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13目标配比设计说明
SMA13配合比设计简述
![SMA13配合比设计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2d72b8dd3383c4bb4cd263.png)
• 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不作为通过或者否决配合比设计的唯一指标,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有区别。马歇尔试验的荷载模式对SMA嵌挤结构不利,并且有达到 最大荷载时,不马上破坏,流值不断变大的现象
组合 配合比设计 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
设计流 程
设计初 试级配
测定和 计算
选择初 试沥青 用量
确定设 计级配
确定设 计沥青 用量
配合比设计标准
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方孔筛尺寸(mm)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级配范围 100 90~100 50~75 22~32 16~27 14~24 12~20 10~16 9~13 8~12 中值 100 95 62.5 27(25) 21.5 19 16 13 11 10
初试用油量
• 参考已建类似工程的油石比,并根据矿料级配的合成毛体积相对 密度,拟定马歇尔试件的初试沥青用量和油石比。
P b
P b1 ab1
ab
组合 配合比设计 设计
确定初试级配
• 选择三种矿料级配和拟定的初试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每组马歇尔 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6个。 • 采用表干法T0705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γmb
2h@ 25 oC
24h@ 60 oC
16 hours @ -18 oC
RT 2 TSR 100 RT 1
组合 配合比设计 设计
目标配合比检验
• 渗水试验
• 采用轮碾法成型的车辙板试件,路面渗水仪
• 良好的SMA结构在碾压成型后应该不渗水或者透水很慢
• 渗水系数要求不大于80ml/min
组合 总结
橡胶沥青SMA-13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橡胶沥青SMA-13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08651ca561252d381eb6e15.png)
橡胶沥青SMA-13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王晓云,时利(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00)[ 摘 要 ]本文以SMA-13沥青混合料为例,介绍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阐述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充分验证了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橡胶沥青采用废旧轮胎作为添加剂,充分利用废旧资源,避免环境污染,提高了路面性能和行车舒适性,在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中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 键 词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要点1概述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废旧的橡胶轮胎日益增多,每年数亿条的废旧轮胎不但储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为了解决废旧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目前国内公路建设中已大范围推广橡胶粉改性沥青,即将废旧的轮胎研磨成粉加入沥青中制成橡胶粉改性沥青,该沥青高温敏感性、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且施工完成的路面在行车舒适度、降低路面噪音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2橡胶沥青混凝土对各种原材料的要求SMA-13粗集料采用玄武岩10~15mm 、5~10mm ,粗集料针片状不大于15%,采用反击破破碎工艺生产的碎石。
粗集料的含泥量不大于1%,必要时应采用水洗料。
2.3细集料的要求细集料采用0~3mm 机制砂,不得将料场石屑作为机制砂进行使用。
3配合比设计3.1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原材料筛分试验结果, 确定SMA-13的目标配合比为:10~15mm 玄武岩:5~10mm 玄武岩:机制砂:矿粉=34:43:13:10 ,外掺0.3%的木质素纤维。
合成级配如下:确定级配后,制作马歇尔试件,检测马歇尔试件的体积指标,根据体积指标初步确定最佳油石比为6.8%,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1703.3高温和低温性能试验检测根据确定的最佳油石比6.8%分别制件,然后进行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项目技术指标3.4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热料仓混合料进行级配合成,确定各热料仓的比例,然后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及±0.3%三个油石比,用拌和机试拌,试验室分别对三个沥青用量进行试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SMA-13的最佳油石比为6.8%。
SMA-13配合比设计
![SMA-13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633f24af45b307e8719715.png)
VCAmix
SMA混合料设计步骤
①SMA材料选择; ②确定具有良好嵌挤的矿料级配; ③确认所选级配的最小VMA及最小沥青用量; ④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认混合料的空隙率; ⑤评价SMA的性能;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问题与调整方案
SMA混合料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就需要对原设计进 行必要的调整,重新进行试验和设计。下表是就SMA混合料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调 整方法。
针入度25℃
延度5℃≮ 软化点≮
0.1mm
cm ℃
>100
50 45
80-100
40 50
60-80
30 55
40-60
20 60
56
55.4 76.9
密度
弹性恢复≮
-% 55
实测记录
60 RTFOT 65 75
1.020
76
质量变化≯ 针入度比25℃≮ 延度5℃≮
% % cm 50 30 55 25
在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 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 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 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 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 质应除净。矿粉应干 燥、洁净。
矿粉产地:崇州怀远 指标 表观 密度 含水量 外观 亲水 系数 加热 安定性 塑性 指数 单位 t/m2 % ---% 技术 要求 ≮ ≯ 无团粒 结块 <1 实测 记录 <4 实测值 2.667 0.2 无团粒 结块 0.7 无明显 颜色变化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组成
Asphalt bitumen
SMA的组成特点
1 、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2、粗集料多,细集料少,矿粉用量多,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
3、沥青结合料用量多,粘结性要求高,希望针入度小,软化点 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最好采用改性沥青,以改善高低温变 形性能及与矿料的粘附性。
SMA-13配合比设计
![SMA-13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ef47c10b4e767f5bcfce7f.png)
精品课件
20
机制砂 0.075通过
量较大
因机制砂较
细因此的比 例为10%
精品课件
21
矿粉的比例 变小
精品课件
22
(二)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 度、吸水率试验
。上述三个参数是在配合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基础 参数,他们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后面的相关参数计 算如: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γse 等,最佳沥青用量是否合理。
二、配合比设计主要控制参数
SMA-13矿料级配的设计(按级配中值进行设计)、 集料和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混合料 最大相对理论密度、最佳沥青用量、目标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 定度、流值、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等。
精品课件
18
三、SMA配合比设计着重控制的参数
2015年组织高建局所管项目进行SMA配合比设计比 对试验时出现多个单位、多个级配的相关指标出现 较大偏离。
精品课件
23
精品课件
24
0-2.36mm毛
体积相对密度、 吸水率要参与
相关计算
精品课件
25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有 试验过程中试验室温度, 试验用水温度, 擦拭集料用抹布的干湿程度, 电子天平的精确程度和稳定性等。 饱水时间是否足够,水面在集料以上的高度是否符
主要控制参数 1、粗骨料比例(4.75mm) 2、空隙率 3、VMA 4、VCAdrc、VCAmix 5、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精品课件
19
四、SMA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筛分试验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首先要做的就是筛分,合成需要
的级配,筛分是否准确、各种材料比例是否合理不 仅影响混合料的各项指标,还要应影响拌合站是否 能顺利的正常生产,能否有效利用拌合机的最大产 能,及各种集料备料比例是否合理,避免材料浪费 和短缺
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方案
![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3f6e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d.png)
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2.试验目的沥青路面上面层由于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对行车舒适、安全、美观都有极高的要求;SMA路面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高温抗车辙、低温开裂、疲劳开裂、抗水损害、抗老化等性能,同时还具备抗滑、降噪、改善雨天路面明视度等优异的面层特性。
3.试验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集料试验规程》。
4.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试验设备马歇尔试件击实仪、智能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燃烧法沥青含量试验仪、电液式轮碾成型机、全自动车辙试验仪、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电热鼓风干燥箱、标准恒温水浴、沥青混凝土集料筛等。
6.配合比设计概论6.1对于配合比设计的各种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规定选择,其质量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四章规定的技术要求。
6.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6.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照图B.1.3的框图的步骤进行。
7.设计初试级配7.1 SMA路面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表5.3.2规定的级配范围。
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 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 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
7.2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的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级试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如图。
7.3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的方法计算初试级配的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有效相对密度。
其中各种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方法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城市道路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城市道路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d05973168884868762d6d1.png)
3 矿 料 级 配 设 计
矿 料的级配对 S A沥青 混合料密度 、 M 空隙率 、 矿料 间隙率
等 体积 指 标 以及 力 学 性 能有 很 大 的影 响 。因 此 级 配选 择 是 S A M
l MA 1 S 一 3目标 配合 比设计方法 与技 术要求
根 据 该 地 区 的 气 候 特 点 和 城 市 重 交 通 量 的 交通 条件 , 设 计
建材 与 装 饰 2 1 0 0年 o 4月
路 桥 ・ 运 ・ 通 航 交
城市道路 9 A 1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M 一 3
汤 振 宇
摘 要: 本文针对气候条件、 集料质量 、 交通状 况, 结合英德市政沥青道路 改造 工程 ( 北江二桥东 引道、 西引道, 浈阳路) 的实践 , 原 从 材料、 级配的确定 以及评价指标 等方面, 系统介绍 了 S MA一 3沥青混合 料 目标 配合 比设计过程 , 1 通过 马歇尔试验 、 析漏率试验 、 肯塔堡 飞 散试验和车辙试验, 评价 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和高温性, 检验了该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优越性 , 为促进沥 青道路 改造提供有益 的探索 。 关键词 :MA l ; S — 3 目标 配合比: 青混合料 沥
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 的关键。S 一 3所规定的级配属 于悬 MA 1
浮 密 实型 , 架 方 面 相 对 欠 缺 , 着 获 得 良好骨 架 密 实 型 混合 料 骨 本 和 抗 车 辙 的 目标 , 定 本 项 目 的 S 一 3级 配要 求 见 表 2 使 目 确 MA 1 ,
上面层采用 S A一 3沥青混合料, M 1 配合 比采用马歇尔设计法 。 设
计 技 术见 表 1马 歇 尔 试 件 采 用 双 面 击 实 7 , 5次 。
SMA-13配合比设计说明
![SMA-13配合比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7c1624a6529647d2628528f.png)
NO:检验报告试验项目:沥青玛蹄脂SMA-13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规格型号: SMA-13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检验类型:委托**市**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20年4月2日注意事项1. 报告无检验单位“检验专用章”红章无效。
2. 报告无试验、复核、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
3. 检验报告涂改无效。
4. 送样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
5. 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设计文件二、设计要求SMA-13沥青上面层目标配合比三、原材料集料为玄武岩,产地:**。
粗集料规格为3-5mm、5-10mm、10-15mm;细集料规格为:0-3mm。
矿粉:**沥青:****建设材料有限公司SBS改性沥青。
纤维:**木质素纤维。
原材料检测指标如下:集料检测结果表一矿粉检测结果表二SBS改性沥青I-D沥青检测结果表三木质素纤维检测结果表四三、 SMA-13配合比设计级配范围选择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细粒式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
按照各种材料使用比例为:0-3:3-5:5-10:10-15:矿粉=12:5:35:38:10进行级配计算,合成级配符合细粒式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要求。
混合料合成级配表表五根据经验,初始油石比定为6.4%,木质素纤维掺加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
分别采用油石比5.0%、5.5%、6.0%、6.5%、7.0%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得马歇尔指标数据如下:马歇尔指标检测结果表六油石比为6.4%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确定6.4%为最佳油石比。
四、性能试验采用0-3:3-5:5-10:10-15:矿粉=12:5:35:38:10的级配,最佳油石比6.4%,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进行SMA-13的性能检验:1、车辙试验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测得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3752次/mm。
SMA-13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讲解
![SMA-13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fa31fc0b1c59eef9c7b472.png)
SMA-13配合比设计讲解
![SMA-13配合比设计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c6ce77a27d3240c8447ef3d.png)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
• 1.SMA 混合料遵守目标 配合比,生产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 段。 • 2.SMA的配合比设计采 用马歇尔试件体积法。 即必须具有互相嵌挤紧 密的粗集料骨架,试件 的空隙必须在要求的范 围内,各体积指标如图。
空隙率
VV VMA
VA
沥青 细集料、填 料、纤维 粗集料
检查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降低4.75mm的通过率; 增加纤维稳定剂的用量 改变纤维稳定剂的品种
析漏率太高
纤维稳定剂不足
四、沥青
在SMA混合料中一般使用改性沥青,能更好提 高高温抗车辙能力。相对普通重交通石油沥青, 使用改性沥青后FL要增大,VMA、VFA都增 大,使空隙率变小。在此例中采用四川天龙沥青 有限公司提供的SBS改性沥青。
沥青技术要求(JTG F40-2004)
指标 单位 I-A I-B I-C I-D 实测
木质纤维素的质量要求(JTG F40-2004 )
项目 纤维长度,不大于 灰分含量 pH值 吸油率 含水率(以质量计), 不大于 单位 Mm % --% 指标 6 18±5 7.5±1.0 试验方法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高温590~600℃燃烧后测 定残留物 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 测定
纤维的质量的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 5倍 振后称重 5 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 量
★本试验采用上海能高实业的松散木质纤维。
木质纤维的试验检测方法
• 1、灰分含量 • 用高温燃烧后的残留灰份表示。取2~3g试样,在不少于2h的 时间内加热到590~600℃,冷却后称取残留物的质量。 • 2、pH值 • 试验时取5g纤维加在100ml水中,保持30min后测定。 • 3、吸油试验 • 称量5g纤维,使之浸入矿物油中,不少于5min,取出后称取 吸透油分的纤维质量,将其放入一个由筛网做成的小滤勺中, 滤网的孔径为0.5mm,在摇筛机上摇振10min(每分钟摇动 221次,幅度32mm,振147次/min,振幅13mm)。称量摇筛后 吸油纤维的质量,计算纤维吸油量与纤维自重的比值,即为 纤维的吸油率,单位g/g。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e51560a98271fe910ef9fd.png)
O 4
1 2
l 0
—
—
—
—
—
颗 粒 含量 < 9 5mm / . 水 洗 法 < 0 0 5rr . 7 nn
颗粒含量 /
~
翮
_ '
'
_
‘
’
_ '
1 号
卜
’
—
—
—
一
一
—
—
一
‘
一
~
~
‘
~
,
\ 斛 圈
’ 一 ] 寝…
_ ^
一
_
石料压碎值 /
洛杉矶磨耗值 /
1 . 22
l . 34
3 3 级 配 ( 图 1 进 行 比 较 , 4 7 号 种 见 ) 其 . 5mm 通 过
率 分别 为 4 、7 、3 , 3种 级 配混 合 料 进行 4 3 3 对
吸水 率 /
表 观 相对 密 度 针 片状 > 9 5mm / .
设 置 朴 里 服 务 区 , 止 点 桩 号 为 K4 7+ 5 0~ 起 0 0 K4 3 6 7 8 1 全 长 2 . 3 m, 工 结 构 为新 旧 3+ 3. 9 , 6 1 9k 施
由表 1 可见,B S S成品改性沥青 的各项技术指
标 符 合 《 路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TG F 0 公 ) 4— J 20 0 4中聚合 物改 性沥青 的技术 要 求 , 以在 该 工 程 可 中使 用 。
2 4 填 料 .
用 于沥青 混合 料 的矿 粉必须 采 用石 灰岩 或岩 浆 岩 中的强 基 性 岩 石 等 憎 水 性 石 料 经 磨 细 得 到 的 矿
SMA13目标配合比说明
![SMA13目标配合比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829c091cc22bcd126ff0ce4.png)
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书1 设计依据:1、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图纸设计要求2 原材料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木质素纤维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3%。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沥青抗剥落剂掺量为沥青质量的0.4%。
各种集料、矿粉、木质素纤维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2-1和表2-2、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3。
表2-1 集料密度试验结果*注:纤维密度由厂家提供。
表2-3 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3 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本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SMA-13型。
3.1 混合料级配SMA-13混合料级配范围见表3-1。
表3-1 SMA-13混合料级配范围3.2 矿料配合比计算先确定SMA-13的三种级配(级配A、级配B和级配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2.9%、26.7%、31.3%,三种级配组成见表3-2。
分别测定三种级配的VCA DRC,初试油石比按6.1%双面各击实75次制作试件,测定VCA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mix小于VCA DRC和VMA不小于17%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3-3和表3-4。
表3-2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图3-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测试结果*①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过程见附件1、2、3由表3-3和表3-4可知,级配B体积指标满足要求,而级配A和级配C 体积指标均不满足要求。
因此本次设计选择级配B为设计级配。
3.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级配B称取矿料,采用3种油石比,双面各击实75次成型马歇尔试件,然后将成型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3-5。
表3-5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①注最大理论密度计算过程见附件1、2、33.4 设计油石比的确定根据SMA路面设计要求,空隙率应控制在3-4.5%。
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
![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7a0a6e1ed9ad51f01df250.png)
SMA是由大量的粗骨料形成紧密嵌挤的骨架结构,纤维、矿粉、沥青和少量细集料组成的玛蹄脂填充其孔隙。
其组成特点是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含量大,细集料少,添加纤维等。
SMA的组成特点及其作用机理决定了SMA路面优异的路用性能。
SMA路面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高温抗车辙、低温开裂、疲劳开裂、抗水损害、抗老化等性能,同时还具备抗滑、降噪、改善雨天路面明视度等优异的面层特性。
1原材料的选用1.1沥青结合料该项目采用SBS改性沥青,该沥青粘结性好、针入度小、软化点高、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好。
经检验,各项指标均满足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SBS改性沥I-D级的要求。
1.2粗集料SMA的高温稳定性是基于含量甚多的粗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
粗集料的质量是SMA成败的关键。
指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1.3细集料采用石灰岩反复破碎轧制的机制砂,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1.4填料SMA中矿粉用量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大很多,是玛蹄脂的主要成分,其质量影响混合料的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
填料采用石灰岩磨细的石粉,亲水系数小于1,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大于75%。
1.5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纤维素作为稳定剂,用量为0.3%。
2SMA-13配合比设计对于SMA配合比设计国际上尚无公认的成熟的方法,国内也没有形成相关规范。
根据以往SMA沥青路面的施工经验及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确定了配合比设计方法、SMA-13矿料级配范围及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SMA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结合料多、细集料少的结构特点与传统的AC型有很大的差别,SMA配合比不能完全依靠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由体积指标确定。
马歇尔试件采用双面各击实50次,目标孔隙率3.5%,稳定度和流值不是主要指标,沥青用量参考飞散试验和高温析漏试验确定,车辙试验是重要的设计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畅通二环(西二环-合武铁路)工程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试
验
报
告
安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二O一九年四月十九日
一、设计及试验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合肥市畅通二环(西二环-合武铁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二、原材料
1.碎石:玄武岩
规格:9.5~13.2mm、4.75~9.5mm;
产地:枞阳华州玄武岩石料厂
2.碎石:石灰岩
规格:2.36~4.75mm、0~2.36mm;
产地:安徽石鑫矿业有限公司
3. 矿粉:石灰岩质
产地:聚龙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4. 沥青:改性沥青
产地:合肥宝盈物资有限公司规格:SBS
5.木质素纤维:江苏华康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各种矿料及沥青的密度试验见表1、各种矿料筛分结果见表2。
表一密度试验结果
表二筛分试验结果(水洗法)
三、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的级配类型为SMA-13型。
1.混合料级配
2.矿料配合比计算
根据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确定SMA-13的三种级配(A、B、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6%、27.1%和29.7%,三种级配设计组成见表4。
分别测定三种级配的VCA DRC,按油石比为6.0%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VCA 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 mix 小于VCA DRC和VMA>17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5和表6。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
表5 VCADRC测试结果
表6 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
注:对于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或炎热地区,VFA可以放宽到70%。
由表5和表6得出三种级配中只有级配B满足要求,本次设计选取级配B为设计级配。
图1 SMA-13级配曲线
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按比例称取矿料配制级配B,调整3个不同的油石比,制做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7。
表7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注:对于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或炎热地区,VFA可以放宽到70%,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
4.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根据SMA路面设计要求,空隙率应控制在3.0~4.0%。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本次设计最佳油石比约为6.0%,且其它指标(VMA、VCAmix、稳定度、饱和度等)均满足设
计要求。
通过以上初试级配体积分析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如下:
表8 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
表9 最佳油石比及密度、空隙率
四、沥青混合料抗水害试验
以最佳油石比制作SMA-13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
(1)浸水马歇尔试验;
表10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
(2)冻融劈裂试验;
表11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五、动稳定度试验
试验条件:在60℃,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检验高温稳定性。
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2 车辙试验结果
六、结论
通过混合料级配调试和相关验证试验,表明本次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可用于本标段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2019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