宽,兼并之弊,有逾于汉
成、哀之间。 ——[唐]杜佑《通典》•《食货典•田制下》 材料二 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
(5)宋元。 ①特点: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交子” ②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重要
财源。
大都 ③元代: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长途贩运贸易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性的商人 ③出现了_____________群体,叫做“商帮”,实力最强的是
地位较低。
(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 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但政 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某某市期初调研)(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B[材料中未涉及交易场所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材料“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和“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表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商品经济,故B项正确;放弃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中“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反映的商业活动受政府监管不符,故C项错误;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与材料中“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不符,故D项错误。
]2.(2020·某某一中期初)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引文反映了( )A.长安、某某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某某、某某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C.临安、某某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某某、某某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D[根据材料“《送蜀客游维扬》”“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可知引文反映了唐代南方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出现,出现了某某和益州等大都市,即某某和某某,故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长安、某某、某某、临安,故A、B、C三项错误。
]3.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
据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约精神B.规X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D.出现货币经济B[由材料内容可知西周时期由“质人”管理市场,并有制发买卖的契券,这有利于规X商业行为,故选B项;契约精神是指商品交易中自然达成的契约精神,这与材料中由“质人”管理市场,并制发买卖的契券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西周商业规X发展的情况,未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且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西周时期由“质人”管理市场,并有制发买卖的契券,未体现货币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排除D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3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 发展与迟滞
职业商人 工商食官 私商
丝绸之路
商
业
的
发
展
商业
货币
商帮
提示: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商业发 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这是相对的,商业活动受到官府严格限 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从全国范围来看,“男耕女织式” 的经营方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误区 误区一:“重农抑商”政策是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经
济 政策。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
就 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 误区二:“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尽管“重农抑商”政策为很多朝代所奉行,但工商业的发展是
客观题突破
最新高考示例
【例1】 (2009·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
商
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答案:D
【例2】 (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 “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 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区别 (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欢 迎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 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时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87,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共12张PPT)
2.概况 (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中期,安
(3)第三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靖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①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
1.原因 2.过程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孙吴、东晋、南朝 中唐以后 南宋
实时训练
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 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 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 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 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 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
谢谢
经济区 山东 山西
地理位置
崤山以东,包括现在 的河南、山东、河北 等地,史称中原
崤山以西,包括关 中、河西、巴蜀等
特点
传统农业区,为全国 经济重心。其中山东 为当时最重要的粮食 产地,经济最为发达
江南 长江以南
多为原始森林覆盖, 地
经济实力较弱
潮
技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2.过程 3.表现
4.影响
①进一步推动全国人口比重变化 ②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使古代中国后期各王朝经济重心与政
【小结】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特
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最 政治重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 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
朝代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1.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
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
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 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主要措施 经 济 领 颁布“解负令”,规定占有土地 的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
基本特点 目的:消除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措施:带有“折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下层平
民的就业机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 寡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
域
政 治 领 域
近三年高考关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命题不多,估计在以后的
高考命题中将会出现,重点将会突出两次改革的内容。
复习时,一要注意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 等方面分类整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内容、特 点及影响的差异;二要注意选择改革的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 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革的必要性 1.政治危机 (1)贵族政治下,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2)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经济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 3.形势紧迫 (1)雅典社会动荡使经济发展迟缓。
(2)周围城邦实力增强,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每次改革的不同特点及影响。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
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
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 已重获自由。”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纲 1.商业癿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不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1.古代商业活动
时间 远古 商代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表 现
西周 春秋战国
交易活劢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劢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 2.读表 •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名称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时间 不 同 点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 朝进一步加强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 目的 统治基础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作用 权;但限制了中国与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世界的交流,导致中 发展起阻碍作用 国的落后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含义
沿革
影响
• 2.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出现 表现 特征 明代丝织业发达癿江南地区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癿发展 雇佣劳动 关系癿存在,地区性、丌平衡性突出 ①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癿手段压制工商业 雇佣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癿影响
缓慢原因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 •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 货币固定为金银。 •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
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_________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温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习目标】把握中国古代商业进展的概况【重点难点】市坊界限被打破二、重点问题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时期进展的要紧表现①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缘故:剩余产品的显现、社会分工的进展)①商朝:③西周:②春秋战国:③隋唐:④宋朝:⑤元朝:⑧★明清商业(商品经济)进展的新特点:中国古代城市进展概况:(1)周秦——唐朝:严格操纵时期:★(2)宋朝——放松治理:(3)明清: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1)进展呈现不平稳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进展都极不平稳;(2)与农业、手工业的进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商业活动慢慢冲破了时空的限制;(4)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进展艰巨而曲折;商品经济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脆而不坚)禁那么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那么必农,民事农那么田垦,田垦那么粟多,粟多那么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那么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合法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峻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贯都是在体制内进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控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非具有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超级壮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要紧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进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依照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进展的因素有哪些?“重农抑商”政策(1)兴起的缘故:(2)进展概况:战国商鞅变法提出——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缘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进展)——明清强化(全然缘故:为了保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评判:①踊跃:②消极:【知识图表】进展概况:原始社会---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城市:周秦至唐 代---宋朝--明清(要紧把握城市格局和功能的转变) 产生时刻、缘故 重农抑商 概况:战国(产生)---汉(进展)---唐宋(松动)--明清(强化) (政策) 商业的发展评判:(踊跃、消极)特点【知识延伸】一草市,指中国宋朝开始在各城市城墙范围之外进展起来的商业区。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解析:据材料“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以得出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B项正确。
答案:B2.(2018·某某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某某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据材料“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可知,元朝皇帝为外来贸易提供条件,D项正确。
答案:D3.(2019·某某永州一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解析:据材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传统观念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构成冲击,B项正确。
答案:B4.(2019·某某某某高三8月摸底调研)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某某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9.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必修2)
徽商和晋商 ___________。
【误区警示】唐代‚柜坊‛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并不表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其职能不是兼营旅店、
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
行雏形。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市令或市长 官府设___________,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草市” 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_______更加 佛山镇、景德镇、 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经营时间限制 旧时日中为市的_____________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
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 民生自蹙。 ——蓝鼎元《鹿洲初集》•《论南洋事宜书》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兼并之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提示:(1)原因: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源在 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社会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占有 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到后来一般人民所需要 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宋代已经显 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
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特别是北宋时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的贸易 往来。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试大纲 商业
考 点 搜 索
①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②“市”的变迁 与城市的发展③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第15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A)练习题
第15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A)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左传》记载,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B.春秋时期手工业进步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2.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 )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3.唐德宗曾说:“通商惠人,国之令典。
”唐代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
”唐宪宗下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
”这反映出唐朝中期以后( )A.商人逐利风气盛行B.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C.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D.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4.下图为南宋《市担婴戏图》,图片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 )A.草市深受百姓欢迎B.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朝廷对市禁的开放D.区域长途贩运发达5.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
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较弱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6.1758—176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白银,而1828—1837年增至784864050两白银。
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成熟D.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7.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9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作业19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廊坊市高三统考]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
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十分明显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2.[2021·徐州市高三模拟]《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贵族之间不管是贿赂、赎偿、馈赠、献纳等经济交往,大都是车马衣帛器物之类,而非货币。
这表明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国家政局影响货币形态C.小农经济制约商业发展D.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限3.[2021·忻州市高三模拟]《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有相关规定:如大宗商品买卖,须订立“市券”之类的契约,并经官府“公验”。
土地买卖,“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违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据此可知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注重维护正常经济秩序C.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私法是法律的主要内容4.[2021·三明市高三模拟]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宋代,城市中工商业者人数增长,同时城市中其他行业,包括广义“邸店”业和演艺业之类,正在吸纳更多人户走向城市或新兴市镇。
此外,兵士、生徒、举子和“方外”之人在城市中也占有相当比例。
这说明当时( )A.经济政治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B.人口流动加速了社会经济转型C.坊市制度变革促进了工商市镇崛起D.抑商政策松动引发了城乡分化5.[2021·临沂市高三模拟]两宋时期,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现金支票)、茶引(类似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等金融媒介,出现了质库、检校库、抵当所等借贷机构,形成了官私兼备、缓急阙乏的借贷市场。
中国古代的法律教化、商业贸易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元朝 明朝
对唐宋法律整体弃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 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
沿袭《大明律》,同时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
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制建设有什么特点? 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
构的立②法原原理因。:因内此容,比从立较法周技详术,上条说目,这比不较仅简达明到;而依且代据表儒了家那学个说时,代的以最封高建水伦准。
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为—以张后中历秋代《刑为什律么的说蓝<唐本律,疏对议古>是代一法部典优亦秀产的法生典》
辽太祖时,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太宗时,治渤海人亦依汉法。
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法律教化、 商业贸易与赋税制度【选必贯通】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思想的渊源 ➢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殄灭人命,实行“人殉”制。
体现统治者 的自我约束
➢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 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尚书》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诰,每篇都说到如何治民。其中
——《吕氏乡约》
《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对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很大。
(3)乡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
②发展: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 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 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 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治国手段
理论来源
主张德治,通过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会馆和商帮
我国古代的商运(商路、交通工具)
阅读下列两幅图: 图1:西汉时期的陆运
图2:南宋时期的海运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
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岁一往来,其利甚博。”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
……
• 问:从这些晋商的习商谚语中,同学们能否感悟到晋 商崛起的奥秘?
徽商指的是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 府的商人,因其善于忍辱负重,故称“徽骆 驼”。
亦贾亦儒是徽商的最大特点。“亦儒” 表现为:在教育方面投入大,科举考试成材 率高。在商业经营中,徽商在经商方面表现 于自觉地用儒家思想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的商业行动,讲求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不 义之财不取也。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A.商人的活动 远古时代,已出现商业交换。
商代有初步发展。
西周商业进步,流通的货币有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商和商业中心。
B.商运活动 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社会交往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唐代:
陆路商运发达,沿途有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场所。 水路航运:长江航运发达,“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宋代:海外商运:宋元时期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和
北非。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之一;益州出现纸币“交子”。
C. 会馆和商帮
会馆:明清时期,主要在京城、省城、大商埠。是同一地域商人停宿储 运、 交际的场所。 商帮:同一地域的商人结成商帮。明清势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
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没有 出现什么大的商人群体。但到明清时期,由于商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全国各地逐渐 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 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史舞台。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A.商人的活动 远古时代,已出现商业交换。
商代有初步发展。
西周商业进步,流通的货币有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商和我国古代商业的起源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 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 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 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在包头 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 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 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 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 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 的。
晋商的习商谚语:
“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 “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 “快在柜前,忙在柜台” “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西周商业进步,流通的货币有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商和商业中心。
B.商运活动 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社会交往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唐代:
陆路商运发达,沿途有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场所。 水路航运:长江航运发达,“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宋代:海外商运:宋元时期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和
下山列西关商于会帮馆的描徽述州,不商确帮切 A福、的建形是成商于帮明清时广期 东商帮 B山、是东商商人帮停宿、宁储运波、商交际帮 龙的游场所商帮 洞庭商帮 C江、一西般商只帮出现于陕京城西商帮
D、其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
帮有关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山西商帮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A.商人的活动 远古时代,已出现商业交换。
商代有初步发展。
西周商业进步,流通的货币有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商和商业中心。
B.商运活动 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社会交往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唐代:
陆路商运发达,沿途有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场所。 水路航运:长江航运发达,“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与西施一起泛舟齐 ★秦相国吕不韦,由 国。至陶,操计然之 仕而商,成为成功的 术以治产,因成巨富 大商人后,又由商而 自号陶朱公。民间有 仕立国定君,是中国 尊陶朱公为财神。 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
相国之位的富商。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A.商人的活动 远古时代,已出现商业交换。
商代有初步发展。
1、商业因商朝而得名的真正原因?
贷财 债
商朝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初具规模,
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 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 介——货币。
商2、业从发我展国较古早代商;业商的人传社说中会还地可位以低挖
商代货币“贝” 掘哪些历史信息?
我国古代巨商的出现始于何时?试举一例。
★白圭准确掌握市场 行情,在别人觉得多 而抛售时,他就大量 地吃进,等别人缺少 货物需要吃进时,他 就大量抛出。
宋代:海外商运:宋元时期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和
北非。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之一;益州出现纸币“交子”。
C. 会馆和商帮
会馆:明清时期,主要在京城、省城、大商埠。是同一地域商人停宿储 运、 交际的场所。 商帮:同一地域的商人结成商帮。明清势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
刘驾《贾客词》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山东商帮 --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 --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 --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 --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陕西商帮 --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延伸拓展:
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中国大部分人知道了乔家大 院,一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让我们了解了晋商,了解了 乔致庸恪守诚信,不断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