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2c2ed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7.png)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地理学中,海岸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的界面,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
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岸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海岸地形。
一、海蚀海岸海蚀海岸是由海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地形,是最常见的海岸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海岸线曲折,形成了许多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等。
常见的海蚀海岸包括海峡、海湾、海角等。
1. 海蚀崖海蚀崖是由海浪长期侵蚀岩层形成的崖壁,常见于暴露在海洋面前的高地。
海浪冲击、海水侵蚀和物质溶解作用使得崖壁逐渐崩塌,形成陡峭的悬崖。
英国的多塞特海岸和中国的福建土楼海蚀崖都是著名的海蚀地貌。
2. 海蚀洞海蚀洞是由海水侵蚀岩石而形成的洞穴,常见于硬质岩石的海岸线上。
海浪冲击和侵蚀作用使得岩石形成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穴可能会扩大或者坍塌。
著名的海蚀洞有著名的蓝洞和中国的厦门鼓浪屿海蚀洞。
二、堆积海岸堆积海岸是由海浪和海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海岸线上堆积而形成的地形。
其特点是海岸线平坦,沙滩和沙丘经常出现。
常见的堆积海岸包括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嘴等。
1. 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洋中沉积而形成的三角洲地带,位于河口附近。
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了丰富的土地,并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如沙嘴、河道、沼泽等。
著名的河口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2. 沙洲沙洲是由海流和海浪堆积的沙子形成的陆地延伸至海中的地带,一般较为狭窄而长。
沙洲多见于海湾和河口两侧,由于海流和潮水的影响,沙洲的形态常常发生变化。
中国的灵山沙洲和美国的外滩沙洲都是著名的沙洲。
三、冲积海岸冲积海岸是由河流冲积物或者悬浮物在海洋中沉积而形成的地形。
其特点是河流所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了平坦的海岸线,有时会形成河床和河谷。
常见的冲积海岸包括河口沉积海岸和滨海冲积平原。
1. 河口沉积海岸河口沉积海岸是由河流带来的冲积物在河口附近堆积而形成的地形。
海 岸 类 型
![海 岸 类 型](https://img.taocdn.com/s3/m/36891803cc17552707220879.png)
海岸类型1.侵蚀海岸:第四纪冰川后期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沿岸山谷和河口,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
这种海岸形态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中国如浙江、福建曲折岸线的形成,便受到构造线的控制。
在这类海岸上,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有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
面向开敞海域的山地或台地,在与海面交接的部位,受波浪侵蚀,沿着节理、断层、层理面等地质薄弱面,形成向陆内凹的浪蚀壁龛。
又因水位变化,岩壁干湿交替变化,加速了岩石风化和浪蚀过程,使壁龛扩大成海蚀洞。
洞穴的横断面,高度大于洞宽;纵断面上,洞深又远大于高度。
海蚀洞顶一般为波浪作用的上界,其底部略低于海面。
两端贯通的海蚀洞,称海拱石。
海拱石塌陷,坚硬的岩石残留体称为海蚀柱。
海蚀陡崖。
海蚀洞不断扩大,重力作用使上部岩石崩落,形成陡崖。
坠落的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运,一部分被波浪卷带,可进一步磨蚀岩壁。
海蚀平台。
在海蚀陡崖发育与后退的过程中,其前方的岸坡逐渐塑造成向海缓斜的岩质平台。
海蚀平台多位于海平面附近,其宽度与岩性有关。
在平台拓展的过程中,波浪能量消耗在对平台面的摩擦和碎屑物质的搬移上,减弱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能力,海岸后退速度逐渐减缓,乃至稳定。
在高潮位附近,也有海蚀平面分布,可能是暴风浪作用的结果或构造上升所致。
海岸的侵蚀过程与岩性有密切关系。
结构致密的花岗岩组成的海岸,常呈层状剥落,岩体大多呈浑圆状,如苏联白海北部的科拉半岛。
由石灰岩构成的基岩海岸,经海水溶蚀,岩石表面布满沟谷,峰脊起伏,溶洞发育,以亚得里亚海北部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最为典型。
岩性松软的海岸,抗蚀强度较差,海蚀陡崖后退较快,如印度尼西亚由火山灰组成的喀拉喀托岛,据统计,1883~1928年海岸平均后退速度达每年46米。
波浪作用使海岸变得奇丽多姿,常见幽洞曲径、嶙峋怪石,可辟为旅游胜景。
微专题:中国的海岸类型
![微专题:中国的海岸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3be2f55e45c3b3567ec8bf4.png)
中国的海岸类型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海岸与海底地形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海岸与海底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6d1fec7651e79b896902265d.png)
海岸与海底地形【高频考点】1.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知识要点】一、海岸与海岸类型:1. 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是最基本的海洋地貌单元,它是一个“地带”的概念,海岸的范围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海岸带。
(2)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除潮汐因素外,还有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海岸带、海岸线、潮间带据图辨析海岸带、海岸线、潮间带三者的位置关系: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主体,每天受潮汐涨落影响,是海陆相互转换的地带。
2. 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形态与构造:海底形态与构造【方法例析】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为米),回答题。
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1)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 D.丁处(2)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D.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3)该岛西部海岸线目前80%左右正处于被侵蚀状态,下列哪些活动可能是其原因( )①河流上游修建水库②河流上游乱砍滥伐③兴建港口防波堤④开采河口海岸砂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1)A (2)C (3)D解析:(1) 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
(2) 丙处等深线密集,且海水深,为海沟的分布区,主要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俯冲处。
(完整版)中国的海岸
![(完整版)中国的海岸](https://img.taocdn.com/s3/m/7250650dbceb19e8b9f6ba17.png)
中国的海岸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如果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中生代以来形成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整个海岸的平面格局。
杭州湾以北,海岸线穿过几个隆起带和沉降带,海岸地形表现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
杭州湾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则为整体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间镶嵌了小块的河口平原。
此外,。
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在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的基础上,或发育了珊瑚礁,或从生红树林,形成了中国另一个重要的海岸类型──生物海岸。
平原海岸可分为三角洲与三角湾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及砂质或砾质平原海岸等3类。
三角洲海岸(包括三角湾)三角洲海岸是平原海岸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冰后期最大海侵后,由于流域来沙在河口不断加积而成的。
这类海岸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河口较为典型,其他如滦河、韩江及台湾的浊水溪等河口也都有发育。
位于钱塘江河口的杭州湾则是三角湾的典型。
黄河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吨,其中40%在口门附近堆积,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尾闾河段延长,河床纵比降减小,径流宣泄不畅,洪水时易于发生分汊或改道。
由于尾闾多次摆动,形成扇形复合三角洲。
长江口和钱塘江口在冰后期海侵时均为溺谷式海湾,导致发育过程殊异。
长江水量丰富,每年有4.86亿吨泥沙向河口输送,水丰沙多,河口沙岛发育,河口边滩不断淤涨。
在涨落潮轴线摆荡过程中,有些老沙岛向北岸并靠,新沙岛又不断出现,河口河槽因此而束狭,河道成形,河槽加深,河口逐渐下移。
在岸线向海推进过程中,不仅建造了辽阔的三角洲平原,而且在内陆架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下三角洲。
钱塘江水丰沙少,年径流量比黄河略低,年内输沙量只有668万吨,不到黄河的1/200,远远不足以建造三角洲,因而杭州湾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漏斗状形态。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多岛式三角洲,珠江流域来沙不多,年输沙量不足1亿吨,但是多岛屿的浅海湾有利于泥沙停积,故2000年来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然而三角洲外缘并未突出溺谷湾口,口外仍呈三角湾状。
海岸的分类 ppt课件
![海岸的分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9c5009c1c708a1294a44dd.png)
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 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筑港条件:
• 水域条件---海阔水深、淤泥少,风浪小。 充分利用岬角、岛屿等天然屏障或修建防坡堤等人 工建筑来防风浪。(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 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 (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确保港口有广
• 利用: 海滨浴场 • 分布: 台湾、海南、广西
3、淤泥质海岸 • 特点:堆积物颗粒较细,粘土和粉砂组成。
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 成因: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 利用:滩涂养殖、晒盐
• 分布: 江苏、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北、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滩涂养殖
晒盐
?
建设盐场需要具备哪 些条件吗?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海蚀柱
海蚀崖
利用方向:港口建设、旅游开发
2、砂质海岸
• 特点: 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
• 成因: 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石、 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
堆积物颗粒较 粗,海滩宽阔 平坦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平原河流携带
岸
的淤泥沉积而 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滩涂养殖
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 生 海岸 物
红树林与泥沼 相结合的海岸
热带、亚热带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1a53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a.png)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
以下是中国四大近海的考点概述:
1. 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端的海域,属于中国近海,考点主要涉及渤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物资源等方面。
2. 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呈现黄色,主要考点包括黄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海运贸易等方面。
3. 东海:东海位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以及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之间,是一个比较开阔的边缘海,主要考点包括东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
4. 南海: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考点主要涉及南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方面。
这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也是中国地理和海洋相关课程的重要考点。
高一地理海岸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海岸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43639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8.png)
高一地理海岸知识点归纳地理科目中的海岸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了解海岸地貌和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地理和地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高一地理中海岸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方便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海岸地貌类型1.海岸线:分为直线型、弧线型和深凹型等。
2.海岸平原:由泥沙沉积形成的平坦区域,常出现于河口附近。
3.海岸丘陵: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丘陵地形,常呈平缓斜坡。
4.海岸崖:由海浪冲蚀海岸岩层形成的悬崖或陡峭岩壁。
二、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1.海浪侵蚀:海浪冲击海岸岩石和沉积物,形成海岸崖和海蚀洞等地貌。
2.海流沉积:海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海岸线附近,形成海岸平原。
3.潮汐作用:潮汐的涨落会引起波浪和海流,进一步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
三、海岸生态系统1.滨海湿地:位于海岸和内陆之间的湿地,是陆海交界的重要生态系统。
2.沿岸草原:生长在海岸平原上的植被,具有防风固沙等重要功能。
3.珊瑚礁:由珊瑚动物的骨骼和藻类共生形成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四、海岸自然灾害1.海岸侵蚀:海浪的长期冲刷会导致海岸线后退,给沿岸地区的居民带来危害。
2.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引起的巨大海浪,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3.飓风:常见于热带地区的强风暴,风暴潮和风力对海岸地区造成毁灭性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科目中的海岸知识点涉及到海岸地貌、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和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
学生们应加强对海岸地貌类型的识别和理解,了解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海岸生态系统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海岸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中国多彩的海岸地貌
![中国多彩的海岸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142ed243169a4517723a328.png)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热带海岸地貌概述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我国大陆东部边缘,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渤海、黄 海、东海和南海四个边缘海。 翻开中国地图,你便会看到一条使海陆分隔的长长 曲线。它自辽宁的鸭绿江口朝西南向逶迤而下,绕 过辽东半岛,经河北,过天津,向东到达山东;而 后它经过山东半岛,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 界,一路南下;在广东汕头附近,它转变为西向, 顺广东、广西的南限,曲曲折折地走向北仓河口。 它的全长为18000多公里。
中国热带海岸地貌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也是位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 响的叠合地带。我国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其中 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占60%。因此,沿海各地的气候大相径庭。我国沿海地区属季风气 候区,主要受海洋影响。夏季海上多东南风,沿岸高温多雨;冬季海上多东北风,气温 低。 沿岸常受海浪冲刷侵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由陆向海逐渐降低。陆上众多的河流东流 入海,大量的入海泥沙直接影响着海岸、岸滩的生长发育。由于我国陆域和海域都很辽 阔,漫长的海岸线南北穿越沿海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单元,这不仅决定了沿海地 区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而且造就了各海区不同岸段别具特色的海岸、地质、地貌和 自然风光。总体上,在地质构造史上的新华夏构造控制着我国东部海岸轮廊和分布格局, 因此它不仅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在平面上呈“S”型,总的延伸方向为北东—西南向,而 且也奠定了我国沿海地貌——山地丘陵海岸和平原海岸的基本框架。 我国海岸的性质,一般以杭州湾为界点,南部地质构造以持续上升为主,在地貌上多为 山地丘陵海岸,在垂向上高低起伏大,在平面上岬角、海湾交替分布,海岸曲折,海岸 以侵蚀为主。北部地质构造以下降为主,如辽东湾、菜州湾和渤海湾等,在地貌上多为 平原海岸,海岸地形单调、缓坦,海岸线平直,海滩辽阔,海岸以淤积为主。 我国华南沿海地处低纬地区,气温高,发育形成了相应的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这 是热带海岸所特有的自然景观。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https://img.taocdn.com/s3/m/9c252b3d52ea551810a6876b.png)
山地丘陵海岸
背靠山地丘陵。陆侧出露基岩
辽宁大连湾、广东大鹏湾、大亚湾的海蚀型岬湾海岸;胶东、广东海南的海蚀、海积型岬湾海岸;辽东、浙东、闽北的海积型岬湾海岸:海南岛西北、涠洲岛的火山海岸;台湾岛东部的断层海岸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
分类依据
基本类型
特点
中国实例
按构造部位
被动边缘海岸带
位于被动边缘。海岸线比较平直,构造上相对较为稳定,陆架宽
渤海经黄海、东海到南海
活动边缘海岸带
位于活动边缘。海岸线比较曲折,在构造上比较活跃,海岸地形起伏大,陆架窄
台湾岛东侧
按构造运动的特点和海岸性质
基岩海岸
常为侵蚀型海岸或上升型海岸。海岸因上升而遭受侵蚀。陆地一侧出露基岩
生物海岸
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南岛的珊瑚礁海岸:台湾、海南、雷州半岛的红树林海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闽浙沿岸、海南、广东、广西沿海
泥质海岸
常为堆积型海岸或下降型海岸。海岸由粉砂或泥质沉积物组成
辽东湾顶、渤海湾西岸、莱州湾南岸、苏北、长江口
砂砾质海岸
多为平衡型海岸。海岸基本保持稳定,常为砂砾石堆积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按地貌类型
平原海岸
背靠沿海平原
高中地理 2.1海岸
![高中地理 2.1海岸](https://img.taocdn.com/s3/m/846e13fd5022aaea998f0ffa.png)
淤泥质海岸
特点 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等组成 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 海岸坡度平缓海岸线平直
分布 江苏、山东(?)、河北(?)等地
利用方向
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生态旅游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 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 低洼地带 作用 抵御风浪侵蚀, 又是鸟类及潮间动物栖息地物种丰富。 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 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珊瑚礁海岸 生物遗体堆积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 珊瑚虫生长在温暖,清洁,光线充足的热带浅海 环境中,多依托岩石生长, 因此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 作用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练习:判断下列海区的海岸类型 辽东半岛 海南岛亚龙湾 江苏北部 南沙群岛 珠江三角洲
四、海岸的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 按海岸物质组成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侵蚀海岸 淤积海岸 平衡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它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 入海的边缘, 地势陡峭,坡陡水深。多岛屿、礁石。 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地理课件
2.1
海
岸
一、海岸的基本类型
---海洋水体与陆地的交界线
1、海岸线
2、海岸带
二、海岸线
平均高潮位的水边线(基本稳定)
三、海岸带
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陆地)
注意点
大陆海岸线
海岸线的类型
岛屿海岸线
常识 全世界海岸线总长约44万千米, 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海岸线约14000千米居世界第八位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c641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b.png)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一、海岸类型及其地貌特征海岸是陆地和海洋交界的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海岸的类型和地貌特征主要由海洋动力、岩性组成、沉积物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1. 悬崖海岸悬崖海岸是由于海浪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陡峭的海岸线。
其地貌特征为悬崖高耸、海岸线曲折。
悬崖海岸多见于高地地区或岩石出露的地方。
2. 海蚀台地海蚀台地是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平台,位于悬崖的下方。
其地貌特征为平坦开阔,常沉积有碎石和泥沙。
3. 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三角洲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平坦、广阔,水网纵横。
4. 沙质海岸沙质海岸是由海浪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以沙质为主要组成的海岸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沙滩绵延、海岸线平缓。
5. 贝壳海岸贝壳海岸是由于贝壳的沉积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海岸。
其地貌特征为白色海滩和大量的贝壳堆积而成。
二、练习题1. 什么是海岸类型以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因素?答:海岸类型指的是根据地貌特征和形成机制,将海岸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悬崖海岸、海蚀台地、河口三角洲等。
海岸地貌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海洋动力、岩性组成、沉积物质和人类活动。
2. 请简要描述悬崖海岸的地貌特征。
答:悬崖海岸是由于海浪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陡峭的海岸线。
其地貌特征为悬崖高耸、海岸线曲折。
悬崖海岸多见于高地地区或岩石出露的地方。
3. 沙质海岸的地貌特征是什么?答:沙质海岸是由海浪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以沙质为主要组成的海岸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沙滩绵延、海岸线平缓。
4. 什么是河口三角洲?请详细描述其地貌特征。
答: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三角洲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平坦、广阔,水网纵横。
5. 贝壳海岸是由什么形成的?它的地貌特征是什么?答:贝壳海岸是由于贝壳的沉积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海岸。
其地貌特征为白色海滩和大量的贝壳堆积而成。
总结:海岸类型及其地貌特征主要由海洋动力、岩性组成、沉积物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3ef01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7.png)
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共同影响海岸地貌①②③④一、不同类型的海岸(按物质组成分类)•特点:•成因:•利用:•分布: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1、基岩海岸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遭受海水侵蚀港口建设、旅游开发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2、砂质海岸•特点:•成因:•利用:•分布: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石、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海滨浴场台湾、海南、广西3、淤泥质海岸•特点:•成因:•利用:•分布:堆积物颗粒较细,粘土和粉砂组成。
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滩涂养殖、晒盐江苏、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滩涂养殖晒盐建设盐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吗?浅平的海滩;较高盐度的海水;高温少雨、强日照、多风的天气4.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以石珊瑚为主的造礁生物形成的海岸A.温暖的海水,水温18—30℃、B.充足的阳光C.适宜的盐度,27—40‰D.适宜的附着基底E.较高的透明度常见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环礁。
●岸礁:发育在近岸浅水带,并以礁坪的形式沿岸分布,也称裙礁、边缘礁。
岸礁按沉积特征和地貌形态自海向陆大致可分为瞧前、礁缘、礁坪,滨岸与岸堤等几个单元。
滨岸岸堤礁前礁缘礁坪平均高潮面潮上带平均低潮面潮间带夏威夷恐龙湾泰国普吉岛● 堡礁:堡礁与海岸之间由潟湖或带状浅海与陆地隔开。
西南太平洋许多岛屿常为堡礁所环绕。
最著名的澳大利亚东岸昆士兰大堡礁沿澳大利亚东北边缘连续延展,长达1600km。
堡礁生长在离岸较远的海上,它像城堡一样,围绕在陆地周围,所以称它为堡礁。
大堡礁岸礁与堡礁● 环礁:大小不一,平面上大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环礁中间为礁湖(潟湖),深度不大,平均约45m。
环礁迎风面的礁平台一般较背风面为宽阔。
环礁在分布形态上与堡礁相似,但它不是围着或接近陆地生长,一般是大洋中形成一个珊瑚岛礁群体系。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aef19d2102de2bd9705881d.png)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高考文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海岸的类型
![海岸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43ee4d3d15abe23482f4dcc.png)
海岸,根据其形态和成因,大体可分为:1、基岩海岸,又称港湾海岸,包括侵蚀海岸、断层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A 、侵蚀海岸:第四纪冰川后期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沿岸山谷和河口,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
这种海岸形态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中国如浙江、福建曲折岸线的形成,便受到构造线的控制。
在这类海岸上,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有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
面向开敞海域的山地或台地,在与海面交接的部位,受波浪侵蚀,沿着节理、断层、层理面等地质薄弱面,形成向陆内凹的浪蚀壁龛。
又因水位变化,岩壁干湿交替变化,加速了岩石风化和浪蚀过程,使壁龛扩大成海蚀洞。
洞穴的横断面,高度大于洞宽;纵断面上,洞深又远大于高度。
海蚀洞顶一般为波浪作用的上界,其底部略低于海面。
两端贯通的海蚀洞,称海拱石。
海拱石塌陷,坚硬的岩石残留体称为海蚀柱。
海蚀陡崖。
海蚀洞不断扩大,重力作用使上部岩石崩落,形成陡崖。
坠落的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运,一部分被波浪卷带,可进一步磨蚀岩壁。
海蚀平台。
在海蚀陡崖发育与后退的过程中,其前方的岸坡逐渐塑造成向海缓斜的岩质平台。
海蚀平台多位于海平面附近,其宽度与岩性有关。
在平台拓展的过程中,波浪能量消耗在对平台面的摩擦和碎屑物质的搬移上,减弱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能力,海岸后退速度逐渐减缓,乃至稳定。
在高潮位附近,也有海蚀平面分布,可能是暴风浪作用的结果或构造上升所致。
海岸的侵蚀过程与岩性有密切关系。
结构致密的花岗岩组成的海岸,常呈层状剥落,岩体大多呈浑圆状,如苏联白海北部的科拉半岛。
由石灰岩构成的基岩海岸,经海水溶蚀,岩石表面布满沟谷,峰脊起伏,溶洞发育,以亚得里亚海北部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最为典型。
岩性松软的海岸,抗蚀强度较差,海蚀陡崖后退较快,如印度尼西亚由火山灰组成的喀拉喀托岛,据统计,1883~1928年海岸平均后退速度达每年46米。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1c251714791711cc79170a.png)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一)基岩海岸(可分为海蚀地貌类型和海积地貌类型)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特征是: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 m等深线逼近岸边。
因此,有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
我国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种不同山岩组成。
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及黄海中间,该处基岸海岸多由石英岩组成。
山东半岛插入黄海中,多为花冈岩形成的基岩海岸。
杭州湾以南浙东、闽北等地的基岩海岸多由火成岩组成。
闽南、广东、海南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及玄武岩组成。
(二)平原海岸特点: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海滩沙洲广阔,缺乏天然港湾,岸外无基岸岛屿。
我国有长达2000千米的平原海岸,主要是渤海西岸及黄海西岸的江苏沿海这两处。
此外,在松辽平原的外围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的一些河口与海湾顶部,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1)三角洲海岸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
我国不少河流的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很好。
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
(2)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
(3)砂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的平原海岸。
特征是:岸滩组成物质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的水深和掩护条件。
(三)生物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岸(优秀版)
![海岸(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a8b7d1172ded630b1cb6ac.png)
淤泥质海岸
特点 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等组成 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 海岸坡度平缓海岸线平直
分布 江苏、山东(?)、河北(?)等地
利用方向
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 殖,以及生态旅游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
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2017年高考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sea 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海关至葫芦岛一带、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
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
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
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
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如险峻的成头,黑岩峥嵘的马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浙江、福建的曲折海岸是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海蚀陡崖、海蚀平台等以侵蚀为主的海岸湾多水深,具有较多的优良港口,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等都是利用天然港湾建立起的良港。
图一、增城海蚀洞
2堆积为主的海岸
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风成沙丘等堆积地貌,往往伴有泻湖发育。
这种海岸在中国长约2 000多公里,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岸、江苏沿海以及一些大河三角洲。
这类海岸的特点是海岸线比较平直,缺乏良港和岛屿,沿海海水较浅,有很多沙滩,不利于海上交通。
由于是由细粒泥沙组成,坡度
极小,海岸的冲淤较易变化。
当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海岸线就迅速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因海岸质地软的淤泥粉沙受海水浸泡后极易破坏,又使海岸崩塌后退,所以岸线很不稳定。
以黄河为例,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冲刷、搬运了大量黄土物质,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吨,其中40%在河口附近堆积,在流域供沙丰富的条下,海水的作用只能把部分泥沙搬运出三角洲海滨的范围之外,大部分物质由于在淡、盐水交界带——盐水楔处特别容易产生絮凝作用,因此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从而形成岸线向海突出的三角洲,黄河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
而之前黄河曾多次改道,数次夺淮河河道注入黄海,江苏沿海也堆积了很宽的淤泥浅滩。
自18年黄河复归注入渤海以后,苏北北部地区海岸泥沙供给减少,海岸开始受到冲刷,岸线不断后退。
图二、黄河三角洲
3生物海岸
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
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象礁石一样坚硬,因而被称为珊瑚礁。
在浅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构成了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则是由耐盐的红树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的海岸。
由于红树林植物的葱郁树冠,特殊的根系,以及林间的枯枝落叶,既抑制了风暴潮对海岸侵蚀,又阻滞涨落潮水流,促使泥沙堆积,岸滩淤涨。
珊瑚礁海岸类型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
中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沿海、雷州半岛南部沿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南部及其邻近岛屿。
①南海诸岛由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组成,这些岛屿大多为环礁类型。
②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沿海的珊瑚礁为岸礁,礁平台宽度从几百米至二千米不等,平台表面有许多浪蚀沟槽和蜂窝状孔穴,大多为侵蚀型珊瑚礁。
③澎湖列岛是中国珊瑚礁的北界,在该群岛的每座岛屿周围几乎都发育有岸礁和堡礁。
此外,台湾南部沿海及其附近的绿岛、兰屿等地也有岸礁发育。
图三、珊瑚礁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沿海,福建和台湾南部沿海也有分布。
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湾和潟湖中,尤以海南岛的红树林最为繁茂,计有红树植物11科18种,而台湾和福建仅有6种红树。
中国红树林生长的北界可达北纬27°20’左右的沙埕港。
图四、海口红树林保护区
4断层海岸
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是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海岸带,是地壳构造运动使海岸带的地表岩层发生巨大断裂时形成的。
沿大断裂面上升的地块,常常表现为悬崖峭壁,而滑落下去的地块,成为深渊峡谷。
中国台湾省东部为陡直的断层海岸,北起三貂角,南至鹅銮鼻,
长达360公里,悬崖高耸入云,崖壁陡峭光滑极难攀登,崖下是一条狭窄的白色沙滩,紧临着陡深的太平洋底。
由于断层紧逼海岸,海浪侵蚀剧烈,因此形成一条峻峭如墙的海崖。
沿着悬崖有一些河流直接倾泻入海,形成海岸瀑布。
海崖从东南岸开始一直向北伸延,在花溪入海口以北到苏澳南边的一段,形势最为险峻。
有的地方高达1800米,水下岸坡陡峻,离岸30公里,便是深达400米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