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质构造丹霞地貌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和地质变迁密切相关。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原本平坦的砂岩和砾岩层产生了断裂和隆起,形成了丹霞地貌独特的峰林和丘陵。

2. 气候条件丹霞地貌的形成还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风吹雨淋的长期作用下,原本坚硬的砂岩和砾岩被侵蚀和风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和纹理。

同时,气候条件还会影响丹霞地貌的颜色,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3. 水的作用水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河流冲刷和地下水溶蚀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形成了许多壮观的峡谷和溶洞,给人以一种神秘的美感。

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科学价值而备受关注,它不仅是地质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还是旅游业和摄影艺术的热门景点。

在世界各地,许多著名的丹霞地貌如中国的丹霞山、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澳大利亚的乌鲁鲁等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慕名前往,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除了这些知名的丹霞地貌,还有许多其他地方也有着丹霞地貌的身影。

例如,我国的大连拥有著名的五彩滩,其地貌与丹霞山相似,也是游客眼中不可多得的自然奇景。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堡垒、城墙和塔楼,仿佛是一幅宏伟的古代城市。

这些景观常常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同时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些古老的岩石和山势巍峨的悬崖绝壁,为人们带来了宏伟壮美的自然景观,呼应了我们心中那份宇宙之大,自然之美的美好憧憬。

丹霞地貌其实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美丽的景观以其独特的风貌和神奇的地質魅力,而成为了自然学家和地质学家研究的对象。

他们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使我们对地质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使我们对地球的历史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丹霞地貌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与这片命名地貌浑然一体。

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味到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到地球生态环境的奇妙。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3)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3)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

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

中国丹霞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是冰后期生态演替的典型区域。

中国丹霞是Udvardy(1975)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代表。

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个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有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

中国目前已知的1003处丹霞地貌分布在28个省区,东北至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牡丹江凹岸的红石砬子,南至海南省琼海市白石岭,西至新疆乌恰县的柯孜勒苏河两岸,东到浙江象山沿海。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一、丹霞地貌的形成和特点1. 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

通常来说,它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抬升和分裂,然后再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和沉积,最终形成了充满了细密裂隙和洞穴的岩层。

在自然界中,丹霞地貌通常可以在山地、峡谷和河谷中找到。

2. 丹霞地貌的特点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样的色彩而著称。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石柱、峰林、峡谷、崖壁、溶洞等地貌景观。

而且,丹霞地貌的颜色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包括了红、黄、白、灰等多种颜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大陆的不同地域中找到,尤其是在我国。

在中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广东、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方。

其中,贵州的丹霞地貌最为著名,例如贵州的赤水丹霞、荔波丹霞等都是国内外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胜地。

三、丹霞地貌的形态丹霞地貌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石柱地貌石柱地貌是丹霞地貌中最为典型和独特的一种形态。

在这种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石柱峰林,有的是单根独立的,有的是成群聚集在一起的。

这些石柱峰林形态各异,有的似人似物,有的宛如云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 峡谷地貌丹霞地貌中的峡谷地貌表现为一条狭长的裂缝,两侧是高耸的岩壁。

在这些峡谷中,常常有溪流或河流穿行其中,形成了壮观的峡谷景观。

3. 溶洞地貌溶洞地貌是由于地下水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在丹霞地貌中,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有些还有一些钟乳石、石笋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4.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岩溶地貌,包括了溶洞、溶湖、溶沟等。

四、丹霞地貌的成因1. 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首要因素。

通常来说,丹霞地貌所在的地区都有很强的地质构造活动,包括了断裂、褶皱等。

地貌

地貌

地貌一、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在地壳运动导致山地隆起的前提下,中国西部丹霞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受风力侵蚀、风化作用的影响;中国东部的丹霞地貌主要是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

而“丹霞”一词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第1名:丹霞山(广东韶关)第2名:武夷山(福建南平)第3名:大金湖(福建泰宁)第4名:龙虎山(江西鹰潭)第5名:资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湖南)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临泽、肃南)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贵州)2、雅丹地貌,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

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力侵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注:河湖相土沉积物,其实就是沧海桑田的科学称呼。

很多年前是河湖,后来海拔高了,河湖沉积形成了土地,对这类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就称为河湖相沉积。

三垄沙雅丹群3、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思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南斯拉夫的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我国的云贵高原及滇南谷地,古巴、牙买加和越南中北部地区等。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

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

中国丹霞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是冰后期生态演替的典型区域。

中国丹霞是Udvardy (1975) 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代表。

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个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有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

中国目前已知的1 003处丹霞地貌分布在28个省区,东北至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牡丹江凹岸的红石砬子,南至海南省琼海市白石岭,西至新疆乌恰县的柯孜勒苏河两岸,东到浙江象山沿海。

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分布】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中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可分为西北部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西南部湿润―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以及东南部湿润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

中国丹霞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名称来源)、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介绍】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着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之一。

我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讲课讲稿

我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讲课讲稿

我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分布】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中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可分为西北部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西南部湿润―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以及东南部湿润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

中国丹霞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名称来源)、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介绍】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著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之一。

这个新增自然遗产拥有包括天然柱、塔、溪谷、峡谷和瀑布在内的一系列侵蚀地貌。

丹霞地貌形成条件

丹霞地貌形成条件

丹霞地貌形成条件
丹霞地貌是中国特有的地貌形态,它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美丽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候和地质因素。

气候因素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丹霞地貌多出现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这种气候条件下,岩石表面会受到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

地质因素也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丹霞地貌多出现在砂岩、砾岩、火山岩等岩石类型的地质环境中,这些岩石类型的地质环境会影响岩石表面的风化作用,从而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

此外,地形因素也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丹霞地貌多出现在山谷、山坡、山峰等地形环境中,这些地形环境会影响岩石表面的风化作用,从而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

总之,气候、地质和地形因素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使得丹霞地貌具有独特的景观和美丽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简述中国丹霞地貌成因

简述中国丹霞地貌成因

简述中国丹霞地貌成因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陈国达提出“丹霞地形”的概念以来,中国学者经历了初创、成型、发展直到成熟的四个阶段的研究,作为一个地貌学新领域的丹霞地貌研究已经日趋成熟。

本文简要介绍了丹霞地貌的各个研究阶段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地貌成因。

关键词:丹霞地貌;空间格局;旅游资源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岩石、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天然森林广泛覆盖。

典型景观可以用丹山、碧水、绿树、自云几个词概括。

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约有780多处,分布广泛共有九个省的十几家风景名胜区提出加入丹霞地貌捆绑申遗行列,最终入选的六个提名地是中国贬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的最佳代表。

丹霞地貌是一种具有很高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现代地质地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考察研究,丹霞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红层地貌类型。

1.研究阶段1.1 初创阶段(本世纪20年代——建国前)丹霞地貌的创始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20年代,冯景兰、朱翙声等人在1928年考察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破产时,曾命名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为“丹霞层“,1939年,陈国达、刘辉泗在《江西水流域地质》一文中(1937年冬投稿,,黄进注)正式应用了“丹霞地形”这一地貌学学术名词。

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随后陈国达、冯景兰等人继续就华南的丹霞地貌研究。

这一阶段是丹霞地貌的初创阶段,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

此阶段,一些学者对红层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发育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论述。

研究的范围主要在中国东南部。

论证并界定了华南地区的丹霞层层位,开始了作为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的学术研究。

1.2 成型阶段(建国后----70 年代末)1954年以前,在中国,称地貌学为地形学,所以当时的丹霞地形就是今日的丹霞地貌。

1954年,中国把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也顺理成章的改称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丹霞地貌是指由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条件形成的一类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其形成主要受到岩石的侵蚀、风化等自然力量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呈现出壮丽多姿的地貌景观。

本文旨在探讨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分布情况,以及对未来丹霞地貌研究的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丹霞地貌的发育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地质资源。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丹霞地貌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丹霞地貌的形成、特征和分布情况,展现出丹霞地貌的丰富多样性。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探讨影响其发育的因素,并展望未来丹霞地貌研究的方向,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整篇文章结构松紧有度,内容丰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丹霞地貌的基本过程。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其基本特征,通过对丹霞地貌的形成、特征和分布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探讨丹霞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丹霞地貌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旨在增进对丹霞地貌的认识,促进对丹霞地貌保护和利用的思考,为地质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为地质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通过对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因素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为深入探讨丹霞地貌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愿通过本文的撰写,使读者对丹霞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推动丹霞地貌研究的发展。

2.正文2.1 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一种以丹霞岩为主要地质构造基础,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

其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1. 岩石的堆积: 丹霞地貌形成的第一步是岩石的堆积,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火山作用或海底沉积等地质过程的作用,导致大量的岩石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堆积。

这些岩石可以是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地貌

地貌

地貌一、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在地壳运动导致山地隆起的前提下,中国西部丹霞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受风力侵蚀、风化作用的影响;中国东部的丹霞地貌主要是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

而“丹霞”一词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第1名:丹霞山(广东韶关)第2名:武夷山(福建南平)第3名:大金湖(福建泰宁)第4名:龙虎山(江西鹰潭)第5名:资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湖南)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临泽、肃南)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贵州)二、雅丹地貌,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

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力侵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注:河湖相土沉积物,其实就是沧海桑田的科学称呼。

很多年前是河湖,后来海拔高了,河湖沉积形成了土地,对这类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就称为河湖相沉积。

三垄沙雅丹群三、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思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南斯拉夫的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我国的云贵高原及滇南谷地,古巴、牙买加和越南中北部地区等。

高中地理丹霞地貌成因

高中地理丹霞地貌成因

高中地理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是由程度或变动很细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

因岩层呈块状构造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丹霞地貌是由程度或变动很细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

因岩层呈块状构造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局部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展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织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
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那么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中国分布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具体分布如下: 福建泰宁、武夷山、连城、永安; 甘肃张掖(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江苏新沂马陵山; 湖南 世界自然遗产邵阳新宁县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发育);怀化溆浦县思蒙(位于 湖南省西部)、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万佛山、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郴州市永兴县 便江风景区; 四川江油的窦圌山、成都都江堰市的青城山; 重庆酉阳桃坡一品丹霞,綦江的老瀛山; 云南丽江老君山; 贵州赤水(约有1300平方千米) 重庆酉阳一品丹霞; 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雨石山、赣州通天岩风景区、 瑞金、宁都; 青海坎布拉; 广东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 浙江永康、新昌、衢州江郎山(2010年8月2日凌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衢州江郎山“捆绑” 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梧州的太平狮山; 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河北承德; 山东临沭岌山; 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以及定远县的大红山。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的红石峡; 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乡境内,东距六盘山140公里,须弥山景区28公 里,是宁夏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丹霞地貌的形成

丹霞地貌的形成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 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 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 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 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 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 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 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 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 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 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 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 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 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 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 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 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谢谢观看!
淮阴师范学院 08汉语言x班
3308051xx

【简介】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 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 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 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 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 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 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 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 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 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 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韶关 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 称为丹霞地形。
丹霞地貌的形成
丹霞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 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 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大约在一亿多年前,丹霞周围是一个低洼的山间盆地,由于洪水的作用,周 围山上被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在低洼处沉积下来,形成厚达2000多米沉积层, 在漫长的年代里,沉积层中的铁质
【形成原因】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 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 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 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铲状水平 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 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 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 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 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 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山脉分布规律

丹霞地貌山脉分布规律

丹霞地貌山脉分布规律
丹霞地貌是中国独有的地理奇观之一,而丹霞地貌山脉的分布规律则是这一地理现象的重要特征。

丹霞地貌山脉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丹霞地貌山脉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根据研究发现,丹霞地貌山脉多分布于我国南方,以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高原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山脉形成的时期存在明显的时代差异,其中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丹霞地貌山脉主要形成于中生代,而西南高原的丹霞地貌山脉则起源于新生代。

其次,丹霞地貌山脉的分布与地壳构造密切相关。

丹霞地貌山脉多分布于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如地震带和断裂带。

这些构造活动对地下岩石的破裂和抬升创造了有利于丹霞地貌形成的条件,因此丹霞地貌山脉在这些地区更为集中和丰富。

此外,丹霞地貌山脉的分布还与气候条件有关。

丹霞地貌山脉主要分布在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这些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较高,有利于岩石的风化和侵蚀,进而促进了丹霞地貌的形成。

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高原,具备了这样的气候条件,从而形成了众多的丹霞地貌山脉。

总的来说,丹霞地貌山脉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带状分布、与地壳构造相关和与气候条件相关。

这些规律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对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地球长期演化和地理过程的奥秘。

对于更好地了解丹霞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这些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成因
成因:红色砂砾岩在水的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成因:红色砂砾岩在水的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的根底就是有红层的存在。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程度构造地貌指由产状程度或近于程度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局部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展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丹霞地貌的分布

丹霞地貌的分布

丹霞地貌的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在此设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福建泰宁、武夷山、连城、永安;甘肃张掖张掖(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万佛山、邵阳新宁县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发育);云南丽江老君山;贵州赤水(中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区,约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仁化丹霞山、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灌县的青城山;重庆綦江的老瀛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分布】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中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可分为西北部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西南部湿润―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以及东南部湿润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

中国丹霞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名称来源)、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介绍】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著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之一。

这个新增自然遗产拥有包括天然柱、塔、溪谷、峡谷和瀑布在内的一系列侵蚀地貌。

世界遗产网站表示,这里的常绿森林生活着很多动植物,其中有400种被列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地貌特点】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形成说明】以坎布拉丹霞地貌景观为例,其演化过程如下①第一阶段:红尘堆积阶段(距今18.5亿年吕梁运动和距今0.65亿年燕山运动)②第二阶段:红层盆地构造抬升阶段③第三阶段:“丹霞”地貌发育“幼年期”④第四阶段:“丹霞”地貌发育“青年期”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中国六大丹霞地貌介绍】贵州赤水(青年早期)福建泰宁(青年期)湖南崀山(壮年早期,青壮晚年丹霞地貌均有发育)广东丹霞山(壮年期)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老年期)①贵州赤水赤水丹霞地貌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

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令游人倾倒。

在赤水,最为独特,最受游人称誉的丹霞景观有金沙沟赤壁神州、香溪湖万年灵芝、四洞沟渡仙桥、丙安天生桥、天台山红岩绝壁、石鼎山奇观、复兴转石奇观、长嵌沟丹霞峡谷、十洞丹霞岩穴、金沙沟甘沟峡谷和硝岩洞穴等十多处。

雨过天晴,金色的阳光照在丹岩上,把红色的岩石映衬得格外艳丽,形成红岩、绿树、银瀑、清泉相映成趣美丽风,人行其间,感到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专家,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黄进教授专程到赤水考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之程度,当属全国第一。

赤水丹霞②福建泰宁泰宁丹霞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 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是中国丹霞从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地学界称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

泰宁丹霞位于福建省著名旅游县——泰宁县境内,由金湖和上清溪南北两大片区组成,总面积234.8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110.87平方千米,缓冲区124.01平方千米。

以“最密集的网状谷地、最发育的崖壁洞穴、最完好的古夷平面、最丰富的岩穴文化、最宏大的水上丹霞”等特色在“中国丹霞”项目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泰宁丹霞③湖南崀山崀山丹霞地貌有如下特点 1 、类型齐全,品质高贵,发育完整。

丹霞地貌共有石崖、石门、石寨、石墙、石柱、石梁、石峰、一线天、天生桥、单面山、峰丛、峰林、峡谷、岩槽、崩积岩块、天然壁画,造型地貌,穿洞、扁平洞、额状洞、蜂窝状洞、溶洞、水蚀洞穴、竖状洞穴、堆积洞穴、崩塌洞穴等26种结构和类型,崀山丹霞发育一应俱全。

2、奇特的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

崀山丹霞地质的紫红色砂砾岩胶结物,普遍含有碳酸钙和石灰岩砾石,岩溶作用显著,形成了以溶蚀漏斗、溶蚀洼地、溶洞为标志的丹霞喀斯特。

或者在上部的白垩纪红层砾岩发育成丹霞,下部石灰岩发育成喀斯特。

3、丰富多样的生物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崀山丹霞④广东丹霞山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

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广东丹霞山⑤江西龙虎山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

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

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

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

其成因类型有:水流冲刷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溶蚀风化崩塌型。

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

龙虎山⑥浙江江郎山江郎山以三爿石著名,三爿石是一处绝妙的自然奇观。

其四周陡崖环绕,从500米海拔高耸至819米,高达268至319米。

两峰之间的巷谷仅3-5米宽,长度与高度都超过了200米。

作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江郎山为系列提名地提供了最高大的孤峰与巷谷景观,在审美上给人无以伦比的雄伟气势。

不仅如此,三爿石是全球迄今所知最高大的陡崖环绕的砾岩孤峰。

其次,江郎山保留了独特的高位残留孤峰与低丘平原,是中国丹霞景观演化到老年期并进一步继承演化的最后环节。

代表了处于构造盆地边缘的丹霞景观的演化模式。

第三,江郎山白垩纪以来的古生物、地层、侵入岩与地质构造,以及新生代的地貌变动,为系列提名地反映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中国大陆东部强烈的板块俯冲与地壳伸展的连续地史事件。

三爿石【丹霞地貌价值】丹霞地貌的发现和研究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极具景观价值,红色的山块与河流组合,形成丹山碧水景观;与植被组合则形成绿树丹崖景观,这些看似零星的组合却成了丹霞地貌的一大亮点,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其次,丹霞地貌还蕴含着浓厚的古文化价值。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形态要素是赤壁丹崖,紫红色调,给人庄重和神圣之感,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彩一致,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从环境角度加强了宗教场所的威严感和神秘感。

再者,中国丹霞地貌还具有全球性的科研价值。

【说明】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