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股骨转子间骨折六部分分型的研究

合集下载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导读: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见于66-76岁的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是什么?……
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见于66-76岁的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是什么?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1)目前多采用Tronzo-Evans分型:
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无移位;
Ⅱ型,在Ⅰ型的基础上发生移位,合并小转子骨折,但股骨距完整;ⅡⅢⅢⅢⅢⅢⅣ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距,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
Ⅴ型,反转子间骨折,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2)AO分型
A1组,单纯的两块骨折;
A2组,在内侧皮质有两个以上水平的骨折;
A3组,骨折线通过股骨外侧皮质。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表现
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的发生速度在骨小梁较快,在股骨矩则较慢,在发展速度快的骨下梁与发展速度慢的股骨矩的接合部是骨质最薄弱处,因此易发生转子间骨折。

受伤后,准子区出现疼痛,肿胀、淤斑、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度,有轴向扣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X线拍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无移 位
I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部分 移位
II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完全 移位
分型对于 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 法具有重 要意义
按O分型
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外侧 B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内侧 C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中间 D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外侧,且伴有转子间嵴的骨折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穿针固定术、关节置换术 等
手术风险:感染、深静脉血栓、 神经损伤等
术后康复:早期功能锻炼,预 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开始,以减轻疼痛、肿胀和肌肉萎缩为主 中期康复:骨折后2-4周开始,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为主 晚期康复:骨折后4-6周开始,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能力为主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04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并发症及预防
血栓形成
原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 症状: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热 预防措施: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血药物、定期检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
肺部感染
症状:发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
原因:长期卧床、呼吸道分 泌物增多、免疫力下降
预防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翻身拍背、吸痰、加强营养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分型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 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防与 保健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及预防
01
添加章节标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1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即股骨上部转子间骨折,是指在髋关节处发生的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它发病率偏高,多发于40-80岁的高龄患者,多遵循髋臼高度均衡的原则,因此被称为“老人的骨折”。

2损伤特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数是急性起病,有时肌肉紧张伴随有持续性疼痛感。

损伤后常出现髋外侧沿着股骨关节下侧及外侧凹陷;活动范围受限,部分可伴有下肢功能障碍,但能完成一定幅度的活动。

此外,医师检查时还会发现沿骨折处软组织肿胀及局部温热等现象。

3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有3种分型:
(1)AO/OTA分型:A型为单侧有轻度粉碎和弹性波,B型为较大碎片分离或横断面,C型为大片分离,关节脱位和可能存在多余片段;
(2)Kalen分型:Kalen分型假定股骨折连接部有三个关键区域,即髋动脉区、腱赘区和股骨转子区;
(3)弗里氏分型:弗里氏分型分为IC(内侧失衡)及EC(外侧失衡),IC类型多见于久坐性老年患者,严重时可出现髋臼失衡的弯曲现象,截石处距关节轴线较近;EC类型更多发生于活跃性股骨转子骨折,距关节轴线更远。

4治疗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只有根据具体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技术才能得出满意的疗效。

通常,可根据损伤程度及患者的个体条件,采取内固定、外固定或综合治疗等方式,选择最安全高效且简单易行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实现尽可能早的康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须卧床,而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 临床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得以应用的有以下12种:Evans分型(1949),Boyd—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xcoulx-Lavarde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Kyle分型(1979), 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AO分型、Evans分型、Boyd—Griffin分型、Jensen分型、Tronzo分型、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以及Kyle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1]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并将其归为A类骨折(见图1)。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骨折线延伸至粗隆间线;2、骨折线通过大粗隆;3、骨折线位于小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骨皮质。

1、近端、斜形;2、简单、横形;3、粉碎。

图1 AO分型1.2 Evans分型[2]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1)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 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 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内 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 侧骨皮质保持完好。① 骨折 线延伸至粗隆间线;②骨折线 通过大粗隆;③骨折线位于小 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 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 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①有一内侧 骨折块;② 有数块内侧骨折块;③ 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 骨外侧骨皮质。①近端、斜形;② 简单、横形;③ 粉碎。
(5)Boyd---Griffin分型
1949年Boyd和Griffin将股骨粗隆间骨 折分为4型,包括了从股骨颈的关节囊以 外部分至小粗隆下方5cm 的所有骨折。 I型:沿着大小粗隆间线所发生的骨折,稳 定无移位,复位简单。 Ⅱ型:粉碎性骨折,主要骨折沿着粗隆间 线。骨皮质可有多处骨折,伴有移位,复 位困难。有一种特殊骨折粗隆间前后线型 骨折,只能在侧位片上看到。
不稳定,骨折常发生骨折远端向内侧移 位。骨折的不稳定是内固定失效(弯曲、 断裂、切割)的因素之一
治疗方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 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愈合后较多发生髋内翻、 髋外旋及短缩畸形或膝关节僵硬。近年来,更多医生主张早期内固 定治疗,非手术治疗已很少应用。内固定治疗主要有髓外固定和髓 内固定。稳定或不稳定性骨折,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采用切开复 位内固定方法治疗。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 的连续性,增加骨折稳定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日 活动,避免并发症。近年来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器械 很多,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动力髁钢板(DCS)
AO初始的设计是将95DCS螺钉用于股骨远端的髁间 骨折,近年来已扩大到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应用。 DCS类似悬臂梁系统,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有 学者认为,DCS适用于所有不稳定骨折,尤其适用于 股骨近端的粗隆下骨折,对术中内固定造成大粗隆游 离时,可改用DCS固定补救,对首次行DHS螺钉内固定 失效、骨折不愈合的患者,DCS可为其翻修术的一种 方法被应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其中的evans分型则是其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evans分型,力求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1. 股骨转子间骨折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

这种骨折类型常常由于外伤导致,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2. evans分型的特点evans分型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根据骨折的程度和位置进行区分。

它常常分为几个级别,如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医生们更好地判断患者的情况和进行治疗。

3. 诊断和治疗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们通常会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和其他辅助手段来确诊,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时,我深刻认识到了对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医学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还能指导我们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式。

我也意识到了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

总结回顾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对这一话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在面对类似疾病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配合治疗。

在不断提炼和深化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为深刻和灵活的认识,也更好地掌握了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和表达技巧。

这篇文章基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汇总并总结了多方观点和知识,力求为读者提供了一篇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evans分型则是对其进行分类的一种特定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话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医学前 沿 2 0 1 5 年4 期
术后 头痛立刻得到减轻 ,相 比不作腰 穿的治疗效果更为 明显 , 而 且, 患者头疼缓解持续的时间较长 , 约6 ~1 O 小时 。对患有蛛网膜 下 腔出血的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手术 2 ~3 次, 患者的头痛及颈项 强直的症状明显减轻 ,腰穿进行4 次后头痛 的症状几乎得到完全 缓解 , 脑膜刺激特征为阴性。脑脊液颜色逐渐转清 , 脑脊液 中的红 细胞数量也随着脑脊液置换 手术在逐步减轻 ,一般在做完2~ 4 次 脑脊液置换术后患者的脑脊液 中的红细胞数 目基本恢复正常 。对 于对照组 的患者 , 我们可 以采用其他 的治疗方式 , 考虑到症状是外 伤性蛛 网膜下腔出血 , 出血量越大 , 后期治疗效 果会更加不 明显 , 为此我们采取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治疗方式 , 使患者安静 , 保持 侧卧的位 置,以患者第三和第 四腰椎或第 四和第五的腰椎 间隙为 穿刺点 , 完成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之后还要对患者检测一次颅亚。

创伤性 ,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是一 种常见且较为 严重的疾病 , 我们在 进行临床治疗 时需要考虑是 自发性 还是 创伤性 。 自发性蛛网膜下 腔 出血( S A U) 是 由于多种 原因引起 的脑 血管 突然破裂 , 使血液进 入颅 内或椎管 内的蛛 网膜下腔所引起 的综合征 。 创伤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 ( t S A H) 是急性颅脑损伤 中常见 的一种病 理改变 。t S A H的 临床特点较多 ,头颅C T 扫描主要见颅 内蛛网膜下 腔形状不规 则 的条 索状高密度影 , 多见于基底池 、 侧裂池 、 纵裂、 小脑幕 以及 脑 表面蛛网膜下腔。 蛛 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不仅存在于蛛网膜下腔 部位 , 还可在大脑脑室系统滞 留。 两种出血治疗方法各异 , 我们这

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治疗及分型研究

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治疗及分型研究

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治疗及分型研究股骨转子下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发病率较高,目前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以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和改善术后功能,但由于股骨转子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多易发生粉碎性骨折,骨愈合困难,易导致内固定失败。

本研究股骨转子下骨折分型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选择的手术方式以有效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及其他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股骨转子下骨折;分型;内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sub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FF)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到髋部骨折的10%~30%[1]。

无论在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均可发生,呈现双峰分布,年轻患者多因高能量损伤有关,如车祸、跌落伤等,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骨质疏松也是导致其发生的因素[2]。

目前,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以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和改善术后功能。

但由于股骨转子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属于高应力集中区,多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且由坚硬皮质骨构成,骨愈合困难,易导致内固定失败[3]。

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有效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及其他并发症对于骨折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就股骨转子下骨折分型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分型股骨转子下骨折分型主要用于判定骨折的稳定性,从而合理选取内固定物以提高内固定效果。

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分型的定义最早由Fielding等提出,以股骨转子下区的结构特点、力学因素、骨折部位为依据,按照骨折与股骨小转子的距离进行分型,但其未涉及骨折粉碎问题,结果存在片面性[4]。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依据骨折块数目、骨折线形状及位置的分型方法被提出,同时,在此分型基础上,股骨内侧皮质对于内固定的重要作用得以发现。

Seinsheimer[5]等研究发现,股骨内侧皮质是导致内固定术后丧失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后续研究报道由于缺少对外侧皮质和大转子的重视,使得部分骨折无法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2大常见分型,史上最全收藏备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2大常见分型,史上最全收藏备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2大常见分型,史上最全收藏备用!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发病率明显增加。

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多种分型,但采取哪种分型来指导临床治疗尚存有争议。

本文阐述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2种分型,为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股骨近端解剖与穿针要点一、股骨近端解剖特点:•大体解剖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图1),同时作为股骨颈与股骨干的交接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解剖部位,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称为股骨矩。

•板状面稍呈弧形,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侧骨皮质融合,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内侧骨皮质融合,前缘与股骨上端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股骨上端外后侧相连,股骨矩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股骨转子间局部血运情况: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部相互吻合形成动脉环,该动脉环有许多分支直接分布于转子区域,此区域有着诸多髋部肌肉附着,使得股骨转子间骨折局部有着丰富且稳定的血液供给。

图1 股骨近端解剖示意图二、两个重要概念:1、Ward三角:•股骨头颈有两种不同排列的骨小梁系统,自股骨头顶扇形分开止于股骨颈内侧的骨小梁是初级压力骨小梁系统,这是股骨近端最致密的松质骨,且将身体的重量传递至肢体远端;•自股骨头窝骨皮质外侧到大转子远侧的弧形结构是初级张力骨小梁系统,次级压力和张力骨小梁系统分布于股骨颈内外侧皮质,上述两系统在股骨颈交叉的中心区形成一个三角形脆弱区域即Ward三角区(图2)。

图2 股骨近端Ward三角示意图•股骨距是股骨近端负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骨距近端起于股骨颈内后侧,向远端止于小转子下方股骨内侧骨皮质,前方附着于股骨前内侧,向后外行向大转子,最后融合于大转子松质骨,整个股骨距在走行上呈弧形,凸向髓腔,自上而下约有16°的扭转角。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讲课课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讲课课件

04
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状况
术前讨论与计划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 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 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其他合并 症等。
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术前 讨论,明确手术目的、预期效果、手 术风险等,并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详细了解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类型、 移位程度等,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参考 。
保守治疗为主
对于A型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牵引、石膏固定和卧床休息。由于骨折 较为轻微,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B型骨折的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B型骨折,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方法包括髓内钉固定 、钢板螺丝钉固定等。
C型骨折的治疗
复杂手术治疗
对于C型骨折,由于骨折较为复杂,通常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如人工关节置换、髋臼固定等。手术难度较大,需要 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患者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不 当,术后出现肢体短缩和关节僵硬等 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经验教训
分型治疗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改进建议
加强医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分型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保护 意识。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 型治疗讲课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 分型治疗策略 • 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骨折分型的认识,为临床治疗 提供指导。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三 分类
分类方法多种。 (一)根据骨折后股骨矩的完整性 1 稳定性骨折 股骨矩的完整性未受到破坏。 2 不稳定性骨折
股骨矩不完整 (二)Evans分类法。 临床上比较常用。共分5型
Ⅰ型: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为简单骨折,稳 定性骨折
Ⅱ型:合并小转子骨折。股骨矩完整,稳定性骨折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转子间 后部骨折
2 CT
五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症:稳定性骨折 2方法:胫骨结节骨牵引
或股骨髁上骨牵引
牵引时间:6-8周
3弊端: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Fra bibliotek死亡率高。
逐渐被放弃。
(二)手术治疗
近年多主张手术治疗,特别对年龄较高,不能耐 受长期卧床的病人更为适用,损伤小、时间短、 安全可靠。
1适应症: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2方 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为DHS和PFNA 内固定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 面的骨折
Ⅴ型:骨折线由内上斜向下外,可伴有小转子骨折及股骨矩 破坏。又称为反转子间骨折。
四 临床表现
(一)症状:髋部转子区感疼痛 (二)体征:1 髋部肿胀、有时可见皮下出血
2 腹股沟中点压痛 3 下肢轴向叩击痛 4 下肢呈缩短外旋畸形,可达 90°,与股骨颈骨折区别 (三)辅助检查:1 X线摂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 的常见损伤,随着我国老龄 化的到来,此类损伤的患者 也越来越多。患者平均年龄 为70岁,女多于男。高龄患 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 多,在围手术期病死率为 15%-20%。所以此类疾病越 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 解剖概要
(一)位置:
股骨转子间位于股骨干与股骨 颈的交界处,在大小转子之间。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研究现状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研究现状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研究现状发布时间:2022-09-27T07:04:51.67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胡鹏程乔晓峰通讯作者季庆辉[导读]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研究现状胡鹏程乔晓峰通讯作者季庆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近年来老年创伤患者,尤其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为进一步阐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原因及发病因素,系统的指导临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现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基础理论、损伤机制、骨折分型、治疗方法逐一论述。

【关键词】:老年人、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1、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基础理论与概述1.1 概述转子间骨折占成年人总骨折的3.13%,占成年人骨折股骨骨折的24.56%,占股骨近端骨折的50%[1]。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群里中多发,平均年龄是66-76岁。

现如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比例逐年增加,这与人员老龄化、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原因密切相关[2]。

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后非手术治疗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方式,通过手术进行牢固的固定,可以使病人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3]。

近年来,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逐渐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损伤机制直接暴力因素:老年患者多因为摔倒、髋关节着地导致骨折[4-5]。

间接暴力因素:髋关节内翻或向前成角的应力导致转子间骨折。

1.3 股骨转子骨折的骨折分型Evans分型[6]:以复位前、后骨折端能否获得稳定为基础,特别强调骨折复位后内侧皮质是否完整对重建髋关节稳定的重要性。

分为两型,其中Ⅰ型根据骨折线顺转子间骨折,又进一步分为四个亚型。

Ⅰ型:Ia:二块型骨折,无移位,稳定;Ⅰb:三块型骨折,有轻度移位但可以复位,内侧皮质不能获得支撑,不稳定;Ⅰc:三块型骨折,有移位难以复位,内侧皮质不能获得支撑,不稳定;Ⅰd:粉碎性骨折其中老年患者根据该分型多以Ⅰa、Ⅰb、Ⅰc型骨折为主。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髓内固定:Gamma钉、PFN 、PFNA等。 关节置换 外固定架
· 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2021/10/10
20
保守治疗
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保守治疗适应症,包括那些不能行走 的患者,脓毒症患者和手术切口周围有皮肤破损的患者。 Lyon和Nevins认为,如果患者不能行走或没有机会重新行 走,非手术治疗将比入院手术更安全,更人道,而且费用 更低。闭合治疗有两种方案:早期活动而不考虑患者正常 解剖位置(不考虑骨折),或者利用牵引维持骨折位置, 希望骨折能近似解剖位置愈合。前一种治疗方法以患者将 来没有希望行走为前提,患者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可用 止痛剂控制疼痛。对可能获得行走能力的患者,通常使用 胫骨近端骨牵引,患肢平衡牵引轻度外展,维持力线,避 免髋内翻或短缩畸形。维持牵引8~12周,骨折完全愈合 前允许患者部分负重。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及康复治疗。
2021/10/10
13
2021/10/10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 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 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 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 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 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 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 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 延伸超过1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 皮质也有破裂。1、斜形;2、 横形;3、粉碎。
2021/10/10
16
这些分类的中心是稳定性的概念。
骨折的稳定与否是分型的重要依据,其决 定因素包括:
1.内侧弓的完整性(小转子是否累及,股骨 矩是否完整) 2.后侧皮质的粉碎程度(大转子的粉碎程度)
小转子骨折使内侧弓骨皮质缺损失去力学 支持,造成髋内翻,大转子骨折则进一步加 重矢状面上的不稳定,造成股骨头后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 分类(1975)
ⅠA 型:两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 ⅠB 型:两骨折片 段,骨折有移位; ⅡA 型:三骨折片段,因为存在移位 的大转子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ⅡB 型:三骨折片 段,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 侧支持; Ⅲ型:四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 的支持,为ⅡA 型和ⅡB型的组合
• 出现的5例髋内翻畸形并发症的患者中4例行翻修手术重新调整拉力螺 钉,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得以纠正,髋关节的活动在正常范围(见 图1-图3)。
图1
图2
图3
图1 患者,男,58岁,右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的指导 下行Gamma钉内固定术。 图2 术后半年Gamma钉切出股骨头颈并发髋内翻正位X片, 颈干角105°。
Boyd-Griffin分型(1949)
• 比较简单的分型,较少使用。 • Ⅰ型:同大粗隆至小粗隆沿着粗隆间线 所发生的骨折,稳定无移位,没有粉碎, 复位简单(占21%)。 • Ⅱ型:骨折位于粗隆间线,同时伴有皮 质骨的多处骨折,为粉碎性骨折,伴有 移位,复位较困难,一旦复位可获得稳 定(占36%)。 • Ⅲ型:基本属于粗隆下骨折,至少有一 骨折线横过近端股骨干小粗隆或小粗隆 以远部位,有大的后内侧粉碎区域,并 且不稳定,复位比较困难,手术期、恢 复期并发症较多(占28%)。 • Ⅳ型:粗隆区和近端股骨干至少两个平 面出现骨折,股骨干多呈螺旋形斜形或 蝶形骨折,骨折包括粗隆下部分,不稳 定(占17%)。
3D打印的模型展示
内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大转子粉碎程度 小转子、后内侧 皮质粉碎程度 外侧壁的完整性
术前计划
• 预复位:明确手术入路、复位顺序及方法; • 预置内置物:确定内置物形态、安放位置等; • 预置螺钉:明确螺钉位置、方向及长度; • 大幅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进针点示意图
注意股骨头血供
内收
外展
单纯髋关节内收时,应力主要分布于外侧骨皮质部并向转 子间区扩散;单纯髋关节外展时,应力主要分布于内侧骨 皮质部并向转子间区扩散(二部分骨折)。
内收内旋
外展外旋
髋关节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时,应力均在大转子及转子 部的前侧壁及后侧壁较为集中,并同时向内、外侧骨皮 质及转子间区扩散(三、四部分骨折)
髋关节内收内旋同时梨状肌、臀中肌、髂腰肌剧烈收缩
髋关节内收内旋同时梨状肌、臀中肌、髂腰肌剧烈收缩时,应 力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部的前侧壁及后侧壁较为集中,并 同时向内、外侧骨皮质及转子间区扩散(五、六部分骨折)
• 六个三维结构,符合人
直观
简单
为什么选择六部分骨折分型?
们观察习惯,方便易记, 避免青年医师犯错
六部分骨折
图49 骨折累及转子间、大粗隆、小粗隆、 股骨前外侧、股骨后外侧
图49 骨折累及转子间、大粗隆、小粗隆、 股骨前外侧、股骨后外侧
图49 骨折累及转子间、大粗隆、小粗隆、 股骨前外侧、股骨后外侧
图49 骨折累及转子间、大粗隆、小粗隆、 图49 骨折累及转子间、大粗隆、小粗隆、 股骨前外侧、股骨后外侧 股骨前外侧、股骨后外侧
Seinsheimer 分型—转子下骨折 (1978)

1型:无移位骨折或者移位小于2mm骨折。2型:两部分骨折(2A:横断骨折; 2B:螺旋骨折,小粗隆在骨折近端;2C:螺旋骨折,小粗隆在骨折远端)。3 型骨折:三部分骨折(3A:内侧蝶形骨块为第三部分;3B:外侧蝶形骨块为 第三部分)。4型:双侧皮质粉碎。5型:粗隆下-粗隆间骨折,双侧皮质粉碎 涉及粗隆部。
股骨转子间六部分骨折分型的研究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李开南 2015年11月
现 有分 型
• • • • • • • • • • • • Evans' classification (1949) Boyd and Griffin's classification (1949) Ramadier's classification (1956) Decoulx & Lavarde's classification (1969) Ender's classification (1970) Tronzo's classification (1973) Jensen's classification (1975) Deburge's classification (1976) Briot's classification (1980) AO classification (1981) Seinsheimer classification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1978) Russell-Taylor classification (1989)
改良EVANS分型、AO分型指导下术中复位不当出现并发症
• 本研究中有5例改良EVANS分型、AO分型均为不稳定型患者采用 Gamma钉进行治疗,在术中依靠二维平片来指导复位情况,由于术中 复位不当导致髋内翻畸形。
• 虽然Gamma钉不要求股骨内侧结构的完整但是在术中往往需在明确骨 折分型的指引下进行内收、内旋牵引,并注意颈干角的复位,从而减 少髋内翻畸形。
图3 进行髋关节翻修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正位X片, 颈干角128°。
谢 谢!
进针点
以PFNA为例
正位位于大转子顶点 侧位位于大转子前1/3
正位应适当向内偏斜(PFNA6°外展 角) 侧位应稍向前(股骨干前弓)
六部分骨折病例影像图
两部分骨折
图1 骨折累及转子间
图2 骨折累及转子间
图3 骨折累及转子间
图4 骨折累及转子间
图5 骨折累及转子间
图6 骨折累及转子间
三部分骨折
图 7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
股骨转子间六部分骨折模拟图形
两部分骨折
三部分骨折
四部分骨折
五部分骨折
六部分骨折
二部分
骨折线累及转自子间线时为二 部分骨折
三部分 四部分
五部分
骨折线累计大转子部或小转子部 时即为三部分骨折. 骨折线同时累及大转子、小转 子及转子间线则为四部分骨折
在四部骨折基础上伴有股骨前外侧壁 或股骨后内侧壁缺损,为五部分骨折
六部分
五部骨折基础上股骨前外侧壁及股 骨后内侧壁同时受累,为六部分骨 折
有限元分析股骨转子间应力分布
Von Mise等效应力
Von Mise等效应力是按照第4强度理论定 义的一种综合应力,是一种等效应力,考虑了各 个应力的影响,转子部骨折是由于转子部多 种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实验选用目 前有限元分析通用的Von Mise等效应力作为 衡量应力、应变水平的指标。
Evans分型(1949)
• I型顺粗隆间型(包括 4个亚型); • II型反粗隆间型。 • Evans区分了稳定 骨折与不稳定骨折
Evans分型—改良Evans分型
I型:两骨折块, 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 骨折有移位, 大小粗隆完 III型:三骨折块, 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 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 同时骨折,为 III型和IV型的 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 折,骨折线自 VANS分型、AO分型指导下行DHS内固定术出现并发症
• 本研究中有8例改良EVANS分型、AO分型均为不稳定型患者,在判断上受 二维平片读片上干扰,采用了DHS内固定术。由于转子间内外侧骨质均缺 乏支撑,故应用Gamma钉或PFNA内固定内固定应该更为合适,DHS在该 类型的骨折中并不适用。 • 结果导致其中有7例采用DHS内固定术后仍存在骨折端不稳定因素,负重后 出现套筒钉滑出,骨折端骨块移位缩短畸形。 • 失败后4例改行解剖钢板内固定,3例取出内固定改行髋关节置换术,近期 功能恢复尚良好。
图 8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
图 9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
图 10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
图11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
图12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
四部分骨折
图13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小粗隆
图14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小粗隆
图15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小粗隆
图16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小粗隆
上述各种分型的依据
• 解剖学描述
– – – – – Evans Ramadier Decoulx Lavarde Russell-Taylor
• 提示预后
– – – – – Tronzo Ender Jensen's modification of the Evans grading Mü ller (AO) Seinsheimer
• 表明损伤机制和稳定性
• 指导治疗选择
内固定
• 二部分骨折:髓外或虽髓
内内固定 • 三部分以上骨折:髓内固 定或髋关节置换术
物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六部分骨折分型的优点: (3D打印技术)
个性化、精确化的打印模型 准确的术前诊断 骨折程度、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 立体视觉,更直观,更具体,观察角度更 制定手术计划 术前模拟手术操作 增加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 分类数字 模型截图(2009张永刚)
AO 分型(1981)
•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 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 骨皮质保持完好。1、沿转子间线; 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 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 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有一 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 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 质也有破裂。1、斜形;2、横形; 3、粉碎。
图17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小粗隆
图18 骨折累及转子间与大粗隆、小粗隆
五部分骨折
图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