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20151105文言文之词类活用(高考真题练习)
③庐陵文天祥自序 其诗。 (为……作序) . (为 …… 而死) ④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 . ⑤多情自古伤 离别。 . ⑥秦人不暇自哀 。 .
(为……伤心) (为……哀叹)
(为……哭泣) ⑦既泣 之三日,乃誓疗之。 .
1、苟立异姓,吾当死之。(2015全国课标1)
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 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2011安徽卷)
(一)名词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谓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嫂蛇行匍伏。 像……一样,表比喻 2.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3.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表工具。 5. 惠等哭,舆归营。 6.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 7.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 到……,表处所。 8. 赵襄王郊迎甘罗 9. 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10.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一样,表对人的态度。 1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每年,表时间。 1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表时间。 13.而乡邻之生日蹙。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亲……,表方式。 15.裂裳衣疮 手注善药。
大纲卷) 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
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二)动词使动用法
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这个 动词的动作行为是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 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
论》) ①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②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 (使……朝拜) ③序(管辖)八州而朝同列。 (使……活)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后退)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灭亡) ⑥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投降) ⑦单于愈益欲降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试题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耻学于师()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渔人甚异之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0.天下云集响应A.1、3、5、7、9、10B.l、2、3、5、8、10C.1、2、4、5、8、10D.2、4、6、8、9、10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其一犬坐于前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卒廷见相如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检测卷
文言文特殊句式、实词推断词类活用检测卷( 70分钟 150分)姓名考号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2、登高而招。
(《劝学》)3、积善成德。
(《劝学》)4、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7、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8、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游褒禅山记》)9、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10、多可喜,亦多可悲。
( 《项脊轩志》)11、宾主尽东南之美。
(《滕王阁序》)1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13、亦以明死生之大。
( 《五人墓碑记》)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五人墓碑记》)15、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三、推断以下加点的文言实词意义(2*25=50分)1、丰则贵籴,歉则贱23 4、5、 67 89 1011 12、忧懈怠,131415 1617 18、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19、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202122、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23、道济趋下阶,叩头曰:’24、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古今谭概》25、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瓮——以瓮)(绳子——以绳子)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1.日削月割。
《六国论》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天——每天)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天——一天天地)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幼小 → 幼儿)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 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 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退却)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 臵,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 所见知所不见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窘 : 困乏的东西)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有利 → 有利的时机)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 年长的人)
词类活用练习题
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一、指出下面加点的词属于哪一种词类活用并翻译。
1、晋军.函陵??2、朝服..衣冠3、范增数目.项王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今予家.是溪??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以夭.梅病.梅为业8、尝.人,人死;食.狗,狗死9、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10、舍.相如广成传舍?11、侣.鱼虾而友.麋鹿12、粪土..当年万户侯??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14、吾从而师.之??1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1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17、天下云.集响.应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0、项伯杀人,臣活.之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2、李牧连却.之?23、外.连衡而斗.诸侯24、既来.之,则安.之?25、等死,死.国可乎?2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7、追亡.逐北.2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9、项伯素善.留侯张良?3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2、火尚足以明.之3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3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5、大王必欲急.臣36、臣请完.璧归赵37、定心荣.汝身38、且庸人尚羞.之?3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0、太子迟.之41、虽辱而愚.之4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3、越国以鄙.远??4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4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46、不能容于远近..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语,说明活用的类型并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皆若空游无所依3.潭西南而望4.斗折蛇行5.其岸势犬牙差互6.凄神寒骨7.心乐之8.隶而从者9.尔欲王我乎10.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11.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12.蚕食诸侯1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左右欲刃相如。
1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6.孟尝君客我。
1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8.幕天席地19.吾从而师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练习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此帝王之资也C.我,子瑜友也 D.此乃天也2、“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3、“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4、“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5、“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 .蔺相如者,赵人也;C .然是说也,余犹疑之D .其人勇士;7、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B. 庭中始为篱C. 灭六国者六国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8、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D.斯固百世之遇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禹,汤被之矣;B. 恐为操所先;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同舍生皆被绮绣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 受制于人;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行将为人所并B. 视为止,行为迟;C.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D. 激于义而死焉;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 激昂大义C. 使不辱于诸侯D. 败秦师于崤5、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谗诛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6.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 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8.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苏秦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9.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何以知之B 未之有也;C 安得广厦千万间……D 弗之怠;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其间旦暮闻何物B 君何以知燕王C 莫之或止;D 未之多见也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 沛公安在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唯才是举;D 尔何知4.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5.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何为其然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D. 沛公安在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月出于东山之上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固一世之雄也;C.非我也,岁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妪,先大母婢也;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C、大王来何操D、余威震于殊俗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渺渺兮于怀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10.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是社稷之臣也;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凌万顷之茫然A、铸以为金人十二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D、以为桂林、象郡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金城千里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13.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14.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3.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5.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6.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7.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D.遂与秦王会渑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8.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A、聚之咸阳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戍卒叫,函谷举;一、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状况与众不同的一项;1、 A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D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2、 A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B操乃……引军北还;赤壁之战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3、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D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崤之战4、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B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C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5、 A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C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 A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C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卷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7、 A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8、 A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D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采草药9、 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0、 A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B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D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11、 A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2、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世家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C侍中侍郎郭攸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13、 A入不敷出B风餐露宿C幕天席地D车载斗量14、 A火尚足以明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5、 A渔人甚异之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6、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7、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C齐威王欲将孙膑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D春风又绿江南岸18、 A用心一也B士大夫之族,不耻相师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9、 A秋毫不敢有所近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D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史记李将军列传20、选出下列成语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判断归类正确的一项⑴大快人心⑵额手称庆⑶人人自危⑷完璧归赵⑸不耻下问⑹继往开来⑺空穴来风⑻自相鱼肉⑼虎踞龙盘⑽吐故纳新⑾驾轻就熟⑿息事宁人⒀珠联璧合⒁食不甘味⒂土崩瓦解⒃不药而愈A⑵⑻⒁⒃/⑴⑷⑿/⑹⑽⑾/⑺⑼⒀⒂/⑶/⑸B⑴⑻⒁⒃/⑵⑷⑿/⑹⑺⑽⑾/⑼⒀⒂/⑶/⑸C⑴⑷⑿/⑵⑼⒀⒂/⑵⑻⒁⒃/⑹⑽⑾/⑶/⑸D⑵⑻⒁/⑴⑷⑿⒃/⑺⑼⑾⒀/⑹⑽⒂/⑶/⑸。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汇总(共12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报复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④君子病无能焉病:以……为病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5.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共15张)
• 二.动词的活用
• (一)动词的意动用法
• 所谓动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 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 作。
•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 说》)(耻,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 译成:①不把相互拜师学习当作耻辱;② 不认为相互拜师学习是耻辱的;③不以相 师为耻。)
文言文 词类活用专题
• 词 1.名词活用
• 类 2.动词活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 用
•
3.形容词活用 4.数词活用
• 一.普通名词的活用
• (一)名词活用做动词
• 1. 名+代 (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
• 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 例: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 • 2.名+名(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偏正或
• (三)名词使动用法
• 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 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àng,使…… 做王。
• (四)名词用作状语
•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 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 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 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 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 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
• 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 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 种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 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 今而君之犬马畜级 (像对待…来畜养孔级) 人皆得人隶使之
文言文专题 词类活用
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
“小事、小相”; “大事,指治国 为政”. 。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同上)
风: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
“吹风”。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同上)
10、其曲中规(《劝 学》) 11、且夫我尝闻少仲 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义者(《秋水》)
生、死:动词活用作名词,
ABC名作动。意思分别是: A养蚕;B鞭打;C示意;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的“鉴”用法相同的一项( ) D A、朝歌夜弦 B、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C、 儿涕而去。(《促织》)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A、C、名作动 B、名做状语
D、认为 ……小 的,意动用法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C、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D、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美:美好的事物,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 心、乐事;难:难得的 贤主嘉宾。 • C、长:长处;短:短 处。 • D、旧:旧交情。
1、下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C、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D、 用心一也
A名作动,归罪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2、选出下面加点字不是活用的一项 ( D)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公子怒,欲鞭之。 C、范增数目项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其他三句的一项 •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B、成以其小,劣之。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同于 • 其他三句的一项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语 + 【状语】 + 谓语 +(定语)+ 宾语”一、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例 句 译 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 一样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记·鸿门宴》 用对待 的方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作..状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 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 ,按照..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卒廷 见相如 《廉蔺列传》在 ,从 ,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频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劝学》当 ,每.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 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动 +名:军,驻军。
名 . ( 2)介 +名 +动:蹄,用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词.蹄踢。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作( 3)换成动词: 德,感动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 激;风,吹拂。
词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蹄而杀之 《黔之驴》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两个名词连用, 一个常活用 春风风 人,夏雨雨 人《说苑》.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 小人 《出师表》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形. .远,疏远;穷,到尽头;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游褒禅山记》 作高,推崇;轩邈,争高 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动争远.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 句 译 法 说 明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动+宾 =使+宾+动 有时也可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过秦论》 形+宾 =使+宾+形译成动补 用 . 式词语。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
第五章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高中词类活用练习一、圈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注意一句句子中或有多个涉及词类活用的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陈骇涕不敢声3.二月草已芽4.秦师遂东5.吾村不齑粉乎6.驴不胜怒,蹄之7.范增数目项王8.乃使其从者衣褐9.沛公军霸上10.凡吏《于土》者11.登入所罾鱼腹中12.日夕策马,侯权着之门,门者故不入13.进城梯而下之14.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15.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16.五年冬十月雷17.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8.君君,臣臣19.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1.舍相如广成传舍22.去年之墓而葬焉23.左右欲刃相如24.沛公欲王关中25.诸越则桃李冬实26.天下云集响应27.其一犬坐于前28.吾得兄事之29.田忌善而客侍之3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3.日与子弟角,无不胜34.而乡邻之生日蹙35.其后楚日以削36.谨食之,时而献焉37.时,操军已有疾疫38.乃丹帛曰:“陈胜王。
”39.失期,法当斩。
40.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4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2.夫山居而谷汲者43.尔安敢轻吾射44.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45.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4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7.瑜军率轻锐继其后48.项伯素善留侯张良49.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5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人幼,以及人之幼52.船载以入53.乃夜驰之沛公军54.义不杀少而杀众55.则其至又加少矣5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57.等死,死国乎58.伯氏苟出而图吾君59.又私自送往迎来60.既泣之三日61.人一能之,已百之62.六王毕,四海一6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4.陈利兵而谁何65.昔与敬亭尔汝者66.孰能一之6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68.项伯杀人,臣活之69.君将哀而生之乎70.外连衡而斗诸侯71.可烧而走也7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73.欲辟土地,朝秦楚74.春风又绿江南岸7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7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8.齐威王欲将孙膑79.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肉骨也80.乘势,则哀公臣仲尼8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82.欲因此降武83.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之8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85.成以其小,劣之86.大将军劝骘奇其才8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88.粪土当年万户侯8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9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9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92.渔人甚异之9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94.分子乃自骄而功之95.孟尝君客我二、选择分类题。
词类活用
• 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 语怎么样的意思。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生:使……复生 肉:使……长肉 臣:使……为臣 将:使……为将
(轻视) (擅长)
(远离)
(靠近)
4、稍出近之。 6、与先君子善。
5、(鱼)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交好)
词类活用 之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 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是主语使 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可以通“使…… 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词类活用 之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追 亡逐 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 语或宾语(在谓语动词前或后),有时 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它具有了名词的特点,临时活用为名 词。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⑦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二、数词活用作形容词 •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
综合练习
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使动,使……抬高,使……增大
2、瓜分豆剖。
3、自高其能。
名作状,像瓜一样,像豆一样 意动,认为……高超 名作状,像老鼠一样 使动,让……害怕 名作动,担任国相 名作动,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