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

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研究内容

ღ学习的本质:阐述学习的一般概念、学习的实质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ღ学习的过程:阐述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策略、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素质形

成的心理过程及其教育与培养;

ღ影响学习的因素:阐述学生的认知因素,动力因素、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ღ教学与管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

评价,以及作为管理者教师的心理。

❤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2)现代教育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期心理科学诞生之前,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布鲁纳——《国民教育法》、《教育过程》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的获得》(3)学习的定义,判断是否是学习?

广义的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定义: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行为是:

A.老鼠打洞

B.知道了数学中的平方和公式

C.养成爱清洁的习惯

D.骑自行车上班

E.学习打字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所以是一种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5)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规律性为ღ时序:刺激的顺序至关重要。只有在中性刺激先于非条件反射时,它才能

成为条件反射。

ღ泛化: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它类似的条件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ღ分化:分化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

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

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ღ消退: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

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6)斯金纳“强化”概念、“强化程序”的定义与分类

❤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和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

ღ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ღ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包括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强化程序是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

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和断续强化程序(只有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两种类型。

(7)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8)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从接受式-发现式这个维度学习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从意义性-机械性这个维度上划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式学习。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9)“先行组织者”的定义

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期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10)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基本涵义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

❤在阐述认知发展的过程时,皮亚杰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包括: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组织和结构,这些动作有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或者说,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

定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组织、适应、同化(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和平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这种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11)“三山实验”说明了什么?

2-7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ღ没有运演的可逆性,也没有物体守恒性。

ღ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趋向按照自己的观点了解世界。

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演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

ღ在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ღ这个阶段,儿童能够按照逻辑的顺序给客体排序,进行递进性思维。

ღ具体运演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12)知识的定义和分类

狭义知识: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广义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