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

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分析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从而探索出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这几个方面来引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标签: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路径

21世纪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再一次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既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和部署,也是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不断向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地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是指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特征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现实活动,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过程,更是一种现实的创造性活动。〔1〕理论界对现代化的发生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意识形态的转变为标志,另一种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为标志。〔2〕而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就是此二者统一,其内涵是:用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及教学设备等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是培养出适应国家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如科学性、时效性、时代性等,但是它还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一,普世性。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上,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侧重于美好心灵的塑造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教会人类真善美统一的人性和谐;也不管其价值取向代表着哪一阶级的利益,品德教育都是教会人们怎样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针对性。指对某一对象的具体突破。针对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客体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传统的教育内容、目标、方式、教育模式的一次创造性的突破。第三,生成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既定的教育内容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给教育者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此时,教育者要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控和積极引导,使教育活动能够不断创新,生成超出原有教育流程的教育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地接受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理解、加工。

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是当代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自身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上轻视。部分老师学生认为品德课就是一门“副科”,品德课的教学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对品德课的教学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二是行为上的懈怠。比如,在课堂上有的老师会去干自己的事而让学生写作业。还有部分学校带品德课的是一些年迈的老师,品德课的教学缺乏激情与活力。三是教学内容过于教条化,过于空洞。部分学校的德育课,大众化、层次不清、不重视实际情况,内容与现实脱离,形成了“两张皮”。四是传统的品德教学重视知识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忽视了中小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五是传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因受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部分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配备的专业教师比较少。并且很多人认为品德课“人人都会带”,但是兼职的或者其他专业的老师思想品德课的专业素养比较薄弱,从而造成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水平不高,教学的目标更是难以达到。此外,品德课的考核仍以分数为最终的标准,这样的考核标准只解决了学生知道还是不知道的问题,只是起到了某种意义的监督作用,但是教育的实质没有最终落实到品德的养成上,完全背离了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扩大了重智轻德的现象。

传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性的发展,也是人性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传统品德教育却忽视了人性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没有认识到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这些终将导致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所以要深刻地了解中小学生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差异性等特征。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的德育要求,安排适当的德育内容和运用恰当的德育方法,使中小学生的品德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的诉求

在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功利化和社会思想多样化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的我国,全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主要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不平衡和市场经济建设自身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缺陷导致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价值观混乱、羞耻感缺失、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缺失、潜规则盛行。这些现象已经迷漫和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不仅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而且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所有的这些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再加上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等不断发生,我们将品德的培养的重点要放在中小学生身上,加强学校教育,再回归到社会现实中去。此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落后的地区如何通过教育的变革而赶上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这也是值得重视的。三、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路径

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来说,只有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共识,加之以有效的集体行动和制度保障,才能真正上实现教育的现代化。〔4〕所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对当前的问题和困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寻找新的突破与发展。

(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是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形成与现代社会和世界文明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才能建立与现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相适应的教育制度,进而培养服务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和受教育的实践活动,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更为突出。〔5〕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内部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在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背景下必须重视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要求是实现教学观念的创新和变革,主要体现在:首先要转变中小学校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错误观念,提高其对品德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求从源头上改变思想品德课是“副科”的错误认识。其次,改变传统僵化、陈旧的教学观念。保守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往往是由过时的、保守的教学观念的维系而持续下去的,将反映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打上保守、过时的色彩。因此,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重新定位,树立创新的、科学的思想品德教学观念,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再者,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树立包容开放观念的同时要克服一些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融入品德课教学应该取其精华、摒弃糟粕。主动吸收积极的、有益于中小学生“三观”养成的思想,坚决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利于中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内容的选择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品质具有目标导向性。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一是要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内容的侧重点应放在品格教育上。品格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良好品德与行为的养成以及其坚定信念的树立。这是对传统品德教育的现代性转变,改变传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形而上学、高不可及的教学内容。二是要重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国家,有“礼仪之邦”之称,重视人的品德养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对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儒家文化中许多思想观念与目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是相通的,儒家文化中着重强调了“和”的重要内容,即告诫后人无论治国还是治家都以“和”为贵。中小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感染下,可以养成稳定的“和谐”思想观念,与别人友善交往,和平相处,使人做到讲信用、爱祖国、爱人民,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事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傳统的中小学生的品德课教学内容政治色彩过于强烈,而对品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