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细菌性痢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伤寒(溃疡)
肠伤寒(穿孔)
(4)愈合期 发病的第4周。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溃疡底部及边
缘长出肉芽组织将溃疡填平,周围的肠粘膜上皮再
生愈合。
病灶的长径与肠管纵轴相平行,故不致肠狭窄。 临床上患者体温下降,并伴有出汗,其它症状及体 征逐渐消失。
小结
病原体: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好发部位: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并转变成 伤寒细胞,形成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
玫瑰疹的发生原因:伤寒杆菌栓塞了皮肤毛细血管
或伤寒杆菌及其毒素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玫瑰疹
(3)溃疡期 发病的第 3 周。由于小坏死灶互相融合、溶解、
脱落而形成溃疡。
溃疡特点:外形与淋巴小结的分布及形态一致,
呈圆或椭圆形,溃疡的长径与肠管纵轴平行,
此为伤寒溃疡的特点。
临床表现与坏死期大致相同。
病变特征:病变肠段粘膜面有灰白色糠皮样假膜覆盖。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病变特点: 起病急骤 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 ①多见于 2 ~ 7 岁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
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②病原菌常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氏痢疾杆菌,
发病机制尚待阐明。
小结
病原体: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好发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
的“地图状”溃疡。 ③愈合期: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出,经周围 健康组织再生缺损得以修复。
细菌性痢疾: 肠黏膜皱襞消失,被大片 灰白色膜状物覆盖,致黏 膜增厚
细菌性痢疾(滤泡性结肠炎): 肠黏膜孤立淋巴组织肿胀, 中心部有针尖大的凹陷。
急性细菌性痢疾(低倍镜) : 黏膜表面有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坏死组织、中性粒 细胞、红细胞混杂在一起形成假膜。
征的急性增生性炎。 病变主要分布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 肝、脾和骨髓等处。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特点是在病灶内一 般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伤寒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
片的巨噬细胞,其中以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
明显。
伤寒小结: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 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小结 (typhoid nodule),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 理诊断价值。
急性细菌性痢疾(高倍镜): 渗出物中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二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多由急性菌 痢转变而来,以福氏菌感染者居多。
病理变化
① 肠道病变此起彼伏,原有溃疡尚未愈合,新的溃疡又
形成。因此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② 组织的损伤修复反复进行,慢性溃疡边缘不规则,粘 膜常过度增生→息肉。 ③ 肠壁各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疤痕 形成→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可致肠腔狭窄。
1、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理变化
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 成,最后愈合。 ①初期: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 巨噬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
②后期: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并与 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
假膜,呈糠皮状。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主要致病因素: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
传染源: 伤寒患者或带菌者
传染途径:细菌随粪、尿排出,污染食品、饮用
水等或以苍蝇为媒污染食品经口入消化道而感染
好发人群: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
好发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病
后可获得比较稳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
病理变化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Leabharlann Baidu胞增生为特
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病变特征: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 病变部位:多局限于结肠
病因学
病原体:痢疾杆菌
分 类:福氏,宋内氏,鲍氏,志贺氏菌
主要致病因素: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
传染源: 菌痢患者或带菌者 传染途径:细菌随粪排出后,可直接或以苍蝇为 媒介经口传染 好发人群:以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 好发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
伤寒(typhoid fever)
概念:是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 病变部位: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病因学
病原体: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中的D族
特点: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
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测定抗体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镜下:见肠壁淋巴组织内伤寒细胞增生,形成伤 寒肉芽肿。周围肠壁组织充血、水肿,有淋巴细 胞、浆细胞浸润。
伤寒肉芽肿
(2)坏死期
肉眼观察:起病第 2周,病灶局部肠粘膜发生
多数小灶性坏死。
镜下:坏死组织呈一片红染无结构物质,而周 边及底部仍可见典型的伤寒肉芽肿。
肠伤寒(坏死期)
伤寒肉芽肿
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
1.肠道病变:伤寒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
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按病变
发展过程四期,每期大约持续一周。
(1)髓样肿胀期: 肉眼观察: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
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表面凹凸
不平,状似脑回,故称为“髓样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