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概念
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竞争力、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以下是一些与城市经济学相关的概念:1.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2. 都市圈:都市圈是由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但相对独立的经济和人口系统。
都市圈通常是以区域城市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为基础形成的。
3.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强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在经济地理上的重要性,包括中心地、居中地和卫星地的概念,通过分析和解释城市等级结构和区域内外关系。
4. 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以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外溢和效应的经济现象。
城市作为聚集经济的主要场所,鼓励企业和人才的互动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积累而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城市经济中,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高技能劳动力的聚集和使用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6. 创新与创业: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新想法、新产品、新服务等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创业则是将创新转化为商业机会并开展商业活动的行为。
城市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7. 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能力。
城市竞争力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城市形象等。
这些概念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理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特征、机制和影响因素。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它探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关系、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城市的发展与经济效应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及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形成与发展理论、城市距离与交通理论、城市劳动力市场理论等。
其中,城市形成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城市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包括中心与边缘理论、区位理论等。
城市距离与交通理论关注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的距离与交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地理经济学、交通经济学等。
城市劳动力市场理论研究城市中的劳动力流动、职业分工等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创新创业理论等。
二、城市经济学实践城市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发展战略等。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手段来达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城市管理则是指通过政府机构、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来管理城市的经济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
而城市发展战略则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手段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经济学实践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特点和经济结构。
例如,对于资源型城市,需要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对于制造业城市,需要研究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等。
此外,城市经济学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如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以获取更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
三、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城市管理和规划的实践,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科学和可持续。
其次,城市经济学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避免重复错误,加快发展步伐。
同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在城市经济学的影响下,一些城市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转型。
城市经济学研究
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城市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章将从城市经济学的概念、城市经济的特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经济学的概念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就业机会、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城市经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经济的特点1. 集聚效应:城市具有资源集聚、人才集聚、信息集聚等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经济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分工协作:城市内的各个行业和企业通过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3. 社会交往密度高: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集中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频繁,信息流动迅速,促进了合作与创新的机会。
三、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1. 土地与资源:城市发展需要充足的土地和资源供给,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制约。
2. 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的大小、多样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3. 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支持。
4. 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对城市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四、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趋势1. 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结构上将逐渐向创新型城市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服务业的崛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将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
3. 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结语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内容(一)基本概念1、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交互存在的场所。
•地理学概念: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居民点。
•建筑学的概念:城市是不同种建筑物最密集的场所,是建筑文化最发达的地方。
•环境学:城市是一个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
•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是富有效率的非农产业的集中地,是人们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
(1)、城市存在的原因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基于机会成本的原则的,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成本对两个地区的交易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运输具有规模经济,则贸易会导致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出现的原因是专业化和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
前者强调了劳动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后者,则强调了这种投入对生产过程来说的不可分性。
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了市场域的存在,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中化。
生产的集聚经济大型工业的发展由于彼此距离较近在生产中形成了集聚经济,使得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包括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如果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就会出现地方化经济。
要实现地方化经济,企业必须靠近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的溢出。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时,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仅仅是单个行业的规模,其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中的企业带来利益,而不只针对某一行业中的企业。
(2)、城市发展的类型商业企业和贸易型的城市商业企业所在地的选择导致了贸易型城市的发展。
这些地方为商品的收集和配送提供了便利。
传送导向型的工业企业传送导向企业是以运输成本为主导因素的企业。
城市经济学
●城市的定义:城市经济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条件●城市经济涵义: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学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层次融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理论经济学和以理论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的应用经济学的统一。
●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1.交换中比较利益(城市形成的第一原动力);2.生产中规模经济(城市形成的基本经济力量)3.聚集经济(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城市经济的特征1、空间上的集聚性与规模性;2、系统上的综合性与网络性;3、运行上的开放性与外部性;4、经济上的高效性与裂变性。
●集聚经济类型1、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A、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带来规模报酬递增;B、企业生产产品类型增加,不必增加专门投入而生产出副产品,从而带来产品成本下降或节约)2、地方化经济(A、工业群集型或中间投入品规模经济;B、购物外在型或零售群;C、劳动力市场节约搜寻成本;D、知识和信息的溢出)3、城市化经济(共享基础实施、城市区域环境、公共性服务)●、城市规模的具体表现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
再次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规模的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
●、城市适度规模1.城市适度规模才可以保持规模经济,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中的集聚,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得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成本)。
城市规模成本表现为城市经济成本,城市经济成本分为私人成本(房租房价和空间移动费用)和公共社会成本(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成本和拥挤及环境污染成本),但城市规模经济成本现实表现为门槛成本和外部性成本。
当聚集利益等于聚集成本时,就会形成一个均衡点,这就是城市的适度规模。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政策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2、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或者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的过程。
3、聚集经济:由于城市集聚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
4、区位: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可被观察和度量的。
5、土地租金: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了使用土地,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费用。
6、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消费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水资源等子系统。
7、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环境。
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答: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经济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政策。
其内容包括: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
2、简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答: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改善资源配置,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带来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
3、简述聚集经济的形成机制?答:聚集经济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经济,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规模效益;二是技术外部性,即技术创新和溢出效应;三是交易成本降低,即通过距离的缩短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降低交易成本;四是社会文化因素,即人口集聚带来的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
4、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答: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优化配置原则,即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类用地;二是节约利用原则,即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三是功能分区原则,即将不同功能的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经济学-第1章
济。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
三、城市集聚经济的类型
(一)地方化经济 类型:工业群集型经济(吸引相关部门或原有部门生产规 模进一步火大)、购物外在经济(引起交易公司的聚集,从而
导致以市场为基础的聚集体的形成)。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
三、城市集聚经济的类型
(二)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主要是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一个产业 的发展通过其前向和后向联系,可能对多个产业降低成本作出
规模经济的三个层次:单个工厂的规模决定的经济;单
个公司的规模决定的经济;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规模决 定的经济。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
二、集聚经济的性质
(二)集聚经济与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在同时经营多种事业时所产生的一种 效果,也有内部范围经济(指同一企业内部生产或经营多样化
产品而带来的成本节约)与外部范围经济(指企业因事业领域
四、城市集聚经济效应
(四)规模效应
概念:规模经济是城市集聚经济的一个主要源泉。 (五)洼地效应 概念: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作用力呈现出距离衰减规 律,即距离城市愈近,场效应愈强;反之亦然。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
思考题: 结合你所熟悉的城市,分析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
二、集聚经济的性质
总结:集聚经济是由集聚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集聚范 围经济(外部范围经济)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 济。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
三、城市集聚经济的类型
(一)地方化经济 概念:主要是指同一行业的企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产业, 由于聚集在一个特定区域,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
③ 城市的职能趋于多样化;
④ 城市内部的分工和协作进一步加强; ⑤ 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⑥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经济学(共44张PPT)
❖ 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并 带来厂商成本降低的经济现象。
❖ 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为什么?
理论基础1
❖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
❖ 1909《工业区位论》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 聚因素 。
❖ 韦伯认为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费最小化, 企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 省的地点。
❖ 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产 业集群可以规避中间商,节省交易成本,也就是说, 随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企业可以得到成本节省 的好处,产业集聚可以共享道路、煤气、自来水等 公共设施。
理论基础2
❖ 经济学家巴顿
❖ 讨论了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1)企业地理上
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创新。(2) 地理上的集中本身就有助于商品制造者、供 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 播,相当数量的创新正是由于顾客需要和解 决供给问题而产生的结果。(3)集中地优越 的通讯工具加快了区域内企业采纳创新成果 的速度。
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3.集聚经济效益的表现:
①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
②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够促使较高程度的专业化,减少
实际生产费用。
③在提供某些服务设施之前,需要有个人口规模的
门槛。
④某些产品在地理上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有利于 促进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以满足其生产需要。
⑤同类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日趋积累起来大量熟
❖ 当该区位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足以容纳产 业集聚的程度时,此时集聚存在着规模经 济;而当该区位的承载能力元法容纳超负 荷的产业集聚时,交通拥挤、城市污染等 现象就会相继出现,我们称之为集聚的规 模不经济。
城市经济学绪论
城市经济学绪论引言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内部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居民消费行为、房地产市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等。
同时,城市经济学也关注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城市规模、地理位置、交通网络等。
1.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中各个产业的组成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方向。
2.劳动力市场:城市经济学关注城市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研究领域包括就业率、劳动力流动性、薪资水平等。
3.居民消费行为: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了解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对于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4.房地产市场:城市经济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等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
5.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城市经济学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如城市间的贸易、区域经济整合等。
城市经济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城市经济问题,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等。
1.实证分析:城市经济学利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验证和解释城市经济现象。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出城市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2.理论建模:城市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城市经济问题。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城市发展趋势,评估政策措施的效果,或者解释城市经济中的微观行为。
3.计量经济学方法:城市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统计模型和经济测量来分析城市经济数据。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政策决策与实践的参考。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城市规划:通过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城市经济学原理
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的产出、消费、分配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规律。
它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城市经济现象,并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现象和城市内外经济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城市规模经济原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认为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大规模经济体中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效率。
例如,大城市集聚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需求,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节约,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2. 市场分割原理城市内部的市场分割原理指出,在城市中,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分割。
城市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群和商业区,不同的产业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
市场分割原理强调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空间分布的重要性,不同空间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特点对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 迁移决策原理迁移决策原理是城市经济学中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原理之一。
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劳动力配置和人口资源的平衡。
迁移决策原理认为,人们的迁移行为是基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迁移到对个体经济利益更有利的地方。
迁移决策原理可以解释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人口密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
4. 土地利用原理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利用原理指出,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是受到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经济学基础概念1.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组织、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规划及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政策等内容。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组织、城市人口结构等。
2.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城市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3.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管理制度等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中心-边缘模型中心-边缘模型是城市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它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和城市交通网络等概念。
通过中心-边缘模型的研究,可以分析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城市经济的区域差异。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和互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是针对城市经济学中新兴产业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新兴产业的区域集聚规律、创新网络的空间布局等内容。
4. 城市竞争力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城市经济发展模式1. 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传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型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贸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等传统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大,发展模式比较单一。
2. 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城市、创新型城市和服务型城市等,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小,发展模式比较多样化。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第一章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系统内的两个主要力量:第一个是市场的力量;第二个是政府的力量;城市规划代表了政府的力量。
城市经济学追溯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威伯尔。
汤普逊1965年出版《城市经济学导论》是城市经济学独立的标志。
阿隆索,穆斯,缪尔斯三位提出的城市土地和住房理论为城市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他运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揭示出的经济运行原理来分析城市经济问题和城市政策,其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2.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具有独特特征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特征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空间关系的分析。
3.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
对城市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涉及三种关系:即市场经济关系(是指众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
);公共经济关系(是指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外部效应关系(是指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城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基础理论;城市问题分析。
基础理论包括宏观的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微观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和城市公共经济理论。
微观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是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城市问题分析主要针对“城市病”,如交通拥挤,失业,城市犯罪,城市贫穷….城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对的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即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面对这矛盾就有分配方式问题,主要有两种分配方式:市场的分配方式和计划的分配方式(政府)。
经济人定义: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人。
所以有了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和利润最大化(是指厂商)。
利润=销售收入-成本=(产量x价格)-(劳动成本+资本成本+土地成本).|边际效用的定义: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每多购一单位的商品,都会给他带来新的效用,这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就称为边际效用,有了边际效用就会随购买量的增加效用减小,称为边际效用递减率。
城市经济学
第二章1.城市经济学(定义)(沃纳·赫森)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系统的研究各种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2.城市问题(宏观)以整个城市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相关的总量及其变化。
如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规模。
(微观)考察个别经济单位即个别企业、家庭的经济行为、以及个别企业、个别市场或个别领域的经济活动。
如:厂商、居民遗址、住房市场、土地市场、城市交通。
3.城市的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根本属性之一,人口、建筑物等大量集中,经济文化活动密集)(2)经济的非农业性(表现为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与乡村农业经济在专业与地域上有明显分工;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农业的土地利用。
)(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城市社会属性,表现为城市构成上的流动性和多样性)第三章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1)生产方面(起主导作用,比如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专业化生产等等)(2)需求方面(当地市场需求的增长)2.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比较利益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
①个人是不能自给自足的,人们以劳动交换其他商品;②不同区域的人们生产能力有一定的差异③不同的区域资源条件存在着差异④不同的区域的技术条件等也会存在着差异由于这些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区域间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3.规模经济(概念)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
它是城市形成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力量。
4.集聚经济(概念)因企业(或活动)设址接近另一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
5.城市形成的经济机制(资源的空间配置)①习俗机制(资源空间配置由传统、习惯及王权或宗教力量所决定的)②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空间配置的机制,是城市形成的最重要机制)③计划机制(依靠政府或计划机构的安排来配置资源的机制,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决定性的作用)6.城市形成的机制①习俗机制在近现代城市的形成中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一章概论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城市经济学解读
城市经济学解读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中经济活动的规律以及城市发展的机制。
通过对城市内外经济要素的运作和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城市经济学为我们解读了城市的经济现象,揭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城市经济学的背景和意义城市经济学起源于工业化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崛起,并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布局、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城市经济中各种要素和变量的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城市经济学能够揭示城市内外经济结构的演变和变化趋势,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是城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研究表明,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带动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增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带动城市规模的增长,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减少,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布局也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中心区和周边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分布规律,经济布局则涉及到不同行业和产业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和集聚现象。
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布局的变化,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五、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必然伴随着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也关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城市经济学绪论
二、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范围
• (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 研究重心由单纯的空间理论分析逐渐转移到解决城市实 际问题的城市部门和政策分析。 际问题的城市部门和政策分析。
•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对城市资源的不断扩展利用,出现了大量需要解决的城市 问题。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重心就由单纯对空间经济的理论分析转移到解决城 市问题的大量应用性研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城 市经济学进行了大量的对策性研究和政策研究,使城市经济学的应用性更为 加强。由于城市问题大多表现为是公共产品的供应问题,于是把公共经济和 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些方法用在城市问题的研究上,使城市经济学成为研究公 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联系的很好的桥梁。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将城市经 济学的研究工具运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问题,使得城市经济学作为一 门针对城市问题的经济学科的特点突出出来。
• 2.不断融入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纳入学科的“边缘” 不断融入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纳入学科的“边缘” 不断融入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 进行结合,从而拓展了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进行结合,从而拓展了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 例如,对诸如住房、交通、公共选择等一些城市问题的研究热点,西方经济学界大 量地将其放在城市经济学框架内来讨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城市住房分析主要关 注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80年代以后更重视住房投资及供给方面的研究,有关住房 的财产性质、税收影响及供给行为的实证分析大量出现;城市交通经济研究早先借 助新古典理论的效用与需求分析方法,近期更多地采用效用与需求的随机模型做城 市交通型式的模拟比较研究,并在城市交通政策方面的经济分析—城市交通项目的 成本/效益分析后的最佳政策选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较早的城市公共财政分析 是描述性的单向研究,在博特的经典著作发表之后,这种状况大为改观。除了研究 城市财政、城市公共服务,与上级政府的财政关系等之外,还特别研究居民的财政 反应在空间上的表现。此外许多根据成本和效益的各种假设与计算,寻找公共设施 最优区位选择的公共选择问题;把环境舒适性作为密集的集体消费的“物品”,研 究其无形或有形、定价或不定价而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与政府行为关系的说 明,都是通过设计最优化模型的实证研究进行并取得有影响的成果。
城市经济学
1、城市域是具有相对较高人口密度的地区。
2、假设城市不存在的条件:(1)地区间无比较优势:各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一样,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地区间贸易变得有利可图;(2)无规模经济:生产上的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工厂生产商品比个人生产效率更高,所以工厂生产商品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发展;(3)聚集经济:在生产和市场销售上的聚集经济促使公司群聚在城市里。
(4)无运输成本:贸易只有在交通成本相对生产力差别比较小时才是有利可图的。
3、规模经济出现的原因:(1)专业化因素。
在大规模生产中,每个工人都只从事一道工序。
劳动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工人的技能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工人从一道工序转向另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减少。
(2)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如果投入具有最小的效率规模,那么这个投入对生产过程来说是不可分割的。
如果将不可分割的投入分为两半,两部分的总产出将小于整体投入的产出。
4、聚集经济有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如果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就会出现地方化经济。
要实现地方化经济,一个企业的所在地必须靠近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这样,企业群就可以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地方化经济出现有三个原因: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溢出。
如果在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而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那么较多的企业会分享一个中间投入品供应商,而且再投入品供应商附近形成群落。
如果每个企业的产量每年各不相同,那么企业群落有利于工人在企业间的流动(共享劳动力市场);企业群落增进了交流,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交流和创新的传播(知识的溢出)。
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的规模,而不单单是某一个行业的规模。
第二,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中的企业带来利益,而并非只针对某一个行业中的企业。
5、商店集中配制:如果一个零售商店的销售额随着其他零售商的靠近而上升,那么就出现了购物的外在性。
城市经济学课件讲义
新加坡通过实施拥车证制度、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以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成功治理了交通拥堵问题。其公 共交通系统便捷高效,吸引了大量市民选择公共出行。
东京
东京采用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全城,同时配合发达的公交系统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交通出 行体系。此外,东京还通过实施拥堵收费政策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等手段缓解交通压力。
加速。
经济发展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02 经济发展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如城市中心的商
业区向郊区扩散,工业区向城市外围迁移等。
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03
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改善城
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03
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特点
集中型城市空间结构
政策执行情况
通过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环保 督察等手段,加强对污染企业的 监管和处罚力度。
成效与不足
环境保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空气质量改善、水质提升等, 但仍存在执行不力、监管漏洞等 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中应用前景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优化城市 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新加坡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实现了城市绿化、交通便捷和居住舒适等
目标,成为全球知名的花园城市。
02
巴塞罗那超级街区规划
巴塞罗那通过打破传统街区模式,实施超级街区规划,提高了城市交通
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03
纽约市高密度城市规划
纽约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了高密度城市发展,通过优化交通布局、
提高建筑密度和增加公共设施等措施,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效用?
答:①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时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②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主观心理满足。
GDP、GNP的联系和区别?
答:①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
家或地区所有的机构及个人所获取的原始收入的总和。
②联系: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③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强调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产出,而
无论是本地单位还是外来单位的产生。
国民生产总值强调的是隶属
某国家或地区的机构与个人的收入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是属地的指
标,强调的是产出状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属“人”的指标,强调
的是收入状况。
什么是供给?什么是公共物品?
答:①供给: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生产者(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专指效用不可分割地影响到不确定的公众人群,而无论这些人
是否愿意或者是否为此付出代价。
什么是稀缺性?什么是外部性?
答:①稀缺性:指社会上提供的东西总是少于人们想拥有的这一特定现象。
这一类东西不仅指有形物品,不是绝对稀少,是相对于人们欲望
而言是稀少的
②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但无论这种影响是好是坏,都
无须因为这种影响而索取回报或者付出代价,这种影响成为外部
性。
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诺瑟姆曲线?
答:①人口的城市化
②非农产业的扩大
③空间的转换
④观念意识的转化
什么是边际效应?
答: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全球城市体系?
答:指在一个国家或一定区域内,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城市,而且具有一定的城市等级及规模分布,其城市职能多种多样,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答:演化规律:①阶段进程规律
②门槛进程规律
③导向规律
④非均质规律
⑤多样性规律
⑥不确定特征
⑦路径依赖规律
影响因素:①经济增长周期
②产业结构及其升级
③投资与资本固化
④技术进步与运用
⑤收入与生活水平
⑥价值观念偏好
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答:①城市的经济学:以经济学的理念及方法为核心基础,借鉴相关学科知识,在围绕这城市现象展开研究的基础上,由较具共识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及理论学说体系所构成的,经济学的分支交叉学科。
②城市经济的学:围绕城市经济所展开研究而形成的体系性的理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