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 (1)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之上学恐惧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之上学恐惧症【引言】上学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特别在中学生群体中更为常见。
这一发展阶段的孩子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挑战和身份认同的困惑,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上学恐惧症的出现。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中学生个案的分析,探讨上学恐惧症的表现、原因和应对策略,以期为同样受到此类困扰的中学生提供帮助和启示。
【个案背景】个案为一名初中生,名为小明。
据了解,小明过去一年左右对于上学出现了极度的恐惧,并且频繁出现上学拒绝、情绪低落等问题。
这使得他的学业和个人生活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父母发现他害怕上学时,曾尝试过严厉地威胁和处罚,但效果不佳。
目前父母希望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小明克服上学恐惧症。
【表现分析】1.身体反应:每天早上上学前,小明出现明显的身体反应,如乏力、头痛、恶心等。
这些身体反应使他无法正常完成早饭和穿衣等日常活动,从而无法按时到校。
这种情况使得他感到自己“不正常”和无助。
2.情绪低落:小明在上学时情绪异常低落,经常哭泣或沉默寡言。
他认为自己面对不了学校的挑战,并感到无人理解自己。
这种情绪低落导致他在学校中缺乏自信,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3.人际问题:小明在学校中与同学关系紧张,良好的朋友关系缺乏。
这使得他在上学时感到更加孤立,同时也增加了他对学校的恐惧感。
他担心自己在学校中被孤立或欺负,因此害怕上学。
4.学业压力:小明在学校中成绩一直较差,这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弱者”。
他害怕上学的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学习困难和失败的恐惧。
5.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较高,常常施加压力并期待他能在学业上有好的表现。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他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而增加了他对上学的焦虑和恐惧。
【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学业困难和成绩不佳导致小明对上学和学校失去信心。
他不愿意面对学习困难和无法达到他自己和家人的期望。
2.缺乏自信:小明在学校中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较差,缺乏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恐惧症的个案实例
学校恐惧症的个案工作实例一.个案的背景资料1.案主:女,13岁,初中一年级2.案父:大学毕业,银行上班3.案母:高中毕业,在家4.案哥、弟:均在上学二.问题描述:(一)案主自身情况1.案主常常在校门口或上学的路上大喊“肚子痛”,然后案主母亲带她去医院检查,身体正常。
2.妄想:案主常常妄想自己做下列事情参加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学习成绩突出获得奖学金3. 案主学习成绩不好(二)家庭状况1.案主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母非常疼爱2.案主父母对子女的学业很关心,经常亲自指导,但是案主的成绩一直不好,而案主的哥哥、弟弟成绩非常好,因此他们看不起案主3.案主在家的情绪不太稳定,脾气较为暴躁,只要要求她做功课,她就不高兴;凡是哥哥、弟弟新买的物品,她也要拥有,否则就大发脾气(三)学校生活1.案主就读学校,成绩较差2.案主经常在上英文课,或上、下学中,肚子疼痛不已!同学们扶她休息,然后由老师通知家长送她回家。
3.据班上同学称:英文老师经常考试或发问。
而案主每次考试均差,又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经常因此挨骂和罚站,案主觉得上英文课压力大,对英文老师更是畏惧4.案主经常会向班上的几个朋友表示:自己曾参加过钢琴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还参加过学校的剧团表演。
案主说的很得意,但是同学们却觉得她思维幼稚,暗自耻笑她,不愿与她交谈5.案主在学校不主动结交朋友,因此朋友甚少。
她在班里只有两个朋友。
请你对这一案例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且详细地拟定出辅导策略与具体实施三.问题的分析与诊断1.案主学业差,而且恐惧考试,担忧功课,可见学校课程对案主已经形成了压力,时期学习兴趣低落。
而且英文老师的严格,更加剧了这一焦虑2.案主在学校期间的肚子剧痛,是一种“退化”反应,以争取他人的同情3.案主的妄想行为是想提升自己在班上的地位,弥补自己在学业上的缺失4.案主朋友少,兄弟看不起,以肚子疼为籍口,由他人扶持,满足内心的空虚感四.辅导策略与实施(一)个别会谈1.案主表示功课不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且英文老师太凶,她很害怕。
被看恐怖症案例咨询一例
式上 , 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 能成 功与人沟通 、 不 交流 , 在 面对 同学的要求时 , 心生不 满 , 不想去做 , 却又不 能勇敢说 不。 在面对卖饼者的求询眼神时 , 心里逃避 , 行为退缩 。 在人格 方面 , 自幼性格 内向 、 自卑 、 敏感 、 自尊心强 , 这些 人格特征是 来访者产生该症状 的主要原 因。 32 诊 断结果 : . 来访 者虽有 焦虑 的症状 , 但这 种焦虑有 明显
42 最终 目标 : . 在达 到上述具 体 目标 的基础 上 , 能运用所学 到的建设性的应对方法 和认知模式 调适心理状 态, 提高来访 者 正确处理 日常生 活中的 困扰 , 析 问题 、 决 问题 的能 力, 分 解 协助其 自我认识 和 自我成长 、 最终达 到促进来访者人格完善 、 心理健康 发展 。
燕园! 堡 I 8 ( J
些
舅
—
』 | n f a l je& Me t at , u u t 0 0 o. , ( 4 ol t o m msIf r' C d na He l A g s 2 1 ,V 1 8 N ) l h .
理空 白该如何去克服 ; 通过 “ 短程 聚焦” 明晰她 的职业 目标究 竟是什么 ; 再建 议她通过学长 “ 深度访 谈” 了解现在需 要通过 学 习和实践 作何 种准备。 3 效 果 评 估 在整个 咨询过程 , 咨询师始终坚持 中立 的立场 , 认真地倾
能认 识到这种 反应是过分 和不合理 的 , 又由于来访者是 怕被 卖饼师傅看 , 以本 案诊 断为被 看恐 怖症 。 所 4 咨询 目标的制定
41 具体 目标 : . 与探讨来访 者在家庭和学校 中产生 的不 良认 知与不恰 当的行 为归 因方 式 , 通过干预 和治疗改变来访 者错
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
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使患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恐惧。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并探讨他如何通过心理咨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张先生是一个30岁的年轻人,平时性格内向,总是觉得很难和陌生人交流。
他害怕参加聚会、社交活动,即使在工作场合也感到不适。
他一直觉得自己无法让别人接受并且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使他感到沮丧和不自信。
由于社交恐惧症给他带来的困扰,张先生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初次咨询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张先生的对话,发现他对人际交往充满了负面观念和恐惧。
他认为自己的话题无趣、会被别人嘲笑,害怕在社交场合中犯错误或遭受拒绝。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张先生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对他的社交恐惧症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张先生应对他的社交恐惧症。
通过与张先生一起分析他的负面思维模式,心理咨询师帮助他辨别了那些虚假和消极的信念,并教他如何用积极和合理的思维来替换它们。
同时,心理咨询师向张先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社交技巧和策略,比如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对话和充分展示个人兴趣。
随着咨询的进行,张先生逐渐意识到他过去的自己只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和观念。
通过与其他咨询客户分享经历,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
这种认识使他逐渐摆脱了自卑感和孤独感,开始勇敢地面对社交场合。
在咨询的最后阶段,张先生已经开始有所改变。
他能够主动与同事和朋友进行交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在一个大型聚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独特性,不再担心他人的评判和拒绝。
通过心理咨询,张先生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焦虑和应对社交场合中的不适感。
他从一个陷入恐惧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自信并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个体。
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取决于他人的接受与否,而是取决于他自己对自身的肯定和发展。
社交恐惧症是一个常见且可以治疗的心理疾病。
一例中学生惊恐发作的咨询案例报告
岁 。父 母 特 别 想 要 一个 男 孩 ,曾有 一 王 的女 生 做 一 般 的朋 友 ,过 生 日时 特 分 钟 他 就 好 了 ,然 后 就 自己 回 家 了 。
时被 送 到 寄 宿制 学 校 上 学 ,我 当 时不 深 的负 罪 感 。复 学 后 觉 得 自己 的 注意 了他 我 就躲 。他 在 校 的 时候 是 我 的噩 想住 校 ,哭 得很 厉 害 。小 时 候 学 习还 力不能集 中 ,很担 心再像 以前那 样 。 梦 。 ” 不错 。小 学 升初 中 时 ,因 为 没有 考好 我 觉 得 自 己善 良 、内 向 、没 有 主 见 , 被 父亲 打 了一 顿 。上 初 二 的时 候 ,老 软 弱 ,跟 别 人 交 往 时 总 在 讨 好 别 人 。
学 一年 ,2 0 0 8年秋 季 复学 。 父母 都 是 么 回事 ,忽 然 感 到 惊悸 ,心 脏 跳 动 得 我奶 奶 说 ,想 跟 我交 朋 友 ,被我 奶 奶
农 民 ,文 化 水 平 较 低 ,年 纪 都 很 大 。 特 别快 ,感 觉 快要 疯 了 ,我 感 到 极 度 拒 绝 , 当时 他 就 发 作 了 ,蹲 在 那 里 , 因父 亲 长期 在 外 包 工程 ,故 家 庭 经 济 恐惧 。后 查 出 心脏 没有 毛 病 。有 时 强 浑 身颤 抖 ,抱 着 头 ,非 常 痛 苦 。我 躲
至 在班 上撕 陈 某 狂 吃药 片 [ 键 词 ]中 学 生 ;惊 恐 ;认 知 师 向 我 父 亲 告 状 ,说 我 成 绩 掉 了 下 再 次发 作 。我 找来 了 陈某 曾经提 过 的 关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 不写作业的孩子丁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
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不喜欢他。
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丁某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
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
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丁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
这种方式令丁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方法1、个别面谈。
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
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
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
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
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对于社交场合产生过度的恐惧和焦虑。
本文将介绍一个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社交恐惧症,并探讨针对该症状的心理咨询方法。
案例描述: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报名参加了一家大型企业的面试。
却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正常表达,面试官的目光和观察让他感到极度不适,他害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让他丢掉这个机会,而这种恐惧持续了很长时间。
症状分析:小明的症状呈现出典型的社交恐惧症特征。
他害怕在社交场合出现,尤其是在需要表达自己和接受他人评判的场合。
这种恐惧也让他避开与人交流的机会,导致他的自我价值感下降,情绪和社交问题不断积累。
心理咨询介入:心理咨询是解决社交恐惧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心理咨询师与小明一起探讨其社交恐惧的根源,并帮助他建立面对社交场合的技巧和信心。
1. 探索根源: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的交谈,发现其社交恐惧很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某种不良经历。
小明曾被父母要求过度完美,导致他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害怕在社交中出现失误。
2. 认知重建:心理咨询师帮助小明认识到他对社交的过度焦虑是不合理的,并教导他通过正确认知和积极思考来改变自己的负面信念。
小明逐渐理解到每个人都会犯错,自己并不需要完美。
3. 暴露治疗:心理咨询师采用渐进的暴露疗法,帮助小明逐步面对社交场合,减少他的恐惧反应。
开始是与咨询师进行模拟的社交情境,随后逐渐扩大到真实的社交交流。
4. 技巧训练:心理咨询师教授小明一些技巧和工具,帮助他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
如身体放松练习、积极倾听他人、逐步改善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心理咨询的效果:经过数次心理咨询的过程,小明逐渐意识到他的社交恐惧症不再占据他的生活。
他通过暴露治疗和认知重建,逐渐恢复了对社交场合的信心,能够更加自如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面试时,他能够很好地控制焦虑情绪,表现出自信与灵活。
最终,他成功地进入了自己期望的企业。
恐怖性神经症咨询案例
恐怖性神经症咨询案例一、案例介绍[案例1]王××,女,19岁,职业高中的学生。
主诉有变态心理,需要咨询、治疗。
据了解,在10岁左右,患者曾因一男子的恫吓,被迫去触摸该男子数次。
后来,患者紧决不肯这样,遭到该男子的辱骂,并在另一场合,被此人强制按住,撕开了衣服,但未发生其他不幸。
此事件发生后,患者心中受到惊吓,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极度恐惧之中。
又有一次,患者去上厕所,发现有人探头从墙外向厕所里窥视,刚好同患者打了个照面。
窥视者见状不妙,赶忙溜了。
患者对此没有声张喊叫。
但到了晚上,患者脑子里老浮现着白天爬墙头的那个人影,觉得此人就是以前辱骂自己和那个人。
为此,她心烦意乱,觉得浑身发烧,躺在床上一个劲地做恶梦,梦见窗外有两张怪脸冲着她笑。
患者被恶梦惊醒之后,不敢再睡,只好由父亲打牌相陪,度过这难熬的一夜。
患者看到父母为自己操劳,心理很难过,泪水不住地往下流。
父母追问是怎么回事,患者推说肚子道,没敢将真情告知父母。
此后,每当遇到或其他成人的关心、爱抚、患者都感到内疚和伤感;父母给好买新衣服穿,她也觉得自己不配。
12岁时,患者月经初潮。
母亲问医生:12岁早不早?患者听后,害怕得几乎端不过气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越来越感到痛苦、自卑、耻辱、厌恶。
她恨自己肮脏、有罪、整天胡思乱想,发楞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
以后因搬家迁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患者心中才轻松下来。
有好长一段时间,她不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了。
但临近初中毕业时,由于表哥担任自己的任课老师,又引起了患者的紧张,结果使得中考不理想。
患者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自己。
上职业高中后,患者的自责心理和恐惧情绪愈加严重,有时难过得心如刀割。
她烧过香,拜过佛,希望神灵保佑,宽恕自己,把惩罚缩小些,多少给自己带来一些欢乐。
烧香拜佛之后,使她内心感到轻松一些。
这些年来,患者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逢下雪的时候,都要在手中握一把雪,默默地祈祷希望能用白雪净化自身。
青少年社交恐惧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其中,社交恐惧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案例讲述了一位名叫小明的青少年在经历社交恐惧症困扰后,通过专业教育和自我努力,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信交流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小明,16岁,就读于某中学高二年级。
自从进入高中以来,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社交方面却显得格格不入。
他害怕与人交往,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发言或与人对话时,总是感到紧张、焦虑,甚至会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状。
小明的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害怕与人交往:小明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即使是与同学聊天也显得紧张不安。
2. 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在课堂上,小明总是低着头,不敢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眼神交流。
3. 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小明认为与人交往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因此尽量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社交恐惧症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对他要求严格,经常对他进行批评和指责,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安全感。
2. 学校环境: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小明为了追求成绩,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忽视了人际交往。
3. 自我认知:小明对自己的评价较低,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能力不足,因此害怕与人交往。
四、教育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社交恐惧症,学校和家长采取了以下教育干预措施:1. 心理咨询:学校为小明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谈话、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家庭教育:小明的父母参加了家庭教育讲座,学习了如何与孩子沟通,以及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3. 社交技能训练:学校开设了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帮助小明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4. 逐步接触: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小明逐渐开始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在课堂上发言。
走出莫名的恐惧——一例抑郁心理辅导案例
我 的爱 法:
(
于 嫉 妒 而 产 生 的焦 虑 与愤 怒 也 消 除
,
咨 询 师应 事 先 做 好 准 备
,
探 讨 如 何 消 除不 合 理 信 念 的办
1
学 习 效 率也 提 高 了
,
。
此 外 由于 不
速 而 准 确 地 找 出不 合 理 认 知 的 关键
) 加 强 自我 修 养
、
,
客观辨证
再 总 是 发脾 气 也 有所 改 善
一 辅导 个案
[ 关 键 词 ] 抑郁 心
一
理
;
恐惧
;
辅导
、
个 案情 况
一
小 谭 ( 化 名 ) 是 就读本 市 宿学 校 的高
羞
,
一
所寄
学生
,
给我 印象挺 害
似乎有流不 完 的泪 水 和止 不 住 的
。
忧伤
原来
,
自从 入 学 开 始 当她 想 到
,
要 在学 校 留 宿 便 有 很 强 烈 的恐 惧
,
起 遭 遇 过 车祸
自认 为 造 成 心 理 上 伤
害不 大
。
这 次咨询完
,
我掌握 了
一
一
定 的信
息并对小谭的现 状有 了 致 适 应 不 了住 宿 生 活
定 的了解 :
她 对 独 自在 学 校 留 宿 有 莫 名 的 恐 惧 以
。
心 理 上 过分依
,
赖妈妈
视
,
;
对 自己 信心 不 足
。
自我 轻 制
使来 访
份 案例报告
.
本 文 文 式规 范
王立玲恐惧症症心理案例分析1
恐惧症心理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对一例初中生对考试恐惧行为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通过介绍该求助者的行为表现,探究其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采用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改变认知等治疗技术,使求助者消除对考试的恐怖、焦虑等症状,使她的学习和生活恢复正常。
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巩固与评估。
【关键词】心理咨询 ;放松训练;恐惧症;系统脱敏 ;改变认知一、求助者一般资料孟飞(化名) ,女 16 岁 ,汉族 ,初二学生 ,家中长女 ,身高 1. 50米左右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务农 ,父亲初中文化程度,母亲小学文化程度。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 :对考试焦虑、恐惧 ,失眠8个月。
个人陈述 :从初一的时候开始对考试焦虑、紧张,每次即将考试的时候便开始出现头晕,烦躁等。
虽然每次考试前都会努力准备复习,积极备考,每次考试成绩都还可以,但仍然每次考试就焦虑、害怕,一听要考试了就开始担心到时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自己就把握一切时间抓紧复习,虽然这样,但成绩并不十分突出。
到考试前的一天或前几天,就会出现各种症状,如:拉肚子,心慌,烦躁,食欲不振等。
现在快要到期末考试了,而且学校通知要全旗统考,小孟想到这就非常害怕,怕自己再出什么状况,影响考试,求助者对此很着急。
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她以前一直处于别人的榜样的地位的经历。
自从上学以来在学校的表现就一直很好,在家长和周围邻居的眼中一直是个乖乖女。
到了初中,他的成绩不再是前几名了,变成了中上等,由于害怕失败,害怕失去父母、和同学、老师的认同,所以导致了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
现在根本无法正常考试 ,心情越来越糟糕 ,这两个月经常失眠、做梦也在考试,身体状况也是越来越差。
三、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班主任和同学反映:举止平和、性格内向、头脑清醒,胆小、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很容易循规蹈矩、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平时,跟同学老师关系融洽。
孟某进入咨询室后,面带愁容,精神有点憔悴,但思维清晰,语言表述完整,希望咨询师能尽快帮助她。
中学生恐惧心理咨询一例
21 4・
校园心理 2 01 4年 6月第 1 2卷第 3期
J o u na r l o f C a mp u s L i f e& Me n t a l He a h h . , J u n e 2 0 l 4 , Vo 1 . 1 2 1 O . 3
绪疗法为她进行 系统 的心理疏导 ,帮 助她改变错误认 知 ; 通 过改变不合理 的信念 , 缓解焦虑 、 抑郁情绪 , 学会 正确面对生
总结 , 请求 助者谈 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 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 中
她 的 成长 。
过程 中有关 事项与规则 ; 通过倾听 、 无条件地积极关 注 , 让 求
助者尽情倾诉 , 与其建立 良好 的咨询关 系 , 并完成 心理测验 , 将 心理测 验结果反馈 给求助者 , 并做 出初 步 问题分析 , 与求
理性信念 , 代之 以合理信念 。过程 : 咨询师运用修通技术 与求 助者 商讨 、 辩论 , 引导求 助者转 变思维角度 , 建立合 理信念 。
如“ 虽然 我很努力 成绩也不错 , 但是生 病等外 在 因素也会影 响考试成绩 ” “ 学校小并不代表师资 力量 差 , 舍友见识少但她 们热情真诚 ,经常关心我” “ 军训就 是为提高大家 的 自律性 , 自己玩手机不对 , 而且之前 教官 已经强调 过 , 也有 同学挨过 批” “ 三本 的毕业生有 些也找 到了满意 的工作 ,只要 我不放
班上同学在谈论 网上一个大学生因为与舍友关系不好将 舍友
绪反应 。人的情绪既是对刺激物的一种反应 。又是产生一系
列反应的原因。如果消极的情绪 过于持久 , 体验过于深刻 , 就
杀害了 , 并将尸体藏在床铺底 下后 , 感觉非常恐 惧。从那 时起
一例恐惧症怕鬼的临床心理咨询案例
一例恐惧症(怕鬼)的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注:本案例为真实案例,经来访者知情同意用于教学督导和发布。
图片:恐惧症患者:初步解决问题:3-5次基本控制疗效:1-2个疗程(一疗程10次)持续解决并长期痊愈:3-5疗程(一疗程10次)人口学资料:主诉:“有鬼在我旁边,晚上白天都跟着我”现病史:患者女性,28岁,已婚,财会工作。
来来院前大概3周前的一个晚上,半夜醒来起夜,看见床边墙角有一个影子,开始没觉得有什么事,就继续睡;然后她突然惊醒过来,觉得不对,坐起来一看,发现那是一只鬼,再定睛仔细看看,真的是“一只鬼”!“一只鬼”是患者的说法,很形象。
她吓坏了,丈夫出差不在家,她也不敢再睡,开着灯一晚坐到天亮。
患者来曙光医院时,能看见鬼已经三周了,鬼一直都在,而且跟在身边,到哪都跟着。
刚开始只是晚上能看见,所以晚上她不敢睡,满屋子开了灯不敢关,睁着眼睛到天亮。
现在白天也能够看到它(鬼),上班的时候也可以看到。
最近一周,患者已经不敢上班了,整天要丈夫陪着她,一刻也不敢离开,神经紧张、心慌,精神疲惫不堪。
晚上7点半,眼看着又一个晚上来临,她一定要做咨询,她觉得没有办法再度过一个夜晚了。
既往史:月子没有坐好,身体一直很弱,有乳腺增生;前一段时间身体很差,很憔悴,面容苍白;个人史:自由恋爱结婚,夫妻感情基础好;结婚4年,育有一女3岁。
结婚后曾跟跟婆婆同住2年,经常吵架,痛不欲生,夫妻感情受到影响,矛盾总是因婆婆而产生;家族无遗传病史,父族和母族上三代及旁系均无家族精神病史。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看起来营养中等,着装整洁,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力正常。
语言功能:语言逻辑清晰,情绪丰富,认知及自知力完整。
情感活动:情感反应强烈,有明显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伴随焦虑、大起大落、恐惧情绪明显等表现。
感知觉:似乎身体总是轻微发抖,有过于怕冷的感知,总是说冷得发抖。
思维活动:否认存有妄想,思维逻辑无问题。
注意力:正常。
智力和记忆力:正常。
摆脱噩梦的纠缠 ——高中生恐惧情绪心理辅导案例
摆脱噩梦的纠缠——高中生恐惧情绪心理辅导案例
这是一个高中生的恐惧情绪心理辅导案例。
这名学生诉说自己晚上出现睡眠障碍,长久以来多次出现惊恐的梦境,每每在梦中,他会发射出无尽的惊叫声,把自己从梦中惊醒,陷入一种恐慌和紧张的状态。
他很害怕夜晚,害怕梦境,甚至于不敢睡觉,只能夜夜熬夜,把晚上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和阅读上,结果白天又会出现置身不宁的情绪,他甚至开始担心受到噩梦的纠缠,不知从何处寻求解脱。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首先,辅导师与这名学生建立一种信任和良性的关系,引导他识见自己的情绪,认知其出现这些情绪的原因,主动地自我分析,认识到自己的自我形象,从而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内心情绪。
其次,辅导师可以教导这位学生一些正确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正确的调节情绪、正确的把握自身一些不良的情绪等,让他明白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完全被噩梦纠缠。
最后,辅导师可以采用情绪和思维谈话,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想法和低效的行为方式,引导他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改善自己的情绪,最终摆脱噩梦的纠缠。
走出莫名的恐惧_一例抑郁心理辅导案例
(3) 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令该生达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心理
到领悟。让该生扮演老师,咨询师扮 咨询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
演该生,当咨询师做出各种无理挑战 帮助求助者的关键是要找到求助者的
“老师”的举动时,询问该生内心的 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在求助者不合理
认知中找到其核心的不合理认知,这 是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的一 个关键性问题。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中的与不合理情绪进行辩驳的技术 时,咨询师应事先做好准备,从而快 速而准确地找出不合理认知的关键 点。这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实践总结。
不如别人,但对自己进行 “别人行,
师:你行!不单我认为你行,你
三、理论分析
我也行”之类的积极暗示,可以增强
爸妈也认为你行。其实你内心也知道
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人,一般在 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教她学会积极
你行,只是有时被自己想出来的那种 应付外部世界的过程中遭受过失败, 的 自 我 暗 示 法 , 即 经 常 对 自 己 说 :
编辑 / 何 妍 终校 / 于 洪
35 2009.6(下半月刊) 总第 131 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生:有啊,我会分散自己的注意 友。你自己也很棒嘛,我发现你领操 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脑中就总是想
力,想其他的东西或看其他东西。
(军训)很出色!你身后的同学们都跟 着它,好像戴上了一个特殊镜片的眼
师:那很不错啊,有效吗?
着你的动作操练,以你为榜样。
镜,把一切积极的东西全部过滤了;
生:以前可以,但现在不行啊。
怕黑夜带来的孤独恐惧,再加上妈妈 家人失望了时,采取对其不合理的认 中去,成绩也有所提高。
一直宠爱,形成了过分依赖妈妈的个 知和信念进行驳斥的方法以获得积极
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
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一: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过度担心他人评价、害怕尴尬和担忧被否定的一种焦虑障碍。
下面是一个心理咨询案例,描述了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经历以及咨询师给予的帮助。
案例:患者小明(化名),二十五岁,大学生。
小明一直以来对社交场合感到十分不安,与陌生人交谈时会紧张得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甚至会出现言语不连贯的情况。
他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担心自己的话题会让别人觉得无聊或尴尬。
在学校里,他总是选择独自一人而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这种持续了数年的社交恐惧症状给小明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小明的社交恐惧症是源于他年少时的一次尴尬经历。
他记得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他突然紧张起来,脸红如血,发抖不止。
当时,他的发言忘词了,全班都在嘲笑他。
自那以后,他对社交就感到畏惧,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以免再次遭到尴尬和嘲笑。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鼓励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咨询师了解到小明对社交的恐惧主要是由于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害怕被拒绝。
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方法帮助小明理解他的恐惧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对他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咨询师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目标。
首先,他们一起探索小明的自我认知,并试图改变他过于关注他人评价的消极思维。
咨询师鼓励小明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其次,咨询师引导小明通过渐进式曝露的技术来面对他的恐惧。
他们从一对一的对话开始,然后逐渐进行小组对话,最后尝试参加社交活动。
这样的慢性疗法帮助小明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减少了他的不适感。
另外,咨询师提供了一些应对焦虑的技巧。
小明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来减轻自己的紧张感。
咨询师还建议他通过积极思考来应对他的负面情绪,例如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会有尴尬的时刻,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并不重要。
克服恐惧 案例
克服恐惧案例案例一:怕黑的小明。
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呀,特别怕黑。
晚上睡觉必须得开着小夜灯,只要一关灯,他就感觉黑暗里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次,他们小区停电了,小夜灯也不亮了。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他躲在被窝里,心里像打鼓似的。
不过呢,他也知道老是这么怕黑不是个事儿。
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先把手机的手电筒打开,然后慢慢地从被窝里探出脑袋,眼睛紧紧地闭着。
过了一会儿,他偷偷地睁开一条缝,瞅了瞅四周,发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
接着,他大着胆子把手电筒的光调暗了一点,再仔细看看房间,发现黑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就是东西的影子有点奇怪而已。
他就这样一点点地挑战自己对黑暗的恐惧,最后把手电筒彻底关了。
虽然刚开始心里还是有点毛毛的,但是他不断地告诉自己:“黑暗里啥也没有,都是我自己吓唬自己呢。
”就这样,经过这一次停电的经历,小明对黑暗的恐惧就减轻了不少,现在晚上睡觉偶尔不开小夜灯也能睡得着啦。
案例二:恐高的小红。
小红是个恐高的姑娘。
去商场坐个电梯,只要电梯透明能看到外面,她就觉得头晕目眩,两条腿发软。
更别说去那些高楼大厦的观景台了,那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有一次,她的朋友们计划去爬山,山顶有个特别美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朋友们都特别想去,就一直劝小红也一起。
小红心里是很害怕的,但是又不想扫大家的兴,就硬着头皮去了。
爬山的过程中,小红还没太在意高度的问题,只顾着喘气了。
可是快到山顶的时候,她往下一看,妈呀,那高度让她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她的朋友们就拉着她的手,告诉她不要看下面,先看前面的路。
到了观景台,朋友们先站在边上,让小红慢慢地靠近。
小红紧紧地抓着朋友的胳膊,一步一步地挪过去。
她一开始只敢看远处的风景,不敢看脚下。
后来,她的一个朋友特别调皮,趁她不注意,把她拉到了观景台的最边缘,小红当时就尖叫起来。
可是叫完之后,她发现自己并没有掉下去,而且当她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脚下的时候,那种恐惧的感觉突然就减轻了一些。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小明(化名)因为家庭问题和工作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下降等。
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并开始了心理治疗。
治疗过程:在初诊时,咨询师与小明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了解其情况和症状,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在此基础上,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方法,帮助小明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调整错误的认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价值感和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小明的抑郁症状得到了缓解,情绪逐渐稳定,睡眠质量有所提高,食欲也开始恢复。
他也更加了解和掌握了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工作和家庭压力的方法。
2. 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小李(化名)因为害怕打针而出现了针刺恐惧症状,导致看到医生或者注射器就会产生极度的不适和惊恐。
治疗过程: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小李通过暴露疗法和认知重构等技巧,逐渐对恐惧症状进行了缓解和改善。
其中包括逐步接触注射器和医疗环境,改变对注射的错误认知,掌握自我放松和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等。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小李的恐惧症状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面对注射和医疗环境,不再产生过度的紧张和不适。
同时,他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如何应对恐惧情绪。
3. 婚姻矛盾的夫妻心理治疗小张夫妻因为婚后生活中的矛盾和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关系出现了问题,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
治疗过程: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夫妻二人进行了夫妻心理治疗,通过情感沟通、冲突解决、亲密关系重建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解决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咨询师还为二人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小张夫妻的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调整,之前的矛盾和冲突得到了解决,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也更加了解和掌握了如何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7-1.1454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案例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案例1、求助者资料男,20 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生于河南农村。
家庭条件:自幼丧母,童年在舅舅家生活,其舅妈脾气不好,动则骂人、训斥人。
性格:从小养成孤独、少语、不合群的内向性格。
学习:7 岁上学,成绩良好,19岁考入大学。
2、主诉内容入大学后,在与同学们接触时,常感到自己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穿戴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好,自认为受人歧视,故很少与同学们交往。
慢慢地感觉自己的皮肤黑,两条腿不一样粗细,阴茎比别人的短小,不敢与人一道上厕所、进浴池,更不敢和同学一起谈话、上街。
见人即紧张、脸红、心慌、出汗。
逐渐发展到一进教室就紧张、心慌、出汗、甚至小便失禁,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学校教务处劝其退学。
该学生异常痛苦,前来咨询求助。
3、心理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MMPI) ,结果:L T 分45 、FT 分56 、KT 分50 、HST 分64 、DT 分70 、HyT 分50 、PdT 分50 、Mf T 分60 、PaT 分58 、Pt T 分72 、ScT 分56 、MaT 分40 、SiT 分78 、MMPI 剖析图分析,该生测图显示1 、2 、7 、O、T 分显着超出常态,符合社交恐怖症测图模式。
4、观察5、分析与诊断该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及其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没有重精神病的症状,也没有躯体方面器质性疾病,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该生之所以如此,其产生原因分析如下:①自幼在舅妈训斥、漫骂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生活成长。
从小胆怯、惧怕的感受和内向性格铺垫了他自卑的心理背景,而这种自卑、恐惧体验易在新的环境中加剧。
②不正确的医学知识及观念,引起不必要的顾虑,加重自卑心理,越自卑、越怕与人交往。
因此,该学生的上述两方面已处在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6、咨询目标7、咨询和治疗方案1) 疏导心理疗法: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生长史和生活史,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患者的求治意向和自信,促使患者具体地、真实地讲出病态心理和行为,形成自我认识,作自我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资料戴某,男,17岁,某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姐姐,身高170cm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亲大专毕业,在机关工作,收入稳定,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
戴某足月顺产,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爷爷奶奶同住,家里他这一辈就他一个男孩,自己有一个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疼爱有加,但父亲对他的要求较严,希望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
自幼就性格腼腆,少说话,对于家中的陌生客人经常躲而不见。
念书期间,在幼儿园、小学期间,伙伴就较少,不太会与人交往。
但因为上学时自己聪明且非常的勤奋用功,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很好的,虽然与别人的交往较少,但有家里姐姐、父母、爷爷奶奶的理解和关爱,对各方面的发展,自己认为很顺利。
但自从考入高中、寄宿在学校,离开姐姐、父母、爷爷奶奶后,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能够包容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就开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很让自己苦恼,让自己不知所措。
两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余光看了一下前桌的女同学,发现此女同学偏着半个身子靠着桌子写字,正巧女同学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他当时认为这影响了他,因为女同学从他的眼光里看出“问题”才偏着半个身子写字,同时摸耳朵是在警告他。
从此,只要在余光范围有人,特别是异性,他就很紧张,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没有效果,而且很慌乱。
起初只是在余光范围怕见到异性,后来发展到与同性、与老师交往不敢使用目光,怕人们看出他的目光有问题。
从此,他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感觉在学校里没有人可以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帮助自己,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
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
现在已经休学在家,与家人交往基本正常,言语较少,目光闪烁。
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性格太内向,与人相处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近来与人交往都不敢抬头,老低着头,很紧张,好象在躲避什么。
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
心理测评结果SCL—90测验结果:恐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二、主诉:自小就比较不会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考入高中以后,在学校的寄宿生活太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处理。
目前最大的苦恼就是我认为“自己的眼光里有‘不正派’的东西,怕别人从我的眼光里看出来”,所以就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交往,而缺乏了交往,同学们对我很冷淡,我自己内心越来越感到空虚、孤独,情绪时好时坏,学习成绩和效率明显的下降。
三、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病、神经病。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高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适应不良2、人际交往障碍3、自我评价过低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解答青春期困惑,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即克服不敢用目光与人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理的能力,回到学校、适应学校的集体住宿生活。
克服不良个性特征的制约,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养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掌握并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和正确途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水平,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使用原理:行为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人际交往障碍和学校环境适应不良上,人际关系问题是处在青春期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导致各种神经症状的主要因素。
人际交往障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方面,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长期宠溺的家庭生活使他较难适应独立的学校,自理生活能力很差,形成了求助者不良的人格特征。
由于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友谊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又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而求助者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难以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和学校环境较为复杂的关系,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求助者在学校认识和协调人际关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认知偏差: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情感和意志,主导行为取向。
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错误的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和不良的行为。
求助者在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一些正常的性幻想、性欲要求,但是又用成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谴责,对人际认知存在错误想法,从而出现怕别人从眼光里看出来他的“问题”,与别人交往不敢用眼光。
(2)个性缺陷: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基本保证,相反,不良的性格不仅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人的成长与进步,而且十分有害与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求助者的性格有着很大的缺陷,如过分的内向、个性的自我封闭、抑郁、过分依赖家人的心态,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
(3)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
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他即不爱说话,也很少与人来往,经常独来独往,孤家寡人,非常不善于为人处事,更欠缺这方面的锻炼。
尽管有时他也希望和同学交往改善关系,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产生了非常强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
而他处在青春期这个“狂风暴雨”期,“眼光有问题”就成为他躲避交往恐惧的诱因。
综合上述的原因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都是在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认知的偏差和能力的欠缺。
所以应及时的采用操作性、时效性、目标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之间的转换,再加上学校适应不良的催化,所以应转换到家庭环境后用支持心理疗法,在合适的时机再回到学校,融入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
2.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心理测验收费:SCL—90 每次100元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2005年9月27日目的: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建立信任感和情感互动协调;确定主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安排近期目标;使求助者了解他自己的心理障碍;使求助者的困难正常化并注入希望;设置日程安排(提供一个可遵循的基本原则)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协助求助者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同时了解求助者的成长经历;了解求助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陈述自己的问题出在那里,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发现求助者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一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求助者的认知偏差,让求助者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问题背后的存在的心理不成熟。
布置家庭作业:写出自己关于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的认识。
第二次:2005年10月4日目的:加强咨询关系;找出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非理性认知,并进行纠正,使求助者自己用悟到的正确认知去说服自己;鼓励求助者向人调查,了解别人的想法;方法:会谈、行为疗法、认知领悟法过程:1、通过会谈,加强咨询关系。
2、找出求助者对人际关系的非理性认知,咨询师针对求助者的认知,在对他的观点表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问,促进求助者对正确认知进行领悟,让他领悟在青春期有性方面的需求是人的天性所需要,同时别人不会从他的目光看出他的想法有“问题”。
3、鼓励求助者用调查的方式来获得真实的结果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4、布置家庭作业:用目光直视每个家人2分钟后,询问他们从目光中看出什么?第三次:2005年10月11日目的:1、缓解焦虑情绪2、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方法:行为疗法(暴露法)、认知疗法过程:1.分析上次的家庭作业,指出原有认识的不合理性,进一步纠正。
2.与求助者一同列出社交恐怖的情景,鼓励求助者直接接触社交恐怖的情景,直到紧张感觉消失。
3.鼓励求助者与他认为的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主动的交往和互动;强化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4.布置家庭作业:一周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家人,并且主动的与他们去沟通,并记录沟通的心得。
第四次:2005年10月18日目的:1.学会合理正确的评价在校的学习、生活,提高自理能力;2.提高处理人际交往矛盾的水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方法:认知疗法、支持心理疗法过程:1)针对求助者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促使求助者认识自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欠缺,从而利用科学理性的认知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锻炼、提高自己社会、生活的自立能力。
2)与老师商量,回到学校,指导他多利用集体的活动、班会、生日聚会的场合去与人交往,多与同学交流接触。
3)咨询师与老师协商,请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多鼓励、表扬求助者。
4)布置家庭作业:找出自己的能被同学和老师接受的5个优点,并确认就是自己的优点,意在提高求助者与人交往时的自信心。
制定自己与人交往的一个计划(一周内)第五次:2005年10月25日目的:1)巩固咨询的效果;2)训练交往能力;3)从人际交往中完善人格欠缺。
方法:会谈、行为训练、支持心理疗法过程:1)通过与求助者一同分析他的家庭作业,提高他对人际交往的自信。
2)继续强化求助者对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利用角色扮演习得正确的交往技巧,并要求求助者尽快的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br />3)与求助者共同分析他性格上的缺陷,鼓励他在完善自己的性格上下功夫,改善人际关系的深层动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的性格不断的得到完善。
4)布置家庭作业:记录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有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